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题目:宽凸缘圆筒形件拉深模具设计。

设计与计算步骤:

1. 拉深工艺计算

(1)修边余量的确定

查表4-2(来自《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范例》——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所查各表均出自此)得修边余量∆R=4.3

(2)毛坯尺寸的计算

查表4-4,知222212124342()4d d h r d d r d d ππ+++++-其中1d =72,2d =78,3d =84,4d =109.6,r=3,h=32 计算出D=152mm 。

(3)确定拉深次数和拉深系数

查表4-9得工件第一次拉深的最大相对高度11/0.6h d = 查表4-10得第一次拉深时的拉深系数10.51m =

/0.487h d =<11/0.6h d =,所以工件可一次拉出。

2. 拉深力的计算

查表4-19. 13 3.14722410 1.1203.9l b F d t k KN πσ==⨯⨯⨯⨯=

3. 压边力和压边装置的设计

查表4-11,确定此拉深工艺需要采用压边圈,采用弹性压边装置

t

d

11-推杆; 12-推板;13-紧固螺钉; 14-紧固螺栓; 15-空心垫板; 16-压边圈; 17-螺母; 18-下模座

压边力的计算: 221[(2)]4

Y A F D d r P π

=

-+

查表4-27、4-28。计算得:

22[152(7229.6)]334.8,

49.6

Y A F KN π

=

-+⨯⨯===其中r 4.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203.934.8238.7KN F F F >+=+=压拉

压力机行程应满足:S>2.5h 100mm =工件 根据表9-9,选择压力机型号J23-80。

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KN mm mm mm mm

⨯公称压力:1000最大装模高度:480工作台尺寸:7101080连杆调节量:100滑块行程:130

5.拉深模结构设计

(1)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

a.

凹模圆角半径r 9.6A === b.凸模圆角半径(0.6~1)0.89.67.68T A r r ==⨯= (2)拉深凸、凹模间隙

查表4-32,取单边间隙Z/2=2.2mm

(3)凸、凹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

A

0.12

A max00

000

T max T0.080.08

D(0.75)80

d0.75Z75.6

D

D

δ

δ

++

---

=-∆=

=-∆-==

凹模尺寸

凸模尺寸()(80-0-4.4)

其中

A T

δδ

、由表4-34查取。

7.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1)凸、凹模外形尺寸计算

a.为保证凹模强度,取凹模外径155mm,凹模高度60mm

b.凸模高度由其他零件尺寸取78mm

(2)压边圈

外径165,内径75.6,高度22,其中零件上部有一直径152,深度为2的凹槽,是为了定位工件毛坯而设计的。

具体尺寸见下图:

(3)空心垫板的设计。

设置在压边圈和下模座之间,用来控制拉深时凸模的行程。尺寸12x12x15mm

(4)模柄的选择。

根据表9-43,选择C型凸缘模柄。具体尺寸见下表:

(5)模架的选择

根据凹模外形,选择中间导柱圆形模架。

导柱

28x17032x170

导套

28x110x3832x110x38

(6)上下模座的设计a.中间导柱圆形上模座

凹模周界 0D

H

1B

S R

2l

D

H7 1D

H7

155

40 170 215 45 80 42 45

零件简图如下:

b.中间导柱圆形下模座

凹模周界 0D

H h

b D 1B

s R

1R 2l

D

H7 1D

H7

15545351702402154580802835零件简图如下:

8.模具总装草图

1-上模座;2-凹模;3-凸模;4推件板;5-打杆;6-模柄;7-紧固螺钉M10;8-紧固螺钉M12;9-导柱;10-导套;11-推杆;12-推板;13-紧固螺钉M12;14-紧固螺栓;15-空心垫板;16-定位板;17-螺母;18-下模座;19-压边圈.

初算模具闭合高度177mm。

外轮廓尺寸375mm。

总结

对于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有计算、绘图、构思(设计)等几个部分。初期的计算难度并非很大,但是工作量很大。中期主要是设计模具总装结构,这一部分很重要,它关系着具能否正常工作。后期工作主要是在前边工作的基础上,绘出总的装配图以及相关零件图。

整个环节中难度最大的还是模具结构设计部分,需要确定很多零件的尺寸规格以及加工方式,重要的是要设计合理。这对于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说有点变化,毕竟主观性很强,没有严格的标准来执行,这样也正好体现了创新的观念。

短短3周的课程设计也就这些内容,虽然时间不长,但它很充实,至少没有像以前上课那样天天打酱油。事实上,这3个星期非常累,可也收获很多,至少比平时上课要有意义。做一件事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所获得的无形的财富——经历。本次课程设计,虽然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我想任何人都没有我所收获的丰富。通过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在对待困难时意志更坚定了,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但经历了,也就足够了,最起码失败过、尝试过。做好一件事不仅仅要有恒心,还有有做好它的能力。就拿本次课程设计来说,必要的机械设计及机械原理基础知识还是需要的,没有理论基础做起来就很慢,甚至做不出来。课程设计能够出了我们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还需要再学习什么,它很好的反应了我们的学习状态,强化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符合新大纲教学的要求。

此次课程设计收获还是不少的。冲压模具课程上学期刚结束,这阶段的课程设计不可避免又重温了一下相关知识。对于大一学习的CAD绘图以及机械绘图,过了这么久,也忘得差不多了,正好可以借课程设计的机会复习一下。最最重要的还是强化了实践能力,在学校里成绩再好还是要出去社会工作的,课程设计正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也算是培养了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