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效率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高架快速路“先入后出”匝道的布置研究与应用

城市高架快速路“先入后出”匝道的布置研究与应用

54 道路 交通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016年 07月第 07期
2.1 辅 助 车道 《规 程 》第 7.4.1条 规 定 :当 前 一 个 互 通 式 立 交
交 义 的 )J』l速 车道 末 端 至下 一 个 互 通 式 立 交 的减 速 车=道 起 点 的距 离 小 于 500 111时 ,必 须 设 辅 助 车 道 将 两 者连 接 。 对于 城 市高架 快 速 路 的 “先 入 后 出 ” 匝道 布 置 时 ,如 果 两 者 出入 口间距 较 小 ,难 以满 足 规 范 要 求 ,采用 辅 助 车道 将 人 口的 加 速 车 道 与 m 口的减 速 车道 直 接 连接 ,相 当 于 在 主 线 外 侧 增 加 了一 条 交织 车道 ,从 而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减 少 了 主线 的交 织 影 响 (见图 2)。
无 法满足规 范要求且周边 地块交通 集散有需求 的情 况下 ,创造 了设置 匝道 的有利条件 。 关键 词 :高架快速 路;出入 口匝道 ;辅助车 道 ;集散 车道 ;剪刀叉 匝道 ;运 行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U412.35*2.12
文 献 标 志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9—7716(2016)07—0053—03
摘 要 :城市高架快 速路“先人 后出”式 出人 口,是影 响快速路 主线 通行能力 的主要因素 。在工程实践 中 ,为便捷衔 接地面道路 网
络 ,一般将 上下匝道设 置在主要交叉 121处 ,将 导致高架 道路 出入 口交 织段较短 、出入 车流严重 影响主线 交通等 问题 。针 对这些 问
题 ,现分别 针对常规 布置方法 、辅 助车道布置 方法 、集散 车道布置方法 、“剪刀叉 ”布置 方法 的优 缺点及适 用性进 行分析 ,以期用 合 理 的代价减少 高架道路交 织影响 。接着 ,以石家庄市 和平路高架 快速路工程设 计为例 ,对不 同匝道布置方 案进行分析 ,得出 :对 于 该 工程采用设 置“剪刀叉 ”的匝道 布置方案交通 运行及工程 代价等方 面综 合考虑较优 。该 匝道布置方 案为高架快速路 出入 口间距

郑州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京广高架互通集散车道方案研究

郑州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京广高架互通集散车道方案研究

郑州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京广高架互通集散车道方案研究摘要:为解决日益增加的城市交通压力和满足城镇居民出行需求,新建城市快速道路需根据功能定位、转向交通量、市政道路与快速路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本文通过对郑州农业路高架京广高架互通集散车道方案的设计研究,提出了市政立交设计过程中对集散车道的设置方面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快速路;互通式立交;集散车道郑州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致力于改变郑州东西向交通拥堵现状,提升农业路快速通行能力、建造快速通道系统、缓解郑州市东西向交通压力。

而京广高架互通是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的重要节点,对于区域交通的快速转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郑州市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京广高架互通为全互通型式的全高架互通,主要解决东西向农业路高架与南北向京广快速路高架的交通转换需求。

1 农业路高架-京广快速路高架互通概况农业路主线高架快速路为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60km/h,京广快速路高架为双向5车道,设计速度60km/h。

由于既有京广快速路与农业路地面道路原来已修建完成了部分互通型式的立交(如图2所示),新建农业路高架在此基础上往东进行交通转换功能由既有互通匝道实现,新建京广快速路与农业路高架往西进行交通转换的四条匝道,实现两条高架快速路之间的全转向交通转换。

其中,对京广快速路东侧的两条落地匝道进行改造,抬高其纵断面,由连接农业路地面路调整为连接农业路高架,地面路不再与高架道路进行交通转换。

各匝道设置情况如下:图1 既有京广高架与农业路地面道路互通图2 农业路高架与京广快速路高架互通A匝道:为农业路高架层西向北左转匝道,在农业路高架南侧驶出以后,以桥梁形式连续上跨既有互通C匝道、京广快速路主线、既有互通D匝道,然后下穿农业路主线高架桥,而后再上跨既有互通C匝道,在京广快速东侧接入京广快速高架桥,全线均为桥梁形式,双车道断面,断面宽度为9.0m。

B匝道:为京广快速路高架南向西左转匝道,从京广快速路东侧驶出,跨越既有互通D匝道,而后下穿农业路主线高架桥,再连续上跨既有互通C匝道、既有互通H匝道、京广高速路高架、既有互通D匝道,在北侧接入农业路高架桥,全线以桥梁形式为主,双车道断面,断面宽度为9.0m。

