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2)断裂基因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2)断裂基因

重 叠 基 因
可变剪接
早期内含子模型:编 码的序列需要精密重 组,重组失败,则细 胞损伤。RNA的剪接 为了利用转录出的新 链的尝试,如果不成 功还可利用原来的链。 则RNA缺失时不产生 损害性后果,但若 DNA缺失,则会产生 损害性的不稳定性。
与之相反的例子。无论内含子存在与否,我 们仍能发现一些rRNA 和tRNA基因的可变剪 接。似乎进化不能将基本基因连接在一起, 最大可能就是连续的基因中插入内含子。
这种观念解释了蛋白质结构的另一种特征:在外显 子、内含子边界的位点所编码的氨基酸似乎通常位于 蛋白质的表面。当一个模块添加到蛋白质中,至少大 部分新近添加的模块的连接都是趋向位于蛋白质的表 面。
思考
• • • • • • 1、 Interrupted gene 2、 Overlapping gene 3、 Alternative splicing 4、 Intron 5、 Exon 6、 Southern blotting
一些例子证明在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结构之间 有着清楚的关系。免疫球蛋白就是其中一个 最典型的一例,编码此基因的每个外显子与 蛋白质的一个已知功能的结构域完全一致。
很多例子表明基因的某些外显子可以通过特 殊的功能而被鉴定出来,如在分泌蛋白质中, 它的第一个外显子编码多肽的N端区域,通 常是参与膜分泌的信号序列,胰岛素就是其 中一例。
目前我们认为,基因包括基因两侧的调控区 域,这个调控区域为起始和终止(某些情况 下)基因的表达需要。
由断裂基因组成的DNA序列被分成两个部分: 外显子的序列包含在成熟RNA中,精确地说,基因 起始于一个外显子的5`端,终止于另一个外显子的3` 端。 内含子是插入序列,在初始转录物加工成成熟RNA 时被除去。 断裂基因与非断裂基因相比,其表达需要一个额外 的步骤。DNA转录成的RNA代表基因组序列。但这个 RNA只是一个前体分子,它不能翻译成蛋白质。它首 先要去除内含子,形成只含外显子的信使RNA,这个 过程称为RNA剪接(RNA splicing)。剪接过程包括内 含子从初始转录物中精确除,内含子去除后形成的 RNA的两个末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共价分子。

