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785号建议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78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9.07.22•【分类】其他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785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请最高法院完善依职权移送管辖制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移送管辖是人民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本院对案件无管辖权,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的制度。
既包括同级法院之间的移送,也包括不同级法院之间的移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依职权进行移送管辖,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管辖,减轻当事人诉累,提升审判效率。
一、关于依职权移送管辖的具体情形问题《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根据该条规定,移送管辖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移送法院已经受理案件。
移送管辖的前提是案件已经受理。
如果受理之前发现案件不归本院管辖,应当告知起诉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如果起诉人坚持向本院起诉,应当裁定不予受理。
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二是移送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应当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三是只能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移送。
四是移送管辖只能进行一次。
移送管辖的裁定对受移送的法院具有约束力,受移送的法院应当受理。
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不得将案件退回原法院,也不得再自行移送给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而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这是为防止法院之间就管辖权问题无休止的推诿,拖延诉讼,影响当事人诉权行使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效率。
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有三种情况人民法院不得依职权移送管辖:一是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民事案件。
管辖的概念和分类

8
(三)管辖恒定
管辖恒定,是指管辖权的确定,以原告起诉时 为准,此后无论案件情况有何变化,案件始终 由受诉法院管辖。 法律规定:民诉法适用意见第34、35条
9
10
二、 级别管辖
(一)级别管辖的概念与类型 级别管辖,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 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西方国家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 主要是划分基层法院和其上一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民事案 件的分工和权限。基层法院的受案范围是事件性质较为 简单或须速审速结,或诉讼标的金额较少的事件,对此 类事件以较为简化的程序,达到迅速解决纷争的目的, 至于一般事件,归其上一级法院管辖,依通常诉讼程序 审判。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即属此类型。按照《德国 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初级法院的民事事物管辖权为1万 马克以下的案件和法律明确规定的7类案件,
22
2、一般地域管辖的通常情况 一般地域管辖通常以被告所在地来确定管辖法院, 习惯上称为原告就被告原则。之所以实行这一原 则,其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1)有利于被告参加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在双 方当事人到庭的情况下正确、及时地行使审判权。 (2)有利于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和执行措施。 (3)有利于保护被告利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防止原告滥行诉权。
第五章
管辖
1
一、管辖的概念和分类
(一)管辖的概念 民事诉讼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系统内, 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的各个人民法 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与其他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在处理民事纠纷方面 的分工,人民法院对其主管的案件有审判 权。管辖则是人民法院内部审理第一审民 事案件的分工。主管是解决人民法院是否 有审判权的问题。管辖则是解决由哪一个 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问题。
日本法院管辖制度

日本的法院管辖制度法院管辖的实质是统一的国家审判权在不同法院之间的具体分配。
在日本,法院管辖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法定管辖是根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将审判权上的分工加以固定,包括事物管辖、地域管辖;裁定管辖是根据法院的裁量来决定管辖问题,包括指定管辖和移送管辖一、法定管辖(一)、事物管辖(级别管辖)事物管辖是以犯罪的性质和法定刑的轻重为标准来确定第一审法院的审判权限。
1、最高法院的管辖权是:(1)主要负责违宪审查和司法解释,不承担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审判;(2)管辖对高等法院第一审或第二审判决提出的上告;(3)管辖对地方法院、家庭法院、简易法院裁定决提出的特别抗告最高法院有一个大法庭和三个小法庭,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首先由小法庭审查,如果应由大法庭审判,则将案件移交大法庭审判。
由大法庭管辖的案件类型有:(1)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判断法律、命令、规则或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案件;(2)当事人未主张,但法院认为法律、命令、规则或行政行为不符合宪法的案件;(3)对于宪法及其法令、法律的解释、适用,小法庭的意见不同于最高法院在以前所作的裁判的案件;(4)小法庭法官意见有分歧,其主张人数又相同的案件2、高等法院的管辖权主要是:(1)管辖内乱罪的第一审案件;(2)管辖对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家庭法院判决以及简易法院有关刑事案件判决控诉的案件;(3)除管辖诉讼法中特别规定的抗告外,管辖对地方法院和家庭法院的决定和命令以及简易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的决定和命令抗告的案件;(4)除刑事案件外,管辖对地方第二审判决以及简易法院判决上告的案件;(5)管辖特别法律中所规定的由高等法院进行审理的第一审案件;(6)东京高等法院特别管辖根据《禁止垄断法》第85条所规定的有关公正交易委员会裁决的诉讼以及根据《专利法》第178条规定的对专利厅裁决诉讼的案件3、地方法院的管辖权是:(1)管辖诉讼标的超过90万日元的民事诉讼第一审案件;(2)管辖除内乱罪和科处罚金以下刑罚的案件的刑事诉讼一审案件;(3)管辖对简易法院裁决上诉的案件;(4)管辖根据《公职选举法》第25条规定的关于选举人名单的诉讼案件以及由特别法律规定的案件。
案件移送管辖诉讼费怎么处理?

