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2)三国演义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4《三国演义》课件..共39页文档

古代文学史4《三国演义》课件..共39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古代文学史4《三国演义》 课件..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明代文学-《三国演义》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

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

《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1.单一性。

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

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

2.稳定性。

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

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古代文学名著解读三国演义

古代文学名著解读三国演义

古代文学名著解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被誉为“长篇巨制”。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进行解读,探讨其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

一、背景与作者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写作时期可追溯至明朝,而作者则为清代的罗贯中。

这部作品是基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而创作,描写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的乱世之间的政治斗争、英雄豪杰的荣辱与忠义等。

作者巧妙地借助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骨架,创作出极富戏剧性和故事性的艺术品。

二、艺术表现1. 人物形象塑造三国演义刻画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为代表的三国主要武将享有广泛的知名度。

罗贯中善于描绘人物性格和气质,通过精准的描写和对话展示了各个角色的特点,使这些人物变得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

2. 情节设计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设计精彩且扣人心弦。

例如,刘备三顾茅庐取得了诸葛亮的帮助,扶持了蜀国的兴盛;诸葛亮苦心经营的空城计,欺骗了曹操等一系列经典情节。

这些情节不仅紧密相连,而且紧张刺激,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阅读乐趣。

3. 语言运用三国演义中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包括对白的对话,描写性文字等。

其中,对白的运用尤为出色。

作者通过人物之间的辩论、争斗和商谈,展示了每个角色的见解、智慧和态度。

这些对白不仅逼真生动,而且能深入读者内心,引发共鸣。

三、文化内涵1. 忠诚与忍耐三国演义展现了许多角色的忠诚和忍耐。

有的人面对困难和逆境从不退缩,有的人即使身处险境也始终对君主忠诚。

例如,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张飞面临危难时始终对兄长的倚重以及刘备对于百姓和手下将士的关怀。

这种精神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推崇的美德。

2. 权谋与智慧在三国演义中,权谋与智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个角色通过智谋和计谋,不断争夺权力和地盘。

曹操、刘备、孙权等诸侯,都是以自己的才智和智慧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

这种权谋智慧的较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主题。

3. 忍辱负重与武勇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故事描写了人物的忍辱负重和武勇。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明代文学绪论第一节明代文学概述一、明代社会概况(1368—1644)1、政治概况:(1)明初中央集权加强:废除丞相制;大兴党狱。

造成前期文坛沉闷。

(2)明中叶社会矛盾加深: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荒淫。

小说戏曲中涌现大量色情描写。

2、经济概况(1)明初重农抑末,破坏城市经济的发展。

(2)明中叶经济恢复,农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文人市民化,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小说戏曲的传播。

3、文化思想领域(1)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又打又拉的政策:大兴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塑造文人的奴性品格兴办学校,重视科举,确立了八股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编书:《永乐大典》(2)思想领域: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理学的学说:王守仁“良知说”;李费“童心说”二、明代文学概况1、前期(1)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章回小说(2)戏曲:以时文为南曲,宣扬理学和封建伦理道德,杂剧集有朱有嫩《诚斋乐府》。

比较有价值的是戏曲研究资料:朱权《太和正音谱》和贾仲明《录鬼簿续编》(3)诗文:明初三大家:宋潇,刘基,高启;台阁体作家:杨溥、杨荣、杨士奇(三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茶陵诗派:李东阳2、后期(繁荣期)(1)小说:长篇:神魔《西游记》《封神演义》历史《新列国志》世情《金瓶梅》短篇:白话拟话本:三言二拍文言短篇集:“三灯从话(前期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后期邵景詹《觅灯因话》)(2)戏曲: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一说作者王世贞)杂剧:徐渭《四声猿》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汤显祖“临川四梦”,重文采,沈躁重格律(3)诗文(流派纷呈)拟古派: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宗唐宋古文,代表人物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三、明代文学总体特征1、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类创作呈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2、文学流派纷呈,论争不断3、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雅文学与俗文学呈现空前的融合4、追求文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要求文学表达真情,肯定自我,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本节重点1、明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2、明代文学概况尤其是小说戏曲的发展情况3、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小说概论一、小说的概念及其地位1、琐屑的言谈,浅显的道理《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2、形式短小零碎的言谈西汉末桓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从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其身家,有可观之辞。

