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是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各层面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等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
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
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本专项继续支持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任务涉及政府间科技合作层面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关问题等。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咸阳市科技计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五个扎实”要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全面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提供科技支撑。
一、咸阳市科学技术重点研发计划(一)重点支持范围1.农业科技重点研发计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围绕“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目标,聚焦3+x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以及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升增效科技创新,针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建立高水平的蔬菜、苹果、桃、杏、葡萄、猕猴桃、石榴、核桃及畜禽养殖等科技示范园或示范基地,就地转化应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美好和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培育农村住宅、环保、清洁能源等发展新动能,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1)农业新品种选育与引进示范①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②优质、高产玉米、小杂粮新品种选育与引进。
③高产、高油分、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④果蔬新品种引进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⑤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及养殖技术研究。
(2)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应用①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②水果、蔬菜、花卉等优质高效与品质提升新技术引进与示范。
③主要农作物、果树、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低污染新型肥料、新型农药研制与生产示范;农业高效节水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
2020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12020 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领域)项目指南1. 种业创新1.1 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及育种技术;1.2 营养功能型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1.3 重金属低富集水稻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关键技术;1.4 蔬菜品质性状基因挖掘和高品质新品种选育技术;1.5 适宜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多抗油菜新品种选育技术;1.6 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的高抗、高产油茶品种选育技术;1.7 湘西黄牛优质种质资源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技术;1.8 优质、高效、抗逆生猪品种选育及快速扩繁关键技术;1.9 优良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1.10 优质、高产、早熟、抗逆家禽新品种选育技术;1.11 特色淡水鱼类、虾蟹良种选育与高效繁育技术;1.12 特色珍贵用材树种选育与高效繁育技术。
2. 标准化生产技术2.1 高档优质水稻绿色生产技术及标准;2.2 红茶、黄茶、茉莉花茶加工关键技术及标准;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快速、便捷检测技术及标准;2.4 特色发酵蔬菜生产技术及标准;2.5 特色预制包装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及调味香精开发;2.6 设施蔬菜精细化栽培技术及标准;2.7 智慧茶园建设关键技术及标准。
3.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3.1 特色苎麻功能材料生产关键技术及产品;3.2 茶油及皂甙等高附加值衍生物绿色提取关键技术;3.3 黄桃绿色保鲜、包装、加工、贮运关键技术;3.4 秸秆高效循环利用技术;3.5 竹质资源高值开发新技术、新工艺;3.6 芦苇高值、高效利用关键技术;3.7 茶叶功能成分绿色高效提制新技术。
4. 动植物病虫害防控4.1 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与模式;4.2 饲用替抗关键技术及产品;4.3 畜禽主要非传染性群发病监测、防控关键技术;4.4 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
5. 智慧农业5.1 农业专家智能服务技术及体系;5.2 森林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自动化计量与监测技术。
6. 其他以上指南未提及,但属于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科技攻关任务,以及“卡脖子”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可列入申报范围。
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附件1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指南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性技术为目标,开展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产业前瞻技术研发本类项目重点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带动性的产业前瞻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1.定向择优任务专题1011高质量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内容:开展硅基和碳化硅基的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材料外延生长技术研究;开展大尺寸氮化镓单晶材料的生长技术研究;实现氮化镓材料的电学性能调控,针对光电子和微电子应用,分别实现高电子迁移率、半绝缘和低电阻率的氮化镓材料制备,并完成相关器件的性能验证,支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发展。
考核指标:(1)实现6英寸、8英寸硅衬底上高质量氮化镓基外延材料生产,位错密度达到107cm-2量级,翘曲度<30 um,AlGaN/GaN异质结二维电子气浓度>9E12cm-2,迁移率>2200cm2/V·s。
(2)实现6英寸氮化镓单晶衬底制备,衬底TTV<20 um,表面RMS<0.3nm,厚度>600 um,位错密度达到105cm-2量级,电阻率在0.01~109Ω.cm可调控。
1012 T1100及以上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研究内容:开展T1100及以上级别的新一代碳纤维制备技术研究,突破T1100高品质原丝纺制技术、均质化预氧化碳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大通道外热式预氧化炉、宽幅高温碳化炉等关键生产装备。
考核指标:拉伸强度≥7000MPa,拉伸模量≥324GPa,批次内离散系数≤3%,批次间离散系数≤5%,断裂伸长率≥1.9%,含碳量≥95%,纤维直径≥5um,纤维规格≥12K。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
附件2“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
