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思维与逻辑教材解读

思想政治思维与逻辑教材解读

思想政治思维与逻辑教材解读综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这门学科的选择性必修部分分为了三部分。

《逻辑与思维》就是选择性必修部分的第三册。

这里主要就内容和封面的设计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内容《逻辑与思维》可以看作是《哲学与文化》中一部分内容的发展。

毕竟按照课程标准,只有参加思想政治高考的考生才需要学习思想政治的选择性必修内容。

所以必修部分的内容较选择性必修的来说,较为浅薄一些。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选择性必修三封面这两本课本中的内容偏理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一个选择史政地的同学曾说:“学了这么多年物理,都不知道‘宇称’是什么,今天总算在政治书里面知道了什么是‘宇称’。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逻辑思维,这从书名就可以得知。

而逻辑思维在各个学科,尤其是理科中非常重要。

书中曾多次举与理科学科有关的例子进行对概念的讲解,以下就是一些书中具体的例子:《逻辑与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第88页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门捷列夫对于元素周期表的整理,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探索,等等。

《逻辑与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5页爱因斯坦和爱丁顿等科学大咖也频繁出现在《逻辑与思维》中。

《逻辑与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1页小学奥数题也登上了《逻辑与思维》。

但现在编者的要求不仅仅是给出答案,还需要我们用正向思维以及反向思维进行推理。

由这些可以得知,《逻辑与思维》与理科的联系还是很大的。

当然,整个思想政治科目不仅仅这本书与理科存在紧密的联系。

最大的联系可能出在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和数学B版选择性必修三:人教版数学选择性必修三、政治必修二封面这两本书有一点撞脸啊……有点跑题了。

《逻辑与思维》中还有一些关于命题和集合的内容,这些都与数学有一点关系。

如果你研究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你会发现选修C类课程中有一个专题为“逻辑推理初步”,从下面对这个专题的说明中不难发现,存在于《逻辑与思维》相同的部分。

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解读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解读演示版.ppt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解读演示版.ppt
➢ “文化名人”介绍相关的文化人物的生平、文化贡 献和影响,这一这些栏目增加了教材的文化气息和 可读性。
➢ “名人名言”
➢ 综合探究课: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高综合运 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探究活 动提供了进行探究的背景材料,指出了探究 活动的基本思路,是相关单元内容的系统化 和进一步深化,是单元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
➢ 教材使用的理念:强调教材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 生活和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在设计上为开放互动 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留下尽可能大 的空间,为改进评价方式提供条件,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的呈现方式
➢ 本册教材分为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 单元题下面有一段简洁的导语,告诉学生学习本单
➢ 《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引 导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文 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 提高文化修养等,进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和价 值观。
《文化生活》教材的设计理念
➢ 教材的目标理念: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 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寻求思想政 治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 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 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以便把同学引入该主题的探 究领域。 ➢ 每个单元设有2~3课,每一课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 活主题构成课文的主题内容。课题下设的导言具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讲明了本课的主题。 ➢ 每一课设2个框题,每一框大致是一个课时的内容。 ➢ 每一框题下设3个目题,目题下面的内容分为正文 和辅助文两部分。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第一章课件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第一章课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 时代特征相统一。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 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 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 是课程实施的追求。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是 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追求。
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含义 1、教育目的 指教育要实现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和表达的是总体的、 最终的教育价值。 2、教育目标(又称培养目标) 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是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所要达到的学 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 和重要因素,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 4、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在教学体系中具有 很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它关系着教学 的价值,为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列出了9种不同的课程定 义。(1)课程是在学校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经验, 目的是训练儿童和青年以群体方式思考和行动。(2)课 程是学生在学校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3)课程是 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旨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得证书或进 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4) 课程是一种对教师、学生、学科、环境等教材组成部分的 范围的方法论的探究。(5)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 是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是构建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活动 流。(6)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7)课程是通过有组 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指导的 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在学校的帮助下,推动学习 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目的的向前发展。(8)课 程基本上由5种大范围的学科学习构成:掌握母语,系统 地学习语法、文学和写作;数学;科学;历史;外国语。 (9)课程被看做是人类经验的范畴,而不是结论的可能 思维模式的不断扩大的范畴。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形成多元一 体格局的过程中,汉族既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员,同时在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中 发挥了凝聚的作用,各民族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形成了更高层次认同的中 华民族。
第三,高层次的认同不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在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 族是基层的,中华民族是高层的。不同层次可以并行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 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挥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 元一体格局。
——2014年09月29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 彰大会上的讲话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 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 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 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 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 家统一。
——2015年9月30日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 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材解读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解读策略举隅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解读策略举隅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解读策略举隅作者:孙杰来源:《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11期摘要:教材解读,是对教材文本表达指瑕批判以增强其可读性、知识呈现还原统整以挖掘其可构性、内涵理解守正创生以提升其可解性,从而实现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的活动。

