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药理学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丸药理学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Pharmacology Effects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姓名:陈倩

Name: chenqian

学号:11111062

班级:11级中医四班

摘要:探讨近年来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为今后六味地黄丸的

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查阅有关六味地黄丸的相关著作与文献,从

六味地黄丸调节免疫、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改善

肾功能、保护神经等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发现此方具有多方

面的药理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作用与其传统中医临床疗效

相对应,有利于六味地黄丸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免疫调节

Research Progress in Pharmacology Effects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Abstract: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 recent years,to provide bases for the future studies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By investigating references on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in recent years,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 anti aging antioxidant, antitumor ,hypoglycemic ,reducing blood lipid ,protecting liver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protect the nerve of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are summarized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party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The six taste glutinous r umania pill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orresponds its tradition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will benefi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ills.

Keywords: Six taste glutinous Rumania pills pharmacological effect research progress Immune regulation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中药组成。

其主要功效为滋补肝肾、补肾固精,主要治疗肝肾阴虚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

味地黄丸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保肝、

改善肾功能、保护神经等现代药理作用。但目前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泛滥现象,

有的甚至将其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六味地黄丸的现代药理

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六味地黄丸提供参考。

1 对免疫调节的作用

六味地黄方不是单纯的免疫促进剂或免疫抑制剂,而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平

衡而发挥作用。为了阐明该方调节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有研究对该方中的免疫

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得到了主要活性成分,从中分离出七个酸性多糖。已知

山茱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丹皮主要

成分丹皮酚有显著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同时不抑制特异性抗体的生成,可能是通

过非特异性抗炎机制发挥作用,也可能与抑制血清补体活性有关;茯苓中的茯苓

糖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

明显增多,研究表明本方汤剂及水煎醇提液对细胞免疫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

作用,能明显促进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及活性花环形成,抑制白细胞游走和促进溶

血空斑的产生及促进脾细胞抗体生成反应,提示其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六味地黄汤能拮抗醋酸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引起的脾脏重

量减轻,似与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相关[1]。脾脏为中枢免疫器官之一,脾重反映了脾内淋巴细胞数量,间接反映了体内淋巴细胞总体水平。据报道[2],

六味地黄汤能提高造型动物的IL-2活性,IL-2是由脾细胞分泌的一种淋巴因子,具有促进并维持T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参与B淋巴细胞抗体产生,诱导NK

细胞增殖分化及产生干扰素等。

2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肾虚对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活力逐渐降低,过多自由基使细胞脂质氧化产生褐色素,并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这种细胞受损的连锁反应不断积累,即导致细胞生理功能的减退,机体的衰老[3]。李耐三等[4]报道,六味地黄全方的煎剂能使家蝇脑内S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褐素含量降低,并使家蝇存活时间延长。蒋莹等[5]对老龄小鼠使用六味地黄汤剂,发现能使血清过氧化脂质及肝脏脂褐质含量显著接近低龄小鼠的水平。但对心脏脂褐质无明显影响.候公林等[6]应用本方合四君子汤的煎剂,能明显降低小白鼠肝、脑、肺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并能显著提高这些组织中SOD的活力,认为可能通过激发机体自身产生大量的SOD样作用,达到抗氧化损伤的目的。王传社[7]等报道,本方能明显增加老龄小鼠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肝脏非蛋白巯基(NPSH)的含量,减少肝、脑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改善老龄小鼠的自由基代谢紊乱。强世平[8]等应用本方汤剂于老龄小鼠,结果显示能显著增强SOD活性,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龙盛京[9]等报道,本方具有直接清除生物体内产生的H2O2、O2、和OH等活性氧作用,而且从抗氧化总值看,本方的抗氧化能力较强。据报道,本方汤剂能够增强正常小鼠胸腺、脾等免疫器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其受损的程度;尚能使皮质酮所致阴虚模型小鼠免疫器官中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增强,受自由基攻击的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减少。上述研究提示本方通过改善机体自由基代谢,抗氧化、防衰老。

