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画法几何_直线全解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垂直课件新

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两条直线的垂直课件新

(2)A,B 两点在直线 l 的同侧,P 是直线 l 上的一点, 则||PB|-|PA||≤|AB|, 当且仅当 A,B,P 三点共线时, ||PB|-|PA||取得最大值,为|AB|, 点 P 即是直线 AB 与直线 l 的交点, 又直线 AB 的方程为 y=x-2, 解yx= -x2-y+28,=0, 得xy= =1120, , 故所求的点 P 的坐标为(12,10).
2.常用对称的特例 (1)A(a,b)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A′(a,-b); (2)B(a,b)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B′(-a,b); (3)C(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C′(b,a); (4)D(a,b)关于直线 y=-x 的对称点为 D′(-b,-a); (5)P(a,b)关于直线 x=m 的对称点为 P′(2m-a,b); (6)Q(a,b)关于直线 y=n 的对称点为 Q′(a,2n-b).

题型四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
例 4 已知 A(-4,3),B(2,5),C(6,3),D(-3,0)四点,若顺次连接 A,B,
C,D 四点,试判定图形 ABCD 的形状.
[解] 由题意知 A,B,C,D 四点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如图所示,由
斜率公式可得
kAB=2-5--34=13,
kCD=-0- 3-36=13,
mn--02=-2, 则
m+2 n+0 2 -2· 2 +8=0,
解得mn==8-,2,
故 A′(-2,8).

因为 P 为直线 l 上的一点, 则|PA|+|PB|=|PA′|+|PB|≥|A′B|, 当且仅当 B,P,A′三点共线时,|PA|+|PB|取得最小值,为|A′B|,点 P 即是直线 A′B 与直线 l 的交点, 解xx= -- 2y+2,8=0, 得xy= =- 3,2, 故所求的点 P 的坐标为(-2,3).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bb高一数学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bb高一数学

已知直线 l1:x+2y-1=0 与直线 l2:mx-y=0 垂 直,则 m=( )
A.2
B.-2
C.12
D.-12
【解析】 由 l1⊥l2,得 m+2×(-1)=0,∴m=2.故选 A.
【答案】 A
12/13/2021
直线 y=kx 与直线 y=2x+1 垂直,则 k
等于( )
A.-2
B.2
C.-12
12/13/2021
解:(1)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y++33=1x--22, 即 4x+y-5=0. (2)∵B(2,-3),C(3,5),∴D52,1. ∴AD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1.
12/13/2021
(3)kBC=53+ -32=8,∴BC 边上的高的斜率为-18, ∴高线的方程为 y-1=-18(x-1),即 x+8y-9=0. (4)BC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y-1=-18x-52, 即 x+8y-221=0.
已知三角形内角 A 的内角平分线所在的 直线是 l:2x+y+1=0,而 B(1,2)和 C(-1,-1)是三角形的另 外两个顶点,求顶点 A 的坐标.
解:设点 B 关于 l 的对称点为 B1(x1,y1), ∴l⊥BB1,线段 BB1 的中点在 l 上, ∵kl=-2,kBB1=xy11--12, ∴yx11- -21=12,即 x1-2y1+3=0.①
(2)设直线 l 关于 A(1,1)的对称直线为 l′,则直线 l 上任一点 P2(x1,y1)关于点 A 的对称点 P2′(x,y)一定在直线 l′上,反之也 成立.
由xy+ +22 xy11= =11, ,
得xy11= =22- -xy, .
∵P2 在直线 l 上,把 P2 的坐标(x1,y1)代入 l 的方程可得:2 -x+2(2-y)-2=0,即 x+2y-4=0.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学案含解析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2.2直线及其方程2.2.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学案含解析

