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6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暑假天天练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暑假天天练

语文基础知识暑假天天练(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燥绕圈子柄公执法过尤不及B.真缔炒鱿鱼水乳交融苦心孤诣C.狙击元霄节笑容可掬舍车保帅D.亵赎催眠术意气风发口密腹剑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________ 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然而坚定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容置疑。

②本报________以民为本、善于监督、勇于维护公民权益的宗旨,为广大读者提供详尽、实用的新闻资讯与法律服务。

③市妇联、市体育局决定即日起在全市_________巾帼体育健身志愿者,以便更好地在全市推广科学、文明的体育健身活动。

A.尽管秉承招募B.不管继承招聘C.不管秉承招聘D.尽管继承招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直延续到2006年“两会”前后,中国决策层的坚决表态,才对否定改革的思潮作了明确回答,那就是中国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B.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家具、餐具等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呼声近期又甚嚣尘上....,这表明中国出口商品将面临新一轮“反倾销”浪潮的冲击。

C.近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数典忘祖....,制造麻烦,转移视线,妄图隔断中华民族的血脉,切断两岸同胞的骨肉联系。

D.每逢节日,一些商家打着“买一送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

这些商客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和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吃了大亏还以为讨了大便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必须加大,否则,投入不加大,教育产业化就一定会“泛滥成灾”。

B.白皮书说,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迈出了新的步伐。

C.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电脑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D.当谁都穿者皮尔卡丹牌的服装时,皮尔卡丹就停止了它作为社会优越感标志的象征意义。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4-4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4-4随堂人教版

第二编第四章第4节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撼庭秋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词首两句,即点出主题,主题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罗敷歌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①。

目断书鸿②,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③声声怨,黄叶西风。

罨画④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注:①丝桐:指美妙的音乐。

②书鸿;传书的鸿雁。

③水调:曲牌名。

④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

(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西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词句所具有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惋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

(2)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注]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高三语文基础天天练标准答案

高三语文基础天天练标准答案

高三语文基础天天练答案————————————————————————————————作者:————————————————————————————————日期: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1)1.[答案]B[解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

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

第三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

)2.[答案] D [解析] A.成分赘余,“否则”与“如果有一点办法”重复赘余。

B.搭配不当,“案件”要“严办”。

C.成分残缺,“在……下”不能作“使”的主语。

3. [答案]B[解析](虽有“像”字,但无比喻手法。

)4. [答案]C[解析]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④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④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①,由①句内的"陌生"判定转折句为③,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

5.[答案](1)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1分)(2)“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

(1分)(3)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1分)(4)拼音“beijing”点名申办城市。

(1分)(candidate city的意思是候选城市,若有同学写,也算一个要素,得1分)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2)1.【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5章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5章随堂人教版

第二编第五章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3)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6)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7)民为贵,______________,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答案:(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停车坐爱枫林晚(3)日月忽其不淹兮(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拄杖无时夜叩门(6)见贤思齐焉(7)社稷次之2.补足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答案:(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根据提示,默写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2)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夏日绝句》)(4)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高三语文天天练参考答案(2)

高三语文天天练参考答案(2)

高三语文天天练参考答案2012.08.201.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答案B。

解析A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能用来直接形容人。

C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感情色彩不对。

D项居高临下: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答案C【辨析】A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B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C当仁不让:当:面对。

仁:正义的事。

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就主动承担起来,绝不推让。

D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7-5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7-5随堂人教版

