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总资本

合集下载

第八章资本社会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案例

第八章资本社会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案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40、50年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次大战后——)
一、生产与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自由竞争——商品生产者之间为争夺有利 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而进行的无限制的竞争。
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生产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体制的特征
(1)资本的自由流动,使资本家都可以 通过高效率的经营来争得市场; (2)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资本家 更有效地剥削工人,降低劳动成本; (3)商品的自由流通,建立了统一的全 国市场,并进而建立了世界市场,可以使资 本家更好地实现剩余价值; (4)市场机制可以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更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有效地运行。
第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由于没有 控制市场的力量,价格几乎成为竞争的惟 一手段。 无限制的价格竞争也导致企业效益的 下降和生产力的破坏。
这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体制不可克 服的矛盾。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局限性
第三,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 济体制下,企业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 目标,这就决定了企业行为的短期性 和企业精神的狭隘性,这不可能不影 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1、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 品的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它们在社会生 产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2、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就是个别资本结合形成更大 的资本。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 剩余价值的结果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信用制度加速生产集中 经济危机促进生产集中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集中
2、银行的新作用
银行通过金融活动对企业实行全面监督, 进而决定它们的命运; 银行通过购买企业股票,派人到企业担任 领导职务,参与和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

最新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最新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1.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妾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江泽民提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属性(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吗?错)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5.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确立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妾求。

第二.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形式. 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可能性P194 •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的 可能性,首先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 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 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同时,在商品 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某些债务 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的矛盾。 (四)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爆发的不可避免性: 1.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必然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 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信用的发展是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2)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三种形式: ①流动的过剩人口 ②潜伏的过剩人口 ③停滞的过剩人口 (3)相对人口过剩是如何形成的? ·思路:资本积累—-有机构成提高—-V相对减少—-对劳动力需要 相对减少 ①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进行,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②由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引起的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应却日益绝对地增加。 ★相对过剩人口,完全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4)相对人口过剩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①相对过剩人口,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 需要的产业后备军。 ②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一)单个资本(个别资本) ·含义: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二)社会资本 P184 ·含义: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就是 社会资本。 (三)社会资本运动(社会总资本运动)P184 ·含义:个别资本在不断的循环和周转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交错、 互为条件的资本运动总体,就是社会资本运动,或称社会资本的 运动。

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第8章-资本主义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4
同时,再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生产关系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 的依据和社会形式。一个生产过程结束 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须仍处 于生产开始前的关系之下,这样,劳动 者与生产资料才能重新按原有方式结合 进入新一轮生产。
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 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5
3.再生产的规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 生产
的同时还伴随着对社会的许多不利后果, 马克思把资本积累与这些后果的关系概括 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3
1.资本构成不变,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的 影响
资本构成不变情况下,资本积累会使c与
v同比例扩大,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引起 工人就业增加。当资本积累引起的对劳 动力需求超过了现有劳动力数量后,会 引起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
其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扩大再生产”一
词中的“扩大”所指的概念不清楚,是从 投入角度考察还是从产出角度考察?是从 物质产品角度考察还是从价值角度考察。 这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界迄今从未认 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10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第八章 资本主义 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8-1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通过对再生产的研究,揭示在单一生产
过程中难以发现的经济关系;揭示资本 (它的数量和它所代表的生产关系)如 何通过生产过程的反复进行使自身扩大; 揭示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2
资本主义再生产
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 1.生产与再生产
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着价值构 成,技术构成变化会导致价值构成的变化。

