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课件PPT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六讲区域经济差异

北大区域经济学(张辉)第六讲区域经济差异

原油储量(亿吨) 原油储量(亿吨) 1408 32.7 39 0.08 0.5 ….. 5.4 7.88, , 天然气可采储量(亿立米) 天然气可采储量(亿立米) 1412050 17376 45990 300 3410 ….. 1370 68609, , 铁矿储量(百万吨) 铁矿储量(百万吨) 153416 9144 16053 … …. 59944 15850 721410, , 铝土矿储量(百万吨) 铝土矿储量(百万吨) 2100 150 38 … …. 300 2250 100011, , 锰矿储量(百万吨) 锰矿储量(百万吨) 907 14 … …. …. 295 19 1812, , 锡矿储量(百万吨) 锡矿储量(百万吨) 426 40 2 … …. 30 65 …13, , 锌矿储量(百万吨) 锌矿储量(百万吨) 148 5 21 4 …. 10 2 5注: 注
(二)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评价
1、优势的表现 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在地区资源的基础之上, 建立在地区资源的基础之上 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在地区资源的基础之上, 而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则必须以地区的优势资 主导产业的发展则必须以地区的 而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则必须以地区的优势资 为基础,只有优势资源才能支撑优势产业。 源为基础,只有优势资源才能支撑优势产业。 廉价的水电资源有利于发展大耗能的冶金工业 和化学工业, 和化学工业, 矿产资源的丰富则有利于发展原材料工业, 矿产资源的丰富则有利于发展原材料工业, 农业、牧业资源的丰富更能发展基础产业。 农业、牧业资源的丰富更能发展基础产业。
3、中国自然资源总体评价 、
中国土地辽阔,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 富,许多资源的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但中国的自然资源存在两大不足。: 一是人均资源量少, 二是耕地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缺 少。

第5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第5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差距
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 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
•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地区领先于南方地区;在改革开放 前期,北方地区仍然领先于南方地区,而且差距进一步拉开。 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 长速度达到27.2%,北方地区经济的领先地位受到动摇。
第5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 区域差距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各地区之间只要在某一方面,如资源 禀赋、人口素质、教育水平、科技水平、 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市场发 育、经济发展水平、收人或消费水平、经 济发展速度等,存在着某种差异,都可以 认为存在着区域差距。
• 一个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 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出发 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即区域 经济发展不平衡。
标准差则是样本中的各变量与其均值的离差 平方的平均值的算术平方根。
• 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m • 标准差s=√1/n[(x1-m)^2+(x2-m)^2+.......+(xn-m)^2]
例: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
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例如,A、B两组各有6位学生参加同一次语文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持久性因素 区位因素; 自然资源禀赋; 历史文化传统; 发展机遇;
• 2、内生因素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不同作用 劳动力迁移; 资本流动; 中央政府政策; 地区之间的联系;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考试大纲 解读定位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2.理解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 异 3.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 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4.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不同区域 自然环 境、人 类活动 的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影响因 素 发展 基础 经 济 因 素
东部地带 中国近代工业的 发源地和近代 科学技术集中 的地区,发展 基础好
中、西部地带
发展基础较差
产业 结构
相对优越,第二、 第一产业比重相 三产业比重远 对较大,生产 大于第一产业, 力水平较低, 生产力水平较 经济发展相对 高 迟缓
距海较远,比较
区域可持续发展
•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 (1)东、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差异:东部地区对 低 外开放的程度高,开放的时间早,而中西部地 晚 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较 ,开放的时间较 。 • (2)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区 科学技术 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 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 竞争力 融入 ,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 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 。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一、东、中、西差异 • 1 .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 、 和对外 开放程度。 第三产业 • 2.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农业经济 • (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快 发达,中、西部 在国民经济中所 大 占的比重大。 小 • (2)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 低 ,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中、西部工业发展相对较 慢,工业产值在国 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ppt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ppt
②东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 海运;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 一些城市;
③原有工业基础好;
④东部地区的人们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 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影响:
①东部开放后,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②同时也拉大了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 距。
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 崛起的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 度正在加快。
广州、深圳、珠海
思考:近年来珠三角和太湖平 原地区由历史上的粮食输出地 变为输入地。请从工业化、城 市化及产业结构方面谈谈引起 这种变化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空间发展
[探究一]东、中、西部地区目前处 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探究1】
①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发达地区 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过渡。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三大经济 地带划分的依据是: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学习小结] 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方法
地理位置
气候、地形
自然环境差异 水文、植被、土壤
区制 域约

资源


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基础
异 人类活动差异
社会:政策、交通、技术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观念(开放程度)
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 基地
特征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区域经济分析》课件