第二编第七章第5节1.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问题。

滴露的康乃馨真情莫过共握手!——题记虚掩的房门“咯吱”一声开了一道缝隙,爸探进半个脑袋向里张望。

天刚亮,同房的病友可能正在梦乡。

我刚醒,缩着身子用被角半掩着脸。

没错,是爸!红的,一大束康乃馨,我惊呆了。

那天,爸依旧是穿着那身泛白的工作服,头发很凌乱,或许外面风大。

清早的雾水打湿了他的发尖,脸上似乎还带着风的痕迹,看起来比以前沧桑了许多。

然而,我禁不住想笑,爸的样子笨拙而滑稽,他那一身装扮与他胸前一大束康乃馨极不相称。

我总以为,鲜花该是有着某种浪漫和情调的。

爸朝我这边走来,我咧着嘴躲在被角里偷偷地笑。

“哦,醒了。

”爸惊诧的表情让我知道我是多么爱睡懒觉。

“嗯,可是老爸,您这花是给我的?”我还是有点狐疑。

这一问,爸反倒有点紧张,①_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还和你妈商量着买什么,后来你妈说你喜欢康乃馨……”爸停住了,他可能是不习惯这种送花的场合。

爸翻遍了抽屉,终于找到了一个插花的瓶子,很脏。

没等我说话,爸已放下了花一路小跑着出去。

我端详着那一大束火红的康乃馨,不知怎么已被感动了。

我又想起了出事的那天,妈的慌乱,爸的平静。

腿摔成了骨折,都怪我骑车太粗心。

当时只记得一阵剧痛,腿再也抬不动了。

医院的急诊室在四楼,电梯口挤满了人。

我知道爸妈是担心我病情严重才决定上急诊室的。

爸背着我急匆匆地爬楼梯,一路上没歇过。

伏在爸的肩上,我清清楚楚地看清了他脸上的汗珠。

爸的身体很单薄,可背我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了他的力量。

四楼,我不知那长长的楼道有多少阶,也没有目睹爸将我送进急诊室后的气喘吁吁。

那绝不是一段好走的路……爸捧着花瓶进来了,脸上是憨厚的笑。

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人说,朴素的爱却是最伟大的。

我恍然明白,其实爸从来没有给过我富丽堂皇的爱。

我和他的故事没有影片上的轰轰烈烈。

我的童年,他的爱是交给了三月里高飞的风等,黑眼睛的小鲫鱼……点点滴滴地用温暖包围我长大。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

基础知识天天练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 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 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 皈.(guī)依枕藉.(jí) 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 船舷.(xián) 星宿.(xiù) 同仇敌忾.(kài)解析:B.骷kū;C.啻chì;D.梏gù。

答案: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解析:A.门可罗雀;B.寒暄;D.心悦诚服。

答案:C3.使用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句是()A.不管3D技术的最终走向如何,《阿凡达》已然给世界电影业狠狠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甭管家用投影仪还是蓝光DVD,在以《阿凡达》为代表的IMAX-3D面前都不值一提。

B.大陆卫生部副部长、海协会顾问黄洁夫昨天在“两岸共同防治新流感研讨会”上表示,第五次“陈江会”将就两岸医疗卫生产业交流问题进行协商。

C.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010年1月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驳斥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只救助中国人的言论,称其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别有用心的”。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解析:去掉引文内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

答案:D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2009年12月22日以来,新疆北疆地区、阿勒泰等地多次出现强降雪大风寒潮天气。

据________,近期严重灾情已造成新疆125.7万人(次)受灾,局部地区交通受阻,电力中断,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5亿多元。

②除此之外,鄂尔多斯市还有大量________民间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很多家庭多次购置房产。

2021大二轮高考总复习语文:小题天天练16含答案

2021大二轮高考总复习语文:小题天天练16含答案

2021大二轮高考总复习语文:小题天天练16含答案小题天天练161.下列句子中成语的用法不正确①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②2021年起浙江省开始在高中阶段尝试打破原有的“教学班”,实行“必修课选课走班制”的育人模式,当时人们对此种改革举措莫衷一是。

....③ 虽然人才市场上有很多求职者,但雇主要找到真正胜任这份工作的人并不容易④浙江省一名喜欢画马的男子在路上被三轮车追尾。

如此美妙的事故甚至让交警感到困难。

一些旁观者认为这种惩罚不值得犯罪,建议双方自行解决⑤三星note7手机因发生爆炸不得不在全球召回和停售,然而最初的这个“全球”偏偏不包括中国。

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引起中国质检总局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⑥ 虽然这是一套知识点极其密集的大型专业书籍,但它太大了,不合适。