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效率研究

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效率研究
同时, 单侧各设置 3根集散 车道的方案中, 设 计还考虑了在实施交通管理措施下的另一种情 况, 那就是在张杨路和金科路上匝道入口前就通过标志 标线提示驾驶员走内侧车道进入中环主线, 走外侧 车道进入金桥立交。这样一 来, 对减缓集散车 道上 的交织影响有一定的作用, 其仿真结果见表 5。单侧 各设置 2根或 3根集散车道交通组织见图 4、图 5。
表 3 单侧各设置 2 根和 3根辅助车道 交通仿真结果 对比表
km /h
评价指标
2 根辅助车道 平均车速
3根辅助车道 平均车速
流量之和为 640 ~ 1 460 pcu / h, 考虑到流 量的不确
外侧
63
50
定性, 同样考虑需设置双车道。因此, 根 据车道数
第1 象限
中侧
-
56
平衡的原则, 需设置至少 1根车道的辅助车道。
第 1 期 (总第 151期 ) 2011 年 2月
CH INA M UN ICIPA L ENG IN EER ING
DO I: 10. 3969 / j. issn. 1004- 4655. 2011. 01. 002
No. 1 ( Se ria l No. 151) Feb. 2011
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效率研究
相对降低了交织区的通行能力, 不利于行车安全。 综上所述, 通过设置辅助车道来解决出入口间
距问题, 推荐采用单侧各设置 2根辅助车道的方案。 3. 2 设置集散车道方案
为 210 m + 1 020 m + 210 m 。 4) 仿真结果对比。结合以上设计思路, 设计对
单侧设置 2根集散车道和单侧设置 3根集散车道进 行交通仿真。仿真 时间和 方法与 设置辅 助车道 相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研究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研究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研究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和运行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运行中,由于交通量增加、车流密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快速路的通行效率会受到限制,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如何优化城市快速路的交通运行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的现状及其优化措施做出探讨。

一、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现状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车辆拥堵问题由于城市快速路普遍存在车流密度大、车速慢等问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在高峰期,快速路的车辆流量往往超出道路通行能力,导致车辆排队拥堵,进一步阻碍了道路其他交通工具的通行。

2. 事故频繁发生城市快速路上的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妨碍车辆的通行。

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来说是由于道路狭窄、车速过快、车流密度大等因素引起的。

因此,减少快速路上的事故发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

3. 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快速路车流反复、车速慢等情况下,排放尾气量大,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健康。

因此,如何减少城市快速路的尾气排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措施城市快速路的交通运行优化需要采用全方位的措施。

下面将就减少车辆拥堵、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三个方面的措施做出探讨。

1. 减少车辆拥堵的措施a. 单向通行限制在高峰期,采取单向通行限制措施可以将车流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过多的车辆造成交通拥堵。

b. 增加车道数目在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时,可以增加车道,提高快速路的通行能力。

通过扩宽快速路的道路,可以让车辆更加畅通。

c. 建立交通流监测系统通过建立快速路交通流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车流状况,及时调整路况,尽量减少车辆拥堵。

2.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措施a. 配置路标和提示标志在城市快速路上设置路标和提示标志,能够为司机提供必要的提示信息,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b. 对违章行为进行执法在快速路行驶时,严格对违章行为进行执法,对超速、逆行等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切实地降低事故发生率。

城市高架快速路地面交织流对交通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探讨

城市高架快速路地面交织流对交通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探讨

青 山 组 团 、珞 瑜 组 团 、南 湖 组 团 、四 新 组 团 等 主 城 功 能 区 的 重 要 纽 带 ,也 是 串 联 长 江 、汉 水 、东 湖 风 景区、王家墩 CBD 和汉口火车站的城市景观廊道。
武汉市二环线汉口段工程起点接江汉二桥、 沿武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二环线走向,经建一路、 汉西路接发展大道,止点为武汉市建设大道东段, 全长约 11.1 km,工程沿线与沿河大道、解放大 道 、汉 西 二 路 、汉 西 北 路 、南 泥 湾 大 道 、长 丰 大 道 、 常 腾 路 、常 飞 路 、复 兴 二 路 、常 青 路 、银 墩 路 、青 年 路 、金 墩 路 、新 华 西 路 、姑 嫂 树 路 、三 眼 桥 路 、塔 子 湖西路、塔子湖东路、黄孝河路 、黄 埔 大 街 、二 七 路 、建 设 大 道 等 道 路 相 交 ,相 交 道 口 有 二 十 余 处 , 交叉口之间的 距 离 在 170 ~930 m 之 间 ,12 处 地 面交叉口的间距在 400 m 之内,给快速路匝道布 置带来很多限制因素(见图 9)。
422主次干道等级道口见图17下转第9313一般十字路口交织示意图14支路交叉口交通管制措施示意图15主次干道交叉口交通管制措施示意图16支路交叉口交通管制措施结合工程措施示意图17主次干道交通管制措施结合工程措施示意图道路交通792011城市道桥与防洪该方案中将地面辅道右转车道布置在匝道的外侧右转弯车辆提前进入地面右转车道设置隔离护栏分隔地面辅道直行车流和匝道左转车流各车道均设置车道信号灯此方案增加了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同时消除了交叉口范围的各型交织车流更有利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升用地条件较好时采用该方案更加合理
以武汉市二环线汉口段 (江汉二桥 - 建设大 道) 工程为实例,分析城市道路路网条件下的交 织区(见图 8)。

