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十章 现代 科技的体系结构
• 第一节 现代科技的整体结构
• 第二节 现代科技的层次结构
• 第三节 现代科技的演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犹如大厦,内部各 分支或部门各有不同,又彼此支撑、相互 交织而层次分明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 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和层次结构 及其规律,可以揭示科学技术体系的本来 面貌,达到结构优化的目的。
工程科学
开发阶段 (生产)
产业技术
科 学 理 论
技术科学
应用阶段 (技术)基础技术源自实 践 技 术基础科学
基础阶段 (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整体结构图
实验技术
第三节 现代科技结构的演化
• 一、时空分布
• 二、相关生长
• 三、不平衡发展
一时空分布
• 现代科学技术结构空间分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顺序 性的方向发展;二是符合人类认识、改造 自然的逐渐深化的方向发展。人们认识和 改造自然的方法深刻影响着现代科学技术 结构的空间分布。 • 时间分布:在以往,各门学科总是先后得 到发展,但是现在可能有几门学科同时获 得巨大发展。
三次产业
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
• 第一,整发育性。基础阶段是基础理论与 实验技术的矛盾运动;应用阶段是技术理 论与基本技术的矛盾运动;开发阶段是工 程理论与产业技术的矛盾运动。 • 第二,内对应性。基础科学对应实验技术; 技术科学对应基本技术;工程科学对应产 业技术。 • 第三,自相关性。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基 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形成一个 “三足鼎立”结构
相关生长
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产生是其 表现。 相关生长的途径:理论的转移和综合;方 法的转移和综合;对象的转移和综合。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知识结合。
自然辩证法-第9章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9.2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演变
9.2.1 古代的知识结构
知识内容:经验性、直观性、离散性 表达形式:格言式的知识形式: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完整的意义; 推理论证的形式初见端倪,没有成为主要的形式。 信息载体:口语为主。交流与思维的信息可用口语形式承载,用 文字记录,当时的自然哲学多数都可通过口语交流。希腊化后, 亚利山大里亚图书馆的出现,标志着文字媒介的作用开始增强。 知识结构:原始综合的“哲学”等语录集合体。 实现形式:以主体为主的实现方式,通过人的理解转化为人的行 动。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作用: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科学技术知识生存的家园。科学技 术知识体系之中生存着众多的学科专业,它们彼此相互 依存,共同发展。一个进入体制的知识单元,能更好地 在社会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并具有较强的抵抗外 部攻击的能力。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也可能成为对衰弱知识的保护伞;也 可能为了维持结构的稳定性而阻碍新知识的生长。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存在 状态,影响到科学的历史走向、速度和规模。
9.4 新知识的发展途径
9.4.1 新知识的相对集中的领域: 纵横方向发展: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涨观和渺 观,各学科先后相续发展。
宇观 简单 中观
复杂
复杂
微观
相关性领域: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
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中不同学科之 间相互渗透而出现的新生学科。新兴学科是与传统学科中的哲学、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相对而言的,是 全球化时代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边缘学科主要是指二门或三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在学科间的 边缘地带形成的学科。如物理学与化学结合产生了物理化学,与 生物学结合产生了生物物理学。又如教育经济学、历史地理学、 技术美学、地球化学等。 综合学科是为了解决综合的研究问题而构成的多学科相结合的学 科。如海洋科学等。 横断学科:横断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某一领域或某种物质, 而是横向贯穿于众多领域甚至一切领域之中。新兴的横断学科主 要有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协同论、突变论、耗散布结构理 论等。
自然辩证法:第3讲 课堂练习
C、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 会化事业
D、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答案:B
5、以下命题体现出“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 对象化”的是( )。
A、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 B、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D、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答案:A
3、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 ( ),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 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D、运动着的物体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不 正确的是( )。
A、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 化的知识体系
A、惠威尔 B、夏皮尔 C、费耶阿本德 D、拉卡托斯
答案:D
14、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主要代表有( )。
A、温纳 B、平齐 C、内格尔 D、埃吕尔
答案:D
15、下列关于技术发展动力的表述,有误的是 ( )。
A、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B、重大理论的突破是技术发展的原动力 C、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
答案:ABC
6、我国学者( )将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划 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三 个层次。 A、于光远 B、冯友兰 C、钱学森 D、季羡林
答案:C
7、马克思将科学知识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 不包括( )。
A、“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的科学 B、“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 C、“应用于生产的科学” D、“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的科学
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可预言性
2015-1-18
4
科学精神
理性精神
求实精神 批判和创新精神
自由探索精神(宽容精神)
献身精神
2015-1-18
5
第二节 科学的结构
科学的整体结构
科学理论自身的结构
2015-1-18
6
一、科学整体结构
基础科学:数、理、化、天、地、生等
技术科学:以基础科学为基础研究工程
2015-1-18 28
5、贝尔的后工业社会