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

吴乃虎—基因工程原理

目录第一章基因与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研究的发展第二节基因的现代概念第三节基因工程的诞生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第一节核酸的凝胶电泳第二节核酸分子杂交第三节细菌转化1.肺炎球菌的转化2.大肠杆菌的转化3.细菌转化频率第四节DNA核苷酸序列分析第五节基因的化学合成第六节基因定点突变第七节基因扩增第八节研究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第三章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第一节核酸内切限制酶与DNA分子的体外切割1.寄主控制的限制与修饰现象2.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类型3.I 型和III型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基本特性4.II型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基本特性[1].基本特性[2].同裂酶[3].同尾酶[4].限制片段末端的连接作用5.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命名法6.影响核酸内切限制酶活性的因素[1].DNA的纯度[2].DNA的甲基化程度[3].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4].DNA分子的结构[5].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缓冲液7.核酸内切限制酶对DNA的消化作用[1].核酸内切限制酶与靶DNA识别序列的结合模式[2].核酸内切限制酶对DNA分子的局部消化作用[3].核酸内切限制酶对真核基因组DNA的消化作用第二节DNA连接酶与DNA分子的体外连接1.DNA连接酶2.粘性末端DNA片段的连接3.平末端DNA片段的连接[1].同聚物加尾法[2].衔接物连接法[3].DNA接头连接法4.热稳定的DNA连接酶[1].寡核苷酸连接测定法[2].连接酶链式反应(LCR)第三节DNA聚合酶1.DNA聚合酶I与核酸杂交探针的制备[1].DNA聚合酶I[2].DNA缺口转移[3].DNA杂交探针的制备2.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的Klenow片段与DNA末端标记3.T4 DNA聚合酶和取代合成法标记DNA片段4.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与互补DNA的合成5.T7 DNA聚合酶6.修饰的T7 DNA聚合酶第四节DNA及RNA的修饰酶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与同聚物加尾2.T4多核苷酸激酶与DNA分子5’-末端的标记3.碱性磷酸酶与DNA脱磷酸作用第五节核酸外切酶1.核酸外切酶VII (exo VII)2.核酸外切酶III (exo III)3.λ核酸外切酶(λ exo)和T7基因6核酸外切酶第六节单链核酸内切酶1.S1核酸酶与RNA分子定位2.Bal1 核酸酶与限制位点的确定第四章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第一节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质粒DNA2.质粒DNA编码的表型3.质粒DNA的转移[1].质粒的类型[2].F质粒[3].质粒DNA的接合作用4.质粒DNA的迁移作用5.质粒DNA的复制类型6.质粒DNA的不亲和性[1].质粒的不亲和性现象[2].质粒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7.第二节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制1.质粒DNA复制的多样性2.ColE 1质粒DNA复制的启动3.质粒DNA拷贝数的控制[1].天然质粒拷贝数的控制[2].杂种质粒拷贝数的控制4.质粒复制控制的分子模型[1].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2].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5.第三节质粒DNA的分离与纯化1.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2.碱变性法3.微量碱变性法4.影响质粒DNA产量的因素[1].寄主菌株的遗传背景[2].质粒的拷贝数与分子大小5.第四节质粒载体的构建与类型1.天然质粒用作克隆载体的局限性2.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3.质粒载体的选择记号[1].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2].低拷贝数的质粒载体[3].失控的质粒载体[4].插入失活型的质粒载体[5].正选择的质粒载体[6].表达型的质粒载体4.第五节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1.pSC101 质粒载体[1].应用pSC101 质粒作基因克隆载体的实例一---葡萄球菌质粒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2].应用pSC101 质粒作基因克隆载体的实例二---在大肠杆菌中克隆非洲爪蟾2.Col 1质粒载体3.pBR322质粒载体[1].pBR322质粒载体的构建[2].pBR322质粒载体的优点[3].pBR322质粒载体的改良[4].应用pBR322质粒作为基因克隆载体的实例---水稻夜绿体光诱导基因psbA的结构分析4.pUC 质粒载体[1].pUC 质粒载体的结构[2].pUC 质粒载体的优点5.其他重要的质粒载体[1].丧失迁移功能的的质粒载体[2].能在体外转录克隆基因的质粒载体[3].穿梭质粒载体第六节质粒载体的稳定性问题1.质粒载体不稳定性的类型[1].结构的不稳定性[2].分离的不稳定性2.影响质粒载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新陈代谢负荷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效应[2].拷贝数差度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影响[3].寄主重组体系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效应3.随机分配的分子机理[1].通过精巧的控制环路使质粒拷贝数的差度限制在最低的水平[2].通过位点特异的重组作用消除天然质粒的寡聚体[3].通过调节细胞的分裂活动阻止无质粒细胞的产生[4].大肠杆菌素的合成增进了质粒的稳定性4.主动分配的分子机理[1].分配区的结构与功能[2].预配对模型[3].二聚体的解离有助于质粒的主动分配[4].寄主致死功能对质粒稳定性的效应5.第五章噬菌体载体和柯斯载体第一节噬菌体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第二节λ噬菌体载体第三节柯斯质粒载体第四节单链DNA噬菌体载体第五节噬菌体载体第六章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第一节DNA克隆片段的产生与分离1.基因组DNA克隆片段的产生与分离2.DNA片段的大小分部3.编码目的基因的克隆片段的富集第二节重组体DNA分子的构建及导入受体细胞1.外源DNA片段同载体分子的重组[1].外源DNA片段定向插入载体分子[2].非互补粘性末端DNA分子间的连接[3].最佳连接反应2.重组体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途径[1].重组体DNA分子的转化或转染[2].体外包装的λ噬菌体的转导第三节基因克隆的实验方案1.互补作用基因克隆2.cDNA基因克隆[1].cDNA文库的建立[2].不同丰度mRNA的cDNA克隆[3].全长cDNA的合成[4].cDNA克隆的优越性3.基因组DNA克隆[1].应用 噬菌体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2].应用柯斯质粒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4.基因定位克隆[1].拟南芥菜简介[2].RFLP分子标记[3].RFLP作图的原理与步骤[4].染色体步移[5].大尺度基因组物理图谱的构建第四节克隆基因的分离1.应用核酸探针分离克隆的目的基因[1].核酸探针的来源[2].寡核酸探针的的人工合成[3].假阳性克隆的克服2.应用差别杂交或扣除杂交法分离克隆的目的基因[1].差别杂交[2].差别杂交的局限性[3].扣除杂交3.应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分离克隆的目的基因[1].mRNA差别显示的原理[2].mRNA差别显示的基本过程[3].mRNA差别显示的局限性4.引用表达文库分离克隆的目的基因5.酵母双杂交体系[1].酵母双杂交体系的基本原理[2].酵母双杂交体系的寄主菌株[3].酵母双杂交体系的实验程序第五节重组体分子的选择与鉴定1.遗传检测法[1].根据载体表型特征选择重组体分子的直接选择法[2].根据插入序列的表型特征选择重组体分子的直接选择法2.物理检测法[1].凝胶电泳检测法[2].R-检测环法3.菌落或噬菌斑杂交筛选法4.免疫化学检测法[1].放射性抗体检测法[2].免疫沉淀检测法[3].表达载体产物之免疫化学检测法5.DNA蛋白筛选法6.转译筛选法[1].杂交抑制的转译[2].杂交选择的转译第七章基因的表达与调节第八章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一节真核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体系第二节大肠杆菌的表达载体第三节克隆的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四节影响克隆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效率的因素第九章植物基因工程第十章哺乳动物基因工程第一节哺乳动物基因转移的遗传选择标记第二节外源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第三节SV 40病毒载体第四节反转录病毒载体第五节其他的病毒载体第十一章重组DNA与现代生物技术第十二章重组DNA与医学研究第一章基因与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研究的发展第二节基因的现代概念第三节基因工程的诞生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1.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与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够持续稳定的繁殖。

了解人类的遗传和基因

了解人类的遗传和基因

了解人类的遗传和基因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传递和表现的学科,而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人类的遗传和基因对于我们理解自身的健康,疾病的发生以及进化的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类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变异的来源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基因、染色体和DNA基因是由DNA分子编码的遗传信息,它们是决定我们的生理和行为特征的基础。

人类细胞中的DNA分布在46条染色体上,其中23条来自于父亲,23条来自于母亲。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人类的大部分特征都是由遗传信息在代际间传递而来的。

当人类繁殖时,父母各自传递给后代一半的基因。

这个过程称为遗传。

有时,基因会发生变异,导致后代出现与父母不同的特征。

三、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变异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自然发生的变异称为突变,可通过DNA复制或外界辐射等因素引起。

外部因素,如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导致基因的改变。

四、遗传变异和人类健康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一些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如遗传性癌症、囊性纤维化等。

此外,人类的遗传背景也影响了我们对药物的反应,有些人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对某些药物敏感或有抗药性。

五、遗传学的应用遗传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遗传和基因,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通过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了解个人携带的遗传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六、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基因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持续的改变与调整。

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基因变异可以增加适应能力,而一些则可能对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研究人类的遗传和基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总结人类的遗传和基因对于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身以及与疾病、药物反应等相关的因素。

同时,人类的遗传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遗传学将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做出重要贡献。

2.基因生物学

2.基因生物学
基因的概念经历了—— “一个基因一个性状”——“一个基因一种蛋白质(酶)” ——“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一个基因多种多肽链” 的演化过程。
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 决定细胞内RNA或蛋白质(包括酶分子)等的 合成,从而决定生物遗传性状。
具体说,基因是编码蛋白质、tRNA和rRNA的相关DNA片段, 又称结构基因。
小卫星DNA
重复次数为20-50次,长度达1-5kb。又称为可变数目 串连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
端粒DNA和高变小卫星DNA两种。小卫星DNA主要存在于
端粒和着丝粒区。
a.在染色体末端由6bp序列重复串联组成的10~15kbDNA
第二章 人类基因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一、经典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概念是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逊提 出来的,用于取代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在这 一阶段基因仍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并不知道它 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而只能通过基因的遗传学 效应来感知它。到了30年代摩尔根等人首次 将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认为基因在染色体 上呈直线排列。
泛分布于基因组中。

