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合集下载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一、确保粮食安全1. 强化粮食库存监管,确保储粮安全。

严格执行粮食储存、运输、检验等规定,确保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储备能力。

优化粮食储备布局,确保粮食供应稳定。

3. 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提高粮食附加值。

加强粮食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粮食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推进科技创新1. 加强粮食仓储技术研发,提高粮食储存效率。

推广应用新型粮食储存技术,降低粮食损耗。

2. 推进智能化粮库建设,提高粮食储存管理水平。

加强智能化粮库技术研发,实现粮食储存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3.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仓储科技水平。

三、加强人才培养1. 加强粮食仓储管理人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加强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专业的粮食仓储技术人才。

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人才支持。

3. 鼓励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粮食仓储设施,提高仓储能力。

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 加强粮食运输设施建设,提高粮食运输效率。

加强运输设施建设,优化运输路线和方式,降低运输成本。

3. 加强应急储粮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应急储粮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响应,保障粮食安全。

以上为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蓝色粮仓”的策略选择与保障措施

建设“蓝色粮仓”的策略选择与保障措施

远洋 渔业 的拓展 。青岛市 远洋 捕捞 目前仍 以 中小 民 营企 业为 主 , 洋渔 船装备 水平 比较 差 , 大部 分远 远 且

收稿 E 期 : 0 2 0 8 l 2 1 - 卜0
作者 简 介 : 宏 (9 6 )女 , 秦 1 7 一 . 山东 烟 台人 , 国 海 洋 大学 管 理 学 院副 教 授 , 中 主要 从 事农 业 经 济 和 海 洋 经 济 研究 。
的整 体水平 。通 过技术 引进 , 专业 合作 , 断做大 做 不
强远洋 渔业公 司 。建 造 或 购 进 大 型拖 网加 工 渔船 , 参与 南极磷 虾捕 捞与产 品深 加工 , 探索 其他新 鱼 ( 捕 捞 品) 的开发 利用途 径 。! 种 [ : j 第二 , 加大 远洋捕 捞 的政 策倾 斜 和资金 扶持 , 提 高捕 捞企业 的抗 风险 能力 。尽快 制定 出台扶 持远 洋
洋渔船 严重 老化 , 数 由近海 捕捞 渔船 改造 而成 , 多 作
业 效率 低 、 射范 围小 、 辐 安全性 能差 。加 上作业 人员 远 洋捕 捞技术 欠 缺 , 使全 市 远 洋 渔业 发 展 速 度 和 规 模受 到 了严 重制 约 。I l 因此 : 第一 , 升 全市 参 与 国 际渔业 资 源 开 发与 竞 争 提
推进 “ 色粮仓 ” 蓝 的顺 利建设 。本 文 主要 结合 青 岛市
实 际对此 进行探 讨 。

第 三 , 好 渔 业从 业 人 员远 洋捕 捞 的技 能培 训 做
工作 。利 用青 岛市 渔 船数 量 较 多 、 业 相 关从 业 人 渔 员 多 、 多船员 拥有 丰富 的 捕捞 经 验 和 渔 场探 寻 能 很 力 的优 势 , 加强 与 国 内远 洋 渔业 发 展 先 进 地 区 的合 作, 通过 派员学 习和引进 相结合 , 远洋捕 捞 的快 速 为

用科技创新打造智慧“蓝色粮仓”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领衔组建跨省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

用科技创新打造智慧“蓝色粮仓”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领衔组建跨省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

用科技创新打造智慧“蓝色粮仓” 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领衔组建跨省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
姜维;林慧敏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22()11
【摘要】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尚贵教授带领团队,深耕水产加工领域三十余年,致力于解决制约水产加工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021年1月9日,一场针对东海渔业资源加工模式创新的战役正式打响。

当天,由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邓尚贵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2020年度项目“东海渔业资源精深加工与高值利用模式示范”(2020YFD0900900)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举行。

