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两种观点侧重于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去考察 相关区域之间经济上的差异,而后一种观点则 注意对区域之间各方面的考察,反映了不同的 研究目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第二种。
9
三、相关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论 不平衡增长论 中心——外围论 梯度推移理论 倒“U”理论
10
循环累积因果论
冈纳·缪尔达尔(G.Myrdal)的循环累积 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 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 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 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 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 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 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差异。
5
Leabharlann Baidu
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辨析:
“差异”是用来对经济现象或事物进行比较 的,它所反映的是经济现象或事物在质、量 方面的不同。“不平等”是用来表述经济利 益主体之间在经济权益方面的不同或不等量。 “不平衡”或“非均衡”则是反映某个经济 系统中具有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之间、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即是指这些部门之间 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不协调,没有达 到合理的状态。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由 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生产要 素、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等众多方面差异的 客观存在性,区域经济差异也具有客观性。
3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等高收入地区,
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2.2%,相当于世界的高收 入发达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 东、福建、江苏、辽宁等6个沿海省份,人口 数约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的中上等 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是山东、东北、 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口数占总人口的26%, 相当于世界的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第四世界” 主要是贵州、甘肃、陕西、西藏等中西部地区, 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50%,相当于世界的低收 入国家水平。
从科学的意义上讲,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应严格区别使用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这几个 概念。此外,差异的数量表现就是差距,所以, 有的研究者也把经济差异谓之经济差距。
7
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第一,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 长总量上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 的差异。
4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 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区域经济差异不 断扩大,会使资金、人口、技术等不断向发达 区域集中,造成这些地方的城市不断膨胀、基 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治安问 题恶化、城市贫困人口增多,对欠发达区域而 言,造成它们发展所需的资金流失,特别是有 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区域, 产生了“抽空”效应,从而使欠发达区域经济 增长缓慢、衰退或停滞。
13
中心——外围论
弗里德曼(J.R.Friedman)的中心—外围论在考 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 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 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 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 地位。因此,经济发展必然(??真的能必然吗) 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
12
不平衡增长论
艾伯特·赫希曼(A.O.Hirshman)的不平衡增长 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每一处,经济 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出 发点集中,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 间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他提出了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对应的“极 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区域差异会逐 渐扩大,但从长期看,涓滴效应将缩小区域差异。 (随着涓滴效应,差异自然缩小)
11
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 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 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 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 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 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 后区域更落后。
基于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 张。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 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 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 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 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 以缩小经济差异。
6
比较起来,差异、不平等、不平衡都反映了相 关经济事物或现象之间相对于某一标准而存在 的差别。但是,不平等和不平衡则是依据某个 标准或理论认识衡量这一状态,它们包括了研 究者的价值判断;而差异这个概念是对经济现 象或事物的客观判别,本身不含有价值判断。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差异这个概念可以反映出 经济现象或事物不平等、不平衡的状况。
第2讲 区域经济差异
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三、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 五、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六、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七、政策研究
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 方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目前,我 国正处于由人口大国走向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的 转型阶段,然而,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出现 了许多区域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是其中的热 点与重点问题之一。
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 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这种观点 除了考察各区域在某一时间的经济增长总量之 外,还比较其某一时段的增长速度。这样,不 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 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
8
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的 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 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是企 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 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
9
三、相关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论 不平衡增长论 中心——外围论 梯度推移理论 倒“U”理论
10
循环累积因果论
冈纳·缪尔达尔(G.Myrdal)的循环累积 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 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 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 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 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 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 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差异。
5
Leabharlann Baidu
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辨析:
“差异”是用来对经济现象或事物进行比较 的,它所反映的是经济现象或事物在质、量 方面的不同。“不平等”是用来表述经济利 益主体之间在经济权益方面的不同或不等量。 “不平衡”或“非均衡”则是反映某个经济 系统中具有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之间、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即是指这些部门之间 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不协调,没有达 到合理的状态。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由 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生产要 素、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等众多方面差异的 客观存在性,区域经济差异也具有客观性。
3
“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等高收入地区,
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2.2%,相当于世界的高收 入发达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 东、福建、江苏、辽宁等6个沿海省份,人口 数约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的中上等 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是山东、东北、 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口数占总人口的26%, 相当于世界的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第四世界” 主要是贵州、甘肃、陕西、西藏等中西部地区, 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50%,相当于世界的低收 入国家水平。
从科学的意义上讲,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应严格区别使用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这几个 概念。此外,差异的数量表现就是差距,所以, 有的研究者也把经济差异谓之经济差距。
7
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第一,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 长总量上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 的差异。
4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 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区域经济差异不 断扩大,会使资金、人口、技术等不断向发达 区域集中,造成这些地方的城市不断膨胀、基 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治安问 题恶化、城市贫困人口增多,对欠发达区域而 言,造成它们发展所需的资金流失,特别是有 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区域, 产生了“抽空”效应,从而使欠发达区域经济 增长缓慢、衰退或停滞。
13
中心——外围论
弗里德曼(J.R.Friedman)的中心—外围论在考 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 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 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 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 地位。因此,经济发展必然(??真的能必然吗) 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
12
不平衡增长论
艾伯特·赫希曼(A.O.Hirshman)的不平衡增长 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每一处,经济 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出 发点集中,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 间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他提出了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对应的“极 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区域差异会逐 渐扩大,但从长期看,涓滴效应将缩小区域差异。 (随着涓滴效应,差异自然缩小)
11
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表现 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 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表现为 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 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 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 后区域更落后。
基于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 张。在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 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 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 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 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 以缩小经济差异。
6
比较起来,差异、不平等、不平衡都反映了相 关经济事物或现象之间相对于某一标准而存在 的差别。但是,不平等和不平衡则是依据某个 标准或理论认识衡量这一状态,它们包括了研 究者的价值判断;而差异这个概念是对经济现 象或事物的客观判别,本身不含有价值判断。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差异这个概念可以反映出 经济现象或事物不平等、不平衡的状况。
第2讲 区域经济差异
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三、相关理论 四、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 五、区域经济差异现状 六、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七、政策研究
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 方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目前,我 国正处于由人口大国走向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的 转型阶段,然而,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出现 了许多区域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是其中的热 点与重点问题之一。
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 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这种观点 除了考察各区域在某一时间的经济增长总量之 外,还比较其某一时段的增长速度。这样,不 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 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
8
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的 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 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是企 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 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