2020年拟安排6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2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1—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本专项2020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场地土壤污染调查监测与风险监管技术与设备1.1生态环境保护与风险防控国家重大环境标准研制与应用示范研究内容:以重大标准引领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目标,研究我国流域水生态标准制定技术并在长江、黄河流域应用。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一、概述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是国家对重大科技专项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文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期影响。
加深对这一指南的理解,有利于深化对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认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从不同维度对这一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二、背景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是国家对重大科技专项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文件。
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成部分,重点专项指南的发布对我国科技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指南凝聚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为引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内容综述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的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
指南在每个领域都明确了关键技术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还对项目申报、评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影响分析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的发布对我国科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指南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提出了要求,有利于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成果转化的效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再次,指南的出台也将有助于引导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五、个人观点对于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指南,我个人认为这一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加强对关键领域的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对这一指南充满信心,并期待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见证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科技力量的崛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
7、其他附件(选填,其他证明材料或支撑文件)附件2Fra bibliotek申报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
推荐单位: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2020年3月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所属领域
□能源 □交通 □信息技术 □制造 □材料
□空间技术 □农业 □资源环境与海洋
□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 □社会事业与公共安全
经费预算
项目总预算:
国拨经费:□50万元□100万元
自筹经费
万元
牵头单位
其他承担单位
实施周期
个月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出生日期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所在单位
项目联系人
姓名
联系方式
2、项目目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00字以内)
3、项目主要内容(300字以内)
4、主要用户和应用场景(300字以内)
5、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300字以内)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固废资源化
附件1“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及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专项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研究适应我国固废特征的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控制理论体系,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2020年拟部署7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不超过2亿元,项目执行期3~4年。
重点针对固废源头减量、智能分类回收、清洁增值利用、高效安全转化、智能精深拆解、精准管控决—1—策,以及综合集成示范等内容部署相关应用示范类研究任务,突破一批系统解决方案。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项目承担单位需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和支持专项数据共享。
同一指南方向下,除特殊说明外,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研究内容与考核指标。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
附件8“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大幅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风电、光伏等国际技术引领;掌握光热、地热、生物质、海洋能等高效利用技术;推进氢能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电平价上网,大面积区域供热,规模化替代化石燃料,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奠定基础。
专项按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与海洋能、氢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38个重点研究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8—2022年)。
2016—2018年本重点专项在6个技术方向启动实施54个项目。
统筹考虑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以及过往相关的立项情况,地热能与海洋能、生物质能方向均已部署覆盖;结合新形势下本领—1—域科技发展需要,2020年拟在氢能、太阳能、风能、可再生能源耦合与系统集成技术4个技术方向启动14~28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6.06亿元。
基础研究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2;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1.5:1;应用示范类项目,由企业牵头申报,自筹经费总额与国拨经费总额比例不低于3:1。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
除特殊说明外,拟支持项目数均为1~2项,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涵盖该方向(或子方向)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基础研究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2020年湖北省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高新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目标围绕“高新技术产业赋能工程”,聚焦省内重点领域细分产业链,以行业、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引导,统筹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在大数据与物联网、光纤通信与芯片器件、新型显示、先进制造、新材料等5个重点领域进行分类部署,形成关键领域先发优势,支撑“数字经济”、引领“科技新基建”,为加快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新业态新模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大数据与物联网领域,重点围绕大数据处理技术、器件制备与平台构建、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拟支持7个方向。