本项目集结了我国东海渔业资源精深加工与高值利用研发和生产领域的10家优势单位组成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姜维;林慧敏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浙江绍兴上虞区:集聚产学研创新资源打造绿色智慧型园区
2.构建创新实验平台,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3.\"产学研创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温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专业为例
4.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技术成果转化
——记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林强创新团队5.校企全程联动打造产学研用创新综合体的探索与实践--以潍坊职业学院智慧物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落实《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国开办发〔2013〕18号),稳固革命老区脱贫和致富成果,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2018年在“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中设置了“井冈山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定向支持项目,围绕井冈山地区特色水产动物种类和冷水性水产动物开发利用的共性关键技术需求,重点支持井冈山地区鱼鳖虾蟹的种质资源利用、新品种(系)选育及其绿色生态综合种养、稻渔工程以及深加工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逐步形成具有井冈山特色的绿色生态种养技术体系,成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技术发展模式。

本专项2018年拟支持定向项目1个,项目执行期3年。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20家。

具体指南内容如下:1.井冈山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1—研究内容:针对适宜井冈山地区养殖的优良经济水产动物种类(鱼鳖虾蟹等),以及不同水体和稻田情况,在优良品系(种)开发、亲本培育与规模化繁殖、生态立体养殖、稻渔工程设计与建设、深加工及副产品再利用等方面,开展新技术模式的研发、集成与创新,并进行推广。

建立和开发适应该地区的绿色生态立体繁、养殖综合技术体系,保障稻渔健康与产品安全;创新与优化加工关键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标准,增加养殖户和龙头企业的收入,扩大示范及推广效应,稳定扶贫成果,逐步形成具有井冈山地区特色的绿色生态立体养殖综合技术体系和产业。

考核指标: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开发新的养殖品系2~3种,建立水产养殖动物亲本培育技术2~4种,繁育技术模式4~6种,生态养殖模式3~5种;开发2~4种加工工艺技术;编写2~4种繁育技术规范、2~4种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等相关资料;创建生态健康养殖基地6~8个,核心示范区总规模1000亩以上,新技术累积推广10000亩以上。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
研究员
7
朱蓓薇
大连工业大学
教授
8
方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9
陈建芳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10
周遵春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11
刘洪军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研究员
12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教授
13
杨信廷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14
严小军
浙江海洋大学
教授
15
章超桦
广东海洋大学
教授
16
杨卫军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17
常亚青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教授
18
荆春德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19
刘金礼
河北鑫海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20
马永钧
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21
唐贤明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研究员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 称
1
杨红生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2
陈彬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3徐皓Fra bibliotek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
研究员
4
包振民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
教授
5
桂建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
6
张偲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4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4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4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8.07.20•【文号】国科发资〔2018〕95号•【施行日期】2018.07.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等4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95号江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司法部、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及“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司法专题任务)2018年度第二批定向项目的申报指南予以发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署诚信承诺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附件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单位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经费(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年)12018YFD0900100水产养殖生物生长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与调控机理研究中国海洋大学胡晓丽4085522018YFD0900200水产养殖生物性别和发育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殷战3175532018YFD0900300重要水产养殖生物抗病和抗逆性状的遗传基础与调控机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邵长伟3239542018YFD0900400水产动物精准营养及其代谢调控机制中国海洋大学何艮4015552018YFD0900500水产动物疫病发生的分子基础与免疫机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黎3554562018YFD0900600重要养殖生物对典型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和生理生态效应研究上海海洋大学陈良标3617572018YFD0900700典型养殖系统对自然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叶乃好3708582018YFD0900800渔业水域生境退化与生物多样性演变机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焕章3400592018YFD0900900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徐军37765102018YFD0901000水产品营养品质保持与调控机制大连工业大学周大勇38525112018YFD0901100水产品营养功效因子结构表征与功能解析中国海洋大学王玉明41405122018YFD0901200重要养殖鱼类优良种质创制与生殖操作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35705—1—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单位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经费(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年)132018YFD0901300重要养殖虾蟹类种质创制与健康苗种繁育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李富花27915142018YFD0901400重要养殖贝类种质创制与规模化制种厦门大学柯才焕33075152018YFD0901500重要养殖藻类种质创制与高效扩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广策21985162018YFD0901600重要养殖棘皮类种质创制与新对象开发大连海洋大学丁君24795—2—。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一)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一)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一)广东蓝色粮仓考点整理蓝色粮仓的定义•蓝色粮仓指的是广东省在粮食产量、储备和质量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

