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多篇汇总

合集下载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开头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1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3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他的不好的方面,努力克制自己。

”“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就是明智的。

”“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意思是: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献,迅速而灵敏的学习。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领会和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

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教师读论语读书心得篇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6篇)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一大家都知道《论语》这本千古名书是孔圣人孔老夫子所写的。

但是不要以为,《论语》是千古名书,就高不可攀了。

其实,《论语》就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像《论语》的最前几句话,“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它正适合我们。

第一句是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这正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只要你用心了,复习了,自己的心里是很高兴的。

后面一句是在讲“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我们的心里是很快乐的。

”在生活中,我们要用慧眼找出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就会有一个能和自己说说心里话的伙伴陪伴自己,人生才会快乐。

最后一句也就是讲“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就是君子。

”在自己的生活中,要不断结交新的朋友。

新朋友有时可能因不太了解你而误会你。

你没有生气,也没有怨恨,这就是一个君子的作风。

在人们眼里如圣书一般的《论语》,其实在教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

记住,《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篇二《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8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8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8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1我利用假期的时间仔细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

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

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

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

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比如这几年,我任教三个班级数学,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班内差生多,教学任务繁重,每天备课备得头昏眼花;同时又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每天有一大堆的事务需要处理。

又由于所带的班级学生年龄小,许多事都要老师亲力亲为,手把手教。

但是我经常告诉自己:每天认真备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教我的学生;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学会遇事冷静、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不能让坏心情一直围绕你,否则会影响工作的心情,效率,甚至一事无成。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篇1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君子不争》看到《论语》中的这句话,马上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是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

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子观点有相似之处。

孔子的观点是君子之人是坦荡荡的,光明磊落,他不与人一争雌雄,即便是争也要争在明处,或者是事业上的竞争对手,生活中的好友。

君子之人不与人争高低,不与人为敌,待人以礼。

成为刎颈之交的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

君子不争利,若要争,也是以切磋技艺为主,射场上的竞技者,射场下的好朋友。

有时就是最严酷的战争,也要互派使者,约时间,约地点,约人员,约回合,不以暗箭伤人。

因此,君子明明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人格至上,待人以礼。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乐适度》这则语录本来是孔子用来评价《关雎》的情感风格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爱情诗,是男子追求心仪中的女子,心怀喜悦,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渴盼,这是“乐”,但又思而不见,追而不谋面,充满痛苦,这是“哀”,但这首诗却恰当地处理了情感的度,乐但不过分,伤感但不感伤,这是一种中道思想。

这个评论的可贵之处是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合理调控自己的情感。

人生在世,大喜大悲在所难免,庄子想通过“逍遥游”的方式告诉人们要真正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只有摆脱功名利禄。

范仲淹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些思想都告诉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修炼自己,宠辱不惊,乐观旷达,恰到好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仁者安仁》孔子告诉人们应当向仁者智者的方向努力,这是做人的目标,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他就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之中,不可以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会做出犯上作乱之事,会损害他人利益。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16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16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16篇)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篇1《论语》是语录体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与思想的记录,共二十篇,约一万二千字,成书于战国时期。

《论语》里面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

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这本书受益非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

意思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

”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

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

孔子的这句话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

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是重中之重。

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

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理念,而且还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把我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1《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教师的论语读书心得篇2《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1)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做人,就应该要本着正大光明的态度来做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教师论语读书心得(精选篇2)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通用15篇)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通用15篇)

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通用15篇)教师读论语学习心得篇1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

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仁恕”“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

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对于教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知识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心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

爱学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烦恼与苦闷,肯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尊重他人的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接触各种性格鲜明的学生。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过分的苛责或训斥,只会让学生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它远不及宽恕的力量那么恒久伟大。

学会了宽恕,我们才能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

同时,宽恕别人才能让我们享受心灵的安宁。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多一些赞扬和鼓励;少一些歧视和误解,多一些尊重和理解。

二、寻找“快乐”于丹教授写到,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能力的。

一个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心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

