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实践分析一、引言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注重技巧和固定的教学模式,缺乏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开放性问题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
本文将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1.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探究型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开放性问题、观察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绘画课上,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的?”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探索和表达。
2.参与性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注重学术和生活经验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性。
例如,在手工制作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手工艺人,了解传统手工制作的技巧和文化背景,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
3.自主性的提升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品,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
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例如,在绘画课上,学生可以基于一个主题,自主选择表现方式,比如使用水彩、油画、素描等不同的材料和技法。
三、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案例下面将具体介绍几个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案例。
1.艺术作品的观察与解读在艺术课上,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读,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2.艺术家研究与作品创作选择一位艺术家,通过介绍其生平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方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一、引言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既有助于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老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缺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学习者的主体性。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即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学习内容的主人翁。
通过主动的思考和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学习的目的是理解。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为了单纯地记忆和应试。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
3.学习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探究,即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地探索知识和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丰富表达。
4.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激发。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体,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可以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1.创设丰富的艺术学习环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艺术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可以在学校的美术展览馆中举办学生作品展或者校园美术节,让学生的作品得以展示和分享,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认知。
可以在校园或者班级中创设艺术角落,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艺术的动力。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其身心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内压缩课程、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学生产生主动性等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探索与实践,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措施。
首先,有效的小学美术教育需要平等的师生互动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受益、相互尊重的,应该有平等的交流和互动。
在设计每一节课之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其中,确保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例如创造性地使用色彩和材料,体验各种美学体验。
其次,为了减少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选择利用课外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创造,从而产生更优秀的作品。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的作品质量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年龄,更多是与他们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有关,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帮助他们加强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缓解在时间、材料和其他资源上的压力。
最后,教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展示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利用团队协作来实现创造性思维等。
适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还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是一个令人兴奋和有无限潜力的领域。
针对教学压力、资源有限以及时间限制等多重因素,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和发掘性的课程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有助于小学美术教育实践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哪些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哪些教学策略?综合在学科内部跨越了传统美术以材料分类的界限,发展其多样性和综合性。
跨越了学科间的界限,是有意义的、有机的融合,而“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在课程中突显了其必要性。
只有美术教师走进新课标,更新观念确立综合性教学的理念“遵循审美规律,渗透美术文化,体现学科综合”才能增加美术综合性教学的实效性。
“美术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要遵循综合性、目的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原则,并与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互相借鉴,才能避免生拼硬揍的现象,达到有机的融合。
在此附教学案例《大提琴》作详细说明。
“各学习领域的综合”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美术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则通过体验生活、实践生活、表现生活,评价生活说明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倾向,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真正感受,探索、创造和评价生活中存在的美。
再次,该如何把握好“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下中学美术综合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呢?要“找准切入点,注重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综合课堂知识和内容,学会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意识;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新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情感动学生,给学生充分地艺术表现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要“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鼓励学生自由地说、自由地想、自由地探究、帮助学生认识和表达个性化的审美,以达到知识传递与个性培养并行的和谐发展。
小学美术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角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积极探索,通过实践和发现来获取知识。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
1. 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和发现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增强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情境创设和故事展开,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提供资源和工具,开展实践探究。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和工具,如色彩、画笔、纸张等,让他们进行实践探究,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
3. 引导提问,激发思考。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他们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4. 鼓励分享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
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设置小组讨论、作品展示和评价等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和成果,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术教育经验。
5. 提供指导和反馈,促进成长发展。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三、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1. 创设艺术氛围,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美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水平。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一、探究性学习策略探究性学习策略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策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色彩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调配颜料,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探究颜色的混合和变化。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包括讲解、演示、实践、互动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学习画画技巧时,可以先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同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三、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资源的分配。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策略。
例如,在学习绘画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分为风景画、人物画、动物画等不同类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四、跨学科整合艺术与其他学科有很多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整合。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采用跨学科整合,把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例如将自然科学和环境保护与美术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美术的形式展现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方法。