本文以现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为例,举隅策略一二。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材解读;策略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11-0032-03教材解读,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在吃准课标、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对教材文本表达指瑕批判以增强其可读性、知识呈现还原统整以挖掘其可构性、内涵理解守正创生以提升其可解性,从而实现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的活动。

一、指瑕批判:增强教材文本的可读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如此,我们对现行教材就不应无所作为。

教材解读的要义不是如何拷贝、克隆,而是怎样阐释、判断进而指瑕、批判。

如以质疑和求证的精神审视教材文本表达的可读性:内容的编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目标的达成是否落实于真实有效的探究过程?素材的选用是否贴近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语言的表述是否符合语法规范?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几经修改,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大醇小疵。

《经济生活》2008年3月第4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节将07版中“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删除,在学生对“按生产要素分配”毫无认知的情况下,这一处理略显仓促与鲁莽,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节仍未将初次分配、再分配作为“名词点击”予以必要解释,增加了教师的讲解任务,也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征税和纳税”一节未与时俱进地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及征税税率的变化写入教材并将“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删除,无疑为学生理解超额累进税率及“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等设置了多重障碍。

高一思政必修3(2019版)政治与法治_《法治社会》教材深度解读

高一思政必修3(2019版)政治与法治_《法治社会》教材深度解读

教材深度解读重点难点突破要点三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目标,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例3有评论员文章指出,近年来,一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不断在各地涌现,看似是各个城市的“建筑地标”,实则是权力之手干预涉及的“权势地标”。

一些地方领导把自己当成是“总规划师”,真正懂得规划的专业人士反倒成了画图工具。

避免“设计沦为权力的奴隶”,需要()①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进入决策机关②限制政府的行政决策权③健全决策问责、纠错机制④完善民主决策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政府民主决策。

避免“设计沦为权力的奴隶”,需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健全决策问责、纠错机制,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本身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针对训练3 “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

”这就是西方政治学的“塔西佗陷阱”定律。

这一定律启示我国政府()①倾听群众呼声,科学民主决策②切实履行职责,树立政府权威③限制行政权力,拓宽民主管理渠道④严格依法执政,自觉接受监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A点拨政府避免“塔西佗陷阱”,受人民欢迎,需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切实履行好职责树立政府权威,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政府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限制;④错误,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

故本题答案为A。

要点4 建设法治社会例4法治素养的提高涉及法治观念的树立、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鲜明的长期性、基础性特征。

