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_医学科学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医学遗传学绪论

第一章  医学遗传学绪论

2 、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
受精卵细胞中,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 突变。
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通常是不能 遗传的。所以,经典遗传学不包括这类 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衰老等。
3、 终生性
这是因为虽经治疗可以改变遗传病
的表型特征即改善症状,但却不能改变 细胞中已发生改变的遗传物质,故具终生性。
(三) 遗传病的分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
单基因病
基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 X—连锁显性遗传病 (XD) X—连锁隐性遗传病 (XR) Y—连锁遗传病
多基因病
常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X染色体病 Y染色体病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唐吟宇
第一章
绪论
一、 医学遗传学概论
(一)定义
简单讲: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 关系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 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遗 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可 被视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范畴
已证明与遗传有关
例如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 一些过去不明原因的疾病,现已证实与遗传因素 有关,而且已知这一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遗 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至今,已发现的基因病多达约 6000种,染色 体病1000多种。
四 、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群体筛查、家系调查、系谱分析、
染色体分析、双生子法等。
2、 人类生化遗传学
从基因表达的角度来研究基因突变 所致蛋白质或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的关 系。
(1)单基因遗传及其疾病
(2)多基因遗传及其疾病 (3)基因突变与分子病

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

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

第一章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第一节定义医学,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关,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似乎人人对医学都很熟悉,然而给医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并非易事;中世纪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980一1037,即伊本·西拿lbnsina在其名著医典中,曾经给医学定义如下:“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a人体的种种状态,i 在健康时;ii在不健康时;b通过什么方式:i健康易于丧失,ii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换言之,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阿维森纳作为杰出的医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惊人的洞察力和概括力,在将近一千年前,能给医学作出如此深刻而有预见性的解释,是值得重视的;这个定义,出现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远未形成之前,便包含了实际上属于基础医学“人体在健康时的种种状态”的内容,概括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而“人体在不健康时的种种状态”便概括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和预防医学“健康易于丧失”的内容;这个定义,既指出了医学的科学性,又指出了医学的实践性“技艺”;这个定义立足于“健康”而不是立足于“疾病”来揭示医学,只用了“健康”、“不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这些措辞,是卓有见识的,避免了把医学囿于治病的狭隘观点当然,治病毫无疑义的也包括在阿维森纳的定义之中;现在流行的一些医学定义,或者失之于片面只把医学看成一门科学,甚至只把医学看成一门自然科学,或者强把阶级性列为医学的本质属性;等等,远不及阿维森纳的定义正确,或者只不过是以现代语言,述说着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而已;当然,这些下定义者也许并不都知道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只是与阿维森纳的“所见略同”的暗合;这正好说明医学的内涵和外延古今中外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医学的本质是不以时代、国别、下定义者意愿为转移的;当然,我们并不以引用阿维森纳的定义为满足;下面给出一个更为简短明了的医学定义: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第二节学科性质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或者认为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在图书分类学中,常把医学列为“应用科学”的一种,就医学是利用生命科学等学科来防治疾病的实践而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它却把基础医学大部分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从概念上排斥于医学之外,因而也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早在上一个世纪,杰出的病理学家魏尔啸,1821--1902在其科学方法和治疗观点1849年一文中;已经提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著名论断;但是,人们往往还只是把医学看成纯粹的自然科学;对当代西方医学颇有影响的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1892--1957曾经深刻地指出:“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只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而且它的目的还要使人能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享利·西格里斯特论医学史,1959年版,这一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方式上由于突出强调了医学的社会科学性质,而没有恰当的论述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反而不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近年,我国著名理论家于光远在关于科学分类的一点看法中提出“很明显,医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两大科学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因为医学的对象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界物质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又是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的,他的健康和疾病受到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有些疾病甚至完全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引起的;”这一论断兼顾了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当然,这是就整个医学来说的;就医学的每一具体分支学科来说,它们各有特点,有的自然科学性强,甚至完全属于自然科学,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外科手术学、放射诊断学,等等;有的不可忽视其社会科学的性质,例如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性医学,等等,有的几乎纯粹属于社会科学,如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等,正确认识医学的学科性质,在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时代,是有其迫切而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忽视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或者忽视医学的社会科学性质,都会损害医学科学的发展,损害卫生事业的发展;重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重属性,则将会推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第三节医学模式模式是指概念模式,医生利用概念模式来组织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生物医学模式Bi o-Medical Mode1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o--medical model进行着广泛讨论;不少人认为生物一医学模式现在存在内在的严重缺陷,同时更不适应现代医学的进展,必须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也有少数医学家提出过整体医学模式Holistic medical