毛概课件之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第二三节

毛概课件之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第二三节
◆ 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 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33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
“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 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 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 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 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 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 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 论。”
——邓小平
34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以 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 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是生产要素所 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生 产 要 素
物质要素:土地及厂房、设备、原材料等
人的劳动:人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35
2、多种分配方式的分类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 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①如何理解“先富”与“后富”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先富的人群? (1)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使部分人先富。 (2) 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必然使部分人 先 富起来。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使部分人先富
(4)部分人先富,符合事物发展不平衡规律。
全民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公 有制 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和集体成分
5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1)公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
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个别地区
、个别部门可以有所差别。
6
公有制主体地位数量标准图示 静态 数量上 社会总资产
• 公平的内涵:取得收入的机会均等;分配尺度统一; 公平分配必须消除剥削; 承认差别,差距适度 • 效率和公平的矛盾统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 •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8第八功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8第八功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1)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在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由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小手工业生产者发生分化,一小部分上升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而大部分成为雇佣劳动者。

(2)资本原始积累①含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②过程:a.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

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b.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

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

一方面,工厂制度使原来的手工劳动者成为听由机器支配的资本关系的附属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胜利排挤了封建地主和大部分中间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分化为两极,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最终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国有经济的出现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因为:a.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b.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经营或不能经营的。

第08章 资本结构分析

第08章 资本结构分析
资本结构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
古典资本结构理论
美国的学者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本结构理论归纳 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把当时对资本结构的见解划分为三种:净收 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 理论。
净收益理论
存在证券交易成本;
存在委托代理问题;
公司与个人的信用状况不同,借贷利率不同,投资方向上 所受到的限制也不同;
……
MM定理的发展——Miller模型
MM理论的所有假设不变,在考虑公司和个人所得税 的情况下,无负债企业的公司价值为:
VU
EBIT (1 TC )(1 TS ) RSU
对于负债企业来说,
VL
VU
[1
(1 TC )(1 TS ) ] B 1 TB
第三节 权衡理论与利益相关人 理论
主要内容:
权衡理论 利益相关人理论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
权衡理论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履行偿债义务方面遇到了极大 的困难,暂时或永久无法履行某些偿债义务。财务危 机风险对应财务危机成本。
假定:(1)当企业融资结构变化时,负债的资本成本 和权益的资本成本均不变,且公司获取资本的来源和 数量不受限制;(2)由于债权的投资报酬率固定且债 权人有优先求偿权,所以债券投资风险低于股权投资 风险,债务融资的税前成本比股票融资成本低。
根据以上假定,当企业增加债券融资比重时,融资总 成本会下降。由于降低融资总成本会增加企业的市场 价值,所以,随着债务融资数量的增加,企业的加权 平均资本成本将趋于下降,企业市场价值会趋于提高。
公司U 2,000,000
0 2,000,000 800,000 1,200,000 1,200,000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学必修课-背诵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第八章到结束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学必修课-背诵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第八章到结束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带来剩余价值资本运动:单个资本的运动-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资本运动过程及采取的职能形式;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数量的影响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基本比例关系,经济危机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总是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的。

这种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指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则指大于原有生产规模的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表明:(1)可变资本是劳动者自己创造的;(2)经过一定时期后,全部资本都会变成剩余价值的积累物;(3)从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需要的。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例:有一个资本家有资本5000,假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是4:1(他用其中的4000元购买生产资料,1000元购买劳动力),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一年生产结果为: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再假定资本家将500M用于个人消费,另外500M转化为资本,按原来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4:1的比例,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

则第二年:资本总额为5500,其中不变资本4400C,可变资本1100V,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假设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则第二年的生产结果为:(4000+400)C +(1000+100)V +1100M =6600(2)资本积累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的规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八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八章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3、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
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第八章论布尔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摘要:场域、资本、惯习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概念,这三个概念的提出,使社会学的研究呈现新的视角。

布尔迪厄力图通过场域、惯习这两个概念连同各种各样的资本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从而超越社会科学的二元对立。

本文思考焦点即为社会实践理论的这三个核心概念。

关键词:场域,资本,惯习,实践Key word:Field,capital,habitus,Practice.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是当今社会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师,他和英国的A·吉登斯、德国的J·哈贝马斯一起被认为是当前欧洲社会学界的三大代表人物。

