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总结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第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反思(共)《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反思一、《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在第一轮“课程思政”试点课程的示范下,第二轮的课程思政试点课程有了一定的经验,但针对不同课程仍然需要进行精心地打造,需要团队成员的配合和课程建设前完备的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需要课程建设过程中主讲教师对课程建设规划的认真执行和灵活应变能力。
(一)课程建设的准备工作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版的教学方案,《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级学生在2020春季学期开设的课程,这一时间恰好是佳木斯大学第一轮“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完成之后,在第一轮试点课程的启迪之下,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课程负责人决定组建团队,进行第二轮“课程思政”试点。
1.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在大三时开设的,前期政治学原理等课程已经开过了,学生有一定的政治思想理论基础,团队成员根据课程的以上情况制定了完备的课程建设规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逐步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新机制。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之下,课程建设应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创新相结合、思政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制定了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深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合理融入思政元素、总结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案等目标;课程建设的思路是立足于二本院校学生实际,以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出品牌为目标,对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内容进行建设,逐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术兴趣,提高学生思政理念与政治素养,从而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总结
■ 3、社会权利(social rights),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充分享有社 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主要发展于 20世纪,与之紧密相联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 绝对主权理论:(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人民主权: 洛克、卢梭;英国的议会主权;国际法中的主权概念。
■ 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主要指对政府的最终控制权力掌握在 全体人民,而非在君主一人或少数人手中;此项原则在美国 和法国革命后的宪政发展中获得了具体的实践。
西方民主的历程
■ 三大民主化历史性运动(达尔):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三种自由的组合
■ A、卢梭(政治自由与自我实现的自由); ■ B、马基雅维里(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 ■ C、密尔(个人自由与自我实现的自由); ■ D、康德(三种自由的综合)。
■ 自由的概念分析
■ 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4年 ■ 刘训练编:《后伯林的自由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正义/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Justitia,法 s一词转变而来),这位女神的造型一般都是 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而且都是紧闭双眼 或者是在眼睛上蒙着布条。紧闭双眼表示”用 心灵观察“,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罗马的法 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Fiat ju titia ruat caelum)。”
“水”,象征法的公平;右 上部代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一种能辨曲直、断疑案的神 兽;右下部表示凡被该神兽 的独角顶触的当事人均应败 诉。
分权制衡与宪政
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笔记
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
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等出于政治目的,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评价:1.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哲学家,是对希腊民主制度的否定。
2.体现了文化专制主义精神。
3.忽视了法律的作用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合身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坚持基督教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以阐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他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具有重大影响,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他认为,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双城理论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终结版
一、名词解释(4t*10%=40%)【作者简介+著作介绍+简单评析】1、柏拉图和《理想国》作者简介: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事苏格拉底。
苏氏死公元前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公元前387年回到雅典设立一所学院,此后执教40年。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编》中。
主要观点:(1)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2)《哲学王》这个是柏拉图政治学说的核心,即:知识统治,也就是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他认为政治理论家是知识与权力间的桥梁,只有被知识论证的权利才是合法权利。
总体评价:柏拉图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哲学著作传世,并创立了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哲学家。
2、亚里士多德和《政治学》人物概况:出生于马其顿王国,父亲是国王的御医。
17岁时来到雅典,进入阿克德米学园,从教于柏拉图。