我们仍然可以从复杂的知识网络系统中找到每个难题的答案。

a.①②③c.①⑤⑥b。

②④⑤d。

③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①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褒义词。

使用正确。

②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使用正确。

③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

本指禾苗中无野草。

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使用错误。

④罚不当罪:当,相当,抵挡。

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使用错误。

⑤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使用正确。

⑥大而无当:指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此处望文生义。

回答: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些人觉得反复润色一件作品不值得,也不划算。

这不仅会使低俗作品走红,造成劣质产品驱逐良品的现象,而且会误导创作。

b.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木屑颗粒机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木屑颗粒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c、据各种可靠消息来源称,铁路总公司最近召开会议,讨论恢复时速350公里的中国高铁运营。

语文天天练答案

语文天天练答案

语文天天练1答案一、(15分)1.B (A.诌zhōu C. 便biàn D.纤xiān)2.A (B. 爆发力C.为人不齿D.栽赃)3.C(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此处符合语境。

A.“如芒在背”不与“好像”连用;B.“娓娓动听”指说话好听,不用于音乐;D.“安之若素”是褒义词,指在遇到危险和意外时还能和平时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此处褒贬误用。

)4.D (A.“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B.“边缘化”后面逗号改分号,“家务”后逗号改为句号或冒号。

C.引号里句号移到括号外面。

)5.B (A.结构杂糅,删掉“由于”或者“为此”。

C.成分残缺,“解决”缺少宾语。

D.语序不当,调整为“生动展现原汁原味的语言生存状态,传达国人真实的心理情感,敏锐反映社会的发展变迁”。

)二、6.D(征:征召)7.A(连词,表修饰。

B.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才C.①介词,给②介词,和D.①副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8.C(②体现方望的谋略④间接体现⑤没有认清更始的真实意图,试图归顺汉室)9.D(错在“隗嚣谋划让诸将劫持更始帝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原文是其他将领想要劫持刘玄向东投降光武帝,隗嚣也参与了他们这个谋划。

)语文天天练2答案一、1.C(A 分别为duïdúqiǎng qiáng zài zǎi B 分别为yùyǔjiâjiězāzhāD分别为cháo zhāo jín jīn shízhì)2.B(A“下角料”应为“下脚料”C“坐阵”应为“坐镇”D“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3.C (①渗透:逐渐进入,多用于抽象事物。

渗入:无孔不入地钻进去,多含贬义。

②颠覆:推翻。

颠倒:位置相反或错乱。

③“虽然”表示转折;“即使”表示假设让步,根据语境,应为转折关系,且“即使”一般不与“可”搭配)4.C(A“耸人听闻”侧重故意夸大渲染,此句中应用“骇人听闻”;B“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D“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1-7-1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1-7-1随堂人教版

第二编第一章第7节1.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多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

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解析:本题材料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要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感情要真挚,思想要健康,并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①生命脆弱短暂,生命坚韧沉毅,生命绵延永续。

②自然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无情的力量,自然是人类反思的源泉。

③逝去的是同胞的生命,传颂的是民族的精神,留下的是人类的警醒。

2.200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集会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

有市民建议,受阅部队中应有“抢险抗灾部队方阵”和“维和部队方阵”,群众游行队伍中应有“志愿者队伍”和“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

请从上述“方阵”或“队伍”中选择一个,拟写一段现场解说词。

要求:突出该方阵或队伍的特征,赞誉其风貌;语言简洁得体;不少于100字。

解析: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达到宣传的效果。

其格式为:“现在走过来的是……,他们(面貌)……,他们中间有(人物)……,他们的精神……”。

答案:以“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为例:现在走过来的是城市外来务工者队伍方阵,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精神饱满。

今天,我们的外来务工者不仅在为城市的物质文明添砖加瓦,而且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奉献着光和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己之利,而是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这就是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3.请以“我为________鸣不平”为开头,选取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学过的一个文学形象进行反向分析。