2011年《中国市政工程》总目次

2011年《中国市政工程》总目次
… … … … … … … … … … … … … …
刘晓苹 , 李申杰 , 朱
波 ( 5—1 ) 8

平, 戚
静 , 王晨 云
艾溪湖大桥动力特性分析 ………………… 欧阳锦 , 曾天宝 ( 21 5— ) 斜拉桥弹性索维修更换施工技术 …………………… 赵晓马 ( 2 5— 4) 支承方式对 曲线箱梁桥结构受力影响的分析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公路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 庄泳浩 , 刘 高雯雯 , 袁 波
4~1 7) 芳 (
4~2 O) 东莞水道大桥构造设计关键技术 …………………… 蒋凌云 (
乌鲁木齐市河滩路病害成因及预防对策 …………… 康文霞
… … … … … … … … … … … … … … … … … …
滨海软土地区道路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 自彦峰
上海近郊交通走廊集 中 地南翔地区的交通对策 …… 王啸君 C0 - 公路莘庄立交节点交通设施设计 …… 顾 曼 , 秦 . 6 , 健
孙铁钢 , 贺铁飞 ( 6—1 ) 2
) )) ) . ._ , ,一 ) ) , 寸 ( ) ) )) (
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 …………………
. .
新京航运河大桥抗震性能分析 …………………… 马 军 伟
= = 茎
( ) 2— 4 2 ) ∽)) ● 。
宁波市机场高架路总体设计
异形刚构双肋形主梁偏载效应与剪力滞效应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王 云龙 周良
( 2—1 ) 8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法

城市快速路主辅道优化设计实例分析_范薇

城市快速路主辅道优化设计实例分析_范薇

图 4 方案三高架层示意图
优点 : 通过工程手段快速分流过境交通 , 辅道 期望驶入主线的车流通过 T 交通 1, T 2 快速集散 , 流线明确 , 符 合 驾 驶 习 惯。桥 下 空 间 可 以 有 效 利 用, 快速路两侧人 、 车沟通更加便捷 。 缺点 : 施工需要中断二环的主线交通 , 经历一
是长沙城区快速 0 0 6年, 长沙西二环建成于 2 通道 。 近年来随 着 车 流 量 的 快 速 增 长 , 部分路段 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 拥 堵 , 特别是枫林路至梅溪湖 路拥堵严重 。 为 改 善 西 二 环 线 的 行 车 条 件 , 对枫 林路至梅溪湖路 段 交 通 进 行 了 研 究 , 通过增设互 通、 交通组织优化对此段交通进行整治 , 达到行车 通畅的效果 。 1 现状交通评价 枫林 路 - 梅 溪 湖 路 ( 北) 位 于 西 二 环 中 段, 为 长沙二环线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沿线两侧分布有长 沙汽车西站 、 长沙 河 西 交 通 枢 纽 过 渡 站 等 大 型 交 通枢纽 。 交通枢纽作为较大的交通吸引点与交通
向剪应力作为粘 结 防 水 层 研 究 参 数 , 以最不利状 态下最大应力水平不大于材料强度作为控制 条件 。
B S 改性沥青粘结防水层材料组成对层间粘结强 S 度的影响规律 , 为超薄磨耗层工程中粘结防水层
) 资助 2 1 5 0 1 3 * 河北省交通厅重点科技项目 ( - - 收稿日期 : 0 1 5 2 0 2 1 3 - -
/ D O I 1 0 . 3 9 6 3 i s s n . 1 6 7 1 5 7 0 . 2 0 1 6 . 0 2 . 0 3 6 . 7 - j
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层间粘结强度试验分析 *
康 健

集散道路

集散道路

集散道路一.集散车道概述集散车道是高速公路及其互通式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段单向的辅助道路, 与高速公路的直行车道横向分开, 中间设置分隔带, 在两端与高速公路相连。

集散车道一般与高速公路平行, 也有采用不平行的型式, 即与主线分离, 中间不设分隔带(如图1(a) ) 。

设置集散车道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段的交织, 并减少驶入和驶出道口的个数, 把大多数的交通紊乱转移到集散车道上, 从而使高速公路直通运行更加安全, 并有更大的通行能力和更高的车速。

集散车道可以在一个互通式立交内设置, 也可沿高速公路连续一段距离通过两个或多个互通式立交。

(如图1 (b) 、(c) ) 。

图1. 集散车道的基本情况二.集散车道的设置原则在研究高速公路集散车道的设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从交织长度的要求、直通交通量大小、出入口个数是否影响交通标志的正确引导等方面综合考虑。

(一)交织长度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设计中,有时因立交型式的关系,出入交通流之间会产生交织(如图2)。

如果设计的交织长度Ld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设置集散车道,将交通阻隘引到集散车道上,从而保证直通运行的安全、快速。

图2. 交织段示意图交织区间长度L可参考日本采用的求算方法[1]来确定,现介绍如下。

如图3,交织区间长度L,是根据其全交织交通量和交通流性质决定的。

曲线A、B、C表示交织区间长度和全交织交通量的关系。

另将曲线A、B、C的交通流运用特性示于表1中。

在苜蓿叶型、子叶型、等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上产生的交织,基本上采用曲线B,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曲线C。