人类基因组至少有30000个不同的微卫星位 点,群体中表现出高度多态性,不同个体间 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上却是高度保守的, 因此可作为重要的 遗传标记,广泛用于基 因定位的连锁分析、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实例

9/12 15/15 14/16 6/8 10/8 21/17 23/21 11/7 11/7
•Southwestern blot:利用Southern blot与 Western blot两种方法的特点而设计,用于检测 与蛋白质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大学基因工程复习归纳重点复习资料

大学基因工程复习归纳重点复习资料

基因工程复习归纳第一章绪论1.基因工程的定义: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经过严密的设计,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宿主)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的性状的技术。

2.基因工程概念的发展:遗传工程→DNA重组技术→分子/基因克隆(Molecular/Gene→基因工程→基因操作。

应用领域以“基因工程”、“DNA重组”为主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历史性事件1973:Boyer和Cohen建立DNA重组技术1978:Gene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1982: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1988:PCR技术诞生1989: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rhIFNα1b上市2003: 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上市3.基因工程的三大关键元件基因(供体):外源基因、目的基因载体:能将外源基因带入受体细胞,并能稳定遗传的DNA分子(克隆载体、表达载体)。

宿主(受体):,能摄取外源DNA、并能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组织、器官或个体)。

4.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切、接、转、增、检(大肠杆菌是中心角色)(1)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复杂的生物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或PCR扩增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

(2)重组体的制备:将目的基因的DNA片断插入到能自我复制并带有选择性标记(抗菌素抗性)的载体分子上。

(3)重组体的转化:将重组体(载体)转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

(4)克隆鉴定:挑选转化成功的细胞克隆(含有目的基因)。

(5)目的基因表达:使导入寄主细胞的目的基因表达出我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第二章 DNA重组克隆的单元操作一、用于核酸操作的工具酶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菌中,帮助细菌限制外来DNA的入侵)。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功能与类型其中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位点专一,适于DNA重组,是DNA重组中最常用工具酶。

基因和基因组(生物化学)

基因和基因组(生物化学)

GC盒(GC Box)
位于-35bp ,GGCGG,与转录因 子SP1结合,促进转录的过程。
-35
-35
+1
12
(2).增强子(enhancer)
与转录因子特异性结合,增强 转录活性,在基因任意位置都有效、 无方向性。
promoter
CAAT box TATA box 5′ exon intron
5′--------AAUAAA ------AAAAAAAA 3′ 多聚腺苷酸化 14
mRNA
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
调控序列
promoter
Enhancer
5′
CAAT box TATA box
结构基因
调控序列
Poly(A) 加尾信号 UTR
UTR
exon intron
exon intron
exon TGA Stop 3′
内含子的 5′端以GT开始, 3′端以AG结束。
AG GT AG
5′
GT
3′
intron1 intron2 exon3 exon1 exon2
6
(二) 转录调控序列
结构基因编码区两侧的一段不被翻译 的DNA片段(侧翼序列),参与转录调控。
侧翼序列
前导序列 5′
intron1 exon1 exon2
TATA盒(TATA Box): 位于-25~-30bp,TATAAAA/TATATAT 与TFII结合,启动基因转录。
-30
-25
+1
10
CAAT盒(CAAT Box)
位于-70~-80bp,GG C/ T CAATCT,
与CTF结合,决定启动子转录效率。
-80

生物初中教材第二章遗传与进化

生物初中教材第二章遗传与进化

生物初中教材第二章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生物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科,而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生物初中教材第二章的遗传与进化展开,从单个细胞的遗传到物种的进化,探讨生物多样性背后的奥秘。

一、遗传与变异1. DNA与基因遗传与进化的基础离不开DNA,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而基因则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2. 遗传物质的转移遗传物质的转移是一种重要的遗传方式。

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个体能够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给后代。

3. 变异与突变变异是指生物体内的基因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正面地影响生物的适应能力。

而突变则是指基因发生了突然的变异,可能导致个体的突变特征。

二、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揭示了基因在后代中的分离与组合规律。

2. 显性与隐性基因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

显性基因在表现型中能够直接显示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隐藏在后代的表现中,并不会表现在外。

3. 遗传的交叉与重组遗传的交叉与重组是指配子中的基因进行互换和重组。

通过交叉与重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进化的过程1. 进化的概念进化是物种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步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进化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是由于环境适应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2. 适应与生存进化过程中,生物体会通过适应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适应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3.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之一,它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或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机会,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或种群则会被淘汰。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核心理念。

4. 物种的分化与形成进化过程中,物种会因为环境和适应的差异而发生分化,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四、进化的证据1. 古生物学证据古生物学通过研究化石和岩石记录了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史,提供了进化的直接证据。

第二章 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异

第二章 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变异

碱基的修饰剂改变DNA化学结构从而导致突变 • 有的诱变剂并不是掺入到DNA中,而是通 过直接地修饰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其性质 而导致诱变,如亚硝酸、羟胺、烷化剂(芥 子气、甲基甲黄酸和亚硝基胍等)等。
基因突变的后果
• • • • 1.转换和颠换的后果: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密码子的改变引起一个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氨基酸的改变。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当碱基替换使mRNA上的密码子成为终止密码子时,就 出现无义突变。如无义突变出现在基因中间,翻译进行到无义密码子时,肽链停止伸长, 因而无义突变通常产生较大的表型效应。 同义突变(silent mutation):虽然由于突变密码子不同了,但它们仍然编码相同的氨基 酸,这样蛋白质的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 中性突变(neutral mutation):虽然由于突变产生了不同的氨基酸,但这个氨基酸与原来 的氨基酸有类似的结构和性质,因而并没有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另外,中性突变也 可能是由于发生突变的氨基酸对蛋白质的功能并没有重要的作用,因而也就没有引起表型 改变。 2.移码突变的后果: 移码突变包括插入突变和删除突变。插入或删除1或2个碱基对将引起mRNA读码框的改变, 因而引起蛋白序列的较大改变。另外,发生移码后,正常的翻译终止信号消失,蛋白质被 提前或推迟终止,因此所产生的蛋白质将失去活性。 3.缺失突变的后果: 所产生的蛋白质不完整或发生错误,因而多数情况下也将失去活性。