Model;这个讨论不仅是对另一个理论概念的兴趣,而是涉及到许多实际工作必须作出相应改变的重大实践课题;关于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先导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8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开头便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这就明确地把人类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及社会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1977年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在理论上对此作了更正确的扼要的论述,他尖锐地批评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他说:“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illness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生物医学模式不仅要求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而且要求根据躯体生化或神经生理的过程的紊乱来解释行为障碍……任何不能如此解释的障碍都必须从疾病范畴中排除出去;”而且“这种模式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它的局限性易受忽视;简言之,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在科学中,当一个模式不能解释所有的资料时,就要修改者摈弃这个模式;而教条则要求不一致的资料勉强适应模式或对这些资料干脆排斥不管;”生物医学模式是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近百余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的辉煌成果;人们把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作为近代医学的出发点;哈维把实验方法引入了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从而把立足于科学实验的近代医学和前此的原始的、巫术的、经验的等古代医学区别开来;此后,人类在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获得了一系列成果;以对疾病的认识来说,莫干尼作过许多尸体解剖;他把疾病定位在器官,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和它相应的一定器官的损害,魏尔啸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把生物学中的重大成就细胞学应用于医学,进而把疾病定位在细胞,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是局部的、细胞的损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使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到生物膜,深入到蛋白质、酶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分子水平上;一系列“分子病”的发现,使“分子病理学”应运而生;从对疾病的认识来说,以巴斯德和科赫为代表的微生物学者们,在18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发现了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在本世纪上半叶,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等相继发现,从而确知了许多营养缺乏病和内分泌疾病的特定病因;近三十年来,人类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查明有三千多种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可在染色体上或基因上找到病因;从治疗手段来说,本世纪内抗毒素血清疗法、砷剂驱梅疗法、磺胺药、抗生素、驱虫药等种种特异疗法相继发展;即便从外科手段来说,某种病施用某种手术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新近的进展诸如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等就更有一定的特异性了;所有这些立足于生物科学的成就之上的医学进展,使人类在认识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因此人们一再强调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的大部分学科都属于生物科学对于医学的决定性意义,并且创用了“生物医学”Biomedicine这个术语以表达这种密切的关系;于是,“生物医学模式”便成为进展迅速的现代医学的标志和核心;毫无疑问,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看,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在当前和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包容关系,即生物医学研究乃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便对于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对于精神状态及其疾病的防治研究,也需要从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病理学等生物医学领域进行工作;然而,从整体来说,必须把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或发展成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而不能仅从生物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以及社会的医疗保健措施;为什么直到最近这些年才突出地强调医学模式的这种转变呢似乎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方面来分析;从医学本身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客观社会需要来说,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已经不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它们在“疾病谱”和“死因谱”中所占的地位已显然不重要,相形之下,与心理性、社会性因素有关的疾病却显著增高,以目前前三位死因的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来说,都包含有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至于公害病、交通事故、自杀、吸毒、酗酒、饮食过度、因犯罪率升高和“家庭瓦解”以及其他种种心理社会原因而引起的心因性疾病的广泛发生,更主要是来自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系统论作为它的概念框架,主张应该在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中来研究人体或人;各层次之间既有横向的相互作用,又有纵向的相互作用;纵向的相互作用就是下向因果性和上向因果性的结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医学教育以及整个社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心血管病为例,近期召开的世界性心脏病理学会议上就曾广泛地讨论过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范围从分子水平到心理学、社会学;这些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研究社会一生物决定人的健康和发病机制,弄清社会的、生物的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在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比重;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学的内分泌、代谢、调节、遗传等因素,两者又是有密切关系的;至于影响心脏病人的求医和转归,社会、心理因素则更占有重要地位;由此从预防的观点、战略的观点解决高血压、冠心病,不能不对个人行为、个人性格、紧张状态等给予极大注意;单纯生物学的观点是不能对高血压、冠心病有深刻的了解的,对其防治对策与措施就更不全面,谈不到有更好的效果与效益了;苏联心脏病学家米亚斯尼柯夫甚至谈到预防高血压要注意培养一种抗高血压素质、善于保持坚强的毅力、精神,和在争论中的客观性和自我控制,善于保持理智的最佳化的情感;当前医学的任务要更多注意保持与促进健康,医学和其他学科的成就已经提示我们,在看到人们认识人体本身以及依靠社会改革与行政手段改造世界所显示出的潜力时,扩展我们的视野是多么重要;根据以上观点更好地研究健康和疾病防治与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的关系,加强社会医学、环境医学、疾病流行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的研究,从更高的层次,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组织我们的学科工作就成为迫切的问题了;医学模式的讨论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医学教育的改革;国内外医学界对于医学教育现状就有不少议论,认为人文科学、预防医学在医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受重视;医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利用生物医学成就去对付住院病人;这些工作是重要的,但这仅是推动医学前进、促进人类健康的整个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当前生物医学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刻,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在缺陷就成为医学前进的束缚;第四节现代医学如果对现代医学做-个鸟瞰,便会发现医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即从未出生的胎儿到风烛残年的老人;从矫健有力的运动员到气息奄奄的垂危病人;从太空到海底,凡有人生命存在以及人到之处,就有医学研究的课题;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构成十分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是救治病人方面的成就;例如对许多传染病找到了特效药用一些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脏器移植手术挽救了许多垂死的病人的生命;1984年9月,美国有一位四年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妇女贝苗·斯柰恩23岁,因左心室内有一0.9千克重的瘤子而进行这一手术,心脏供给者是一位因车