We end all together, and then start over.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案件移送管辖诉讼费怎么处理?导读:案件移送管辖诉讼费会一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
在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材料后,经过审查发现自身不具备管辖的,应该将案件交给管辖法院,这样才能立案并保证民事案件得到顺利的审理。
原告在开始会缴纳过一笔诉讼费用,经过移送的案件是不需要额外缴纳的。
一、案件移送管辖诉讼费怎么处理?如果双方当事人有民事纠纷,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向人民法院起诉,是需要按照财产标的来缴纳诉讼费的,有的人民法院可能会将案件裁定移送管辖。
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的,应当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法院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应当将已经收取的诉讼费一同移送。
如果两个法院相距较远,法院采取邮寄的方式移送卷宗,同时移交诉讼费很麻烦,时间很长,法院可以将诉讼费退还给原告,由原告自行向被移送法院交纳。
二、法院移送管辖中存在哪些问题?1、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的随意性太大法院依职权移送管辖中,存在滥用移送管辖制度、互相推诿疑难复杂案件的现象,一些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劳动争议案件、新类型案件等疑难复杂案件,个别法院任意找理由移送,以达到推诿的目的。
甚至,个别法院误导当事人以取得当事人的同意移送案件,经被移送法院法官询问并释明法律,案件当事人随即不同意移送案件。
这些都是法院滥用职权的表现。
2、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管辖权异议是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
随着当事人法律知识的不断丰富及ls对诉讼参与率的提高,尤其是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对于管辖异议权的运用日渐增多。
通过异议,当事人恶意滥用异议申请权,以此达到拖延诉讼或转移财产的目的。
3、移送程序较随意个别法院移送案件时采取邮寄方式或者由当事人自己拿着卷宗前来移送,还有的法院移送案件时移送人员不携带移送手续及工作证,直接拿着卷宗前来移送,使移送管辖制度丧失了应有的法律程序性和严肃性。
行政诉讼管辖的种类

一、行政诉讼管辖的种类行政诉讼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
(一)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划分这类管辖的标准在于:确定管辖法院是在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分工还是同级而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
1、级别管辖。
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划分。
级别管辖在规定方式上采用了“列举式”与“概括式”两种。
对中级法院管辖的其中一部分用了“列举式”,如海关案件、专利权案件等。
级别管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法律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2、区域管辖。
它要确定的是,一个行政案件应当由哪一个地区的法院受理的问题。
其标准是诉讼当事人或诉讼标的物与法院辖区的关系。
(二)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法定管辖,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标准直接确定的诉讼管辖,而裁定管辖,则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由法院根据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以移送、指定等行为确定的诉讼管辖。
裁定管辖包括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和移送管辖三种。
研究这种分类的意义是:其一,法定管辖是管辖的一般原则与主要形式,而裁定管辖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例外或补充形式。
其二,法定管辖可以被法院的行为(移送、转移、指定)所改变,而裁定管辖则不可以被法定管辖所调整。
(三)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这种划分是按照有管辖权的法院数量确定的。
共同管辖,就是两个以上法院同时对一个案件均有管辖权,由于两个以上法院均有管辖权,因此就给当事人即原告留下了自由选择的空间,而单一管辖则是只有一个法院有管辖权,当事人没有自由选择余地。
行政诉讼地域管辖二、行政诉讼管辖中的一般地域管辖是什么意思《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一般地域管辖适用于没有法定特殊因素的一般行政案件。
如果一个案件兼具两种性质,应当优先适用特殊地域管辖规定。
刑事案件移送管辖的规定有哪些