80字左右。

我为________鸣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较为典型的语句扩展题。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1编4-1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1编4-1随堂人教版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抬头认真地说:“昨天你应该没听清楚我的话吧?我并没有那个意思,你
________了。”
②两会期间,某中学校长李丽丽代表说:“我们要把群众________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工作重点。”
③200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属于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10月9日北京时间19时瑞典学院________了这一消息。
⑨漂流着,无拘无束。若是遇到浪花翻滚的激流险滩,索性松开水中的木桨,身子一动不动,任随筏子从容漂去——它一个顺势鱼跃,从水瀑上灵巧翻过,稳稳落在水梯的下一层平缓处,衣衫上竟连水花儿都不溅一朵……
⑩目光疑惑地透入水下,似乎隐隐看见了有关命运的昭示,或是另一种解读。
⑪很多时候,人生,生活,就像漂流本身——当水流具有足够的运力时,顺其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水下(或是命运)潜藏着我们无法透视的规律,要说随波逐流,其实也就是循着波浪和水流的动向,借力前行而已。
⑮我藏匿于水中,融化在西拉沐伦河的怀里。
⑯真想这样无休无止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来自漂流下去,直到天荒地老。在漂流的途中,每一滴水都是起点;在漂流的路上,每一寸堤岸都可到达终点。
(北京青年报2005年11月16日)
6.在整个漂流过程中,作者的情绪感受有何变化?为什么反复写到情绪感受的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编必修四第1节
一、语言知识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蓦然(mò)汗涔涔(cén)
吮吸(yǔn)处死(chù)
B.恓惶(xī)惊愕(è)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6-1-2随堂(4)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6-1-2随堂(4)人教版

第二编第六章第1节二考查角度之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事故之后韩少功有个村子的两个后生惨遭大祸。

一个电工,一个帮手,架设电线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突然“啊呀”一声,双双倒在水田里,水淋淋的身体抽搐不已。

有人怀疑他们违章操作,有人怀疑另有第三者肇事,比方说在配电间贸然合闸。

到最后,几乎所有人一口咬定了供电公司:施工前缺少培训,施工中没有监督,材料质量也可疑……总之供电公司应对死人负责。

当时公司总经理把汽车停在村口,不打算进村了。

村民将汽车团团围住,七手八脚地要连车带人抬到惨兮兮的灵堂前去。

如果不是村干部及时赶来,人们的扁担和锄头还要砸在车上。

总经理只是不想惹麻烦,但不合人情的躲闪犯了众怒。

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形势全面恶化,使他陷入了有口难辩的泥潭。

人们异口同声地要求供电公司对事故负责,相干和不相干的恶语一齐砸过来。

加上死者的亲属在场号啕大哭,人见人怜,人见人悲,妇人们泣声纷起,急得总经理满头大汗,钻地无缝,插翅难飞,捐出了200元还不够,向所有人赔笑脸也还不够。

最后只得答应承担责任,一咬牙,给两家各赔12万。

到了这一步,乡长才出现,连声说自己来迟了。

劝退了几个吵闹的后生,然后接总经理去吃饭,算是压惊和联谊。

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灵堂里的调解已经完成。

但这算什么调解?在全面推行法制建设的今天,这一结果出人意料。

乡长对我说:“是不是有人肇事,这不难查,但是查出来又如何呢?他赔得出二十多万吗?赔不出。

查来查去的结果,不但要毁掉两个家庭,还要毁掉第三个,你说是不是?”“但①事实究竟是②事实……”我支吾着。

“③事实是,现在的三家都有了活路,有什么不好?”“那……供电公司是不是有点儿太……”“你是说冤枉?是有点儿,但他们放点儿血,不过是九牛一毛,更不过是酒楼里少埋了几次单,麻将桌上少点了几个炮儿。