光纤通信与芯片器件领域,重点围绕光纤光缆制备、芯片与器件研发、设备与应用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拟支持9个方向。
新型显示领域,重点围绕显示材料制备、显示器件研发、检测设备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拟支持4个方向。
先进制造领域,重点围绕制造技术、零部件与设备研发、制造信息化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拟支持4个方向。
新材料领域,重点围绕新型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拟支持4个方向。
二、申报要求1.符合《湖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中的申报要求。
2.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省内注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具备良好的研发基础条件和运行机制,技术力量雄厚,财务制度健全。
3.优先支持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开展项目技术攻关。
4.单项资助额度为200万元。
三、具体方向和任务(一)大数据与物联网领域1.面向智能计算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平台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内容:面向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典型智能计算场景大规模处理需求,研究基于异构平台的高时效大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并实现深度学习典型应用示范。
包括:支持异构体系结构的数据流编程模型;异构体系结构数据流运行时系统,支持加速器细粒度并行;轻量级异构资源监控机制,支持张量级资源动态采样;跨CPU和加速器大数据处理技术,支持数据和计算高效划分、负载均衡。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重大科技计划,旨在支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是指导各申请单位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评审的重要文件,下面将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指南背景和目标
指南中首先介绍了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总体安排、背景和目标,明确指出该计划的重点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研发任务和重点领域
指南指出,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开展工作。
具体来说,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
进制造与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高技术服务等六个主要领域。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任务主要包括。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附件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以促进村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目标。
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重点攻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智能调查等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华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等典型地区,重点围绕资源清洁利用、居住热环境提升、节能与新能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民居性能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等技—1—术进行综合应用示范,解决节能保暖、产业减排、能源供给、饮水安全、居住品质等问题,为加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20年度拟发布7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研究内容:针对农村区域分布广、地形气候差异大、改厕技术模式单一且适应性差、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难、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粗放等问题,研发高寒缺水等典型地区资源循环型厕所改造升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究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农村污水分质收集、微生物—物化循环处理关键技术与标准化、模块化装备;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就地资源化技术,研发以提高资源属性为目标的农村垃圾源头深度分类、打包转运、有机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污等统筹协同处理技术,研究农村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不同地区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厕的适宜技术模式、设施运营维护技术和排放标准等,开展不同类型村(中心村、边远山区等)人居环境整治技术集成示范,为改厕、污水、垃圾因地制宜处理处置提供科技支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于2020年发布了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文将对此指南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申报者更好地了解申报要求和流程。
一、申报项目范围1.1 申报主题年度项目申报主题应紧密围绕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突出前沿交叉、引领未来、面向需求和紧迫问题的特点。
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技术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与极地、空间空中空地一体化、均衡发展、节能环保、人口资源与环境、农业与农村、交通运输、国家安全等。
1.2 申报类型申报类型分为重大专项、重点专项和一般项目。
重大专项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项目,重点专项为国家发展相关领域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为其他项目。
1.3 申报要求申报项目需符合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申报流程2.1 全球信息站申报申报者需要登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信息站,填写项目申报书并上传相关材料。
申报书中需要包括项目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
2.2 专家评审经过初审合格的项目将进行专家评审,由专家对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分,确定申报项目的资助资格。
2.3 复审和资助在专家评审通过后,申报项目将进行复审,确定最终资助结果。
资助项目将享受相应的政府资金支持。
三、申报材料3.1 申报书申报书是申报者向政府申请资助的正式文件,应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内容、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内容。
3.2 项目依托单位证明申报者应提供项目依托单位的证明文件,证明该单位具有从事相关研究的条件和资质。
3.3 项目团队人员简历申报者需提供项目团队成员的简历,包括学历、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成果等。
3.4 其他材料根据具体申报要求,可能还需提供其他相关材料,如知识产权证书、合作协议等。
2020年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2020年度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工业领域一、自主可控芯片(一)专用高性能芯片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神经网络、生物启发优化计算、演化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突破软硬件划分、软硬件协同设计验证、低功耗设计等技术,开展制备技术、工艺设计与产品可靠性研究;研究基于RISC-V指令集的开源软硬件生态系统,发展自主可控处理器。