3 抗肿瘤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以及在治疗肿瘤过程中或治疗其他疾病中所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汤剂对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的瘤株无直接作用,但能抑制多种化学诱变剂的诱瘤,促进骨髓干细胞和淋巴组织增生作用。而且可降低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例如,抑制亚硝胺和氨基甲酸乙酯的诱癌作用,其诱瘤机制之一是P53基因表达下降,而六味地黄汤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维持P53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氨基甲酸乙酯对小鼠肺腺瘤的诱发率[10]。相关文献[11]报道,六味地黄汤在一定程度上可维持荷瘤动物甲状腺功能,降低蛋白质分解,增强和保护骨髓干细胞,有助于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复,同时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从细胞、细胞骨架、整体水平上探索了六味地黄汤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发现在细胞水平上对多株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40%~80%的肿瘤细胞的微管、微丝组装改善,同时伴有细胞恶性表型趋向于正常细胞的变化,提示该方剂有诱导恶性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作用。六味地黄口服液可对抗多种肿瘤化疗药物如多柔比星(ADM),顺铂(DDP),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TX),5_氟尿嘧啶(5_FU)的毒副作用。

4 降血糖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熟地、山药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地黄的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能使正常兔的血糖下降,熟地的有效成分是梓醇,目前认为梓醇是地黄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12]。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且血糖、血压控制不佳患者,在不改变原用西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后血糖、血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相关资料表明[13]

六味地黄汤水提物能增加小鼠肝糖元的含量,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对糖负荷试验鼠的糖耐量有改善作用,能降低实验的正常动物和阴虚动物的血糖含量。提示该方可能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增强机体对糖的利用而发挥作用。另外,该方能明显降低醋酸地塞米松造型大鼠的血糖水平。这些研究为该方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了依据。据报道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同时降低肾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5.降血脂作用

六味地黄丸能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动物试验表明[14],六味地黄丸对高脂血症大鼠和家兔均有降脂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与该方中除山药外,其余五味中药均含有降脂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有关。

六味地黄丸调节血脂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另外,六味地黄丸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是其能够防治高血压作用的基础之一。

6.保肝作用

实验研究证明,六味地黄丸对不同机制造成的实验性肝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能够作用于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减轻肝脏的损伤。能显著降低实验性肝损伤时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15]。

6 改善肾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能改善肾功能,促进肾脏对体内代谢产物尿素的排泄。六味地黄丸作为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对改善生殖系统的机能具有明显作用,这与中医“肾主生殖”的观点相吻合。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对人的生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提高作用。另外,六味地黄丸还能够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这也许是六味地黄丸增强性功能的机制之一。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六味地黄丸治疗生殖功能减退的机制是其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各个层次的综合效应。这也为其治疗男性生殖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15]。

7.对神经保护作用

马锋等[16]通过收集脑脊液,选用MIT比色法观察不同种属(人、兔、大鼠)脑脊液及六味地黄丸含药脑脊液对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观察不同种属(人、兔、大鼠)脑脊液及六味地黄丸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作用,结果不同种属的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活性作用无显著差别。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对Al-v40诱导的细胞活力减低有明显抑制作用。故六味地黄丸脑脊液可抑制A1-40的神经毒性作用,对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方的现代研究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广泛的程度,发现此方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滥用现象,有的甚至将其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因此还需加强中药的现代研究应用与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理论的结合,将现代研究结果准确地应用于中医临床,扩大中药的应用范围,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发扬光大中医中药这一世界瑰宝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谦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2)齐春会,张永祥,沈倍奋,六味地黄方现代药理学研究新进展[J].军事医

学科学院院刊 .2002

(3)张大禄,范丙义,张瑜,王向莉,六味地黄方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中

医药信息 2001

(4)李耐三,季晖,龚国清,等.六味地黄煎剂研究III,全方与“三补”、“三泻”对家蝇的抗衰老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4) :248.

(5)蒋莹,赵陆华,严永清,等.六味地黄汤及其配伍对过氧化脂质及脂褐质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1,16(3):176.

(6)侯公林,叶德铭,郁加凡,等.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抗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浙江中医杂志,1991,(12):556.

(7)王传社,李顺成,李志新,等.补肾化瘀法延缓衰老机理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27(4):275.