蓝色粮仓的地理位置•蓝色粮仓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

蓝色粮仓的产量•广东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粮食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蓝色粮仓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蓝色粮仓的储备•广东省政府重视粮食储备工作,建有多个粮食储备基地。

•蓝色粮仓地区的储备基地数量多、容量大,能有效保障广东粮食供应的安全。

蓝色粮仓的质量安全•广东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包括严格的种子管理、农药使用管理、化肥施用管理等。

•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广东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蓝色粮仓的影响•蓝色粮仓地区的优质粮食,对满足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的粮食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蓝色粮仓地区的农业发展也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语广东蓝色粮仓作为全国农业重要区域之一,在粮食产量、储备和质量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了解蓝色粮仓的相关知识,对于了解广东省的农业发展和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蓝色粮仓考点整理(续)蓝色粮仓的政策支持•广东省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蓝色粮仓地区的农业发展,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

蓝色粮仓的农业技术创新•蓝色粮仓地区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蓝色粮仓的农业产业链发展•蓝色粮仓地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和价值增加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蓝色粮仓的农民生活改善•广东省着力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等服务。

蓝色粮仓的可持续发展•蓝色粮仓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措施。

蓝色粮仓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蓝色粮仓地区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现代化。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与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构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

我国渔业亟待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渔业产业面临“水产生物种业工程体系尚不能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养殖模式粗放且结构布局不合理、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工程化水平不高、远洋高效捕捞技术亟待突破、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必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科技创新链要求,突破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利用、绿色加工等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现代渔业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精神,深入启动实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1—专项围绕水产生物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利用、绿色加工等产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全链条,进行一体化组织设计,聚焦淡水渔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养殖为着力点,突破水体环境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瓶颈制约,实现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强化海洋渔业的装备能力提升和产业空间拓展,近海以引领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为主线,深远海以提升智能装备技术水平为突破点,远洋以提高精准捕捞和一体化加工能力为抓手,推动海洋渔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增加优质蛋白有效供给。

创建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化海洋牧场、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等新模式,构建智慧养殖、智能捕捞和绿色加工等新生产体系,形成三产融合、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和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渔业科技由并跑向领跑跨越。

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1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实验室,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和战略科技力量,夯实引领型发展的科技基础在战略必争领域加强重大科技项目部署。

全面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坚持“一项一策”,强化企业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鼓励地方和社会力量等参与。

继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聚焦标志性成果抓好任务部署,运用成果转化基金等加快成果应用和产业化。

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统筹全国优势科技资源,以突破型引领型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主线,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新机制,启动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统筹推进国家科研基地优化整合。

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一批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生物种质和试验生物资源库(馆)。

推动军民科技融合健康发展,试点建设一批战略性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持续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重点围绕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组织重大基础科学研究。

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部署,继续实施干细胞和转化研究、纳米、量子调控、蛋白质机器等重点专项,推动合成生物学、发育编程等研究布局。

在微生物组、人工智能、深地等领域,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促进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

2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促进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组织实施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推进第二粮仓、蓝色粮仓、设施农业等科技工程,加强农业高科技研究。

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农业、加工业、科技深度融合,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

在信息网络、现代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重要领域培育一批战略性新产品和技术系统。

打造生物医药特色和工业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园区,加快生物产业发展。

01-蓝色粮仓科技创新

01-蓝色粮仓科技创新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9.水产品高质化生物加工新技术与 产品开发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20.低值水产品及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与新产品创制
由天津、河北、
应用示范-21.黄渤海现代化海洋牧场构建与立体开发模 式示范
辽宁、江苏、山 东5个省(市) 科
技厅(局)组织
指南清单
其他说明
1.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 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 标。 2. 鼓励项目在国家农业高新 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 科技园区、创新型县(市) 等创新基地开展研究。 3.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其他 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 自筹经费及社会渠道资金 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 低于0.4:1,应用示范类项目 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 费、自筹经费及社会渠道资 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 不低于1.5:1,须出具有效的 经费来源证明。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免疫预防与生态 防控技术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2.养殖动物新型蛋白源开发与高效饲 料研制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3.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智能装备与渔农 综合种养模式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4.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生态工程化养 殖技术与模式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5.工厂化智能净水装备与高效养殖模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6.湖泊生态增养殖技术与模式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7.滩涂增养殖技术与生态农牧化新模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8.浅海生态增养殖机械化装备与模式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9.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养殖智能装备 与增殖模式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0.深远海工业化大型养殖装备与模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1.渔业水域环境监测装备与预警技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2.典型渔业水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 源养护技术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3.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与生 态安全保障技术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4.远洋生物资源立体探测与渔场解 析技术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5.远洋渔业资源友好型捕捞装备与 节能技术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6.水产品陆海联动保鲜保活与冷链 物流技术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7.水产品危害物质检测与质量控制 技术 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8.水产品智能化加工装备与关键技 术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1“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与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