实施目标:开发出自主可控的深度学习计算芯片,开发出基于RISC-V指令集构架的开源芯片,研制高集成度系统级SoC芯片,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二)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芯片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卷积神经网络并行计算架构、高效率内存带宽管理、高速灵活神经网络核心算法、全异构加速等智能视觉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对1080P以上分辨率的视频进行目标智能分析等多项任务支持。
实施目标:开发出低功耗、多场景适配和高效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视觉专用芯片,并实现在智能安防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三)5G专用芯片与系统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硅基多通道单片集成设计、通道隔离设计、高精度幅相控制、器件参数仿真与电磁场联合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sub 6GHz和毫米波频段射频前端芯片与高度集成化射频模组技术,突破高效率高线性度功放设计、大规模天线多通道射频集成以及超高清视频传输、物联网系统综合等关键技术,拓展5G应用场景。
实施目标:开发出28GHz毫米波相控阵芯片、高效率高线性度sub 6GHz和毫米波频段射频前端芯片、一体化多模射频前端模组、数字后传系统、超高清8K视频编码和传输便携设备等5G专用芯片与系统,并实现示范应用。
申报主体:企业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
(四)新型存储芯片与系统研发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嵌入式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电路模块与实现及制造工艺等技术,研究基于嵌入式MRAM的新型存储架构微控制单元(MCU)产品及其调试工具、外围电路制备技术;研究硬盘阵列架构技术,实现加数据流高速加密/解密的功能;研究新型伪静态随机存储器(PSRAM)制备技术。
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高新技术领域(一)先进装备制造。
1.仪器仪表(1)苛刻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高性能控制阀新产品研制;(2)能源化工领域的精密计量与信息采集仪器的新产品研制;(3)非侵入式新型电能表的研制;(4)基于嵌入式的新型电能、热能计量仪表及其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制。
2.铸件(1)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研制;(2)无模铸造与绿色铸造的设计、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3.轴承轨道交通、重载汽车用高性能轴承的研制。
4.模具高精度、大尺寸、复杂、高寿命模具的研制。
5.工业机器人- 6 -(1)工业机器人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工业机器人专用减速器研制;(3)机器人柔性关节技术的研发与应用;(4)多场景下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6.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1)基于现场物联化、信息实时采集与分析,以加工工序智能化、物流运转智能化、数据流通可视化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高性能智能焊接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3)柔性自动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4)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5)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
7.电工电气(1)高铁用特种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基于1、2次融合的智能配电设备的研制;(3)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与工厂化运维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8.矿用先进装备(1)采煤、运输等综采工作面先进开采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2)煤巷大断面掘锚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3)难选煤高效分选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4)用于特殊地层矿井建设的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 7 -(5)煤矿开采无人化工作面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6)新型矿用电机的研制;(7)矿井防灭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8)矿区巷道弱软顶板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9.节能环保设备(1)大容量低温空气源变频热泵、高温工业热泵及多能互补耦合热泵供热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融合应用信息化与可视化技术、余热利用、新型材料、新型设备等的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项目指南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项目指南
根据《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20〕238号)及《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20〕242号)的有关要求,为做好本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及推荐工作,特通知如下。
根据科技部申报通知要求,本次申报试行无纸化申请,请各申报单位严格遵循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组建研发团队,减少人员聚集,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略)进行网上填报。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
附件3“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瞄准我国未来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瓶颈技术,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探索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产生一批原创性的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在若干方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预期的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为我国在未来的国际战略竞争中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项鼓励和倡导原始创新,并积极推动应用研究,力争在新原理原型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向功能化集成和实用化方向推进。
量子调控研究的目标是认识和了解量子世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通过开发新材料、构筑新结构、发现新物态以及施加外场等手段对量子过程进行调控和开发,在关联电子体系、小量子体系、人工带隙体系等重要研究方向上建立突破经典调控极限的全新量子调控技术。
量子信息研究的目标是在量子通信的核心技术、材料、器件、工艺等方面突破一系列关键瓶颈,初步具备构建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能力,实现量子相干和量子纠缠的长时间保持和高精度操纵,实现可扩展的量子信息处理,并应用于大—1—尺度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以及量子精密测量。
本专项2020年拟支持2个定向委托项目,国拨经费总概算5000万元。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
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或重要应用目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
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量子安全通信系统与随机数攻防测评及标准化研究”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数控制在9个以内。
