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植物教学反思15
新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反思(3篇)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反思(1)在教授《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一课时,我根据提供的教案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科学观念: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和校园植物图片,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并初步了解了一些植物的外部特征。
他们不仅说出了常见的花草树木,还尝试描述了植物的高矮、颜色等特征,说明科学观念目标基本达成。
2.科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植物。
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特征,学生逐渐形成了运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
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在比较时仍显得较为粗浅,需要在后续教学中继续强化。
3.探究实践:种植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种植大麦、大蒜等种子,体验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并学会了用绘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和耐心有限,部分学生在种植和记录过程中显得不够坚持,需要在后续活动中加强引导和督促。
4.态度责任: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知道的植物信息,并表现出了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一态度责任目标的达成,为后续的植物观察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亮点: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和校园植物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2.互动分享:在探索环节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知道的植物信息,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3.实践操作: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不足:1.观察能力: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在比较植物特征时显得较为粗浅,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在种植和记录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2. 学会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种类,掌握分类知识。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科学分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标本或图片,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准备一些种子和植物繁殖材料,以便学生了解植物繁殖方式。
3. 准备一些植物观察记录表,以便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 准备一些教学视频或PPT,展示植物的发展环境和特征。
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特征进行思考,以便引入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发展环境等特征,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并激发他们对植物学课程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植物发展过程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植物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特征进行思考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激发他们对植物学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猜谜语引入:幼儿见之笑开颜,花中隐士自成群。
长长身体柳叶形,红红脸蛋喜笑人。
(打一植物)2. 展示植物图片,介绍植物的种类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以及发展环境和繁殖方式等。
植物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等。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精选15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1、巧用简笔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
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进行填空,反复琢磨,再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
这一设计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
2、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
”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
我让学生们先找出有关的动词,重点突出这些动词,再让他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一条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另一只手的手掌当墙面,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最后指名让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
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便显而易见了。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2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回答错了,马上请第二位,第二位回答错了,立刻请第三位。
……直到回答对了为止。
一旦学生回答正确,老师立即予以肯定并长嘘一口气:总算完成任务了。
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试想,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给回答错误的学生一次机会呢?让学生再想想,再想想……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我问学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请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王竹汉站起来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我用小黑板出示这句话说:“这句话很难读懂,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看谁能真正读懂。
我请读懂的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出爬山虎的脚。
”我在黑板上画了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一片叶子。
植物讲课教案模板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植物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植物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户外或教室2. 教学材料:植物图片、植物标本、植物生长环境模型、观察工具(放大镜、手电筒等)3. 教学活动:观察、讨论、互动游戏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教师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熟悉的植物,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二)认识植物1. 教师带领幼儿认识常见植物,如:树木、花草、蔬菜等。
2. 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图片和模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3.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总结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点。
(三)观察与探索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自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
2. 鼓励幼儿使用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手电筒等,细致观察植物的结构。
3. 教师引导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四)互动游戏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植物寻宝”游戏,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寻找并认识不同的植物。
2. 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植物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五、教学反思:本次《认识植物》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植物,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植物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1. 激趣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成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 在认识植物环节,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图片和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夹竹桃的教学反思
