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
《七律·长征》鉴赏毛泽东《七律·长征》译文及赏析《七律·长征》是由毛泽东所创作的,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那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七律·长征》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运腾细浪,乌蒙磅磺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氓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清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沪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氓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PPT课件.
句子解析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 诗的高潮
“ 更 喜 ”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 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 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 自信。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 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 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 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 理由。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 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英 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 神。
“远征” 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 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 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只等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 闲”
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 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的基调。
中心思想: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 地 翻越大雪 山 强渡大渡 四渡赤 河 飞夺泸 水 定桥 遵义会 议 巧渡金沙 江
突破四 道封锁 线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泥丸 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气势雄伟,本课形容山势 高大、险峻。
乌蒙山位于滇东高原北部和贵州 高原西北部,海拔2080米,最高峰 4200米。蒋介石曾经说:“那是一个 鸟儿也飞不过去的地方,是毛泽东和 红军的葬身之地。”但是,毛泽东和 红军战士在粮食和棉衣及其匮乏的情 况下,凭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成功地翻越了这个连鸟儿都插翅难飞 的乌蒙山。
这首诗写于 1935年10月,当时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 军越过岷山,长征 即将结束。回顾长 征一年来红军所战 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 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 气壮山河的伟大诗 篇。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 .律 长 征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
创作背景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诗歌的一种 体裁。每句七个字,为“七言”;每诗四大句(八 小句),为“律诗”。每一大句为一联,共四联, 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
“远征难”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千里岷山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越城岭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都庞岭
萌渚岭
骑 田 岭
大庾岭
乌蒙山 海拔 2300多米,以东北、西南的走向, 连绵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形成一个不 小的高原地带。
金沙水拍云崖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渡桥横铁索寒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 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 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 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 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 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 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长 征 精 神 生 生 不 息
《七律长征》完美版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一首七律 诗,每句七个字, 在节奏上是每句 四顿。读时应按 以下节奏读出“红 军不怕远征难”的 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远征: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远征难:
等闲: 平平常常
“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 。 “千山”以五岭和乌蒙为代表。
“远征难”三个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字怎么理解?
首联
远征:行程之远,历时之 万水千山只等闲。长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 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远征难:总领全文,总 苦,把千山万水都 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 看得极为平常。 到的一切艰难困苦。体 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 的英雄气概。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爬
雪
山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赤水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遵义
金沙江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
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最后以“开颜”
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
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后习题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全诗的诗眼是:_____。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4分)
⑴_______⑵_________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眼:“不怕”。
2.从山和水两方面写。
字用得精练形象赏析(以下两组任选一组):
“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
2.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词语盘点
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教学建议
4.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5课
5.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
6.五年级上册课文《七律·长征》读后感5篇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