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
吕致斌
(永州市中心医院 南院,湖南 永州 425006)
摘要:目的 临床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提高血小板数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记录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效果,并进行对比,判断输注的作用。结果 单采血小板输注1d后,血液病患者额定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算均有显著提高;不同血液病患者,采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率有所不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占61.3%,其他不同种白血病的输注效率存在差异。结论 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各种血液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出血,具有显著的作用。输注血小板,因个体情况存在差异,降低输注的重负,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关键词:血液病;输注;单采血小板;血小板数量;作用
中图分类号:R714.254 文献标识码:B
输注血小板,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出血与预防出血。决定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时,除要计数血小板外,还应考虑患者出血情况。随着输血制品在不断完善,在治疗血液病过程中,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作用日益明显[1]。笔者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记录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血小板计数与输注效果,并进行对比,判断输注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血液病患者70例,经过实验室、临床检查,确诊为血液病,所有病例均有过输血史。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龄7-85岁,其中25例急性白血病,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2输注指征
由本市中心血站提供血小板,一个10U治疗量,一个治疗量是每袋血悬液,月为150mL左右。输注血小板的指征:不伴有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伴有血小板数量减少、出现症状、静脉血小板小于20×109/L。在输注之前,复查患者的Rh血型、ABO血型,根据同种类的ABO血型预备好单采血小板,做主次测交,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控制好治疗量,成人每治疗量是10个单位,儿童血小板采用手工制作,大约为2u/10kg[2]。
2 结果 输注单采血小板的前后疗效比较,70例血液病换则会中,一共107次的输注次数,63次的有效输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与输注前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所示:
表1 血小板输注前后的疗效对比
样本数 输注次数 血小板计数(×10 9 /L) Z P
输注前 70 106 11.5±8.4 -6.33 0.000输注后 70 106 37.3±26.3
不同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效果,在106次输注中,有效输注次数为63次,患者明显好转或者停止出血,血小板数量同输注之前对比,具有显著性的上升,并可保持一定时间。单采血小板输注1d后,血液病患者额定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算均有显著提高;不同血液病患者,采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率有所不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占61.3%,其他不同种白血病的输注效率存在差异。如表2、3所示:
表2 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对比
疾病名称 n 输注次数 有效输注 有效率%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5 27 16 57.68%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0 29 18 60.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5 26 13 49.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9 8 7 87.5%再生障碍性贫血 7 10 7 69.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 6 2 33.67%合计 70 106 63 61.3%
疾病名称 n 输前血小板数 输后血小板数 回升率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5 17.4±11.4 45±15 37.3±17.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0 16.4±8.4 58±13 41.1±16.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5 19.8±12.7 52±19 50.4±18.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9 17.3±11.3 62±18 61.6±20.0再生障碍性贫血 7 18.7±11.2 64±20 63.2±19.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 18.3±10.5 59±15 54.3±17.4合计 70 17.4±11.1 54±14 48.8±13.7
3 讨论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含有的血小板数量至少在2.5×1011以上。每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单采血小板储存在一个专门的保存袋中,以便增加血小板储存时与气体交换的表面积。储存温度20-24℃,振荡保存24h-5d(根据所用保存液的不同)。与浓缩血小板比较,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可以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几率[3]。
临床出血程度、血小板数直接决定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对血小板疗效的判断,主要依靠经过输注后,血小板的计数提高幅度与血小板的回收率。本文只对血小板数量进行研究。在本组实验中,70例患者给予单采
收稿日期:2012-11-14
临床研究
・ ・表3 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算对比
血小板输注,取得了良好的输注效果。单采血小板输注1d后,血液病患者额定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计算均有显著提高;不同血液病患者,采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率有所不同,淋巴细胞性畸形白血病患者占61.3%,其他不同种白血病的输注效率存在差异。这表明,输注单采血小板有利于血液病患者,总体疗效良好[4]。
在选择血小板时,要选择与患者ABO血型相同供者浓缩血小板,且只要可能即使用ABO相同血小板,若O型血小板经检测标签阴性-无高滴度抗A、抗B(B等,Ⅲ级),则可用于A、B和AB型患者。RhD阴性患者应当尽可能输注RhD阴性浓缩血小板,尤其对未达到更年期的妇女。若RhD阳性血小板输注给可能怀孕的RhD阴性妇女,推荐使用抗D抗体。
输注血小板,是现代临床医学应用中的重要手段,经过反复多次的血小板输注,在受者体内产生相应的血小板抗体,导致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传播几率增加。当血小板输入至患者体内之后,1h内患者会短暂出现血小板高峰期,约有1/3的血小板停留在脾脏的脾髓与窦内间。其他部分则随着血液留至流血的部位,以发挥集聚与粘夫的作用,达到止血的目的。血小板经过一定时间的消耗,数量有所减少,在12h后,血小板的数量有所减少,停留在脾脏的血小板则会被释放,流入血液循环中。针对输注有效者,血小板在24h内即开始回升,48h内回升较为明显。针对输注血小板无效者,应选择淋巴细胞毒,进行交叉实验,与HLA相符合[5]。
总而言之,单采血小板输注,在各种血液病的治疗中,可有效预防与减少出血,具有显著的作用。输注血小板,因个体情况存在差异,降低输注的重负,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徐鹤新.不同型号单采机采集的血小板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
小板数量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194-195.
[2] 李学军,刘小蕾,金洁萍,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109例疗
效分析[J].临床荟萃,2010,25(4):318-319.
[3] 刘正敏,高新谱,韩雪莹,等.单采血小板输注Rh D抗原
引起的同种免疫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234-236.
[4] 龚永启,王奕锐,胡悦,等.122例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观察[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8,21(1):88-89.
[5] 张晰,冯明亮,沈彤,等.单采血小板输血反应调查及其输注无
效解决策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6):455-457.
(王东颖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