祸而丧生的男青年顺利地娩出一个3千克重的女婴;许多自身脏器无法恢复正常功能的病人,因人工脏器的出现,可以靠着人工脏器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例子当推一位美国老人克拉克,他在自己的心脏已完全丧失功能之后,靠一颗人工心脏生活了112个昼夜;还有,电子计算机处理的X线断层扫描,可以取得人体任何部位的横断面,连神经系统的灰质与白质都清晰可辨,只要把这横断面连续地叠加起来,便可毫无创伤地得到人体内部结构的立体图象,如同把人体剖开一般……所有这些在本世纪上半叶还属于科学幻想的事情,现在都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这些“奇迹”的光芒如此夺目,以致容易使人以为它们可以代表现代医学的成就与水平;其实这种看法如果不是错误的话,至少也是十分片面的;上面我们所谈到的成就只属于应用医学——“临床医学”中的一部分;即使在“应用医学”中,也还存在着对人类贡献毫不逊于临床医学的“预防医学”;如果说临床医学是以消除患者的病痛为主要目的的话;那么,预防医学的目的却在于保护未患病的人群,减少或不使患者出现;预防医学要保护的不是个别人,而是组成社会的人群,它所采用的措施常常不局限于医生的个人活动,而需依靠社会的力量;例如自来水的设施与卫生监督,控制了大部分水源性流行病的发生,食品卫生监测以及粪便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大大减少了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各种港口检疫制度的实施,防止了许多烈性传染病的蔓延等;食品卫生、充分的营养条件、减少空气和水源污染等措施,都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实现,所以,有时把预防医学称为:“公共卫生学”或“社会医学”;防患于未然与亡羊补牢相比,当然前者是上策;因此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例如,某地在某次疫情中,霍乱病人无一漏诊、误诊,治愈率达到90%,当然这说明临床医学的水平很高,但毕竟不如采取预防接种和隔离措施,根本不让霍乱疫情在该地发生或蔓延为好;又如自从1977年在索马里发现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以后,两年内未再发现新的天花病例,由于天花病毒在常温下的存活期不会超过一年半,也不可能有隐性感染的带病毒者,因此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这是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显然,即使把天花的病死率降低到零在大流行中是不可能的,也会留下麻脸的后遗症、远不如消灭天花对人类的贡献大;“千村薛苈人遗矢,万户萧蔬鬼唱歌”的悲惨局面,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已经—去不复返了,据估计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在近半个多世纪来延长了将近一倍,体质也不断增强,对此临床医学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还应归功于预防医学;尽管预防医学对人类的贡献这样巨大,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原因很简单,防患于未然的功绩是减少或消除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人们不大容易感觉到抽象的可能性的大小,但是临床医学救治病人的成绩却可以给人们以十分具体甚至切身的感受;故世上名医的事迹常被人们传诵,而预防医学中的名家却往往只为学术界人士所了解,并不为社会上更多的人所熟悉;预防医学的代表人物在许多民意机构中往往远少于临床医学工作者,重治轻防的思想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实际上临床医学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的作用相当于一支司防御的地方部队,只是在疾病已经侵犯人体时奋起保卫人的健康与生命,而真正御敌于“国门之外”以致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野战部队,却是预防医学;预防为主的思想尽管古今中外都在宣传,但在许多国家直接用于预防医学的卫生经费,仍常常低于临床医学的经费;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访问我国时曾指出:发达国家中大部分卫生经费用在只有15%人口受益的项目上,如脏器移植、人工器官等,但对占85%大众的需要只投入了少量的资金;这一批评显然是中肯的;对于我国,由于卫生经费十分有限,尤其应当从全局来考虑社会效益问题,不应盲目地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上面我们谈到了应用医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但这还不是应用医学的全部内容;近三十多年来,在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中,对精神及肉体有永久性残疾的病人进行训练及必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其原有的功能或部分功能,使他们能参加社会活动或能自理生活,做到“残而不废”;于是这部分工作从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中独立出来,并建立了“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发展可以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改善病残者的处境,把过去属于医学科学以外的社会福利或慈善事业逐渐变成医生的职责之一;例如美国1975年会计年度报告宣布,州联邦职业康复计划曾使325,000名病残者得到康复并受到雇用,其中115,746名为严重病残者;例如一名因膀胱癌扩散侵及骨盆产生难忍的剧痛病人,于1964年实行腰椎4一5以下半体切断术;这位只有上半身的病残人经过康复研究所的治疗与训练,安装了假体外套,学会使用轮椅车;接着,为他制造了能够帮助训练自己站起来并进行活动的全假体;最后对他进行驾驶训练,通过了驾车测验,获得了驾驶执照,并已存活12年之久见世界康复基金会主席美国的.腊斯克所著康复医学第四版;陈述主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康复医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应用医学的组成部分;不过还有些问题,如聋哑盲人的职业训练等是否应归入康复医学,尚未解决;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不少康复中心,并请医师、理疗师、作业疗法师、社会工作者、语听治疗师、护士、职业顾问、心理学者和假体专业人员组成的“康复综合小组”,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熟悉的专业技术,以满足病情日益加重的病人的需要;有人为了强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提出康复医学应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之后,并列为应用医学的第三位;从预防——治疗——康复的连贯性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发达国家中医师过剩,可以抽出大量医师成为专门的康复医生;但是,如果照搬他们的经验,在缺医少药的国家也建立有大批医师参加的“康复中心”,并使之专业化,恐难实现;但是“普及康复医学的知识,应是每位医师的职责,而不应只是从事康复医学专家们的职责”,这种观点可能更为现实;应用医学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如高山、太空、海底等保护人体健康的“特种医学”,以及专门为刑事案件服务的“法医学”在内;“康复医学”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特种医学;所有的应用医学都必须以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作为依据当然不排除一些未被基础医学阐明,但行之有效的经验;在现代医学中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学科群统称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在性质上属于基础科学,它在很大程度上与生物学,特别是动物学、微生物学有很密切的联系;因为人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动物界,人的存活与疾病同动物,特别是同哺乳纲与真兽亚纲的动物有许多类似之处;事实上,基础医学经常利用动物作模型来研究生命和疾病的物质基础,借以阐明人体的许多现象;甚至用动物试验来检验各种治疗措施,作为对人体实施前的准备,从而减少为了验证某些新疗法而让病人付出的不应有的代价;按理说,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但实际上基础医学的出现比应用医学除特种医学外晚得多;自从人出现之时就有伤病伴随,人类不得不在对生命和疾病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试探各种解除病痛的方法,医学最初就是在这种盲目的摸索中偶然取得的经验的总结;依靠这种盲目的摸索与偶然的发现,医学的进步当然是十分缓慢的,许多谬误的见解和不正确的治疗方法流传几千年得不到纠正,成功经验的积累也很缓慢;那时的医学主要是临床医学,直到十七世纪以后,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才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法;之后,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基础医学的主要学科才逐步成熟,并成为现代医学中相对独立的学科群;所以基础医学有时也称为“实验医学”;科学实验的方法一旦被引进医学研究中,医学就开始加速其发展的步伐;与十八世纪相比较,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医学发展速度真可谓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如果说十七世纪以前医学的进步速度是以世纪为单位计算,到了二+世纪中叶就需要以十年为单位来计算;而目前则要求医生每年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惊人速度;这一突飞猛进的局面的出现,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看出来;一般地说,这一奖金总是奖给对医学进步做出最大贡献的研究工作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四十年中,除了三次之外,获奖者都是在基础医学方面取得研究成果的人,这就强烈地提示出基础医学对整个医学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基础医学已经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主要动力;基础医学的内容过去曾是单一的生物科学,但是人不仅有生物属性,还有社会属性;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主要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城市中,不再直接暴。