古代文学史4

古代文学史4

一、《三国演义》1、章回体: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唯一形式。

指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分章分回叙事的一种小说样式。

在每一单元的开头一般由“话说”、“且说”开始,而在每一个单元的末尾均在关键处打住,用“且听下回解说”作结。

2、清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增删,加工润色,被称为“毛本”,是现在最通用最流行的版本。

3、《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4、《三国演义》艺术成就(人物描写与《水浒传》作对比):(1)清代的章学诚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虚构的手法:使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于实;妙笔生花,加工润色;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2)高超的叙事艺术水准。

以刘曹为矛盾,其中又以蜀国刘备为主线,又以诸葛亮为主;兼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3)非常善于描写战争。

显示了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突出斗智;洋溢着诗情画意,有时在激烈的战争中又穿插着一些比较轻松的场面;突出重点。

(4)独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塑造。

三国的人物形象塑造:(1)夸大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

例:创造出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奸雄曹操、仁爱的刘备、忠义关羽(2)出场定性。

例: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凡言行,曹操少时诈“中风”以诬叔父,诸葛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

(3)反复皴染。

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的加以强化。

例写曹操凶残,连写他在梦中杀人,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

(4)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写张飞的勇猛,在长板桥上个连吼三声,竟使夏侯杰肝胆破碎,倒于马下等。

(5)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例以曹操之奸对比刘备之仁,以曹操雄才大略对比袁绍多谋决。

5、《三国演义》有多条线索,其中在魏蜀吴三条线中,尤以魏蜀两大集团的矛盾斗争为全书的主干。

在魏蜀两方时,又以蜀汉的故事为重点。

二、《水浒传》1、水浒的人物塑造手法:(1)善于从阶级意识,人物身份、人物经历来刻画描写人物。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考试重点(1)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考试重点(1)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考试重点一、客观题1.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2. 《三国志演义》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

3. 余邵鱼编写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4. 《梼杌闲评》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又一部以反面人物为主角,主要通过刻露丑来把人们引向美的作品。

5.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

6. 《水浒传》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7. 著名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于1933年翻译出版《水浒传》,名为《四海之内兄弟》。

8. 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

9. 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

10. 后七子中以王世贞声望最显,影响最大。

11. 《四声猿》作者:徐渭。

《四声猿》语出于郦道元《水经注》,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4本短戏。

12. 《浣纱记》作者:梁辰鱼。

13. 《玉簪记》作者:高濂。

14. “临川派”以汤显祖为宗,又以汤显祖的室名称之为“玉茗堂派”。

15. 《牡丹亭》作者:汤显祖。

其真正蓝本应是《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16.子弟书得名原因:始创于满族八旗子弟,故名17.皮簧腔是由西皮和二簧结合而成18.《镜花缘》作者李汝珍,《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19.《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20.《长生殿》作者洪昇,《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桃花扇》中塑造了几个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最突出的是妓女李香君和艺人柳敬亭、苏昆生21.《清忠谱》李玉晚期作品,表现的是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22."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人物,吴伟业23.《后秋兴》作者钱谦益24.李贽《童心说》25.《剪灯新话》瞿佑26."三言"编著者冯梦龙,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总称27.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木便)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28.《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29.《封神演义》100回,是明代天启年间,由许仲琳,李云翔根据民间创作改编而成30.猪八戒首次出现是在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作的杂剧《西游记》31."临川四梦" ——《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32.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二.名词解释1.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

高考四大名著阅读真题——《三国演义》含答案

高考四大名著阅读真题——《三国演义》含答案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体裁:《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主要内容: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练习题一、单选题1.献连环计火烧赤壁的是谁?(C)A.诸葛亮B.郭嘉C.庞统D.曹操2.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大败袁绍?(A)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讨伐董卓D.合肥之战3.曾经和关羽,张飞兄弟两人打得不分上下的第一武将为谁? (A)A.吕布B.魏延C.孙权D.孙策4.关羽在离开曹操时唯一带走的曹操的赠物是什么?(D)A.美女B.金银C.奴役D.赤兔马5.孔明征南蛮时曾七擒七纵孟获,当孟获第七次被马岱抓住时,他对马岱说什么话?(A)A.能不能换张新面孔丫B.士可杀不可辱C.如果今天不杀了我,你会后悔的D.快杀了我吧6.“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

