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光现象(学案)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现象的章节,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详细内容涉及: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视深与视距。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透镜成像等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多少?(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光的折射:透镜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光的色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学生讨论:针对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3)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并解释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了解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练运用光学公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掌握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的成因。
2. 光的反射:掌握反射定律,了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的光学性质,以及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光的折射:掌握折射定律,了解透镜、眼镜等光学器件的原理,以及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彩虹、棱镜等的相关知识。
5. 光的热效应:了解光的热效应,如晒伤、加热等。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运用,以及光学器件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巩固光学知识。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学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4. 注重练习,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光的传播1.1 日食、月食、影子的成因1.2 光的传播速度2. 第二课时:光的反射2.1 反射定律2.2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光学性质2.3 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光的折射3.1 折射定律3.2 透镜、眼镜的原理3.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光的色散4.1 色散现象4.2 彩虹、棱镜的相关知识5. 第五课时:光的热效应5.1 晒伤、加热等现象的成因5.2 光能与内能的转化六、复习策略与方法:1.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区分各种光学现象,如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利用图解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学原理,如反射角、折射角等。
3. 运用实例分析法,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附参考答案)设计人: 物理教研组班级姓名【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的直线。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C = 。
4.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二、光的反射5.光的反射定律(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2)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3)等角:角等于角。
6.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7.两种反射:和,它们都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8.平面镜成像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
(2)等大:像和物的大小。
(3)等距: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垂直。
(5)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9.平面镜的应用(1)潜望镜:由两块组成。
(2)塔式太阳能发电:利用凹面镜将太阳光会聚。
四、光的折射规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
(3)角不等:①②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
(4)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5)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
11.光折射的应用:折射使池水“变浅”,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
五.光的色散12.光的色散(1)定义:用三棱镜将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的现象。
(2)白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3)应用:彩虹是太阳光发生而形成的现象。
13.色光的三原色: .14.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①定义:之外的辐射。
②特点: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即热作用越强。
③应用:遥控、红外线夜视仪、诊断疾病。
(2)紫外线①定义:在光谱的以外看不见的光。
②特点:灭菌、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
③应用:医用、钞票防伪标识。
【聚焦考点】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例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点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中考物理光现象一复习教案

4
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什么? (课堂练习)中考指导用书 P2818、19 习题: 1、光在 中的速度为 空中 。 内 传 播 的 路程 , 它 是一个 中沿直线传播,光 在真空 m/s,光在水中和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
2 、 光 年 是 光在 单位。 3、在反射现象中: 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而 等于
9、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颜色是由
5
过 任何色光。
,白色物体能
所有色光,黑色物体
10、太阳光线 与地平面成 60°角,要用一平面镜把太 阳光反射到竖直的井底, 平面镜 镜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应 为________度。 11、一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 20°,这时反射角为 ______度。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加 10°,则反 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度。 12 、入射光线跟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40 °则反射角为 _______;若使入射角增大 5°,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之间的夹角为 _________,若入射光线跟平面镜之间的夹 角从 30°增大到 90°, 则反射角从_______变化到_______。 13、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是 30°,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 14 、一束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 60 °,那么反射角是 _______ °,如果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减小 4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 15、在湖面上方的天空中停着一只小 鸟,距水面 20m, 已知湖水深 5m,则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 ____m。 为学有余力 个 学生所做的 性 调整 化 为需要帮助 教 的学生所做 学 调整 板 书 设 计 自主学 习
1.小明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若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的, 质 将小孔对准窗外景物,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 是 ( )
《光现象》复习学案