(8)强世平,赵华.六味地黄汤对老龄小鼠血清SOD和LPO的影响.中医药研究,1998,6(12):4

(9)龙盛京,杨燕斌,朱春玲,等.麦门冬汤、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补阳还五汤对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3):6.

(10) 周京燕,韩立新,六味地黄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J] .中国药师,2008.

(11)杨林,孙静,郝璐,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12)孙传花,杜毅六味地黄丸的组方解读及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 2010

(13)陶晶,六味地黄丸现代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厂矿医学 .2009

(14)王锦菊,严璐佳,陈敏,等.六味地黄丸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5)李世文,康满珍,陈雪,老药新用途(第四版)[M].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16)马锋,田建英.六味地黄丸对脑脊液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 2006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 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 揭示多分子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2]。这与中医学从整体的角度去诊治疾病的理论, 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原理殊途同归, 无疑为跨越中西医间的鸿沟架起了桥梁, 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指明了方向。

生药资源

生药学在生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药资源的学科,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理论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基源、有效成分、生产采制以及对生药进行鉴定等。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扩大药源,更好的造福人类。 【关键词】药用植物生药学资源指纹图谱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药物学知识,汇集成众多本草著作,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现在生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资料库[5]。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应结合现代生药学所运用的科学技术与理论加以考证、整理和进一步研究,扩大药源,以得到更多的理论成果,促进生药资源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真正的造福于人类。 1.生药学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将更为科学和准确。与过去用口尝,直接服用以观察疗效相比较,对药效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对疾病也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已经很常用的药物,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也是有很大意义的。以金银花为例。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为常用中药,是良好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热毒下痢,肺热咳嗽等。《中国药典》1977,1995,1990,1995年版一部结合我国金银花的药用实际均收载了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为金银花的4个法定药用品种。虽然如此这仍然没有反映出我国金银花的药用实际情况。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在各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已经形成金银花异常丰富复杂的种内变异类型,近年有5种同属植物列入了地方标准,分别是细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淡红忍冬,吊子忍冬,黄褐忍冬[2]。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过去已经记载了的生药资源库,通过生药学研究,可以扩大收录的资源量,进而更好的利用生药资源。 2.生药学在药物质量鉴定方面的作用 另外,利用生药学的研究,在药物质量的鉴定方面也将会更加准确,对新药品种的开发也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药效不是来自单一的活性化学成分,而是来自多种活性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甚至是某些“非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或“生克作用”。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来分析药材的整体特征,以更准确鉴别不同中药及识别中药本身的真伪和优劣,就形成了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原始动力。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依据却主要来源于该植物物种后天的代谢产物,且大多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对后天的生长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远比纯先天遗传的“指纹”脆弱得多。故有中药“道地性”和“最佳采集时间”之说。然而,植物的代谢过程仍受物种先天遗传的影响。所以,利用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是完全可以对不同药材种属进行鉴别,对同种药材质量优劣进行评价[6]。通过对药物新品种质量的鉴定,看其是否可以取代相应的道地药材,扩大药源,以及新药源的生产、应用、入典,开发再利用和该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银花品种繁多,所含成分复杂,为了研究并证实不同产地金银花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别,采用较先进且快速的指纹图谱技术来对其进行研究,将作为区别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效优劣的依据。此外,也以用来比较新栽培的生药资源与野生环境下的生药在有效成分等方面的差异。以丹参为例,丹参为常用中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之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扩张冠状动脉,抵抗血栓形成,增强微循环,抑制转氨酶上升等方面。同时还具有解热、抗菌消炎作用,尤其对治疗