第2课时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直线的两点式、截距式方程(1)什么样的直线的方程不能用两点式表示?提示:与x 轴、y 轴平行的直线,x 轴,y 轴.(2)什么样的直线的方程不能用截距式表示?提示:与x 轴、y 轴平行或重合及过原点的直线.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1)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x a +y b=1表示.( ) (2)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 )(3)能用两点式方程表示的直线也可用点斜式方程表示.( )(4)一条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则它的方程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 )提示:(1)×.若直线垂直于坐标轴,此时a 或b 不存在,不能用x a +y b =1表示. (2)√.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能表示包含点P 1(x 1,y 1),P 2(x 2,y 2)在内的直线上所有点.(3)√.能用两点式方程表示说明直线一定有斜率,所以可用点斜式方程表示.(4)√.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说明直线有斜率,有截距,所以方程可以写成两点式或斜截式.2.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3的直线方程是( )A .x 3 +y -2 =1B .x 2 +y -3=1 C .x -2 +y 3=1 D .x -3 +y 2=1 【解析】x -2+y 3 =1. 3.直线x a +y b=1过第一、三、四象限,则( ) A .a>0,b>0 B .a>0,b<0C .a<0,b>0D .a<0,b<0【解析】选B.因为直线过第一、三、四象限,所以它在x 轴上的截距为正,在y 轴上的截距为负,所以a>0,b<0.4.(教材二次开发:例题改编)已知点A(3,2),B(-1,4),则经过点C(2,5)且经过线段AB 的中点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AB 的中点坐标为(1,3),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可得y -35-3 =x -12-1,即2x -y +1=0. 答案:2x -y +1=0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类型一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数学运算)1.过()1,2 ,()5,3 的直线方程是( )A .y -25-1 =x -13-1B .y -23-2 =x -15-1C .y -15-1 =x -35-3D .x -25-2 =y -32-3【解析】()1,2 ,()5,3 , 将两点坐标带入两点式,得y -23-2 =x -15-1 . 2.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A(-5,0),B(3,-3),C(0,2),则BC 边上中线所在直线方程是( )A .x -13y +5=0B .x -13y -5=0C .x +13y +5=0D .x +13y =0【解析】()3,-3 ,C ()0,2 ,所以BC 中点的坐标为⎝ ⎛⎭⎪⎫0+32,2-32 ,即⎝⎛⎭⎫32,-12 . 则BC 边上的中线应过A ()-5,0 ,⎝⎛⎭⎫32,-12 两点, 由两点式得:y -0-12-0 =x +532+5 , 整理得x +13y +5=0.3.已知点A ()1,2 ,B ()-1,-2 ,则直线AB 的方程是________.由两点式求直线方程的步骤(1)设出直线所经过点的坐标.(2)根据题中的条件,找到有关方程,解出点的坐标.(3)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写出直线的方程.提醒:当已知两点坐标,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满足两点式方程的适用条件:两点的连线不垂直于坐标轴.若满足,则考虑用两点式求方程.【补偿训练】已知直线l 的两点式方程为y -0-3-0 =x -(-5)3-(-5),则l 的斜率为( ) A .-38 B .38 C .-32 D .32【解析】y -0-3-0 =x -(-5)3-(-5),知直线l 过点(-5,0),(3,-3), 所以l 的斜率为0-(-3)-5-3=-38 . 类型二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数学运算)【典例】已知直线l 过点()1,2 ,且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为横坐标轴上的截距的两倍,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 .2x -y =0B .2x +y -4=0C .2x -y =0或x +2y -2=0D .2x -y =0或2x +y -4=0【思路导引】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成倍数关系,应考虑直线过原点和不过原点两类,分别设出方程,再由直线l 过点()1,2 求得直线方程.【解析】选D.根据题意,直线l 分2种情况讨论:①当直线过原点时,又由直线经过点()1,2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 =2x ,整理得2x -y =0,②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 2a=1, 代入点()1,2 的坐标得1a +22a =1,解得a =2,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 +y 4=1, 整理为2x +y -4=0.故直线l 的方程为2x -y =0或2x +y -4=0.用截距式方程解决问题的优点及注意事项(1)由截距式方程可直接确定直线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的坐标,因此用截距式画直线比较方便.