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对祖国的伟大贡献
浅论彝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贡献

浅论彝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贡献姓名:邓文汉语言文学一班20092108081内容摘要: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国土地广袤辽阔,人们在不同地域生活,产生了各民族。
以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为中心生活的人群成为汉族,以北方游牧文化与山地游耕文化为主的人群演化为少数民族,三种文化人群在早期因为食物的争夺,战争,迁徙而互相融合,汉民族对少数民族影响巨大,少数民族文化也影响了汉文化的发展,写该论文目的着重在于论述彝族与汉族的互相融合、互相影响。
关键词:彝族、多元、影响、融合一、彝族的历史1、彝族的由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今天西南各地彝族都普遍传说洪水泛滥之后,笃慕繁衍了彝族,大家都认为笃慕是民族的共祖。
彝文典籍中大量记载了笃慕的活动。
既然洪水泛滥之后的笃慕即“六祖”也成为了全民族认同的历史事件,那么,无可否认,这是古代部落分化或部落战争的折射和沉淀。
而且,在彝文古籍中记载了彝族最先的原始民族是哎氏民族。
在东汉司马迁的《西南彝志》卷三中有"哎哺九十代"的记载,具体叙述了19个哎氏族,2个哲米氏族共212代的父子联名世系。
哎哺氏族的后裔(希慕遮),汉文记作"孟哲",其31代才是笃慕。
此外,凉山彝族还传说彝族上古有12个王朝,其中11个王朝是母系王朝。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由于彝族各部的迁徙对流以及交融,作为民族共同体称谓--"夷"便出现了,以后的汉文文献均以此作为对西南地区彝族的称谓。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再到官僚资本主义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程。
公元8世纪,"南诏国"的建立,标志着彝族历史上奴隶制的最高发展阶段。
但在彝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一直发展不平衡。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

略说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少数民族是指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居住的民族,他们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交流与融合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与汉族有着长期的接触和交流,通过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互动,各民族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众多方面。
藏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使得藏传佛教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使得中华文明的清真食品和建筑在中国广泛存在。
二、科技发明与传播少数民族在科技发明和传播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古族人草原上的悠久历史和特殊环境,培养了他们的骑射技艺,对中国的军事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汉时期,蒙古族的骑射技艺帮助中国统一了北方,开展了边疆的开发和防御。
蒙古族还在建筑、医学、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书法艺术由于各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与艺术形式。
藏族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藏字艺术,其字形浑厚,墨迹流畅,融合了佛教和民族特色;蒙古族的古蒙古文书法也有独特的韵味,书写规范而潇洒。
这些独特的书法艺术为中华文明的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范式,对提高中华文明的艺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文学与语言少数民族在文学与语言方面也有较大的贡献。
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神话、史诗等,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内涵。
壮族的桂林山水诗歌、布依族的苗疆歌谣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诗词创作。
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系统,如苗文、彝文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
五、民族建筑与工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和工艺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藏族各地修建的寺庙、宫殿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雕饰艺术,为中华文明的建筑风格提供了新的元素和样式。
壮族的壮锦、蒙古族的蒙古地毯等传统工艺品也在中华文明的民族工艺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论少数民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1. 引言1.1 少数民族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少数民族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作为我国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一部分,承载着维护国家团结和民族团结的责任。
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
少数民族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作为少数民族的代表,承载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传人。
少数民族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少数民族学生的参与还可以增加多元文化的视野,拓宽国家建设的思路,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少数民族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他们的参与和贡献对于弘扬国家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大局中去。
1.2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我国众多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少数民族学生常常面临着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挑战,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同自己所属的国家,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社会融合和和谐发展。
在多民族的社会环境中,少数民族学生需要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国家责任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构建多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古代历史各朝的民族政策

高考热点1:中国古代历史各朝代的民族政策一、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春秋诸侯争霸给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的机会。
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民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密切了华夏民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融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秦灭六国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去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经营,秦朝疆域扩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郡,人口达2千万。