后当上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并在吕克昂神庙创办学园。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内部斗争激烈,因恐受牵连逃出雅典。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
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全欧洲千年之久。
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代表作:《政治学》《雅典政制》《政治学》: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政治思想:①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的自然起源论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点上: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并且具备说话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国家被看成是一个社团,一个高于其他社团的完善社团。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整理
5简答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线索:1、西方政治思想史纵向经历自然政治观(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探索宇宙、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西方中世纪,产生于罗马后期的基督教神学到中世纪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基督教的经典、信条成为人们观察政治思想的依据,维护教权、俗权的思想都从《圣经》中寻找依据)、3、权利政治观(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从15、16世纪开始,形成于17、18世纪,一直发展到现在。
人天生平等,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人们为维护这种个人的权利,才组成政治社会,建立公共权力和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与公共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个人的权利。
经历了应然、实然、将然三个阶段。
简述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了解完整的人类历史2、认识真实的西方社会3、增强政治的分析能力4、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5、提高现代的公民意识6、理解当代的民主进程(1、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开放性和超越性;(2、有利于丰富政治知识(3、有助于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4、有助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防范西方糟粕思想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的特点1、批评雅典民主制,2、知识即美德,推崇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主张公民过理性的生活,追求至善;3、由掌握知识的贤人管理国家,因为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或艺术简述柏拉图理想国的特征:1、理想国家与现实城邦对立;2、城邦合乎正义(个人服从城邦,城邦严格等级);3、整体主义传统(整体为目的、个人为工具,个人消溶于整体之中,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4、哲学家治国(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将社会进步投注于伟大人格、反民主的极权的);5、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每个人依据质地说划分等级(金、银、铜、铁),然后进行社会分工;6、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7、倡行教育(体现文化专制主义精神)、净化城邦文化;8、重人治,轻法治。
西方政治思想史总结篇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
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
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
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笔记
导言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政治思想的构成要素: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分析,对政治问题的价值选择。
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构成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西欧北美的政治思想发展史。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2、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3、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2.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3.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4.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5.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一章古典希腊城邦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特点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希腊人将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区分开来,将从直接经验而来的技术上升为抽象的科学。
希腊城邦制度是产生政治思想的基础。
二、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城邦形成的三条道路和三种类型。
城邦制度的外部特征:小国寡民的规模和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
城邦制度的内在特征:城邦是公民的自治组织。
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
三、政治思想特点(1)(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2)(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以协调公民内部关系为主题。
(4)(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第二节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早期自然哲学家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和政治活动。
早期自然哲学家对西方政治观念形成的贡献: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
二、智者的活动和影响智者的产生和派别。