中药药理综述

谈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综述资料的撰写意义和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药理毒理综述资料的作用、目的和意义 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前期筛选阶段、临床前评价阶段、临床试验阶段及上市后评价阶段。药理毒理研究不仅仅涉及临床前评价阶段,它实际上贯穿于整个研发的过程中。它对于支持研发药物是否能进入临床研究或是否能上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药理毒理综述的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或多个专业,所以,在全部完成或阶段性地完成了这部分研究工作后的综述过程,对了解整个研发或试验过程、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自我和综合分析评价均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但可全面展现新药的研发背景、研究设计思路、研发过程,也可体现各学科专业结果的相互关联。此外,它与药学和临床两个专业共同为“主要研究结果综述资料”提供基本素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 提供药理毒理综述资料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申报资料的要求,撰写好该综述资料也是对一个药品研发者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从研究者的角度看,通过对药理毒理资料的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可使自身对申报品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更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可加深对药理毒理研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理解;从审评者的角度看,它能使审评者初步、快速、有效、系统地了解申报品种有效性、安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果,品种特色,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及申报者对品种的自我认识方面的全面信息。 二、申报资料的常见问题 通过对申报的中药、天然药物药理毒理综述申报进行分析、归纳,常见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繁简失当: 一是过于繁琐,或层次不清,如将所有的试验结果简单堆砌;二是过于简单,写成摘要的形式,或仅对认为重要的结果进行描述,即提供的信息量不全,对品种基本情况缺乏了解,或有意回避一些重要的或矛盾的结果。 2.轻综合轻评价: 药理毒理综述按注册分类的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如申报注册分类一的品种涉及的专业及内容较多,因此在综述时应力求体现出各学科专业的联系,但目前申报资料往往缺乏对各专业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综合。因此,造成了对关键性问题把握不到位、认识不深刻或各专业间相互脱节。 三、应关注的问题 我们知道科学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我们对所有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也是一个完成科学认识过程不可缺少的过程。从综述的字面意义分析,综述实际包含了两个过程,即“综”和“述”。“综”,即综合,是将各个独立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收集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各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述”,即评述、论述,是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思考后,进行综合评价。 1.掌握基本要求 有人用4C概括一篇综述性文章的基本要求,即Clear(清晰),Complete(完整),Correct(正确),Concise(简明)。 (1)清晰:要求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晰,表达清楚; (2)完整:要求结构完整,内容完整,勿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或缺项漏项,或丢掉关键信息;(3)正确:要求内容正确,数据可靠,专业术语正确,表达准确。这种正确还包含了资料应客观真实,具有可信性。应避免主观见解,避免随意取舍。不应忽视偶发现象和数据;(4)简明:应论述深刻充分揭示科学内涵等。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宗文君 2008357771967 摘要 通过回顾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的进程,加深生物药剂学的学习,进而对生物药剂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展望、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苷类天然药物的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 药剂学与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从1847年德国药师莫尔的第一本药剂学教科书《药剂工艺学》的问世,宣告药剂学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药剂学成为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合成化学、微生物学、实验药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和渗入,使药剂学进入了用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来设计、生产和评价剂型,并用客观体外科学指标评定质量的时代,称为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时代。20世纪60-70年代,药品质量的评定从体外论证扩展到体内,把药剂学推进到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的新时代。20世纪80年代,由于合成和半合成化学药物的大量出现和应用,结果发现不少药物有毒副作用,以及致敏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药剂学又向临床质量评定方向前进而进入临床药学时代(clinical pharmacy)。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阐明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与相互作用及指导合理用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科学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时代,药物制剂设计和生产,体外的溶出与释放与体内药物在吸收、分布、排泄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都要用数据和图象来阐述,还要结合患者、病因、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特点与药物分子的关系来反映剂型的结构与有效性,逐渐解决剂型与病变细胞亲和性的问题,所以21世纪的药剂学是药物制剂向系统工程制品发展的DDS 新时代。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群体药物动力学群体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动力学群体参数的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不仅是临床用药所必需,而且有可能成为新药评价的一个必备参数。药物动力学参数群体值的估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二步法,另一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步法。后者亦名Nonmen程序法,它把药物动力学参数在患者身上的自身变异及患者间的变异全估算在内。根据变异值的大小也可预估一些生理、病理因素对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因而更具优越性,在个体化给药中,Nonmen常与Bayesian反馈法结合使用。 时辰药物动力学时辰药物动力学是指同一剂量在l天内不同时间给予时药物处置出现显著变异。如多数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清晨比傍晚吸收更佳,另外象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清晨服用时所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最为明显,同时达峰时间也较其他时间给药为短。