(2)在解决与截距有关或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周长等问题时,经常使用截距式.(3)当直线与坐标轴平行时,有一个截距不存在;当直线通过原点时,两个截距均为零.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能用截距式,故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注意分类讨论.过点()1,2 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条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B.由题意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当直线过原点时直线方程为y =2x ;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x a +y b=1, 又因为截距互为相反数,则b =-a ,将点()1,2 代入有1a +2-a =1, 解得a =-1,此时直线方程为:x -y +1=0.综上,满足过点()1,2 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有2条.备选类型 直线方程的应用(数学运算)对称问题【典例】已知直线l :x -y +3=0,一束光线从点A(1,2)处射向x 轴上一点B ,又从B 点反射到l 上的一点C ,最后从C 点反射回A 点,求直线BC 的方程.【思路导引】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关于镜面的法线对称的.【解析】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2,则A 2(1,-2).设点A 关于l :x -y +3=0的对称点为A 1(x 0,y 0), 则⎩⎨⎧x 0+12-y 0+22+3=0,y 0-2x 0-1×1=-1, 解得⎩⎪⎨⎪⎧x 0=-1,y 0=4,即A 1点坐标为(-1,4).由已知条件知点A 1,A 2均在直线BC 上,所以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y -4-2-4 =x +11+1, 即3x +y -1=0.故直线BC 的方程为3x +y -1=0.最值问题【典例】如图,已知直线l 过点P(2,1),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则三角形OAB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思路导引】利用直线l 过点P(2,1)得到直线在两个坐标轴上截距的关系,由均值不等式得解.【解析】设直线l 为x a +y b =1(a>0,b>0), 因为直线l 过点P(2,1),则有2a +1b=1, 三角形OAB 的面积为S =12 2a +1b=1, 利用均值不等式得1=2a +1b ≥22a ·1b =22ab, 即ab≥8.于是,三角形OAB 的面积为S =12ab≥4. 当且仅当a =4,b =2时等号成立.答案:41.解决对称问题的方法两点关于直线对称,则两点连线必定垂直于对称轴,并且对称两点的中点一定在对称轴上,简称为“一中点二垂直”,这是解决对称问题通用的工具.2.计算最值问题的方法对于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获得对应的表达式后,可以结合式子特征,应用均值不等式、二次函数等方法,求得最大(或最小)值,需注意变量的限制条件.1.入射光线从P(2,1)出发,经x 轴反射后,通过点Q(4,3),则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利用反射定理可得,点Q(4,3)关于x 轴的对称点Q′(4,-3)在入射光线所在直线上,故入射光线所在的直线PQ′的方程为y -1-3-1 =x -24-2, 化简得2x +y -5=0.答案:2x +y -5=02.已知A(3,0),B(0,4),直线AB 上一动点P(x ,y),则x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直线AB 的方程为x 3 +y 4 =1,设P(x ,y),则x =3-34y , 所以xy =3y -34 y 2=34 (-y 2+4y)=34[-(y -2)2⎝⎛⎭⎫32,2 时,xy 取得最大值3.答案:3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过两点(-2,1)和(1,4)的直线方程为( )A .y =x +3B .y =-x +1C .y =x +2D .y =-x -2【解析】选A.由两点式方程可得,y -14-1 =x +21+2,即y =x +3. 2.直线x a 2 -y b 2 =1在y 轴上的截距是( ) A .|b| B .-b 2 C .b 2 D .±b【解析】选B.令x =0,得y =-b 2.3.直线x 3 -y 4=1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 ) A .1 B .-1 C .7 D .-7【解析】x 3 -y 4=1的横截距为3,纵截距为-4, 所以直线x 3 -y 4=1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之和为-1. 4.经过两点M(4,3),N(1,5)的直线交x 轴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解析】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MN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35-3 =x -41-4,即y =-23 x +173 . 令y =0,得x =172, 故P 点坐标为⎝⎛⎭⎫172,0 .答案:⎝⎛⎭⎫172,05.(教材二次开发:练习改编)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比在y 轴上的截距大1,且过定点A(6,-2),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a ,则在y 轴上的截距为a -1,由截距式可得:x a +y a -1=1, 将()6,-2 代入直线方程,解得:a =2或3,所以代入直线方程可得,x 2 +y =1或x 3 +y 2 =1.答案:x 2 +y =1或x 3 +y 2 =1。