汉武帝继秦始皇以后,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汉武帝时打败匈奴,通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将新疆地区正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建立起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
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主要民族“五胡”经三国到西晋,人数已达几百万。
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淡保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但是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也加速了民族融合。
北朝是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他改革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唐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
唐朝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联系。
回纥、粟末、南诏等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经济上与唐往来密切,文化上互相交流。
吐蕃与唐通婚,基本上保持了亲戚关系。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起了重大作用。
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分别实现局部统一。
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各少数民族在缔造伟大祖国中所作出的贡献

各少数民族在缔造伟大祖国中所作出的贡献:一些少数民族在开发边疆、统一边疆地区方面作出了贡献。
如匈奴这个民族在两汉时期已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重要的成员。
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在公元前209年即单于位,励精图治,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使匈奴的统治进入了极盛时期。
课本的两段小字和《冒顿鸣镝射马图》具体叙述了冒顿励精图治的情况,这时匈奴的畜牧业和冶铸业都发展起来,在汉族的影响下,匈奴地区还出现了农耕。
突厥、回纥、南诏、吐蕃等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境的开发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松赞干布是吐蕃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青藏高原。
他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受唐文化的影响,他创造了吐蕃文字,制定了官制、兵制和法律,推动了我国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
同北宋并立的辽和西夏是契丹和党项族建立的国家。
这两个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业,任用汉族文人韩延等,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文化。
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
辽极盛时的版图,北至色楞格河流域,南至河北中部和山西北部,西至阿尔泰山以西,东临大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
将北方如此辽阔的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权管辖之下,辽是第一次。
在辽代、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开发,这对以后金、元、清各朝都有深远的影响。
金灭辽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来到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政权,史称西辽。
西辽疆域广阔,存在了80多年,它在开发我国新疆地区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贡献。
辽宋夏金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回鹘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西州回鹘、黑汗王朝和白族在西南地区建立的大理。
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在西州回鹘统治下的高昌地区,畜牧业很发达,农业和手工业也在发展,与辽、北宋的贸易往来频繁。
黑汗王朝包括今新疆部分地区和中亚广大地区,他们自认为是中国的一部分,西亚国家也承认他们的王朝是中国的王朝。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vb b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1、少数民族政治上的贡献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467—499)。
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
元朝时期,在蒙古族发展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位不得不提的民族英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铁木真。
他对蒙古族的贡献尤大。
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清朝时期,中华民族走向统一,汉人政权的功劳必须受到肯定,但中华民族的最终的大一统不是由汉人来完成,而是由满人来完成。
游牧文明富于“侵略”的主动性,恰恰是完成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最后一个必要因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开疆拓土的朝气和魄力。
2、少数民族对中华文艺的贡献史学方面, 在二十四史中, 宋、辽、金三部史书是在元朝蒙古族人脱脱等人的主持下编纂的, 是蒙占族史学家和许多维吾尔族、汉族史学家共同完成的, 这三部史书史料丰富, 为研究这三个朝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三部史书都把这三个朝代列为正统,各为一史, 各系年号, 独自成书, 在一定程度七突破了汉族为正统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是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而且, 蒙、汉、维三族学者共同编写三史, 也开创了各族史学家合作修史的先例。
在诗歌创作方面, 少数民族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北朝时代, 民歌是当时文学发展的主要特色, 这些民歌主要反映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具有刚劲、质朴而又爽朗、活泼的特色, 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少数民族的音乐歌舞是祖国文化的一枝奇葩。
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还创造了大量千姿百态、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
高考专题训练: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精彩的答题思路引导)

高考专题训练: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精彩的答题思路引导)核心观点: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同汉族一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平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一内容不仅是历年高考的考点,也是一个热点。
基本认识:1.要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各民族的文化和对祖国历史的贡献。
我国各族人民都创造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和历史,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都应得到肯定和尊重。
2.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战争。
这些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3.要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现象。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4.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5. 要高度重视和认识处理好民族问题,它关系到国家治乱、社会进退、民族兴衰。