夹竹桃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夹竹桃作为一种常见的欣赏植物,其独特的花朵和繁茂的枝叶深受人们爱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夹竹桃身上吸收一些启示和反思。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探讨夹竹桃的教学反思。
正文内容:1. 夹竹桃的外观与内涵1.1 夹竹桃的花朵多彩多姿,呈现出丰富的颜色和形状。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多样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量和理解问题。
1.2 夹竹桃的枝叶繁茂,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这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2. 夹竹桃的适应性与生命力2.1 夹竹桃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包括高温、干旱等极端条件。
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各种挑战。
2.2 夹竹桃的生命力顽强,即使遭受病虫害或者自然灾害,也能重新生长。
这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韧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克服难点并继续前行。
3. 夹竹桃的繁殖与传承3.1 夹竹桃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等。
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样化思维,让他们能够灵便应对问题。
3.2 夹竹桃的传承方式主要通过种子和扦插。
这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让学生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4. 夹竹桃的药用价值与安全性4.1 夹竹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2 夹竹桃的部份部位有毒,需要注意安全使用。
这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安全教育,让学生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夹竹桃的环境保护与责任意识5.1 夹竹桃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这提示我们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教育,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2 夹竹桃的生长也需要人们的照料和呵护,这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让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对夹竹桃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多样性与兴趣培养、适应能力与韧性培养、创新意识与知识传承、实践应用与安全教育、环境保护与责任意识。
植物教学反思
植物教学反思植物教学反思(精选21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植物教学反思篇1本次课程改革不再注重知识体系的传承,而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导致教学的着眼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本章节中体现为不交代详细的分类学知识,而突出了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绿色植物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特征,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我选择了阅读并比较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这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单扼要,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出比较完美的结论。
但是,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不强,理想的做法是用实物进行比较,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我找不到足够数量而且完整的海带与蕨菜的植物体。
因此,教学中有些遗憾。
另外,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不同感受,有的班级由于学生科学素质较好,教学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探究的难度,而有的班级学生的科学素质需要慢慢培养,就应该调整教学设计,减少教学目标或降低教学难度,总之,要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
每节课在不同班级完成情况都会有所差异,这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授课时应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
本节课还有以下几处可以在下次循环教学时可以进行调整的地方:1.本课时如果按教材的进度安排,在上课时可能采集不到苔藓的实物观察材料,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音像资料,或在夏季录制一些资料备用,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果学校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在适合的季节学习此章内容,以取得实验材料,得到最佳教学效果。
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多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多提供探究活动的情境,以增加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3.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布置学生收集的.信息在课堂上未完成交流的,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或板报上展出,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意观看,达到交流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植物》含反思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植物》含反思通用10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植物》含反思 1活动目标1、了解新奇的猪笼草、毛毡苔、捕蝇草等吃虫草的特性,对一些奇怪的植物产生兴趣。
2、在游戏中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物体的特征。
3、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游戏音乐。
2、多__图片:奇怪的植物——吃虫草。
3、幼儿用书第12页。
指导要点1、活动重点:了解新奇植物——吃虫草的名称和特性,知道它们的样子。
2、活动难点:了解吃虫草吃掉虫子的过程,愿意在游戏中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3、指导要点:通过故事引导、多__图片观察认知来了解吃虫草的样子和特性,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帮助幼儿理解吃虫草吃掉虫子的过程。
活动过程1、欣赏故事《失踪的苍蝇》__:小虫子哪去了?(被吃虫草吃掉了)2、运用多__图片逐一了解吃虫草的名称及特性,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1)认识吃虫草,说说吃虫草的本领。
__:图中都有哪些吃虫草呢?它们有什么本领?小结:这些都是吃虫草,它们不声不响地长在野外,悄悄地吃掉很多令人讨厌的害虫。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害虫呢?(引导幼儿说出苍蝇、蚊子等害虫的名字)(2)观察吃虫草的样子,猜猜它们是怎么吃掉虫子的。
请幼儿说说不同吃虫草的样子,__:它们会怎么吃虫呢?小结:能吃掉苍蝇的草叫捕蝇草。
捕蝇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叶子周边还长着牙齿,像很多蝇索。
苍蝇来了,叶子就会合拢起来,把它关在里面,然后把她消灭掉。
猪笼草,椭圆形的大叶子下长着一个长口袋,虫子来了若掉进这个长口袋,就再也出不来了,被猪笼草吃掉了。
3、幼儿分组翻看幼儿用书。
(同伴之间轮流讲讲不同的吃虫草是怎样吃掉虫子的`)4、游戏:吃掉小虫子(1)用肢体动作表现吃虫草的特征。
__:刚刚我们看了这些吃虫草的图片,它们都是一样的吗?谁能用动作表现捕蝇草(猪笼草、毛毡苔)的样子呢?(2)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吃虫草(可以是捕蝇草、猪笼草、毛毡苔,提醒幼儿吃虫草的动作是不一样的),一人扮演小虫子,在吃虫草里飞来飞去。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5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二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是一首诗歌。
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我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科学,在科学中学习语文。
课上,我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__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借助电脑、音乐展示及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描绘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摸一摸,吹一吹,听一听,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
这节课文的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我出示的实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中“铠甲”一词,二年级孩子很难理解,而由于学生联想到电视中曾经看到的铠甲和手中苍耳种子那坚硬的外壳,他们对“铠甲”一词,有了正确理解,还使他们掌握了联系生活实际和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及动手操作,使他们对苍耳的种子是如何挂住小动物皮毛的有了真实体验。
本小节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感到枯燥乏味。