• • • •
回复突变和抑制因子突变
• 突变有时是可逆的,如果从野生型改变为突变型表型,即从 A-a的突变叫正向突变(forward mutation),则从突变型回复 到野生型或假野生型的表型,即从a-A的改变叫回复突变 (reverse mutation or back mutation)。 • 在回复突变中有时并不是精确地回复到原来的序列,而是第 二个突变掩盖了原来突变型的表型,这样的回复突变叫抑制 因子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抑制因子突变可以部分 或全部地恢复基因产物的活性,它可以是发生在正向突变的 同一基因或同一顺反子内,也可以发生在正向突变的基因或 顺反子外。

基因和基因组及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和基因组及基因工程的概念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Johannsen为了强调“遗传因子”与生命的关系, 他根据希腊“给予生命”之义的词“gene”(基因)创造性地用“gene”这个术语来代替“遗传因子”。基因这个词当时被用来描述遗传性状,但对基因的物质概念还未能认识,只是遗传的一个符号。
圆形种子+皱形种子 杂交第一代(均为圆形) 回交 圆形豆 皱形豆 5474粒 1850粒 3 : 1
摩尔根果蝇杂交试验
有4对染色体,一对小粒状,2对V形,一对呈棒状XX或XY(性染色体) X1X2(红眼)+XWY(白眼) (野生型) (突变型) 杂交子一代(雌雄均为红眼) X1XW, X1Y , X2XW,X2Y X1X1,X1Y,XWX1,XWY,X2X1,X2Y,XWX2,XWY ¼为红眼雄性及白眼雄性
5、重复序列及重复基因
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酵母除外)的基因组DNA中都具有重复序列(repeated sequence),它无转位移动能力,因此它区别于转位作用的IR(inverted repeat)。IR是指序列的重复性。但无基因序列的交叉重叠性,故不同于重叠基因序列。重复序列可分为四种类型: 不重复序列,是唯一的序列,只有一个拷贝。 低度重复序列,一般有1-10个拷贝。 中度重复序列,有数十至数万(105)拷贝。如图2-9、2-10 高度重复序列 拷贝数可达106以上,包括卫星DNA、高丰度SINE家族的Alu序列 。
第二章 基因和基因组及基因工程的概念
添加标题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01
添加标题
第二节 基因组
02
添加标题
第三节 基因工程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03
添加标题
第四节 基因工程的发展史
04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01.

2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2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侧翼序列),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2019/9/26
8
1、结构基因
① 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是连续的,RNA合成后不需 要剪接加工。
z
y
非结构基因 a
非结构基因
结构基因
2019/9/26
9
② 真核生物结构基因 由外显子(编码序列)和内
含子(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序列不连续, 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 interrupted gene)。
医学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基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目录 CONTENT
•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组学 • 基因组复制 • 本章小结
PPAARRTT1 1
第一节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基因的现代概念
2019/9/26
3
一、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1909, W. L. Johannsen 将遗传因子改称为基因(gene),提出 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1910,T. H. Morgan 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2019/9/26
4
1944, M. McCarty & O. Avery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952,A. Hershey & . Chase T4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25
3. 结构基因没有内含子,多为单拷贝,结构基 因无重叠现象;
4. 基因密度非常高,基因组中编码区大于非编 码区;
5. 重复序列很少,重复片段为转座子; 6. 有编码同工酶的等基因(isogene);
2019/9/26
26
7、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
转 座 因 子 ( transposable element ) : 能 够 在 一 个 DNA分子内部或两个DNA分子之间移动的DNA片段。

分子生物学电子教案

分子生物学电子教案

分子生物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1.1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3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第二章:DNA与基因2.1 DNA的结构与功能2.2 基因的概念与特性2.3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第三章:RNA与蛋白质3.1 RNA的结构与功能3.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3 蛋白质合成过程的调控第四章:酶与酶促反应4.1 酶的概念与特性4.2 酶的分类与命名4.3 酶促反应的原理与应用第五章:分子遗传学5.1 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5.2 遗传密码与反密码子5.3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第六章:重组DNA技术6.1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6.2 重组DNA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6.3 重组DNA技术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第七章:基因克隆与表达7.1 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7.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转染7.3 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第八章:基因编辑技术8.1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8.2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8.3 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九章:蛋白质组学9.1 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与技术9.2 蛋白质组学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9.3 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第十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10.1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10.2 常见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流程10.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生物学概述难点解析: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蛋白质组学等多个领域,学生需理解各领域的相互联系及应用。

二、DNA与基因难点解析:DNA双螺旋结构的复杂性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多样性,要求学生深入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RNA与蛋白质难点解析:RNA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学生需掌握不同类型RNA的特点及其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折叠及降解过程。

四、酶与酶促反应难点解析:酶的特异性及酶促反应动力学,学生需理解酶活性的调节及酶在工业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 (2)

分子生物学 (2)

一名词解释1.基因: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2.断裂基因:在DNA 分子的结构基因内既含有能转录翻译的片段,也含有不转录翻译的片段,这类基因称断裂基因3.顺反子:由顺/反测验定义的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都是代表一个蛋白质质的DNA 单位组成。

一个顺反子所包括的一段DNA 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4.变性:是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5.复性: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6.顺式作用元件: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非编码DNA序列。

例:启动子、增强子、弱化子等7.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

8.增强子:在启动区存在的能增强或促进转录的起始的DNA序列。

但不是启动子的一部分。

9.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扩增样品中的DNA 量和富集众多DNA 分子中的一个特定的DNA 序列的一种技术。

在该反应中,使用与目的DNA 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作为引物,进行多轮的DNA合成。

