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笔记-第一章丨教育学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笔记

参考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关键词:教育、学习、教育要素、教育形态、教育学、教育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的概念,辨析“教育”与“学习”“灌输”“养育”等概念之间的异同。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要理解这三个要素在当代的新特征。

3.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4.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阅读一篇/部他的代表作,理解他的主要学

术观点,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论。

5.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找一找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或课程在整个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6.访问一些校长和中小学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在日常教育生活和教育改革中的价值。

学习评价

一、结合从事教育工作或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理解)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作双向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

体会。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人;

社会的个体化,是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因此,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就不能被称为教育,因为这类行为大都是在自然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的双向建构方面起不到一种明确的“引导”“促进”和“加速”作用。

最后,这个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二、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时代内涵的认识。(结合实际)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种基本要素。

教育者:简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是对他们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学习者:传统上人们将“受教育者”或“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相对“教育者”或“教师”而言的。但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教育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社会公民,“学习者”是一个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类型的词汇。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学习者有学同的学习目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也不同。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教育影响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学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三、信息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信息社会,又可以称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等,是由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范畴。信息社会仍然是一种形成中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已经基本成型的社会,因此具有一种过渡性质。

信息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特征相联系,主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和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

基本观点有: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第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第二,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

第三,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第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五,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六、访问一些优秀的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分析教育理论学习在其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