一些疾病并非1天24小时机体均需要同等水平的药物,如心脏病患者在凌晨发病较多,若制成脉冲式给药,可产生预防作用;相反,如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同一水平却容易带来耐药性,例如硝酸甘油和许多抗菌素类药物;再如只有当血浆中糖分较高时才需要较高的胰岛素。人们开始研究能够自动感知血糖水平,以调节胰岛素释放速率的智能给药装置。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薄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薄荷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查阅文献本文主要针对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薄荷在临床应用上提供更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薄荷;药理作用;综述 The advance on the research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entha haplocalyx Abstract: Mentha haplocalyx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ere taken for its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ainl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ts clin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vide updat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nt. Key word s: Mentha haplocalyx;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review 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又名水薄荷、苏薄荷、鱼香草、人丹草、升阳草、夜息花、番荷菜等。其干燥地上部分可入药,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关于薄荷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本草》,薄荷有疏风、散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等[1]。现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薄荷属植物约有30种,薄荷包含了25个种,除了少数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薄荷属植物12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新疆地区[2]。野生的薄荷有椒样薄荷、欧薄荷、留兰香等。薄荷富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左旋薄荷酮、异薄荷酮等。此外薄荷还含黄酮类、有机酸和氨基酸成分[3-5].。现对近年来薄荷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概述。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中的药理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2013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内有关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资料,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16篇文章,活血化瘀中药共使用216次。主要的药理作用多集中于改善微循环、抗血栓、血液流变学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涉及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 祖国传统医药学研究非常重视人体的气、血以及津液的运行情况[1],气停滞不行即为气滞;津液停滞不行即为痰湿;血停滞不行即为血瘀。中医学中血瘀证一般是指由于火热、寒凝、气滞以及气虚等因素引起的血瘀致血行不畅。随着临床对活血化瘀中药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肿瘤、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药理作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所涉及现代医学包括:血液、内分泌、泌尿、循环、消化以及呼吸等多系统,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现选择近几年临床对活血化瘀中药有关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013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内有关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资料,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 1.2方法 把CNKI作为主库,检索年限设为2008-2013年,然后输入题目、关键词、主题词等分别检索活血化瘀中药研究方面的文章并逐一下载。把《中国药典》、《中药学》以及《中华本草》作为参考规范[2],针对针对活血化瘀药物对疾病治疗的作用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药理作用。 2结果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龙源期刊网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作者:代润松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药物为人类的疾病治疗与预防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这也使世界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对国内外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此探讨生物技术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一、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人工胰岛素诞生以来,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个国家纷纷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工作,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美国的FDA机构就批准了三四十种生物技术药物,近些年来生物技术药物的批准种类逐年递增,在21世纪初期,所批准的药物就已高达将近80种。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的种类上也不断丰富。除此之外,国外还对以往生物技术药物的适应症进行了明确统计,这些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用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急性心肌炎治疗的重组血液因子,用于治疗糖尿病、生长素缺乏症、甲状腺病、低血糖的重组人激素,用于治疗贫血、皮肤病、神经性溃疡等症病的促红细胞生长因子,此外还有重组干扰素、白介素,治疗甲肝、乙肝病毒的疫苗、用于癌症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等。 (二)国内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研究予以了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成果主要包括IFN类型药物、GM-CSF药物、EPO药物、EGF药物及其衍生物、胰岛素、TNF药物、乙肝疫苗、胸苷激酶细胞制剂等诸多种类,在新型活性蛋白质突变体方面,我国相继研发出了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人降钙素突变体、尿激酶突变体、重组水蛭突变体、人重组血红蛋白突变体。在融合蛋白的生物技术研发方面,我国研发出了TNF/1L-6融合蛋白、用于前列腺癌症治疗的TNF/PSP94融合蛋白、血小板单链抗体/尿激酶原融合蛋白、尿激酶/水蛭素12肽融合蛋白及用于帕金森治疗的酶氨酸转化酶/BDNF融合蛋白。在克隆天然活性物质基因药物研发方面,相继研发出鲨肝HSS、SCDI抑制因子、TGGIP抑制蛋白、SFP、AOP、蜂毒多肽等。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种类的不断增长,现有的生物技术药物在主要分类上共包括单克隆抗体、激素、基因治疗剂、疫苗、细胞因子、反义药物及抗血栓因子等,特别是近些年来核酸基因药物的产品种类正在不断增加,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疫苗更高达九十几种,而处于临床试验中的反义药物种类也在不断上涨,相比于20世纪,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种类上要超过以往三倍,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中。