精典题解:1.(2000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以下材料材料1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材料2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材料3 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粬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余靖:《武溪集·论河北榷盐》回答:(1)辽实行南北双轨政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评价其历史作用。
(2)材料3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2.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则对匈奴进行反击,著名将领霍去病并表示“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少数民族群众建设新中国的故事

少数民族群众建设新中国的故事一、引言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讲述几个少数民族群众在新中国建设中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奋斗和付出。
二、蒙古族勇士李井泉李井泉,蒙古族,是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
他出生于内蒙古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抗日游击战争,深入敌后执行任务,扰乱敌军的后方。
解放战争时期,他受命组建了一支游击队,坚持在蒙古族地区进行游击战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中国建立后,李井泉主动参与了国防建设工作。
他带领着一支蒙古族的特种部队,在国境线上执行任务,保卫祖国的安全。
他所在的部队多次被评为模范部队,他个人也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
李井泉的故事是蒙古族群众在建设新中国中的典范,他们为保卫祖国的繁荣和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壮族女工黄文秀黄文秀,壮族,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位杰出的女工。
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出生,并从小就体验到了贫困带来的艰辛。
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通过勤奋学习,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解放战争时期,黄文秀作为一名农村妇女,积极参加了农村妇女组织的活动,帮助壮族妇女争取平等权益,提倡社会进步。
在新中国建立后,她进入了一家当地工厂工作,并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工人代表。
她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为工人争取福利和权益。
她还鼓励其他妇女积极参与工作,展现壮族妇女的力量和智慧。
黄文秀的故事是壮族群众在建设新中国中的缩影。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藏族医生才旺卓玛才旺卓玛,藏族,是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位杰出的藏医师。
她对藏医药的热爱和执着使她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才旺卓玛从小就对藏族的医药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努力学习,深入研究藏医药的理论和实践。
在新中国的支持下,她成为了一位知名的藏医师,并在医学界获得了卓越的声誉。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华文化的丰富、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是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1. 汉族: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
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和思想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
汉族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等,贡献了卓越的文化遗产。
2.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曾建立元朝王朝,统一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大王朝之一。
蒙古族的文化对中国的医学、农学、天文、历法、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蒙古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3. 回族:回族是中国汉化程度最高的伊斯兰教民族,传承着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精髓。
回族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饮食,也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回族人还在中外交流及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藏族:藏族被誉为中国西南的珍珠,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信仰,曾建立过大唐西藏王朝。
藏族人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保持着与其他民族的往来及文化交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维吾尔族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的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也是中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维吾尔族人民长期保持与古代中原文明的往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 壮族: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民族,分布在广西、贵州、广东等地,拥有丰富的原始文化和民俗文化。
壮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和习惯深深影响着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旅游业,也为中国的多民族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又一重要民族,在广西、贵州、云南、江西等地均有分布,拥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
【doc】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

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周锡银郎维伟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内容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争中,为全民族的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关键词]民族政策;抗日战争;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杰出贡献[中国图书分类号]K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5)一03—01—05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百年来中国各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历史已经证明:在外敌人侵面前,中华各族人民团结对外,奋起反抗,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这是伟大的民族传统.