”描写的是谁?(B)A.庞统B.刘备C.伊籍D.诸葛亮7.被尊为“中国武圣”的英雄是(C)A.马超B.赵云C.关羽D.吕布8.刘关张三人出场时(C)最有钱。

A.刘备B.关羽C.张飞D.无法确定9.煮酒论英雄时他们看到了(C)的自然现象。

A.台风B.沙尘暴C.龙卷风D.彩虹10.官渡之战中(D )投靠曹操而使曹操获得了胜利。

A.高览B.荀彧C.荀攸D.许攸11.“割发代首”的人是(B)。

A.刘备B.曹操C.张飞D.诸葛亮12.“煮酒论英雄”的主人公是(C)A.刘备张飞B.诸葛亮周瑜C.曹操刘备D.赵云关羽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谁说的?( C)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1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B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孙权15.刘备三顾茅庐,请谁出山辅佐他?( C )A.许攸B.鲁肃C.诸葛亮D.杨修16.赤壁之战时,周瑜曾经和哪位大将使用“苦肉计”:( D )A.程普B.吕蒙C.黄忠D.黄盖17.在赤壁之战中,是谁听取庞统的连环计,导致所有战船被烧?( B )A.孙权B.曹操C.刘备D.周瑜18.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B )A.关羽B.夏侯杰C.曹仁D.吕布19. 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A )A.黄盖B.许诸C.典伟D.王允20. 孔明最后一次北伐时病死在哪里?( B )A.长坂坡B.五丈原C.新野D.街亭21.王允通过谁使董卓与吕布反目?(C )A、曹操B、袁绍C、貂蝉D、孙尚香22.庞统殒命何处?(B )A、白门楼B、落凤坡C、三江口D、铜雀台23.谁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A )A、徐庶B、赵云C、曹仁D、蔡瑁24.官渡之战中是谁离开袁绍改投曹操使得曹操扭转战局?(D )A、荀攸B、贾诩C、曹洪D、许攸25.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属下哪位将军单骑救幼主?(C )A、马超B、魏延C、赵云D、黄忠26.谁大闹长坂坡?(C )A、赵云B、吕布C、张飞D、甘宁27.谁前往东吴单刀赴会平安而返?(C )A、赵云B、鲁肃C、关羽D、姜维28.马谡失守何处?(B )A、汉中B、街亭C、公安D、荆州29.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C )A、司马懿B、曹真C、诸葛亮D、姜维30.曹操为何发兵徐州攻打陶谦?(D )A、报杀兄之仇B、报杀妻之仇C、报杀子之仇D、报杀父之仇31.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兵败,退守何处?(A )A、麦城B、襄阳C、江夏D、公安32.脑后有反骨的是谁?(A )A、魏延B、董卓C、袁绍D、曹操33.孔明死后,蜀军用孔明的木人像惊走了谁?(B )A、陆逊B、司马懿C、鲁肃D、孟获34.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是谁?(C )A、司马懿B、许攸C、陆逊D、吕蒙35.布下八阵图以退吴军的是谁?(D )A、徐庶B、庞统C、郭嘉D、诸葛亮、36.姜维兵败何处?(C )A、三江口B、上方谷C、牛头山D、玉泉山37.诸葛亮派往东吴劝孙权退兵的是?(C )A、马超B、孟获C、邓芝D、蒋干38.蛮王孟获共被诸葛亮擒获几次?(C )A、五B、九C、七D、八39.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大破藤甲军?(A )A、火烧B、水淹C、落石D、滚木40.诸葛孔明用什么计策使得司马仲达退兵?(D )A、反间计B、苦肉计C、离间计D、空城计二、填空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元末明初,在过去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作品,在思想、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如前面已经谈到的《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也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宋元两代长期的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戏曲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是历史的,但更多内容是后人(包括作家)所创造的。

它们的篇幅比讲史更长,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若干节,在每节前面有一个单句的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

到了明中叶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了,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

如明嘉靖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靖本《三国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即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是不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的时候,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理

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白话小说就题材内容而言分为: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