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量,做体系化的安排和推进。

对此相关理解正确的是()①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②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③建设法治社会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④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治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思想方法与创新精神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1、确定选修课程的思路。 从选择性的意义上看,课程模块的设置,应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求。 从把握课程在教学层次上的定位来看,课程模块的呈现,主要考虑了两方面关系。
(三)选修课的确定及其设计思路
2、选修课程的呈现方式l 课程模块的序言:着眼推介功能。l 内容标准的呈现:更具专题特征。
能力目标: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二、课程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整合课程内容的原则
内容选择: 从学科概念决定知识点 思想政治观点决定知识点。组织方式:从只遵循理论逻辑 不违背理论逻辑,更合乎生活逻辑。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体察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描述各自所熟悉的文化生活,展现文化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印记。 考察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证明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通过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方式相比较,可识别文化方式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观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生活与消费二、投资与创业三、收入与分配四、面对市场经济
《经济生活》标准内容
注: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考的建议。运用主体是教师。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ppt课件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ppt课件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第四个问题:作为研读课程标准的前提,我们怎样确认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
意义与价值
➢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
点教育的课程。
➢ 重要任务: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 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 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 的课程。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 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表达过程
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标准”的意义
• 内容标准不等于标准答案。 • 内容标准是制定评价标准的基础,但不等于评
价标准本身。
• 评价标准也不等于标准答案。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组织体系的特点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理念之二
➢ “引导”,是出发点,就是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 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 “特点”,是着眼点,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和认 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 ➢ “结合”,是着力点,就是要着力于贯彻“三贴近” 的原则,切实回答“五个如何”等时代课题。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第九个问题:“凸显观点、关注过程”:如何把握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两个基本点
以生活关切为主题,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学科知识 为支撑,整合教学内容。
生活关切 应用性
思想政治观点
力求平衡
理论性
学科知识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凸显观点
• 观点,作为目标设置的要求,不能仅仅归结为学科观点,
而应凸显其引领正确价值导向的意义,即思想政治观点。
“三个视点”与“五个如何”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关于核心价值的追求—— 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 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怎么讲: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讲什么:立足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是什么: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项根本制度。
至关重要的环 节。
六、高中教材处理注意事项
1、树立“大教材观”,充分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2、依据教科书组织教学活动 3、依据实际需要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调整 4、指导学生阅读和掌握教科书
5、建立促进发展和课程评价机制 关于转变评价观念的追求——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 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 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三、课程目标
1、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义现代化建设常识 3、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4、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 和态度 5、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 6、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 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岁孩子的研究
• 一个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孩子做的研究: • 课题:关于蓝鲸的研究 • 要求:选题;供阅参考书目;确定研究角度(至 少写三方面、两张纸);写一份研究报告(图文 并茂)。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解读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解读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必修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

以下是对该教材的一些解读:
- 教材的编写背景:在新时代,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编写,是为了适应这一任务的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 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道路三个方面。

其中,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等。

- 教材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感。

- 教材的教学方法: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是一本重要的思想政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对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

新课程理念下对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

新课程理念下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解读解读教材是指教师在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理解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重点和难点,从而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解读要忠于课程标准,基于、高于课本,追求“懂、透、化”。

在弄懂弄透的基础上,悟出精神实质,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将教材的观点、思想融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一、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参解读教材要理解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所谓知识点,就是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对于知识点,我们必须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其内容,研究概念、原理表达,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原理的内容、结构层次和精神实质,原理的论证方式、论点论据结论的关系,原理的应用范围和方法论意义,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一课书往往有若干个知识点,各个知识点在教学要求上并不一致,有的要求识记,有的要求识记和理解,还有的则要求理解和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参,考虑各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知识点解读的广度和深度。

二、联系参考资料解读教材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主要源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经典著作与党和国家的权威性文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核心,各版教材的作者由于受到其学识水平、经历和通俗性表达能力的限制,对一些概念、原理的概况、理解和表述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我们联系经典著作和文献来解读和分析教材,翻一翻经典著作和文献,理解一下原著和权威性文献,查一查词典,考证一下课本的表述是否准确,研究一下究竟怎样表述和概括更准确。

在考证经典的基础上,适当阅读教学参考用书和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如查看一下其他版本的课本、大学里相应的教材、报纸杂志上的相关理论文章、中学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弄清每个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发展过程,弄清事物的横向联系,建立综合研究问题的意识。

三、联系学生的问题解读教材有时,我们满以为对教材的某个原理较有把握了,领会了其精神实质了,可是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就会发现我们对它理解得还很差,还难以用学过的道理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新解读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袁安慧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在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反复阅读、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理出教材内容的主要理论观点和实际问题、逻辑结构和思想方法,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从而掌握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弥补其缺陷的活动和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材解读的主要对象是课本,但它不仅仅是课本,还包括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文件、时政材料以及经典著作等一切有关资料。

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材成了知识的权威、好教师的标准是会“教教材”。

因而,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的教材解读,就是对教材文本本身的分析、挖掘和再现,重视知识性,而忽视了能力;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解读必然是封闭的、单向的、独断性的。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目标是三维的,而不是单向的。

它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启发引导并重视学生主体的民主参与,建构精心预设与灵活生成的相统一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呈现和展示的是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及问题”,“教材已不再是教材文本与师生的阅读——明理的关系,而是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中的儿童的对话关系、伙伴关系、共同成长的关系”。

①就是说,教材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教材是为实现一定课程目标而精心编制的、负载着一定知识和信息,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进行对话的文本。

好教师的标准不再是会“教教材”,而是会“用教材”、“选教材”。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既尊重教材,又依据所教学生的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对教材做一定“改造”。

因此,我们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有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

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解读,其意义重大。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学习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课标解读及内容解析