刑事案件移送管辖的规定有哪些不仅是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移送管辖,在刑事案件中,如果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发现自己没有管辖权的,是可以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的。
那么,刑事案件移送管辖的规定有哪些呢?我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刑事案件移送管辖的规定有哪些刑事案件移送管辖的规定如下所述:《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基层人民法院对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一)重大、复杂案件;(二)新类型的疑难案件;(三)在法律适用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件。
需要将案件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应当在报请院长决定后,至迟于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请求移送。
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申请后十日内作出决定。
不同意移送的,应当下达不同意移送决定书,由请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同意移送的,应当下达同意移送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
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管辖,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
行政法 (17)

D.钱某对深圳市政府驳回其申请承包矿藏资源许 可的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答案
AD。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或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 为不服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属于中级人民 法院管辖。 B项是对国务院部门国家工商局提起的行政诉讼, 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C项是海关处理的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二、中级法院管辖五类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以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为被告的案件 (三)本辖区重大、复杂案件 (四)国际贸易行政案件 (五)反倾销、反补贴行政案件 须注意:对“重大、复杂”的理解:
须注意:对“重大、复杂”的理解: ①国务院各部门这一概念的范围,包括“归口局”
答案
AB。
B选项涉及行政诉讼的管辖。从级别管辖上看,李 某对B市甲区公安分局的决定不服,不属于《关于 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1款规定 的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李某提起的行政诉讼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负责管 辖。从地域管辖上看,《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 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针对B市甲区公安分局决 定扣留李某的汽车的行为,由该公安分局所在地 法院,即甲区人民法院审理。
答案
B。 本题考查行政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问
题。 本题涉及土地权属纠纷,属于因不动产提起的诉
讼,应当由争议土地所有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又 因本案属于经复议的案件,市政府裁决争议土地 属于甲村所有,省政府作为复议机关确认争议的 土地属于乙村所有,已经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 本案的被告为省政府。对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具 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 辖。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

二、应予受理的案件 (一)行政处罚案件 (1)申诫罚(2)财产罚
(3)行为罚(4)人身自由罚
(二)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三)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案件
(四)行政许可案件
(五)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 (六)抚恤金案件
(七)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
(八)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案件
参考案例1—1张某诉某县某市国税局行政奖励案 1、行政裁决行为
(五)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 行为
(六)行政机关的调解和仲裁行为 (七)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 参考案例1-5:某厂诉某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行政指导案 (八)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九)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第二节 行政诉讼管辖
【本章小结】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又称法院的主管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 争议的范围。《行政诉讼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确定人民法院的 受案范围时,采用了结合式,但又具有我国的特色。 人民法院受理下列9类行政诉讼: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强制措施案件; 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案件;行政许可案件;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 抚恤金案件;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案件;其他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案件;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行政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事项包 括: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 终裁决的行为;刑事司法行为;行政机关的调解和仲裁行为;不具有强 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重复处理行为;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 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 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 件的分工和权限。级别管辖是指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 分工和权限。级别管辖是从纵向上解决哪些第一审行政案件应由哪一级 法院受理和审理的问题。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土地管辖”, 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裁定管辖是 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 裁定管辖是法定管辖的补充。
民诉名词解释

院对其民事权益进行司法保护的权利。
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争议并且由法院审判的对象,实践中一般是特定的法律关系和引起该法律关系发生,变动,消失的法律事实。
诉讼请求是指诉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关于如何处理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民事纠纷的主张。
确认之诉和变更之诉:确认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是否存在的诉。
变更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作出裁判以消灭或改变自己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某种既存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诉的合并:法院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彼此之间有关联的单一之诉合并到一个诉讼程序中进行审理并予以裁判的制度。
追加诉讼请求: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不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民事诉讼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民事诉讼价值:是指民事诉讼的客体对诉讼主体主观需求满足的程度,以及民事诉讼程序功能具体实现的程度。
民事诉讼模式:是指当事人与法院之间权限范围划分的表现形式。
既判力:又称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法院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和法院都受该判决所判定的内容拘束。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指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或者在民事诉讼的重要阶段起指导作用的行为准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也称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简称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和处置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
自愿合法调解原则:指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对于能够调解解决的纠纷,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说服劝导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达成一致的合法调解协议。
辩论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陈述各自的主张和意见,互相进行辩驳,从而影响法院作出裁判。
诚实信用原则:指民事诉讼中,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公正,诚实,善意的行使权利和实施民事诉讼行为。
刑诉法指定管辖检察院有哪些法律规定?