我国渔业亟待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渔业产业面临“水产生物种业工程体系尚不能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养殖模式粗放且结构布局不合理、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工程化水平不高、远洋高效捕捞技术亟待突破、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必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科技创新链要求,突破种质创制、健康养殖、生境修复、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推进我国现代渔业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精神,启动实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围绕水产生物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产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全链条,进行一体化组织设计,聚焦淡水渔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养殖为着力点,突破水体环境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瓶颈制约,实现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强化海洋渔业的装备能力提升和产业空间拓展,近海以引领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为主线,深远海以提升智能装备技术水平为突破点,远洋以提高精准捕捞和一体化加工能力为抓手,推动海洋渔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增加优质蛋白有效供给。

创建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化海洋生态牧场、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等新模式,构建智慧养殖、智能捕捞和绿色加工等新生产体系,形成三产融合、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和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渔业科技由并跑向领跑跨越。

我从海上来——山东海洋集团建设“蓝色粮仓”纪实

我从海上来——山东海洋集团建设“蓝色粮仓”纪实

我从海上来——山东海洋集团建设“蓝色粮仓”纪实□ 本刊记者 王炜/通讯员 李旭域的高起点布局。

莱州湾是中国主要渔场之一。

这里水浅泥沙多,加上黄河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非常适合鱼类养殖。

这些年来,山东海水养殖产量虽然持续在全国领跑,却一直缺乏经济价值高的海水鱼种,尤其是名贵鱼种。

如今,这一情况正在悄然改变。

在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附近的温热水源注入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循环水示范系统;而在10公里外的海上,莱州明波水产建成我国北方首个大型生态围栏“蓝钻1号”。

两种作业场景形成“循环水+大型生态围栏”陆海接力生态养殖模式:冬天海水寒冷,斑石鲷、石斑鱼、东星斑这些名贵鱼类就养在循环水车间,到夏天海水温度高过18℃时,鱼儿就被运到远海大型生态围栏里养殖。

南鱼北养不仅跨越了不同地理自然环境的新广度,更是攀登了海水养殖技术创新的新高度。

水产种苗繁育是渔业生产中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被誉为“渔业芯片”。

作为专注于海水鱼类良种开发与生态高效养殖的高新技术企业,莱州明波水产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半滑舌鳎人工繁育,获批“云龙石斑鱼”、半滑舌鳎“鳎优1号”两个国家新品种。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18项,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事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战略。

在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坐拥3345公里绵长海岸线的山东,近年来,省属企业山东海洋集团加速发展海洋渔业,通过一批示范效应强、科技水平高、经济与生态效益兼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抢占海洋产业制高点,打造高品质“蓝色粮仓”,形成了集苗种繁育、陆基循环水养殖、近海养殖、深远海养殖、冷藏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格局,为海洋强国战略做出了生动实践。

深耕渔业“芯片”,这里有全国最大名优海水鱼繁育基地烟台莱州三山岛镇,太平湾国家级海洋牧场,从华电莱州电厂往南走不到1公里就是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组名单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
1 杨红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2 陈彬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3 徐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4 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5 桂建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6 张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7 朱蓓薇大连工业大学教授
8 方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9 陈建芳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10 周遵春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1 刘洪军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研究员
12 王卫民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13 杨信廷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4 严小军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15 章超桦广东海洋大学教授
16 杨卫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17 常亚青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
18 荆春德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9 刘金礼河北鑫海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20 马永钧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21 唐贤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研究员
—1—。

海洋牧场:科技打造“蓝色粮仓”

海洋牧场:科技打造“蓝色粮仓”