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课标解读及内容解析

《国家和国际组织》教材总体介绍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良乡分校覃遵君一、课程性质和编写依据(一)课程的性质高中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这门选修课,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观点教育,本课程以一般国家形式、几个典型国家形式和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领悟和了解,为今后投身于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第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性,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

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指导下,观察国际现象,了解真实的国际社会,拓展国际政治视野,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有助于高中学生以敏锐的目光、开放的心态,批判地继承、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有助于高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有助于高中学生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形式的特点和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着眼于“三个面向”,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本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性质定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观点教育;主要内容──几个典型国家的形式和国际组织;基本途径──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和民主建设;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国家观点和世界眼光。

(二)本教材编写的依据1.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本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会议指出,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高中政治教材权威解读与评价

高中政治教材权威解读与评价

高中政治教材权威解读与评价在高中政治教育中,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塑造学生政治理念和培养思想品质的重要渠道。

本文将对高中政治教材进行权威解读与评价,旨在分析教材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首先,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方面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安排。

教材涵盖了政治学基本概念、政治制度、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同时,教材还注重反映时事热点和国家政策,使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国家发展的最新动态。

其次,高中政治教材的编排清晰,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

教材将知识点进行分章节编排,每个章节内部内容也有清晰的层次关系。

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高中政治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材在某些内容上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政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教材中大量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扰。

其次,教材在注重知识点覆盖的同时,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治学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但教材对此方面的培养显得不够充分。

针对高中政治教材的不足,有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教材可以增加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历史事件或者国际政治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

其次,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最后,教材可以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材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重要依据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

教材的编排清晰、内容系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育部于2004年3月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在其每一细节中都渗透出对学生的生命的关怀。

(一)确立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和谐,倡导新的教育、学习、评价模式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强调了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使得以往的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好得和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了一起。

新的课程标准在讲到教学观时,认为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并将这种过程升华,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和交往,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共同列为对人的生命发展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

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作为获取同样“新鲜”知识的“受众”,学生渴望获得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而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分享新的发现,达到一种共进、共识。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对“新鲜”知识的挖掘、发现。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就淡化了知识的简单传授与预设,学生通过研究,慢慢掌握知识生成过程的理念,而教师在其中既充当了学生这种理念形成的引导者,也可以成为这种理念形成的受益者。

在教育价值观上,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只片面强调学生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而新的课程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关注。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思考1. 引言1.1 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背景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高校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逐渐显现出滞后和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的风貌和主流思潮,新的教材便应运而生。

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背景意义在于,它不仅可以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批判和创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运行规律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刻的影响和启发。

通过引入新的思想和理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空间,从而培养出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优秀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背景意义在于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动力量。

2. 正文2.1 新教材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的批判和创新新教材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的批判和创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讲解新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

新教材以批判精神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重构,突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盲点,并提出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框架。

新教材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中的经典概念和范畴进行了重新解读和重新界定。

通过对传统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新教材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观点和见解,对一些传统概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扩展,使之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

新教材在创新性内容的引入上也具有突出表现。

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新教材引入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想和观点,涵盖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学习空间。