In fact, everyone knows what they want, but not everyone has the courage to express i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刑诉法指定管辖检察院有哪些法律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刑事诉讼法中对于管辖权有明确规定,将管辖权分为指定管辖和异地管辖。
对于案件审理需要明确管辖权,各机关部门一定要做出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的决定,纠正行政违法行为。
下文对于刑诉法指定管辖检察院的定义、法律规定和行使条件做出了详细整理。
一、指定管辖的定义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
指定管辖的实质,是法律赋予上级人民法院在特殊情况下有权变更和确定案件管辖法院,以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地裁判。
二、指定管辖的法律规定《民诉法》第37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第38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三、指定管辖的原因(一)、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因特殊原因而无法行使管辖权。
所谓特殊原因,包括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原因。
事实上的原因,如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遇到了不可抗力的事由,即地震、水灾等无法行使管辖权;法律上的原因,如受诉法院的审判人员,因当事人申请回避或者审判人员自行回避,无法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控审分离: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机关或个人以及专门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而不能把两种职能集中由一个机关或个人来承担,如果没有法定控诉机关或个人的起诉,法院就不能主动审判任何刑事案件,。
2.控审对等:是现代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机制,是“平等武装”理念的具体化,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是程序正义的基本含义。
这项原则主要是控辩双方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
即控诉一方与被告人一方都是诉讼的主体,法律地位完全平等,不应存在谁高于谁的问题;法官在控辩双方的平等参与下,居中公断。
3.审判中立:指审判者不仅不能由控辩双方的主体或与案件有直接、间接利害关系的人来担任,而且审判者应当对控辩双方不偏不倚,保持等距离的地位,即控辩审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保持等腰三角形的结构。
4.司法公正: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司法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公平合理性,维护社会正义,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现行法所设定的内容和价值。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5.自由心证:又称“内心确信证据制度”,是指法律对证据的证明力不作预先规定而由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加以自由判断的证据制度。
6.诉讼参与人:是指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的人员以外的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82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员和翻译人员。
上述诉讼参与人通过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对刑事诉讼的进程和结局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保证诉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7.当事人: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
根据我过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包括:自诉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8.法定代理人: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无行为能力货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负有保护义务的人。
9.诉讼代理人:是受被代理人的委托或者法院指定依法参加诉讼,以维护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人。
裁定管辖包括哪三种管辖

裁定管辖包括哪三种管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民法院对某案件进⾏裁定,其实裁定是⼈民法院的⼀种决定,它与判决有同等效⼒,那么裁定管辖包括哪三种管辖,关于裁定管辖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为店铺⼩编整理了关于裁定管辖的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裁定管辖包括哪三种管辖1、移送管辖移送管辖是指某⼀⼈民法院受理⾏政案件后,发现⾃⼰对该案件⽆管辖权⽽将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民法院管辖。
根据规定,⼈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政案件不属于⾃⼰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民法院;受移送的⼈民法院不得再⾏移送。
“发现”可以是主动发现,也可以是因当事⼈提出管辖权异议⽽发现。
如果当事⼈认为受诉⼈民法院⽆管辖权,应当在接到⼈民法院应诉通知之⽇起10⽇内以书⾯形式提出管辖权异议。
受诉⼈民法院应当对异议进⾏审查,若认为异议不成⽴,可裁定驳回;若认为异议成⽴,则应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民法院。
2、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民法院根据法律的规定,指定其管辖区域内的下级⼈民法院对某⼀⾏政案件⾏使管辖权。
根据规定,有管辖权的⼈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使管辖权的,由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
⼈民法院对管辖权发⽣争议,由争议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其共同的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
“特殊原因”既包括法律上的,如因当事⼈申请回避或审判⼈员⾃⾏回避⽽导致⽆法组成合议庭进⾏审理;也包括事实上的,如因地震、⽔灾等使有管辖权的⼈民法院⽆法对⾏政案件⾏使管辖权。
共同的上级⼈民法院,是指对发⽣争议的各个⼈民法院都有指导、监督关系的上级⼈民法院,⽽不是各⾃的上级⼈民法院。
3、管辖权的转移管辖权的转移是指经上级⼈民法院决定或同意,将⾏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民法院移送给上级⼈民法院,或由上级⼈民法院移交给下级⼈民法院。
根据规定,上级⼈民法院有权审判下级⼈民法院的第⼀审⾏政案件,也可将⾃⼰管辖的第⼀审⾏政案件移交给下级⼈民法院审判。
下级⼈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审⾏政案件以及需要由上级⼈民法院审判的案件,可以报请上级⼈民法院决定。
第七章主管与管辖