中药药理学学科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药药理学学科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例如: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综合集成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病证动物模型方法等,其方法与一般药理学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药单味药及其复方,无论单味药还是复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都很复杂。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药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中药学与药理学的桥梁学科,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学科,也是将中药推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掌握中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对中药药理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备挑战,然而,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以下是对中药药理学热点研究方面的显著研究进展及学科展望的综述。 1.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 血清药理学是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施加于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对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探讨。其研究进展如下: 1.1在动物的选择 一般多选用大鼠、家兔、豚鼠等动物来制备含药血清,但不同种属的动物,其血清成分不同,因此在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用与人类生物学活性近似的物种。刘成海等提出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宜采用同一种单一血清,既为细胞提供营养,又为药物提供载体,还避免了多种血清的干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家兔和大鼠应为首选。 1.2灌胃次数与时间间隔 有7~10d法(1次/d,连用7~10d),3次给药法(连续给药3次,笫1、2次间隔20h,第2、3次间隔4h),2次给药法(第1次给药后2h,再以相同剂量重复1次)等。各种给药方式都是为了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从而便于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过严格地说应该按药物半衰期给药,连续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半衰期很难测定,所以7~10d给药为权宜之计。如果对药物血清时效关系进行研究,则应另当别论。 1.3给药剂量 在实验中,由于含药血清加入体外反应系统后,浓度将被稀释,从而达不到在体条件下的药物浓度,反应系统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针对此种情况,李氏等提出按新药药理研究的技术要求设计剂量给药,将含药血清制成冷冻干燥粉(冻干粉),以冻干粉形式加入反应系统,使之达到所需要的浓度。刘平认为给药剂量应以整体模型动物的有效剂量(即为临床成人剂量的8~18倍量)为妥。 1.4含药血清的采集 大鼠一般给药1~2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此时血清为最佳含药血清,超过一天的时间,大部分药物成分已经被代谢和排泄,药物的直接作用消失,此时的血清为机体功能状态血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然还要考虑例外,因此最好是通过预实验来确定最佳采血时间。 1.5含药血清灭活与否 许多学者观点不一。有的将含药血清经56℃30min灭活,但也有的不经灭活,直接进行体外实验。刘成海等发现正常大鼠血清无论灭活与否均可维持大鼠肝贮脂细胞的贴壁生长,两组大鼠血清对肝贮脂细胞内3H-TdR掺入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刘氏主张血清经56℃30min灭活,可排除非药理性干扰。但徐海波等认为药物血清不宜灭活,因血清经灭活以后,

山药的研究进展及其抗衰老的网络药理学山药 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抗衰老 网络药理学