本文拟就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略作论述,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一,深受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拥戴的团结抗日民族政策,㈠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为了处理好国内严重的民族问题,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制定了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如下: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侵人我国神圣领土之际,党中央适时地提出:"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彝,番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并且迅速建立起广泛的,包括国内各阶级各民族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无论在沦陷区,国民党统治区,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党和民主政权都在少数民族中广泛地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以唤醒并提高各少数民族坚决抗日的认识和信心,奋起推翻日寇的统治,收复失地,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的原则下共同联合抗日,进而建立统一联合的新的共和国. 2,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列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对民族平等团结原则予以了高度重视.为把这些精神具体化,又对民族平等团结问题作了详尽规定:必须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允许蒙,藏,回等各民族有管理自己事务之权;有抗战建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和居住迁徙的自由,发展各少数民族的生产,设立工厂,开发矿山,发展交通,兴办生产,消费和信用合作社;帮助建立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部队;改善汉,蒙,藏,回,维吾尔等各族关系,巩固抗日团结;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并教育蒙,回等各民族人民以平等互爱的精神对待其他民族,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偏向.3,在共同抗日原则之下.各少数民族有自治之权如规定:在敌后,蒙古族有权组织各盟,部,旗,群的抗日政权,并成立统一的蒙古地方政府,建立抗日根据地,蒙古族有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各省,县不得干涉各盟,旗政府管辖区域一切政治,经济,文化职权的行使;在蒙古地方设县,治局,必须在蒙古人自愿与自主的原则之下,原已设县,治局者,应有蒙人参加.所征税收应划作蒙古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费用;取消或调整各级管理蒙古事务的机关, 设立由蒙古人组成的中央管理蒙古事务的委员会, 中央政府及绥,宁,青等省政府,应有适当数量之蒙古人参加;国民参政会应增加蒙古人参政员,同时蒙古地方应组织国民参议会,其他有蒙古人的省,市, 县也应有蒙古人的参议员,凡蒙古民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方,当地政府应设置由当地蒙古族人员组1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成的委员会,作为市,县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与他们有关的事务,调节蒙,汉关系.同时,中央为保障回族和藏族人民实施自治权利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②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习惯的自由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帮助蒙,藏,回,满等各民族改善其生活,激发各少数民族人民抗战热忱,并具体规定:改良牧业和农业; 政府拨款救济农村,抚恤流亡;废除苛捐杂税,无偿摊派及无偿劳役等有害民生的弊政;减租减息,取缔奸商垄断的法令;没收汉奸财产分给贫民;改善公务人员的待遇.各抗El政权还特别重视"实施抗战教育",发扬蒙,藏,回,满等各少数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与光荣的革命传统,培植抗战建国的人才.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亦是抗El战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些重要文献中都规定,尊重蒙,藏,回等人民信奉宗教的自由,保护藏传佛教寺庙,清真寺,保护僧侣,阿訇,担保各民族信仰的绝对自由,反对和禁止任何侮辱与轻视宗教信仰的言论和行动,提倡与鼓励青年喇嘛和伊斯兰教信奉者参加生产;同时规定,要尊重蒙,藏,回等各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谁也没有权利用暴力去干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道德以及其他一切权利."㈡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有力实施及其成效为了正确地,及时地贯彻执行团结抗El的民族政策,中共中央西北局专门设立了民族问题研究机构,认真调查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和党的民族政策,这是我党正式地,系统地研究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开端.陕,甘,宁边区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蒙,回,藏民族,其北面和西面又与蒙,回地区紧密相连.有鉴于此,西北局根据当时蒙古问题的严重性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首先研究蒙,回两个民族的问题,以指导抗El实践.这个时期,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着述很快付梓.例如,罗迈(李维汉)的《回回研究》,罗霄的《抗战建国中的回回民族问题》, 刘春的《蒙古民族问题》,关锋(贾拓夫)的《团结中华各民族争取抗战建国的胜利》等.1941年10月25El,为适应团结抗El民族政策实施的需要,我党领导的最早的民族事务机关——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延安成立.2新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委,在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关于边区境内蒙,回等各民族区域自治事宜;关于边区境内蒙,回等各民族自治区之政治,自卫,经济,文化, 教育,卫生等建设事宜;关于保障蒙,回等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种法规之拟定等.为了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实施团结抗El民族政策的光辉典范,党中央和边区政府还采取了以下措施:1,1939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担心中华各民族最崇敬的民族英雄,蒙古族的先祖——成吉思汗的灵梓遭日寇破坏,经征得蒙古族人民同意后,决定把它从绥远移至甘肃兰州附近暂厝以后又据"蒙古文化促进会"的决议,在延安修建了成吉思汗纪念堂和蒙古文化纪念馆.经毛泽东,朱德等党, 政,军领导发起,举行了成吉思汗的夏季公祭和纪念堂落成典礼,这就大大促进了蒙,汉民族间的团结. 2,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把过去军阀占领的盐池, 苟池,北大池等蒙古人居住的土地,完全交给蒙古族管理遵照党中央关于实行民族自治的原则,在关中,陇东,三边和延安等地回民较集中的地区成立了区,乡,村各级自治单位.为了促进回族文化的发展,1940年2月,在延安成立了"回民文化促进会", 以谢觉哉为理事长.根据促进会建议,边区政府拨出专款,帮助回民修建了6座清真寺,使回民真正能够享受到宗教信仰的自由.3,为了解决抗战时期民族干部之急需,早在抗战初期.延安各干部学校,如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招收过一些少数民族学员,并于1941年6月陕北公学还设立了民族部,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当时共有学员185人,包括蒙,藏,回, 彝,苗,满,汉等7个民族(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等藏族红军战士都是第一批学员).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民族大学——延安民族学院.全院共有师生数百人,学员中有汉,满,回,藏,彝,苗,东乡等8个民族.他们来自祖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各地.学院下设教学,研究,人事,总务等4个处,教育处处长为乌兰夫,研究处处长为刘春.教学组织以班为单位,并根据学员的汉语程度分为一,二,三, 四班.学制分初,中,高3期,每期学习2年,共计6西藏研究2005年第3期年毕业.在党的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学员团结友爱,一批批有觉悟,有才干的民族干部迅速成长.