六、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一、共同管辖
共同管辖,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两个以上 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选择管辖是指在两个以上法院对同一案件 都有管辖权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从中选 择一个法院起诉。 注意
二、选择管辖
最先立案法院管辖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 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 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 法院起诉的,由、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二、确定管辖的因素 三、管辖恒定 四、管辖的种类
第二节 管辖概述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是指各级 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 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意义:P120
最高人民法院
概念
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向受诉法院提出的 该院对案件无管辖权的主张。
适用特殊地域管辖的九种情况
1.一般合同纠纷 2.保险合同纠纷 3.票据纠纷诉讼 4.运输合同纠纷 5.侵权行为诉讼 6.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7.海损事故损害赔偿纠纷 8.海难救助费用纠纷 9.共同海损承担纠纷
五、专属管辖
一、专属管辖的概念
专属管辖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特定类型的案 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均无 权管辖,当事人也不得通过协议变更的管 辖制度。
(1)对于某类民事纠纷,当事人 可以请求某一主管机关、团体予以 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2)对于某类民事纠纷,当事人只能 选择由某一机关或团体主管或选择人 民法院审判,这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3)对于某类民事纠纷,当事人必须 先向法定的主管机关、团体申请解决, 只有对解决结果不服,才向人民法院 起诉。如果当事人没有就该纠纷向法 定的主管机关、团体申请解决,则不 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移送管辖发生错误应如何处理

移送管辖发⽣错误应如何处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法院受理案件时,要确定对案件是否有管辖权的,如果受理案件后发现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可以移送管辖,那么移送管辖发⽣错误应怎样处理?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移送管辖发⽣错误应如何处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法院移送管辖发⽣错误的,受移送的⼈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
《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六条移送管辖⼈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民法院,受移送的⼈民法院应当受理。
受移送的⼈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移送。
⼆、管辖权异议如果成⽴法院怎么处理1、法院对管辖权异议审查后,认为异议成⽴的,即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若有管辖权的法院为两个或以上时,法院则依职权迳⾏移送⾄其认为合适之法院。
这种做法,遭到理论界的批评,认为这种做法剥夺了原告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也违背了民事诉讼的肇始由原告发动的原理。
对异议成⽴时的处理,也可纳⼊到附带诉讼模式中去,在询问当事⼈后再由法院作出决定,如果双⽅当事⼈对移送的法院不能达成⼀致意见时,则依管辖法院由原告选择的原则处理,采纳原告的意见。
2、受诉法院收到当事⼈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后,应当认真进⾏书⾯审查,必要时需召集双⽅当事⼈听证。
对当事⼈所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区别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当事⼈就地域管辖权提出异议。
经审查,异议成⽴的,受诉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处理;异议不成⽴的,裁定驳回。
当事⼈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起5⽇内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当事⼈未提出上诉或者上诉被驳回的,受诉法院应通知双⽅当事⼈参加诉讼。
当事⼈对管辖权问题申诉的,不影响受诉法院对该案件的审理。
3、当事⼈就级别管辖权提出异议。
申请指定管辖事由是怎样的,以及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申请指定管辖事由是怎样的,以及与移送管辖的区别在我国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有属于⾃⼰的政府和法院,在本区发⽣的案件是不可以让其他的辖区的法院或者公安局受理的,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指定管辖的现象了,但是⼤家对这个内容还不太了解,下⾯就由店铺的⼩编为⼤家解释⼀下申请指定管辖事由是怎样的以及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指定管辖的范围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指定其辖区的下级⼈民法院对某⼀具体案件⾏使管辖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第37条规定,需要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有以下三种情况:(⼀)受移送的⼈民法院认为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依法报请上级⼈了法院指定管辖。
(⼆)有管辖权的⼈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使管辖权的,由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
所谓特殊原因包括法律上的原因和事实上的原因。
法律上的原因,是指有管辖权的⼈民法院,由于审判⼈员全部被申请回避或者⾃⾏回避,⽽⽆法组成合议庭等原因,不能依照法律⾏使管辖权;事实上的原因,是指因战争、地震、⽔灾等使该地区的⼈民法院⽆法⾏使管辖权。
此外,因案件复杂,涉及⾯⼴,有管辖权的⼈民法院审理有困难的,也可以由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
(三)⼈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争议,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他们共同的上级⼈民法院指定管辖。
从发⽣的原因看,⼀种是因管辖区境界不明,或因⾏政区域变动⽽引起争议,⼀种是对管辖的规定理解不同,互相推诿、扯⽪⽽发⽣争议。
⼈民法院之间因管辖发⽣争议,应根据法律规定报请共同的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指定管辖与移送管辖的区别(⼀)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民法院以裁定⽅式,指定下级⼈民法院对某⼀案件⾏使管辖权。
指定管辖的实质,是法律赋予上级⼈民法院在特殊情况下有权变更和确定案件管辖法院,以适应审判实践的需要,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地裁判。
(⼆)移送管辖,是指地⽅⼈民法院受理某⼀案件后,发现对该案⽆管辖权,为保证该案件的审理,依照法律相关规定,将该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审理和执行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诉讼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
2.诉: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裁判的请求。
诉具有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的功能,是民事审判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3.反诉:是指法院受理本诉后,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与本诉具有牵连关系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
本诉的原告在反诉中称“反诉被告”,本诉的被告称为“反诉原告”。
4.诉的变更:通常指诉讼请求变更。
广义的理解是将诉的变更视为诉讼请求的变化,狭义的理解仅仅指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的变动。
5.诉权: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对其民事权益进行司法保护的权利。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6.诉讼标的:又称诉的标的,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裁判的权利主张或者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诉讼的对象。
•第二章既判力:又称判决实质上的确定力,是指法院作出的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和法院都受该判决所判定的内容拘束。
第四章回避制度:是在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应当退出该案审理活动的制度。
第五章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1.当事人:民事诉讼当事人,简称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人及其相对人。
2.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权利”,是指能够称为民事诉讼当事人,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和承担民事诉讼义务的法律上的资格。
3.当事人适格:是指在具体的诉讼中,作为本案当事人起诉或应诉的资格。
适格的当事人,又称为正当当事人。
4.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法院必需合并审理并在裁判中对诉讼标的的合一确定的诉讼。
5.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的区别