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金融学院09保险0班郝启春2009260038在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所以对历史政治还是比较喜欢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这门课程在我们高中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和细化,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自己平时的阅读,我发现自己不仅复习了高中时的知识,也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这一块有了更深的体会。
说起西方政治思想史,就不得不提到西方宗教这一因素。
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时,不管是从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还是从心理学和现象学等角度出发,都会涉及对其本质的界定。
然而对宗教本质的论述,却因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加之,宗教是一种动态的社会文化现象,始终是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
所以要给出一个恰当而又普遍的定义是异常困难的,迄今还悬而未决。
学者们对宗教本质的探询构成了宗教研究的脉动。
一、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末期对神本质的阐述和论证 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古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和有识之士就开始对宗教本身的问题进行理智性的思考和学术性的探讨,宗教或神灵的本质和起源问题一致困扰和吸引着众多的学者,从而也就构成宗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这一时期重在对神的本质进行探索和论证。
古希腊哲学开始时,哲学从宗教神话逐渐分化开来,他们批判古希腊传统的宗教,开始将宗教的神改造成为理性的神。
塞诺芬尼根据埃塞俄比亚人和色雷斯人各自有不同的神,得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得谟克里特用其原子论否定了神创世界说,认为是万物皆由原子构成,包括神灵。
①他认为人们畏惧不可知的自然及统治者,想约束人们的行为才创造了神。
公元前4世纪后,传统的宗教、道德走向没落,东方神秘主义和宗教迷信在希腊社会中广为流传,灵魂不死观念充斥着整个希腊社会,引起思想家们的反思。
伊壁鸠鲁反对灵魂不死,反对盲目信仰。
他认为宗教产生于对神和死亡的恐惧,只有依靠智慧才能摆脱这种恐惧。
普罗底库斯从分析希腊神话中神的不同神性得出,神的观念是人们对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自然表示感谢和崇敬而构想出来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 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申林目录第一章柏拉图第十章边沁与密尔第二章亚里士多德第十一章哈灵顿、卢梭与杰斐逊第三章从斯多葛派到罗马法学家第十二章从莫尔到马克思第四章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第十三章从柏克到施米特第五章从马基雅维利到格老秀斯第十四章波普尔与阿伦特第六章霍布斯第十五章哈耶克与奥克肖特第七章斯宾诺莎与洛克第十六章罗尔斯与诺齐克第八章孟德斯鸠与联邦党人第十七章伯林与施特劳斯第九章从贡斯当到休谟导论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历史上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轴心时代)——自然政治观,认为政治秩序是由自然发展而来的。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2、西欧中世纪——神学政治观,认为政治秩序是上帝的安排。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意】3、近代——权利政治观,把个人权利作为政治的基石。
这一时期思想出现明显划分,多种思潮并存:【1】专制主义——安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意】、布丹【法】、格老秀斯【荷】、霍布斯【英】【2】自由主义——自由代表人物:洛克【英】、孟德斯鸠【法】、联邦党人、贡斯当【法】、托克维尔【法】、斯密【英】、休谟【英】、边沁【英】、密尔(穆勒)【英】、汉密尔顿【美】【3】共和主义——共和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哈林顿、卢梭【法】、杰斐逊【美】【4】保守主义——传统代表人物:【英】柏克【法】梅斯特尔【德】黑格尔【5】社会主义——平等代表人物:莫尔【英】、康帕内拉、安德里亚、圣西门【法】、傅立叶、欧文、马克思【德】、恩格斯4、现代政治思想【1】政治哲学在政治哲学领域,政治思想延续了近代的方向。
古典自由主义在19世纪末发展为新自由主义,二战后作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新古典自由主义兴起,两者并存。
保守主义在二战前主要体现为精英主义,在二战后体现为社群主义。
社会主义思潮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一个是民主社会主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体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心得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有种难以“下咽”的感觉。
相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于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西方政治思想史显得就有些“疏远”和“生硬”。
我想,这些“隔阂”客观上是源自传统观念和文化限制的影响,当然也有自己之前缺少对西方文化的阅读和理解的原因。
西方政治思想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宝库,它推动了人类对政治现象的认知与思维。
中国越是开放,越需要了解世界,越需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越需要深入的发展的去认识和理解那些斑驳陆离、变幻无穷的政治现象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把握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从而启迪我们的政治思维,结合国情,拓展思路,改革和完善自己的政治体制。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讲述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其中许多的思想比之我国古代思想文明的发展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
一、关于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其特点表现在:第一,重视“人”。
读古希腊政治思想史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它比较早地摆脱了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用自然观和人性论来解释社会政治问题,提出“自然法”、“社会契约”等概念。
突出“自然观”、“人性论”,较早的产生了一大成果,即公元前5至4世纪便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断,西塞罗指出“人与人之间在种类上是没有差别的”。
罗马法学家安那斯明确提出了“主权在人”的思想。
一开始就把“人”作为尺度、出发点,重视“人”,研究“人”,难能可贵。
第二,重视正义的伦理道德。
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中,正义的伦理道德贯穿始终,把“正义”视为认识和处理阶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原则,把“正义”视为社会的最高规范。
重视“正义”的伦理色彩对现代政治学影响很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希腊文明是海边文明、城邦文明。
“如何过好城邦生活”是古希腊罗马政治思想的主题。
“公道、正义、和善”等观念的讨论,是政治思想讨论的中心。