1第一章绪论

1第一章绪论
医 学 统 计 学(第二版) 李晓松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和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对于不同研究设计所获得的数据,采用的 统计分析方法常常是不同的,而且所得研究 结论也存在差异。
医 学 统 计 学(第二版) 李晓松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和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统计分析
统计描述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及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在统计设计的基础上,对数据收集、整理、
分析以及对分析结果的正确解释和表达是。 ❖ 医学科研的统计设计是医学统计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
医 学 统 计 学(第二版) 李晓松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和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一个常见和普遍的误解认为: “统计”就是分析数据
医 学 统 计 学(第二版) 李晓松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和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Fisher
“做完实验后才找统计学家无异于请他作 尸体解剖,他能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告诉你这实 验死于什么原因”。
医 学 统 计 学(第二版) 李晓松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和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 没有科学严谨的统计设计,数据的收集以及分 析常常是没有价值的。
医 学 统 计 学(第二版) 李晓松
引起客观现象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 起来: ➢普遍的、共同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偶然的、随机起作用的次要因素
这两类原因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并以某种 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医 学 统 计 学(第二版) 李晓松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的地位和作用
William Osler爵士曾指出“医学就是关 于不确定性的科学和概率的艺术(Medicine is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 。 生 物 医 学 中 充 满 了 个 体 变 异 和不确定性,其原因有些是已知的,有些是 未知的,有的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有的则是 无法控制的 。

绪论及选题

绪论及选题

2. 题目与内容的统一性
题目应能反映研究的内容 不宜太笼统
如:
胃溃疡 溃疡病 冠心病; 冠心病中某一个类型 冠心病; 尿路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尿路感染的诊断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心肌梗塞
2. 题目与内容的统一性
不宜过大, 不宜过大,否则不能反映该临床 有什么具体内容。 研究 有什么具体内容。 如 克汀病的临床研究” “克汀病的临床研究”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科学的假说 科研选题必须充分查阅文献, 科研选题必须充分查阅文献,要有所创 新 题目的结构要使题目尽可能具体而明确 要有适当的手段, 要有适当的手段,保证题目的完成
(一)科学的假说
题目是一个待证实的科学假说的概括 科学假说的依据: 科学假说的依据: 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个人的经验体会 前人对这个问题认识的科学总结
(二)坚持科学性、创造性和 坚持科学性、 先进性原则
有创造性和先进性 符合客观规律和理论根据
如:新药的临床研究在临床试验前,要有 新药的临床研究在临床试验前, 详细的药理和毒理资料、 详细的药理和毒理资料、 可靠的基础医学实验研究的结论、 可靠的基础医学实验研究的结论、 第一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才能立题,进行第二期临床试验 才能立题,
2. 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应用研究( )
用基础研究获得的成果或建立的理论 解决 临床医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临床医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如:认识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探讨 认识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 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防治方 法的作用机理。 法的作用机理。
国家科技部项目
国家攻关项目、 计划” 计划” 国家攻关项目、“863计划” 、“973计划” 计划 计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全科主治医师:第一章-全科医学概论