其它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参与单位数控制在4个以内。
1.转角石墨烯及其它摩尔超晶格材料的奇异物性研究研究内容:研究转角石墨烯和若干其它二维摩尔超晶格体系由于摩尔调制诱导的各种关联效应,包括超导、轨道磁性和激子凝聚等。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
附件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大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围绕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范等5项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风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从全球到区域、单灾种和多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1—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结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本年度重点围绕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部署1个研究方向。
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有关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对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以上。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020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一、高新技术领域(一)先进装备制造。
1.仪器仪表(1)苛刻复杂工况条件下的高性能控制阀新产品研制;(2)能源化工领域的精密计量与信息采集仪器的新产品研制;(3)非侵入式新型电能表的研制;(4)基于嵌入式的新型电能、热能计量仪表及其远程监控系统的研制。
2.铸件(1)高端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研制;(2)无模铸造与绿色铸造的设计、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3.轴承轨道交通、重载汽车用高性能轴承的研制。
4.模具高精度、大尺寸、复杂、高寿命模具的研制。
5.工业机器人- 6 -(1)工业机器人视觉感知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工业机器人专用减速器研制;(3)机器人柔性关节技术的研发与应用;(4)多场景下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应用解决方案。
6.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1)基于现场物联化、信息实时采集与分析,以加工工序智能化、物流运转智能化、数据流通可视化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高性能智能焊接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3)柔性自动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4)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5)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制。
7.电工电气(1)高铁用特种变压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2)基于1、2次融合的智能配电设备的研制;(3)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与工厂化运维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8.矿用先进装备(1)采煤、运输等综采工作面先进开采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2)煤巷大断面掘锚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3)难选煤高效分选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4)用于特殊地层矿井建设的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 7 -(5)煤矿开采无人化工作面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6)新型矿用电机的研制;(7)矿井防灭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研发及应用;(8)矿区巷道弱软顶板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9.节能环保设备(1)大容量低温空气源变频热泵、高温工业热泵及多能互补耦合热泵供热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融合应用信息化与可视化技术、余热利用、新型材料、新型设备等的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10.煤化工装备现代煤化工高端技术装备的研制。
11.先进机床(1)“专、精、特、新”行业型先进数控机床的研制;(2)高精高效高端复合型先进数控机床的研制;(3)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与整机技术研发及应用;(4)高档数控机床可靠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12.高性能储能装置(1)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与硅晶电池制备技术与组装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优化;(2)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及其组成的混合电源研制与组装技术的研发及应用;(3)高精度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均衡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 8 -13.能源运行与设备(1)新能源领域智能化控制系统与智能化检测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新能源管理及消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3)高效单晶硅PERC电池制备工艺优化与抑制热光衰减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4)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及智能调度技术的研发及应用;(5)新能源场站智能化管理系统及并网友好型新能源场站配套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14.印刷包装与化纤纺丝设备(1)柔印等绿色环保印刷技术配套装备的研制;(2)微型与异型纸制品包装配套技术与开槽机等核心装备的研制;(3)高性能卷绕机等化纤纺丝核心设备的研制。
(二)电子信息。
1.在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冶金等重点领域应用的工业大数据、云服务和云计算平台的研发及应用;2.金融领域大数据、云计算和云服务平台的研发及应用;3.有限元设计、拓扑分析、计划排程等工业仿真计算和优化设计技术的研发及应用;4.在能源化工、区域物流、纺织服装等领域的以大数据分析- 9 -为基础的特定功能性应用软件的研发及应用;5.传统产业信息化技术的设计与集成应用;6.无人机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7.窄带物联网及5G技术的研发及应用;8.云网融合、云端融合的服务系统研发及应用。
(三)新材料。
1.高性能有机材料:(1)高性能芳纶、氨纶新产品的研制;(2)高性能特种轮胎制品的研制;(3)高品质的有机合成原料、聚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4)原料药产业链延伸、药物中间体及合成药的制备关键技术及清洁生产工艺研发与应用;(5)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与产业用特种布料的研制。
2.高性能金属材料:(1)用于能源化工、交通运输等特殊领域的高性能特种钢材的研制;(2)高性能型材、棒线材等钢铁新产品的研制;(3)特殊微合金钢炉料及复合脱氧剂、孕育剂、球化剂、蠕化剂等高附加值铁合金新产品的研制;(4)高性能镁、铝、钛等先进轻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10 -(5)新型稀土永磁、软磁功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制;(6)稀有金属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功能性新产品研制;(7)四氧化三锰、锰盐等电解锰下游产品的研制。
