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不同时期的土地问题_毙考题

合集下载

近现代史上的土地问题

近现代史上的土地问题
3.高级社(所有生产资料由集体所有)
采取这种逐步过渡的方法,是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创造,由此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
1953-1956年
基本原则和方针: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
原则:自愿和互利
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1951年12月
中共中央
指出:农民在土改中所发展出来的生产积极性,集中表现在两种积极性上: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党应该按照互助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指导了互助合作运动
互助合作运动
1953年
对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基本取消自由市场,限制商业投机
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土改”),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翻了身。他们踊跃参加人民军队,成立运输队、担架队、担负后勤工作。
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建国后,在新解放区开展土改)
1950年
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与以往的不同: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解放战争时期)保存富农经济。
该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结题,农业产值增加
时期
阶级
农民阶级
《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平均土地。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它空想的,无法实现。
辛亥革命前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政策。
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十二条”
1960年11月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11、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12、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我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我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我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是历来考研政治的重点之一,试卷中的题目形式灵活多变,这就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下面就对这一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1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1)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其意义在于,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取土地的权利。

另一方面还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禁止买卖土地。

(2)1929年4月,毛泽东在江西兴国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其中规定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与此同时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土地,在原来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减瘦。

其意义在于,极大调动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积极性,为红军战争胜地发展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

2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这一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我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调整了土地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地主实行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意义在于减租减息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提高广大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交租交息的同时又照顾了地主的利益,有力于争取地主站到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上。

3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1)1946年5月4号,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其主要内容是: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1947年7月-9月,中共在河北平山县土地会议上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其内容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分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高中历史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高中历史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导语】近代史是学⽣在⾼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也是⾼考靠的考点,下⾯⽆忧考将为⼤家带来⾼中历史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地政策,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1.⼟地⾰命时期(国共⼗年对峙时期)政策:打⼟豪、分⽥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灭地主(1931)作⽤: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致抗⽇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地,废除地主⼟地制度,实⾏耕者有其⽥的⼟地制度,按农村⼈⼝平均分配⼟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地制度作⽤:农民分得⼟地,积极参军、⽀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地所有制,实⾏农民⼟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地制度;解放了农村⽣产⼒,为农业发展和国家⼯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针,实⾏⾃愿互利的原则,建⽴农业⽣产合作社作⽤:农民⼟地私有制转变为⼟地公有制
6.⼗年探索时期政策:⼩社并⼤社(⽚⾯追求⼀⼤⼆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开放时期政策: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调动了农民⽣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

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

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考研政治:各个时期我国我党的土地政策【摘要】不管你有没有开始复习考研政治,只要学过政治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我们国家我们党各个时期实行过不同的土地政策,而这些土地政策也是考研常考的问题,因为多而杂,所以总是不容易记住。

今天小姐姐为大家整理了我国我党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复习助力!【重点梳理】一、非我党时期的土地政策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2、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3、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二、我党时期的土地政策1927年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要处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面的内容,在这其中考试中涉及考点最多的就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也各有所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大革命时期(1924-1927)这一时期我们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_毙考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部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土地革命战争的曲折1.三次左倾错误: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左倾教条主义。

2.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①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②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③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④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⑤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3. 左倾错误的出现原因:第一,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第三,主要的原因在于,全党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4.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瓦窑堡会议解决了政治问题;延安整风解决了思想问题。

5.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中考专题 中外历史上的土地问题

中考专题 中外历史上的土地问题

中考专题中外历史上的土地问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一)红军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二)抗日战争时期:暂停没收地主土地,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发动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政策(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一)新解放区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为农民个人所有制(私有),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终结】(二)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变农民个人所有制(私有)为农民集体公有制(公有)。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更大规模的集体公有。

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集体公有为前提,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变革前后都是公有制,只不过农民获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村政策调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从实际出发,尊重经济规律;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三、其他改革涉及土地问题的内容(一)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解放必须以高价得到一块土地进行赎买。