城邦生活使公民把自己的城邦当作生存幸福的唯一途径,在城邦里,他们把公道、正义、和善理解为共同生活和谐的基础,城邦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单元,是国家的基础。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归纳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2.城邦(一)、什么是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5、公民、自由民、奴隶(三)希腊化什么是希腊化: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总结 复习必备—山东大学杨锐
1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国家观①起源: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社会分工,只有社会分工合理有序进行,才能实现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而不是突出个人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之所以要在政治上组织国家归根结底是为了过“优良的生活”。
②个人与城邦的关系柏拉图认为:认为个人是城邦的缩影,城邦是个人的扩大。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个人离不开城邦,有了城邦才能实现个人,个人与城邦可以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导致政权混乱的根源:柏拉图认为私有制是导致城邦混乱纷争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因为多数政体是寡头制或平民政体,而中间阶级较小所以致使国家混乱④对私有制的看法柏拉图认为私有制是城邦混乱的根源,一旦废除家庭和私有制,人们就会全心全意的关心国家利益,就不会“独亲其亲,独子其子”,所以他主张消灭私有制和家庭。
亚里士多德则承认私有制的存在,但他主张通过良好的礼俗和正当的法规改善私有制以兼顾公私两者的利益,所以他提出“产业私有、财务公用”的设想,他反对柏拉图主张消灭家庭和婚姻社会化,也不相信亦不主张实行财产公用。
2.人性观①人的本性柏拉图认为人的资质是由先天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形成了层次鲜明的分工,每个人的灵魂都包含着理性、激情、和欲望,而城邦也是由着三部分人构成的,所以个人是城邦的缩小,城邦是个人的扩大。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就是过有德性的优良生活,人类只有组织起来过城邦生活才能实现人类的本性,即人是政治的动物。
②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智慧、勇敢、节制三种美德同时实现也就实现了正义,城邦之所以混乱是因为人们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正义,从而导致个人行为的失范,而个人行为的失范则必然的导致城邦的混乱。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德是人间的至善,善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实现国家的善就是最高的善所以他认为政治学是所有学科里目的最高的学科,因为它研究怎样实现一个国家的善。
西方政治思想史要点整理
第二章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一、1、希腊的内部极盛期梭伦改革(前594~593)希波战争(前492~449)伯利克里(前462~429)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404):以雅典为首的民主政体城邦——以斯巴达为首的贵族政体城邦2、民主政体的危机民主派与贵族派之间的政治斗争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奴隶与自由民之间的矛盾二、柏拉图的思想渊源1、赫拉克利特学派(克拉底鲁)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唯物与唯心?提出语词的局限性(语词一经说出,事物已面目全非),不可知论。
得出与其相反的结论。
认为知识只能是对永恒不变事物的认识。
2、苏格拉底伦理行为必须建立在具有永恒价值的知识上面。
探求事物的一般定义、普遍概念。
3、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苏格拉底:“一般”与“个别”结合。
巴门尼德:把“一般”转变为“单个的存在物”。
4、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事物由于“摹仿”数而存在。
柏拉图:事物由于“分有”理念而存在。
提供了跨越“可感世界”与“理智世界”的桥梁。
第二节柏拉图的理念论与认识论理念的涵义*理念是本体*理念是目的*理念是共相*理念是模型第三节理想国:国家理念与城邦的正义一、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1.正义的概念2.个人正义:理性、激情、欲望的和谐。
德性。
3.城邦正义:智慧、勇敢、节制的和谐。
社会分工是国家的起源和基础。
(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城邦的等级划分:统治者、战士、生产者。
各自体现城邦的三种美德。
(奴隶问题?)等级的神话:金、银、铜铁。
二、哲学王与理想国的制度1.理想国≈斯巴达+哲学王2.现实中的四种政体:(造成社会的分裂和混乱、统治者的无知无能、人的品德败坏。
)荣誉政体:克里特、斯巴达。
现实中最好的政体。
寡头政体:建立在财产基础上。
实质上分裂为富人的国家与穷人的国家。
过度奴役导致毁灭。
平民政体:以平等、自由为特征。
民众只有意见而无知识。
过度自由导致毁灭。
僭主政体:“最可鄙的政体”、“残酷的统治者的治理”。
关于学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收获与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以来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使我对于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有了系统的全面的认识,由于我们的所学习的课程是著名教授徐大同所编著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该书使用的是通俗化的语言,认识更快,在思想上也更容易接受,现就自己在学习中的点体会汇报如下:一、使我系统的认识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发展历程所谓的政治思想,是有关于政治的思想,也就是说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总的指导思想或者理论,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西方政治思想既受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的影响,也受政治思想个人个体的特征思维所影响,但不论怎么说,政治思想有他的历史性,还有他的社会性。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于古代的希腊,因此。
政治思想肯定会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希腊政治思想给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重视并探索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这是前提,是条件,也是根本,这种思维方式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在整个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部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一部西方政治的缩影,既是多元演变的,也是派别林立的,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我们都能知道,无非是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顾名思义,就是探索宇宙、认识事物的本源,以此为出发点,去探索社会事物,特别是社会政治的规律,希腊一开始就把神和人分开来研究,把神与政治分开,政治所体现的不是神灵的色彩,而是自然的属性,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柏拉图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这是社会规律、是自然发展形成的,很显然,这种认识与神的关系基本没有,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或者自然规律。