1973年,《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社会经历了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正在向后工业社会发 展。 后工业社会主要是围绕着知识组织起来,其特 征是:
– – – – –
2015-1-18
经济上从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 社会领导阶层由企业主转变为科学技术人员; 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 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 制定各项政策需要通过“智能技术”。
“知识社会”和“后资本主义”理论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论
泽伊的“大工业时代”
2015-1-18
19
1、熊彼特的技术创新论
熊彼特(1883-1950)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
发展理论》中,把技术创新置于经济发展的核 心地位。他认为经济的增长并不是由于资本、 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所引起的消耗性增长, 而是由于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新产品和新组 织形式等等所引起的创新性增长,所以,经济 是由于技术创新而得到发展。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企业及时抓住 市场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包括 (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 产方式;(3)开辟一个新市场;(4)获得原 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 现工业上的新组织。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摘要: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I.引言A.科学技术的重要性B.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概念II.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组成A.基础科学1.数学2.物理学3.化学4.生物学B.技术科学1.工程学2.信息科学3.环境科学C.应用科学1.医学2.农业3.社会科学4.人文科学III.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趋势A.学科交叉与融合B.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C.国际合作与竞争IV.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建设与发展A.政策支持与投入B.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C.产学研一体化与技术创新V.结论A.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社会发展的贡献B.我国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与挑战C.展望未来正文: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因此,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把握其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个方面。
其中,基础科学是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石,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
这些学科为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
技术科学是基础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产物,包括工程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
这些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发展和完善各类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应用科学是科学技术体系中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包括医学、农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
这些学科以服务社会和人类为目的,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当前,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学科交叉与融合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国际合作与竞争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
4.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现代科学技术,按其层次一般可划分为基础科 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大部分。基础科学 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整 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科学以基础科学 为指导,着重研究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的规律 性,是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工程技术是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经 济科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直接解 决生产技术问题的。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去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 —科学技术改革和创新生产工具 科学技术改革和创新生产工具 —科学技术扩大劳动对象范围 科学技术扩大劳动对象范围 科学管理成为提高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科学技术的性质、 第四讲 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和体 系结构
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科学技术的功能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预备知识
关于人类知识的分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哲学与数学的特殊性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及其证伪 原则
什么是科学技术
科学 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的理论知识体系。 界、社会和思维的理论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 和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和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技术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所应用的手段和方法,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所应用的手段和方法, 包括物质手段( 工具和设备) 知识、 经验、 包括物质手段 ( 工具和设备 ) 、 知识 、 经验 、 技能 以及组织形式等等。 以及组织形式等等。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此外,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管理成为提 高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庞大的科学、 高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庞大的科学、技 术和生产的组织中, 术和生产的组织中,如何使各个部门和各个环 节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 节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就必须依 靠科学管理。 靠科学管理。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协助人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科学技术体系是指科学技术的总体构成和内在关系。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关系到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并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基础理论部分基础理论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两部分。
