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课件.ppt
鲍姆嘉登
二 “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
《大希庇阿篇》— —提出“什么是美” 的问题
美是理式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三 “我爱我师, 我尤爱真理”:
A “四因说”——质料 因,形成因,动力因 和目的因
B 唯物主义 美学观
三 美是一种价值
1实验美学流派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2 机械唯物主义美论: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第一章 绪 论——美学和美
一 美学的对象和学科地位 二 “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
美的” 三 “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 四 美是一种价值
一 美学的对象和学科地位
美是千百年来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人类在 长期的审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经过概括,形成了美学理论。美 学理论对于人们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的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价某种审美属性的能力。“根据直接感 情、根据是否喜欢该对象或现象,从而确 定它的审美价值和区分美丑的能力叫做审 美趣味。”
2 关于审美趣味的两个著名的学说:
A 康德审美趣味“二律背反 说”
(1 ) 二律背反说的就是,两 个命题,单独看,都是成立的, 可以论证的;放在一起,却 又相互排斥,相互矛盾。康 德认为,鉴赏判断中就充满 了这样的“二律背反”。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审美需要 的概念:
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 内在具有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促使人在对象 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 照他在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人生理想去自
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二 审美趣味:
1 概念: 由于长期的经验,人逐渐地获得从感性上
“儿童的最早冲动就有要以
朱立元《美学》完整课件知识分享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我们为何要学习美学?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听说美学很枯燥?
美学曾经长期跟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文学院的专业课程里它确实是比较抽象、也是比较枯燥的一 门。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最后,学习美学还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学习美学知识,不是为 了单纯记住某条经典理论,也不应只为了背熟知识点去应付考试。说到底, 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审视世界尤其是审视艺术 世界的理论工具。因此,我们学习美学,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美学的基本 理论视角和方法,去观照世界、观照人生、观照艺术品。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5、《论美》
高尔泰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为主观派美学的代表人物,高尔泰先生和蔡仪先生是自由的相比要感 性得多,和其他美学家相比也要感性得多。这使他更接近审美的经验和 美学的真谛,也使他的著作常有惊人之语和闪光的东西。读高尔泰的书, 你会不时发出感叹和疑问。仅此一条,就不虚此读。
Google Confidential a有,学习美学应该博览众长,并具有批判意识。 要学好美学就不能仅仅只学美学,要对哲学、艺术学、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这是由于美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美学流派繁多,各家各派的观点良莠不齐。这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意识,在 充分了解各种观点主张的同时,用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观点来充实我们的 学习、指导我们的审美实践。
4、《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
李泽厚先生似乎并不承认《美的历程》是他的代表作,他自己更看重的是《华 夏美学》。但令人遗憾的是,后者的影响远不如前者,《美学论集》、《美学 四讲》等等也如此。至于《中国美学史》,则主要出自刘纲纪的手笔,不好算 是李泽厚的著作。实际上《美的历程》虽非李泽厚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却是开 一代风气之先的作品。该书出版之日洛阳纸贵风靡一时,现在读来也仍无过时 之感,这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实属罕见与难得。实际上这是一本专业人士和非 专业人士都可以阅读也都应该阅读的书,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话。因为 它其实是一本打开了的中国人的心灵史。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人来 说,不读《美的历程》简直就是不应该的。如果将该书和本书的《中国古典美 学史纲》对照阅读,相信你对中国美学史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我们为何要学习美学?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听说美学很枯燥?