希腊的另外一个自然法思想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例如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产生了“逻各斯”思想,它的内涵是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而这正成为了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读《西方政治思想史》后的感悟与总结
读《西方政治思想史》后的感悟与总结在深入研读《西方政治思想史》之后,我深感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它不仅为我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更让我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我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深厚历史底蕴所震撼。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开始,到中世纪的教父与思想家,再到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们,他们的智慧与思考汇聚成一条源远流长的思想长河。
这部作品带我穿越时空,让我得以一窥他们深邃的思考与智慧,让我深感自身的渺小与无知。
读到这里,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当前社会的政治现象。
无论是民主思想的演进,还是自由理念的拓展,都可以在这部作品中寻找到其根源。
例如,对于自由的理解,我们从霍布斯、洛克到康德,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又各有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此外,《西方政治思想史》也让我认识到政治思想的多元与复杂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都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思想。
这些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启示与思考。
在我看来,《西方政治思想史》不仅是一部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启迪心灵的智慧之书。
它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去理解这个世界,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人类的智慧与力量。
最后,我想说,《西方政治思想史》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智慧的
大门。
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与前行,以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概述总结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概述总结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是指从17世纪到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政治思想流派和理论体系,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人类政治进步和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一派。
其核心理念是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认为政府的职责是保护个人自由,主张有限政府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亚当·斯密、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等。
他们对于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探讨为现代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保守主义是反对革命和急进政治改革的思想体系。
保守主义强调传统价值观、权威和秩序。
保守主义认为社会是有组织的整体,政府应该保持秩序和稳定,反对改革的急进主义。
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爱德蒙·伯克、亚历山大·黑格尔等。
保守主义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为政治制度的稳定和社会秩序提供了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是一种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改革的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社会主义认为经济应该为全体人民服务,主张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圣西门、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社会主义对于经济公平、社会正义和人民福祉的关注为后来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分支,主张彻底消除私有制,实现共产社会。
共产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
共产主义的思想对于20世纪共产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来说,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些思想流派对于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归纳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国家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
人和城邦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城邦起源于人过政治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整体主义国家观和伦理政治观。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基督教会的庞大势力,哲学、政治学、法学等一切学科成为神学的婢女中世纪,上帝在人间的统治:一切社会关系是上帝的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1、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和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2、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3、以既定的启示和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
宗教改革运动(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权利(契约)政治:西方近代、现代的基本政治(天赋权利,立约)权利政治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人权是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萌发于15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创立并兴盛于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经过19世纪的发展变化而延续至今。