苍耳虽小,价值高,它的使用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强凋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理念。
我们身边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可以为我们传授知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2《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老课文,每次看到这篇课文,都觉得异常的可爱,整首儿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小朋友对于这样的阅读材料喜闻乐见。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简便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创造一些欢乐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自然就想去学课文,想走进课文,有想去了解的进取性。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5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5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二、以读为本,让书声回归课堂阅读教学就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
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在画爬山虎的脚的时候,不少同学一直找不准脚的位置,我也是让学生反复读相关的段落,找关键词,用心去读书。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2《爬山虎的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动手画爬山虎的脚,学生学习很积极。
在教学课文内容: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嫩叶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时,设计了“品味——美读——口头作文——写片段”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课堂上不时发出孩子们愉悦的、会心的笑声。
在后来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到了夏天的时侯因为有爬山虎的包围我们的教室还会很凉快。
真让我没有想到。
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5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中,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为了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小葫芦会落?我设计了问题导读的方法。
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分别是:这个“我”指的是谁?他要的葫芦得到没有?然后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在交流时,我让他们充分地说,一来检测他们的自学情况,二来可以借此梳理课文内容,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然后学习课文第1、4节,找出葫芦的前后变化,从开始的“可爱的小葫芦”到后来的“都落了”,引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质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一个一个落下来呢?以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学习。
导读第2、3自然段时,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及时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例如:“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的比较,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个人在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在讲到“叶和果之间关系”时,我让学生交流预习时所了解的知识,由此轻松地解决“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难点。
但是上下来,还是感觉教师的“导”过多了些,使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研究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2本次公共课我讲的是第一课时,这是我讲课中的一次尝试。
虽然,平常每一课的第一课时都有识字教学,但看过教学参考书后,总感觉讲的不够细致。
这次尝试过后有如下感受:一、识字教学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集中识字有利于学生归类识记。
再教学中学生能找出带有草字头的字:“葫、芦、藤”竖心旁的字“怪、慢”,并且还知道了这些字分别与植物有关,和内心的感受有关;还能找出“盯、啊、葫、芦、蚜”等形声字,这种教学方法太高了教学效率。
《1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2. 学会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征,了解植物的分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植物特征与植物分类相对应。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准备一些植物分类的资料,如植物名称、发展环境、特征等。
3. 准备一些实验器械,如放大镜、尺子等,用于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
4.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并准备好观察植物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欣赏植物图片,引发兴趣教师:同砚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美丽的植物图片,看看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展示植物图片)学生:植物一般都有叶子、花朵、果实等。
教师:非常好!这些植物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它们与我们生活休戚与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知道的植物》这一课,了解更多有关植物的知识。
2. 展示学习目标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植物的种类、特点、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学会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变化。
大家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二)新课探究任务一:认识常见植物的种类和特点1.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例如:向日葵、玫瑰、竹子、杨树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熟悉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效果,全班交流。
4. 教师总结并补充一些常见植物的介绍。
任务二:了解植物的发展环境和习性1. 搜集一些关于植物发展环境和习性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享。
2. 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讨论不同植物的发展环境和习性特点对它们的影响。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效果,全班交流。
4.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环境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15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15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1《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
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上台指说爬山虎的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
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
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媒体,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习,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全班学生都能够找到有关语句读出来。
教学在顺利进行。
“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
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
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此时,我才意识到深入文本,高于学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虽然整堂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不完全理解,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过高估计。
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这个环节,我会以为所有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时间了,而结果却恰恰相反。
通过这个环节,也使我反思了学生“指图介绍爬山虎的脚”一题比较生疏的原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
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
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个别学生根本就不清楚。
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5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师:苍耳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娃娃四海为家的?生: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师:你们瞧一瞧桌上有什么?(学生打开纸包内有苍耳实物。