1.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这部分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
自然科学负责探究自然世界的规律,揭示万物的本质。
从亚原子领域到宇宙广阔,自然科学可以真正探索并理解世界的基本构成和真正本质。
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2.工程科学工程科学是应用自然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工程科学主要包括:机械工程、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电气工程等。
以化学、物理、生物、地质、经济、管理等为基础,是应用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实践的科学。
好的工程设计和完善的施工管理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科学理论基础上。
二、技术创新部分技术创新部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包括了发明、创造、改进和应用技术,这些活动推动着科学技术在联结理论与实际问题方面的获得。
同时,科学技术的创新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技术发明技术发明是将科技理论应用到实际中,通过创新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发明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方面:创造性解决问题。
完全符合新技术的设计和修造流程,同时对技术和工程原理进行了夯实的理论基础,使得其被广泛使用。
技术发明对科研人员进行训练及开发新的技术,不同的工程领域往往需要更入行的技术,以便更加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2.技术创造技术创造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技术或应用现有技术解决新的问题。
科学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
科学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
科学体系结构是指科学研究的组织结构,它包括三个层次: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
基础科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基础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
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提供了理论
基础和方法支持。
应用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应用,它是将基础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
和生活中的科学研究。
应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人
类需求的科学技术,如工程学、医学、农学、环境科学等。
应用科学
的研究成果为技术科学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应用场景。
技术科学是应用科学的技术化,它是将应用科学的成果转化为实际产
品和服务的科学研究。
技术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开发和应用科学技术的
方法和工具,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
技术科学的研
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实际价值和贡献。
三个层次的科学体系结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完
整体系。
基础科学为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应用科学为技术科学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应用场景,技术科学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实际价值和贡献。
总之,科学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提供了实际价值和贡献。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相互关系图
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相互关系图(钱学森)马克思主义哲学桥梁数学哲学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系统论人天观认识论社会论审美观军事哲学学科门类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文学艺术军事科学基础科学几数何学代分数析物生理物学学力化学学经社济会学学民族学系统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学思信维息学学伦行理为学学美学战略学技术科学计应算用数数学学化机工械原原理理电工学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控制论运筹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情模报式学识别道社德会理主论义音文乐艺理理论论指挥学工程技术统速筹算方技法术硫酸生产工艺齿轮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社会工程系统工程心理咨询技术内科学密人码工技智术能公人共际关关系系学学文绘学画技方巧法战军术事训工练程一、钱学森学科分类的标准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度分化与综合的发展趋势,给科学分类带来很多新问题、新情况,增加了学科分类的难度和复杂性。
从各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来看,物理学现在己在研究原来属于化学研究的大分子、低维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研究人脑结构,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心理学研究也从人体特点扩展到计算机科学中的各种算法、人机交互式智能型机器的心理特点等。
从各问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看,几乎每一种新的方法提出来很快就被运用到其它学科中去,而且各门学科之间的研究方法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
旧有的学科分类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它已经给科学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现在需要根据新的情况从新的角度来分析学科分类问题,建立一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的科学技术体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建立新学科体系的原则,并在此分类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九大学科部类,他所提出的学科分类的原则主要是:1.各个学科所面对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实际,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别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的侧面有所侧重。