2、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是(《三国志演义》),取材于(《三国志》),最早刊本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年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240回合并成120回。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做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做了详细的评点,这就是毛本《三国》。

现存最早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

清代章学诚认为《三国志演义》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丙辰札记》)。

3、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4、历史演义在明清还包括(列国系)、(隋唐系)和时事小说三类,鲁迅称之为(元明以来之讲史)。

5、余邵鱼《列国志传》: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这部小说在《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等讲史话本基础上,据正史,采杂说,以时间为经,以国别为纬,叙述了从商纣灭亡到秦并六国800年的历史。

明末冯梦龙将其增补改写成《新列国志》,成为一部东周列国的演义小说。

清代乾隆时,杨庸将其删并,名为《列国志辑要》,同时蔡元放将《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后,加入一些夹注和评点,易名为《东周列国志》,共23卷108回,成为最后通行本。

6、《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隋唐两朝志传》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稍后文学性较强的还有《隋炀帝艳史》(根据《迷楼记》《海山记》《开河记》散步小说以及正史和其他史料编写而成)《隋史遗文》两书。

清代康熙年间。

禇人获将《隋唐两朝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以及唐代卢肇所撰的《逸史》等剪裁连缀成《隋唐演义》一书。

稍后的《说唐演义全传》虽也取材隋唐故事,但实质上已经属于英雄传奇小说一类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四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四卷 详细讲义

第七编明代文学:1. 明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对文学的影响①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

朱元璋屡兴文字狱,明初隆庆之前的文坛一片沉寂。

由于集权政治空前强化,文字狱大兴,程朱理学和八股取士制度有效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直接导致了文学上的封建教化主义、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倾向,歌功颂德的“台阁体”诗歌、鼓吹神仙道化的戏剧泛滥成灾,把文学创作引向了贵族化、御用化的轨道。

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放松了警觉,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得以面世。

②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

理学自身的变化决定了它对社会的影响作用的相应迭替。

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

而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

嘉靖以后,城市商业经济日趋繁荣,强有力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文学创作无论主体还是客体都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王阳明提倡“心即理”论和“致良知”说,实际上具有冲决封建网罗的文化意义,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

特别是王门后学的左派,越来越表现出一种离经叛道的倾向,他们公开肯定人类的正常情欲,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掀起了明代文坛复苏人欲、张扬个性的解放思潮。

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文学创作越来越趋向世俗化,传统的诗文日渐没落,通俗小说、戏剧登上了大雅之堂并取得明代文学主流的地位。

《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使长篇章回体小说蔚为大观;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则促进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全面繁荣;《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三大传奇”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使明代戏剧成为继元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嘉靖、万历年间,“后七子”继续高举复古旗号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也从不同的角度为推进中国文学的变革作出了努力。

明末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文人们或投笔从戎血洒疆场,或结社集会品评时政,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第四卷笔记整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笔记整编第四卷明清文学绪论一、明代文学两个主要特征1、雅俗互动:雅与俗的相互靠近、相互影响,形成互动之势。

A雅文艺与俗文艺之区别创作队伍:士大夫文人与民间下层文人地位:正统与小道末技作品风格上讲:典雅精工与浅近俚俗B明代文学雅俗互动的具体表现首先,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向雅的靠近:四大奇书、三言二拍、传奇戏曲品格的提升,文化历史内涵的深化其次,正统诗文创作向俗的靠近:真诗在民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2、个性解放思潮与文学主情思潮的流行。

A明初文化政策及对文艺的影响三部《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五经大全》),程朱理学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八股文、道学体诗、教化派戏曲产生。

B阳明心学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王阳明(守仁)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个体主体意识的解放,对理学之冲击;王学后人,即泰州学派王艮等人怀疑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传统观念,宣称“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之条理处。

”(王艮《心斋先生全集》卷三《语录》。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卷一《答邓石阳书》),大胆肯定人的私心私欲:“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从而将人的私欲价值推向了极端。

C 个性解放思潮内涵在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的影响下,肯定人的私心私欲、追求个性自由、张扬世俗享乐成为明代中后期一股主要文化社会思潮,后人称之为个性解放思潮。

正面影响:反叛传统,张扬个性,负面影响:放纵过度,纵情声色,色情文学的流行D李贽“童心说”与文坛主情思潮“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