)这是苍耳娃娃,大家看看,摸摸,有什么感觉?生:我觉得苍耳硬硬的。
生:我还觉得苍耳身上带着好多刺,挺刺手的。
师: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衣服就叫铠甲,硬硬的。
所以说苍耳穿的是带刺的铠甲。
生:我闻到苍耳有一种清香味。
这让我想去大自然中去看看。
师:你说得真好,不仅你想去,有许多小动物也是这样想的?想一想都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小兔、小熊、小猫、小狗、小鹿……师:谁愿意从苍耳身边走过?生:(争先恐后地)我愿意我也愿意!(学生上前表演)师:现在你们就是小兔、小熊、小猫。
你们想到哪儿去?生(小兔):我想到清清的小河边去。
生(小熊):我想到茂密的森林里去。
生(小猫):我想到美丽的田野里去。
师:小兔,你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娃娃就被你带到了哪儿?生:苍耳娃娃就被我带到了小河边。
师:小熊,你从苍耳身边走过……生:苍耳就被我带到了我最喜欢的森林里,我要让它们在森林里长大。
师:小猫,你呢?生:我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娃娃就被我带到了田野。
师:你们还能说说谁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就被带到哪儿?生:小刺猬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就被带到山沟里。
生:我从苍耳身边走过,苍耳就被我带到大路上。
师:(引说)所以课文中说只要──生: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他们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获得大量鲜活的阅读信息,在身临其境中去阅读,去感悟,去创造。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验首先应是学生主动的体验。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5节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能够正确应用生物名称来描述植物的特征。
2. 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掌握植物的发展规律。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理解植物的发展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发现其特点,并尝试诠释植物适应环境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常见植物的标本或图片,以便在教室上展示和识别。
2. 准备植物发展环境的模拟道具,如土壤、水等,以便模拟植物的发展过程。
3. 准备一些关于植物的科普视频,以便在教室上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前安置学生观察周围植物的任务,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欣赏植物图片,引出植物的观点。
2. 展示一些常见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辨认。
3. 引导学生讨论常见植物的特征,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 植物的分类:让学生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例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2. 常见植物的特征与习性:介绍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果树等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3. 植物与环境的干系:介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4. 观察植物: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公园等地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5. 实验探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种子发芽实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发展过程和作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加强师生互动。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常见植物的特征和习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3.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的效果,分享经验。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身边的植物,并记录下来。
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网站,以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钻研。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是否能够辨认常见的植物。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校园里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围的植物》中的一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 科学知识目标-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介绍,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如桂花树、银杏树、月季花等,并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学会了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包括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
这说明学生掌握了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在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将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这表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能够提出关于校园植物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和讨论来寻找答案。
这说明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3. 科学态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园植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活动。
这表明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
-在实地观察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表现出了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说明学生的科学态度得到了培养。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视频播放,学生了解了校园植物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这表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 讲授法-在认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和观察植物的方法环节,我采用了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观察植物的方法。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5节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
《常见的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花卉等;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样品,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花卉等;2. 准备一些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3.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镊子等,用于学生观察植物结构;4. 安排教室,确保环境适宜学生观察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原因,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植物的多样性:通过讲解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了解植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2. 常见植物的识别:结合实物或图片,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花卉、蔬菜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学会识别它们。
同时,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识别一些常见的植物。
3.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4. 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讲解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
(三)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观察工具自行在校园或社区内寻找一些常见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交流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认识常见的植物教学反思
认识常见的植物教学反思。
有很多联系/,先选植物分类,再选图片,有很多常见
的植物图片
一年级理科谁来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
学生有一个在前期的研究中初步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叶子,经过仔细观察后具备描述叶子大小、形状、颜色等的能力。
本课将让学生观察和认识一些常见叶子的特征。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户外开展科学活动。
我会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定义任务并限制区域。