每一轮中都包括DNA 变性,引物退火和在Tap DNA 聚合酶催化下的DNA 合成反应。

10.SD 序列:原核生物起始密码AUG 上游7~12 个核苷酸处的一段保守序列,能与16S rRNA 3′端反向互补,被认为在核糖体-mRNA 的结合过程中起作用。

11.转录: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12.操纵子:细菌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单位,包括结构基因和能被调控基因产物识别的DNA 控制元件。

13.SSB:即单链结合蛋白,大肠杆菌中一种与单链DNA 结合的蛋白质14.启动子:DNA 模板上具有活化RNA 聚合酶、启动转录起始功能的特殊序列。

15.终止子:模板DNA 上的具有终止转录功能的特殊序列。

16.Tm值: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17.C值矛盾:C值与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18.多顺反子:原核细胞中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成的 mRNA 能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

组蛋白基因 不同物种中, 不同物种中,基 因的排列次序、 因的排列次序、转 录方向和间隔区都 不同。 不同。
2. 断裂基因(split gene) 断裂基因( )
也叫不连续基因(discontinuous gene) 也叫不连续基因 在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插入与蛋白质编码 无关的DNA间隔区,使一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 间隔区, 无关的 间隔区 若干区段。
a1和a2是否为 和 是否为 同一基因? 同一基因?
互补试验
T4噬菌体 rII 噬菌体 突变型的互补实验
rA突变体单独入侵 突变体单独入侵 突变体
rB突变体单独入侵 突变体单独入侵
rA、 rB突变体同时入侵 、
基因的顺反子测试示意图 A和B是否为同一基因? 和 是否为同一基因 是否为同一基因?
正 突 常 变
反式排列(trans) 反式排列( )
两个拟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 两个拟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野生型 基因也位于两条不同同源染色体上), ),使两条染色体都是 基因也位于两条不同同源染色体上),使两条染色体都是 有缺陷的,表现为突变型。 有缺陷的,表现为突变型。
对于反式: 对于反式:
• 基因内可以较低频率发生基因内的重组和交换 • cistron 概念的提出是对经典的基因概念的动摇 拟等位基因: 拟等位基因:基因内不同位点的突变体
因 此: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具有编码序列)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具有编码序列) 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 基因平均由1000个左右的碱基对组成,一个DNA分子 基因平均由1000个左右的碱基对组成,一个DNA分子 1000个左右的碱基对组成 DNA 可以包含几个乃至几千个基因。 基因不是最小的遗传单位,而是可再分的; 基因不是最小的遗传单位,而是可再 基因是最小的功能单位

分子生物学第二章基因的概念21

分子生物学第二章基因的概念21
果蝇的棒眼基因(Bar,B)位于X染色体上,对野生型的复眼呈 不完全显性,表型效应是减少复眼中的小眼数,使圆而大的 复眼呈棒状。 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一个小片段(16A1~A6区段)的顺接重 复所造成。 棒眼作为一个纯系很不稳定,大约1600~2000个子代个体 中,会出现一个野生型的正常复眼和一个眼睛更窄小的棒眼, 名为“双棒眼”。 正常复眼由约800个小眼组成,棒眼约有70个小眼,而双棒 眼只有45个小眼。
in euchromatin) 常染色质
W
Ww w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e eye
(W gene be silenced
w
in 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
剂量效应(dosage effect)
如在细胞或个体中既有重复又有缺失,总的基 因组平衡的话,除染色体重排引起的效应外,个体 表型是正常的。但若总量因重复而增加,那么某些 基因及其产物的剂量也随之增加,如这些基因或产 物十分重要的话必然会引起表型异常。
1.1 融合遗传理论 (Blending inheritance)
公元前5世纪 Hippocrates
+ 母本体液
父本体液
子代具有父、母双亲的性状
直到19世纪以前人们对子代与亲代之间相似现象的原因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认识。 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认为亲代双方通过血液贡献出他们的胚芽,然后通过有性 繁殖传给后代。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雄性为胚胎提供了“蓝图”,母体为胚胎提供 了物质。柏拉图认为,有关孩子生下来更像父亲还是更像母亲,取决于受孕时父亲 的感情更浓烈些,还是母亲的感情更浓烈些。
X-chromosome
16A
Wild type
779个
Duplication 复制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1)基因是DNA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与结构(1)基因是DNA

Z-DNA生物学意义:
(1) 可能提供某些调节蛋白的识别。啮齿类动物病 毒的复制 起始部位有d(GC)有交替顺序的存在。
(2) 在SV40的增强子中有三段8bp的Z-DNA存在。 (3) 原生动物纤毛虫,它有大、小两个核,大核有 转录活性,小核和繁殖有关。 Z-DNA 抗体以萤 光标记后,显示仅和大核 DNA结合,而不和小 核的DNA结合,说明大核DNA有Z-DNA的存在, 可能和转录有关。
• 基因是产生另一种核酸RNA的DNA模板。DNA是 双链核酸,而RNA只是一条链,基因编码RNA, RNA可以编码蛋白质。
• 1.2 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 细菌转化实验为DNA是遗传物质提供了首要的证 据。从第一个菌株抽提DNA,然后加入到第二个 菌株,能使遗传特性从一个细菌菌株传递到另一 个菌株。
图显示了大肠杆菌中 lacI 基 因中的每个碱基发生突变的 频率。
有些位点获得了比随机分布 所估计的更多突变,可能是 10 倍或 100 倍 ,这些 位 点称 为热点( hotspot )。自发突 变可能发生在热点,但不同 诱变剂可有不同热点。
基因不直接产生蛋白质:基因 是编码独立产物序列的特有的 DNA 序列,基因表达的过程 可以终止于RNA或蛋白质。
不同基因的突变
同一基因的突变
B:核酸内切酶识别DNA分 子上的相应断裂点,在断 裂点的地方把磷酸二酯键 切断,使两个非姊妹DNA分 子各有一条链断裂 C:两断链从断裂点脱开, 螺旋局部放松,单链交换 准备重接。 D:在连接酶的作用下, 断裂以交替方式跟另一断 裂点相互联结,形成一个 交联桥。
• 基因的本质性质是在一个多世纪前由孟德尔定义 的。他的两大定律指出,基因是一种由亲代传到 子代保持不变的“特殊因子”。基因可能存在可 变形式,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 二倍体生物,即有两套染色体的生物,其每条染 色体的一份拷贝来自每个亲本,基因也是如此。 每条基因的两个拷贝中的一份是父本等位基因 (来自父亲),另外一份是母亲等位基因(来自 母亲),这种对等性导致了人们发现染色体携带 基因的事实。 • 每一条染色体由线性排列的基因组成,每条基因 位于染色体的特殊位点上,这称为遗传基因座 (genetic locus)。因此,我们就可以把等位基因 定义为该基因座上所发现的不同形式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