一、知识梳理[课前学习]㈠基础知识【光的色彩、颜色】1.光源是的物体,可分为光源、光源.(会举例)2.光的色散表明太阳光是由组成的.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3.用挡在发光的手电筒前面,可以得到红色光.研究表明:、、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它们(能/不能)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这三种色光叫光的三原色.4.当白光照射在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一部分被物体;若物体是有色透明的,则还有一部分光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5.光具有能量叫,可以转化为能(会举例) . 在可见光中____光的发热本领最大. 【人眼看不见的光】6.红外线的特点是具有,应用有;紫外线的特点是能使物质发光,应用有.紫外线的危害有,防护方法为.【光的直线传播】7.光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有.光的传播需要,真空中的光速为. 我们可用来显示光的路径,用来表示光线,光线是建立的一种模型. 【平面镜】8.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与物大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平面镜的应用有、. 虚像是能被人看见, (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光的反射】9.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的夹角.10光的反射分为反射、反射(会举例).生活中的光污染有,防止的方法.㈡图片解读(看图说说:What? Why? How? 什么现象?为什么?怎么探究或应用?)①光的分解②光的混合③光能利用④手影游戏⑤观看烛焰《光现象》复习学案⑧玻璃幕墙⑨探究光的反射⑩光的反射⑦探究平面镜成像⑥浇不灭的蜡烛㈢光学作图①由室内点光源经墙缝发出的两条光线确定点光源位置;②作出手影及光路;③画出小孔成像及光路;④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⑤已知两条入射光线,作出其反射光线.二、实验探究[课堂学习](关注:器材及作用、设计与步骤、分析与总结、讨论与交流)1.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⑴如图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可以分解成 种色光 ;光屏上A 、B 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 为______光,偏折程度最大的是______光. ⑵我们用 测试不同区域中光的发热本领,发现色散区域____光的外侧存在的 热效应最显著.⑶将100元人民币的放在B 的外侧可以检验真假,是利用 的性质.2.进行小孔成像实验探究可知:⑴用图示底部钻有小孔的易拉罐观察窗外景物会看到小花_____(正立/倒立)的实像,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传播的.⑵在硬纸板上挖不同的小孔如图,在阳光下靠近..地面观察光斑与________(小孔/太阳)相似,不断增加小孔与地面的距离会看到光斑会变成与________(小孔/太阳)相似,再增大纸板到地面的距离,将见到地面上的光斑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3.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⑴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透明玻璃板做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像B.刻度尺用来测量物与像到镜面是否等距的C.铅笔是用来标出物与像的位置的D.光屏是用来呈现平面镜所成实像的⑵实验时他们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从A 侧观察,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解决上面问题后,图乙是他们的三次实验,蜡烛B 与蜡烛A的像都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⑶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 ,从而得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还发现蜡烛A 离镜面越远,像的大小将 .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用方格纸的好处是 . BA① ② ③ ④ ⑤⑷他们验证像的性质的操作是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屏上 (有/无)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4.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白色硬纸板的作用是:①呈现 ;②判断 . 第一步(图甲),改变 的方向,反射光线方向也改变,实验发现:反射角 入射角; 第二步(图乙),把纸板的半面F 向前折或向后折,则不能看到 .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第三步,入射光线沿图甲BO 射向镜面,反射光线将沿 方向射出,说明反射光路是 的.三、互动练习1.把下列物体进行分类,⑴太阳,⑵月亮,⑶正在播放的电视,⑷正在使用的投影幕,其中一类分为 ,(填序号)依据是 .2.用放大镜靠近正在播放的电视观看,会看到电视画面由 三种颜色的光点组成.电视遥控器是靠发出不同的_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的.下列物品挡在遥控器前能实现遥控的: (填序号),A.书本,B. 玻璃杯,C.透明塑料袋,D.木板,E.眼镜片.将遥控器指向背后的墙壁,或斜向上指向天花板,_____实现遥控(选填“能”或“不能”).3.骄阳似火是指太阳的热主要以 形式传到地球,而过量的 照射也会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衰老,甚至发生癌变,所以应防止这种光污染.自然界的臭氧层好像是地球的保护伞,它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 ,我们应禁止使用氟利昂制品来保护臭氧层.4.如图 (甲/乙)是日食现象,形成条件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处在(或近似在) , 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 而月食是月球走进地球挡住太阳形成的地影区而发生的,此时嫦娥一号卫星绕月亮运转时,短时间内将不能获得 能.5.如图所示,中午12h 前后,选一个有太阳光的地方,在平地板上竖直插上一根杆,将见到一个影子,每过15min 记下杆顶端的影子,发现OC 处影子最短,可知此时影子指向______方向,推知从早到晚影子的变化情况是 .6.如上右图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到平面镜上,用屏接住镜面反射后的光斑,画出光斑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如绕O 点顺时针转动入射光线,则光斑会向 移,说明α减小,β会 .7.光垂直射向镜面,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反射角为 .8.小明身高 1.60m ,站在平面镜镜前0.50m 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______m,像高甲 乙 纸屏OA OB_______m ;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 “杯弓蛇影”和立竿见“影”,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引起的.10.弯曲反光纸做成柱面镜,观察做成的凸形柱面镜,可以使物体成 像,观察凹形柱面镜,可以使物体成 像,像的高度 ,宽度 .图示鹦鹉在凹形柱面镜前,看到自己的像是 ( )11.同学们在教室的每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 (是/不)遵循反射定律,有时黑板反光是由于发生了 .12.夏日下午,为了防止自行车被曝硒,学校的四层教学楼边有如图的四个露天停车区,你认为停车的最佳位置是( ) A.停车区① B.停车区② C.停车区③ D.停车区④1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画出人眼所在位置的范围14.画字母F 在平面镜中的像15.通过潜望镜的B 点看到A 点物体,完成光路.16.完成自行车尾灯角反射器光路图.四、复习检测[课后学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 )A.正在放映的投影幕B.正在使用的投影仪C.课本D.圆珠笔2.下列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 )A.验钞机B.声纳C.激光笔D. 电视遥控器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外线有热效应B.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C.光速为340m/sD.光能照亮周围是由于光具有能4.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应用的是 ( )A.潜望镜B.自行车尾灯C.激光准直D.梳妆5.面向南站在太阳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左侧,这个时候是 ( )A.早晨B.中午C.下午D.无法判断6.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B.形影不离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A B CD树叶 泰山7.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8.平面镜中的“花”的大小取决于 ( )A.花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的大小C.花到平面镜的距离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9.如图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1B.∠2C.∠3D.∠410.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A.3mB.4mC.5mD.6m11. 钟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实际时间为( )A.8∶20B.3∶40C.4∶20D.8∶4012.如图所示,表示物体“F ”在平面镜内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 )13.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图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14.人看到物体必定是 ( )A.物体是光源B.来自物体的光射入人眼C.白天才能看到D.物体人眼在一直线上二、填空题15.光的色散表明太阳光是由 组成的. 在可见光中____光的发热本领最大.16.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幕是用粗糙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 使教室里各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彩色画面.17.