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治疗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方式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仅具有较大的发病率及复发率,且极易致残或致死,已成为现阶段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一项重要疾病。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具有抗血小板作用。本研究为了解其联合应用效果,对收治的96例患者实施不同方式治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就诊的96例脑梗死患者,以治疗方法为依据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8.5±5.5)岁;合并症:高血压18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10例,冠心病7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7.9±5.3)岁;合并症:高血压19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1例,冠心病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控制血压、降血脂、降颅内压、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治疗,1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其中阿司匹林用药方法及用药量与对照组相同,并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口服治疗,1次/d,75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周。
1. 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1. 4 疗效判定标准[1] 以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程度≥90%,伤残程度0级为基本治愈;以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程度75%~90%,伤残程度1~2级为显效;以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程度50%~75%为有效;以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基本治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
3.8%(45/48);对照组基本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2%(38/4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变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23.4±3.5)、(60.5±8.5)分;治疗后分别为(10.2±2.1)、(85.5±10.2)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分别为(22.8±4.1)、(60.8±8.8)分;治疗后分别为(17.5±3.2)、(74.6±9.8)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该病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不仅易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且严重时还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已不容忽视。研究显示该病主要是因多种因素造成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使得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而引发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2]。而血小板活性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使得血小板凝聚率显著提高是诱发脑梗死发生的一项重要机制。故而,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抗血小板凝聚作为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式。
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该药物可有效的对患者体内的血小板环氧化酶进行抑制,对血栓素A2的生成有良好的阻断效果,进而可发挥抑制血小板凝聚的功效;且研究显示该药物还具有费用低、安全性高等特点,故而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3]。然而有研究显示,该药物对损伤血管内皮的血小板无抑制效果,且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故而其实际应用的局限性较大。
氯吡格雷同样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其属于非竞争性腺苷二磷酸阻滞剂的一种,能够不可逆性的和血小板表面的腺苷二磷酸(ADP)受体进行结合。研究显示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活化的一项重要环节即腺苷二磷酸及其受体的结合,故而阻断腺苷二磷酸及其受体的结合便可有效的对血小板凝聚进行抑制,对改善患者脑梗死症状有重要帮助。另外,该药物还可有效对其他诱导血小板凝聚的激动剂进行阻滞,并可选择性、特异性的对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此外,有研究显示氯吡格雷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阿司匹林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合理的对两种进行联合使用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娟.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应用.医学综述,2015,21(19):3616-3618.
[2] 刘东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AT、MDA及SOD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480-3482.
[3] 张静.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513-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