《分子生物学》教案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1.1 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3 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DNA与基因2.1 DNA的结构和功能2.2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2.3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第三章:RNA与蛋白质3.1 RNA的结构和功能3.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3 蛋白质合成和调控第四章:酶与催化作用4.1 酶的定义和特性4.2 酶的分类和作用机制4.3 酶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五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5.1 分子克隆与基因工程5.2 PCR技术及其应用5.3 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技术5.4 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第六章:基因表达调控6.1 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6.2 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机制6.3 翻译调控和后修饰机制第七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7.1 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层次7.2 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7.3 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第八章:信号传导与细胞代谢8.1 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8.2 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8.3 信号传导与细胞代谢的调控第九章:基因组学与遗传变异9.1 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9.2 基因组结构和变异类型9.3 遗传变异在疾病和进化中的作用第十章: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与医学中的应用10.1 基因克隆与基因治疗10.2 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与应用10.3 分子诊断与个性化医疗10.4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第十一章: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分析11.1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1.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1.3 实验结果的验证与解释第十二章: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网络12.1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12.2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12.3 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生物学中的意义第十三章:RNA干扰与基因沉默13.1 RNA干扰机制及其作用13.2 基因沉默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13.3 RNA干扰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第十四章:病毒分子生物学14.1 病毒的基本结构与生命周期14.2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表达14.3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第十五章: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与医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5.1 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15.2 生物制药与重组蛋白的应用15.3 分子诊断与个性化医疗的实践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分子生物学概述重点: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重要性和应难点: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 1-基因概念及其发展

第二章 1-基因概念及其发展

rII47 ●
104 101 ●●
A gene
103 105 106 51 102
● ●● ● ● B gene
➢科学(基因--酶)为技术(互补测验)的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 ➢(互补测验)技术为科学(顺反子)的发现提供了方法手段 ➢构建大量(核苷酸及表型)突变体 ➢开展大量(功能互补)实验
顺反子学说(Theory of cistron) (Benzer 1955)
功能互补
复制和重组
WT phenotype
依据 One gene
a1
B
one enzyme
A b1
A
b2
Wild type 相 互 补 充!
具有 不具有
功能互补效应 的测验体系
A
b2
Mutant
没 有 互补!
突变位点处于 不同的等位基因
突变位点处于 同一等位基因
rII region in T4 phage contains two genes
Epigenetics ! Why ?
W
Ww white eye 白眼
w
Position effect
(W gene be silenced in
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区的 W 基因沉默)
(位于不同染色质区域,效应不同)
4. 拟等位基因(pseudo alleles)
A
Multiple alleles
TMV genome, positive-sense ssRNA
UAG read through
ORF1
126 K
ORF2
183 k
ORF3
ORF4
32 k

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教学大纲讲稿要点第一章绪论关键词:遗传学 Genetics遗传 heredity变异 variation一.遗传学的研究特点1. 在生物的个体,细胞,和基因层次上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世代的传递和个体间的传递。

3. 通过个体杂交和人工的方式研究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定义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遗传 heredity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的现象。

同一物种只能繁育出同种的生物同一家族的生物在性状上有类同现象变异variation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别。

生物的子代之间存在差别。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

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

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

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

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二.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1865年Mendel发现遗传学基本定律。

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1年Watson和Crick的DNA构型。

1961年Crick遗传密码的发现。

1975年以后的基因工程的发展。

三. 遗传学的研究分支1. 从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划分进化遗传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学机制与作用的遗传学分支科学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和选择有害突变淘汰和保留有利突变保留与丢失中立突变 DNA多态性发育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时间,空间,剂量的表达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分支遗传学。

特征:基因的对细胞周期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应用重点干细胞的基因作用。

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免疫遗传学研究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的遗传学分支。

第2章《人类基因》

第2章《人类基因》

第二章人类基因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基因、断裂基因、基因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等概念,基因的化学本质,DNA 分子结构及其特征,基因的分类,基因组组成,基因复制,基因表达,RNA编辑及其意义,人类基因组计划,结构基因组学及其研究内容,后基因组计划及其研究内容;2.熟悉基因概念的演变,断裂基因的结构特点,遗传密码的通用性与兼并性,基因表达的控制;3.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取得的成就。