其著作《实践理论大纲》(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实践理论的提出是与布尔迪厄的治学目标——超越导致社会科学长期分裂的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密不可分的。

他认为实践理论可以有效地将社会现象学的分析角度和社会结构主义的角度合成为一体化的社会研究方式,既在认识论上做到逻辑贯通,又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实践理论提供的理念框架是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寻求可以互通的中介,力图通过场域(field)、惯习(habtius)这两个概念连同各种各样的资本来探索社会生活中实践的奥秘。

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体系中,有一些贯穿性的核心概念,其中从外部行动者在社会空间所占据的位置“场域”,行动者行动的动力资源“资本”,从内部揭示构建行动者和各种性情倾向的“惯习”是三个最核心的概念。

布尔迪厄在论及场域、惯习、资本这些概念的时候持一种开放性的态度,主张在理论的系统中以及它们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去界定概念。

他认为只有在关系系统中,概念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而决不能孤立地定义它。

一、场域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既不是单纯的个体,也不是理想化的抽象社会,而是研究由无数个体所构成的“场域”以及无数场域构筑的一种更大的“场域综合性结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历史趋势

经济危机
1825年 1836年 1847年
……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生产 的直接目的是消费。而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的增殖是生产 和交换的唯一目的,而使用价值则仅仅成了价值增殖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个根本特征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的严重冲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对经济危机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现 象层次的解释上,而需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 在矛盾运动中,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发生的根源、具体原 因和演变趋势。
对于奴隶制、封建制等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生产力的 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资 本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类社会的进 步。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肯定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作用:“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一种,主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7-11年)。 第二种,次周期,又称基钦周期(3-5年)。 第三种,中长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 第四种,长波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5-60年)。
关于经济周期的上述观点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具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的实质,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否则不能 从根本上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问题。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由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的, 但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政经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政经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第八章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1.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3)1.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1.1.1.资本主义再生产 (3)1.1.2.再生产的分类 (3)1.1.3.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3)1.1.4.扩大再生产 (4)1.1.5.可变资本—源泉—剩余价值—源泉—资本积累—源泉—扩大再生产 (4)1.2.资本主义积累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4)1.2.1.资本的有机构成 (4)1.2.2.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规律 (5)1.2.3.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5)1.2.4.资本积累的一般趋势和两极分化 (8)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科技革命及其双重效应 (9)1.3.1.第一,假定生产的部门和产品不变,在这种条件下,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1.3.2.一方面会增加资本家的相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全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社会的相对人口过剩,降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

(9)1.3.3.第二,有产品创新,会产生新的部门和产品,既促进又阻碍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9)2.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9)2.1.社会总产品 (9)2.1.1.社会总产品,就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的总和。

(9)2.1.2.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9)2.1.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本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9)2.1.4.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10)2.2.第一部类(I)—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10)2.2.1.从价值形式来看,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以及剩余价值(m) (10)2.2.2.其中,不变资本是旧价值的转移,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用于补偿生产中已消耗掉的预付可变资本、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10)2.2.3.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揭示了社会总产品的基本用途和实现条件;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成为三个组成部分,则揭示了社会总价值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实现的途径 (10)2.3.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10)2.3.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和实现条件 (10)2.3.2.交换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11)2.3.3.社会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1)2.3.4.社会扩大再生产 (13)3.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5)3.1.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15)3.1.1.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15)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6)3.2.1.经济周期的四个典型阶段 (16)3.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7)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17)3.3.1.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17)3.3.2.各国政府反危机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第三篇第八章资本积累规律