图3.交织基本图(二)直通交通量在直通交通量很大的路段上,即使交织长度Ld满足要求,但由于交织的存在(如图4),势必使直通车道的交通容量降低,影响直通运行安全性,且车速也随之降低。

因此,在直通交通量接近或超过一个车道的设计交通容量的情况下,应考虑设置集散车道将直通交通流与交织交通流分离开。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便利。

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十分重要,只有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各项要点,才能确保道路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

在进行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道路功能、交通流量、安全性、环保、城市规划和整体设计。

对于快速路设计,最基本的要点之一是明确道路的功能定位。

快速路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其主要功能定位。

快速路可以分为城市快速路和郊区快速路,城市快速路主要用于城市内部的快速交通,而郊区快速路则更多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或城市与郊区之间的交通干道。

在设计时,要对快速路的功能定位进行准确定位,以确保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求。

快速路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往往是重要的交通干道,承载着大量的交通流量。

在设计快速路时,要合理规划车道数量、车道宽度、匝道设置等,以满足不同车辆的通行需求,确保道路畅通无阻。

还要合理设置交通标识、标线和指示牌,为驾驶员提供明确的行车指引,提高交通流量的运输效率。

安全性是快速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点。

快速路的安全性关系到行人和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如通过设置护栏、减速带、交通信号灯、路灯等设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在设计快速路时还要充分考虑人行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设置,以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

其四,环保是快速路设计的又一个重要要点。

城市快速路往往承载着大量的交通流量,车辆尾气排放、噪音等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快速路时,要设计合理的绿化带、防尘设施、减噪措施等,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

快速路设计还需要兼顾城市规划和整体设计。

在城市规划中,快速路是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主要交通干道,因此在设计快速路时要兼顾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快速路的走向和位置,以满足城市交通的整体需求。

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针对快速路交通拥堵问题,主辅路分离是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案。

主辅路分离能够有效地分流道路流量,减轻主路的拥堵程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其中,主辅路车道分配是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辅路车道分配是指将快速路上的车道分配给主路和辅路的比例。

因此,研究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对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主辅路车道分配来提高快速路的通行效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对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该研究将选取一段实际的快速路,在仿真软件中建立快速路通行模型。

在该模型中,将设置不同的主辅路车道分配比例,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评估不同车道分配比例下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情况。

同时,本文也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车辆驾驶员对主辅路车道分配的技术熟悉程度、对主辅路车道分配的需求和满意度等相关情况。

最后,将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以及合理的主辅路车道分配比例。

四、研究意义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主辅路分离成为了缓解城市拥堵交通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研究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优化快速路通行效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此外,本文的研究方法为仿真模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计划1.文献综述:对主辅路车道分配对快速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和研究现状。

2.通行模型建立:在仿真软件中建立快速路通行模型,并编写程序模拟不同主辅路车道分配比例下的交通流动情况。

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通过对道路使用者的调查了解他们对主辅路车道分配的认识和需求,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试论集散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作用

试论集散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作用

试论集散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作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浪潮随之而来,在城市建设中,交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今交通道路的建设主要是建设立体化的交通格局,如何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是应该着重考虑的现实问题。

集散车道是指城市高速公路附近为了缓解通行能力而建设的辅助路线,是高速公路的一侧或两侧修建的与高速公路平行而又分离供车辆进出的专用车道,集散车道的修建能够减少进出高速公路的车流交织和进出口数量,集散车道对于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作用经过实践的论证是可行的,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集散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集散车道;立体主线;通行能力一、集散车道概述集散车道是城市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高速公路互相联通式立体交通的重要枢纽,集散车道是一段单向行驶的辅助道路,一般要与高速公路的直行车道横向分开,并在中间设置隔离带,在集散车道的两端与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交通线路。

集散车道一般的修建原则是与高速公路呈平行修建,在现实的道路建设中也有采用不平行修建的的型式,达到与主线分离的效果,这要看修建的道路的现实路况,一般这样修建的集散车道中间不设置分隔带,集散车道的修建是国外的交通研究产物,在国外的交通建设中被不断使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车流量数目的增加,我国在近几年也不断的修建集散车道,用来缓解立体主线的交通压力,集散车道作为一种辅助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的通行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集散车道可以设置在一个互通式的立交内,也可以沿着高速公路的连续一段距离通过两个或多个互通式立交进行设置。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集散车道都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标准,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规范和原则,多是一些老工程师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总结,或是参考一些网络上的案例进行设计,没有形成一个较高的理论水平,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

二、集散车道对提高立体主线通行能力的作用集散车道的设置可以减少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段的交织,并且能够控制驶入和驶出道口的车辆数量,集散车道通过把车流量的转移进而也把交通形势的安全系数提高,把很多的交通风险进行转嫁和分解,从而能够让高速公路的直线通行更加稳定和安全,并可以保证立体主线获得更大的通行能力和更高的车速。