全科主治医师:第一章-全科医学概论

4)经济因素和人际支持;
5)医患关系和医疗照顾方式(沟通和平等)。
附表
加强因素
减弱因素
·对病程进展或用药方法误解 ·对医生的接诊和处理满意
·动力不足:不恰当的健康信念所致 ·医患交流清楚、直接,并涉及
·用药剂量或不良反应问题 所有重要问题
·经济上不能承受 ·动力充足
·不满意医生接诊(太短或缺少人情味)医患间力量抗衡,试 ·无经济问题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全科医学概论
第一节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与外科、内科、妇科等一样,属于 2 级学科) 1969 年美国家庭医疗专科委员会成立,成为美国第 20 个医学专科委员会,标志着家庭医学在世界上的 诞生。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内地,1993 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 诞生。
(8)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初步心理咨询与治疗、社区精神病人管理。
(9)医疗与伤残的社区康复。
(10)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1)通过团队合作执行家庭护理、社区公共卫生任务等。
4.全科医生的素质
素质 备注
强烈的人 无条件、全方位、不求索取地对病人具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这种人格是当好全科医
文情感 生的基本前提
确有助益 不伤害
治愈或缓解疾病(解除或减轻患者的痛苦) 不给患者带来可以避免的疼痛、痛苦、损害、残疾或死亡
尊重原则
尊重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道德上和法律上的权利; 尊重病人在医疗服务中的自主权
知情同意的四要素为信息的告知、信息的理解(不可说术语)、同意的能力、自 知情同意原则
由表示的同意
公正原则

解剖学(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

解剖学(正常人体学)第一章绪论

机体
环境
能量
合成代谢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分解代谢
意义: 一切生命活动建立在新陈代谢基础上,是生命最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定义: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
1.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物理刺激
化学刺激
社会心理刺激
(二)兴奋性
➢ 刺激足够强度 ➢ 作用时间 ➢ 强度—时间变化率
背部和盆会阴部 • 四肢部--上肢和下肢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 上肢下垂 下肢并拢
手掌和足尖向前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上 ➢方位术语:
上和下
近头者为上
近足者为下 下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常用的解剖学术语
➢方位术语:
前和后

近身体腹面者为前

近背面者为后
四大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神经组织
结缔组织
四大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肌组织
上皮组织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九大系统: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脉管系统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
人体的组成与分部
细胞
器官
组织
系统
人 体
人体的分部
• 头部--颅部和面部 • 颈部--颈和项部 • 躯干部--胸部、腹部、
(一)体液与内环境
(占体重40%)细胞内液 (占体重60%) (占体重15%)组织液
(占体重5%)血浆 组织液 血浆

药理1

药理1

第一篇总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一、几个概念: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药效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学科。

药代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的学科。

二、药理学的任务通过阐明药效学和药动学:1.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2.帮助医药卫生工作者合理用药。

3.为寻找新药提供线索。

4.有助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药物体内过程和用法等。

2、药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动物实验:药理实验常用的动物有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和犬,某些实验还可以用青蛙、蟾蜍以及鸽、鸡、猴等。

离体实验: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微生物。

3、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毒性反应,中毒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是药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第二章药效学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的性质●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与机体组织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drug effect)由药物的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兴奋、抑制、扶正祛邪)二、药物作用的方式●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如:硫酸镁…●全身作用:指药物通过吸收经血循环(或直接进入血管),分布到机体各组织器官而发挥的作用,又称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

(大多数药物)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的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消除疾病产生的原因(治本)2、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的症状(治标)[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定义:药物用治疗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难以避免)2、毒性反应●定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第一章 药理学概述_2018

第一章 药理学概述_2018

导图),并提出一个你感” 可面向未来
31
1
课堂作业
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和最终效果,
把握现在才能到达未来,
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吧。 请写下一个学习药理学的理由并设定一个短期目标。
1
基本概念
1、药物(Drug):
能影响和调节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 治疗、诊断疾病及具有某些特殊用途(如计划生育等) 的物质。
思考题:
1. Is oxygen or water a drug?
25
知识拓展
二、药品名称 1. 中文 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名称) 2. 英文 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M) 3. 商品名(trade mark name) 举例: 中文名:普萘洛尔 英文名:Propranolol 商品名:心得安,恩得来,萘心安,inderal , angilol, cardinol.
pharmacy, the science of preparation of drugs; much of it deals with
therapeutics,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by whatever means).
9
10
基本概念
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imics,药效 学)(What does the drug to a body)
药理学的发展
1、本草学和药物学阶段 《神农本草经》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书 《新修本草》 我国第一部药典 《本草纲目》 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 2、现代药理学阶段 (1)有效成分的提取 (2)作用机理的研究 (3)发展分支学科