二,团结抗日民族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的英勇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下,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争中,为全民族的锯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现分别介绍如下:蒙古族1932年在绥远成立了蒙,汉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反帝大同盟,热河,察哈尔也成立了蒙,汉抗日同盟会,牧民抗日会等抗日团体,进行救亡宣传,同时成立了抗日同盟会,配合东北义勇军,开展游击战争,痛击侵略者.1936年,党中央在伊克昭盟设立了蒙古工作委员会,有计划地领导蒙古族的抗日运动,争取了大部分蒙古族上层人士同情抗日, 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帮助蒙古族人民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开设训练班以培养蒙古族干部.抗战爆发后,党在伊克昭盟设立了绥蒙工作委员会,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开赴伊克昭盟前线.接着党中央又派遣一二.师三五八旅的一部挺进大青山,与当地游击队会合,组成绥察支队,开辟了包括绥东,绥西,绥中,绥南等大部地区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开辟和保卫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绥察行政办事处蒙政处处长贾力更和抗日游击队队长高凤英等一大批蒙古族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38年冬,察绥战地动员委员会以及各县,区,乡,村各级分会相继成立.很多地方还建立了农民救国会,商人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儿童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1940年8月,蒙,汉各族各界和各抗日团体在大青山西梁村召开抗日团结大会, 通过了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绥察施政纲领",成立了"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远办事处",建立了萨拉齐,固阳,武川,陶林等9个县政权和20多个区政权.到1941年春,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30多个区,拥有五,六十万人口,以及3个团的正规部队和大量游击队,武工队.处在8年抗战第一线的蒙古族人民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包括日寇华北派遣军司令指挥的3万多人的疯狂"扫荡",直到抗战胜利.藏族早在1931年日寇强占我国东北时,在南京的康藏人士就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作出六项决议:通电全国同胞一致抗日;敦促国民党政府早定抗日作战方针;电粤息争,共同抗日; 发布"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宣言;为国难告康藏同胞书;电十三世达赖喇嘛早日解决康藏纠纷,共同抗日.1933年5月,九世班禅闻知热河失陷,内蒙存亡危在旦夕时,痛心疾首,立即通电斥日寇暴行,并毅然跋涉两月之久到达热河前线念经祈祷抗战胜利.1938年又解囊捐助抗日将士医药费3万元,并带头认购救国公债2万元.同年夏天,藏族人士青攘呼图克图,贡嘎呼图克图,格桑泽仁等发起组织"康藏民众抗敌赴难宣传团"和"西康民众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赶赴重庆和各大战区慰劳前线抗日将士,并把从藏区募集来的金银首饰一并献给国家, 以应抗战之急需.1944年10月,西藏僧俗群众省吃俭用,捐赠国币500万元,用以购买战机25架,组成近3个空军大队.甘肃省拉卜楞寺附近藏族人民的事迹更为感人,他们捐献的钱财竟可购买飞机30 架,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特令嘉奖,颁给"输财卫国"匾额一方.1945年,西康省木里藏民特向滇西抗战将士捐赠大量藏银,以表示慰问.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寇切断我国的海路运输,对大西南实行战略封锁,我后方物资非常匮乏.川康藏族人士邦达多吉等策划并开辟了印度经西藏直通川,滇完全依靠骡马运输的陆路国际交通线.邦达家族在印度设商业机构,以拉萨为转运中心,先后在昌都,玉树,甘孜,康定,雅安,成都,昆明,丽江,中旬等地设商号或转运站,从印度购进大批商品运至抗战大后方.输送抗战物资总值达1.5亿美元,对急救和繁荣战时后方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修建了新津一康定,康定一玉树简易公路和理塘,营官,漳腊等军用机场.川康藏族同胞积极参加了这些工程,仅修机场一次就征调当地民工2300人.甘孜白利寺格达活佛积极支持北上红军,当他得知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奋战山西时, 他天天为将士祈祷,联合57寺僧伽致电政府,表示: "暴日人寇,五族同仇……僧伽等分属国民,爱护国家,利乐有情,未敢后人.谨于每月东日举行月会时,虔诚至心,增诵经课,面向三宝,为国家民众祈求胜利."③回族日寇侵入华北之后,回族人民立即组成3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了抗日民族武装,并在八路军,新四军的帮助下迅速发展壮大,为数多达几十支,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广大省区,其中以冀中,渤海两个回民支队最着名.1938年1月,以吕正操领导的抗日自卫军中的100多回民战士为基础,成立了回民教导队.同年7月,与马本斋率领的河南回民教导队合并,组成冀中回民教导总队.1938年改编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为司令员.该部队在回,汉人民的支援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主力进行反"扫荡",6年多的时间里转战于冀中平原,冀鲁边区等广大地域. 历870余战,消灭Et伪军36000余人,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冀中军区曾通报嘉奖回民支队,并授以"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马本斋积劳病逝时周恩来,朱德分别赠送挽联:"民族英雄,吾党战士";"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渤海回民支队在抗日战争中打了不少漂亮仗,像智取旧城,巧夺姚庄以及拨齐家坞等战斗,至今还在沧盐一带人民中传颂.8年抗战期间,回族中还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政委张鸿仪,以及山西代县人民自卫队队长,17岁的小英雄金方昌等英雄人物.张鸿仪率领一支军政素质很高的铁道游击队活跃在津浦铁路沿线,神出鬼没,奇袭突击,使敌人的军事运输经常中断;金方昌17岁就和雁北人民一起抗击日寇,1940 年被捕,宁死不屈——被敌人挖去双眼,他就用眼血在牢房的墙上写下了14个大字:"严刑利诱奈我何, 颔首流泪非丈夫!"他的事迹至今还活在雁门关内外人民的心里.此外,山东肥城县大队队长米英俊,冀中回民抗日先锋队总队长王文才,定远县二龙乡清真营教导员白云义,渤海回民中队长张凤亭,陕甘宁边区回协常务理事马文良等,他们都在神圣的抗日战争中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壮烈地牺牲了.沦陷区的回族人民亦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进行各种形式的救亡活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尽了自己光荣的责任.满族和朝鲜族从日寇的铁蹄踏进我国东北的第一天起,满族人民就与之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参加义勇军,抗日会,用各种办法打击日伪军. 1932年,在黑龙江盘石,巴彦,方正,宁安等地相继出现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的抗日游击队;1934年,勃利地区又建立起由满族,朝鲜族,汉族参加的游击队;1935年2月成立的中朝人民联合军中有大批满4族人民参加,仅师长以上满族领导干部就有王光字, 张兰生(鲍巨魁),陈翰章,关化新,伊俊山等.这支英雄部队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浴血奋战,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抗战中歼灭日伪军10万以上, 牵制了40~50万日伪军,打乱了日寇抽调重兵进攻关内的计划,援助了关内的抗战,后来又协助苏联红军最后彻底歼灭日军.在八路军里还有不少满族指战员随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其中着名的有一二.师政委关向应,三纵队七支队司令员赵承金等.满族人民还以大量物资支援抗日部队,为子弟兵筹措粮草,转运武器,送情报,当向导,进行抗日宣传,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战略要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朝鲜族人民积极开展反抗日寇侵略的斗争.在延边地区先后掀起轰轰烈烈的"五?