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子“无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

的影响

【内容摘要】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玄妙高深,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价值,但它更有价值地方,是在其人生哲学当中给予我们许多的实际教训和人生追求。老子的“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老子“无为”的思想智慧指导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即使是到今天我们现代的大学生活,老子“无为”的思想智慧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子; 无为; 大学生; 生活方式; 影响.

《老子》一书意深思远,其上下两篇虽只有五千言字,却包涵着极其深奥的哲学思想。其深奥的哲学智慧,总给人以无比深刻的教训和思考,发人深省。但是,任何的哲学主张一般都是出发于普通人的普遍常识,与人民及人民生活休戚相关。老子其学说源于人民,且用于人民,与其说《老子》是老子的著作,还不如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老子思想是人类智慧的高度流露。首先,老子其人也是人民当中的一员;其次,《老子》也在不断地完善,也就可以说《老子》一书是于众人之手[②];最后,老子的思想在人民生活当中无一找不到符合这些道理的人与事。在老子

哲学体系里的天道、世道、治道、君道无不源于人道,人道即人生哲学,也就是说人民的道。人生哲学是老之哲学思想的基本,即使是儒家思想当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③]”亦是先起于人的自身,其家、国、天下更是离不开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在漫长的历史的长河里,两次对人的发现,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跨越,正是发现了人的劳动价值的极其重要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也正是因为人类要求个性解放与自由。所谓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就是保障那些作为群体基础的个体的不断地增长需求的实现;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则是不断地发现、肯定个体的需求并为之实现而不断探求和努力。满足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并实现人的个性解放、自由追求,社会就必然会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老子的智慧哲学也脱离不人生哲学,而人生哲学当中最值得探究的当然也就是老子对于人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不管是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于人生哲学的总结运用都是植根于人类之片土地之上的。再来看当今的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经济迅速地发展,现代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也正处在一个由贫弱走向富强的全面复兴的社会转型期,而大学生也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但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

奏变快、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社会环境,如何才能立足并能有所贡献?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大学生能够成才就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丰富的人才资源,然而健康的大学生活方式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当前存在的最为现实的问题。老子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无为”思想对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老子的“无为”思想

老子在其著作《老子》总共四次提及“无为”,如“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而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于此可见,“无为”思想的分量之重。

老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周朝日落西山,天下共周已是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战争频繁,诸侯国的国君又特别的喜欢瞎折腾,使得人民深受战争之苦,老子作为当时的见证者,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为此,老子在他的著作《老子》里提出了反对战争,主张大国应该宽容谦卑,不与物争,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的道家流派和其他流派虽说产生的社会环境有所

相同,但其思想观念则大相径庭,儒家提出的则是“仁义礼智信”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墨家提出的则是构建一个“兼爱非攻”的小资阶级社会环境[④],法家提出的则是建立一个“法治[⑤]”的社会,在这些哲人看来,只有遵循既定的社会规范、秩序,人才能够在历史社会中产生价值,也便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有为”;然而老子面对那个战火纷飞的现实,却选择了另一种路径,即“无为”。

对于“无为”的认识,有人把它解释成无所作为,即什么都不追求,什么都不想,这显然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误读。我们可以从老子本身来推翻这种错误的解释,如果说无所求无所想,那么老子是不是就不追求知识了?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上我们可以发现老子是周朝的国家图书馆的馆长,通过这一职位,我们可以肯定他非常的博学、具有大智慧。如果他没有大知识大智慧怎么能写出留传千年的《老子》呢?由此可推,我们平常人也不能没有追求,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看,假如你困了能不想睡觉吗?你饿了能不想吃饭吗?你冷了能不想穿衣服吗?还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对待、听人摆布,这也是一种误解。即使是和尚也并不是这种人生态度,他们也是要劈柴、练功、打坐等等,看似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在修行修心,是一种超于世俗的大作为。《老子》第二十七章中这样写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

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这是老子“无为”思想的表现形式,老子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明了只有“善”方能“无”,“善”就是非常的娴熟、熟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想有所作为是必须为,而且要善为,否者就会一事无成。如“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宋人守株待兔,是不为,因此不能再得到兔子,并被人引以为笑柄,所以在无为之前,你必须有所为。但是在为的时候也不能胡乱作为,否则会适得其反。如:“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而这里的宋人与《韩非子·五蠹》里的宋人不一样,他虽然是出于好意帮助禾苗快速的成长,但是使用的方法却不对,这样的做法就是胡乱作为,其结果可想而知。从这则两寓言当中我们可以明白:在该作为的时候就必须有所作为,在不该为的时候就不要胡乱作为。那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这并不难,老子在第二十六章里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就是规律,一种源于自然的规律,只有把握“自然”,你我才能在为的时候达到“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