童心,即赤子之心,未受后天污染的自然纯真之情。

“童心说”视自然之情为文学产生的直接动因,影响到了一大批文学家:如徐渭主张“古人之诗本乎情”(《徐文长三集》卷一九《肖甫诗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册---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

(一)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

(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

(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

(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

(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

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

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

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元末明初,在过去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作品,在思想、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如前面已经谈到的《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也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宋元两代长期的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戏曲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是历史的,但更多内容是后人(包括作家)所创造的。

它们的篇幅比讲史更长,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若干节,在每节前面有一个单句的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

到了明中叶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了,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

如明嘉靖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靖本《三国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即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是不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的时候,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三国演义

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三国演义

• 这是《三国演义》第二回的开头一段,前面说到,刘备引 关、张去助卢植,不料朝廷已差董卓接替了卢植。他们正 要引军回去,恰遇董卓被黄巾军杀得大败。刘备等慌忙投 入战斗,杀败黄巾军,救了董卓。谈话之间,董卓了解到 刘备没有官职,因而非常怠慢。刘备等人救了董卓反遭到 他的冷遇,使张飞非常气恼。翻译这段文字主要涉及三个 方面的古文化:我国古代的姓名文化、职官文化和地理文 化。下面仅就引文所涉及的姓名文化作一点说明。文中称 刘备为玄德,称其字而不直呼其名,是表示尊敬。关公即 关羽,字云长,关公是后人对他尊称。刘备是皇室之胄, 在《三国演义》中被作者视为正统,因而常用尊称。关羽 则因其忠义精神受到后人的尊敬,在《三国演义》中也常 用尊称指代,张飞却没有享受到类似的待遇。 •

由于《三国演义》是历史题材小说,理解时, 对原文要参考《三国志》及其它历史典籍进行研 读,许多人名、地名、职官名称等也都有历史资 料可考。因此,翻译时占有有关史料,随时查阅 有关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从《三国演义》中 选用15段原文,其中5段用于本书,10段用于练习。 对本书所选用的5段原文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问题, 适当地予以阐释,然后为各段提供一种现成译文, 并附上笔者的试笔。
• 汉朝也分西汉与东汉。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汉朝为西汉, 光武帝刘秀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西汉末年,王莽摄政, 继而僭位。后来爆发了绿林起义,刘秀乘机建立了东汉政 权。东汉政权传至汉献帝,又出现了群雄逐鹿的局面,经 过无数次战斗,大小诸侯先后被夷平,逐步形成魏、蜀、 吴三个独立王国。220年魏王曹丕废汉献帝自己称帝,蜀、 吴两国也先后仿而效之,是为三国。所谓东周、西周,东 汉、西汉都是根据首都的相对地理位置而言的。西周都于 镐京(在今西安市西南),东周都于洛邑(在今洛阳市 西),镐京在洛邑之西,洛邑在镐京之东,故前者称为西 周,后者称为东周。西汉都于长安,东汉都于洛阳,长安 在洛阳之西,洛阳位于长安之东,故名之。 •的《毛宗 岗批评三国演义》,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一种 接近于罗贯中原著的底本进行了增删后的本子。 最早出现的《三国演义》多为二百四十节本,每 节前有一句提纲挈领的回目概述本节主要内容, 合成一百二十回本时,将两节合并成一回,一句 话的回目就变成了两句话。毛宗岗加工整理时, 将每回的两句话的回目变成了对偶句,在每回的 前面都加上了评语。

2017年4月古代文学史二《三国演义》

2017年4月古代文学史二《三国演义》

2017年4月古代文学史二《三国演义》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三、《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四、《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及影响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力深远。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历史价值及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明朝是一个社会政治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罗贯中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创作了《三国演义》,以表达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三、《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刘备、曹操、孙权三个势力的争霸故事。

故事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义、曹操的狡猾、孙权的沉稳等。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三国演义》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加入了许多虚构的元素,如诸葛
亮的空城计、关羽的单刀赴会等,这些虚构的元素使得《三国演义》更具有文学性,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四、《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及影响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对于我们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深远,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读者。

其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启发和借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教学课件