五、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根据特定的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图形语言进行表达和创造,例如在学习建筑绘画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梦想房间,发挥创造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有探究性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跨学科整合和情境教学等。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综合探索的基本概念。综合探索是指将不同的美术材料、技能和创意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它是美术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创新能力,丰富表现手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废报纸、布料、彩泥等材料பைடு நூலகம்合在一起,创作出一幅美丽的画作。
其次,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探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仍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不同材料的特性还不够熟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材料,以提高他们在创作中的自信和创新能力。
-材料融合:学生对不同材料的特性了解有限,如何将这些材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作品,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创新实践: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受限于既定思维,如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尝试新方法、新材料,突破传统框架,是另一个难点。
-团队协作: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作品,如何分配任务、沟通协作,使每个成员的能力得到发挥,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探索新材料、新方法,形成独特的审美观。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了解综合材料美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5.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技能运用: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绘画、手工等技能,创作一幅具有主题性的综合材料美术作品。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学会将这些材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黄东明《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策略》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 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 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 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 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 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 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主讲: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黄东明
浅析新课标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 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 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 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 积极的情感体验当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 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 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一.美术课程中的四个特性:
1.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要求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 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2.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 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 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的解析: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综合是 形式,探索是方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即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或 一个单位的美术活动中,同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的学习内 容;二是在学科教育的范畴内,跨越美术学科的,美术学科与其 他学科相综合的学习活动。三是超越学科教育的范畴,延伸至学 校生活之外的,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学习活动。
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的优化
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探索”领域教学策略的优化美术课程是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一门课程,“综合·探索”领域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教好“综合·探索”这一领域的内容,实现本领域的教学目标?笔者现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触。
一、运用游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模仿能力强、好动、好玩、爱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最爱,学生对游戏天生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恰到好处让游戏“闪亮登场”,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借助游戏还可以激发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那么他的联想就是活跃的,思维是敏捷的,表达的欲望是强烈的。
因此,引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开展跟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有价值的游戏活动,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欣赏了一位老师执教“小花饰”这一课的教学,笔者深有感触。
“小花饰”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制作头饰。
执教者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了“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的思想。
首先,他让几位学生戴上头饰进行游戏表演,这个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接下来,他通过讲述故事,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情境:“鸟语花香的春天来了,黄鹂鸟号召树林里众鸟们召开一个群鸟技能展示会……”故事讲述完毕,学生沉浸在兴奋之中。
此时执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模仿各种鸟的叫声与动作,用双手组合的手势表演鸟儿展翅飞翔的姿态,在用课件展示的背景中飞翔。
学生带着头饰进行的游戏表演激发了学生制作头饰的愿望,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则顺顺理成章地拉开序幕。
由此可见,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游戏能够给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使之萌生创新的欲望。
但是,将游戏性运用美术课堂,使之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还需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所选择的游戏,在内容与形式上要跟所教内容在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游离于教材之外;二是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准备好相关教具和实物,为游戏的开展作好准备;三是在游戏过程中,要讲清游戏规则和要求,以期让游戏开展得有效,能够引发学生表现欲望,使之服务于教学。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
课程简介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内容简介】本课程研修的主要内容是美术学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设计思路、目标定位、学习内容与学科特点。
通过这一学习领域,力图让老师们充分认识和理解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三个学习层次要求和相互关系。
学习“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基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教学案例、视频展示等形式,结合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站在多元文化的角度拓展学习者的美术教育视野,以帮助学习者从美术文化的独特视角深刻领会修订课标对本学习领域的目标及相关要求,不断开发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以丰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升美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学习要求】1.认真学习领会研修的目的意义,了解美术课标修订的整体变化,以及各模块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2.在学习中要解放思想,跳出学科看学科,做到课标研修要与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相联系,采用学习、思考与应用的方式,要善于联系教学实际情况大胆地提出教学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积极探索“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3.认真完成研修作业,学习本课程提供的相关资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研讨,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
专题讲座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内容解读与教学策略魏瑞江(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中心,中学高级、特级教师)秦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一、“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思路、目标定为位与学科特点(一)“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思路美术课程应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领域的初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领域的初探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学生们的特长、爱好也越来越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接触到关于美术、艺术的知识内容,当前的时代背景为美术综合与探索的教学展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授课的内容应以课堂中的教材为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跨学科与课外延伸。