卅"暴动,"八一吉敦"暴动和秋收,春荒斗争,同时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展壮大了游击队和革命团体反日会,反帝同盟,农民协会等.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在11个军中都有朝鲜族指战员,有的军里朝鲜族战士约占半数, 他们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打得敌人丧魂落魄.据日本所公布的数字,从1931年9月至1936年7月, 东北境内朝鲜族人民的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达23928次,击毙或击伤日本军警4321人,俘虏日本军警18114人,缴获武器3179件.1938年秋,抗日联军的8名朝鲜族,汉族女战士在敌人的追击下,奋战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一齐跳进牡丹江壮烈牺牲,用鲜血写下了"八女投江"的悲壮诗篇.1936年6 悦,在朝,汉工人帮助下,抗日联军袭击了天宝山铜矿,烧毁了全部设备,使日本侵略者的这个军工基地陷于瘫痪,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在刀光血影的14年抗战中,关内外的朝鲜族和满,汉,蒙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谱写了许多动人的战斗诗篇,在这共同的斗争中,有数以万计的朝鲜族人民为抗战救国献出了鲜血和生命.黎族和苗族1939年2月10日,日寇大举进犯海南岛,由琼崖工农红军济南队改编的"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一带阻击敌军,掩护海口市人民撤退,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的抗日斗志.随后,独立队又在琼山,文昌毗邻的地方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12月,遵照党中央指示,琼崖特委加强了"黎运"工作,团结黎,苗等少数民族,发展和壮大西藏研究2005年第3期抗日力量.接着,独立总队主力转移到澄迈,临高两县交界的美合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并新建了六连岭,保(亭),陵(水),万(宁)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粉碎了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多次"扫荡","蚕食".到抗战胜利前夕,琼崖纵队已发展到5个支队,1个大队,共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有17个县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体.壮族抗战爆发后,壮族地区的党组织团结各族人民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救亡运动.1939年11 月,日寇集中5个师团的兵力进攻南宁,壮,瑶,汉等各族人民以十万大山为据点,在钦州,防城,邕宁等县组织游击队,保家卫国,使敌人控制的交通命脉经常陷于瘫痪的状态.1944年,日本法西斯作垂死挣扎,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退,广西70 多个县(市)沦陷.壮,汉等各族人民在农村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在桂北,有临(桂),阳(朔)抗日联队和灵川抗日游击队;在柳北有融安,大苗山和柳城的抗日挺进队.他们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出版《挺进报》宣传抗日.在武鸣,宾阳,上林也都有抗日武装;在钦县还建立了抗日华侨游击队.他们与残暴的日寇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5年春,发动了轰动全省的桂东南起义,革命烈火燃遍了玉林,博自,陆川等广大壮族地区,直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⑥傣族,白族,佤族,僳僳族,景颇族1941年,日寇侵入云南德宏民族地区,畹町,芒市,龙陵,腾冲等沦陷,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滇西沦于敌手,抗战后方吃紧.傣,佤,景颇族人民迅即组织游击队进行抗击.他们在莲山,昔马,曼允,太平街,陇川,盏西以及槟榔江等地或扼守要隘,或出击日军.一次, 日寇200余人向蒲朗寨进犯,在杨家坡附近遭由汉, 傣,傈僳族组织的游击队的伏击,死伤过半.后来,日寇自保山粟柴坝地区乘橡皮艇偷渡怒江,遭到江边白族,傈僳族人民的火枪毒弩的猛烈射击,狼狈逃回.日寇300余人又由六库偷渡怒江上岸,烧杀抢掠,凌辱妇女,被白族和傈僳族群众全部消灭在怒江东岸山林岩壑问.1944年8月,当入侵的日军在我国边疆各族军民的打击下退至中缅边界时,又被我陇川傣族人民围打一昼夜,使其仓皇逃出我国境内. 与此同时,沧源,耿马的傣族,景颇族,佤族与汉族人民共同组织"耿马抗日游击支队",活动于耿马孟定一带,与日寇进行了大小8次战斗,并与"阿佤山抗日游击支队","班洪自卫支队"配合作战,在阿佤山中心地带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居住在敌后和大后方的其他少数民族除上面论述的少数民族外,居住在敌后和大后方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土家族,彝族,羌族,侗族,高山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在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争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滇缅公路的修筑,就是我国大后方各族人民抗日救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抗战开始后不久,我国沿海交通口岸均被日寇控制.为了打通通往缅甸方向的国际运输线,修通滇缅公路就成为最紧迫的任务.滇缅公路在云南境内近1000公里,是最为艰险,最难修筑的路段.要穿越2座横断山,穿过湍急的澜沧江和咆哮的怒江,许多路段纯粹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为了民族的生存,每天有10万余汉,彝,自,苗,回,藏,傣,景颇,阿昌等各民族民工修筑.他们吃的是干粮,喝的是雨水,住的是窝棚.烈日,暴雨,山洪,塌方,滚石,毒蛇,猛兽,疫病的侵袭时常阻挠着公路的修筑.伤,病,死者达万人以上,其中捐躯者就有5000人.在非常时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被誉为世界筑路史上的一大奇迹.自1940年滇越铁路被日寇切断后,它就成为中国西南后方唯一的国际交通大动脉,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巨大的作用.(责任编辑保罗]注释:①<中共六届(扩大)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见<六大以来》(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04页.。
云南民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云南各族军民对抗日战争的特殊贡献内容提要:云南各族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关键词:云南各族人民抗战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但却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阵地之一,当地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中国现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龙云组建60军支援全国抗战,。
1937年8月,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参加了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国防会议”,赞成一致抗日主张,并表示愿意出兵20万,支援全国抗战。
龙云回到昆明后,马上组编第60军开扑前线,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其次。
全民抗战开始后,中国沿海交通口岸均被日军所控制,地处边疆的云南不仅成为后方重要基地,而且还是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于是修筑滇缅公路成为物质运输大通道。
寇侵占云南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大肆烧杀抢掠,激起了云南各族人民和驻滇部队官兵极大的民族义愤。
全省军民紧急动员,纷纷请缨西进,驱逐日寇,收复国土。
滇西边疆各族人民为了捍卫民族生存,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奋起抗击日寇的暴行。
云南滇西人民抗战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一、各族军民抗日斗争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少数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与汉族人民一起,奔赴抗日前线,英勇进行抗击侵略的斗争。
从整个抗战的过程来看,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抗日队伍呈现出武装力量的民族性、活动的区域性和形式的分散性等特点。