海洋牧场:科技打造“蓝色粮仓”作者:杨红生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86期把海洋建设成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巨大“蓝色粮仓”,这是我国几代海洋科学家的梦想。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海洋牧场建设原理、关键装备设施研发、建立资源评估与养护、生态安全与环境保障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20年来在这一领域耕耘:“我常常思索,中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应该是什么样子?海洋牧场仅仅是模仿国外开展简单的人工鱼礁投放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吗?立足我国国情,应该赋予海洋牧场什么样的新内涵?基于现代渔业发展方向,海洋牧场能够给广大的渔民生活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改变?这个蔚蓝色的梦想该如何实现?”提到牧场,大家都会想起那首古老的歌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会联想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草原胜景。

而海洋牧场虽然与草原牧场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二者是相通的,查阅《辞海》,对于“牧场”的解释是适于放牧的草场,或者是经营畜牧业的生产单位。

当翻阅学习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前所长、我国海洋农业奠基人曾呈奎院士的文章,发现老一辈海洋人早在1965年就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设想,提出在海洋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的理念和海洋“牧场”的战略构想。

但是,关于海洋牧场的概念,或者说到底什么是海洋牧场?目前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学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定义。

因为国情不同,时代不同,观点不同,学科不同,甚至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导致了海洋牧场概念和内涵的不同。

二十年的经验与教训,让海洋牧场的模样在我心中初具雏形。

我心中的海洋牧场,就是大海馈赠给我们人类的一个丰饶净美的蓝色粮仓——通过认知自然,与自然共建,与渔民共建,实现海域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构建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牧场,从而美化环境,让大海变得更加蔚蓝,让大海成为人工渔场,为国人提供清洁的环境和优质的海产品。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科技布局及评述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科技布局及评述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科技布局及评述王振忠;孔聪;鲁淼;王璐瑶;迟海;卢兵友;董文;李宇飞;孙康泰;张辉;邓小明【期刊名称】《海洋科学》【年(卷),期】2024(48)2【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和评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在渔业领域科技创新方面的实施情况,并展望我国渔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通过对重点专项的任务布局、项目经费概况、项目分布情况、承担与参与单位(人员)情况进行详细梳理和分析,概括和评述专项实施特点和项目成效。

分析显示,该专项具有系统性布局、重点领域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环节差异性布局等特点。

在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流通加工等五大产业需求上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显著提高了我国渔业科技创新水平。

基于“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的实施成效,我国渔业科技创新在“十四五”期间及以后将更加注重拓展水产养殖新空间,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智慧渔业,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提升加工综合水平,加快冷链物流建设,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领域。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优质蛋白食品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淡水和海洋资源,推动我国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总页数】9页(P79-87)【作者】王振忠;孔聪;鲁淼;王璐瑶;迟海;卢兵友;董文;李宇飞;孙康泰;张辉;邓小明【作者单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4【相关文献】1.“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畜牧兽医科技布局与评述2.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黄渤海滩涂生态农牧化与三产融合模式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河海大学召开4.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9年度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5.“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管理经验与科技创新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支撑生产 聚焦“蓝色粮仓”

科技支撑生产 聚焦“蓝色粮仓”
专题 TOPIC ⑤


支聚
撑焦
生 产
『 蓝 色



50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⑤ TOPIC 专题
水产品是我国国民重要的食 物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水 产品对国民的健康和营养贡 献不断加大。受新冠疫情 影响,今年我国水产养殖形 势严峻。为了战“疫”保生 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 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各项 目组认真总结凝练了一批技 术成果,为我国渔业高质量 发展服务。
12 35 4
专题 TOPIC ⑤
52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பைடு நூலகம்NCE & TECHNOLOGY
1. 与合作饲料企业及养殖公司开展精准营养饲料中试养殖 2. 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收获现场 3. “粤闽1号”研发团队负责人卢迈新研究员在示范点调研 4. “粤闽1号”全雄罗非鱼抽样检测 5. 收获的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
p53 ◎ 全雄罗非鱼“粤闽 1 号” p54 ◎ 中国对虾“黄海 5 号” p55 ◎ 三疣梭子蟹“黄选 2 号” p56 ◎ 水产品品质调控及改良关键技术 p57 ◎ 水产饲料精准营养及投喂技术 p58 ◎ 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技术 p59 ◎ 水产病原微生物诊断仪
2020 年 4 月总第 299 期 51