按照研究的对象来进行分类反映人类探索自然秘密、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初阶段,对任何事物的研究,一开始总是直接面对事物本身,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发现此事物与它事物之间联系,才会从研究方法上得到启发并推广到对其它事物的研究上去。
关于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架构是什么
关于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架构是什么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架构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为了实现高效有序的研究和创新,所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
这样的架构涉及到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各个层面的组织管理。
本文将从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两个角度来探讨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架构。
科研机构是指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机构。
在科研机构中,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架构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首先,科研机构需要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层级。
一般来说,科研机构会设立院长、副院长、研究团队负责人等职位,以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不同的职位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和权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
其次,科研机构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激励科研人员付出更多努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提高整体的科研水平。
此外,科研机构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科学研究往往涉及到资金、人员、研究方向等重大决策,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这可以通过设立决策委员会、专家咨询组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科研机构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个人员参与,需要协作完成。
因此,科研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平台,以促进不同研究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企业是指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企业。
在科技企业中,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架构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首先,科技企业需要建立创新驱动的组织文化。
创新是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以激发创新潜力和创造力。
其次,科技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研发管理体系。
研发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管理、资源分配、研发流程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研发管理,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实现项目的成功。
此外,科技企业还需要建立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和创新战略。
技术路线图是科技企业未来技术发展的指导方向,创新战略是科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2)物理学、化学阶段
然后进入理性阶段,出现了具有质的规定
的物体,产生了整个无机自然界
因而有了研究热、电、光、磁的物理学 和研究化学过程的化学。
3)地质学等
最后是有机性阶段,产生了有机生命,
与之相应的有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
在动物有机体的最高阶段产生了人,绝对精神由
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发展到客观精神(社会意识) 最后达到绝对精神自身,完成了全部发展过程。
摘要幻灯片续一
(5)黑格尔
1)力学数学阶段
2)物理学、化学阶段 3)地质学等
4)逻辑学等
3、恩格斯的科技结构观
§5.1.2 科学技术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
1、宏观科学结构 2、微观科学结构 二、网状结构与树状结构
1、网状结构 2、树状结构
摘要幻灯片续二
三、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 四、发生结构与逻辑结构 五、自然型和认识型科学结构 1、自然型科学结构 2、认识型科学结构 认识型科学结构例证 §5.1.3 当代科技体系结构 当代科技体系结构表 一、原级结构 1、科学原级结构的含义 2、科学原级结构图
学),诗歌、艺术(想象的科学),哲学(包括自
然科学和人类科学)则是理性判断的科学。
(3)圣西门(18世纪末)
圣西门的科学结构体系表:
自然现象
天 文 现 象 物 理 现 象 化 学 现 象 生 理 现 象 天 文 学
(自然)科学
物 理 学 化 生 理 学
学
由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分类系统是:数学、无机体物理学、
§5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 及其发展模式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是人类科学知识长期
进化而形成的,它是科学技术内在逻辑的 集中体现。
第四讲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
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称为静态结构; 相反,包含时间因素,科学结构随时
间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动态结构。
四、发生结构与逻辑结构
发生结构是按照知识元素发生发展的次序而形成的科学 结构,它能反映各知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 演变过程。宏观科学结构一般可用这种结构形式。 而逻辑结构则是按照知识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构造的 科学结构。 其中的归纳结构形式现在已很少见了,而演绎结构形式 已遍及了整个科学领域。
五、自然型和认识型科学结构
科学结构作为对自然界客观对象内在联系的反映, 其结构形式必然要与该客观对象的结构形式及 其发展演变过程相联系,反映这种关系的即自 然型科学结构。 而且科学结构作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界认 识能力及认识程度的反映,它必然与历史上人 类对该学科对象的认识发展次序相关联。反映 这种关系的即认识型科学结构。
(自然)科学
物 理 学 化
学
生 理 学
由简单到复杂排列的分类系统是:数学、无 机体物理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有机 体物理学、生理学。
(4)孔德
孔德由简单到复杂具体把物理学分为关于重
力的学说、热力学、声学、光学、电学;
化学被分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生理学