第三篇第八章资本积累规律
第三篇 第八章
资本积累规律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本积累原理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 第三节 经济制度的变迁 • 教学目的: 掌握整体主义与 个体主义相不平等关系的实质
1、基本概念——用暴力迫使生产 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 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 本的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以自己劳 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
(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 • • • 资本对劳动需求规律 劳动生产率提高规律 物质财富增长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规律 财富与贫困积累规律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 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 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 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 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 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 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 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1、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区别于小私有制 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银行股票价格的上涨与国债之间有什 么关系? 4、国有资产流失海外说明什么问题? 5、举例说明保护关税制度对一国经济发 展产生哪些作用?
第三节 经济制度的变迁
一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积累过程内在矛盾的激化:
——人群密集的小村庄与小市镇现象,是与人们 被强行从土地上赶走相适应,成为需要救济的 贫民的温床;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矿山和铁路工地的同时, 农业发展一方面抱怨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又 抱怨劳动力过剩; ——农村特殊劳动力短缺的临时现象不会引起劳 动力工资的上涨,相反逼迫妇女和儿童加入劳 动大军,反而使劳动力的工资下降; ——劳动力流动引起中介组织的出现和介入,进 一步压低了工人的工资;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概念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 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 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二、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相适应,马克 思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制造生 产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为第一部类,用Ⅰ 表示;制造消费资料的所有部门和企业是第 二部类,用Ⅱ表示。
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加必然加速资本集中 的进展;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又会促进 资本积聚的发展。
3.资本积累的社会经济后果 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
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相对人口过剩和失业 第二,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的 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积累及其社会经济后果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科技革命及其双重效应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
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的生产,总是连续不断的周而 复始的进行着。每一个社会生产的过程都是在生 产的过程。再生产按其规模来说,可以分为简单 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在资本主义的经济中,个别资本的增大是 通过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给予实现的。
资本积聚
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来扩大资本规模。
资本集中
把几个分散的资本合并成一 个大资本,以扩大资本规模。 如大鱼吃小鱼、股份公司。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区别:资本积聚可以增加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 则不能;资本积聚的发展速度缓慢,而资本集中的 速度比较快。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二)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 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垄断的主 要的形式有:
卡特尔(法文: cartel) 1865年最早产生于德国(德语: Kartell)
辛迪加(法文:syndicat)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 托拉斯(trust) 1879年首先在美国出现,如美孚石油托拉斯、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 预
20世纪70年代后
• 新自由主义理论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兴起,强调市场 机制的自发调节和政府的“有效干预”相结合成为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干预的理论基础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 本恶性互动的关系
三、国家垄断资Leabharlann 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 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本质 基本形式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是金融资本
——列宁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 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 基本形式。
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 量: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仍然主要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
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建立后

第0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料

第0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料

4.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G—W—G’
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
不能 不能
只改变了财富在不同生产 者之间的分配,而不会增
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卖者/买者
贱买贵卖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 是一样。如果是等价物交换, 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 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 价值。流通和商品交换都不 创造剩余价值。
需•生要 劳 动 时 间养的活活力 所 需 要 的 社 会生资劳生 产 和 再 生 产 劳活料动资的者料价决家的 值定属价所的价值值必劳动力商品须的
=
• 劳动必 者动的教育训练费用
活 资 料 的 价 值
家 属 所 需 要 的 生
劳 动 者 自 己 及 其
有三个部分!
劳动力的价 值?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了自己产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1769年英国制造的阿克赖特纺织机1770年珍妮纺纱机1856年出现的贝塞麦式转炉炼钢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j瓦特生产瓦特蒸汽工厂18761圈地运动资本主义租佃农场的英国式道路2市场竞争使小农经济分化建立资本主义家庭农场的美国式道路3赎买封建义务解放农奴使封建农业转向市场经济的普鲁士式的道路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呢?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前提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 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 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 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本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3、影响平均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平均利润率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 不同利润率水平。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 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 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 比例。如果社会总资本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 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如果在利润率较 低 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生 产 部 门 资本 总额 资本 构成 剩余 不 价值 变 率% 资 本 可变 剩 资本 余 价 值 利 润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率 % 平 均 利 润 价 生 值 产 价 格 生产价 格与价 值之差