为这句话作诠释。刘备的一生几乎是爱民的一生。刘备初为安喜县尉时, 就以爱民而民声大噪。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再为新野牧时,更是推行爱民政策,深得百姓好评。那里的百姓自编歌 谣颂扬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更为感人的是,当曹操 来犯时,无力对抗,只好被迫转移。这是一个感人的场景出现了。全城 的百姓都舍家随他而去。部下权他放弃,刘备却说:宁死也不抛弃百姓, 至襄阳后,那里的老百姓也随其逃难,把一次军事转移,变成了一支浩 浩荡荡的难民大迁徙(当然也有作秀的因素)。两地百姓还高呼:我等 虽死,也愿随使君。这是一种何等的力量。因此,很好解释,为何占领 成都时,作为侵略者的他,却受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这个结果体现 的正是‚仁‛的力量。益州别驾张松献西川图本给曹操,碰壁之后有意 路过荆州西川,想看看刘备是否像人们传闻的‚仁义远播久已‛。他刚 刚到邺州界口,刘备已经派赵云‚轻装软扮‛,带领五百余骑人马等候 多时。相见后‚军士跪奉酒食‛,赵云亲自进敬,‚送自思曰‘人言刘 寻德宽仁爱客,今果如此’‛。来到荆州界道,天色已晚,而关羽却奉 命‚洒扫绎庭,击鼓相迎‛,又‚派上酒宴欢饮方罢‛。第二天一早, 刘备带领诸葛亮,庞统亲自来接,远远望见张松,便下马等候。这里把 刘背集团礼贤下士,谦恭好客的风度分为不同层次,渐进深入地加以烘 托和渲染,与张松的听闻相互印证,一下子就攫取了张松的心。他为刘 备的‚宽仁爱士‛所感动,使有意将西川图本献给刘备,正如毛宗岗所 说的:‚张松暗暗把西川欲送与曹操,曹操却白白把西川让与玄德。玄 德以谦得之,操以骄失之也‛。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
1、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以纪传体形
式记述了三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陈寿
之后130年,南朝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
裴注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210余种,资料 详细,多采轶闻,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 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不甚深,语不甚俗”——雅俗 共赏的语言特色 《三国志演义》的语言吸收了我国史传 文学文言文的成就,并加以通俗化,形成了 一种较文言文浅显的半文半白的文学语言。 前人说《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事纪其实,亦庶乎史。”可见三国演义的语 言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它既具有文言文的 简练精粹,又具有白话文的生动浅显。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 一、“七实三虚”——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
• • •

• •
(一)《三国志演义》中虚实关系及处理原则 1、在不违背历史过程和主要人物命运的前提下,增加拥 刘反 曹的思想倾向,对情节和细节加工,改造, 2、在内容比重上有所侧重。《三国志》中魏志有三十卷, 吴志也有二十卷,蜀志仅十五卷,而《三国演义》里五分之 三的回目是有关蜀国及其人物的故事。 3、在人物塑造上,越是主要的人物虚构的成份越多,因 而也就愈益生动。 4、汰除了一些史实和《三国志平话》中的情节。 《三国演义》里虚与实的关系极其微妙,它所遵循的原则 是“以史益文,以文益志”。
• •
(二)《三国志演义》中的虚构方法: 1、根据历史而生发、演化。如吕布与 貂蝉的故事。 • 2、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如鞭打督邮, 本是刘备干的,却因有损刘备之宽厚而移之 于鲁莽的张飞。这样既保持了刘备的性格, 又突出了张飞的性格。草船借箭本是孙权、 周瑜的业迹,为了突出诸葛亮料事如神的智 谋而移花接木了。 • 3、根据生活的逻辑合理想象、虚构。 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舌 战群儒”、“阐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 授连环计”、“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等。