被分为关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的 学说,植物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 数学撇开物质的具体内容,最简单,排列在 最前面;社会现象最复杂,因而社会学排
即按照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社会运 动的区别及其内部固有的次序来进行分类和 排列,把各门科学排列起来,形成一个科学 体系结构。
恩格斯把客观性和发展原则有机结合,构建科
学的体系结构,揭示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4.2 科学技术结构的基本类型
按照科学结构的某种属性和特征,我们可以
最新科学技术的功能动力
(2)生产实践的需要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根 本动力
人类的社会需要是多方面的,各种需要都 在推动科技的发展,但只有生产实践的需要才 是最根本的社会需要才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 根本动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 推向前进。”“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 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自然辩证法》)
(2)科技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各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科技政策来影响 科技发展的。科技政策包括科技发展战略、方 针、科技管理体制以及政府为调整经济、社会 与科技之间关系而制订的各项规定。正确的科 技政策,能使科技的发展适应客观需要能充分 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才能,能促使科技成果迅 速转化成生产力,从而加速科技发展进程。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是为资本家获 取最大利润服务的。当新技术能带来最大利润 的时候,资本家就利用它、发展它。当某些科 技成果和技术发明妨碍一些资本家获得或控制 垄断利润的时候,资产阶级就会千方百计地阻 挠科技推广应用。
举例:托马斯碱性炼钢炉;欧文斯发明了制 瓶机;贝尔垄断专利等。
帝国主义者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其侵略和霸权的 野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开辟了 广阔的前景。
(3)军事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需要对科学技术
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它可推动与军事
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科技的发展又会
带动民用科技的进步。但是,军事需要会使科
技畸型发展,现代战争,尤其核战争,会使包
括科技成果在内的人类文明遭受到严重破坏。
3)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辩证关系
在古代,技术是生产经验的直接产物,而 生产经验和观察材料的积累则是科学产生和发 展的基础。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
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中国古代的科学体系,可以说是非常健全的,除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还有印刷术之外,还有十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以及雕版印刷术等等。
首先十进位值制是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九章算术》,以及《数术九章》这些古代数学名著之中所记载的一种计算方式。
甚至有人根据这个十进位值制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的国家,这样的成就就算在世界的数学史上,也是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的。
赤道坐标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据史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文字形式记载出哈雷彗星以及太阳黑子等天空中奇特现象的国家。
除了四大发明之中的活字印刷术之外,雕版印刷术也是很有名的古代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出现,甚至对世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作用。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张衡发明的地震仪,是在古代比较实用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地震仪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也是中国地质学上的里程碑式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贮藏空间很大的古代货物船只,古代船只的发明创造给中国的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贡献,海外市场的打开,中国与国外物品的互相交换时,海内外的贸易发展更为繁荣,促进了当时中国的国内经济的发展,也打开了当时中国的国外市场。
还有就是古代的桥梁,古代河流众多,人们的交通受到了阻碍,后来桥梁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人们的出行方便。
古代桥梁的设计,如今看来也是堪称一绝的,无论从桥梁的结构上,还是从桥梁的图案上,都可谓是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特点也分别如下:1、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不同的学说纷起,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到处游说,互相争辩,形成百家争鸣的书面。
2、秦汉到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实用科学技术的模式和道路,对中国后来的科学发展有重要贡献。
3、唐宋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科技史的高峰。
如果说唐朝是许多科学技术的开荒时期,那么宋代则是结果时期。
4、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知识和技术创造方面均有所发展,相比之下,技术创造更为突出。
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与演化规律
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与演化规律
古今中外,自有人类以来,人们便一直在探索、发现和总结宇宙运行规律,并利用客观规律服务于自己的生产生活。
从人类发明文字以后,历代人们生产生活的经验便可通过文字记录得以流传后世,人类的智慧便实现了在代代相传中日积月累。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人们学习的科学知识体系就是由前人不断发现、总结并积累下来的,而且这个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钱学森曾用系统观点来观察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探讨总结现代科学的总体系和各门科学的体系结构。
由于古今中外人们的持续贡献,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不同的门类组成。
钱学森认为,其可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文艺理论等11大门类。
人类的知识系统,都是人们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
自然科学是历史最久、发育最成熟的学科。
钱学森通过研究分析自然科学知识的层次结构,由此提出了不同门类科学知识体系的共同结构,这就是“三个层次一座桥梁”的学科体系一般框架。
从社会实践出发,最基础最直接的是“工程技术”层次,提供直接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解决工程实践的具体问题;由此往上进一步抽象,就是“技术科学”层次,提供指导工程技术实践的知识;往上继续抽象,提炼出相应领域的“基础科学”层次,提供指导技术科学的理论;再往上进一步抽象,提炼出相应
