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的三大矛盾
层间矛盾:
1、层间矛盾的表现形式
①在笼统注水采油过程中,由于各油层渗透率、连通情况不同,使各层在开采上出现差异:高渗透层开采的好,中低渗透层开采的差。
在注水井端,高渗透层吸水能力高,低渗透层吸水能力低,由于水淹区对水流动阻力大幅度减小,水的相渗透率增大,水在高渗透层越跑越快,与低渗透层相比,形成单层突进。
在采油井端,高渗透层出油能力强,中低渗透层常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油井内高渗透层见水后,流动压力上升,干拢中低渗透层,甚至使个别层停产或倒灌。同时高渗透层水淹后形成高压层,成为水流的有利通道,也降低了注入水的利用效率。
②注水井分层配水,油井笼统开采的条件下,控制了高渗透层注水强度,加强了中低渗透层的注水强度,注水井内层间矛盾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地层系数的差别和注入水在平面上分配不均匀,油井内高渗透层仍然出油多,见水快,中低渗透层不能发挥作用。
③在分层注水、分层采油条件下,在大范围内层间矛盾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在局部问题上仍有所表现:如由于注采措施不当(注采强度的确定、井下水咀的选择)使各层段工作不协调;由于工艺原因,层段不能划分过细,在层段内部各层之间的矛盾;由于某些小层地层变化大,油水井层段不能对应,甚至弹性开采等。
2、层间矛盾的表达方法
单层突进系数=小层(或层段)的最大采油(或注水)强度/全井平均采油(或注水)强度;这种表示方法可以衡量某时刻间矛盾的调整水平。
或单层突进系数=小层(或层段)的单位厚度的累计采油(或注水)量/全井平均单位厚度累计采油(或注水)量;这种表示方法表示在某一时间各层开采效果的差别。
3、层间矛盾的分析内容
①分析单层突进油层的特点(水淹及出水规律),以及对其他油层的开拢程度;
②分析不同开采阶段层间矛盾的变化特点;
③对比不同注水方式、不同开发层系,层间矛盾的特点;
④检查分层注水,分层采油措施对层间矛盾的改善程度。
平面矛盾:
1、平面矛盾的表现形式
①油层在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使油层平面上水淹程度和开采效果相差较大。
在注水井端,注入水沿高渗透带局部突进和对低渗透区的绕流,使高渗透区水淹程度高,开采效果好,低渗透区水淹程度差,开采效果不好,油水井前缘形成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形状,水淹区和死油区交叉分布,高压区、低压区同时出现。
在采油井端,注入水推进的速度不同,造成同一井组中同一油层各方向的油井见效、见水、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规律上出现的差别。
②造成平面矛盾的几种因素
在注水井排上,注水井转注时间不同,水线在平面上不均匀推进。注水井排两侧层系、井网、投产时间、开井排数不同,油井生产状况不同,对注水强度要求不同。
井网不完善地区或好油层的低渗透区,储量动用差。
2、平面矛盾的表达方式
①扫油面积系数=在井组内油层的水淹面积/井组内油层的控制面积
扫油面积系数小,说明平面矛盾严重。
②平面突进系数=最大水线推进距离/平均水线推进距离=各方向中最大采油强度/各方向采油强度的平均值
3、平面矛盾的分析内容:应以注水井所控制井组为单元具体研究。
①研究油层的平面非均质性与水淹面积、水淹特点的关系;
②分析不同注水方式,不同井网密度平面矛盾的特点;
③分析拉水线与不拉水线,长期拉水线与短期拉水线,拉水线时生产井开井与关井对注入水均匀推进的影响;
④分析第二排生产井投产后,水线推进情况,水淹面积与第一排生产井含水上升的关系。
层内矛盾:
1、层内矛盾的表现形式
①厚油层内各细层水线推进极不整齐,油井见水时水淹厚度小,无水期驱油效率低。这主要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
注水初期,渗透率高的细层水线推进较快,水淹区阻力小,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总的阻力减小的幅度大,使这个细层中水线推进越来越快(与中低渗透率细层水线相比),通常称这种现象为水驱油的不稳定现象。
在水线推进较快的高渗透率细层的水淹区内,水的流动阻力小,压力普遍提高(与相邻中低渗透率细层的纯油区相比),压力传递的结果使相邻的中低渗透率细层的纯油区中压力也提高,这样就造成中低渗透率细层油水前缘附近压力梯度减小,使该油层内水线推进减慢,这种现象称为细层间的干拢。
渗透率高的细层内水淹区内压力损耗大幅度减小将使该层的纯油区中压力普遍提高(与相邻中低渗透率细层纯油区相比),该油层的油将向中低渗透率细层的纯油区内流动,促使高渗透率细层的水线推进加快,这种现象称为层间串流。
以上这三种现象,都是由于油层内部各细层在纵向上的非均质(粒度、层理结构、胶结物及胶结程度夹层等)引起的。它们同时发生,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剧了注入水在细层间推进的差距,导致油层见水时水淹厚度小,无水期驱油效率低。
②油层内高渗透率油层见水后形成水流的有利通道,使油层含水上升快,阶段驱油效率低,注入水利用效率低。
2、层内矛盾的表达方法
①水淹厚度系数:各开发阶段的水淹厚度系数常用来作为衡量层内矛盾的指标。
水淹厚度系数=油层的水淹厚度/油层厚度*100%
②纵向非均质系数:在厚层改造工作没有开展的条件下,层内矛盾的特点常与纵向非均质系数有关。
纵向非均质系数=厚层当中的高渗透细层渗透率/厚层平均渗透率*100%
3、层内矛盾的分析内容
①分析油层见水后产量变化规律;
②分析油层的水淹厚度与含水百分数,采收率的关系;
③研究不同的层理结构,夹层的存在(注水井端或生产井端)与水淹厚度的关系;
④层内矛盾调整措施的效果分析。
油田动态分析的基础是油水井,分析的立足点是小层和油砂体,其主要内容是根据采油井、注水井的生产数据,系统试井资料,分层测试资料及压力恢复曲线等,结合油层各项参数,并联系到井组、分区(块),综合分析油水井地下动态,重点掌握和了解所钻井附近油层各小层渗透率、有效厚度、地层系数、分布面积、连通情况和油井地层压力升降情况、生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