美学曾经长期跟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文学院的专业课程里它确实是比较抽象、也是比较枯燥的一 门。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最后,学习美学还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学习美学知识,不是为 了单纯记住某条经典理论,也不应只为了背熟知识点去应付考试。说到底, 美学是一种审美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审视世界尤其是审视艺术 世界的理论工具。因此,我们学习美学,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美学的基本 理论视角和方法,去观照世界、观照人生、观照艺术品。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5、《论美》
高尔泰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作为主观派美学的代表人物,高尔泰先生和蔡仪先生是自由的相比要感 性得多,和其他美学家相比也要感性得多。这使他更接近审美的经验和 美学的真谛,也使他的著作常有惊人之语和闪光的东西。读高尔泰的书, 你会不时发出感叹和疑问。仅此一条,就不虚此读。
Google Confidential a有,学习美学应该博览众长,并具有批判意识。 要学好美学就不能仅仅只学美学,要对哲学、艺术学、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这是由于美学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美学流派繁多,各家各派的观点良莠不齐。这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意识,在 充分了解各种观点主张的同时,用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观点来充实我们的 学习、指导我们的审美实践。
4、《美的历程》 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
李泽厚先生似乎并不承认《美的历程》是他的代表作,他自己更看重的是《华 夏美学》。但令人遗憾的是,后者的影响远不如前者,《美学论集》、《美学 四讲》等等也如此。至于《中国美学史》,则主要出自刘纲纪的手笔,不好算 是李泽厚的著作。实际上《美的历程》虽非李泽厚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却是开 一代风气之先的作品。该书出版之日洛阳纸贵风靡一时,现在读来也仍无过时 之感,这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实属罕见与难得。实际上这是一本专业人士和非 专业人士都可以阅读也都应该阅读的书,如果你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话。因为 它其实是一本打开了的中国人的心灵史。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人来 说,不读《美的历程》简直就是不应该的。如果将该书和本书的《中国古典美 学史纲》对照阅读,相信你对中国美学史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美学PPT课件
2.美学史上的优美。柏拉图:引起快感,并不与痛感夹杂在一起,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里士多德: 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 西塞罗:秀美与威严的区别。席勒:美可以同时产生松弛和紧 张两种作用。 …………
二、崇高
1.对立和冲突的两种审美体验。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 气势,给人以震撼,进而受到鼓舞激越,引起敬仰和赞叹之情。四个特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 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20/2/25
17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由丑陋的引起的情绪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表现为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二、荒诞 西方现代社会与现实代文化的产物,本义是不和情理、不和谐,形式是怪诞、变形。荒谬不真,是对人 生的无意义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怪诞 的表现形式。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p41
2020/2/25
18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问题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审美经验对人们的人生 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审美实践规律,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020/2/25
10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 席勒
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对事物形象的本身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 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弗洛伊德
二、崇高
1.对立和冲突的两种审美体验。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强劲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 气势,给人以震撼,进而受到鼓舞激越,引起敬仰和赞叹之情。四个特点: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 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2020/2/25
17
第五节 丑和荒诞
一、丑
由丑陋的引起的情绪感受是一种审美情感,表现为混乱、反常、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二、荒诞 西方现代社会与现实代文化的产物,本义是不和情理、不和谐,形式是怪诞、变形。荒谬不真,是对人 生的无意义虚无性的审美感悟。特点:是一种对人生存在无意义状态的体悟;审美意象的象征性;怪诞 的表现形式。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p41
2020/2/25
18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回顾 审美经验问题是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审美经验对人们的人生 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审美对象的生成与显现 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审美实践规律,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2020/2/25
10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1.游戏说 席勒
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对事物形象的本身 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 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2.生物本能说 达尔文、弗洛伊德
美学三讲ppt课件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梁思成、周谷城的对话
二、什么是 审美
审 美 活 动
审 美
“审美”,通俗地说,就是对美好事物 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们日常 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平常对它们不大 留意。 深入地看,“美好的事物”绝不只是 “漂亮”而已,其中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在 里面,需要我们悉心体会。
审 美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超越了物质性 需求的精神活动,是为人的精神性生命需 要而产生、存在的。在此意义上,“审美” 即是“非物质功利”或“超物质目的、功 能”的意思,这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首要 理解。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 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 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 人们的智慧。 那么美学到底在研究什么?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 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 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 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 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一定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包括广义的 一般社会文化知识及狭义的各门类艺术 知识、美学知识两部分。 文化会使一个人的心灵更加丰富、细 腻、敏感、深刻。整体文化修养越好, 他(她)会从审美活动中得到越多,审 美活动也就越有魅力。