(一)抗日队伍的民族性。
尽管各少数民族抗日队伍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
但各支队伍建立之初,往往以相对聚居的一个或几个民族为主体来组织抗日队伍,通过本民族的亲和力来团结、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日游击队伍。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各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并以这一文明为纽带,使中华民族凝聚在一起,其中虽然经历过历史上多次的大动荡、大分化,发生过民族间的巨大的相互战争和摩擦,但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仍然把中华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正是依靠这种和平和非和平的交融,推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和发展,从而形成“一体多元,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民族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互关系。
就历史上的朝代来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是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金,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元,是蒙古族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清,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另外,隋和唐都是鲜卑人和汉人的混血儿,而且现有历史学家考证朱元璋也可能是回族人。
中国历史上真正由汉人统治的统一国家只有少数几个。
可见中国历史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历史!后世对北魏一朝汉化多有称道,认为是集南北朝之大成,有力的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元初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郝经高度评价金朝的汉化程度:“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讵元魏、高齐之得厕其列也”。
在北魏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鲜卑语日益显出不适应社会之需的劣势,汉语文的优点和汉文文化典籍之丰盛,使进入中原的鲜卑人对学习汉语文有强烈的要求。
孝文帝时遂改以汉语为国家的“正音”。
拓跋氏钻研儒术不遗余力,还著书立说,治理国家遵照儒家观点。
孝文帝拓跋宏还举行了一系列尊孔活动,进而把儒家推崇到空前的地位。
孝文帝其人不仅本人充满儒家文化色彩,而且通过尊崇礼教,提倡孝、礼的思想,使北魏社会全面向儒家理念转化,从而使民间与上层生活都与儒学不可分离。
史称孝文帝“善谈老庄,尤精释义”,北魏的社会文化转变,逐渐使鲜卑民族观念文化转变,加速了民族的认同,最终融入于汉族之中,成为汉族的新鲜血液。
对于中原汉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的发展功莫大焉。
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

第二讲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古代起,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祖国悠久灿烂的经济和文化。
并且共同推翻了三座大山,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生活着56民族,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有过战争、有过吞并、有过屠杀,也有过和平。
从秦朝开始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此后两千多年来,各个民族虽然有过分裂割据,但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总趋势。
在中华大地上进行的,是各民族内部的纷争,表现出强烈的内向性。
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呈渐进形成和连续发展的格局,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在古代,我国的古代民族主要分成五个部分:1、以匈奴为代表的匈奴部分;2、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的东胡部分;3、以突厥为代表的突厥部分;4、以满洲为代表通古斯部分;5、以羌族,吐蕃为代表的羌藏部分。
而中国历史上的基本上所有少数民族都是由这五部分演化而来的。
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在分布、民族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这与他们民族的起源、历史和演变都有很大的关系,但由于他们都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国土上,都受到了汉民族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因而他们的历史演变有许多相同的基本特征。
各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总体历史来讲)汉族三次建立统一政权的朝代是:秦、汉、唐朝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的清朝。
这些统一政权的建立为我们形成当前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秦统一之前的情况:首先是早期的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氏族(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沿着黄河流域形成了)三个部落(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炎黄子孙)。
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
关于少数民族资料

关于少数民族资料一、各民族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1、汉族汉族,在中华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据史料记载,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人民历来以简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
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2、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3、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
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4、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
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
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
舞姿优美,节奏明快。
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5、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 8 4 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论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

论少数名族的发展对我国的意义[内容摘要]: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
这一路,我们有过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豪放与骄傲,也有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血泪和屈辱。
