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及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十分全面)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 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 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 感慨的句子)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2021/10/24
十三、马说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021/10/24
十四、《卖炭翁》白居易 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 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2021/10/24
十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 成语,这两句诗是: “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 心”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4、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 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完整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高一语文《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氓》《离骚》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
2.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4.本文中表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6.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5、“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7、,句概括了洞庭湖的水域宽广,巴陵美景尽现。
8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9、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10、作者在铺叙洞庭美景之后做了这样的总结,。
11、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的悲伤心情。
20、自然景物在风雨的作用下变得萧索不免让作者黯然神伤,21、当阳光明媚的时候,洞庭湖上从湖面到天地都呈现出别样的致,,,。
22、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23、作者用,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上有时烟波浩渺,明月当空的美景。
24、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5、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26、美景有渔人的参与才能达到极致,。
?三句写出仁人们无论在朝廷内外都会忧虑,无法释怀3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34、作者用看似发问的,?两句表明自己在道上归属。
《氓》⑴《诗经•卫风•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 , ”。
, ”。
⑻《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诗句是“ , ”。
⑼《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和男子两人很顺利地结婚的诗句是“ , ”。
⑽《诗经•卫风•氓》中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 , ”。
⑾《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忠厚老实老实的诗句是“, ”。
⑿《诗经•卫风•氓》中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
2、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文言作品,讲述
了一个隐居在深山密林中的桃花源。
本文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社会的
批评与反思。
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乌托邦社会,人们生活在
和谐、宁静、自由的环境中。
他们没有私有制,共同耕种土地,分
享收获。
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没有欺骗和欺压。
这个社会充满了
亲情和友情,没有斗争和竞争,人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桃花源虽然遥远,但却是人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通过描述这个
社会,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暗示和批判。
作者在文
中揭示了人性的缺陷,贪婪和权力欲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他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呼唤人们反思现实社会的问题,并寻找改
进之道。
《桃花源记》中也透露出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
作者将桃花源藏在深山密林中,远离现实社会的喧嚣和繁忙。
这显示出陶渊明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他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具有批判意义的文言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绘,暗示了社会问题,并呼唤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而和谐的生活。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篇叙事作品,更是对人类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思考和反思。
它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XXX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二、《小石潭记》XXX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XXX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施展阐发小伙子普通都喜爱美丽而贤慧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肉体,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4、《关雎》中的夫君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XXX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蒙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田野干活,有家不克不及回,苦不胜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6、《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它用来记载事物或发表议论,有时也用于说明。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东晋文学家。
字元亮,世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马上就要学习这篇新课了,下面是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一起来看看。
《桃花源记》名句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
1.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山有小口;② 初极狭。
4.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 ”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起兴的句子是:。
、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 ”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 ”“ ?”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
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
《虽有嘉肴》、文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道理的句子是: 、教学相长,指教和学互相促进。
语出自《礼记·学记·虽有佳肴》: 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我国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 、说明了政权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任何个人的句子是: 、体现了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关系的句子是: 。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汇编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汇编1.“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古人认为优美的山水可以让人忘却世俗名利。
所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开头先写武陵人沿着溪水划船,接着以“忘路之远近,忽逢桃树种纯一,为人间所罕有,顿生“寻仙”之意。
6.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一武陵人偶遇桃花林,惊奇地发现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竟长达几百步,。
7.“落英”是古诗文中的一种意象,屈原借“夕餐秋菊之落英”表达自己的高洁,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展现春日的绚烂。
《桃花源记》中,作者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草美花繁的桃花林引出一个单纯美好,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
8.《桃花源记》中用“芳草”和“落花”来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9.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花源在暮春时节草美花纷的桃林美景。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桃花林的优美景色,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写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纷乱,这一切让渔人都感到非常惊奇。
11.《桃花源记》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借花草渲染桃林地面之美,全方位展现桃花源的暮春景象,令人惊奇。
12.《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
20.叙述进入桃花源不容易(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的句子:初极狭,才通人。
2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两句名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与之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两句,描写渔人刚刚发现桃花源,虽然走得并不远,但是眼前却一下子开阔起来。
23.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写武陵捕鱼人走入山洞几十步后,眼前景象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一句是“豁然开朗”。
八下第三单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诗经)

第九课《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中“,”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第十课《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石潭记》《小石潭记》一文描写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抒发自己寂寞处境中悲凉心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

人来此绝境。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 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 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 流,“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好世界。
理解性默写
1.《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 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 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想给再进桃花源
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 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 绝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①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 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②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 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 ③另外桃花源外的 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4.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 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 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5.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 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 和平安定的生活。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 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 地告诉了他们。 9.《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 待渔人的句子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 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淳朴自然 的乡村美景。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2.《桃花源记》一文中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句子3.两句写渔人发现桃花林面积广阔,树种纯一,为人间所罕有,顿生“寻仙”之意。
4.“落英”是古诗文中的一种意象,屈原借“夕餐秋菊之落英”表达自己的高洁,陶渊明在《桃花源记》5.《桃花源记》中的渔人误入桃花林后想要走到桃林于是发现了桃花源。
6.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渔人行至桃林尽头,以天外有天,便决意去追寻。
7.叙述进入桃花源不容易(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8.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两句名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与之两句极其简洁地画出了桃花源中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舍。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恬静安然、和谐优1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不仅以写出了环境的整洁美,而且以写出了环境的和谐美。
1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通过写鸡狗等来描写桃花源。
1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来描绘乡村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桃花源记》14.《桃花源记》中突出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桃源15.《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美异)16.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这些幸福和谐、老少同乐的美好场景是人们共同的渴望。
17.《礼记》中提出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两句,借老人和小孩们自得其乐的生活,把晋人这个看来并不高但当时却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艺术地展现了出来。
1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借寄寓了对天伦和乐的向往。
19.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20.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通过村里人之口,以也是桃花源与外界隔绝的原因。
21.《桃花源记》中反应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
22.两句,本来指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的状况,后来形容因长期脱离杜会,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含答案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含答案XXX《桃花源记》名句默写过关训练检测板姓名:等次:1.《桃花源记》中“,”两句色彩绚丽,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
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14.《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15.《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
1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17.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中,其原句是:。
XXX《桃花源记》名句默写过关训练谜底板1.《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两句色彩绚丽,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风景。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教版语文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梳理 大全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描写桃花源中的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好、土地肥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社会风尚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陋室铭》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 写与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 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10.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1.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赵英杰整理2020/6/12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4.《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5.《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1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17.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8.《马说》中食马者愚昧无知“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人教版八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人教版八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桃花源记》XXX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表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自XXX避XXX 时乱,率妻子XXX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8.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两个:“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小石潭记》XXX1.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XXX远逝,往来翕忽。
”3.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是:“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理解性默写答案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默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爱莲说》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5、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全文的纲领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四)《核舟记》1、全文围绕着“奇巧”一词选择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
“,”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
“,”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
“,”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