2、审美能力(Aesthetic Capability)
美学课件第六讲审美欣赏
文化比较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理解多元文 化间的审美差异。
分析法
内容分析
探究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内涵。
形式分析
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如线条、色彩、 构图等。
社会文化分析
将作品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 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海洋的浩瀚之美
欣赏海洋的辽阔与壮美, 体验乘风破浪的激情与豪 迈。
水面的光影之美
观察水面波光粼粼的光影 变化,发现自然光影的韵 律与诗意。
森林草原欣赏
森林的葱郁之美
漫步于茂密的森林中,感受大自 然的生机与活力。
草原的辽阔之美
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上,领略天地相 连的壮阔与自由。
花草树木之美
欣赏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与五彩斑 斓,发现大自然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美学课件第六讲审美欣赏
目 录
• 审美欣赏概述 • 艺术作品审美欣赏 • 自然景观审美欣赏 • 人文景观审美欣赏 • 社会生活审美欣赏 • 审美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01 审美欣赏概述
定义与内涵
审美欣赏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 自然景物、社会现象等进行感知、
体验、评价和享受的过程。
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涉及 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
民间艺术的生活气息
感受民间艺术所表现的生活场景、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欣赏民间 艺术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05 社会生活审美欣赏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家居环境美化
通过布置家居环境,营造舒适、美观的居住空间,体现个 人审美品味。
日常生活用品的艺术化
将艺术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提高生活品质。
生活方式的审美化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理解多元文 化间的审美差异。
分析法
内容分析
探究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内涵。
形式分析
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如线条、色彩、 构图等。
社会文化分析
将作品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 理解其历史、文化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海洋的浩瀚之美
欣赏海洋的辽阔与壮美, 体验乘风破浪的激情与豪 迈。
水面的光影之美
观察水面波光粼粼的光影 变化,发现自然光影的韵 律与诗意。
森林草原欣赏
森林的葱郁之美
漫步于茂密的森林中,感受大自 然的生机与活力。
草原的辽阔之美
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上,领略天地相 连的壮阔与自由。
花草树木之美
欣赏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与五彩斑 斓,发现大自然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美学课件第六讲审美欣赏
目 录
• 审美欣赏概述 • 艺术作品审美欣赏 • 自然景观审美欣赏 • 人文景观审美欣赏 • 社会生活审美欣赏 • 审美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01 审美欣赏概述
定义与内涵
审美欣赏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 自然景物、社会现象等进行感知、
体验、评价和享受的过程。
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涉及 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
民间艺术的生活气息
感受民间艺术所表现的生活场景、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欣赏民间 艺术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
05 社会生活审美欣赏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家居环境美化
通过布置家居环境,营造舒适、美观的居住空间,体现个 人审美品味。
日常生活用品的艺术化
将艺术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提高生活品质。
生活方式的审美化
美学课件第六讲审美欣赏
促进创造力发展
审美欣赏激发人的创造力,推动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审美欣赏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审美
古代审美以自然美为核心,强调对自然景物的 欣赏和感悟。
文艺复兴时期
该时期强调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重视对人 体的美感和透视技巧。
现代审美
现代审美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对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包容和欣赏。
REPORT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当代审美观念的演变与 挑战
当代审美观念的演变
从传统到现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从传统的、 保守的观念转变为现代的、开放的观念。
多元化与个性化
当代审美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 独特性和差异性。
电影的审美欣赏
电影的影像与画面
01
在观看电影时,要注意影像的画面和构图,感受电影的视觉美
学。
电影的剧情与人物塑造
02
深入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体会电影如何通过故事情
节和角色表现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电影的声音与配乐
03
注意电影中的声音和配乐效果,理解它们如何增强电影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REPORT
通过个人情感体验和感受,理解艺术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VS
详细描述
情感体验法强调个体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反 应和体验。欣赏者应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 ,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 通过深入体验作品所呈现的情感世界,可 以更全面地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并丰富个人的审美感受。
REPORT
CATALOG
增强审美体验
审美欣赏激发人的创造力,推动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审美欣赏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审美
古代审美以自然美为核心,强调对自然景物的 欣赏和感悟。
文艺复兴时期
该时期强调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重视对人 体的美感和透视技巧。
现代审美
现代审美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对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包容和欣赏。
REPORT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当代审美观念的演变与 挑战