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的区别如果人民法院接受原告的起诉状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管辖权的,是需要将民事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的,这就是移送管辖。
在民事诉讼中,还有管辖权的转移。
那么,移送管辖和管辖权转移的区别是怎样的呢?下面,我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管辖权转移与移送管辖的区别1、前提不同,管辖权转移由上级法院决定或者同意,而移送管辖无须接受移送法院的同意;2、对象不同,管辖权转移的是管辖权,而移送管辖移送的是案件;3、法院不同,管辖权转移从有管辖权的法院到无管辖权的法院,而移送管辖则正好相反;4、级别不同,管辖权转移是在上下级法院之间,而移送管辖可以在同级法院也可以在上下级法院之间;5、作用不同,管辖权转移是对级别管辖的补充和变通,而移送管辖主要是纠正错误。
6、发生原因不同,管辖权转移是为了解决不便于审理;案情复杂,涉及面广、受诉法院审理有困难,移送管辖是因受理案件的法院没有管辖权。
二、移送管辖是怎样的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移送管辖就其实质而言,是对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对案件管辖权的移送。
它是对管辖发生错误所采用的一种纠正措施。
移送管辖通常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适用。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法院管辖的,应当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据此规定,移送管辖的适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案件。
若尚未受理的案件,经审查不归本法院管辖的,不存在移送管辖问题,应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2、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
依法享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才有权行使审判权,因此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无权审理案件。
诉讼中的管辖权问题如何确定

诉讼中的管辖权问题如何确定在诉讼活动中,管辖权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关系到案件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审理,也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
那么,究竟如何确定诉讼中的管辖权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管辖权。
简单来说,管辖权就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和权限。
在我国,管辖权的确定主要依据法律的规定,包括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等。
地域管辖是根据当事人住所地、案件发生地等地理因素来确定管辖法院。
比如,一般的民事案件通常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如果是合同纠纷,合同履行地的法院也有管辖权。
再比如,侵权行为发生地和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对侵权案件具有管辖权。
这样的规定旨在方便当事人诉讼,同时也有利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
级别管辖则是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诉讼标的额等因素,将案件分配到不同级别的法院进行审理。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具有全国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专属管辖是指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
比如,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专属管辖具有排他性,一旦法律规定某类案件由特定法院专属管辖,当事人就不能选择其他法院。
协议管辖是指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者之后,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约定管辖法院。
但这种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比如只能约定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且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在确定管辖权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如果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指定管辖的规定是什么