总结词
区域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区域经济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此外,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THANKS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总结词
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农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农业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总结词
以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城市化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地区内的城市资源,通过城市化进程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注重提高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
总结词
点轴开发理论是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它强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点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以轴为通道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详细描述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点,以点为中心集聚资源和人口,形成增长极。同时,通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轴线,将各个点连接起来,促进经济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这种点轴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和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政策倾斜、技术水平等不同因素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因
表现
通过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邻近 港澳、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又有上海、广 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依托,区位条件优越。中部 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 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 地区虽也开通了一些对外贸易口岸,但由于与中国西部 接壤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无 力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另外,东部地区自然条件 较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 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 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 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 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 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19年地区工业 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 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 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 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 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 在10000亿元以上。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 民收入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 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2019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 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 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 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19年达到5850.0元。

《区域经济开发》课件

《区域经济开发》课件

2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3
不同特点.
区域之间的发展特点各不相同,例如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发展模式和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区域经济政策
规划
制定长远的规划,统一发展目力。
投资
增加投资,培育新兴产业和促进企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结构和效益。
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欧洲
欧洲在早期发展了强大的制造业 和贸易体系,如今正在推动数字 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亚洲
亚洲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制造业、 服务业和科技创新推动,特别是 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
北美
北美的经济发展以高科技产业、 金融服务和创新企业为主导,例 如硅谷和纽约。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 件
区域经济开发PPT课件将带您深入探讨区域经济的本质、发展阶段、政策和案 例,以及未来的趋势和策略。
什么是区域经济开发?
区域经济开发是指在特定地区利用资源、制定政策和发展产业,以促进经济 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和减少地区间差距的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因素
1
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可持续发展阶段。
结论
1 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
2 发展策略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技术创新和推动国际合作。
3 发展机遇与挑战
区域经济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需要有效的政策和资源配置。
参考资料
• 区域经济学教程 • 国家统计局区域经济报告 • 世界银行区域发展指标

区域发展差异_ppt

区域发展差异_ppt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 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 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 很大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工业化差异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 高于中西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第14页“探究活 动” 1. 2.浙江省属于 东部经济地带。 3.工业升级、 第三产业继续发 展。
中国政区练习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
东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科技文化教育


西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程度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错误 错误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 发展差异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定义
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 活动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演进过程。它包括 产业、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的配置和利用,以及 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生态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区域政策制定
包括制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措施等环节。在制定 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因素,以及 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区域政策实施
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产业引导等,以推动区 域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社会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容易带来社会问题, 如人口流动、地区差距扩大、贫困 等。
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 加剧,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发展潜力受限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限制一些地区的 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影响未来发 展的可持续性。
03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区域政策的概念与特点
区域政策
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 差距、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的一系列公共政策。
资源利用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效 率存在差异,如对矿产、水资源、 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方式。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自然条件
政策因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共47张PPT)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共47张PPT)
他 民族心理特征 因 素 ……
2020/5/25
劳动力素质较高 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
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较低 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
二 、南方与北方
2020/5/25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020/5/25
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暂未包括港、澳、台)
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 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应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 从工业内部比例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相对薄弱,应进一步加强重工业的 发展
2020/5/25
2. 工业化差异
探究活动2.读图结合课本文字,对比分析我国东部、中部 和西部地带的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以及工业部门的差异 。
2020/5/25
• 工业化进程:东部﹥中部﹥西部
2020/5/25
区域
东部地带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自然资源 素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季风区,湿润,雨热同期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社 城市化水平
较高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经 发展基础
济 产业结构
因 素
交通运输状况
较好 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大 海陆空都比较发达,
其 劳动力资源
2020/5/25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目标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将 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深入研究方向探讨
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与评价
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深入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与 实现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发展现状
01
02
03
农业基础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 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基 础较好。
工业发展
该地区工业发展较快,拥 有众多制造业企业和工业 园区。
交通枢纽
中部地区交通便利,拥有 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和 水路交通网络。
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自然资源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如煤炭、石油、天 然气、有色金属等。
引导资金要素流动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引导资金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支持欠发 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 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培育新兴产业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 新团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制度环境
03
制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包括产
权保护、市场准入、政府效率等方面。
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影响
01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使得不同区域
在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
02 03
区域化进程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3)产业结构的差异 读表(2002年),认识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经济地带 全国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 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3.74
47.08
10.66
48.44
17.90
46.51
19.23
42.18
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
39.18
南轻北 重,东 轻西重
40.90
轻型和轻重 混合型 加工制造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13 人均GDP 4217元
57
23.2
2.东、中、西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气候 东部季风区,气候湿 润,雨热同期,利于 作物生长 中、西部经济地带 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尤 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 劣,不利于经济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地形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广 布,低平的地势利于开发
地带 城 市 化 差 异力 城市密度
较高
较高
较低
较低 较小
较大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程度 外资吸纳能力 较早 较高 较强
中、西部地带
较晚 较低 较弱
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原因是: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 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 理水平。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 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 品的竞争力。
经 济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交通运 交通线路较少,运 输状况 输条件较差
(续表)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