当代审美观念的演变
从传统到现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从传统的、 保守的观念转变为现代的、开放的观念。
多元化与个性化
当代审美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 独特性和差异性。
电影的审美欣赏
电影的影像与画面
01
在观看电影时,要注意影像的画面和构图,感受电影的视觉美
学。
电影的剧情与人物塑造
02
深入理解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体会电影如何通过故事情
节和角色表现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电影的声音与配乐
03
注意电影中的声音和配乐效果,理解它们如何增强电影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REPORT
通过个人情感体验和感受,理解艺术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VS
详细描述
情感体验法强调个体对艺术作品的情感反 应和体验。欣赏者应积极调动自己的情感 ,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 通过深入体验作品所呈现的情感世界,可 以更全面地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并丰富个人的审美感受。
REPORT
CATALOG
增强审美体验
《美学》课件.ppt
魏晋隋唐美学思想:发展了以社会伦理政治和人生哲 学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更加强调审美的个性化特征和文学 艺术的独特审美风格,基本形成了独立的美学思想体系。
宋元明清美学思想:追求平淡境界和禅宗之道的审美 价值,更加强调体现人的真情实感与个性张扬之美,文学 艺术追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结合,在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生 活之中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主 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形成审 美活动的一种特殊关系。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
美学的学科定位:
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
2.美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 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3.美学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 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 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 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 的学科。
2.“认识论阶段”的西方美学: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期。“认识论阶段” 的西方美学,主旨是探索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 何构成。
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大陆理 性主义美学、法国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 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思 想成果。
3.“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末期。此阶段西方美学, 把语言作为符号和人的本体,以人是如何生存于世 界以及如何谈论世界和人对世界的认识为主旨,认 为语言比世界的美、人对世界的审美能力更为原始、 更为根本。
二、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审美现象的内涵: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感性特征: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 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观性。
宋元明清美学思想:追求平淡境界和禅宗之道的审美 价值,更加强调体现人的真情实感与个性张扬之美,文学 艺术追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结合,在深刻反映现实社会生 活之中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
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主 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形成审 美活动的一种特殊关系。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
美学的学科定位:
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
2.美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 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3.美学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 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 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 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 的学科。
2.“认识论阶段”的西方美学: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期。“认识论阶段” 的西方美学,主旨是探索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 何构成。
围绕这一主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大陆理 性主义美学、法国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 先后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思 想成果。
3.“语言学阶段”的西方美学: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末期。此阶段西方美学, 把语言作为符号和人的本体,以人是如何生存于世 界以及如何谈论世界和人对世界的认识为主旨,认 为语言比世界的美、人对世界的审美能力更为原始、 更为根本。
二、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
审美现象的内涵: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的特点
感性特征: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感觉器官来和现实建 立关系,而它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性与直观性。
美学PPT课件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和内涵 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超越性、自由的、应然的存在方式
2020/2/25
9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1.审美惊异。特殊心境,主体对客体的向往,刹那间激发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2.审美体验。主体被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加以领悟、回味,陶醉,心灵收到震撼摇荡的独特精神 状态。 3.审美澄明。主客间的统一,生动和谐,就是澄明之境。光明 敞亮、最真实、“天地与我为一”
2020/2/25
8
3.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的显示,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它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的个性差异;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相统一。 4.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
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劳动先于艺术。不足,只揭示了物质前提,未切入内在机制, 忽视了中间环节。
2020/2/25