山药(Rhizoma Dioscoreae)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初名薯蓣,后改称为山药,常以其块茎入药,是人类最早食用的药物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药食同源药[1]。我国自夏、商就开始种植山药,明清以来逐渐应用为药材,山药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河南焦作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山药道地产区[2]。《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将山药列为上品[3],有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之功效,现代研究也表明山药具用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诸多的药理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药食同源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正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截止2017 年,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已达到25%、24%、28%、9%,且均呈上升趋势[4]。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截至2018 年年末,我国60 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49 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7.9%[5]。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抗衰老的研究也成为了世界级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研究表明山药及其复方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拮抗致老因素对机体的损伤,降低机体生理衰老而达到抗衰延年的目的[6]。本课题组依托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201603D3112002)先后对包含山药在内的12 种晋产优质中药饮片品种进行饮片规范化炮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现对山药研究进展及运用了网络药理学对山药抗衰老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为后续药效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山药进一步的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1 山药的成分国内外对山药的成分研究报道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淀粉、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脂肪酸、皂苷、多酚等,现将各类成分综述如下。1.1 淀粉李静静等[7]研究不同品种山药淀粉的含量,发现不同种山药淀粉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普遍占山药总重量的11% -14%,此外,还发现不同种山药中支链淀粉含量均高于直链淀粉,为直链淀粉的2-3倍。1.2 氨基酸陈艳等[8]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山药中的氨基酸,发现山药中含有苏氨酸、撷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但色氨酸未被检测到。廖朝晖等[9]等除了在山药中检测到了上述的17种氨基酸外,还利用荧光光度计在山药中检测到色氨酸,共计18种氨基酸存在于山药中,如图1 所示,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就有8表示。 1.3 多糖陶乐平等[10]从山药中提取到一系列性质各异的多糖,发现热水提取物中的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冷水提取物中的多糖则主要由甘露糖组成;顾林等[11,12]利用Sephadex G-100、DEAE 分离纯化山药中的多糖,再用GC-MS 分析多糖成分,研究发现山药中的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阿卓糖组成;蔡婀娜等[1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山药中的糖类成分,发现山药中含有鼠李糖、岩藻糖、木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基于上述报道,山药中多糖的主要成分见图2。1.4 微量元素张重义等[14]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电直读光谱仪对山药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山药中含有33 种微量元素,如表1 所示,其中K、P、Mg 含量较高;Pb 、M o 、Sr 、Ti 、Li 、Ni、Cr 、Ba 、Na 和Ca 含量较低。1.5 脂肪酸王勇等[15]以石油醚对山药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山药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药中共含有27种脂肪酸,如图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18 中,饱和脂肪酸9种Avula B等[16]利用甲醇对山药中的皂苷进行提取,再采用超高效液相-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其中的皂苷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得到17种皂苷成分,如图4所示。 1.7 多酚类周丽等[17]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电喷雾串联质谱法(UHPLC-DAD-ESI-MS/MS)对山药甲醇提取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检测得到了16种酚类成分,分别为5-O-咖啡酰奎宁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芥子酸、芥子酸葡萄糖苷、丁香酸衍生物、香豆酸衍生物、阿魏酸衍生物、芥子酸二葡萄糖苷、2种未知花色苷和3种阿魏酰奎宁酸异构体,其中7种酚类的结构已被成功鉴别, 许效群等[18]研究发现山药多糖对DPPH、·OH 及· O2 - 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抗氧化能