可是,不管在何时,中国都是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我国的各民族共同见证了祖国曾经的繁荣和富强,共同遭遇了列强的蹂躏与践踏,更曾共同为祖国的崛起而拼搏……由此可见,中国的各民族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他们彼此信赖,彼此依靠,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关键词]:中国各民族伟大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个主题: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繁荣昌盛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们都不难发现我国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扶持的历史,可见,从古至今中国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那么,这一切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会认为是多个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一、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纵观中国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个呈渐进形成和连续发展的格局,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下面,就让我们踏着斑驳的青苔来共同回顾那段名族融合的历史!㈠先秦时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孕育时期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就生活着代表不同文化类型的人群。
这些分散聚居在各地区的人群,分别创造出他们独具特色的文化,同时又不断相互交流与融合,形成不同程度的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民族融合而产生的国家。
①夏商周王朝的建立与消亡在这三个朝代的建立过程中,联合了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禹和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1就是说的这件事情,这样就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交流,使黄河中下地区逐渐形成了若干个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族。
少数名族做出的贡献作文

少数名族做出的贡献作文咱们中国可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芬芳和魅力。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少数民族那些了不起的贡献。
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那可是能歌善舞,他们的艺术文化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咱们中华文化的天空。
像蒙古族的长调、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壮族的歌圩,那都是世界闻名的艺术瑰宝。
这些独特的音乐和舞蹈,不仅让咱们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风情,还丰富了咱们的精神世界。
每次看到这些精彩的表演,都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一起摇摆,心里那叫一个美!少数民族的美食也是一绝啊!新疆的烤羊肉串、蒙古族的手把肉、傣族的香竹饭……光想想就要流口水啦!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咱们的味蕾,还传递着各民族的热情和好客。
要是没有少数民族的美食贡献,咱们的餐桌得少了多少乐趣呀!在体育方面,少数民族也毫不逊色。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上,英勇的骑手们在马背上飞驰,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
还有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押加,那种力量的对决,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他们的体育精神,激励着咱们不断挑战自我,追求更高更强。
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也是功不可没。
像藏族的藏医、维吾尔族的维吾尔医学,都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这些传统医学为咱们的健康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选择。
说不定哪天,你头疼脑热的,用了少数民族的医术,一下子就药到病除啦!少数民族在保卫祖国边疆、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像坚固的长城,守护着咱们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在困难面前,各民族兄弟姐妹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少数民族的贡献那真是说也说不完。
他们就像咱们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咱们这个大家庭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让咱们一起为少数民族的贡献点赞,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学生:
4126 马 俊
4128 白 斌 4129 沙彦珍 4130 寇洁云
1. 关向应,满族,辽 宁金县人。抗战爆发后, 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华北 分会委员,八路军120师 政治委员兼晋西北军区 政委、晋绥军区政委、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 1946年7月21日病逝于延 安。
粟裕,侗族,湖南会同 县人。抗战爆发后,任 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 后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副指挥,协同陈毅指挥 了著名的黄桥战役,开 辟和发展了苏南、苏中 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 后,调任新四军第一师 师长兼政委等职。
乌兰夫,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抗日战 争时期,策动了著名的“百灵庙起义”,打击了 日本帝国主义肢解、侵略中国的企图,后任蒙古 抗日部队新编第三师政治部代主任,延安民族学 院教育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பைடு நூலகம்
韦国清,壮族,广西东兰县人。 1940年后,任八路军山东纵 队陇海南进支队政委、新四军 第四师九旅旅长等职。1944 年9月,任新四军第四师副师 长,受命指挥西进战役。 1945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后, 率部指挥了宿南战役、睢宁战 役,连续收复宿迁、泗县等多 座县城
廖汉生,土家族,湖南桑 植县人。1937年,任八 路军120师358旅716团 副团长,与团长宋时轮率 部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战役。 1940年率部参加了晋西 反“扫荡”和著名的百团 大战。1942年率部参加 了著名的田家会战斗,打 了个漂亮的歼灭战。
尤素夫· 马本斋(1901~1944), 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 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 河北沧州献县人。他率领回民支 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 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 “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 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 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 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 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 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 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6.江华
江华,瑶族,湖南江华县 人。1938年12月,任八路 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主任。 1939年9月,任八路军苏 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为 苏皖根据地的开辟打下了 基础。1941年11月至1942 年初,协同罗荣桓等指挥 山东地区的八路军粉碎了 日军残酷的“拉网合围” 式“扫荡”。
韦杰,壮族,广西东兰县 人。抗日战争时期,任中 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 队队长,八路军总部特务 团团长,八路军115师344 旅688团团长,八路军129 师新编第一旅旅长,太行 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