科技部开展蓝色粮仓专项助力湖北渔业发展行动

科技部开展蓝色粮仓专项助力湖北渔业发展行动

总714期第十六期2020年6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部开展蓝色粮仓专项助力湖北渔业发展行动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后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精神,发挥科技优势,助力复工复产,2020年5月19日,农村中心组织开展了蓝色粮仓专项助力湖北渔业发展行动。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湖北省渔业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加会议。

科技部农村中心副主任孙传范、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孙命、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麟章、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国蓉出席会议并讲话。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此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

会上,成立了由桂建芳等3位院士牵头的15位专家组成的蓝色粮仓专项助力湖北渔业发展专家团队,为湖北省渔业发展提供长期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围绕渔业“品种培育—健康养殖—流通加工”全产业链,组织10位蓝色粮仓专项专家对遴选出的24项科技成果进行了现场云推介;同时,蓝色粮仓专家团队还与湖北省渔业龙头企业代表就湖北渔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急迫问题进行了线上咨询交流,提出现场解决方案。

蓝色粮仓专项助力湖北渔业发展行动是科技部农村中心建立“以重点专项为抓手、以专家团队为支撑、以技术成果为载体、以服务产业为宗旨”的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下一步,农村中心将加强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等单位的协同联动,统筹协调本领域资源,助力湖北渔业复工复产和产业转型升级,并将相关模式在其他专项和领域复制推广。

(记者:翟媛媛姜春艳)科技资讯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与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构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

我国渔业亟待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渔业产业面临“水产生物种业工程体系尚不能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养殖模式粗放且结构布局不合理、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工程化水平不高、远洋高效捕捞技术亟待突破、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必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科技创新链要求,突破种质创制、健康养殖、生境修复、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现代渔业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精神,深入启动实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围绕水产生物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产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全链条,进行一体化组织设计,聚焦淡水渔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养殖为着力点,突破水体环境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瓶颈制约,实现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强化海洋渔业的装备能力提升和产业空间拓展,近海以引领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为主线,深远海以提升智能装备技术水平为突破点,远洋以提高精准捕捞和一体化加工能力为抓手,推动海洋渔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增加优质蛋白有效供给。

创建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化海洋牧场、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等新模式,构建智慧养殖、智能捕捞和绿色加工等新生产体系,形成三产融合、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和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渔业科技由并跑向领跑跨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蓝色粮仓是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和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为目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与资源,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基于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渔业生产体系。

我国渔业亟待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渔业产业面临“水产生物种业工程体系尚不能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养殖模式粗放且结构布局不合理、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工程化水平不高、远洋高效捕捞技术亟待突破、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必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科技创新链要求,突破种质创制、健康养殖、生境修复、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推进我国现代渔业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持续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等精神,启动实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围绕水产生物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绿色加工等产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全链条,进行一体化组织设计,聚焦淡水渔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养殖为着力点,突破水体环境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等瓶颈制约,实现从增量到提质的转变;强化海洋渔业的装备能力提升和产业空间拓展,近海以引领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为主线,深远海以提升智能装备技术水平为突破点,远洋以提高精准捕捞和一体化加工能力为抓手,推动海洋渔业产业迈上新台阶,增加优质蛋白有效供给。

创建池塘绿色生态养殖、现代化海洋生态牧场、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等新模式,构建智慧养殖、智能捕捞和绿色加工等新生产体系,形成三产融合、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和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渔业科技由并跑向领跑跨越。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9年度指南发布21个任务方向,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任务方向20个,应用示范任务方向1个。

拟安排国拨总经费约6.50亿元。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重要养殖动物病害免疫防治与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内容:针对重要养殖动物病害免疫防治与生态防控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究鱼、虾蟹、贝、参等重要养殖动物细菌和病毒性病原现场快速检测和诊断新技术,开发针对重要养殖鱼类特定病原的安全高效疫苗,研制主要养殖鱼类疫苗机械化注射装备,研发具有绿色治疗作用的抗病生物制品和安全高效药物,研究鱼类等免疫防治和生态综合防控新技术,构建重要疾病的全国性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