领域的“哲学分论”,从而进一步上升到哲学层次,并接受哲学的指导。
由此可见,哲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为抽象的知识。
第三章(第二节)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
联系:
技术作为“制作”,它表征了技术工世界 的一种活动; 技术作为合目的手段和人的行动,它表征了 人类改变或者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 技术作为人体器官的延长,它表征了生命的 存在之一的人的特征,并构成了人类进化的 现实; 技术作为文化,它表征了技术在社会实践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技术在 整个文化中的中心地位;
第一,自然科学具有“一般社会生产力”即 “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的性质,它是潜在的 生产力。 第二,自然科学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的 上层建筑,即使在阶级社会中也没有阶级性。
2.科学的本质属性
(二)技术的本质特征
技术的本质
技术是什么?
技术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改造关系或实践
关系的思想。
①科学的分类
(2)科学的性质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 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且不包括技术。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为研 究对象的科学,最终成果是关于自然的系统 化、理论化的知识。自然科学一般分为基础 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②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主要区别
技术体系的本质特征
技术的社会目的性:技术的目的是形成技术
体系的外在要求,又是衡量技术体系功能的 基本准则,规范着技术体系社会存在的形成。 技术的功能整体性:技术体系整体功能的发 挥不仅取决于各个技术单元的性能,还取决 于各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及结构。整体大于 部分之和是技术体系在功能上的突出特征。 技术构成的层次性:技术体系可按规模大小 依次划分为国家的、部门的、行业的、企业 的、产品的技术体系。
物技术。 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过程、生物因素或生 物的特殊功能来实现物质生产的一门新兴技 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 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体系。技术要 素: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和生物信 息控制技术。未来的主导技术就是材料技术、 能源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在生物工程上达到 内在的综合统一。
9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科学技术体系的三种形态
社会建制(Social Institution):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指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的组织 系统。
社会建制的分类:
民办与官办的组织(英国皇家学院与法兰西科学院) 正式与非正式的科学组织(学会与学派) 业余与职业的组织(民间学会与研究院所) 专业性与跨学科组织(专业学会与无形学院) 一线组织与协调组织(学会与协会以及咨询组织) ……
人类学、现象学、心理学
主观精神 法、道德、国家学说
客观精神
精神 阶段
艺术、宗教、哲学 绝对精神
物理阶段 物理学、化学、 地质学
机械阶段 数学、力学
自然 阶段
逻辑 阶段
有论 质、量、度
本质论 本质自身、现象、现实
概念论 主观概念、客体、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分类思想
•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规律对识分类的方 法论作出了规定。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分类:
– 他按科学研究从简到繁的过程把知识分为 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9.2.3 当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倾向
• 知识内容:整体性(知识的交叉、渗透、综合和复杂) , 在水平层面上建立起了学科间的关系,并且动摇了知识的 纵向还原关系。
• 表达形式:算法理论为核心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 信息载体:互联网(各种知识点联结而成的便于找到求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
钱
性智
学
量智
学
森
文 美 建 军 地 人 认 系 数 唯 自然
桥
科 学 技
艺学 活
筑 哲 学
事 哲 学
质 哲 学
天 观
识 论
统 论
学 哲 学
物 史 观
科学技术复杂系统的组成
科学技术复杂系统的组成在宁舰.人们利刖广卫相对论柬时论问题:在宏观顿擘址我们研究最统演化的有效:在微观则采用量学。
同时我们也看到处理小矗则题的指埽思想也不州,字观层次的运动必须要考虑日孛问的聪茉,蚌儿日,不能址睨离物栏架正与物质运助紧惜联系扯一世征微观.吸能采取概率的,捕,景境必颁抛卉确定性的舰念,反映系统状罄的变标、动量小能问时确定。
迪此观念的差别在讨论复杂口系统时将带来很多无法想象的刚难。
总之造成系统复杂性的主要朦幽之是系统的层次结构,而于系统数日的多少水垃螋凼索。
特制是现在,申纯地增加系统内系统的数}{,如果其演化规律已知,完全可以利川算机耕助解决司题,而层次结构的出现将使我们的研究变褂巫山复杂。
一般咖击,币同层次的系统具有不同的运动嘭式,也具有不同的特征时问尺度和物理尺度。
ST代理商这就是说,每个:状系统邡冉其独特的特征,这就使得对任雎救的系统可以进行棚对独蕾的研究,而且,高偿次的系统是以低层次的系统为载体的。
低层次系统是帛层次系统的系统。
因此,高层次系统制约和支配着低层次系统的状态和行为.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微观机制。
复杂系统的特性向将论述复杂系统的几点特性"放性( openness)复杂系统是开放的,受外界影响复杂系统及于系统与系统的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齄和情息的交换。
(2)复杂性复杂系统巾子系统的种类繁多,于系统之间存在多种形式、多种屡次的文作。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尚未完全揭开生命之谜,因而难以严格和明确地定义牛命”,生物学中放弃寻求“生命”的严格定义而通过生命物体的一系列特征来理解生命现象。
诺如运动能力、繁殖能力、环境适墟能力,等等,大多数生物体都有这些特征而且人们还在继续探索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的特性。
研究开放系统时,系统的环境特性非常重要。
环境不确定性、复杂性足系统复杂性的又个重噩来源。
环境的突变以及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增加r处理系统的难度。
例如,难以项删的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以厦人民生活的影响政策因素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制约·社会环境对文化教育的冲由,等等,都是环境不确定性复杂忤的实例,控制领域所研究的自动牟存种种环境中行驶与避碰、煤矿采捌面的多变作环境等也胤于这种环境不确定性复杂性。
2、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
《指挥与控制概论》 第一节 系统科学概述
(四)系统科学体系理论的新发展
对系统科学体系结构的认识,近年来,也存在 许多新的观点。
如:钱学森的新观点:
1、系统学是关于巨系统的理论,包括简单巨 系统学和开放复杂巨系统学等;。
自 社 数 系人 然 会 学 统体 科 科 科 科科 学 学 学 学学
思 军文 维 事艺 科 科科 学 学学
行 为 科 学
三个层次一座桥梁(每一门类)
工程技术
直接改造 客观世界的 知识。
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 共用的各种 理论。
基础科学
认识客观 世界的基本 理论。
哲学分论
通向哲学 的“桥梁”
《指挥与控制概论》 第一节 系统科学概述
《指挥与控制概论》 第一节 系统科学概述 (三)比较认识
贝塔朗菲纲领和钱学森框架有何异同?