2.2 新教材对当代社会现实和问题的思考当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 从文化与人类的关系看: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 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从文化的功能来看:是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对社会成员具有教化功能。
※ 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大家好
25
文化的多义性
※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 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 《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引
导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文
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
提高文化修养等,进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和价
值观。
大家好
4
《文化生活》教材的设计理念
➢ 教材的目标理念: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 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寻求思想政 治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 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 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大家好
7
教材的层次结构
单元 课题
框题
目题
大家好
8
➢ 正文:构成层次分明的逻辑主干,也是学 习的主体内容。
➢ 辅文:是对正文的补充、例示、说明、 解释,以便使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大家好
9
➢ 辅文
➢ “专家评点”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的说明, 这有利于保持教材的开放性,为学生向纵深思考打 下伏笔。
➢ 教材使用的理念:强调教材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 生活和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在设计上为开放互动 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留下尽可能大 的空间,为改进评价方式提供条件,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家好
6
教材的呈现方式
➢ 本册教材分为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 ➢ 单元题下面有一段简洁的导语,告诉学生学习本单
➢ “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述,意在 进一步说明、阐示正文的观点。本栏目链接某些重 要的背景资料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正文提出的问 题,旨在扩展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范围,拓宽学生的 眼界,并且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能力。
➢ “文化名人”介绍相关的文化人物的生平、文化贡 献和影响,这一这些栏目增加了教材的文化气息和 可读性。
※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 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是指相
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及其产品。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 ,也
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大家好
26
文化与文明
➢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①文明是同野蛮、愚昧相对应 的概念,文化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②文明是外在 的,文化是内在的。③文明既可是物质的,也可是 精神的,容易传导的,文化是精神的,不太容易传 导;④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 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 也有消极成果。⑤文明的变迁十分迅速,文化的变 迁则相对迟缓。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 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 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 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 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大家好
22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
➢ 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民主观念的传播 ➢ 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 ➢ 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公共领域的扩大
大家好
29
➢ 《哈利·波特》的作者是一位英国妇女,名叫 J·K·罗琳,《哈利·波特》的出版使这名原本靠 政府救济金度日的单亲妈妈一夜之间成为英国最 富有的女人之一、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哈 利·波特》第一集到第四集累计全球销售量已突 破1亿本,被翻译成46种文字。好莱坞耗资1.25亿 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银幕。上映短短5天,北美 票房已经突破1亿美元大关,成为2001年最卖座的 电影。在形形色色经济专家策划下,《哈利·波 特》从小说出版始,带动电影、软件、玩具、文 具、服装、儿童用品、主题公园等相关产业的发 展,创造了经济总量达2000多亿美元的奇迹。一 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不经意间的小小文学构思, 就像一滴水珠,借助科技武装、工业化生产和市 场化运作,迅即长成一座巨大的经济冰山。
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在综合国力 的竞争中
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的 文化发展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存在 有利的发展机遇。
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任务,大增家好强文化竞争力
28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文化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精神推动力 ➢ 文化对经济强有力的渗透与促进 ➢ 文化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大家好
20
第一单元的内容结构
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 文化的概念
从人的发展看文化 文化影响的特点
文文化化与与经经济济政政治治的的关关系系
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大家好
21
第一单元的课程标准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 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现象。
➢ 教材的方法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着 眼思想政治教育和方向引导的实效性。在尊重学生 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 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选 择正确的人生观、认同正确的价值观。
大家好
5
➢ 教材的形态理念:落实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 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改革方案。教材的叙述从生 活出发而不是从理念出发,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 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融为一体。
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以便把同学引入该主题的探 究领域。 ➢ 每个单元设有2~3课,每一课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 活主题构成课文的主题内容。课题下设的导言具有 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讲明了本课的主题。 ➢ 每一课设2个框题,每一框大致是一个课时的内容。 ➢ 每一框题下设3个目题,目题下面的内容分为正文 和辅助文两部分。
题,质疑已有结论,在批判中培养他们观察现实、体
验社会、分析社会的热情与能力。引导他们在现实案
例中展示观点,在实际的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文
化现象的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文化生活的探究中
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
值标准的能力。
大家好
16
三、倡导主体性
主体性是本册教学的灵魂。只有学生主体的 充分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 的中心真正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 人,学生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探 究性学习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
《文化生活》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
大家好
1
课 程 设置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一门必修 的课程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 《生活和哲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共同构成高 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内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 起,共同构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教材的整体结构 ➢ 第一单元 是什么: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 ➢ 第二单元 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
程 ➢ 第三单元 怎么看:把握的文化核心价值

第四单元 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大家好
12
《文化生活》整体结构
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为什么 第 二 单 元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大家好
17
四、强调活动性
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参与 到对文化现象的分析活动之中。本册教材特别注意 学生现实生活能力的培养,单靠知识的单向传授无 法达到目的。在教材中对某些问题并没有提供现成 的答案,有的可能还是开放式的结论。当然,这里 的活动性,并一定是活动课,事实上中学课程实施 中也不可能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的活动。我们 一方面可以把文化生活情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和还 原,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和体验来观察社会。另 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体验,把一些学习 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不能让知识的学习与日 常生活实践相脱离。
大家好
15
二、关注现实性
《文化生活》教材不是简单的理论阐释,而是从
文化生活的现实出发,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价
值观的形成。知识的建构、内在的逻辑、活动的设计
都有很强的现实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知识点的传
授作为主要目标,而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现实关
怀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能够从
现实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让学生提出问


大家好
2
选修模块













































大家好
3
课程目标
➢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 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 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 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