孔夫子教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

《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于内心相连,对此我深有同感。

教师学论语的心得体会8篇

教师学论语的心得体会8篇

教师学论语的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调研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事迹材料、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search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reflections, historical material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师学论语的心得体会8篇在日常生活中,心得体会是我们通过思考和经历所获得的深刻见解,写心得是我们抒发自己内心感触的一种方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学论语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5篇

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5篇

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5篇教师读论语的读书心得1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

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

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

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

尤其是对父母之爱。

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

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

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

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所能给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

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

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通用10篇)教师学习论语篇1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

这个假期在校领导的建议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更应该把握原则里的分寸。

我们今天总是在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坏,其实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断不单单是好坏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就不会出现问题的。

孔子的一个学生曾经问过他,有一个人说:以德报怨何如。

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无论别人怎样对不起他,他还是对别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赞赏的,可没想到,孔子反问他了一句,“何以报德?”孔子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抱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人家的恩德呢?读到这,我犹豫了。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以德报怨是大度是豁达的表现,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孔子又教会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他有负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他,去处理这件事,但是你要留着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馈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说:“天人合一”。

于丹老师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身为一名教师,那么我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和学生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

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渴望知识的小脸,他们年龄还小,思想尚未成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慢,这就要求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而且要对他们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他们。

在我的职业道路上,我也会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与同事和平相处,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

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条据文书、调研报告、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ssay compilation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research report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肯定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师学论语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范例]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范例]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范例]第一篇: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

下面是东星资源带来的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一部论语,两万余字,却可进入中国思想史上最灿烂的文章之列。

它影响历朝士子书生乃至普通百姓两千余年,国人的性格,也受到无声熏教。

封建王朝瓦解了,四书五经不能上讲堂了,儒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论语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在书架上蒙尘。

然而论语的光辉并不会因一时不被理解而消淡,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部分,必然会和经济一起复兴,论语的精彩,必然会被更多的人体会。

果然,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提醒了国人还有这么一部经典等待着我们翻阅。

宋代有位大儒程子这样说论语的都后感:“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可以说是深得其趣了。

我读完论语,时常心中有几多惶恐,几多自责,并且为孔子折服。

读论语,我以为有必要把孔子请下圣人的高台,而想像自己也是孔门弟子,追随老师左右,听其言观其行,才利于得其乐趣。

孔子是可爱而可敬的好先生,我的师兄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也是个个棱角分明。

粗看于丹教授讲《论语心得》,分成几个方面来论述。

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部论语,我读论语,只看得君子二字。

不错,我心中的论语,乃是一本学生的听课笔记,所记录的内容,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做一位君子。

且看开篇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述三条,第一为学道以长才干,第二为交友以辅仁,第三条乃是修德,此三条者,不过都是为了做一个君子。

孔子之叙君子,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一部论语,正是为了告诉弟子们,何为君子,君子有怎样的责任,君子有怎样的才能,君子有怎样的德行,君子怎样为政,怎样修身而成为君子……如此种种,都是自君子二字铺展开来。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

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

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

《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

”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

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

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2)通过晨会我们学习了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篇1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对己。

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

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就是检讨过去,检讨走过的道路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

我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凡是往前看。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奔波。

我们经常忘记了在前进中停下自己的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省一下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弥足可贵的。

“吾日三省乎吾身”,在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像过电影一样反省一下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又是远远不够的。

这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对于我们将来以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自我走向社会是非常有用的。

2.古人云:三十而立。

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呢?《论语》中有四个字可以解释:君子务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是说一个有作为的人,“务”则可以理解为致力于,“本”就是根本,在这里指的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或根本立场。

也就是说,“君子务本”是指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

只有这样,人的思想方面才有了定向,人生的道路才会随之定性。

反之,如果一个人连立身处世的根本立场尚未确定,其行为也就不可琢磨,摇摆不定,因此也就必然难成大事。

我们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处事立场,找到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然后才能走自己的路。

3.在自我价值实现中,应该怎样提高自我?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在《易经》中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2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2篇)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2篇)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2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1道不同,不为友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

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

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

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

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

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

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

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

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王建华以上是《教师学习《论语》心得》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朋友、我们、友情、真正、孔子、认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篇2《论语》是一部古代教育学,中心思想是教育广大学子达到“仁、义、礼、智、信”。