11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审美发生的前提。 工具的出现打破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固定性。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劳动手段,而 且包括人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推动人类制造工具活动向高层次迈进。人的智力的物化形式。人 本身内在自然地人化。 2.巫术礼仪活动是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提高人的意识、意志的精神能力。巫术活动独特的礼仪化功能,推动了人 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2020/2/25
9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一、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二、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1.审美惊异。特殊心境,主体对客体的向往,刹那间激发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2.审美体验。主体被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加以领悟、回味,陶醉,心灵收到震撼摇荡的独特精神 状态。 3.审美澄明。主客间的统一,生动和谐,就是澄明之境。光明 敞亮、最真实、“天地与我为一”
2020/2/25
8
3.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性的显示,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它的特征:具有明显的的个性差异;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相统一。 4.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
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劳动先于艺术。不足,只揭示了物质前提,未切入内在机制, 忽视了中间环节。
2020/2/25
11
二、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
1.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审美发生的前提。 工具的出现打破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固定性。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劳动手段,而 且包括人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推动人类制造工具活动向高层次迈进。人的智力的物化形式。人 本身内在自然地人化。 2.巫术礼仪活动是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巫术的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提高人的意识、意志的精神能力。巫术活动独特的礼仪化功能,推动了人 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美学PPT课件
12
三、中国当代四大美学流派
▪ 第一种,主观论。主观论美学以吕荧 和高尔泰为代表。他们主张,客观事物美 不美全在于主体的主观感受。凡是能被人 感觉到的美,就存在,凡是不能被人感觉 到的就不存在。所以,这一派是以主观感 觉来判断美的。就其优点来说,强调了在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其缺点来说, 由于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得审美失去 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
▪ 最后,从方式方面看, 审美判断是没有概念 的必然性。
6
▪
康德对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审美与认
识与伦理鲜明地区别开来。美不仅和实际利害无
关,不同于指向生理的功利实践活动,而且和概
念无关,不同于逻辑推理和概念判断,同时也和
目的无关,不同于道德上的善。从根本上说,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是对象的形式(不是存在和内容)所引起的一
15
▪ 第三种,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
▪ 首先在美学观点上,他认为,美既不单纯在主观,也
不单纯在客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美不仅在物, 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为了论证这一理 论,他还引用了苏轼的《琴》诗作为证明:“若言琴上有 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听。”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两种学说的偏执, 而且朱光潜后来对主客观统一论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使 其带有了不少实践论色彩。
在的表现;其三是这两方面的统一。黑格
尔的这一精致的美学思想在当时的欧洲引
起了巨大的反响,其影响力一直贯穿到今
天,并对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了
直接的启发。
9
▪ 5、狄德罗:美在关系
▪ 法国的戏剧家、美学家。他提出了“美 在关系说”,这还是美学史上第一次将 “关系”作为美的根源的理论家。他在 《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一 文中,将这一论断表述得很清楚。他认为 “关系”是美之为美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 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同 时,认为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2)美学思想是在审美实践(包括审美创 造、审美欣赏)中产生的。人类的审美 活动是美学思想产生的沃土。
古希腊:柏拉图的“灵感说”
文艺复兴:达芬奇的“镜子说”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美学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基础上 在18世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 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 诞生标志:1750年鲍姆嘉通《Aesthetik》第 一卷出版。 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知:对应的学科是逻辑学(求真) 情:对应的学科是伦理学(求善) 意:对应的学科是美学(求美)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 质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5、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二)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
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杨辛《美学原理》)
2、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
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 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 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 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 )
我们学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 认识也从三个阶段看: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 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 方法论阶段(19世纪末——)
一、本体论阶段
积极追问美存在的根源,努力探索美的本 体以及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
(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再如:黛玉葬花 读者—黛玉—落花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德国 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1、著述: 1751-1772年主编《百科全书》(17卷 )亲自撰写4卷 文学作品:《修女》《拉摩的侄儿》 美学著作:《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 的哲学探讨》(又称《论美》,是为 《百科全书》中的美学条目所写)