考核指标:开发6种病原检测试剂盒或试纸条,2个疫苗或新药获得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突破鱼、虾蟹、贝、参等重要病害的生态防控技术5套;研制疫苗注射装备1台(套),提高疫苗注射效率30%以上;构建重要疾病的全国性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1个;授权病害防控相关发明专利10项,制订病原检测或生态防控技术标准5项;建立养殖动物病害免疫与生态防控技术体系,重大疫病发生率降低20%,为健康增养殖模式区域示范提供病害防控技术支撑。

2.养殖动物新型蛋白源开发与高效饲料研制研究内容:针对水产养殖动物新型蛋白源与高效饲料开发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筛选养殖动物新型高效非粮蛋白源,建立有毒有害物质酶解、发酵和吸附等系统消减技术;研发促进营养物质利用和养殖动物健康的功能性添加剂;研究不同条件下营养需求、配方和投喂策略和营养精准调控技术;开发新型蛋白源在高效配合饲料中的利用技术,建立高效节能加工工艺与技术,研制水产动物全价高效配合饲料。

考核指标:研发3种新型蛋白源,有效替代鱼粉和豆粕30%以上,开发5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建立有毒有害物质消减技术3套以上,建立高效节能加工工艺5种以上,研制5种新型高效配合饲料;授权营养品质安全、高效饲料等发明专利10项,制订蛋白源和加工技术标准5项;建立养殖动物新型蛋白源开发与高效饲料研制技术体系,为健康养殖模式区域示范提供新型蛋白源开发和高效饲料研制技术支撑。

3.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智能装备与渔农综合种养模式研究内容:针对淡水池塘养殖高效装备与综合种养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究淡水池塘养殖环境生态工程化调控、精准化养殖、尾水治理等关键技术,研制池塘养殖水质调控、投喂、捕获等精准作业装备和智能化养殖管控系统,构建绿色生态工程化养殖模式;研究渔农综合种养的物种配比等核心技术,研发新型渔农工程化耦合生态种养系统,建立多元复合型渔农综合种养利用生产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投喂与调控智能装备6台(套),养殖作业效率提高30%;形成绿色生态工程化和渔农综合种养关键技术10项,建立池塘绿色生态工程化和多元复合型渔农综合种养模式4个,氮磷排放降低25%,经济效益提高30%;授权淡水池塘绿色养殖相关发明专利10项,形成技术规范或标准5项。

建立淡水池塘生态养殖与渔农综合种养技术体系,为淡水池塘养殖与渔农综合种养区域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4.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与模式研究内容:针对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养殖工程化设施与装备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发海水池塘养殖智能化投喂、自动化管控等装备,研究水质控制、营养物质资源化高效利用、盐碱水质综合改良调控与绿色养殖等技术;研究海水池塘养殖系统主要生物类群的结构与功能优化技术,筛选、移植、驯化盐碱水质适宜养殖种类,构建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和盐碱水渔业综合利用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海水池塘智能化投喂与管控设施装备5台(套),形成海水池塘环境控制与资源利用关键技术2项;建立海水池塘生态养殖模式2个,氮磷排放降低25%,经济效益提高30%;建立盐碱水综合养殖模式2个,经济效益提高30%;授权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绿色养殖相关发明专利10项,形成技术规范或标准6项。

建立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绿色养殖技术体系,为海水池塘和盐碱水域养殖工程化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5.工厂化智能净水装备与高效养殖模式研究内容:针对工厂化智能净水装备与养殖模式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制精准投饲、分池作业、水体智能净化、新能源高效利用等设施装备;研究工厂化苗种繁育和养殖源水精细处理、水体循环利用、排放水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研究主养种类高效清洁循环水养殖生产技术,构建大规格健康苗种工厂化培育、鱼类智能化循环水精准养殖、虾参循环水清洁养殖等系统模式。

考核指标:形成工厂化循环水处理等关键技术8项,研制精准管控装备8台(套)、智能净水装备5台(套)和新能源利用设施装备2台(套),建立工厂化智能养殖系统模式3个,作业效率提高30%,经济效益提高30%;授权工厂化养殖相关发明专利10项,形成技术规范或标准5项。