城市快速路系统主辅路均衡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快速路系统主辅路均衡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快速路系统主辅路均衡控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快速路系统是城市交通运输中最常见的主要道路类型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承载大量车辆、分流流量以及提供高速通行的功能。

然而,快速路系统也常常会出现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和效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城市快速路系统的主辅路均衡控制问题,通过研究主辅路均衡控制策略,提高城市快速路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的发生,促进城市交通的顺畅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和模型仿真等方法,深入探究城市快速路系统的主辅路均衡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
1. 文献综述
通过收集和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快速路系统主辅路均衡控制的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
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城市快速路系统主辅路均衡控制的实际情况,识别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 模型建立
基于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建立主辅路均衡控制的数学模型,并结合仿真软件进行模拟验证。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
本研究旨在提高城市快速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交通流畅度,减少拥堵和事故的发生,为城市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预期结果如下:
1. 建立城市快速路系统主辅路均衡控制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验证,探索出一种适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主辅路均衡控制策略。

2.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城市快速路系统主辅路均衡控制实际情况,识别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城市快速路系统的主辅路均衡控制建议,以促进城市交通的顺畅发展。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研究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研究

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承担着大量的交通流量。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城市快速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也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优化城市快速路的交通运行,提高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了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现状及问题1、交通流量过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快速路的交通流量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往往超过了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导致交通拥堵严重。

2、出入口设计不合理部分城市快速路的出入口设计存在问题,如出入口间距过近、与相邻道路衔接不畅等,容易造成车辆在出入口处的交织和冲突,影响交通运行效率。

3、交通事故频发由于城市快速路上车速较快,车辆之间的间距较小,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的发生。

4、交通管理手段落后目前,一些城市快速路的交通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缺乏智能化的交通监控和诱导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交通流量进行调控和引导。

二、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的目标和原则1、优化目标(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通行效率。

(2)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

(3)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

2、优化原则(1)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快速路与周边道路的关系,以及交通、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系统优化。

(2)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

(3)可行性原则:优化方案要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能够在现有条件下顺利实施。

(4)人性化原则:充分考虑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服务。

三、城市快速路交通运行优化的策略1、道路设施优化(1)拓宽道路: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可以通过拓宽道路来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快速路调研报告

快速路调研报告

快速路调研报告快速路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22年10月调研地点:某市快速路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快速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某市快速路的基本情况、交通状况以及用户体验,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快速路基本情况调研团队首先对快速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

根据调研结果,某市快速路总里程约为100公里,路段数量较多,覆盖了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和周边地区。

2. 交通状况分析调研团队对某市快速路的交通状况进行了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高峰期快速路通行速度相对较慢,车流量较大,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存在。

尽管在非高峰时段,快速路的通行速度较快,但由于交通流量的突发性增加,快速路的通行能力有时无法满足需求。

3. 用户体验问题调研团队采访了某市快速路的用户,以了解他们的体验和反馈。

用户普遍认为,快速路在缓解交通压力和提高通行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用户普遍反映拥堵时快速路入口的停车等待时间较长,导致通行时间较长;部分用户提到有时在快速路上会遇到车祸事故,导致交通中断。

此外,用户希望在快速路上增加更多服务设施,如加油站、休息区等。

三、解决方案针对快速路交通状况和用户反馈,调研团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考虑增加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如增加车道数量或改善交通管理措施。

其次,在快速路入口处减少停车等待时间,可以引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根据车流情况自动调节信号灯的绿灯时间。

另外,在快速路上设置加油站、休息区等服务设施,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四、结论调研结果表明,某市快速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改善交通状况和增加用户服务设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快速路的效能和用户体验。

建议相关部门结合本次调研结果,对快速路进行进一步规划和优化,以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快速路车道规划与交通管理

快速路车道规划与交通管理

快速路车道规划与交通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快速路。

快速路的设计和交通管理对于提高交通效率和缓解拥堵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快速路车道规划和交通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快速路车道规划快速路车道规划是快速路建设的基础。

在规划车道时,需要考虑道路的设计标准、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和道路功能等因素。

首先,道路的设计标准应符合国家规定。

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确定道路的等级和标准。

不同等级的快速路在车道规划上有所不同,高等级的快速路通常拥有更多的车道,以适应更大的交通流量。

其次,交通流量是车道规划的重要依据。

通过交通调查和统计数据,了解道路上的交通流量情况,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根据交通流量,确定快速路的车道数量和宽度,以确保交通畅通。

此外,车辆类型也是车道规划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车辆对道路的需求不同,例如大型货车需要更宽的车道,而摩托车和自行车则需要专用的车道。

因此,在车道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车辆的需求,确保道路能够适应各种交通工具的通行。

最后,道路的功能也会影响车道规划。

例如,快速路既要满足通行需求,又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中,快速路通常会穿过居民区和商业区,因此需要考虑噪音和空气污染问题。

在车道规划时,可以采取隔离带和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交通管理快速路的交通管理是确保道路畅通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信号灯、限速标志、交通警察等措施。

首先,交通信号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可以控制车辆的通行速度和方向,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快速路上,交通信号灯通常设置在出入口处,以控制车辆的进出。