(三)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康德:审美是判断的过程,而不是感觉的过 程,判断的内容不是概念,而是情感.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马克思:自然的人化,劳动创造了美. 3.20世纪美学的三大流派. A哲学方向发展的;B,心理学方面发展的;C,艺
术社会学方向发展的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美
不再执著于美的本体论研究,一切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思想着、感受着 和知觉着的主体”,从主体对美的思考 和感受中探讨美的一般规律。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代表:荷迦兹、休谟 特点:认为一切认识从经验开始,采用 经验归纳法研究问题。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 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
对美的分析:
美的六项原则: 适宜:符合一定目的 变化:灵活变幻(最重要) 一致:整齐、对称(单调,须和其他
原则结合) 单纯:自身平淡,凭变化给人快感 错杂:复杂多样(高度重视) 量:比例恰当
2、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国经验主 义集大成者。
著作:《人性论》、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347)
(1)生平、著述 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 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 著作:164种400卷 《物理学》、《修辞学》、《形
而上学》《诗学》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哲学、神学等 1746-1755做家庭教师 1770升为教授 1779退休,继续著述 著作:三大批判
前批判期 批判期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对美的分析) A、审美判断是无利害的情感判断(质)
B、审美判断有无概念的普遍性(量)
C、审美判断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关系)
纯粹美和依存美
纯粹美(自由美) :无目的,无概念,自由 如:大部分自然美。因为我们无法把任何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 以分为两种:
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 (效用感强烈)
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 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
(效用感弱)
(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
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 处地地分享旁人的情感或假 想的事物的情感的功能。 如:《人性论》柱子:
上细下粗——安全感 上粗下细——危险感
(三)文艺复兴
人本主义:现实——来世 情感解放——禁欲主义 唯物主义——神秘主义 求知——迷信
美学思想:认为自然科学是艺术的基 础,强调艺术家要追求艺术技巧。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1)生平、著作 18岁开始学画 一生从事绘画和各种科学研究 30岁开始记录创作心得 著作《画论》《笔记》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B、 “镜子说” 艺术要忠实模仿自然 自然:普遍自然;艺术:第二自然 艺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艺术家要善于观察,把分散的美集中起
来,加以理想化。 人是小宇宙,要善于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
二、认识论阶段
石镰·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 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 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 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 。
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中逐渐觉醒的。
(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 生的标志。
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 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 物审美价值的独立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彩陶造型:中空、对称、均衡、 和谐、多样,充分体现了早期人 类对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和自 觉灵活地运用,具有超越了实用 价值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 彩陶造型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劳 动技术的飞跃基础上的。
彩陶纹样主要分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 图案两种:
具象图案:形象简洁生动,一般色彩 明快,是对生活形象的再现又具有虚 构想像的成分,内容比较明确,有一 定的装饰性和丰富图腾含义,具有独 立的审美价值。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篇》、《伊安篇》等,可参见朱光潜 选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哲学全书》(《逻辑学》《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美学》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 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奥古斯丁( Augustine 354- 430)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一, 是最高的美、绝对的美,一切事物 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2、美感 什么是美感? 美感是怎么产生的? 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
3、艺术 艺术的一般规律 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美产生于人的劳动实践? 2、美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第二讲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
哲学研究
本体论 :是什么 认识论:想什么 方法论:用什么
(2)哲学观
理式世界
模仿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
A、美本身和美的东西的区别: 美的理式(美本身):单一、永恒、不可感不
可见 美的东西:组合、变化、可见可感 B、二者的联系:二者是分离的,同时有被分有
和分有的关系。 分有方式:模仿/灵感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2)效用说——美的来源 美具有相对性
“美对人才有效,必然随人的利益不同 而显出分歧。” 效用:不是观赏者个人的实际利害。效用 是对所有人或者和对象有关的人来说的。
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 “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 本体。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 艺术的哲学”。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4,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同 时,认为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2)美学思想是在审美实践(包括审美创 造、审美欣赏)中产生的。人类的审美 活动是美学思想产生的沃土。
古希腊:柏拉图的“灵感说”
文艺复兴:达芬奇的“镜子说”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美学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基础上 在18世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 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 诞生标志:1750年鲍姆嘉通《Aesthetik》第 一卷出版。 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知:对应的学科是逻辑学(求真) 情:对应的学科是伦理学(求善) 意:对应的学科是美学(求美)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1、荷迦兹(W·Hogarth1697-1764)英 国铜版画家、艺术理论家 著作:《美的分析》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经验到理论