你还不知道他们?”我无话可说。

我以前只知道法制的重要,但眼下不得不承认,法外有法,非法法也。

村民们心目中自有一套更为重要的潜规则。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6-1-1随堂(1)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6-1-1随堂(1)人教版

第二编第六章第1节一考查角度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俯向大地的身影许俊文这些年来,我的笔下总是很少提到自己的母亲。

我觉得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与母亲般配的文字,就好比我们已探明脚下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由于担心技术水平达不到,而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开采。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黄昏,我从定远县东部的小镇岱山下车去豆村,沿途的田野,该收割的已经收割了,眼前的每一块赤裸的土地,就像产后的孕妇似的,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见不到一个来打扰它的人,只有田边地角盛开的野菊花静悄悄地陪伴着它。

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青衣青裤,头上扎着时下很少见到的那种黑色的包巾,右手握着一把小锄。

举起,落下,举起,落下……在锄头偶尔停顿的间隙,从翻起的泥土里捡起一点什么,随手丢进身旁的篮子里,再继续翻着泥土。

当我走近,才认出是母亲。

我小声地叫了一声妈,她愣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忙丢下手里的锄头,想立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几次,最后还是在我的协助下才完成了那个简单的动作。

母亲的两个膝盖处粘满了泥土,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替母亲轻轻地扑打,扑着扑着,眼泪就出来了。

母亲是一个惜粮如命的人。

她三岁就跟着外婆讨饭,至今她的左腿还有当初被恶狗咬伤留下的疤痕;七岁下地给东家割麦子,饿极了就搓生麦粒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饥饿夺去了生命。

粮食在母亲的眼里比什么都金贵。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能够从工分以外多获得一点粮食,母亲请铁匠给我打了一把小锄头,每到秋天,当队里的花生、红薯、胡萝卜收获之后,她就叫我到地里翻找遗落的果实。

虽然如今的生活早已改变,父母的生活费用也由儿女们全包了,可母亲依然是一个拾穗的人。

是如今村里唯一的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了。

母亲总感叹道,人哪,最容易忘本,只要三顿饱饭一吃,就记不得挨饿的滋味了。

前年秋天,父亲打电话说母亲病了,我匆匆忙忙赶回到豆村,只见瘦弱的母亲睡在床上蜷作一团,我上前握住她枯瘦的手,粗糙得犹如一截干枯的树干。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4-2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4-2随堂人教版

第二编第四章第2节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揭傒斯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1)诗人作此诗的时令是何时?首句的“冻”字可否用“映”“点”“著”等替换?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诗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时令当在凉秋。

如用“映”“点”“著”等替换,前两句便带上平叙味道,使全篇旨意由言愁转化为言幽。

诗人首句着一“冻”字,意在强调自己冷峭的心情。

(2)最精彩的当是末句五字。

“一叶落”的声音足够细微,馆中人却能清晰地辨闻,足见夜之静,而一个“时”字,更将漫漫长夜中难眠人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一句不仅沟通了虚馆内外的情况,而且传达出诗人愁苦的心绪,可谓神来之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皇甫曾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情景,表达牵挂之情;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嘉村见梅花龚鼎孳[注]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语文天天练及参考答案16份

语文天天练及参考答案16份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2012》在全球公映,影片中用电脑技术制作的电光石...火.、山崩海啸的惊骇场面,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B、东汉后期坐镇冀州、势倾天下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更可怕的是,他的名气大,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D. 民众的期待也表示责任与鞭策,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手握大权之人,人人用放大镜加以检验,一言一行受到公评,必须临深履薄....、战战兢兢,一点都疏忽不得。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对于这种侵害顾客利益的行为,商场负责人拒不认错,于是几位顾客只好状告法院,以求公正。

B.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C.据报道,北京将投资167亿元扩建首都机场,备受关注的首都机场新航站区建筑方案中标方案为具备世界一流机场的建筑功能和特色的B方案。

D.目前台湾岛内按人口平均消费咖啡已达38.5杯,这一数字,显示台湾人对咖啡的喜爱。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2月26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一致通过决议后作解释性发言说:“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各国在利比亚侨民的安全和利益。