区分红外线与紫外线的方法是 .红外线应用有 .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 ,比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 .19.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 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 .日食的形成是因为 .发生日食时,是 的影子落在 上.20.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 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像,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m ;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 处,这时她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A B CD21.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反射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发生 反射出来的光线 .(填“强”或“弱”)22.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当光电屏上的光斑S 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在 (上升/下降).三、解答题23.⑴平行光竖直向下照射,试画出物体AB 在地面上的影子与光路;⑵画物体CD 在平面镜中的像;⑶使图示阳光水平射到室内的A 点,画出平面镜与光路.24.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下左图所示, 回答:⑴图中A 是玻璃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被烧痛(会/不会),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像是 (实/虚)像;在记录数据表中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⑵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如下右图,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⑷为了便于测量及减小误差,必须保证玻璃板______(选填“水平”、“竖直”或“倾斜”)放置.2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将 ,测多次数据发现:反射角 入射角,多次实验目的是(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 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 上看不到 ,说明26.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会反射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请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每种方法所运用的原理.⑴方法一: ;其原理是 .⑵方法二: ;其原理是 .27.某眼镜店空间较小,请你帮助设计出扩大视觉空间的方法 . 其依据是. A B CD。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物理《光现象》复习学案 教案 教学设计

物理《光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重点: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及其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
☆复习过程【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自行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晴天森林里地面上的光斑、队伍准直等。
考点二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
2.光的反射定律(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的两侧。
(3)等角:等于。
3.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2)漫反射: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反射后。
4.可逆性: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5、用可解释镜中花、水中月等。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实:成的像为。
(2)大小:像和物的大小。
(3)距离: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对称:像和物关于对称。
考点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的两侧。
(3)角不相等①定性:空气其他透明介质。
②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2.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用可解释水中“折笔”、海市蜃楼、水池变浅、天空彩虹、透镜的光的作用等。
考点五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1.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2.光的三基色是、、;考点六看不见的光1.光谱:把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人眼看不见的光:在红光之外是,具有显著的效应,主要应用有;在紫光之外是,具有显著的效应,主要应用有。
初中物理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光现象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理解光反射的规律,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会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复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活动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竞赛中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难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与光的反射定律及运用器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相关实验器材、自制磁性硬纸板、自制探照灯等。
学习课时:1课时一、课前预习:二、课前展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太阳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
2、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是______m。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4、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度,当入射光线向法线偏转_______度时,反射角变为400。
5、射击时要做到“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
6、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往(填“上”或“下”)叉,这是因为光从到发生了折射;某人在水中看河岸上的树时,看到的树要比实际的位置(填“高”或“低”),这是因为光从到发生了折射。
7、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物理教材《光现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基础知识,着重对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系统复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点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学现象相关的实例。
(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如透镜成像。
(2)实例: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虹。
(3)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一)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吴永余[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光现象(二)[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第四章 光现象 复习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2、了解光的反射,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及反射种类。
3、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能通过实验探究它,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会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5、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69---P7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的物体都叫做光源。
如:、。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能证明这一点。
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在水中的速度、在玻璃中的速度。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73---P75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3、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表面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反射和反射是光的发射种类。