建立高效智能工厂化养殖技术体系,为工厂化高效养殖应用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6.湖泊生态增养殖技术与模式研究内容:针对湖泊水生生物资源增养殖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究典型湖泊水域种质保障与种群重建、容量评估技术,研发湖泊水域生境营造、渔业增殖与定量捕捞等关键技术,建立水生生物生产力综合管理、生境营造等生态增养殖模式;研究湖泊生态效应评估技术,开发湖泊生态增养殖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构建湖泊水域净水渔业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典型湖泊水域增养殖关键技术5项,建立湖泊增养殖效果与生态效应评估技术2项,开发湖泊生态增养殖管控信息系统1套;建立典型湖泊水域生态增养殖模式5个,水质标准提高1个等级,综合效益提高30%;授权湖泊生态增养殖相关发明专利10项,编制技术规范或标准5项。

建立湖泊水域净水渔业技术体系,为湖泊资源增养殖与净水渔业模式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7.滩涂增养殖技术与生态农牧化新模式研究内容:针对滩涂综合增养殖与生态农牧化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制滩涂动植物工程化生态增养殖、机械化采收设施与装备,研究典型滩涂区域耐盐植物规模化种植和动物增养殖技术,研发生境改良和贝-藻/草综合增殖技术,开发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建立滩涂生态农牧化空间功能优化配置技术,构建滩涂贝-藻/草等综合增养殖与生态农牧化开发新模式。

考核指标:建立滩涂增养殖、生物资源循环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等新技术5项,研制滩涂增养殖设施与采收装备4台(套),养殖轻简化效率提高30%;建立滩涂增养殖与生态农牧化新模式3个,经济效益提高30%;授权滩涂增养殖与生态农牧化相关发明专利10项,制定滩涂生态农牧化规范或标准3项;构建滩涂增养殖与生态农牧化技术体系,为滩涂增养殖区域功能优化与生态农牧化开发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8.浅海生态增养殖机械化装备与模式研究内容:针对浅海生态增养殖机械化与工程化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发筏式养殖大型藻类自动化夹苗、机械化采收等装备,研制浅海增养殖动物机械播苗、精准计量、深水生物识别和高效采捕等设施;开发标准化筏式养殖技术和基于生境营造的底播增养殖技术;构建筏式、底播多营养层次生态增养殖模式;建立浅海智能生态养殖大数据分析、自动化反馈和养殖全过程信息化平台。

考核指标:研制浅海增养殖、机械化生产装备4台(套),养殖轻简化效率提高30%;构建智能化浅海生态养殖大数据分析平台1个;构建3种浅海增养殖新模式,经济效益提高20%;授权浅海机械化生产和增养殖相关发明专利10项,制定浅海增养殖技术规范或标准3项;建立浅海生态增养殖技术体系,为浅海生态高效增养殖区域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9.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养殖智能装备与增殖模式研究内容:针对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养殖装备与模式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发适于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的潜浮式智能网箱、大型生态围栏及海珍品增殖等设施与技术;开发台风等海洋灾害环境下增养殖设施的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筛选适宜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的增养殖种类,研制自动投喂、高效起捕、远程监测等机械化与智能化装备,构建陆海接力养殖和生态增殖新模式。

考核指标:研制适应-30米以深的潜浮式智能网箱(2万立方米以上)1套,创制工程化生态围栏(10万立方米)1套和远海岛礁增殖设施1套,研发智能操控与管理装备6台,开发台风等海洋灾害环境下增养殖设施的安全评估与预警系统1套,建立陆海接力养殖和生态增殖模式3种,经济效益提高30%;授权开放海域和岛礁生态增养殖相关发明专利10项,制定技术规范或标准3项;建立智慧渔场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设施化增养殖技术体系,为开放海域与岛礁生态增养殖示范提供技术支撑。

10.深远海工业化大型养殖装备与模式研究内容:针对深远海工业化绿色养殖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研发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与专业化智能养殖平台装备及污损生物防附着技术,研究温度等环境因子可控的平台设施结构,研制深远海养殖环境安全预报、能源综合管理及自动化管控系统;筛选深远海适宜养殖种类,研究深远海主导养殖物种的养殖关键技术,研发深远海工业化、程序式养殖工艺,构建工业化、订单式养殖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