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玄学从两汉经学而来,它的明显特征是道 家思想的复兴,但非以道代儒,或崇道黜儒, 其目的乃在援道入儒,最终融合儒道。主流的 玄学家皆儒道兼综,其融合儒道的根本办法是 建立一个本末体用的思想架构。而且,我们经 常看到魏晋人在这种融合思想中享受思辨的乐 趣。所以,可以认为,由两汉经学到玄学的转 换,同时是人类思维方式上的一次大变革、大 提升。
《文心雕龙· 论说》:然滞有者,全系于形 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 最后郭象跳开有无相生的纠缠,提出 “(万物)块然而自生”(《庄子· 逍遥 游》郭象注),使“有无本末”问题得 了一种全新的解释,玄学理论变得更为 精致。
其它如“言尽意”“言不尽意”之辨、 “声有哀乐”“声无哀乐”之辨,也是 玄学清谈的重要内容,题有剩意,所以 东晋王导还为之吸引。《世说新语· 文学》 云:“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 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 关生,无所不入。”
• 如其对文学内在发展的认识: • 《通变》:文律運周,日新其業。變則 其久,通則不乏。趨時必果,乗機無怯。 望今制竒,參古定法。 • 对文学发展外部原因的认识: • 《时序》: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 序。原始以要終,雖百世可知也。
• 批评的尺度: • 《序志》: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羣言 為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 者,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論者,非茍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 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務折 衷。
• (3)对纯文学本质——抒情感发特征的认识。 王褒《四子讲德论》: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 积,积而后满,满而后坐。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挚虞《文章流别论》:夫诗虽以情志为本,而 以成声为节。 刘勰《文心雕龙· 附会》:夫才量学文,宜正体 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 肤,宫商为声气。
• 《文章流别论》十二类:赋、诗、七、 设论、汉述、颂、铭、箴、诔、哀磁、 哀策、图谶。《文章流别集》文体观念 已较明晰。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论》亦 肯定“仲治之区判文体”。《文章流别 集》确定各文体之经典之作,构建文学 传统。 • 《文心雕龙· 序志》:原始以表末,释名 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谈亦不复存在。但清谈之风一直存在于 曾在正始、竹林谈席中敬陪末座的年 轻人以及其后的一代代人心中。 《世说新语· 赏誉》引卫瓘语曰:“自昔 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
又《晋书· 卫玠传》引王敦语曰: 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 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 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可见卫瓘、王敦对清谈之风的仰慕。
• 臣莫有過之者。吾請為諸君分坐。”坐 者皆屬觀,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 得見。壹以公卿中非陟無足以託名者, 乃日往到門。陟自强許通,尚卧未起。 壹逕入上堂,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 承髙風舊矣。乃今方遇而忽然,奈何命 也!”因舉聲哭。門下皆驚,奔入滿側。 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與語,大竒之。 謂曰:
• 《南史· 雷次宗传》: • 雷次宗字仲倫,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廬山,事 沙門釋慧远,篤志好學,尤明《三禮》、《毛 詩》,隱退不受徵辟。宋元嘉十五年,徵至都, 開館於鷄籠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会稽 朱膺之、潁川庾蔚之竝以儒學總監諸生。時國 子學未立,上留意藝文,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 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玄 立文學。凡四學竝建,車駕數至次宗館,資給 甚厚。
•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 爽、何晏等,王弼免官,是年秋病亡。 随着王弼、何晏两大玄学领袖及众多名 士的凋零,以洛阳为中心的名士交游和 清谈活动骤然消歇。但在地方,有阮籍、 嵇康、王戎、山涛等“竹林七贤”在河 内山阳遇合,喝酒交游、清谈著论。之 后夏侯玄、嵇康分别在嘉平六年(252) 和景元四年(263)被杀,此种清
《金楼子》:吟詠風謡,流連哀思者謂之 文。……至如文者,惟须綺縠紛披,宫徴靡曼, 脣吻遒会,情靈揺蕩。 (4)对众文体体性的认识、区分并确定经典之 作,建构经典文学传统。 《典论· 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文赋》:詩縁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 文以相質,誄纒緜而悽愴。銘博約而温潤,箴 頓挫而清壯。頌優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奏平徹以閒雅,説煒晔而譎誑。
• 文学自觉的标志: • (1)文人出现。 • (2)文学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传上、下》 为五经博士立传,《后汉书》卷八十 《文苑传上下》收录了无多少经世业绩, 然著赋、诔、吊、颂、铭、论、策、连 珠、书、箴,七体、九体等文章的人。
• 萧绎《金楼子》: 夫子門徒轉相師受,通聖人之經者,謂 之儒;屈原、宋玉、枚乘、長卿之徒止 於辭賦,則謂之文。
• 《文心雕龙》共50篇,《序志》以驭群 篇,“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序志〉)。 五篇为“文之枢纽”: “本于道(《原道》),师乎圣(《征 圣》),体乎经(《宗经》),酌乎纬 (《正纬》),变乎骚(《辨骚》), 文之枢纽。”
• 自《明诗》至《书记》20篇,所谓“论 文叙笔,囿别区分。”“上篇”。 • 自《神思》至《总术》19篇,大致为创 作论。 • “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 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加 《物色》,共5篇,大致为批评论。可见 其体系完备。
绪论
• 第一节 从士的群体自觉到文学的自觉 • “自觉”,即区别人己之谓,人己对立愈显, 自觉意识就愈强。 • 1、群体自觉 • 《后汉书· 党锢列传》: •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於阉寺。士子 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 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 之風,於斯行矣。
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 道家之言而韵之。(许)询及太原孙绰 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 《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 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405-418)中, 谢混始改。 • 而《文心雕龙· 明诗》云:宋初文詠,體 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 谢灵运的山水,也有从玄言中孕育的机 缘。陶渊明将玄理融入生活,以生活践 履玄理,成就了他的文学。 • 1、魏晋玄学简介 魏晋清谈在魏太和初成形,主要有荀 粲、傅嘏、荀徽等人。正始间达到高 潮。
• 2、玄学文学的影响。 • (1)言意之辨对文学的影响 • “言象意”问题,起自于《易· 系辞》。 《系辞》曰:“子曰:‘书不尽言,言 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 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 鼓之舞之以尽神。’”