权利政治观的基本表述:1 国家产生之前,人处于“自然状态”,享有各种自然权利;2 对抗自然不便,人们通过契约结合成国家,建立政府;3 政府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维持秩序,保护个人权利;4 保护个人的权利既是政府的目的,又是政府权力的边界,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就会侵害个人的权利,政府就会失去合法性,人们就有权反抗它。
近代历史积极意义:从人出发/批判封建制度/保护个人权利/政府合法性局限性:人的抽象/资产阶级内部政治民主与权力制衡/阶级统治的工具2.城邦(一)、什么是城邦:所谓“城邦”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
(二)、城邦的特点:1、城邦之间彼此独立2、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3、部分城邦之间出于战争等需要常常结盟4、政治制度丰富多样〔君主制、贵族制、奴隶制等〕5、公民、自由民、奴隶(三)希腊化什么是希腊化:1.时间段:前323年至前30年。
西方思想政治史知识点总结
西方思想政治史知识点总结一、古希腊思想政治史1. 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受到那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影响。
孕育了自然哲学、幽默哲学、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哲学等多个流派。
代表人物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西梅尼斯等,他们对世界的本质、人性、道德、政治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2. 古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治制度。
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通过公民大会、公民议会、陪审团等形式来实行政治民主。
但其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女性、奴隶、外国人等。
3. 古希腊思想家的政治观点古希腊思想家对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柏拉图提出了“哲人王”的理想政治观念,即由具有高智慧的哲学家来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宪政来实现社会公正和政治平等;伊壁鸠鲁提倡以感性的快乐为政治目标。
4. 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古希腊文化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风格、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
其政治制度、思想观念被后世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化人所继承和发展,对西方世界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罗马思想政治史1.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共和制为主。
在共和制度下,政治权利由成年男性公民共同享有,通过选举产生政治官员和决策机构,实行政治制衡和权力分立。
这种政治制度直接影响了近代的民主制度的形成。
2. 古罗马法古罗马的法律对西方世界的法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包括土地法、公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部分,为后世的民事法、刑事法、行政法奠定了基础。
3. 古罗马的哲学思想古罗马的哲学思想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古罗马哲学家主要关注于伦理道德、政治治理、人生观念等问题。
其中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列里乌斯、塔克图等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
4. 古罗马文化的传承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得到了西方世界的继承和发展。
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哲学思想等对后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总结
西方政治思想史总结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概况:随着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和市民阶级开始发展起来,反教权反封建思想也逐渐形成壮大。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政治上支持王权以打击教会,而思想领域则先后爆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近代科学的大突破,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理性、自然和契约论等观念开始得到越发的重视,为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15、16世纪欧洲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事件。
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猛烈攻击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抨击繁冗的宗教礼仪和禁欲主义,表达了其希望在国内外摆脱教皇干预,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统一民主国家并存进经济发展和扩大交流的要求,其实就是资产阶级力图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宗教改革的结果是教皇国逐渐推出了各国教俗两界的权力范围,教会势力几乎被全部逐出政治事务。
主要代表人物是路德和加尔文(简单了解二人的具体主张)。
人文主义:是人文学科,也指提倡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
抽象的人性论。
按自然生活的伦理观。
文艺复兴:14、15世纪,力图摆脱封建主义束缚的资产阶级继承和借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此猛烈抨击天主教教义并攻击教会的统治地位,他们用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神学,提倡理性反对神性,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封建桎梏,提倡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把理性、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看做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
文艺复兴刺激了新语言如法语的产生,存进了文学、考古、翻译事业的勃兴,带来了哲学的更新、近代政治学的创立、印刷术的发展、学校的兴办以及现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而人文主义的传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文化,即从人的角度看待社会以及各种问题。
文艺复兴逐渐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实际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神权旗帜下开展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人类历史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选修课总结——西方政治思想史9个人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民主贤人敦为上策爱邦爱国不惜生命慎言政治全因率真苏格拉底从不参与政治,他自知自己的性格,直率较真,不适合从政。
他不是从利益出发思考问题。
他坚持的是理性,是善的理想,只要与之不相符合,他都斥之为过。