指定管辖的规定是什么在司法实践中管辖是指对案件受理法院的规定,我中关于法院管辖权的规定有很多,但总结起来主要有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那么指定管辖的规定是什么?下⾯由店铺⼩编为各位读者进⾏分析解答。
⼀、指定管辖的规定是什么1、指定依法没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某案件,必须有特殊原因致使有管辖权的⼈民法院⽆法⾏使管辖权。
有些上级法院将某些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在没有特殊原因和管辖困难的情况下任意指定合同签订地和履⾏地以外的法院管辖是不对的。
2、两个法院发⽣管辖争议应当尽可能协商解决,只有在协商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能报请共同的上级法院指定管辖。
如果两个法院没有进⾏协商就提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上级法院应当退回报请法院先⾏协商,⽽不能擅⾃指定。
3、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民法院起诉的,如果发⽣管辖争议,上级法院应当指定最先收到起诉状的法院管辖。
或者征求原告意见确定管辖法院,以便原告实现选择权。
4、移送管辖后发⽣管辖争议。
如果移送法院将⾃已有管辖权的案件移送给其他法院,⾸先应指定移送法院管辖。
如果移送法院⽆管辖权⽽受移送法院有管辖权,应指定受移送法院管辖。
如果移送法院和受移送法院均⽆管辖权,由受移送法院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然后由受移送法院将案件再移送到被指定管辖的法院。
上级法院不应直接将案件交有管辖权的法院,更不能将案件交当事⼈转交。
5、管辖争议案件系经济合同纠纷。
⾸先应当指定合同履⾏地⼈民法院管辖;原、被告⼀⽅在合同签订地,也可以指定签订地⼈民法院管辖。
6、执⾏民诉法相关规定有困难,可以按民诉法规定指定被诉单位所在地⼈民法院管辖。
执⾏民诉法有困难的情况有:①标的物在被诉⽅所在地,由合同履⾏地或合同签订地⼈民法院进⾏勘验、鉴定或者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确有困难的;②合同在诉讼当事⼈所在地和合同履⾏地以外的地⽅订⽴,由合同签订地或合同履⾏地法院管辖确有困难的。
⼆、什么是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民法院以裁定⽅式,指定下级⼈民法院对某⼀案件⾏使管辖权。
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有哪些?

It is not the high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that makes people tired, but a grain of sand in the sho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有哪些?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我国,如果当事人双方之间发生民事纠纷,而且不能协商解决时,通常会采取诉讼的手段要求法院来进行解决。
我国法院数量众多,当事人应该向哪些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呢?这就涉及到民事诉讼管辖的问题。
那么,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有哪些?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级别管辖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二、地域管辖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移送管辖,是指本来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出于实践中某些特殊情况的需要,将案件移送其他法院管辖。
指定管辖,是指当管辖不明或者有管辖权的法院不宜行使管辖权时,由上级人民法院以指定的方式确定案件的管辖。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审判依法应当由下级人民法院一审的案件。
但这种决定必须在下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宣判之前作出,并应当下达改变管辖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
例如,上级人民法院认为下级人民法院虽有管辖权,但不宜审理此案,自行审理更为适宜而决定提级管辖。
2.基层人民法院将自己受理的案件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这种移送管辖可以区分为应当移送和请求移送两种情形。
应当移送的情形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应当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请求移送的情形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对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1)重大、复杂案件;(2)新类型的疑难案件;(3)在法律适用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件。
关于请求移送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5条第3款规定,需要将案件移送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应当在报请院长决定后,至迟于案件审理期限届满15日前书面请求移送。
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申请后10日内作出决定。
不同意移送的,应当下达不同意移送决定书,由请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同意移送的,应当下达同意移送决定书,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
3.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7条规定,两个以上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管辖。
必要时,可以移送被告入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应当在审限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争议的人民法院分别逐级报请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4.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6条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管辖,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
5.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8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审判。
6.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后,又向原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下级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诉的,下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情况层报原第二审人民法院。
原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决定将案件移送原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人民法院审判。
在指定管辖的程序上,最高人民法院《解释》规定,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应当将指定管辖决定书分别送达被指定管辖的人民法院和其他有关的人民法院。
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指定其他人民法院管辖决定书后,不再行使管辖权。
对于公诉案件,应当书面通知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并将全部案卷材料退回,同时书面通知当事人;对于自诉案件,应当将全部案卷材料移送被指定管辖的人民法院,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指定管辖案件的审理期限,自被指定管辖的人民法院收到指定管辖决定书和有关案卷、证据材料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