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

医学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
18
表1-2 各类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科学活动类型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实验发展
目的和内容
应用目的性 和定向性
认识自然现象,探 索自然规律,创 造新知识
掌握应用性规律, 阐明应用原理
新材料、新产品、 新流程、新方法 的定型
不明确或较笼统 定向性差
比较明确 定向性明显
十分明确 定向性强
研究人员自由度 科研周期 成功机率
2、构成医学科学研究的两个要素是科学实践 与理论思维
3、医学科学研究要求有科学性、先进究方法的重要性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
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贝尔纳
成功的秘诀: A(成功)=X(艰苦劳动) +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
• 有关新药物、新生物制品、新仪器器械、 新试剂、新医用材料实验室样品的研制;
• 有关药物的资源调查、植物药的引种试 验;
•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及应用起搏器手术 的指征;
17
• 区分实验发展与研究(基础研究与应 用研究)的主要标志是: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要增加科学、 技术知识,而实验发展则是推广新的 应用(如新材料、新技术等)
食管致癌机理 真菌霉素、亚硝胺对人
研究
3
胃、食管等上皮的致癌 作用机理
7
研究食管上皮重度增 生的阻断性治疗方法
1. 基础研究 (Fundamental research ) 旨在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发现探索领
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而不考虑任何特定 的实际(应用)目的。
8
特点
其成果对科学领域产生影响, 说明一般 的和普遍的真理, 成为普遍的原则、理论或 定律
成果形式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授课人:徐玉梅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医学伦理学一、医学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案例:1。

林巧稚:保胎儿2。

徐宝宝事件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关于医疗职业道德的科学,它运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们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的科学。

二、历史发展内经,张仲景,精究方术,知人爱人孙思邈,大医精诚,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陈实功,《医家五戒十》喻昌,《医门法律》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誓言》三、医学伦理学要处理的关系1、道德——职业道德的关系2、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关系3、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四、基本特征1、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2、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3、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第二节医学伦理学面临的新问题1、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医德学生命神圣论:生命神圣论,价值论,能量论2、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机构服务不到位。

3、医患关系紧张:①高强②550万天价医药费③深圳4、红包问题5、医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检查、诊断治疗手段的现代化,对医务人员同病人的关系带来的冲击6、医疗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①器官移植②人工受精与试管婴儿③生物移传工程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物④代孕母亲⑤性别鉴定7、死亡标准8、SARS带来的问题第三节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和方法一、医学伦理学的对象1、医德关系:医患,医医,医社2、研究医德现象:意识现象、活动现象、规范现象二、医学伦理学的内容三、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四、医学伦理学的方法:1、一个中心:提高医德的认知力、判断力、内化力、践行力。

2、双向深化:理解-实践;中国-外国;古代-今天;继承-创新;3、三位一体:教学、科研、实践;第二章医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医德的基本原则————是医学领域中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所遵循的根本准则。

医德规范:——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在医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具体的行为准则。

第一节医德的基本原则一、医德基本原则的重要性1、它是医德体系的核心和统帅2、它是医德评价的最高标准3、它是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二、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表述和内容1、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医疗卫生工作的根本任务及职业道德特点;医德手段;2、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医德的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医德要求;3、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社会主义医德的根本宗旨,医德的价值和目标eg:胡为民,张德丽三、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特点1、医德境界的崇高性2、医德关系的协调性3、医德思想的继承性第二节医德的基本规范一、医德规范一般规范;特殊规范二、医德内容竭尽忠诚,极端负责,热情真挚,文明礼貌,谦虚诚实,廉洁奉公,精益求精。

1-1 病理学绪论

1-1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学习目标
➢ 掌握
◆ 病理学的概念 ◆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熟悉
病理学的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基础概述
➢ 《病理学基础》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传统 上,病理学称为病理解剖学。
病理学主要侧重从形态结构变化的角度观察和研究 疾病,并联系疾病时机体代谢和功能的变化,进一 步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变与临床表现 的关系。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 医学教育地位: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学科之一,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学习病理学,需要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 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学习为基础,而以后学习临床医学课,如内科学 、外科学、妇产科、儿科学等,病理学是学习学好的基础。
主要意义与作用:因为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患者痛 苦小,广泛用于疾病的普查,如健康普查,特别是肿瘤普 查和高危患者的筛选。常用制作切片的方法有刮片(如宫 颈刮片)、刷片(如气管刷片)、印片(如皮肤溃疡印 片)、涂片(如胸水涂片)等。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教学标本
尸体解剖
第一章第一节 病理学绪论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通过局部切 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 进行病理诊断。活检是目前临床病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 法,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 性的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意义与作用:①确定病变性质,了解病变范围, 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 供依据;②用于在手术中作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 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③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 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

_临床医学概要绪论

_临床医学概要绪论

主,现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任务是: 社区家庭医疗保健 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 社区疾病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诊治重点:儿童、老人、妇女、精神病、残疾 社区医疗卫生资料的协调和利用
临床免疫学