• 由于言意问题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合乎魏晋 之际的那些新学风创始人的口味,所以“言不 尽意”“言尽意”的话题,可以说与玄学风气 相始终。当时热衷于玄学的人对此多有所议论。 如荀粲,史称“粲诸兄并以儒术议论,而粲独 好言道”(《魏书· 荀彧传》注引何劭《荀粲 传》),他论“言意”问题曰: • 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 (同上) 主“言不尽意”。
• (5)建构文学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体系。 以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 《文心雕龙》为代表。 • 如《文赋》:若夫感应之会,通塞之纪, 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 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 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齒。紛葳蕤 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擬。
• 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滯, 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攬營魂以探 頥,頓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 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 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勠。故时抚空怀而自 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 《诗品序》曰: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揺蕩性情,形諸舞詠。 照爥三才,輝麗萬有,靈祗待之以致饗,幽微 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 詩。……
魏晋玄谈集中在一些重要的论题上,而 讨论的命题往往为截然相反的一对概念, 通过讨论,从中找出可以融合的支点。 如“本末有无之辨”。“以无为本,以 有为末”是玄学家从道家思想中提炼出 来的,是玄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何晏、 王弼谈“贵无”,但有漏洞,裴頠驳 “贵无”,提出“崇有”,这又违背了 玄学的根本思想。
2、个体自觉 个体各绝智尽虑以显一己之超卓。 《后汉书· 赵壹传》: 趙壹字元叔,漢陽西縣人也。體貎魁梧, 身長九尺,美須豪眉,望之甚偉。而恃 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
• 光和元年(178)舉郡上計,到京師。是 時司徒袁逢受計,計吏數百人皆拜伏庭 中,莫敢仰視,壹獨長揖而已。逢望而 異之,令左右往讓之曰:“下郡計吏而 揖三公,何也?”對曰:“昔酈食其長 揖漢王,今揖三公,何遽怪哉!”逢則 斂祍下堂,執其手,延置上坐,因問西 方事,大悅。顧謂坐中曰:“此人漢陽 趙元叔也,朝
• 第二节 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玄学是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大局的因素。 《世说新语· 文学》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 曰: 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 体则《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 而诗章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 有质文,而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 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
• 东汉士大夫既有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 共同的文化熏陶,共同的政治文化理想, 又因近世与宦官互相激荡,士的群体自 觉意识更强。 • 党锢领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世 说新语· 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 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 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 《后汉书· 陈蕃传》: •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 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 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 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 系》: 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 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 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 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 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 钱穆《读文选》(《新亚学报》第三卷第二 期): • 文苑立传,事始东京,至是乃有所谓文人者出 现。有文人,斯有文人之文。文人之文之特征, 在其无意于施用。其至者,则仅以个人自我作 中心,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抒写性灵,歌唱情 感,不复以世用撄怀。是惟庄周所谓无用之 用,……循此乃有所谓纯文学。
• “子出矣!”陟明旦大從車騎,奉謁造 壹。時諸計吏多盛飾車馬帷幙,而壹獨 柴車草屏,露宿其傍。延陟前坐於車下, 左右莫不歎愕。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 歡而去,執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 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與袁逢共稱薦 之,名動京師,士大夫想望其風采。
• 人珍视一己的精神存在并求其扩大、延 绵,文章亦是一途。 • 曹丕《典论· 论文》: •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 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 3、文学的自觉。文学观念转变与文学价 值的独立。
• 《文选》37类,《文心雕龙》上篇论文 体,33大类,《文选》虽在个别文体的 分合上与《流别论》有不同,但编辑体 例、所选上古至魏之篇章等都深受《流 别集》影响。在论文章各体、列举优秀 篇章方面,《文心雕龙》似比《文选》 更倾向于《流别集》。可见此三书共同 构建了经典文学的传统的自觉。有继往 开来之功。
• 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 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 三義,酌而用之,幹之以風力,潤之以 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 詩之至也。……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 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 諸詩者也。嘉会寄詩以親,離羣託詩以 怨。至
• 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宫。或骨横朔野, 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或殺氣雄邊。 塞客衣單,霜閨淚盡。又士有解珮出朝, 一去忘反。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 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 義,非長歌何以釋其情?故曰:“詩可 以羣,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 悶,莫尚於詩矣。
• 《后汉书· 申屠蟠传》: • 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非讦朝政,自公卿 以下皆折节下之。太学生争慕其风,以为文學 学将兴,处士复用。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 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阬儒 烧书之禍。今之谓矣!” • 两汉以来士之群体自觉,上承秦汉之风,下开 宋明儒折襟抱。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