画法几何( 2.2 )直线的投影

画法几何( 2.2 )直线的投影

E5与4D 相交垂直 4D与67 交叉
1’ 4’(3’) 2’
b′
a′ X
d′ 0
a′ a
3
d′
a
d
d
c c
b
1(2)
4
b
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c’ f’ e’ X c e a’
b’ d’
g’ b’
a’ c’
0 X a 0
d’
a( f) g
d
c b b d
AB与CD 交错
AB与AE 相交 AB与FG 交错
CD与AE 交错
AB与CD 平行
量取 △ZAB
b″
量取 △YAB
AB真长
β
b′ △ZAB
α
γ a″ b △YAB
a′
b α
a
AB真长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直线的投影长, 另一条直角边为直线的坐标差,则斜边即为该直线的 真长;真长与投影长之间的夹角为直线与该投影面的 倾角。
真长(TL)
坐标差 △Z、△Y、△X
α 、β 、γ
H、V、W投影长
c′
b′
(4)
a′
d′
d′
c′
b d
b
c
a
d
d b
c a
a
相交
(5) a′ b′ d′ (6)
a
交错
d
b
交错
(7)
c
a′
平行
(8)
c′
b′
d′
d′
c′ b′
d′
c′
d a c b
a′
a′
c′ c a
b′
c
a b d a

画法几何—直线

画法几何—直线

第二章点和直线§2―4 直线的投影§2―5 特殊位置直线§2―6 线段的实长及倾角§2―7 直线上的点§2-8无轴投影§2―9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2―10 直角投影VXYZaAbBa "b "b 'a 'BC=Bb –Aa AC =abb 0αCβγAbBαaC 实长直角三角形法:距离差投影α: H 投影,△Z ,实长β: V 投影,△Y ,实长γ: W 投影,△X ,实长基本作图:倾角XOa 'b 'abαb 0实长αab△Z a"b"△Xγa'b'△Y β【例1】试用直角三角形法确定直线AB 的实长及对投影面V 的倾角β。

a 'b 'abX OβAB【例2】已知线段AB =30毫米,其投影ab 和a ',试求出a 'b '。

b 'aa 'bXO =a 'b 'Yb 'aa 'bX O【例3】在已知直线上截取线段AB等于定长L。

a'b'a bX Ok'kLb0k0【例4】设直线AB的实长30mm,α=45°,β=30°,已知其左、前、下方端点A的投影a、a',作全AB的两面投影。

a'aab【例4】设直线AB 的实长30mm ,α=45°,β=30°,已知其左、前、下方端点A 的投影a 、a ',作全AB 的两面投影。

a 'b 'aa 'b 'ba △Z△Yb△Zα=45°β=30°△YXZOY HY Wb "a "b 'a 'b aVXYZa AbBa "b "b 'a '§2-7 直线上的点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各同名投影上。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_1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_1

Q
R R R
O
x
三角形的面积 构造什么样的三角形?
探究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方法(等面积法)
问题:求点P(x0 ,y 0)到直线l:Ax+By+yC=0的距离。
设A 0,B 0,这时l与x轴、y轴都相交.
S
过点P作x轴和y轴的平行线,交l于点R和S,则
Q
直线PR的方程为y=y0 ,R的坐标为(-
By0 A
C
,y0
)
P(x0,
Rx
y0) Ax By C 0
直线PS的方程为x=x0 ,S的坐标为(x0 ,-
Ax0 B
C
)
所以有
RS
PR 2 PS 2
A2 B2 AB
Ax0 By0 C
PR

-
By0 A
C

x0

Ax0 By0 C A
,
设 PQ =d,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
d | Ax0 By0 C | A2 B2
1.用此公式时直线要先化成一般式; 2.公式的特征:分子是将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 左边得到代数式的绝对值,分母是 A2 B 2 ; 3.如果A=0或B=0,此公式也成立; 4.当点P在直线上时仍然适用.
求点 P ( -1, 2 ) 到下 列直线的距离:
PQ :
y

y0

B A
(
x

x0
),l:Ax+By+C=0
Q o
x
l : Ax By C 0

B(x1 -x0)–A( y1 -y0)=0
Ax1 By1 C 0

2.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2.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件(人教版)

2.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2.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课件(人教版)

C.
y
1 2
x
1 2
D.
y
1 2
x
1 2
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点
A
1 2
,
0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
M
1 2
,
0
在反射
光线所在的直线上.再由点 B(0,1) 也在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上,用两点式可求得
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0 1 0
x 0
1
2 1
,即
y
2x
1
.故选
B.
2
6.已知点 A(3, 2) , B(1, 4) ,则经过点C(2,5) 且经过线段 AB 的中点的
A 4.过点 1, 2 ,且与直线 x 2y 2 0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
A. 2x y 0
B. x 2y 3 0
C. 2x y 4 0
D. x 2y 5 0
解析:因为直线 x 2y 2 0 的斜率为 1 ,所以过点1, 2 ,且与直线 x 2y 2 0
这就是边 BC 上中线 AM 所在直线的方程.
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Ax By C 0 (其中 A,B 不同时为 0)叫做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例3
已知直线经过点
A(6,
4)
,斜率为
4 3
,求直线的点斜式和
一般式方程.
解:经过点
A(6,
4)
,斜率为
4 3
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
整理得 5x 3y 6 0 . 这就是边 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边 BC 上的中线是顶点 A 与边 BC 中点 M 所连线段,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点