并强调任何人都不能去其他地方,然后组织和管理诸如记录、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的活动有条不紊、有效地进行。
孩子们对树叶很感兴趣。
安全很重要。
1、远离危险的地方,不要接触动物。
2、确定范围。
到操场进行集体活动后,各组学生一起观察。
每当有问题时,举手告诉老师。
3、珍惜植物,每一片叶子都是有生命的,不要摘叶子;
及时记录。
活动开始前,让学生回答“根据叶子,你发现植物
有什么特征?”你在哪里找到他们?有两个问题需要采取行动。
《这是谁的叶子》教学探索目标:
1.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和描述叶子的特征。
2、可以用简单的画法描述树叶的外在特征。
3、参观校园,看看它们是基于什么样的叶子。
态度目标如下:
1.对探索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兴趣。
2、培养观察植物生长环境的兴趣。
3、提高开展户外活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植物教学反思3篇
植物教学反思3篇2020-08-30植物教学反思3篇植物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
在这节课的准备阶段,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思考,参考了有关的资料,对本节课的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其它两位老师交换了意见,写出了详细教案。
后来进行了试讲,她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建议,我又进行了修改。
改正了欠缺的地方,弥补了不足,在公开课中发挥的还算不错。
本节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重点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最后进行练习巩固。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让学生收集种子,尝试了解种子,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种子的乐趣,从中感受种子的魅力。
再如在课堂上抓重点、难点时是这样做的: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上,教观察的方法,教解剖的方法,对每个探究的实验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再利用表格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体。
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得到的,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此外在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后,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是:优点:1、整体设计自然流畅。
比如教学胚的结构时,让学生看书、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画胚的结构、和书中的图对比学习结构名称、多媒体演示胚的每部分结构。
通过四个细致的步骤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实到实处。
2、整合教材的能力强。
教学时思路准,清晰。
3、与学生互动发挥了主体参与。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步骤,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缺点:1、激励评价语言生硬。
个别环节过渡太快。
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看到的菜豆种子的结构画出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15篇精选
植物妈妈有方法教学反思15篇植物妈妈有方法这篇课文的内容比拟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学生理解课文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之处。
优点: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品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起到巧读促悟的目的。
随着现代科技的开展,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了,在这篇课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的根底上,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不但轻松的学完了课文,学生也对这几种种子传播方式记忆犹新。
我在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并向大人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学习新课内容,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为新课的学习节省了时间,奠定了根底。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是因为它的遗憾之处,才会成就更多的精彩。
正如我所执教的植物妈妈有方法一课,也不乏缺憾之处。
1、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还需加强,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表达自主意识明显不够,教师急于求成。
2、教学语言不够丰富,评价语言过于单调、简单。
3、现代技术的操作水平略逊一筹,有待加强。
改良措施:课堂是师生、生生全方位互动的场所,这种互动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敏感、课堂驾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
植物妈妈有方法教学反思3这是一篇写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
分别写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用不同的方式传播种子。
我第一课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学习了会认的14个生字,了解诗歌大意。
第二课时学习诗歌了解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式,积累词语和语言表达,学完三个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式后,我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植物妈妈用了其他的方法来传播种子,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来说一说。
有少局部学生知道一两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但是还不能够像课文一样用上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句子表达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从细节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教学一开始,我就提问学生看到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个标题和背景图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感觉怎么样?试图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植物的多姿多彩,让他们乐于走进、贴近、观察、探索大自然。
可惜学生们似乎有些紧张,大概是不习惯吧。
(平时上课是非常活跃的,开课时却比较冷清)随后,我准备让学生们回忆自己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哪些植物,并把它们写在记录单上。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鉴于学生们比较沉闷我便降低要求让他们直接写出至少5种自己知道的、认识的植物。
在给植物分类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分辨一下书本上的11副图中有哪些植物是自己认识的。
通过“你认识哪些植物?你知道你认识的这种植物有哪些特点吗?”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与之前的回忆相结合,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常识可能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随后我便开始介绍图中的11种植物。
当介绍到小叶黄杨的时候,果然不出我所料,有学生就提出,小叶黄杨是不开花的。
但是有些同学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是开花的。
于是,我便追问他“你为什么认为小叶黄杨是不开花的?”学生回答说:“我校园里就有小叶黄杨,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见到它们开花啊!”显然她虽然有自己观察周边的环境,但是观察的不仔细,小叶黄杨的花是4~5月开放。
于是,我先表扬了她能观察周边的事物,又批评了她观察的不仔细、不科学。
但是在这里我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告诉同学们小叶黄杨是开花的,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告诉他们,这样不利于他们开展验证活动!
我希望通过对这一细节的处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实证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即使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也常常是不全面的。
认识事物,学习科学,是复杂地,是严密的,除了观察也需要多渠道地收集证据,需要把工作做得更细致。
这样才能更科学、更理性、更全面地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而减少甚至避免盲人摸象的现象。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认识不开花的植物时(其中包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我尽量地为学生提供我们身边常见的不开花植物的图片。
当介绍某类植物时,我总是尽量详细一点的,时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是严谨的、需要实事求是,科学的学习就需要实实在在。
“润物细无声”点滴的细微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让每一位教师关注细节,把科学态度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细节之处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