而那些政客,多是利用民众的利害,煽动民众的情绪,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苏格拉底曾说过,要是我以前就从政,那么早死定了。
同样,苏格拉底也很少评论希腊的政治问题,因此关于他的政治立场,难以直接印证。
后人有不同的看法。
流行的观点,是认为他反对民主政制,拥护贵族政制。
现在又被认为这种评价是片面的。
从他参与的一些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态度。
他的言论和行为都表明了他的政治态度,他是一腔热血的爱国者。
为了国家和正义理念,他可以放弃个人财富,个人荣耀,直至奉献自己的生命。
德为国本贤人治国苏格拉底并非不关心希腊的社会政治生活;相反,他特别注重探讨诸如:什么是正义,何为国家,政治家应尽的职责,怎样才是为国为民的政体,这类问题。
他既尊奉雅典的民主制度,也主张研究斯巴达的贵族政体结构。
他既不支持贵族寡头政制,也反对非法篡权的僭主统治。
他主张的是一种道德主义政治思想。
在他看来,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价值体系,是政治的基础。
公民们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有良好的政治行为,那么国家也就会安定有序。
他对当时民主制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批评。
君主或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更不是那些用暴力或凭欺骗手段取得政权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
”他实际上提出了一种贤人政治的理论原则,即主张选拔一些真正有专门的治国知识和才能的人,让他们建立强有力的统治。
而不能将国家权力交给没有治邦知识和才能的普通公民,因为他们很容易受蛊惑家的操纵。
他强调统治者就像船上的舵手、军队中的将领,如果没有驾驭的知识,“只会给那些他所不愿毁灭的人带来毁灭,同时使他自己蒙受羞辱和痛苦。
”他认为统治者缺少治国知识和才能,这正是当时城邦陷入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选拔有专门知识和德行的统治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主义者往往把国家看做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弊病、赞赏无 为而治的口号。
个人主义也指一种财产制度,即每个人(或家庭)都享有最 大限度的机会去取得财产,并按自己的意愿去管理或转让财 产。
在西方文献中,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个人主义大 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1、强调个性的发展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制约; 强调个性的发展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制约; 2、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的至上性; 强调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的至上性; 3、主张个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强调个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主张个人是一切的出发点,强调个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正义之神一手提着天平,用它衡量法;另一只手握着剑,用它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天平, 正义之神一手提着天平,用它衡量法;另一只手握着剑,用它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是赤裸裸 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在正义之神操剑的力量和掌秤 的技巧并驾齐驱的时候,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才能占统治地位。 的技巧并驾齐驱的时候,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才能占统治地位。——[德]耶林 [
参考书目:维尔: 宪政与分权》 三联书店,1997年 戈登: 控制国家: 参考书目:维尔:《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年;戈登:《控制国家: 西方的宪政历史》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西方的宪政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三种限权方式
1、“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是最基本的也是人们最熟 悉的限权方式,孟德斯鸠是其集大成者; 2、“以权利制约权力”,即在法律上规定人的无论任 何权力都不能剥夺的基本权利,划定个人权利与公共 权力之间的界限,可以说这是贡斯当的重大发现; 3、“以社会制约权力”,这是托克维尔为人类留下的 另一笔思想遗产:一个由各种独立的、自主的社团组 成的多元社会可以对权力构成一种“社会的制衡”。 托克维尔表达了这样一种希望:多元论者关于独裁性 社会的权力分散理论需要更新,一个社会中独立的社 团能够成为国家权力的抗衡力量。
保守主义 社会主义
西方政治文化的民族性
国家(民族)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集体/个人 个人 个人 国家 个人 保守/激进 保守 激进 保守 / 浪漫/实用 实用 浪漫 浪漫 实用 经验/唯理 经验 唯理 唯理 经验
美国:实用理性; 英国:分析理性(经验理性); 法国:浪漫理性; 德国:思辩理性; 西班牙(俄罗斯):生命理性
正义/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Justitia, 法律jus一词转变而来),这位女神的造型 一般都是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而且都是 紧闭双眼或者是在眼睛上蒙着布条。紧闭双眼 表示”用心灵观察“,造像的背面往往刻有古 罗马的法谚:“为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Fiat justitia ruat c aelum)。”
“法,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说文解字》)。 “水”,象征法的公平;右 上部代表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一种能辨曲直、断疑案的神 兽;右下部表示凡被该神兽 的独角顶触的当事人均应败 诉。
分权制衡与宪政
古代政体学说与宪政(参见前讲) 古代政体学说与宪政(参见前讲) 分权制衡思想的发展
单世联:“奥兹威辛的追问:从传统向现代转进过程中的德国悲剧”
西方社会与思想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individuism),本体论、方法论与价值论 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为以下三种主张: 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即一切价值都是由人体验着的(但不 一定是由人创造的); 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 手段; 一切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道义上是平等的。下述主张最好地表 达了这种平等:任何人都不应当被当作另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工 具;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最符合他的利益的,就是让 他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责任去选择他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 手段,并且付诸行动……
自然法学说与社会契约论(略)
自然法学说 社会契约论
参考书目:
登特列夫: 自然法》 新星出版社,2008年 登特列夫:《自然法》,新星出版社,2008年 莱斯诺夫等: 社会契约论》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莱斯诺夫等:《社会契约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法治思想与法治传统