原创1: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一)(讲授式)

原创1: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一)(讲授式)
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
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4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
难点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的应用.
新课讲授
点斜式直线方程的概念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由直线上一定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
的直线方程,叫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即过点P0(x0,y0),
ሺ ≠ ሻ,

所以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得
− =
又因为 ≠ ,



− ሻ.
这就是经过两点
, 和 ,
( ≠ , ≠ )的直线方程.
新课讲授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 ≠ , ≠
答:斜率不存在或倾斜角为90°时,
显然直线 l 上的任何一点的横坐标均相同, y
均为x0,而y0可以为任意实数,所以这时的
直线方程为x= x0 或x- x0=0.
特别的,y 轴所在的直线上的每一点的横坐
标均为0,所以其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0.
O
l
0 ሺ0 ,
0 ሻ
x
新课讲授
直线方程的特例——其它直线方程
思考9
我们把经过两点 , 和 ,

)的直线方程

=

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若 = 或者 = ,这个方程还能用吗?
答:因为当x1=x2或y1= y2时,两点式的分母为零,没有意义,
所以此时直线P1P2没有两点式方程.
达标检测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与斜截式的理解与应用
3.直线 3 x-y+a=0(a为常数)的倾斜角为( B )

人教B版数学必修二课件:第2章 2.2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人教B版数学必修二课件:第2章 2.2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故两直线平行,且两直线间的距离为:
d=-322++4252=125=110.]
合作探究 提素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 1】 求过点 A(-1,2),且与原点的距离等于 22的直线方程. [解] 因为所求直线过点 A(-1,2),且斜率存在,所以设直线方 程为 y-2=k(x+1),即 kx-y+k+2=0,又因为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等于 22,所以 k2|+k+-2| 12= 22, 解得 k=-7 或 k=-1. 故直线方程为 x+y-1=0 或 7x+y+5=0.
[提示] (1)正确. (2)应是 d=|y0-b|. (3)正确.
2.点(1,-1)到直线 x-y+1=0 的距离是(
A.3
2 2
B.
2 2
C.32
) D.12
A [d= |112++1+-11|2=322.]
3.分别过点 A(-2,1)和点 B(3,-5)的两条直线均垂直于 x 轴, 则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是________.
【例 3】 在直线 l:3x-y-1=0 上求一点 P,使得 P 到 A(4,1) 和 B(0,4)的距离之差最大.
[思路探究]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对称问题、共 线问题.
[解] 如图所示,设点 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B′的坐标为(a, b),则 kBB′·kl=-1,
即 3·b-a 4=-1. 所以 a+3b-12=0.① 又由于线段 BB′的中点坐标为a2,b+2 4,且在直线 l 上,所以 3×a2-b+2 4-1=0.即 3a-b-6=0,②
1.求点 P(3,-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y=34x+14;(2)y=6;(3)x=4. [解] (1)直线 y=34x+14化为一般式为 3x-4y+1=0,由点到直 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d=|3×3-324+×--422+1|=158.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_5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 直线的方程 2.2.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_5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及高中学习了直线的斜率后进行研究的。

直线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解析几何学的开始,对后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是地位显要,作用非同寻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以说是直线的方程的形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在此花多大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为过。

直线作为常见的最简单的曲线,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坐标法来研究曲线的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数学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1.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多媒体一.复习回顾【问题设置】1.若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0≠αα,则α的定义和取值范围__________。

生:直线向上的方向和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0°≤α<1800【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学生会出错,引导学生改成正确的,角的范围也会出错引导指正,并提问之间有什么角,尤其00,900的斜率和直线的画法,为后面研究做准备。