其次,限速标志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限速标志,可以引导车辆保持适当的速度,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快速路上,限速标志通常设置在合适的位置,提醒驾驶员保持安全的行驶速度。

此外,交通警察的巡逻和指挥也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环节。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要点对于道路交通的安全、流畅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城市道路设计中快速路设计的要点分析。

1. 设计目标:快速路的设计目标主要是提供高效、安全和流畅的交通运输服务。

快速路应能尽可能疏导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速度,提高交通效率。

快速路的设计还要注重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路线选择:快速路的路线选择应考虑城市规划、交通需求、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在城市规划上,应优先选择联通城市主要节点和重要交通枢纽的路线,为城市提供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

在交通需求上,应考虑交通流量、交通模式和交通组织等因素,选择适应城市交通需求的路线。

在地理条件上,应避开地质灾害和水文条件复杂的地区,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道路纵向设计:快速路的纵向设计主要包括纵坡设计和进出口设计。

纵坡设计要尽量平缓,以提供较高的行车速度和较小的燃料消耗。

进出口设计要合理设置,确保交通流的平稳转换。

还需要考虑交叉桥梁、隧道等特殊结构的纵向设计,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道路横断面设计:快速路的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的确定。

车道数要根据交通需求和流量进行规划,确保道路能够容纳更多的交通流量。

车道宽度要根据车辆类型和车流速度进行设计,同时要考虑车道交通组织和安全标志的设置。

路肩宽度要依据道路使用类型确定,以提供紧急停车和紧急救援的空间。

5. 路面结构设计:快速路的路面结构设计要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快速路的路面要求较高,应采用高强度、耐久性强的材料,以保证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还应考虑路面降噪和防滑等特殊要求,以提升道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6. 交叉口设计:快速路上的交叉口设计要考虑交叉流量的大小和交通组织的需要。

根据交叉流量的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交叉口类型,如立交桥、下穿式交叉口等。

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评价模型研究近年来,大城市拥堵严重,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许多国家纷纷建设了高速公路。

然而,如何评价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评价模型的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来建立评价模型。

这些数据包括车辆数量、车速、交通流量等。

我们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来实时监测和收集这些数据。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天气条件、施工工程等对通行效率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建立评价模型。

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灰色关联度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量化,来衡量其对高速公路通行效率的影响。

通过分析这些关联程度,我们可以找出影响通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除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建立评价模型,比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

这些方法可以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得出一个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我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模型来评价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但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模型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泛化能力。

不同的高速公路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状况,因此评价模型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其次,评价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到时间和成本的因素。

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时间和成本的方法来建立评价模型。

此外,评价模型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等。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和偏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处理,以提高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评价模型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并运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模型来评估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城市快速路网设计与交通流分配模拟技术研究

城市快速路网设计与交通流分配模拟技术研究

城市快速路网设计与交通流分配模拟技术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交通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城市快速路网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其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以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交通流分配模拟技术作为评估和优化路网设计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城市快速路网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地理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脉等自然条件会对路网的布局产生限制和影响。

例如,在山区城市,由于地形起伏较大,道路的坡度和曲率设计需要更加谨慎,以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其次,城市的功能分区也是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域的交通需求和出行特点各不相同,路网设计需要满足这些差异化的需求,实现高效的交通连接。

再者,人口分布和交通流量预测是路网设计的重要依据。

准确的人口分布数据能够帮助规划者确定交通需求的热点区域,从而合理规划道路的密度和等级。

而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则能够为路网的规模和容量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避免出现道路资源不足或过度浪费的情况。

除了上述因素,城市的发展规划也是路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长远因素。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新的功能区域可能会出现,交通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路网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城市快速路网设计完成后,如何评估其性能和效果,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优化调整,这就需要依靠交通流分配模拟技术。

交通流分配模拟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的工具,它能够模拟车辆在路网中的行驶行为,预测不同交通状况下的交通流量、速度和拥堵情况。

常见的交通流分配模拟模型包括用户均衡模型和系统最优模型。

用户均衡模型假设每个出行者都以自身出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选择路径,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系统最优模型则是以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最优为目标,通过合理分配交通流量来实现。

如通快速路三种方案

如通快速路三种方案

如通快速路三种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建设快速路。

本文将探讨三种可能的快速路方案,并分析其优缺点。

第一种方案是高架快速路。

这种方案将道路建设在地面之上,通过立柱和桥梁等结构支撑。

高架快速路在城市中的空中交通走廊,不仅可以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还可以提高通行速度,缩短通勤时间。

同时,高架快速路减少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为行人提供更加安全的通行环境。

然而,高架快速路建设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容易造成市容破碎化,并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对城市规划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种方案是地下快速路。

这种方案将道路建设在地下,通过隧道等结构进行通行。

地下快速路与高架快速路相比,不会占用地面空间,能够更好地与城市环境融合。

它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还能够保护城市的美观和绿地空间。

此外,地下快速路还能够减少交通噪音和污染,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然而,地下快速路建设面临着技术难题和高昂的造价。

