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把数学课堂看成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大舞台,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主动探究、互动生成的课堂,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去建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让学生“做”。因为学生不做,我们既看不出他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也看不出学生理解、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学生也才能体验到自己的责任和乐趣。因此,教师要把至少2/3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索、发现。如,我在教《认识人民币》一课时,课前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了钱袋,钱袋中有元币(5元、2元、1元),角币(5角、2角、1角)和分币(5分、2分、1分)。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进行人民币兑换活动,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其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生在有效情境中学习数学
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习者的知识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
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我安排五个活动:
活动一:把手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
活动二:人民币的认识。
活动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购物的情境,问:一个信封1角钱、用1元钱,你们可以买几个呢?先猜测后验证。
(2)小组讨论后汇报。在活动中明确1元=10角。
问:我小时买1个冰糕要5分钱,但是我要买2个,该付多少钱呢?猜测后验证。
(3)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角=10分。(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通过购物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教学变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合理用钱的意识。
活动四:模拟兑换人民币购物,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活动五:用1元钱买东西,可以怎样付钱?体会付钱的多样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实物、拿钱兑换等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去。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多样化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在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上设法革除传统课堂的弊端,运用多种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把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素材,采用多种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能在这些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教学中,采用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知识
《课标》明确提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在教学中我根据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
由于本课在教学前把困惑问题分析得很到位,问题解决的策略设计得合理,预设得巧妙,学生才有了自由发挥却不失灵性的空间,课堂上才会飞扬着学生学习的智慧和教师教学的智慧,从而让人享受着数学知识从生活化生成到数学化的过程。争取让学生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生成更多扎实、有效的数学课。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盛景,而是“学”的热情,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预设,定会为师生的智慧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条件,定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