2.已知直线上两点))(,(),,(21222111x x y x P y x P ≠则直线21P P的斜率为_____。

【设计意图】研究两点和斜率的关系,为后面推导公式做准备3.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设计意图】①已知一点和斜率,②已知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进一步导入课题,已知一点和斜率来求直线方程。

二.导入新课探究1:设点),(000y x P 为直线上的一定点,那么直线上不同于0P 的任意一点),(y x P 与直线的斜率k 有什么关系?例如.一个点p(0,3)和斜率为k =2就能确定一条直线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直线上的点满足的直线方程从而突破难点部分三.新知探究探究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上一点),(000y x P 与这条直线的斜率k ,设),(y x P 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我们能否将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P (x , y)满足的关系表示出来?【设计意图】由具体的点过渡到一般的点,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进一步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式,并指明公式中的斜率k 必须存在思维拓展:①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设问】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呢?能用点斜式表示直线方程?思维拓展:②经过点),(000y x P 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什么?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例1. 直线l 经过点)3,2(0-P ,且倾斜k=2,求直线l 的点斜式方程例2. 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1)斜率是3,在y 轴上的截距是3-;(2)倾斜角是060,在y 轴上的截距是5;(3)倾斜角是030,在y 轴上的截距是0;【设计意图】熟悉公式,并能准确理解倾斜角和斜率之间关系。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23
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
解:因为 OD∥BC,∠BOD=60°,所以直线 OD,BC 的倾 斜角都是 60°,
斜率 kOD=kBC=tan60°= 3. 因为 OB 与 x 轴重合,DC∥OB,所以直线 OB,DC 的倾斜 角都是 0°,斜率 kOB=kDC=tan0°=0. 由菱形的性质,知∠COB=30°,∠OBD=60°,
D 在线段 AB 上,此时 k 由 kCA 增大到 kCB,所以 k 的取值范围为
33,
3.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30
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
2021/4/17
基础知识达标
即学即练 稳操胜券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答案:D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12
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
3.已知 A(a,2),B(3,b-1),且直线 AB 的倾斜角为 90°, 则 a=________.
解析:由题可知 AB⊥x 轴,则 a=3. 答案:3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A.
3 3
B. 3
C.1
D.
2 2
解析:k=tan30°= 33,故选 A.
答案:A
2021/4/17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
11
程221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课件新人教
2.下面选项中两点的直线不存在斜率的是( )
A.(4,2)与(-4,1)
B.(0,3)与(3,0)

2017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4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2017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直线的方程2.2.4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解得m=18或-22.因此,m的值为18或-22.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题型二
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例 2】 已知直线 l1 与 l2:x+y-1=0 平行,且 l1 与 l2 的距离是 2, 求������1 的方程.
分析:由l1与l2平行设出l1的方程后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因为l1∥l2, 所以可设l1的方程为x+y+c=0.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平行线间 的距离. 2.会利用距离公式解决点关于线对称和线关于线对称的问题.
1
2
3
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已知点P(x1,y1),直线l的方程:Ax+By+C=0,则点P到l的距离
d=
|������������1 +������������1 +������| ������2 +������2
所以 l1 与
|������-(-1)| l2 的距离为 1+1
= 2.
所以c=1或c=-3. 从而l1的方程为x+y+1=0或x+y-3=0.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反思 求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一定注意把两直线方程中x,y项的相 应系数化为相同值,否则,会使结果出错.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变式训练2】 (1)求直线l1:24x-10y+5=0与l2:12x-5y-4=0之间的 距离; (2)求与直线3x-4y-20=0平行且距离为3的直线的方程.
|3× (-1)-4×2+1| 32 +(-4)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之直线的投影(PPT59页)

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之直线的投影(PPT59页)