二、习题(一)A型选择题1.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中A.螺旋化程度高,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B.螺旋化程度低,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C.螺旋化程度低,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D.旋化程度高,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E.螺旋化程度低,很少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2.一个正常男性核型中,具有随体的染色体是A.端着丝粒染色体B.中央着丝粒染色体C.亚中着丝粒染色体D.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除Y染色体)E.Y染色体3.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是A.RNA→DNA→蛋白质B.hnRNA→mRNA→蛋白质C.DNA→mRNA→蛋白质D.DNA→tRNA→蛋白质E.DNA→rRNA→蛋白质4.断裂基因转录的过程是A.基因→hnRNA→剪接、加尾→mRNA B.基因→hnRNA→剪接、戴帽→mRNA C.基因→hnRNA→戴帽、加尾→mRNA D.基因→hnRNA→剪接、戴帽、加尾→mRNAE.基因→Mrna5.遗传密码表中的遗传密码是以以下何种分子的5′→3′方向的碱基三联体表示A.DNA B.RNA C.tRNA D.rRNA E.mRNA6.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我国承担了哪一个染色体的序列分析工作A.3号短臂B.4号短臂C.5号短臂D.6号短臂E.7号短臂7.人类基因组计划物理图研究所用的位标是A.STR B.RFLP C.SNP D.STS E.EST8.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精髓为A.瞬时调控B.发育调控C.分化调控D.生长调控E.分裂调控9.RNA聚合酶Ⅱ主要合成哪一种RNAA.tRNA B.mRNA前体C.rRNA D.snRNA E.mRNA 10.遗传密码中的4种碱基一般是指A.AUCG B.ATUC C.AUTGD.ATCG E.ACUGA.乙肝病毒B.乳头瘤状病毒C.烟草花叶病毒D.HIV E.腺病毒12.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A-U,G-C B.A-G,T-C C.A-T,C-GD.A-U,T-C E.A-C,G-U13.在结构基因组学的研究中,旨在鉴别人类基因组中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与功能的基因组图为A.遗传图B.转录图C.物理图D.序列图E.功能图14.DNA复制过程中,5′→3′亲链作模板时,子链的合成方式为A.3′→5′连续合成子链B.5′→3′合成若干冈崎片段,然后由DNA连接酶连接这些冈崎片段,形成完整子链C.5′→3′连续合成子链D.3′→5′合成若干冈崎片段,然后由DNA连接酶连接这些冈崎片段,形成完整子链E.以上都不是15.结构基因序列中的增强子的作用特点为A.有明显的方向性,从5′→3′方向B.有明显的方向性,从3′→5′方向C.只能在转录基因的上游发生作用D.只能在转录基因的下游发生作用E.具有组织特异性(二)X型选择题A.DNA B.RNA C.碱基D.蛋白质E.脂类2.下述哪些符合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A.DNA由两条碱基互补的呈反向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单链所组成B.在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不携带任何遗传信息C.在DNA的两条互补链中,A与T、C与G的摩尔比等于lD.深沟是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酶)识别DNA 双螺旋结构上的遗传信息的重要部位E.碱基排列顺序的组合方式是无限的3.真核生物断裂基因结构上的两个重要特点为A.断裂基因中的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关系并非完全固定不变的,因此产生基因的差别表达B.侧翼顺序C.外显子-内含子接头为高度保守的一致顺序D.真核生物断裂基因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E.增强子4.人类基因组按DNA序列分类有以下形式A.微卫星DNA B.可动DNA因子C.短分散元件D.单拷贝序列E.内含子5.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有A.互补性B.半保留性C.反向平行性D.子链合成的方向为5′→3′E.不连续性6.下列关于RNA编辑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RNA编辑改变了DNA的编码序列B.RNA编辑现象在mRNA,tRNA、rRNA中都存在C.RNA编辑违背了中心法则D.通过编辑的mRNA具有翻译活性E.尿嘧啶核苷酸的加入或删除为RNA编辑的形式之一7.侧翼序列包括A.TATA框B.增强子C.poly A尾D.终止信号E.CAAT框8.结构基因组学遗传图研究中所用的遗传标记有A.RFLP B.STR C.SNP D.EST E.STS9.下列对遗传学图距“厘摩”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1厘摩表示两个基因在精卵形成时的染色体交换中分离的几率为1%B.1厘摩相当与106bpC.厘摩为“遗传图”研究中的图距单位D.1厘摩相当与108bpE.厘摩为“物理图”研究中的图距单位10.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通过哪些阶段水平实现A.转录前B.转录水平C.转录后D.翻译E.翻译后11.初级转录产物的加工和修饰主要有以下方面A.5′端加上“7-甲基鸟嘌吟核苷酸”帽子B.3′端加上“多聚腺苷酸C.剪接酶将内含子非编码序列切除D.连接酶连接外显子编码序列E.尿嘧啶核苷酸的加入或删除12.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Ⅱ的作用主要有A.与启动子结合启动RNA的转录合成与增强子结合,增强启动子发动转录的功能C.转录开始后,RNA聚合酶Ⅱ构型改变,催化使mRNA不断延伸D.到达终止信号,终止RNA转录E.催化mRNA前体5′端加上“7-甲基鸟嘌吟核苷酸”帽子13.下列对人类基因遗传密码正确的描述为A.遗传密码的通用性是相对的B.由于线粒体DNA独立存在于核外,故其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完全不同C.几种遗传密码可编码同一种氨基酸,一种遗传密码也可编码多种氨基酸D.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有利于保持物种的稳定性E.DNA的脱氧核苷酸长链上任意3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14.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序列包括A.单一基因B.结构基因C.基因家族D.假基因E.串联重复基因15.生物体内基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性包括A.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应能保持量的恒定和质的相对稳定B.同种生物的亲代个体和子代个体之间应能保持量的恒定和质的相对稳定C.必须具备决定生物性状的作用D.由亲代向子代传递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突变~ E.必须是决定一定功能产物的DNA序列(三)名词解释1.gene2.split gene3.genome4.genomics5.gene family(四)问答题1.简述基因概念的沿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
共同使用同一DNA序列,但编码两种不同蛋白质 的基因。
1. 一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 在另一个基因里面; 2. 两个基因之间的核苷酸有部 分重叠
本章主要内容
基因的顺反子概念 重复基因、断裂基因、跳跃基因、假基因、 重叠基因概念及意义 原核、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异同
Locus (loci ) : 基因座 Site: 位点
全同等位基因(homoallele)
在同一基因座位中,同一突变位点向不同方向发生 突变所形成的等位基因。
非全同等位基因(heteroallele)
在同一基因座位中,不同突变位点发生突变所形成的 等位基因。
G
全同
A
非全同
基因的最终概念! 基因的最新概念?
功能互补效应 的测验体系 不具有
突变 位点 处于
不同的 非等位基因 同一等位基因
顺反子假说(Theory of cistron)
• 顺反子(cistron)= 基因(gene),基因的同义词 • 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突变单位 • 在一个顺反子内,有若干个交换单位 three in one one in one 突变子(muton)
例如长颈鹿的祖先是短颈的,因为地上的草不够,它 们需要伸长颈部去吃树上的叶,那么下一代的颈就会 变长。如此一代一代伸长下去,就变成今天的长颈 鹿。 用进废退 否定遗传物质的存在