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领域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综合探索一、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1、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迎合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给与学生能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出发,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有足够的了解,寻找到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加深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对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予以重视和采纳,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来优化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
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教学形式来展开课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投入,为美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审美性原则艺术教育是一个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主要的途径,所以艺术教育重在以美育人。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从中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性原则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造型艺术作品和美的事物,并通过创造美的可视形象,来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来培养、提升学生美的情操和素养。
在学习《神奇的肥皂粉》时,考虑到本课的知识重点为:感悟与发现肌理美,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设计了四个以美育为主题的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感受美(以展示精美图片和撒粉演示来展示)、尝试体验——发现美(学生用喜欢的颜色尝试梦幻的肌理)、交流讨论——理解美(感受美、介绍美、联想美、欣赏名家名作)、合作创造、表现美(联想合作创作作品,体会创造美的感受)。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第一篇: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在进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
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基于这种学习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一、情境体验—引入问题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图片、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课做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在导入环节可以播放全国各地优秀的典型的民间艺术品,让生尝试说认识的物品,且观察这些物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各地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
以此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一环节应根据教材的类型、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进行设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自主探究本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条件。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事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浅谈小学美术课的自主探究式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摘要】: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学习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兴趣是学好每一门学科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该开阔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探究式教学,使教学灵活、多变。
不仅不应禁止他们研究,在美术教学上,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美术本来是赋予想象性的学科,每一个天才的造就都是从最开始的想法开始的,然后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思考,才能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著名画家。
许多小学生可能从小时候起心里面都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什么大科学家呀,大思想家呀,大艺术家呀,正是由于这些想法才使得他们的的思想不受约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了对未来的好奇,而学校教育作为对个人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对学生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多关注他们的思想和想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新颖和多变,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我觉得它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多的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关键词】:小学美术自主探究合作序言:小学生是喜欢和老师做朋友的,教师在开始引用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处理好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在这期间可能会有一些非正式群体的出现捣乱,不配合,利用这些课堂资源,对症下药,不逃避责任,热爱每一位学生,做好老师的前提就是热爱学生,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做一名受人爱戴的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工作,还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得老师信服你,家长才能把孩子放心的交给你,也才能更好的配合教师工作,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还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能接受更好地教育。
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教学方法,比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画水粉,在画得时候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来源,色彩的绘画途径,怎样画色彩才能更好的凸显个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上课前就可以让学生以课外活动开展。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新探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方法新探美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如何将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便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设定的。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各领域的“综合”内容时,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方式中真正感受、探索、创造、评价生活中存在的美,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研究:一、美术课程内的融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同时,它们的内容也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往往是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合力下进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创作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尽可能多让学生欣赏大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等视觉素材。
如小学一年级的《鸟语花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认识各种花鸟的特征,我通过幻灯片先让学生欣赏各种鸟的身体和花的形态,然后再欣赏书本上的图片,了解艺术作品中的花鸟;再次观看了许多同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花鸟头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想要制作各式各样的花鸟头饰。
二、美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可见,与各学科的综合是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一些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益的主题,从跨学科的角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表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展开讨论,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创意灵感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创意灵感往往源自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举办观摩美术作品展览、观看美术电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创意灵感。
在培养观察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些抽象的词语或图片,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产生出丰富的创作灵感。
二、引导学生思维开放,鼓励多样性表达美术教学注重的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性的表达,不拘泥于固定的美术规范和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创作任务,比如“用任何你喜欢的材料和方式,创作你自己理想中的梦境”、“用颜料来表达你对春天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多样化的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多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三、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样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一些美术作品或者艺术家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在分析一幅名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画作的构图、色彩运用、主题表达等方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美术综合与探索领域的教学模式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根据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具体课题,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其中将“综合―探索”领域纳入教材范围体现了当下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也是新世纪美术教材应该具有的特征。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综合与探索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考究的问题,本文作出以下教学模式探讨。
一、在综合和探索领域教学中,仍坚持以美术为核心“综合―探索”教学模式是指老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起来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综合性体现在:一是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有语文、数学、音乐、政治、历史等等;二是也要将前面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三大学习领域纳入其中;三是将美术与当代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所谓探索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这些未知领域。
由此可见,在“综合―探索”领域教学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多,知识面非常广,但是安排的教学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坚持抓中心、突出重点的原则。
从学科本位上考虑,在“综合―探索”这一领域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美术教学为核心内容。