求出侧面投影后可知:
求出侧面投影 AB与CD不平行。
两直线相交
d’
b’
k’
B
a’
c’
x
C
K D
o
Ac
b
a
k
d
两直线相交的投影特性:
k’ a’
x c’
c
k a
d’ b’
o
b
d
两直线相交,则两直线的同面投影必定相交,且投影 的交点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例题12】过C点作水平线CD与AB相交
c●
k
a
b d
举例
求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题17】求点K到直线AB的距离 。
k′
△ZK
L
a′
b′
l′
a
l
b
k
△ZK
L
垂线KL的实长
【例题18】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其一直角边BC在EF线上, 长30mm,试完成三角形ABC的投影。
a′
e′ c′
f′ b′
e c
量取bc=30mm
a bf
【例题19】求两直线AB、CD之间的距离。
【例题1】判定下题中,点K是否在直线AB上?
k′
a′
X
a
Z b′
a″
O
b″
K

k″


YW
线
AB

k
b YH
【例题2】判断点K是否在直线AB上。
a′
k′ b′ X
a
k
Z a″
k″ O
K




b″
线
YW
AB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2第2课时直线的两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2.2第2课时直线的两
2.直线l与x轴交点A(a,0);与y轴交点B(0,b),其中a≠0,b≠0,
则得直线方程 ax+by=1,叫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3.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且线段P1P2的 x1 x2
中点M的坐标为(x,y),则
___2___ y1 y2
.
___2___
(2)求B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设BC的中点为M(x0,y0), 则 x0=5+2 0=52,y0=-4+2 -2=-3. ∴M52,-3, 又BC边上的中线经过点A(-3,2).
y-2 x--3 ∴由两点式得-3-2=52--3, 即10x+11y+8=0. 故B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0x+11y+8=0.
∵A(2,-1),C(4,1),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可得直线 AC 的
y-1 x-4
方程为
=,
-1-1 2-4
即x-y-3=0.
同理可由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得直线 BC 的方程为
y-2 x-2 =,
1-2 4-2 即x+2y-6=0.
要点二 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例2 求过点(4,-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 直线l的方程. 解 设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 ①当 a≠0,b≠0 时,设 l 的方程为ax+by=1. ∵点(4,-3)在直线上,
2 ,
故满足条件的直线有3条.
12345
12345
5.求过点M(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
方程. 解 ①若直线过原点,则 k=-43, ∴y=-34x,即 4x+3y=0. ②若直线不过原点,设ax+ay=1,即 x+y=a.
∴a=3+(-4)=-1, ∴x+y+1=0. 故直线方程为4x+3y=0或x+y+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W
一般位置直线
a
三个投影均为倾斜 线,均不反映线段 的实长和倾角。
b
YH
直线的投影特性比较
Z
a
b
a
b
X
O
YW
a
投影面平行线
β
γ
实长
b
YH
一个投影为倾斜线, 反映线段的实长及 两倾角;两个投影 平行于投影轴。
直线的投影特性比较
Z
实长
a
b
a (b )
X
O
YW
投影面垂直线
a
实长
b
两个投影垂直于投 影轴,反映线段的实 长及倾角;一个投 影积聚为一点。
W
实长
a(b) b
AB a
X
O
b
X a Y AB b
实长
H
O
YW
α= 0° β= 90° γ= 0°
a YH
投影面垂直线
V
侧垂线
Z
AB a(b) a b a(b)
实长
a A b B
Z
W
X a
H
O b X Y O a AB YH YW
实长
b
α= 0° β= 0° γ= 90°
AB√ AB

b
例: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30,并知其正面投影及A点的水 平投影,求作AB的水平投影。
β
b
⊿Y
a b
⊿Y
倾 角 投影长 坐标差 实 长
α
ab AB
β
γ
a b√ a b AB√ AB
a
⊿Z ⊿Y ⊿X
例:已知直线AB的α 角,并知其正面投影及A点的水平投 影,求作AB的水平投影。
a c c
a
b
d
c a b d
d
b
a c b d a c c
a
α1 α2
d
b
b
d
相交两直线
d
V a c c a C A k k d b
b k
B
D
a c c b
H
K
b d
k
a
空间两直线相交 三对同面 投影都相交,且交点连线符合点 的投影规律。
d
X
b
A
H
a
a X b Y a YH O
a YW
a
一般位置直线
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
一般位置直线
Z
V
Z
b b
W
b B a

b

O
X
b
A
H
a
a X b Y O
a YW
a
投影特性:
三个投影均倾斜于投影轴 均不反映实长和倾角
a YH
投影面平行线
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某一投影面,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的直线。

b

O
X
b
A
H
a
a X b Y O
a YW
a
a b = AB·cosα a b = AB·cosβ a b = AB·cosγ
a YH
2.2.2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A
A B
A