300
9: 1
150
27 0 16 0
30
45
4 5 6 0
15
25
75
3 4 5 2 6 0 1 4 5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 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
所以,本章着重阐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利润又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相应的价值怎样 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分析这些转化过程,揭示它 们是怎样进一步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
-10
0
+10
合计
300
60
60
2、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就是社会总剩余价值量 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的过程。因此,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每个部门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 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 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五、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的要求 (一)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属性和要求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六、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实现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生和消费之间存在矛盾。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原因 (一)实质 1.危机主要表现(P193,-1) • 二战前,…… • 当代, …… 2.实质 • 实质就是生产相对过剩。 3.与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比较 • 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相比,具有不 同性质和特点:它是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而不是生产相对 过剩;它是由自然灾害、瘟疫、战争等原因造成的,而不是 当时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它是不定期爆发的危机,而不是 周期性爆发。
• 下一年度扩大再生产的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 Ⅰ4400c+1100v+1100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实现条件: 用公式表示:Ⅰ(v+△v+m/x)=Ⅱ(c+△c) (2)引申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①用公式表示: Ⅰ(c+v+m)=Ⅰ(c+△c)+Ⅱ(c+△c) ②用公式表示是: Ⅱ(c+v+m)=Ⅰ(v+△v+m/x)+Ⅱ(v+△v+m/x) ·因此:第一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决定第二部类的积 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第二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对第一 部类扩大再生产也有制约作用。
4.资本积累的实质 ·马克思:“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已经习以为常的挥霍,作为 炫耀富有从而取得信贷的手段,甚至成了‘不幸的’资本家营 业上的一种必要。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基 础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 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以下因素: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习题

概念题1.利润和利润率2. 成本价格3. 机会成本4. 平均利润5. 生产价格6. 商业资本7. 生产性流通费用8.纯粹流通费用概念题答案1.利润:企业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后的余额。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成本价格: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

3.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投资者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

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投资者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5.生产价格: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6.商业资本: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7.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如在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和运输中支出的费用。

8.纯粹流通费用: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非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费用不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创造,是纯粹同商品买卖行为相了解的费用,如广告费、簿记费、商业店员工资、通讯费等。

判断题1.资本主义耗费就是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

2.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在研究利润率平均化问题时是以个别资本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或基础的。

4.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5.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因而会直线下降。

6.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7.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8.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

9.纯粹流通费用不参与价值或剩余价值的创造。

10.平均利润率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下降。

判断题答案1.×2.√3.×4.×5.×6.√7.√8.√9.√ 10.×选择题1.剩余价值(m)和利润(p),以及剩余价值率(m’)和利润率(p’)的关系是:(1)m大于p, m’大于p’(2)m小于p, m’小于p’(3)m等于p, m’大于p’(4)m不等于p, m’小于p’(5)m等于p, p’小于m’2.成本价格是(1)由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c和v所构成的价格(2)所费的c和v的价值总和(3)投入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总和(4)企业在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5)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3.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高低的关系是:(1)向反方向变化(2)成正比例(3)成反比例(4)不成比例(5)向正方向变化4.平均利润率是:(1)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3)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4)通过各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的(5)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5.资本主义制度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说明:(1)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绝对下降和利润量的减少(2)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减轻(3)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量并不减少(4)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是总趋势,并不排斥个别时期平均利润率上升(5)利润率的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大通常是相伴发生的6.生产价格是:(1)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2)生产成本加各部门的利润(3)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4)商品价值c+v+m的转化形式(5)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的7.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活动创造的(2)主要是由商业店员创造的(3)主要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4)是商业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5)获得的途径是购买价格低于销售价格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是:(1)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2)促进企业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调节剩余价值在各部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4)造成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5)推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9.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1)剩余价值率的提高(2)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3)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4)固定资本的比重增大(5)对外贸易的发展选择题答案1、③⑤2、①②③④⑤3、①④4、①②③5、③④⑤6、①④⑤7、③④⑤8、①②③9、①②③⑤辩析题1.西方经济学也十分注重对成本价格的研究,其成本价格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成本价格是完全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
1、含义: 2、两者关系 (1)前者是后者的出发点 (2)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提高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经济发展阶段与扩大再生产方式的演变 (1)工业化初期——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2)工业化中后期——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供求平衡 ☆没有对外贸 ☆没有技术进步
☆m`=100% ☆商品价格和价值一致且不变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
假定:整个社会在一年内生产的商品总价值
为9000亿元。
其中:第Ⅰ部类产品价值为6000,第 Ⅱ部类 产品价值为3000,
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都是4∶1,
m’=100%
•4.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各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二,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4.社会总商品资本的流通
G—W---P---W’ 生产消费
(G—W --P--)W’—G’
g—W
个人消费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 产品的实现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6.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大理论前提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原理
从价值上分成三个部分:C+V+M
•Ⅰ 4000c + 1000v +1000m=6000 • Ⅱ 1500c + 750v + 750m=3000 • 5500c+ 1750v+ 1750m =9000
• 第二年初,两大部类社会资本的构成如下 :
Ⅰ 4400c+1100v=5500