贝塔朗菲纲领
钱学森框架
相同点
1、系统科学出现的历史必然性。2、系统 的概念。3、系统科学具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
不 系统科学 与广义系统论通用。 明确、清晰 同 的概念 笼统、泛用
之 系统科学 不清晰,中间有交 与其他科学技术类比,
时 间 2个学时 地点 教 学 保 障 多媒体
《指挥与控制概论》 第一节 系统科学概述
二、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
体:本义为“身体”。可引申为“整体” 的含义。 系:有“关联”之意。
体系:若干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 的整体。 结构:事物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 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指挥与控制概论》 第一节 系统科学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识结构:从知识的相关性来看,知识体系是一个无中心 的网络结构。从算法理论方法的角度看,知识可以聚合为 以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多中心的知识结构,求真体系只是其 中一个中心而已。
• 实现形式:客体为主,这种以客体为主的实现形式,主要 指知识的实现过程更多地通过智能化的人工自然物来完成, 人直接参与的过程相对减少。
历史上一些重要的科学组织
柏拉图学园(Academic,民间的科学)
中世纪的大学(神学、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融合)
英国皇家学会:17-18世纪科学的体制化(小科学)
法国的法兰西科学院(官办科学的开始)
十九世纪教育系统的科学化:德国大学改革和创建研究室 (seminar和李比西的开放式实验室);美国创办研究生院 和专业学院(赠地学院);伦敦皇家学院(1800)和伦敦大 学(1830)等新型学术组织和教育机构。
人类学、现象学、心理学
主观精神 法、道德、国家学说
客观精神
精神 阶段
艺术、宗教、哲学 绝对精神
物理阶段 物理学、化学、 地质学
机械阶段 数学、力学
自然 阶段
逻辑 阶段
有论 质、量、度
本质论 本质自身、现象、现实
概念论 主观概念、客体、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分类思想
•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规律对识分类的方 法论作出了规定。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的分类:
– 他按科学研究从简到繁的过程把知识分为 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9.2.3 当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倾向
• 知识内容:整体性(知识的交叉、渗透、综合和复杂) , 在水平层面上建立起了学科间的关系,并且动摇了知识的 纵向还原关系。
• 表达形式:算法理论为核心的解决问题的程序。 • 信息载体:互联网(各种知识点联结而成的便于找到求解
当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特征
• 整体性:知识产生整体的涌现性 • 动态性:知识变化迅速 • 层次性:知识的层次性表现得更加丰富 • 网络性:知识整体上表现为网络结构
9.3 以“学”为主和以“用”为主的体系
• 科技知识体系的两个传统
– 哲学家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真理性和描 述性。
– 工匠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工具性和操作性。
变
化
学科
速
度
要素
快
科学技术的要素结构
科学与技术包括很多分解开来的要素:科学知识、技术知 识与工艺、技术手段与实验技术装备、科研能力与技术能 力等等,这些要素内部的关系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构成 了科学技术的要素结构。
不同的科学要素之间,以及不的技术要素之间,存在着联 系,不同的科学要素技术要素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 如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之间就存在着联系。技术手段与实 验技术装备之间也相互渗透或转移。所以,要素结构是复 杂多样的。
梁。其中基础科学分为十个方面。各学科或知识 之间相互关联,构成网络形式。
十类基础科学:
自然科学、数学、思 维科学、社会科学、 系统科学、人体科学、 军事理论、地理学、 建筑学、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础科学
连接 桥梁
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
十座桥梁:
自然辩证法、数学哲 学、认识论、历史唯 物论、系统观、天人 观、军事哲学、地理 哲学、建筑哲学、美 学
• 以“学”为主的体系是以认识对象的知识 作为基础或核心,它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有 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以认识世界和增长知 识的教育活动也有积极的作用。
• 由于它以求真为主要目标,所以,把它称 为以“学(术)”为主。
钱学森框架:传统体系的绝唱
• 钱学森先生在研究系统科学时,提出了科学技术 知识体系的构想。该模型分为个四层次和一层桥
科学技术体系的三种形态
社会建制(Social Institution):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指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的组织 系统。
社会建制的分类:
民办与官办的组织(英国皇家学院与法兰西科学院) 正式与非正式的科学组织(学会与学派) 业余与职业的组织(民间学会与研究院所) 专业性与跨学科组织(专业学会与无形学院) 一线组织与协调组织(学会与协会以及咨询组织) ……
– 在今天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中,这两种传统融 为一体。在近代的体系中,哲学家传统占主流, 但是,随着科技体制化,它的社会目的性更强, 功利主义成为科技活动的合理性规则之一,工 匠的传统的地位逐渐升高。
以“学”为主的体系
• 以“学”为主的意义:在这种知识体系中, “哲学”或“基础科学”处于核心和基础 的地位,其它的知识均以它们为中心或基 础。
第9章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1. 科学技术体系概述 2.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演变 3. 以“学”为主和以”用”为主的体系 4. 新知识的发展途径与体系的关系
9.1 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概述
– 体系(system)与体制(institution),谁是基础?