五、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十五”时期,我国仍呈现出东部地区增长 较快,而其他地区增长较慢的不平衡格局。
东部10省市 12.4%
东北3省
10.9%
中部6省
10.7%
西部12省区市 11.1%
关于GRP增长速度与人均GRP的比较
90年代以来,其他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 GRP增长率差距已在趋于缩小。
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辨析:
“差异”是用来对经济现象或事物进行比较 的,它所反映的是经济现象或事物在质、量 方面的不同。“不平等”是用来表述经济利 益主体之间在经济权益方面的不同或不等量。 “不平衡”或“非均衡”则是反映某个经济 系统中具有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之间、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即是指这些部门之间 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不协调,没有达 到合理的状态。
平均收入为μ,其收入差距可用泰尔熵模型
表示为:
1 n
T log
n i1
xi
三大地带内省份差距的泰尔熵
T I ( P E / P ) T E ( P M / P ) T M ( P W / P ) T W
三大地带间的泰尔熵
T B ( P E /P ) lo Y P E E / /Y P g ) ( ( P M /P ) lo Y P M M / /g Y P ) ( ( P W /P ) lo Y P W W / /g Y P )(
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 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 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 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 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 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 后区域更落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两种观点侧重于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去考察 相关区域之间经济上的差异,而后一种观点则 注意对区域之间各方面的考察,反映了不同的 研究目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第二种。
9
三、相关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论 不平衡增长论 中心——外围论 梯度推移理论 倒“U”理论
10
循环累积因果论
冈纳·缪尔达尔(G.Myrdal)的循环累积 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 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 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 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 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 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 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差异。
从科学的意义上讲,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应严格区别使用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这几个 概念。此外,差异的数量表现就是差距,所以, 有的研究者也把经济差异谓之经济差距。
7
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第一,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 长总量上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 的差异。
13
中心——外围论
弗里德曼(J.R.Friedman)的中心—外围论在考 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 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 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 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 地位。因此,经济发展必然(??真的能必然吗) 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
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 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这种观点 除了考察各区域在某一时间的经济增长总量之 外,还比较其某一时段的增长速度。这样,不 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 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
8
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的 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 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是企 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 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由 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生产要 素、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等众多方面差异的 客观存在性,区域经济差异也具有客观性。
3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等高收入地区,
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2.2%,相当于世界的高收 入发达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 东、福建、江苏、辽宁等6个沿海省份,人口 数约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的中上等 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是山东、东北、 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口数占总人口的26%, 相当于世界的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第四世界” 主要是贵州、甘肃、陕西、西藏等中西部地区, 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50%,相当于世界的低收 入国家水平。
11
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 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 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 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 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 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 后区域更落后。
基于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 张。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 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 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 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 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 以缩小经济差异。
第2讲 区域经济差异
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三、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 五、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六、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七、政策研究
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 方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目前,我 国正处于由人口大国走向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的 转型阶段,然而,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出现 了许多区域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是其中的热 点与重点问题之一。
12
不平衡增长论
艾伯特·赫希曼(A.O.Hirshman)的不平衡增长 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每一处,经济 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出 发点集中,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 间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他提出了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对应的“极 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区域差异会逐 渐扩大,但从长期看,涓滴效应将缩小区域差异。 (随着涓滴效应,差异自然缩小)
5
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辨析:
“差异”是用来对经济现象或事物进行比较 的,它所反映的是经济现象或事物在质、量 方面的不同。“不平等”是用来表述经济利 益主体之间在经济权益方面的不同或不等量。 “不平衡”或“非均衡”则是反映某个经济 系统中具有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之间、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即是指这些部门之间 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不协调,没有达 到合理的状态。
4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 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区域经济差异不 断扩大,会使资金、人口、技术等不断向发达 区域集中,造成这些地方的城市不断膨胀、基 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治安问 题恶化、城市贫困人口增多,对欠发达区域而 言,造成它们发展所需的资金流失,特别是有 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区域, 产生了“抽空”效应,从而使欠发达区域经济 增长缓慢、衰退或停滞。
6
比较起来,差异、不平等、不平衡都反映了相 关经济事物或现象之间相对于某一标准而存在 的差别。但是,不平等和不平衡则是依据某个 标准或理论认识衡量这一状态,它们包括了研 究者的从概念的内涵上看,差异这个概念可以反映出 经济现象或事物不平等、不平衡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