”B. 作为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的我们,虽然生命短暂,应该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也要发出光芒。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16语言表达连贯二逻辑补空含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16语言表达连贯二逻辑补空含解析

天天练16 语言表达连贯二(逻辑补空)基础过关1.[2019·兰州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

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记录了很多物产、民俗、宗教、山川、鸟兽等内容,本来也有图像,①________________,最终只剩下文字。

中国史学,②________________,宋代的郑樵在《图谱略》中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当然,③________________,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间构成图形、实体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图像。

答案:(示例):①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②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③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解析:材料第一句交代了文段中心内容,①处,前文说“本来也有图像”,后文说“最终只剩下文字”,可推知是史学著作在流传过程中图像遗失,故可填“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之类的语句。

②处,根据后文“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可提炼中国史学注重图像的传统特点,即“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

③处,“当然”有转折意味,再根据后文对图像的定义,可推知此处图像的范围比较宽泛,即“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

2.[2019·江淮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考验的是立法者对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能力。

工伤认定标准过松,难免为“骗”工伤行为留下空子,加重企业负担;②________________,则可能为职工的权益保障蒙上阴影。

48小时认定时效可视为一道“硬”标准,确实很难钻空子。

但问题在于,它回避了医疗抢救本身的复杂性,比如救治条件不同,死亡时间就会产生较大差异。

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核心问题是判断伤害或死亡的结果是否与工作有关联。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2章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2章随堂人教版

第二编第二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

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

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之推。

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之推。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

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

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

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

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

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

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

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

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

寒食节期间禁火,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

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

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

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

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

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基础知识天天练

基础知识天天练

基础知识天天练一一、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幡然藩篱番号蕃息 B.悔悟侮辱晦涩难懂诲人不倦C.浚河峻峭怙恶不悛逡巡不前 D.落枕落榜丢三落四大大落落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收入差距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这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必然影响到学校的生源质量与数量。

B.远离都市的喧嚣,静静地躺在乡村的小河旁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心中一片澄净。

C.此次,冯小刚把影片重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D.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全球的稻米生产发挥了敲门砖的作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穿过月亮门,眼前是一座_____的小花园。

这里绿树婆娑,鸟语蜂鸣,流水淙淙,真是一个读书、休憩的好去处。

②有效“两抢”等重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近年来成为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王强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第一阶段复习中,由于他扎扎实实、刻苦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为后阶段的综合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A.幽雅遏制从而 B.优雅遏止进而C.幽雅遏止进而 D.优雅遏制从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东端有两座石碑,一座是清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

B.加快中西部开发的进程,不仅是一个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还是一个关系到民生改善的经济问题。

C.能否科学合理地安排高三的复习时间,将直接决定我们能否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

D.怎样才能避免语文教学中“慢费差”现象不再发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2)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③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④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1-1-3随堂人教版

高三  基础知识天天练 语文第2编1-1-3随堂人教版

第一编第一章第3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倍.率解剖.旧醅.赔.偿损失恕不奉陪.B.倒霉.侮.辱晦.涩天涯海.角诲.人不倦C.坡.度被.覆偏颇.推波.助澜披.星戴月D.碑.文牌.匾裨.益沁人心脾.纵横捭.合解析:A.“赔”与“陪”读音相同;B.“晦”与“诲”读音相同;C.“坡”与“颇”读音相同。

答案:D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肄.(yí)业肆.(sì)无忌惮辍.(chuò)学缀.(zhuì)合成篇B.拙.(zhuō)劣相形见绌.(chù)揣.(chuǎi)测水流湍.(tuān)急C.桎梏.(ɡù) 诰.(gào)命夫人媲.(pì)美奴颜婢.(bēi)膝D.盘桓.(huán) 残垣.(yuán)断壁倾圮.(qǐ) 杞.(qǐ)人忧天解析:A项“肄”应读yì,与“肆”(sì)字形相近而读音不同;C项“婢”应读bì;D 项“圮”应读pǐ。