在地质条件较差或者地下设施较为密集的地区,建设难度更大。

同时,地下快速路的通风、安全等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

第三种方案是快速公交系统。

这种方案将快速巴士或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相结合,通过专用车道或者专用线路进行通行。

快速公交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通行速度,缩短行程时间,还可以减少汽车数量,降低交通拥堵。

与传统的公交系统相比,快速公交系统具有更高的运营效率和舒适的乘坐体验。

此外,快速公交系统还可以减少对道路和环境的影响,提供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交通解决方案。

然而,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解决城市规划、道路改造、车辆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涉及到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合作。

在选择快速路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确定最适合的方案。

其次,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第 1期
图 3 出 入口顺序调整后间距示意图 (m )
2) 方案比选。通过相同时间和交织方式的仿真 叉口东北角融都金桥苑的影响, 无法在张杨路下匝
显示, 单侧各设置 2 根辅助车道时, 辅助 车道上的 道处的主线上设置加减速车道; 而在立交范围内的
平均车速为 43~ 63 km / h; 单侧各设置 3根辅助车道 主线上设置加减速车道, 则会对高架桥梁结构和地
那就 是通 过标志 标线的 重新划 分, 将原 先主 线上 驶入 驶出 驶入 驶出 的行车顺序调整为 驶
的情况下, 相当于减小了交织区的长度, 而且还增 加交织区的相对冲突数, 增加了交织区车辆的延误,
出 驶入 驶出 驶入 。这样一来, 也可将原先 1 020 m + 210 m + 1 020 m 的出入口间距要求调整
1) 集散车 道设置原则。 规程 第 5. 3. 2条 规 定: 当快速路出入口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时, 应增
同。具体仿真结果见表 4。
表 4 单侧各设置 2 根和 3根集散车道
设至少 2个车道的集散车道, 与主路车行道之间应
交通仿真结果 对比表
km /h
设物体分隔。第 7. 3. 2条规定: 当出入口间距不满 足规范要求时, 应设置集散车道; 集散车 道的设计
545. 91 655. 09 420. 91
主线出口 主线入口 主线出口 主线入口
m 间距 545. 91 655. 09 461. 91
规程 中, 主线设计车速 80 km / h时相邻出入 口之间的间距要求见表 2。
表 2 出入口间 距表
m
设计车速 v / km h- 1
驶出
驶入
驶入
驶入
驶出
驶出 驶入
别对设置辅助车道和集散 车道的效率进行比较, 得出: 对设置辅助车道方案, 推荐采用单 侧各设置 2根辅助 车道方案; 对
设置集散车道方 案, 推荐采用单侧各设置 3根集散车道的方案。对于该工程采用单侧各设置 3根集散车道的设计方 案。
关键词: 出入口间距; 辅 助车道; 集散车道
中图分类号: U412. 352. 12
蒋应红, 胡佳萍, 伊轩轩: 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 效率研究
1 020 m的间距标准。常规布 设出入口 间距见图 1, 2032年预测交织量见图 2。
2011 年第 1期
图 1 常规布设出入口间距示意图 ( m)
图 2 2032年预测交织量示意图 ( pcu / h)
3 对策研究
1) 仿真结果对比。为进一步验证设置辅助车道
从该段所处的情况来看, 受金桥路 金杨路交
内侧
19
40
6
蒋应红, 胡佳萍, 伊轩轩: 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 效率研究
2011 年第 1期
5) 方案比选。通过相同时间和交织方式的仿真 显示, 单侧各设置 2 根集散车道时, 集散 车道上的 平均车速为 19~ 55 km / h; 单侧各设置 3根集散车道 时, 集散车道上的平均车速为 40~ 63 km / h, 每个象 限中内侧集散车道的平均车速最小, 分别为 41、42、 43、40 km / h。由此可见, 从仿真 的结果来看, 单侧 各设置 3根集散车道比单侧各设置 2根集散车道的 效果好。
驶出
80
210
610
610
1 020
由表 1和表 2可见, 环内和环外的张杨路出入口 匝道端部与金桥立交出入口匝道端部之间的距离均 为 545. 91 m, 并且金桥立交出入口匝道端部与金科 路出入口匝道 端部之间的 距离分别 为 420. 91 m 和 461. 91 m, 均不 能 满足 主 线 驶入 与 驶 出之 间 最 小
表 3 单侧各设置 2 根和 3根辅助车道 交通仿真结果 对比表
km /h
评价指标
2 根辅助车道 平均车速
3根辅助车道 平均车速
流量之和为 640 ~ 1 460 pcu / h, 考虑到流 量的不确
外侧
63
50
定性, 同样考虑需设置双车道。因此, 根 据车道数
第1 象限
中侧
-
56
平衡的原则, 需设置至少 1根车道的辅助车道。