其中有些论述对怎样做好教师也有很大的教义。

比如:一、教师的形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篇汇总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篇汇总

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篇汇总《论语?为政》中所记了孔子对其学生颜回的观察:“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接下来是为大家的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5篇汇总,希望大家喜欢!优秀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汇编1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传承生命之火的女孩子,他也应该常常考虑“人为什么活着?”,然后明白“人是为始终不变活着”。

如果此生更何况不幸,而又有一种生前前知的难度可能性,我想人人都会拒绝出生。

笔者认为,《论语》开篇《学而第一》的第一段话就讲什么是幸福。

而且对于教师的幸福观启示尤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有三种人生道路幸福:学习的幸福,朋友讲习的幸福,心胸开阔的幸福。

在这三种幸福中,第一位的是学习的幸福,因为它在生命成长中,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因此,笔者读论语的第一句话,首先悟出“人生幸福学习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

《论语》第一句话就讲学习,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着感悟儒家对反腐倡廉人生的向往,告诉我们学习是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生命某个成长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物主给了我们什么,二是我们努力到什么水平。

因此,所谓命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互动的结果。

先天市场条件是不能选择的,只好把它叫做命,我们要尊重它,因为它是后天发展的物质条件,它决定着我们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因此儒家认为,做人首先要“知命”,“子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

“知命”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尊重事实,就是接受自己,就是给自己的发展自然科学定位。

这是科学发展观。

“知命”才会“安命”,“安命”的人会把人生的宝贵精力从怨天尤人中不能自拔,从而专心致志谋发展。

安命以后,心有所止,气定神闲,所以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桑兰坐在轮椅上笑对人生。

安命之后,一个人才能非常积极从现有既存起点出发,创造自己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师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多篇汇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的第一句话。

《论语》第一句话就讲学习,决不是偶然的,它反映着儒家对学习型人生的向往,告诉我们学习是出于生命成长的需要,生命成长就是每个人都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造物主给了我们什么,二是我们努力到什么水平。

因此,所谓命运是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互动的结果。

先天条件是不能选择的,只好把它叫做命,我们要尊重它,因为它是后天发展的物质条件,它决定着我们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因此儒家认为,做人首先要“知命”,“子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

“知命”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科学态度,就是尊重事实,就是接受自己,就是给自己的发展科学定位。

这是科学发展观。

“知命”才会“安命”,“安命”的人会把人生的宝贵精力从怨天尤人中解放出来,从而专心致志谋发展。

安命以后,心有所止,气定神闲,所以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桑兰坐在轮椅上笑对人生。

安命之后,一个人才能积极从现有起点出发,创造自己的未来。

所以知命、安命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

知命、安命就是接受、承担今天所不能改变的现实。

但是生命状态中不仅包括不能改变的现实,还包括可以改变的元素。

对于这些元素,应尽到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感谢造物主,他只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半,把另一半交给了人类自己。

因此,当我们失意的时候,不要忘了造物主还给了我们一半的生命自主权,因此一个人永远都不可消沉。

当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也别忘了,人不可能无所不能,人是有命管着的,必须量力而为。

所谓成长,专指对于自己能把握的那部分的充分发展。

而充分发展唯一手段就是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是汉语中学习这个词的词源。

这句话首先告诉我们学习是“学而时习之”,然后告诉我们学习是是快乐的事情。

可是今天很多中国的学习者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了。

这跟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误读关系极大。

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把它翻译成“学习完了之后及时温习、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我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是这么翻译的。

那时感到很奇怪:学习完了及时温习、复习有什么可乐的?问同桌“你学完了及时温习、复习,很快乐吗?”他说“我从来不复习”,我笑了,难怪他学习不好!如果学完了及时温习、复习是很快乐的事情,那么中国还会有学不好的学生吗?尤其是还会有厌学的学生吗?因此,那时觉得孔子很浅,说的话不符合人之常情。

但是我现在明白了,孔子被现代人误读了。

我们怎么能把“学而时习之”中那个“习”翻译成温习、复习呢!习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上下结构,上面是“羽”,下面是“日”,习的本意是小鸟学飞,小鸟学飞得一遍一遍地练,因此习的本意是练习、实践的意思。