显然,这一策略有助于美术老师把握合适的度,既注重学习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又能避免学习内容过于宽泛和探索过程流于形式。
比如苏少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材中第三课的标题是“车”,课本首先从时间顺序上分别展示了不同年代的车,有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马车、民间的独轮车、欧洲古代马车,还有现代出现的各种汽车、火车、货车等等。
图片下面还有知识窗,介绍我国轿车的制造历史。
课本还附有学习建议:观察生活中、影视里的各类车。
也可以到博物馆欣赏古代的车。
画画你觉得有趣的车。
显然,这课的学习应该采用“综合―探索”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主要有历史、物理、电影等。
但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是为了在美术创作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使作品更加充满文化底蕴。
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小学美术教学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在一些学校,美术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和讲解阶段,缺乏足够的互动和体验感。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些学校开始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和发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正在逐渐被更多的学校认可和接受,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新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美术教学理念的日益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将会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
【2000字】1.2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对艺术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
通过探索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美术资源,学生可以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
探究性学习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探究性学习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被视为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探究性学习方式则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探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未来人才。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合作学习的策略
57 YITILEYUAN 艺体乐园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合作学习的策略文/王 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人们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解决问题,即“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它主要是将探究性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当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上,强化对小学美术“综合・ 探索”领域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一、整合学科,发散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美术“综合・探索”领域课程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不同的学科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温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并且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探究性的美术课程方案。
例如,在学习《玉石文化》 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人类最初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打制石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运用审美观在石刻上雕刻纹饰,使之成为既实用又美观的实用工艺品,玉石文化便是比较典型的代表。
中国的玉石文化起源很早,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可能没有办法理解很多玉器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学过的历史知识,或者询问历史老师与玉器所雕琢时代的有关历史,探究玉器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学生还能发动自己的想象力,根据玉石编造一个其背后的故事,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技能,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而是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学习和创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与小组间相互竞争,小组内共同合作,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小学美术新课标自主探索
小学美术新课标自主探索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新课标强调自主探索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实施自主探索教
学策略的建议:
1. 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设计一个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探索的
学习环境。
这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工具和资源来实现,让学
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
2. 引导学生发现美:通过观察自然界、日常生活和艺术作品,引导学
生发现美的存在,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3. 鼓励个性化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作,而不
是仅仅模仿或复制。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但应避免过度干预,让学生
的作品保持独特性。
4. 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进行反思,思考创作过程中的得失,以及如何改进。
5. 跨学科学习:美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项目,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探索和应用美
术知识。
6. 利用现代技术:现代技术如数字绘画软件、3D打印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作工具和平台,拓宽他们的创作视野。
7. 组织展览和交流:定期组织学生作品展览,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评价,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和合作。
8. 家校合作:与家长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美术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
在进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
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基于这种学习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体验—引入问题
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图片、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课做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在导入环节可以播放全国各地优秀的典型的民间艺术品,让生尝试说认识的物品,且观察这些物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各地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
以此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一环节应根据教材的类型、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进行设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
本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条件。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事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例如《家乡的艺术》一课,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可一组探究泥塑,一组探究剪纸,一组探究刺绣。
探究的内容为我们家乡的艺术品有哪些,通过观察分析这些艺术品,总结出这些艺术的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
2、互动交流
讨论互动、探究新知、交流信息是研究与讨论的主要形式。
本环节的任务是通过参与活动来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变换迁移、促进理解,增强小学生的活动体验。
讨论的策略有生生活动、合作交流、自主汇报。
例如在《家乡的艺术》一课,可以在组内交流,组内交流完毕后各组可以把本组探究出来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其它组可以补充添加更多的新知识。
三、艺术创作—实践提高
美术创作是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增强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建立创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把学生平常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与情绪感受都转化为美术创造的源泉。
为学生搭起一座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
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活跃思维,大胆创造。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1、展示交流
创作之后的展示与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否有新的发展的良好方法,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让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愉悦与幸福。
同时,展示和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通过介绍、交流、评价,发现优秀作品、优秀思想、优秀方法,查找不足和差距,通过鼓励他人、总结经验,可以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及审美能力。
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多样,可组内开展评比、也可组与组之间开展评比、交流。
2、激励评价
评价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
同时,评价时要着力于过程评价、激励式评价,重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意,肯定学生技术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归纳小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在互动交流中升华情感。
2、拓展延伸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升华情感,培养人文精神。
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可以让学生找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民间艺术,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他们?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
从面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艺术的情感。
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的运用教学策略。
当然,由于“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课堂教学策略只是本人的一已想法,策略本身肯定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期望各位专家同仁给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