7900
Ⅱ 1600c+ 800v=2400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教材94页)
前提: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Ⅰ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受Ⅱ生活资料增长的制约。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社会生
产的周期性 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四、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
• 社会总资本由原来的7250增加到7900,假 定剩余价值率为100%,第二年生产出的社 会总产品是:
• Ⅰ4400c+1100v+1100m=6600

9800
• Ⅱ1600c+ 800v+ 800m=3200
• 第三年初,两大部类的资本构成是:
• Ⅰ 4840c+1210v=6050

8690
2、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区别 ( 教材86页)
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 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还包括商品、剩余价值流通 既考察价值补偿,还考察实物补偿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3.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各个物质
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 料的总和 .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1、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 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 社会资本是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 的总和。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基本条件
Ⅰ(v+△v+m/x)=Ⅱ(c+△c)
★ 派生条件
Ⅰ(c+v+m)=Ⅰ(c+△c) + Ⅱ(c+△c) Ⅱ (c+v+m) =Ⅰ(v +△v+m/x) + (v+△v+m/x)
•三、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一)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1、两个部类必须同时具有积累的物质条件 2、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3、两个部类的积累规模互相制约
1、实现资本积累的条件 货币积累:货币储存到一定的数量 实物积累:要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 2、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教材92页) ★ Ⅰ(v+m) >Ⅱc ★ Ⅱ(c+m-m/x) >Ⅰ(v+m/x) (m/x:个人消费 , m-m/x:积累)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原理
(1)社会总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 费资料。 (2)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Ⅰ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第Ⅱ部类
•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为什么分析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2、假设条件
☆两个阶级
☆不变资本周转时间为一年
第八章社会总资本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第八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 经济危机
本章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马克思社会总 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把握马 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形式 下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把握社会总 资本运动的特点、规律;认识经济危机的 实质、根源。
•第八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 经济危机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4.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各部类内部的比例关系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Ⅰ(v+m)= Ⅱc 上述公式可派生出:
Ⅰ(c+v+m)=Ⅰc +Ⅱc Ⅱ(c+v+m)= Ⅰ(v+m) +Ⅱ(v+m)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 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三、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Ⅱ 1760c+ 880v=2640
•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扩大再生产继续进行 ,第三年的社会总产品是:
• Ⅰ4840c+1210v+1210m=7260

10780
• Ⅱ1760c+ 880v+ 880m=3520
• 以后各年的扩大再生产依次类推。这就是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阅读后总结:
1、经济危机的表现: 2、经济危机的实质: 3、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4、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经济危机的表现:
2、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3、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货币的介入 首先,危机的可能性来自商品形态变化本身,来自货币 充当流通手段时产生的买卖两个阶段时间和空间上的 分离,买卖脱节就包含着危机的第一种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