肿瘤免疫 移植免疫 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 掌握临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免疫治疗、免 疫预防的新方法、新进展。
内科教研室 胡为群
第一章 临床医学概要 绪论
医学—是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科 学。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 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
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学科。
临床医学包括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
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耳鼻咽喉 科学、眼科学、皮肤性病学等临床学科。
心理学

Hale Waihona Puke 掌握医学心理学思想,基本理论; 学习使用心理测验,了解疾病发生中的心理 社会因素; 掌握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开展 心理治疗; 掌握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各系统疾病; 知道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辅以心理治疗; 掌握与病人有关的各类医学心理学问题,学 会更好地协调医患关系; 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为病人提供预防疾病的 知识 。


1.神灵医学模式(spiritual medical model)

神灵医学模式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尚未建立起科学 的思维方法,而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学知识 的积累还不足以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指导医学实践。 人们认为在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灵在支配着人的疾病 与健康。在健康时被认为是神灵的恩赐,而患病则是神灵 的惩罚,或者是魔鬼进人人体的结果。

阿斯克雷庇亚还有两子两女,均精通医术, 儿子波达利尔为内科军医。马卡奥为外科军 医。女儿巴那塞亚是药物治疗的庇护神,巴 那塞亚一词成为后世“万应药”的词源。另

医疗科学与研究方法课程大纲

医疗科学与研究方法课程大纲

医疗科学与研究方法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医疗科学与研究方法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学习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医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1. 医学研究概述- 医疗科学与研究方法的定义和目标-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关系2. 研究设计与伦理- 研究提出与问题定义- 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和原则- 伦理原则与人体实验研究的伦理准则3.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方法与工具- 数据质量控制与调查问卷设计- 统计学基本概念与常用统计方法4. 文献检索与综述- 学术文献检索与引用工具-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和要点- 学术写作规范与论文结构5. 科研论文写作与报告- 科研论文的常用结构与写作风格- 论文图表的设计与规范- 学术报告的演讲技巧与展示要点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各类医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实例分析: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等- 实践操作:数据处理、样本分析与结果解释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医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设置实验室或实训场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案例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 《医学研究方法学》王晓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2. 参考书目:- 《医疗服务质量与效果评价》李国家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版- 《医学统计学》李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占比:30%- 课堂听讲与参与讨论- 实践操作与实验报告2. 期末考试占比:70%- 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六、其他事项1.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适用于医学专业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正常人体功能第一章-绪论

正常人体功能第一章-绪论
正常人体功能
第一章 绪论
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的内环境和稳 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熟悉: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了解:正常人体功能的研究内容与医学的关系。
第一章 绪论
一、概述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机体与环境 四、人体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概述
一、正常人体功能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兴奋性= 阈强1 度(反变关系 )
适应性
定义:机体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活动 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生理性适应
行为性适应
生殖
定义:生物体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 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任何生物个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生 殖活动产生新的个体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种族得 以繁衍。所以,生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机体内,控制部分
反射中枢或内分泌腺
受控部分
效应器或靶细胞
概念: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
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负反馈(维持机体稳定) 反馈作用
正反馈(加强生理活动)
谢谢观看!
(二)内环境的稳态
定义: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 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
意义:机体各个水平功能状态的相对稳定和相互协 调。
四、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1.概念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2.基本方式 ——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
研究对象:人体及组成人体的各系统 组织器官 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研究任务:阐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过程、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二、正常人体功能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科研设计1之实验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1之实验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1之实验设计医学科研设计是指在医学领域中通过科学方法和实验来验证一些假设或解决一些问题的过程。

实验设计是医学科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医学科研中的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类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首先,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基础。

在设计实验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研究者想要验证其中一种新药是否可以治疗其中一种疾病,那么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该假设。

明确实验目的有助于确定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因素和实验方法。

其次,实验设计的步骤。

实验设计的步骤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确定实验对象,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实验因素和控制变量,确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时机,确定实验结果和分析方法。

确定实验对象是指确定在实验中需要研究的人群或动物群体,例如选择一些地区的病人作为实验对象。

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是指将实验对象分为几组,实验组接受其中一种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干预。

确定实验因素和控制变量是指确定实验中需要研究的变量和需要控制的变量,例如在研究其中一种新药的治疗效果时,新药的剂量是实验因素,病人的年龄和性别是控制变量。

确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时机是指确定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验进行的时间点,例如在研究药物的疗效时,可以选择在早晨和晚上各进行一次实验测量。

确定实验结果和分析方法是指确定实验的预期结果和统计方法,例如在研究新药的疗效时,可以预期实验组的病人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并通过t检验来统计分析数据。

实验类型是实验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实验的性质和目的,医学科研中常见的实验类型包括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等。