3.泛生论假说 (hypothesis of the pangenesis,
Darwin, 1866)
体内的各类细胞中,均具有代表其自身的胚芽。 杂种内的镶嵌特征是亲本胚芽混合所致。 他认为在生活周期的任何阶段细胞都可放出胚 芽,胚芽随血液循环到达生殖细胞,并传递给后 代。
果蝇眼面大小遗传的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
779
358
68
45
25
Illustration of the different sizes of compound eyes of the femal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s caused by the varying numbers of facets. The size of the eye is influenced by the position effect 果蝇的X染色体上16A区段
4.种质论(Theory of germplasm, Weismann,1885)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可分为“体质”和“种质” 后天获得性只能改变体质(Somatoplasm,体细胞), 无法改变种质(Germplasm, 生殖细胞) 只有种质才能遗传 这一学说为日后的染色体遗传理论和基因学说的建立提 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使 Weismann 成为现代遗传学 的伟大先驱
交换子(recon)
• 基因内可以较低频率发生基因内的重组和交换 • cistron 概念的提出是对经典的基因概念的动摇 拟等位基因:基因内不同位点的突变体
因 此: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区段(具有编码序列) 基因平均由1000个左右的碱基对组成,一个DNA分子 可以包含几个乃至几千个基因。 基因不是最小的遗传单位,而是可再分的; 基因是最小的功能单位
(1926 T. H. Morgan)
三、基因概念的发展
1. 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 一个基因随着染色体畸变 而改变它和邻近基因的位置关 系,从而改变了表型效应的现 象称位置效应。 --可能是随着位置的改变也改 变了和5′端调控元件的关系和 距离,从而影响了基因的表 达。
ALFRED HENRY STURTEVANT November 21, 1891—April 5, 1970
二、经典的基因概念 (classical theory of gene)
遗传因子
基因(gene)
Theory of the Gene Thomas Hunt Morgan 1926
经典基因概念
•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实体 • 基因象念珠(bead)状孤立地呈线性排列在染色体上 • 基因是“三位一体” (Three in one)
组蛋白基因 不同物种中,基 因的排列次序、转 录方向和间隔区都 不同。
2. 断裂基因(split gene)
也叫不连续基因(discontinuous gene) 在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插入与蛋白质编码 无关的DNA间隔区,使一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 若干区段。
Gilbert (1978年)提出内含子、外显子概念
顺反效应(cis-trans effect) 顺式排列(cis):
两个拟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同源染色 体的相对位置上排列着野生型基因,表现为野生型。
反式排列(trans)
两个拟等位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野生型 基因也位于两条不同同源染色体上),使两条染色体都是 有缺陷的,表现为突变型。
分子生物学
第二章 基因的概念及发展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gene
什么是基因(gene)?
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 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 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性状的功能 单位。
结构基因
基因
调控基因
早期概念 经典概念 基因概念的发展 基因概念的多样性
果蝇的复眼数目 野生型果蝇的复眼大约 由779个左右的红色小眼 所组成
(euchromatin,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Position effects on gene expression. Position effects can be observed for the Drosophila white gene. Wild-type flies with a normal white gene have red eyes. (After L.L. Sandell and V.A. Zakian, Trends Cell Biol. 2:10-14, 1992.)
交换(cross-over unit) 突变(mutation unit) 功能(functional unit) “三位一体”的
最小的 不可分割的 基本的 遗传单位
♣ 交换单位:基因间能进行重组,而且是交换 的最小单位。 ♣ 突变单位: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另一个基因, 产生等位基因。 A a ♣ 功能单位:控制有机体的性状。
Genomics
Genetics
Functional genomics
四、基因概念发展 不同类型的基 因:
结构基因 调控基因 重复基因 重叠基因 隔裂基因 跳跃基因 假基因
1. 重复基因(repeated gene)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基因在染色体 上成串存在,称为基因家族(gene family); 一些基因集中串联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形成一 个基因簇(gene cluster),称为重复基因。 rRNA基因、tRNA基因、组蛋白基因
2001 Human genome sequenced
一、早期的基因概念
1.融合遗传理论 (Blending Inheritance,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 公元前460-375 )
基本论点: 遗传因子或遗传物质相遇的时候,彼此会相互混合,相 互融化,而成为中间类型的东西。
2.获得性遗传理论 (Inheritance of acquired characteristics, Lamarck,拉马克, 1809) 物种的形成是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后天所获得 的性状(character)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5.遗传因子假说 (Hypothesis of the inherited factor, Mendel GJ, 1865)
遗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生殖细胞中具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每对因子分别来自雌雄亲代的生殖细胞 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因子相互分离 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遗传因子有显隐性之分
对于反式:
a1和a2是否为 同一基因?
互补试验
T4噬菌体 rII 突变型的互补实验
rA突变体单独入侵
rB突变体单独入侵
rA、 rB突变体同时入侵
基因的顺反子测试示意图 A和B是否为同一基因?
正 突 常 变
正 正 常 常
a1
B
A
b1
A
b2
A
b2
Wild type 具有
同舟共济
Mutant
爱莫能助
2. 拟等位基因(pseudo allele)概念
染色体上紧密连锁,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A B A B a b
自然分离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突变型 突变野生型
a b A b
重组交换
a B
与等位基因的区别?
3. 顺反子理论
野生型(wild type) 突变型(mutation type)
根据表型标准被认为是两个等位基因的突变型可以 发生重组得到野生型
转座子的发现
(McClintock B,Cold
Harboring Lab )
1950年,发现玉米粒的颜色经常发生变化 认为:一种控制基因在玉米基因组中移动的结果
控制基因插入到玉米染色体上编码色素的基因中, 改变基因表达活性,使玉米粒颜色发生变化。 基因的插入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沿着染色体移动, 造成玉米粒的颜色成斑驳状。
Ac-Ds系统
玉米中的转座子
“可移动的控制因子”----解离因子(dissociator, Ds) 它可以插入到C 基因中----转座。 另一个可移动的控制因子是激活因子(activator, Ac),它的存在可激活 Ds 转座,进入 C 基因或其他 基因,也能使Ds从基因中转出,使突变基因产生“回复 突变”,这就是Ac-Ds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