H
积聚为点
B
B
b
H
a
b
H
a
a(b)
反映实长
一般位置直线
Z
V
Z
b b
W
b B a

b

O
d k a c a c k d
b a
d
b k
c
b
a
c
c k b b d
a
k
d
c
k a d
b
交叉两直线
d
V d b a B D
b
a c b
c A a C
b
d H
c
d a c
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二直线称为交叉二直线。
交叉两直线
两直线交叉的投影特性:

水平线(∥H) 正平线(∥V)

侧平线(∥W)
投影面平行线
Z
V
水平线
Z
a A X a
H
b

a B O
W
a
b
a
b
b
X O YW


b Y
a

实长
AB
b YH
投影面平行线
Z
V
正平线
Z
实长

b B

b
W
AB


b
b
a X
O b
A a
H
a X Y
a
a O YW
b
a
⊿Z

α
ab
倾 角 投影长 坐标差 实 长
α√ β
ab AB
γ
a b a b AB AB
a
⊿Z √ ⊿Y ⊿X

b
例:已知直线AB的β 角,并知其正面投影及A点的水平投 影,求作AB的水平投影。
β
b
⊿Y
a b
⊿Y
倾 角 投影长 坐标差 实 长
α
ab AB
β√ γ
a b√ a b AB AB
投影面垂直线
V
侧垂线
Z
AB a(b) a b a(b)
实长
a A b B
Z
W
X a
H
O b X Y O a AB YH YW
实长
b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另两个投影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并反映
线段的实长
直线的投影特性比较
b
Z
b
a
X O
a
平行两直线
V d B c a C D
b c a
d
b
b
A a c
d H
b a
c
d
AB:CD = ab:cd = a b : c d = a b : c d
b d a c b c a d d
b a c
c a d a d
c
b a
b
d b c
a
1(2 ) d
b
b
1 3 d
c 1(3)
a d
b
例 过C点作线段CD平行于AB,且CD实长为25mm。
d
e
b
a b
c
d
a c
25mm
e
例 作一线段MN和AB、CD相交,且平行于EF。
a m e n
c
f b
d
d
f e
m
a(b) c
n
垂直两直线的投影
垂直两直线都平行于某投影面
b B a ax A1 ⊿Y A a α b AB AB ⊿Y β
bx
A1B = a b AA1 = ⊿Y
a b
β
直角三角形法
直角三角形法求实长及β
b β
⊿Y
AB

a
β

⊿Y
b
AB
a
直角三角形法
直角三角形法四要素
V
b B a β A1 ⊿Y A a AB α ⊿Z bx
倾 角 投影长 坐标差 实 长
★ 垂直两直线之一平行于某投影面
A a b
B c
C a c b X a O
H
c 两 直 线 空间垂直 两 直 线 投影垂直 b
两 直 线 之 一 平行于该投影面
★ 垂直两直线之一平行于某投影面
YH
例: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可能时标出实长和倾角
实长
γ
实长
α
一般位置线
正平线
侧垂线
例:判断下列直线的位置,可能时标出实长和倾角
实长
α
β
实长
铅垂线
侧平线
侧平线
2.2.3 直线上的点
Z
V
b
m
a X a A M
B
b
mW
b O
m
H
a
Y
若点在直线上, 则点的投影必在直线 的同面投影上。
若点将直线分为两段,则两段的实长之比等于其投影长度 之比。
a
⊿Z ⊿Y ⊿X
例: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实形。
AB
b
⊿Z
c
a a
AD
d
b
A
B
C
D
d
BD
c
⊿Z
思考题: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L,并知其α 角为30°,β 角为 45°,求作其正面投影及水平投影。有几解?作出一解。
B
√ L
A
⊿Z
α√
a
ab
B L

⊿Y
β√
a
A
a b
思考题: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L,并知其α 角为30°,β 角为 45°,求作其正面投影及水平投影。有几解?作出一解。
γ
a b ⊿X AB
ax
b
直角三角形法四要素中,已知任意两个,即可确定另外两个。
直角三角形法应用举例
例: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30,并知其正面投影及A点的水 平投影,求作AB的水平投影。
b
a
⊿Z

α
ab
倾 角 投影长 坐标差 实 长
α
ab
β
γ
a b a b AB
a
√ ⊿Y ⊿X ⊿Z
b
⊿Z ab A α=30° β=45° a b ⊿Y ⊿Y ⊿Z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