• • • • • •
• •
二、“陈叙百年,该括万事”——杰出的叙事艺术
(一)结构独具特色 1、以历史的发展为纵线,以魏蜀吴三国为横线,以蜀 汉为中心,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2、采用章回体形式,利用单线发展的方法。 3、整个小说剪裁得当,突出重点。 (二)长于描写战争 1、《三国演义》善于把握各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写 出各次战争的独特性,做到同中见异,特色鲜明。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战战不 同。 2、《三国演义》还注意从战争中写人,让人物性格、 神态通过战争充分地反映出来。
•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 • • • • • • • 一、文学方面 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为后代戏曲、说唱文学和各种文艺创作题材的渊薮。 二、非文学方面 战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 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 人物塑造方法: • (1)出场定型。如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 的非常言行,曹操少时诈“中风”以诬叔父,诸葛 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均可谓性格“亮相”。 • (2)反复皴染。如写曹操之凶残,连续写了他梦 中杀人,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而对其 奸诈、雄豪的描写亦如是。 • (3)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突现。如“关羽斩华 雄”中“其酒尚温”这一细节。 • (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如刘备之仁与曹操 之奸的对比。 • 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 而近妖。”
第二章 《三国志演义》
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 与版本
•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 • • • •
• • •
《三国志演义》是一部在群众传说与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文人写定 的“积累型长篇小说”。 1、历史著作:陈寿《三国志》,再加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民间传说: 隋代杜宝《大业拾遗记》:隋炀帝观看水戏,其中有刘备跳檀溪的情节。 唐代李商隐《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三国故事妇 孺皆知。 宋代就出现了专门说三国故事的说书艺人:霍四究。《东坡志林》卷一: “王彭尝言:‘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 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北 宋时期说书艺人所说的三国故事十分精采动人,也说明当时拥刘反曹的倾向已 经非常明显。 3、戏曲小说: 宋金元院本、杂剧中有很多三国故事剧作。像《赤壁鏖兵》、《关大王单 刀赴会》、《刘先主跳檀溪》、《貂蝉女》等等。这些剧本对三国故事都有所 发展。 小说方面,元至治年间《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以及在此前后刊的《三分 事略》是元代说书艺人的底本,保存了宋元以来流传的三国故事的大致面貌。 小说以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写起,终于三国归一。但此书,把三国纷争说成是 “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归结为一个冤冤相报的因果循环。但反 曹倾向 • 《三国志演义》之所以有明确 的拥刘反曹的倾向,有历史本来的 原因,也有当时社会状况对于作者 的影响;有作者的因素,也有改定 者的功劳。概括起来, • 一是刘备在历史上本有仁厚之 名,而曹操本来就是不太被人们肯 定的奸雄色彩很浓的历史人物; • 二是三国故事所产生流传的时 代,正是汉民族自尊最被摧折的时 代,这种民族情绪必然会给作者以 深刻的影响,刘备的血统毕竟比较 高贵,又地处南方,与此种民族心 态正合; • 三是罗贯中本有此倾向,而经 过毛氏父子的改定,这种倾向得到 了进一步的加强。
三、性格单一而稳定——类型化的 人物形象 • 毛宗岗评本说说三国演义的人物有 “三绝”:曹操——奸绝;关羽——义 绝;诸葛亮——智绝,此外象张飞、刘 备、赵云、司马懿、许褚、孙权、鲁肃、 周瑜、杨修等等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 • 人们一般认为《三国》的人物是一 种类型化的人物,人物形象具有单一性、 稳定性、和谐性等特点。
• 第二节
• • •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容
一、关于《三国志演义》的主题 历来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说法有:1、为蜀汉争 正统说。2、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集团之间的斗争 说。3、反分裂、求统一说。4、歌颂理想英雄或讴 歌封建贤才说。5、人才学教科书说。6、追慕圣君 贤相鱼水相谐说。7、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8、反 映民族心理意识说。9、悲剧说。 • 袁本: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 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 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 明君良臣的渴慕。
• 二、作者
关于罗贯中,知道得很少,根据贾仲 明《录鬼簿续编》、王圻《稗史汇编》、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书之间不无矛 盾的记载,我们可以约略了解到作者名本,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东原人,元末明初 人。
• 三、版本
1、现存《三国志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 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 尚未分回,一般称之为“嘉靖本”。 •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二百四十则合并为 一百二十回,回目也由单句改为双句,一般称“李评本”, 因为此本的评语系叶昼假托李贽所为,又称“伪李评本”。 • 2、“志传”系统本,穿插有关羽次子关索(花关索) 故事。 • 3、至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清朝康熙年 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志演义》,世称“毛 本”。此本在“李评本”的基础上,对全书的回目、情节 和文字作了全面加工润色。与以往的本子相比,它的正统 色彩更强,艺术上也有较大的提高,评点也有过人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