• 关于体制的定义中,科学或技术都只是社会工程的“应 用科学”。体制作为更为基础的概念,包括了组织系统在 内。这种概念的构造,实质上是一种体制建设者(社会 工程师)的视角,本质上是工具主义的理路。在这一框 架内,科学或技术成为一种需要制度加以安排的对象。
企业资助:
十九世纪开始的科学技术促进会
20世纪国家体制普遍出现:中央研究院等国家级的科学组 织 (大科学)
科学技术的学科结构
古代的学问并不分科,自然方面的理性知识在古 希腊统称为“自然哲学”。
学科是近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特征之一。中文“科 学”二字愿意就是“分科之学”的意思。
学科( discipline )有两种意思:
知
识
政治学 经济学 伦理学
人之行为的总结
创造哲学
诗歌 艺术 讲演术
创造出来的东西
9.2.2 近代科技知识体系开始成形
• 知识内容:抽象、逻辑、还原(核心的方法论性质) • 表达形式:公理化理论方法。这是以追求真理为目的
的理论构造方法。
• 信息载体:书面语言为主,抽象的理论难以用口语表 达,但是易于用书面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大信息 量的理论和复杂推理过程的能力远胜于口语。
•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科学技术的社 会存在状态,影响到科学的历史走向、速度和规 模。
9.2 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演变
• 我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知识体系 的特点。有些因素虽然直接反映了知识的特征, 但是,也是我们理解知识体系的重要方面。
– 知识内容决定了知识的形式,进而反映到体系上。 – 知识单元的内部组织也会影响到它与外部的联系。 – 知识载体决定了知识之间的传播媒介。 – 知识的结构直接反映了知识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 知识的实现方式反映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而实
– 另一种意义指学科知识分类在社会层面上的投 影,即社会建制中的学科分类,例如教育专业 和研究室或研究方向的分类。
学科结构在体系中的位置
• 科学技术诸学科结构一方面受诸科学技术的要素 结构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科学技术社会建制 的制约。学科结构的变化比科学技术社会体制要 快,但远慢于要素结构。
慢
建制
一是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一是教学科目,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织的一定知识和技
能范围的单位。 科学技术学科在这两种分类中有一定关联,相当一部分
学术分类与教学分类相互对应。
学科的两个层次
• 学科有两个层次:
– 在通常意义上,学科指知识层面上的分类结构 ,即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践往往是知识单元之间的联节点。
9.2.1 古代的知识结构
• 知识内容:经验性、直观性、离散性 • 表达形式:格言式的知识形式,即用简捷语句表达完
整意义;逻辑构造初见端倪,但没有成为主要形式。
• 信息载体:口语为主。交流与思维的信息可用口语形 式承载,用文字记录,当时的自然哲学多数都可通过 口语交流。希腊化后,亚利山大里亚图书馆的出现, 标志着文字媒介的作用开始增强。
知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
• 科技知识体系与科技知识不同,它一但形成,就 相对稳定,但是组成这一体系的知识却在不断地 变化之中。
• 知识单元与其所依附的知识体系相比,变化较为 频繁。知识体系并不随知识单元的变化而随时发 生质的改变。一般而言,知识单元的变化并不会 引发体系的结构变化,只有到知识单元的变化积 聚到一定程度后,体 系才可能改变。知识体系的 变化周期比人们预想的要长得多。近代以来,科 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基本架构没有发生嬗变。
• 知识结构:以还原性为机制的树状结构,它与公理化 的理论方法相适应,最底层的基础理论就是知识体系 的树根。
• 实现形式:实验中介为主。知识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 中介(实验等社会实践)达到对物质世界的控制和变 革。
近代的科学分类
• F·培根的分类:
– 科学发展是人类理性能力的表现,因而 科学分类应以人类理性为尺度。
体系与结构(system and structure)
• 科学技术体系(Th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ST)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的具体科学与技术单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 能的总体 。
•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The Structure of SST, SSST)是指科学技术体系中各个组成要素之 间联结而 成的关系。
• 知识结构:原始综合的“自然哲学”,一种语录集合 体。
• 实现形式:以主体为主的实现方式,通过人的理解转 化为人的行动。
古代知识分类的萌芽
• 柏拉图的分类
知识
辩证法知识 物理知识 伦理学知识
亚里士多德的分类
理论哲学
数学 物理学 形而上学
运动但不可毁灭的东西 可以毁灭的东西 不能运动的东西
哲
学
实践哲学
– 人的理性能力的分类:
• 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
– 科学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