4、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反射角入射角。
垂直照射时反射,反射时光路。
5、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
用虚线画。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
6、入射光线是平行光,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的反射是反射,如:、、对光的反射。
入射光线是平行光,反射光线朝向不同的方向的反射是。
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了。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77---P79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7、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是立的,像。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8、平面镜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 2)牙医检查牙齿用;(3)军事上的潜望镜里用。
(4 )许多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从而利用太阳能发电。
学习活动四:阅读教材P81---P82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9、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
1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垂直照射时,,在折射现象中,光路。
学习活动五:阅读教材P86---P87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1、光谱的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作用:1、作用强。
《光现象》复习学案

《光现象》复习学案一. 典型示例:考点1.光源和光速例1. 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1.5×10 8 km,则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例2. 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有()①太阳②月亮③燃烧着的蜡烛④镜子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例3.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B.教室屏幕上的投影C.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D.树在水中的倒影例4. 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 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听到雷声B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C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随同时发生,但人眼比人耳反应快D 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考点3.光的反射例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是()A.40°40°B.40°50°C.50°40°D.50°50°例6. 一条光线与镜面成60。
角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顺时针转动10。
,则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改变的角度是()A.10°。
B. 20°。
C. 60°。
D.30°考点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例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处是水。
(填“亮”或“暗”)例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发生镜面反射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C.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考点5.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9.某人身高 1.8m,站在平面镜前 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他的像距他。
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
第三章 光现象复习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题.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7.知道光的色散,知道物体的颜色之谜.8.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知识梳理】1.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光在水中和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_______.2.光年是光在__________内传播的路程,它是一个__________单位.3.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在同一个平面内;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居法线两侧;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这就是反射定律.4.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_________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5.阳光射到镜子上会发生_________反射,阳光射到白纸上会发生______反射.6.平面镜成像特点是:(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2)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3)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像7.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常见到的球面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凸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_.8.当光从空气中______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当光从其它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折射角与入射角_______,且等于____度.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这就是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10.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有色物体只通过或反射与物体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如果色光与物体的颜色不相同,则物体看上去呈黑色.11.把红、橙、黄、绿、蓝、靛、紫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它们属于可见光,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3.在下面a图和b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在c图中作出蜡烛的虚像.在d图中画出人看到“鱼”的示意图.a图 b图 c图 d图【达标练习】1.太阳、月亮、点燃的蜡烛,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A 太阳和月亮B 太阳和蜡烛C 只有太阳D 太阳、月亮和蜡烛2.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 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听到雷声B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C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随同时发生,但人眼比人耳反应快D 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3.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A 速度单位B 时间单位C 长度单位D 质量单位4.日食现象的成因是( )A 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B 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C 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D 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挡住5.一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 先变短后变长B 先变长后变短C 逐渐变长D 逐渐变短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B 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当光由水进入空气中时,其传播反向可能不发生变化D 当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0°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手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B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D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8.