答案:B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俏.丽树梢.峭.拔刚劲霄.壤之别B.纶.巾沦.陷囫囵.吞枣论.资排辈C.荟.萃杂烩.脍.炙人口市侩.习气D.贿赂.烙.印束之高阁.络.绎不绝解析:A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qiào、shāo、qiào、xiāo;B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ɡuān、lún、lún、lùn;C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huì、huì、kuài、kuài;D项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lù、lào、ɡé、luò。

答案:D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禅.让阐.明蝉.联殚.精竭虑肆无忌惮.B.奴婢.稗.官捭.阖俾.有所悟大有裨.益C.青苔.怡.然鞭笞.百战不殆.贻.笑大方D.温.和蕴.藉翁媪.气烟氤氲.面有愠.色解析:A项“禅”读shàn,“阐”读chǎn,“蝉”读chán,“殚”读dān,“惮”读dàn;B项依次读bì、bài、bǎi、bǐ、bì;C项依次读tái、yí、chī、dài、yí;D项依次读wēn、yùn、ǎo、yūn、yù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天天练十六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煎.熬翩跹.信笺.歼.击机草菅.人命
B.渎.职赎.罪案牍.小牛犊.穷兵黩.武
C.对峙.窒.息挚.友滞.纳金栉.风沐雨
D.偏僻.裨.益辅弼.庇.护权刚愎.自用
解析:A.跹xiān,其余读jiān;B.赎shú,其余读dú;C.都读zhì;D.僻pì,其余读bì。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渡假甘拜下风不假思索名门旺族
B.厮打箭拔弩张凭心而论鞭辟入里
C.妨碍永保青春两全齐美琳琅满目
D.靓妆蜂拥而至文恬武嬉顾名思义
解析:A.度假,名门望族;B.剑拔弩张,平心而论;C.永葆青春,两全其美。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所普通中学近日已________为我市的重点中学。

②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③这样做________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进升急需固然B.晋升亟待当然
C.晋升亟待固然D.进升急需当然
解析:提高级别、职位等不用“进升”;“急需”是紧急需要,“亟待”是急迫地等待;“当然”是应当这样或合于事理、情理,“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
....式的、灌输式的教育,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的东西都很敏感,身体会自动生成一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的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

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

B.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
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
....为谁。

C.她对记者说,像徐老师这样,能真正付出自己的感情和真心,并竭尽全力去救一个
萍水相逢
....、陷入绝望的孩子,的确让人钦佩。

D.日前,市建设交通委表示,2010年既是世博之年,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
键之年。

功败垂成
....就在此一举了。

解析:A.“耳提面命”指导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B.“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本句中的意思不是说试验已经失败了。

C.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D.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一个民族可以用刀剑,或者用弓矢打败另一个民族;但是要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却绝非单凭刀枪剑矢就能做到的。

C.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交流、商务、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质疑。

D.在对“建始人”古人类化石进行考证研究后,我国考古专家认为:“建始人”化石,对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是一个挑战。

解析:A.“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的对象是“事件”,谓语与宾语不能一一搭配;C.“商务”与“购物”是种属概念,不能并列;“感到质疑”动宾搭配不当;D.“化石是挑战”逻辑不当。

答案:B
6.下列语境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高三毕业前夕,李欣送了一张照片给张琳,并在照片后面写了以下文字:张琳同学惠存。

B.一位初次给报刊编辑投搞的作者,在所寄稿件中附了一封短函:谨将拙稿寄上,敬请拜读,欢迎斧正。

C.一个购物中心在大门口立牌子,上面的文字为:价廉物美,童叟无欺,欢迎惠顾!
D.一些外地教师将来学校参观,学校在校门口持了一幅标语:欢迎各位老师光临我校!
解析:“拜读”的语体对象用错了。

答案:B
7.填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三句)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

(《论语》)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左传》)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答案:(1)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则孤陋而寡闻
(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4)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