希腊神话与戏剧(俄瑞斯忒斯、复仇女神与雅典娜的审判;安
自 由
西方的自由观念与传统
集体导向的积极自由=古代人的自由/政治参与的自由=共和主义自由传统 积极自由 个人导向的积极自由=形而上的自由 寂静主义的自我解脱=非政治的内在自由 消极自由=个人自由=自由主义自由传统 理性主义的自我实现=唯心主义自由传统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三种自由的组合
A、卢梭(政治自由与自我实现的自由); B、马基雅维里(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 C、密尔(个人自由与自我实现的自由); D、康德(三种自由的综合)。
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政治文化
法国:胡格诺战争、大革命与对抗性政治文化的 形成
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年
英国:普通法传统(经验理性、《大宪章》)、 议会传统、贵族政治传统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年
美国:海洋文明与殖民地自治传统 德意志:军事国家、长期分裂造成的国家主义
古典时期 古希腊智者学派,其关于个人地位和作用的思想, 奠定了西方个人主义最早的思想基础。他们把哲 学从天上搬回人间,把宇宙的问题归结为人的问 题,又把人的问题归结为个人的问题。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
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近代主权理论
主权( 主权(sovereignty)理论强调“在每一个政治系统中必须 )理论强调“ 有一最后决策的绝对权力拥有者,其可能是一个人或一机构, 有一最后决策的绝对权力拥有者,其可能是一个人或一机构, 但均需有绝对的权力去决定和执行其政策” 但均需有绝对的权力去决定和执行其政策”,主权者拥有至 高且合法的权威。 高且合法的权威。 绝对主权理论:(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人民主权: 绝对主权理论:(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人民主权: :(马基雅维利 洛克、卢梭;英国的议会主权;国际法中的主权概念。 洛克、卢梭;英国的议会主权;国际法中的主权概念。 人民主权(主权在民) 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主要指对政府的最终控制权力掌握在 全体人民,而非在君主一人或少数人手中; 全体人民,而非在君主一人或少数人手中;此项原则在美国 和法国革命后的宪政发展中获得了具体的实践。 和法国革命后的宪政发展中获得了具体的实践。
亚里士多德、波里比阿只讲分权而未论及制衡;洛克的分权论: 亚里士多德、波里比阿只讲分权而未论及制衡;洛克的分权论: 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即外交权);孟德斯鸠的分权论: );孟德斯鸠的分权论 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即外交权);孟德斯鸠的分权论: 以权力制约权力” 立法权、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 “以权力制约权力”,立法权、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有关 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司法权;美国宪政的“双重分权” 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司法权;美国宪政的“双重分权”和 立体制衡” 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的分权,两院之间的分权, “立体制衡”: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的分权,两院之间的分权, 联邦和州之间的分权。 联邦和州之间的分权。
自由的概念分析
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4年 刘训练编:《后伯林的自由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权利: 权利:从自然权利到公民权利
马歇尔在“ T·H·马歇尔在“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1949年)中所分析之公民身份 H 马歇尔在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1949年 citizenship)的构成要素: (citizenship)的构成要素: 1、(狭义)公民权利(civil rights),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权利组成:包 、(狭义 ),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权利组成 、(狭义)公民权利( ),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权利组成: 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 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订立有效契约的权利以及 司法权利;公民权利主要出现于18世纪 它所对应的机构主要是法院。 世纪, 司法权利;公民权利主要出现于 世纪,它所对应的机构主要是法院。 2、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s)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 、政治权利( ) 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政治权利主要出现于19世纪 世纪, 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政治权利主要出现于 世纪,与之 相对应的国家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 相对应的国家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 3、社会权利(social rights),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充分享有社 ),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 、社会权利( ),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 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 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主要发展于 20世纪,与之紧密相联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世纪, 世纪 与之紧密相联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新近出现的文化权利(少数群体的权利),比如少数族裔、残疾人、妇女、 ),比如少数族裔 新近出现的文化权利(少数群体的权利),比如少数族裔、残疾人、妇女、 原住民等人特殊权利与要求;环境权利、动物权利等等。 原住民等人特殊权利与要求;环境权利、动物权利等等。
主题与观念
城邦国家: 城邦国家:城邦制度与公民政治 世界帝国:罗马帝国的政制与法制、 世界帝国:罗马帝国的政制与法制、斯 多亚学派的平等思想与自然法思想 基督教世界及其混杂体: 基督教世界及其混杂体:中世纪基督教 与封建制度 民族国家:政府(国家)与市民社会 民族国家:政府(国家) 私人领域) (私人领域)的分离
西方政治思想史 课程总结
发展线索
参见教材:导论, 参见教材:导论,第6-8页。 页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属于多元/复合演变型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属于多元 复合演变型
自然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 权利政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