前瞻性研究是指在实验开始之前明确实验目的并对实验对象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例如研究其中一种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回顾性研究是指在实验开始之前回顾和分析已有的数据或文献,例如研究其中一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控制实验干扰因素的实验设计,通过随机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其中一种干预。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7.体力强度大
院前急救的原则
1. 先排险后施救 : 是指在实施现场救护前应先进行环境评 估,必要时,排险后再实施救护。如因触电导致的意外事故 现场,应先切断电源排险后再进行救护;如为有害气体造成 的中毒现场,应先将病人脱离险区再进行救护,以保证救护 者与伤病员的安全。
先重伤后轻伤 : 是指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者。但当 大批伤员出现时,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情况下,应在 遵循“先重后轻”原则的同时,重点抢救有可能存活的伤病 员。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 1854-1856年俄、英、法、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 战时期,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 上,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前往战地救护,使 死亡率下降到2.2%,这充分说明了急危重症护 理工作在抢救危重伤病员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急危重症护理事业也经历了从简单到逐步 完善形成新学科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 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各医院也先后建立了急 诊科和ICU,促进了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学的发展,开 始了急危重症护理学发展的新阶段。此后,国家教育 部将《急危重症护理学》确定为护理学科的必修课程, 中华护理学会及护理教育中心每年举办急救护理学习 班,为开展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及急危重症护理教育培 训人才,特别是急危重症理论着眼于人的整体生理、 心理、病理、社会、精神要求,将现代急危重症护理 观、急危重症护理技术由医院内延伸到现场、扩展到 社会,更是一大进步。
5.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充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
协和女超人 于莺
夜班,太平无事,半夜一点,抢救 室门开,一老头一路小跑进来,边 跑边喊:我要死了,我要死了!然 后一头栽倒在抢救床上,呼吸心跳 停止,三分钟后抢救成功。心电图 提示大面积心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医学科学研究概述
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科学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医学领域也不例外。

由于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人类不仅有生理活动,还具有心理活动和明显的社会属性,所以医学被认为是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方法的要求更高、更严。

医学科学研究简称医学科研,是在医学专业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人类身心健康,对尚未研究或尚未深入研究的健康相关事物、现象进行探讨,旨在揭示矛盾的内部联系与客观规律,从而比较客观、正确地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技术,并对其进行评价。

它是提高对疾病、健康的认识和比较各种医疗保健方法效果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为改进医疗和保健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医学科研的发展
医学的发展,在历经了古代经验医学的奠基阶段和近代实验医学的发展阶段之后,从世纪后半叶世纪初进入第三个阶段——现代医学。

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医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发展水平不同,对医学水平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致使医学科研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医学理论与技术。

科学方法论是医学科研发展的向导。

随着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医学科研经历着整体时代→分析时代→系统时代的发展历程。

一、医学科研的发展简史
纵观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医学科研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古代经验医学——整体方法论(公元前年至世纪)
这一时期是医学方法论的初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医学根据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整体上把握人体及其与环境的联系,采用整体观察的方法考察人体及其疾病。

这种科学认识的整体方法论,强调对人体生命和疾病进行客观实际的整体观察,把观察到的客观现象综合概括为理性认识。

古代经验医学通过对人体的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大量观察和综合概括,建立起第一个科学的人体观和疾病观,从而战胜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鬼神致病”邪说,使医学从巫术中解放出来,上升为初步的科学。

这一发展阶段的代表成果有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和古罗马医学家盖伦的“肝为生命中枢”模型。

作为医学方法论的初期发展阶段,古代经验医学不可避免有其局限性,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性。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低下,当时的医学研究不可能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病理过程有科学精准的解释和阐述,只能仅限于对现象进行描述,并进行猜测性思辨及经验总结。

另外,虽然对人体结构和功能有了大体认识,而缺乏确切的概念和范畴。

大部分仅仅是定性认识,尚未达到定量的水平。

(二)近代实验医学——分析方法论(至世纪)
世纪后,随着社会发展和机器生产的需要,力学和物理学有了长足进步。

、世纪哲学家培根倡导采用实验分析方法,此方法后来在自然科学中得到广泛采用。

这种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强调归纳推理,即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个别现象,从中归纳出一般性认识。

医学科研在这种分析性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解剖分析方法和实验分析方法,对人体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进行深入探索,加深了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出现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

如世纪维萨里的解剖学、世纪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世纪莫干宜的器官病理学说及世纪巴斯德和郭霍的病因细菌学。

特别是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说,是这一时期医学成果的杰出代表。

尽管近代实验医学的发展的确提高了人类的认识水平,使人类在器官、组织和细胞各个层次上都能开展对人体和疾病的深入研究。

然而,由于过分依赖实验观察和分析技术,造成了当时普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其极端的表现就是疾病与防治的机械唯物论的局部、孤立和静止的观点。

然而人体是个多层次、系统、复杂的物质系统,因此是无法仅用简单的物理化学规律来进行解释的。

(三)现代医学——系统方法论(世纪之后)
世纪后,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使自然现象过程的辩证性质逐渐被揭示出来。

至世纪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为医学科研发展提供了更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使医学科研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系统时代的医学科研不再是仅用分析法孤立、静止地研究医学,而是促使医学在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动态研究中得到迅速发展,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

这一时期的代表学说有神经系统学说、内分泌学说、体液学说和免疫学说等。

世纪年代后,起源于生命科学的系统方法,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也逐步成为了医学科研一个崭新的科学方法论。

其有三个主要的方法论原则:整体性、互相联系和动态原则。

由此可见,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以系统、联系、变化的观点,运用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