同时, 单侧各设置 3根集散 车道的方案中, 设 计还考虑了在实施交通管理措施下的另一种情 况, 那就是在张杨路和金科路上匝道入口前就通过标志 标线提示驾驶员走内侧车道进入中环主线, 走外侧 车道进入金桥立交。这样一 来, 对减缓集散车 道上 的交织影响有一定的作用, 其仿真结果见表 5。单侧 各设置 2根或 3根集散车道交通组织见图 4、图 5。
从行车安全的角度看, 根据交通流量预测 (在立 交范围交织区内交织流量最高为 2 440 pcu /h, 最低 为 1 570 pcu / h, 平均为 1 970 pcu /h) 和根 据交织区 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 高等级道路交织 区通行能 力模型 ) 计算得到: 设置 2个集散车道交织区的饱和 度平均为 0. 7以上, 不能满足交织区的服务水平要 求, 极易在高峰期时产生交通拥堵, 在发 生拥堵的 情况下不利于疏散车流, 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不利 于行车安全。综上所述, 若通过设置集散车道来解 决出入口间距问题的话, 推荐采用单侧各设置 3根 集散车道的设计方案。
评价指标
2根集散车道 平均车速
3 根集散车道 平均车速
车速宜与匝道或辅路设计车速一致, 集散车道应通
外侧
30
56
过变速车道与直行车道相接; 互通式立体交叉内的
第1 象限
中侧
-
48
集散车道与直行车道应采用分隔设施或标线分隔。
内侧
26
41
由此可见, 设置了集散车道, 则主线 与集散车 道之间需设置物体分隔, 并且必须要同时设置变速
比单侧各设置 3根辅助车道的效果好。
体分隔的方式来设置加减速车道。
从行车安全的角度看, 在能够满足交织区服务
3) 出入口顺序调整。设计可以通过改变出入口
水平基础上, 单侧设置 3根辅助车道相比 2根辅助 顺序的方式, 来更好 地处理该段主 线交织的问 题。
车道, 在交织区变换车道时需变换 2 个车道, 在交 织区总流率、交织比、交织交通量比等条件保持不变
但往往在设计过程中, 受到规划路网条件和外 界其他因素的限制, 经常会碰到出入口之间的间距 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 规程 中对出入口间距 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 提出通过设置集散车道或辅 助车道来解决, 但未对其 具体适用性给予规定。本 文以中环线浦东段金桥立交与其前后相邻出入口之 间不能满足出入口间距要求的问题, 通过交通仿真, 对分别设置集散车 道和辅助车道 的效率进 行比较, 以找到最为理想和妥善的处理方式。 1 工程概况
第 1 期 (总第 151期 ) 2011 年 2月
CH INA M UN ICIPA L ENG IN EER ING
DO I: 10. 3969 / j. issn. 1004- 4655. 2011. 01. 002
No. 1 ( Se ria l No. 151) Feb. 2011
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效率研究
中侧
-
45
间的交织流量合计 2 440 pcu /h, 金桥立交与金科路
内侧
45
42
上匝道间的交织流量合计 1 570 pcu / h。由此可见,
外侧
44
41
匝道与立交之间的交织量有一定的规模, 需要至少
第4 象限
中侧
-
42
2 根 车道 的辅助 车道 。
内侧
43
20
5
蒋应红, 胡佳萍, 伊轩轩: 高架快速路辅助车道与集散车道 效率研究
路西向东直行视为 Y 轴正方向, 由此 4段交织分别
车流交通行驶状况, 以达到保持车流交通行驶的连
位于 4个象限中。具体仿真结果见表 3。出入口顺
续性。
序调整后的间距见图 3。
根据总体方案, 已确定中环线主线的车道数为 单向 4车道; 张杨路和金科路上下匝道的远期预测 高峰小时流量为 1 250 ~ 1 660 pcu / h, 需 设置双车 道; 金桥立交 4个象限左右转匝道的远期高峰小时
起点的距 离 < 500 m 时, 必须 设辅 助 车道 将两 者 辅助车道进行交通仿真。仿真时间为 60 m in, 仿真
连接。
结论主要是以交织段内平均车速作为评价指标, 把
辅助车道主要 是用来 平衡交 通负 荷和 维持道
中环线浦东段北向南主线视为 X 轴正方向, 杨高中
路上均匀的 服务水平 以及改 善出入 口的转 向交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4655 ( 2011) 01- 0004 - 04
在高架快速路设计中, 匝道出入口设计的好坏, 将对高架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功能的发挥有着至 关重要 的 影 响。 2009 年 10 月 1 日 起 实 施 的 C JJ 129 2009 城市 快速 路设 计 规程 ( 下 文 简称 规 程 )中, 对相邻出入口之间的距离提出了明确的要 求。此规定主要是根据匝道交通流流入、流出主线的 交通特征, 即车辆通过出入口时, 要经过加速、减速、 交织等过程, 整个过程中将产生紊流。根据美国 通 行能力手册 以及上海市的研究结果, 以紊流交通不 重叠要求确定各类型出入口的最小间距。
3. 1 设置辅助车道方案
后的效果, 确定设置辅助车道的规模, 设计利用德
规程 第 7. 4条规定: 当前一个互通式立交交 国 PTV 公 司 开 发 的 微 观 交 通 流 仿 真 软 件 系 统
叉的加速车道末端至下一个互通式立交的减速车道 V ISSIM, 对单侧设置 2根辅助车道和单侧设置 3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