这样一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就可以理解了吗?学完了之后就时不时地把自己学到的用于生活、用于工作,那么学习到的都是有益于生活、工作的事情,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原来《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包含着我们中国哲学的一个伟大的命题“知行合一”!这句话可以解决中国当代教育中的很多难题——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家?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人格萎缩?因为我们的教育与生活、社会实践严重地脱节。

学习应是学而时习之,结果成了学而不习,成了仅仅掌握书本知识,只备考试之需,学习者意识不到考试之外它还有什么价值!因此,学起来索然寡味,学习就成了只有硬着头皮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学习不是为了生命的成长,只是为了考试,因此,在考试之前还有动力,考试之后,动力全无。

学习与生命成长脱节,这正是中国人感觉到学习是苦差事,而外国人不以学习为苦的原因。

然而,更可怕的是,中国很多的教师都不喜欢学习。

中国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很多地方都是低效的。

有课程和培训者水平的原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很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殆,没精打采,甚至混日子,敷衍学生。

很多教师除了教科书、参考书之外,有益文化水平提高的书一概不看,几年不读一本正经书,看书看的都是《女友》、《故事会》、市井小说一类的东西。

学生课代表给老师往办公室里抱作业,总是看到老师在打无聊的网络游戏。

“师者,人之模范也”。

老师如此,学生怎么能在学习方面欢欣鼓舞呢?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同样,有其师,必有其学生。

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发挥这种教师影响呢!因此,老师不学习就是误人子弟。

因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对亲爱的同行们谈谈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想当一个好老师,尤其是想当一个拥有快乐心情从而享受幸福生活的老师,此生必须与学习相半。

在古代,秀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不仅如此,“书中还有不老药,让我们将来免得老年痴呆症;书中自有金钥匙,让我们一生更理性;书中自有好朋友,让我们一生不感孤寂;书中自有好气质,让我们超群绝俗。

”教师只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不管他长得是否漂亮帅气,站在讲台上,就会光彩照人。

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就是站在讲台上就显得比一般人更美丽的人!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一天,子路与老师孔子闲聊,子路说,老师啊,我看卫灵公有把您留在卫国从政的意思,假如这是真的,您将怎样做呢?孔子回答说,我会先正名。

子路表示惊讶,他说,有这样的事啊,正名这么重要吗?请老师指教。

孔子说,子路啊,你真愚笨啊,先正名你都不懂吗。

什么事情不懂就说不懂好了。

孔子对名正言顺重要性的解释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里的名,不等同于名字,而是指名分。

什么是名分?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其位就是有名分,有授权,该你负的责任,该你挑的担子。

名分是权利的来源,与利益紧密相联系。

作为从政来说当然是名分第一,授权第一,然后是利益。

授给你名分的同时,也就授给了你权利,并获得相应的利益。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名分,“守慎正名,伪诈自止。

”[1]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名分,该干什么干什么,该得什么得什么,虚伪诈骗的事情就不会有了。

现在看这些话,过于理想化了。

从理想的角度看该你得的,你得;不该你得的,你不得,“伪诈自止”,但,这是建立所有的人都在一个水平上而言的,关键的是,人的思想觉悟不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名分”是无法束缚人的思想行为的。

超越名分就叫僭越,就叫越轨,就叫贪婪,贪欲。

名分不仅对于权利、利益而言,也是对于物质的性质而言,正名的重要性还在于“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2]。

什么东西,什么特性;什么特性,该有什么名字,给予分门别类,已备其“别物致用”,否则就乱套了。

“正名”当然还包括思想认识,与对相对真理的把握上。

南怀瑾先生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包括了文字及理论。

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一定不会成功的。

”[3]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和“不合理的事情”却干的很带劲,做得很带劲,实在是司空见惯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说人认识的偏差,与具体行动,与认识的准确与否,总是有距离,有偏差的。

是不是聪明人,是不是君子,就在名实把握的尺度上。

你说你是唯物主义者,你讲的话,你写的文章,你做的事情都是以唯物主义为圭杲,才能叫名实相符。

中国文化重视名正言顺,更重视名实相当,名实相符,名实一致,否则就是名不副实。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

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

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

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

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

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

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

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

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