实质:是一场对农民进行的疯狂无耻的敲诈和勒索。

(三)日本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四)美国南北战争:颁布《宅地法》。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鼓舞农民参战的热情,也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

(五)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平均地权。

办法: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不是少数人垄断国民财富。

(六)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片面强调“大而公”,强迫农民参加集体农庄,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各个时期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基本情况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六大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虽然肯定了没收土地并分配给农民的原则,但也存在严重的错误:首先,没收所有的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其次,没有将富农与地主严格区分来,再则,主张土地国有或公有。

此期间实施的《井冈山土地法》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容易侵犯中农的利益;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戳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毛泽东制定土地纲领《兴国土地法》:“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

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政策。

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土地革命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保卫革命,积极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努力发展生产,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农村政策,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暂时搁置,即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水平。

这一政策,即保护了农民利益,农民交租交息,虽然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但已经极大减少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可以有效的发展生产;团结了地主抗日,地主虽然收入减少,但土地所有性质没有改变,有助于稳定地主阶级的情绪,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土地革命_毙考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土地革命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历史事件之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1)兴起: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折);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广州起义。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土地政策: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3)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了成熟。

②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近现代史上的土地问题

近现代史上的土地问题
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土改”),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翻了身。他们踊跃参加人民军队,成立运输队、担架队、担负后勤工作。
过渡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建国后,在新解放区开展土改)
1950年
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与以往的不同: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解放战争时期)保存富农经济。
发展供销合作
发展信用合作
既保证了人民对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需要,又为全面推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1953年12月
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提出集中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1.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初级社(土地、牲畜、大农具私有,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实行土地分红)
《中国土地法大纲》
和土地制度改革
(在解放区开展土改)
转为战略进攻以后
1947年7-9月
河北平山县
全国土地会议
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一切地主的土地和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理解:开展土改、废除封建剥削,是一场社会大变革,它激发了农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并使农民自觉的在党周围团结起来)
解放战争
土地改革: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过渡时期
土地改革
政策: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高中历史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高中历史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高中历史关于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
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
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
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
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
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
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对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分析

对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对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分析姓名:dengl班级:xxxxxxx学号:2010xxxxxx学院:xxxx学院学年:2011~12学年第一学期日期: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为了争取农民对红军的支持,争取农村包围城市取得胜利,扩充队伍,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土地的方法:(1)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促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

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井冈山土地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容易侵犯中农的利益;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土地革命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保卫革命的积极性,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调整农村政策,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即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

抗日战争期间,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抗战。

这一政策,即保护了农民利益,又团结了地主抗日,对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这一考点是历来是考试的重点,出题角度较多,客观题或主观题都有可能。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扎实掌握。

下面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王老师就这一考点为同学们做一个详解。

一、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1)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原因: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②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

(3)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1)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一同抗战。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政策:①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1947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2)原因: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

②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3)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强调注意两点:(1)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维护农民基本利益。

高频考点:各时期土地政策

高频考点:各时期土地政策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1.颁布的土地法1.“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局限: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法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2.“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意义:相对于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一个原则性的修改,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2.阶级路线(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4.这时期土地革命路线的原因1.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土地问题。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5.意义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基本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

3.意义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

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纲领性文件1.《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原因1.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

不同时期土地线索

不同时期土地线索

不同时期“土地政策”史线索1.太平天国: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2.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3.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4.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5.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

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6.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不同时期的土地问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不同时期的土地问题: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不同时期的土地问题
1.《天朝田亩制度》:根本否定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
2.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耕者有其田),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难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3.井冈山土地法: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4.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保护了中农利益不受侵犯。

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5.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使广大农民减轻了负担,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团结地主抗日。

6.解放战争时期《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推行的土地改革:将减租减息改变为耕者有其田,标志着由削弱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剥削转变。

为革命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物质基础、阶级基础
7.新民主主义时期(1949-1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更加全面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转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