“美如此长久地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 ,这毫不奇怪,因为它的许多方面的本 质不是光靠著作家所可能领悟的”
5、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二)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
1、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杨辛《美学原理》)
2、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
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 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 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 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 )
我们学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本质的 认识也从三个阶段看: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 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 方法论阶段(19世纪末——)
一、本体论阶段
积极追问美存在的根源,努力探索美的本 体以及美的事物的一般规律。
(一)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 代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二)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 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再如:黛玉葬花 读者—黛玉—落花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德国 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 1、著述: 1751-1772年主编《百科全书》(17卷 )亲自撰写4卷 文学作品:《修女》《拉摩的侄儿》 美学著作:《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 的哲学探讨》(又称《论美》,是为 《百科全书》中的美学条目所写)
(三)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康德:审美是判断的过程,而不是感觉的过 程,判断的内容不是概念,而是情感.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马克思:自然的人化,劳动创造了美. 3.20世纪美学的三大流派. A哲学方向发展的;B,心理学方面发展的;C,艺
术社会学方向发展的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 1、美学研究美
不再执著于美的本体论研究,一切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思想着、感受着 和知觉着的主体”,从主体对美的思考 和感受中探讨美的一般规律。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代表:荷迦兹、休谟 特点:认为一切认识从经验开始,采用 经验归纳法研究问题。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 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
对美的分析:
美的六项原则: 适宜:符合一定目的 变化:灵活变幻(最重要) 一致:整齐、对称(单调,须和其他
原则结合) 单纯:自身平淡,凭变化给人快感 错杂:复杂多样(高度重视) 量:比例恰当
2、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国经验主 义集大成者。
著作:《人性论》、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
2、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 384-前347)
(1)生平、著述 17岁师从柏拉图,至其去世 前343年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 前335年在雅典办吕克昂学园 著作:164种400卷 《物理学》、《修辞学》、《形
而上学》《诗学》
(2)哲学观 质料因 形式因:第一本体
个别事物 创造因 最后因:神的目的
神:形式的形式 形式先于质料
对柏拉图的继承:承认理式的存在
对柏拉图的批判:
方法上:放弃神秘的哲学思辨,对客观世 界进行冷静、客观的逻辑分析
观点上:强调“理”在“事”中,认识到 一般和特殊不可分割,承认现实世界的真 实性。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哲学、神学等 1746-1755做家庭教师 1770升为教授 1779退休,继续著述 著作:三大批判
前批判期 批判期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对美的分析) A、审美判断是无利害的情感判断(质)
B、审美判断有无概念的普遍性(量)
C、审美判断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关系)
纯粹美和依存美
纯粹美(自由美) :无目的,无概念,自由 如:大部分自然美。因为我们无法把任何
根据人体验效用的方式不同,美可 以分为两种:
想像的美:通过想像体验效用快感。 (效用感强烈)
感觉的美(形式的美):事物的形 式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
(效用感弱)
(3)同情说——效用的来源
同情:即共鸣,是人心设身 处地地分享旁人的情感或假 想的事物的情感的功能。 如:《人性论》柱子:
上细下粗——安全感 上粗下细——危险感
(三)文艺复兴
人本主义:现实——来世 情感解放——禁欲主义 唯物主义——神秘主义 求知——迷信
美学思想:认为自然科学是艺术的基 础,强调艺术家要追求艺术技巧。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1)生平、著作 18岁开始学画 一生从事绘画和各种科学研究 30岁开始记录创作心得 著作《画论》《笔记》
(2)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B、 “镜子说” 艺术要忠实模仿自然 自然:普遍自然;艺术:第二自然 艺术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艺术家要善于观察,把分散的美集中起
来,加以理想化。 人是小宇宙,要善于表现人的精神世界
。
二、认识论阶段
石镰·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 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 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 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 。
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 中逐渐觉醒的。
(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 生的标志。
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 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 物审美价值的独立
·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彩陶造型:中空、对称、均衡、 和谐、多样,充分体现了早期人 类对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和自 觉灵活地运用,具有超越了实用 价值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 彩陶造型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劳 动技术的飞跃基础上的。
彩陶纹样主要分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 图案两种:
具象图案:形象简洁生动,一般色彩 明快,是对生活形象的再现又具有虚 构想像的成分,内容比较明确,有一 定的装饰性和丰富图腾含义,具有独 立的审美价值。
(三)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美学 代表:达·芬奇
(一)古希腊
1、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著作 前407师从苏格拉底,至其去世 此后游历埃及、意大利 前388回雅典建立学园,直至去世 著作:近四十篇对话,《大希庇阿斯
篇》、《伊安篇》等,可参见朱光潜 选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哲学全书》(《逻辑学》《自然哲学 》、《精神哲学》)《美学》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