3.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1)活性炭纤维的制备与加工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2)用于催化、提纯、脱水、脱盐等高端用途的活性炭新产品的研制;(3)绿色石墨纯化技术、高纯石墨质阴极炭块等炭素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4)石墨烯与纳米碳材料等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关键装备研制;(5)碳化硅晶块、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6)碳化硅、碳化硼、氮化硅等高性能陶瓷材料及高端制品的研制;(7)单晶硅高效制备、加工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4.电极材料高性能锂电池、晶硅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制。
(四)能源化工。
1.现代煤化工(1)煤液化和焦化产物后续利用的预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11 -(2)利用煤制氢气与一氧化碳等产物合成费托蜡等产物的技术研发及应用;(3)利用煤气化产生的有效气生产芳烃的技术与工艺研发及应用;(3)煤热解产生的焦油加氢技术与工艺研发及应用;(4)煤制甲醇制备高端烯烃类和芳烃类化工产品的技术研发及应用;(5)煤制乙二醇新型制备与提纯工艺研发及应用;(6)羰基化合物合成新技术与工艺研发及应用。
(7)先进工业制氢技术及工艺应用。
2.电石化工高价值氰胺系列产品的清洁低耗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与下游胍类、醛类、醚类等新产品的研制。
3.氯碱化工(1)环氧化物、甲烷氯化物、含氯中间体等有机氯产品制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2)无机氯产品制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4.精细化工(1)高性能聚合催化剂与油品加氢处理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研制及国产化替代技术研发及应用;(2)精细有机材料化学品连续化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3)煤制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烃类、醇类下游高端产品的- 12 -研制;(4)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技术研发及应用。
5.生物化工(1)高端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的研制;(2)生物燃料及生物基化学品制取技术研发及应用;(3)生物活性成分分离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4)酶催化等生物催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五)资源循环利用。
1.冶金固废矿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
2.灰渣、煤矸石、粉煤灰、工业污泥等煤化工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3.煤化工气液废弃物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4.电石炉尾气与电石化工废渣、废酸、废碱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5.石油化工废催化剂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6.生物发酵技术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技术研发及应用;7.二氧化碳低成本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8.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及应用及成套装备研制;9.工业废气中氢气回收与储存技术、工艺的研发应用及相关装备的研制;10.用于制备高品质煤基炭材料的太西煤的低成本、高性能替- 13 -代产品的研制;11.活性炭再生利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及关键设备的研制;12.其它新材料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六)其它。
其它工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及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制。
二、农业农村领域1.智慧农业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宁夏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等农业领域动态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创建宁夏优势特色农业全链条智能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机耕种收作业精准智能、水肥一体化、养分自动管理、病虫害智能防控、农情自动监测、产量监测预估和产销对接、高值化加工、农产品质量溯源,开发基于手机APP的“进村入户”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管理云平台,示范带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商业化运营模式,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业态。
2.特色农业种质创新和特色资源挖掘利用。
以宁夏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农业动物、林木花草等动植物种业为重点,聚焦种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种子质量安全评价、育种技术创新、品种(系)创制、高效繁制(育)和质量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推进规模化育种技术集成应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品种,- 14 -发展绿色种业,构建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的产学研一体化种业创新体制。
聚焦宁夏具有生态经济功能的特色资源,开展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保护和产业化开发技术研究,培育具有市场竞争的新兴特色产业。
3.宁夏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甘草、银柴胡、黄芪等药材种质遴选、保育和定向培育,开展生态种植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集成创新道地药材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突破主要道地药材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构建宁夏主要道底药材全程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开展宁夏道地药材产地采收、加工升级、综合利用与健康产品开发,建立大宗道地药材质量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全链条信息智能管理体系等,引领带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4.宁夏特色种植业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我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业链升级关键环节,开展资源高效利用生理生态机制、抗逆栽培和丰产技术、配套设施与智能机械设备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设施农业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突破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菜田和压砂瓜连作障碍、复种高效栽培、富硒栽培、生态位立体栽培、高质育苗等关键技术,创制一批安全高效绿色农药和农药替代品种,创建生产全程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优质高效生产管理模式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5.畜禽安全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以安全、环保、高效- 15 -为目标,围绕牛、羊、猪、鸡等畜禽疫病检测与防控,主要开展畜禽安全健康养殖工艺与环境控制,畜禽养殖设施设备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等方面技术开发和集成创新,突破精准饲养、饲料精细化调制、疫病综合净化等关键技术,加强畜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为我区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6.现代饲料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开展饲料和非粮型饲料资源挖掘高效利用、营养需求与精准饲养、加工工艺以及绿色饲料添加剂等开发,构建区域化现代饲料加工技术体系;开展人工草地建植、规模化牧草丰产、多元化草产品加工、天然草地资源修复等草畜一体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加快构建现代草牧业创新链,引领支撑绿洲农业区与雨养农业区草牧业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