刘艳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为( )A 1mB 2mC 3mD 4m9.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功,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10.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在颐合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以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B 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C 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D 筷子斜插到水中,水下的部分看上去向上弯折了11.将一根直尺放在平面镜上,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当你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尺与镜中的像在同一直线上时,尺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A 30°B 45°C 60°D 90°12.通过平面镜看到数字电子表的示数为:则电子表的实际时间是( )A 21:51B 21:15C 12:12D 12:1513.我们看到湖岸上的树在水中的倒影比实际的树暗一些,这是因为( )A 树反射的光到湖面发生了反射B 树反射的光到湖面一部分反射,一部分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C 树反射的光到湖面后发生了光的发散D 树反射的光到湖面发生了会聚14.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可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的大量的( ),有效地保护地球生物地生存.A 红外线B 紫外线C 可见光D 紫光15.电视机地开启和关闭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器用来控制电视机的是( )A 红光B 红外线C 紫光D 紫外线1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m/s,合_________km/s17.影子、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中.18.排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在练习射击时,要“三点一线”才能射得准,即枪口标尺上的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击目标要重合,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19.在防治“非典”的活动中,为了迅速准确地把我省的疫情上报中央,采用了通过光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若光缆传播光信号的速度是3×108m/s,成都到北京的光缆线路长约1500km,则从成都向北京发出的疫情报告,经______s就可以被收到.2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_________,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比较_____和_______的大小;还要分别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正常人的明视距离是25cm,若想在平面镜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像,则平面镜距面部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21.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_______而形成的_____像(填“虚”或“实”),太阳实际在下图中的______位置(填“甲”或“乙”)22.“九寨沟”的镜海中有着“鱼在天上游,鸟在水中飞”的美景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_____像;“鸟”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______像.23.一束光垂直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反射角是_______.如果入射光线的反向不变,把镜面旋转40°(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间的夹角是___ 24.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看站在岸边的教练比实际位置_____些(高或低),这是由于光从_____中射入______中在水面处折射后进入眼睛,折射角_____入射角的缘故.25.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不是正对着看到的鱼去叉而是对着看到的鱼的______方叉,这是由于光从______中斜射到_______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26.紫外线容易被红色可见光接纳和吸收,因此,经常穿_______衣服可防治________的危害,减少皮肤癌的发生.27.衣服、花朵、图画、彩色电视节目里都是各种各样的颜色,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颜色世界中已经很习惯了.但是,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设计了几个实验进行研究.(1)让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结果在白屏上可以看到一条七彩的光带,由此可知太阳光(白光)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而成.(2)在三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一块红玻璃,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红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红色光带;换上蓝玻璃,只在原来出现蓝光的地方出现一条蓝色光带,这表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3)如果在白屏上贴一张绿纸,屏上就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还用其他颜色的纸贴在光屏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这表明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_______的光.(4)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员穿的是绿裙子,白上衣,当舞台灯光是红色时,则在红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是______色的,上衣是_______色的.28.如图所示一束阳光与地面成30°角,试用一平面镜把阳光反射到竖直的井底.29.如图所示是斜射向玻璃的一束光线,在图上画出完整的光路图.30.画出折线ABC在镜中的像.31.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某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请完成此过程的光路图.28题图 29题图 30题图 31题图。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四章光现象》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四章光现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规律,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光源、光线、光路等。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形成、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回顾实验,理解光现象的实验探究方法,掌握观察、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技能。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对自然界光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树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光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中的“法线”、“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等概念及其关系。
•分析复杂光路图,确定光线的传播路径和成像特点。
•区分不同类型的透镜成像特点,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光现象动画、实验视频、生活实例图片等)。
•实验器材(如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用于回顾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中考真题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梳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解释概念,阐述规律。
•演示法:利用实验器材或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直观呈现光现象。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促进学生思考。
•练习法: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光的小故事,如“小孔成像”的古代传说,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现象。
2. 新课教学2.1 光的直线传播•概念讲解:介绍光源、光线、光路等基本概念,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实例分析:通过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分析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光的反射•定律讲解:详细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概念及其关系。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棒、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物理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太阳光、镜子反射、水中的鱼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点,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案:光的传播是指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以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棱镜等介质时,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光现象苏科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掌握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二、复习内容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透镜、棱镜等)。
4. 光的现象解释: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彩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 难点:光的传播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光的现象解释方法。
3. 利用实验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提问学生关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光的速度、光的传播方式等基本概念。
重点讲解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实例分析:分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光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进行解释。
4.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现象。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
六、复习光的传播与应用1. 光的传播路径: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 光的速度:回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 m/s,以及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与折射率的关系。
3. 光的应用:掌握光的照明、通信、医疗等应用。
七、深入理解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复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
2.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区分两种反射类型的特点及应用。
3. 反射现象的应用:探讨反射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光现象》复习教案

《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特点;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光谱与光的色彩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传播、反射、折射等,能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光学元件的成像特点,能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3. 培养学生对光的色彩现象的认识,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色散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平面镜、透镜的成像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水面倒影、透镜成像等,引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光速等概念。
反射: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反射定律。
折射: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
成像:分析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凸透镜为例,讲解实像、虚像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完成与例题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谱。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基本性质传播、反射、折射、色散2. 光学元件成像特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透镜3. 光谱与色彩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说明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描述光的色散现象。
2. 答案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平面镜成像规律:物距等于像距,物像等大;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正立、放大。
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4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导学案

2024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广东中考物理教材,主要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光现象》的内容。
具体包括:1. 光的传播;2. 光的反射;3. 光的折射;4. 透镜及其应用;5. 视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基本概念,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原理及应用。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透明塑料尺演示光的传播,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光的传播特点。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
3.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解释反射现象。
4.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解释折射现象。
5. 透镜及其应用:讲解透镜的分类、成像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现象。
6. 视觉:讲解视觉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视觉等五个部分。
在讲解每个部分时,对应的板书内容同步展示,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3)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4)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 题目:选择题(1)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发生折射?()A. 从空气进入水B. 从水进入空气C. 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D. 从空气进入玻璃3. 题目:解答题(1)请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并说明各自的矫正方法。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初中物理《光现象》总复习,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透镜的应用、色彩的形成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直尺、铅笔、白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镜子、透镜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回顾:带领学生回顾第四章的光现象知识,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等,激发学习兴趣。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光的反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等,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透镜成像规律。
3. 光与色彩:光的色散、色彩的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光的反射定律,并画出示意图。
(3)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说明其应用。
(4)阐述光的色散现象,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难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显微镜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科技的发展,了解光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光现象一、 学习目标:1. 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 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5. 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 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7. 了解物体的颜色。
二、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一、整体把握(一网打尽)光现象:((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2) 光的传播:光在_同种均匀介质中_沿直线传播;在不同种介质或同种不 均匀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
(3)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小孔成像、 日食(月食)、—激光准直_ (4)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 c=3X108m/s ,这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光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 中大。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1.光 的传播2.光 的<反 射(2) (3) 相关概念实验: ①法绻打物体表面讨入射点所作的垂线 ②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③反射角反射光线2法线的夹角:⑷ 分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仗射过程中光路是业曲。
「①這面反I 柑在光滑的物体表蔚上发生的反射 」②漫反射;在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酝上发生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5)两种反射Y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比如_照強子、_水中倒影孑⑴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俞內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頑分居于法践两侧(2)光的折J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 射定律;射光线偏向法线: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犬于入射毎,折射光註偏离法绻光从空气(或其他介质)垂 I 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甫-入射角=0度. (3) 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 应用: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朗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壷 I像,从岸上看水中鱼(河底),所看到的鱼的位貫比实际位置更迄 从水中看岸上W J 树更咼了»缶看严(门红外线:红外线夜视、红外线遥控器〔电观、空调工红外线探测主命 黑仏紫外绦杀菌注荧光駆删机)、相似对比(火眼金睛)1、“影子”与“倒影”r(l)实验I3.平 面 谟 成 像(2)「①物悴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直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悴的犬小」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 实徵 实匠许纟夫总聚点阡成的惊.比如土孔戚像」財1机的遂虚傢£ 4. 光 的折射5.物 体 的 颜 色r ①定义:自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色光的现家—=②光嗇七色;红、横、黄、绿、蓝、靛、紫 光的色散I ③色散现熟彩虹 ⑵三熬严的三啓I ②颜料的三瘵色;红、黄、蓝C3)物I*的颜色D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②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匮过的畳址鯉决走2、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相同占八、、1 )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路是可逆的2)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折射角都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占八、、界面在两种介质的返回原介质界面处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进入另一种介质方向改变斜射进入时方向改变,垂直射入时方向不变速度不变改变角度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小结:空气中的角大于水中的角,水中的角大于玻璃中的角。
光路图*水1' 反前无f A NA | P空气BM 0&"、玻璃N/ Q忖制佛阳购枷、B苴丿、他光射到透明介质的分界面,会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它们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例1.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 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是(和下面示意图中能看到日全食的区域分别是(A. 光的反射;a区B. 光的折射;b区C. 光的直线传播;a区D. 光的直线传播;b区”形太阳进)A.【针对练习一】2009年7月,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
产生日食的原因衣阳月亮盘区b区【针对练习二】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乩透过啟大蹟形咸的像B.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知识点二: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例2.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
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 1mB. 1.5mC. 2mD. 3m【针对练习一】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针对练习二】小洋家买了一辆崭新漂亮的小汽车,她高兴极了,把车的里里外外都观察了个够。
通过观察,小洋发现小汽车的许多部件都用到了物理知识,下面是她列出的几项,请你帮她补充完整为了避免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针对练习三】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C.看起乘水没那么洙.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是知识点三:光的折射例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A. 抑冰中的手^【针对练习一】 如图所示,一直角三棱镜顶角为 射入空气中,请画出从AC 边出射的光线。
30° 一束光垂直 AB 边入射,从 AC 边又【针对练习二】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 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入射角i io °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y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请你结合下图,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 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 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居于法线两侧;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针对练习三】 如图所示,光源 S 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 P点。
请你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S*A,对光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的)D .自行车尾灯B ・手影游戏知识点四:物体的颜色例4.夜晚的剧场,一舞蹈演员身穿蓝色毛衣、白色裤子表演,当红色聚光灯投射到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演员的毛衣颜色为______________色。
当灯光射向演员,观众就能看见她,是因为灯光在演员身上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针对练习】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颜色的光。
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记住:光速,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的实验结论。
•操作: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三个实验1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
如果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o2.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B. 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D.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3 •如图甲所示,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一束红光沿A0从空气斜射向玻璃,0B和0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如果一束紫光也沿A0斜射向玻璃,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该紫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和反射光线,并标出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