生药学发展前沿

生药学发展前沿 姓名:努尔阿米那·阿不都哈力克班级:2016科研2班 学号:107602160109

生药学发展前沿 前言 一、我国生药学如何发展生药学产生于欧洲,传入日本,引入中国。生药学的产生与西方医学的环境及当时的科技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一开始以西药的原料药为主进行研究;当传入日本后,由于日本早期从中国引入了大量的中医药,他们就将生药学与中药结合而取得了发展;生药学被我国引入后,很快就深深地扎根于我国中药学沃土之中,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颇具特色的世界药学领域的奇葩。[1] 二、生药学的发展特点和教学新要求生药学的产生发展经历3个阶段。①古代生药学时期(19世纪初以前);②近代生药学时期 (1815—1930);⑧现代生药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末)。近代生药学传人我国后,就紧密联系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了一门技术和理论都相当完善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应用学科。人类回归自然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兴起,使我国生药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并进入“自然生药学时期”[2]。 三、常用生药的研究进展在教学中的及时补充随着生药学科的发展,不少学者对品种确切、疗效稳定的常用生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特别对于化学成分的分离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为研创具有自主产权的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新药奠定基础。如甘草及其地上部分中,除甘草皂苷外,黄酮类成分也是重要的有效成分,其对肿瘤、胃溃疡、肝损害、病原微生物以及对酶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已得到证实“;姜黄属常用生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其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远志主要成分是远志皂苷,但寡糖酯类成分是远志及远志科其他植物中存在的独特化学成分,可能成为抗老化和脑保护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o;[3] 四、目前临床和中成药生产中使用的常用和少常用中药材1000余种,已有200种实现人工种植,大宗中药材如黄芪、红花、党参、三七等基本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多数品种完全或部分依靠野生资源,进行中药资源调查,仍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对于中药资源,我国政府于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系统调查,基本上了解了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常用中药材的蕴藏量和产量,为我国中药资源的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但从上次资源调查至今已过去近20年,这20年里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资源也遭到过度的开发或严重的破坏,很多药用植物的生长地已被开发或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使这些药用植物绝迹或面临濒危,如肉苁蓉、重楼、剑叶龙血树等植物的野生资源就是在近20年濒临枯竭的,因此,再次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已迫在眉睫。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阐明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蕴藏量、产量和可持续开发量等,为药用植物的栽培、可持续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60年代和80年代进行的资源调查,基本上靠发动各地药材公司和教学、科研单位进行系统的实地调查和样方分析而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2006年第12卷第4期2006.V01.12.No.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19 【综述】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滕静如1,熊佳鹏2,肖诚3,王昕4 (1.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4.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2.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3.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北京100029) 关键词:红景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250(2006)04.0319.02 药典记载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甘、苦、平,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和倦怠气喘…。目前常用的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有:高山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A.Bor)或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ulataHOhba)。全世界共有90多种红景天属植物,我国有73种,主产区西藏有32种。主要有效成分有红景天甙、酪醇,此外含有淀粉、蛋白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种微量元素。 红景天的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红景天具有与人参、刺五加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不会出现人参的过度兴奋作用和刺五加的致便秘作用。前苏联研究发现,它具有“反压力”作用及刺激神经系统、降低忧郁症状、消除疲劳及预防高原反应等,对于改善病患因工作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躁动不安、高血压、头痛及疲惫等原因导致体力或精神不佳的状况有很好的效果。 1现代药理研究 1.1抗缺氧抗疲劳抗低温 陈亚东等心。发现,高山红景天可延长小鼠缺氧存活时间、转棒耐力时间和游泳持续时间,并明显提高耐寒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为: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机体的ATP含量,减少血乳酸形成,增加肌酸磷酸激酶含量和改善血清总蛋白含量;提高机体运动后NO、NO合成酶的活性,升高机体血氧饱和度,增强组织携氧能力;改善心肌功能,使机体运动肌群血液供应增加,从而使大量运动形成的疲劳得到改善‘31;加速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耗竭状态中恢复,因而有利于身体提高抗刺激反应的能力¨-。 1.2抗氧化衰老 文静等。51发现,红景天提取物可通过提高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组织中羟自由基含量,达到对组织蛋白质和细胞膜的保护。金永日、姜文华等【6、刊还发现,红景天有促进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降低细胞死亡率的作用,并能阻止肝细胞内脂褐素形成,抑制大白《朋j细胞过氧化脂质形成和增强血清SOD的活性,通过增强身体消除自由基的能力,阻止过氧化反应,从而增进细胞代谢与合成,促进细胞生长,提高细胞生命活力,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1.3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1.3.1对动脉、血压及血液的影响张早华、储戟农等。8、91发现,红景天注射液可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能在不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左心室压力的情况下,使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心脏有效作功得到加强;并能显著增加冠状静脉窦血氧含量,降低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改善心脏血管的顺应性,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到调整和改善作用。另外,徐业芬等¨驯在研究红景天对血流变学及血生化影响时发现,它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肌糖原、肝糖原含量。 1.3.2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李剑等¨叫发现,红景天能通过改变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1卜1及Tie一2的表达,达到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在它对心肌梗塞作用时储戟农¨21等发现,它能明显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轻梗塞区重量,并能显著降低血清CK及MDA的含量,增加血清SOD活性,从而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1.4对免疫系统影响 多种红景天对小鼠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都有增强作用。赵文等发现。13I,红景天能明显提高脾脏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小鼠特异的抗体分泌细胞数;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异型小鼠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增强作用;但可降低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及辅助性T细胞百分率及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值。 1.5抗辐射作用 姜义¨4J发现,红景天可对抗x线辐射、微波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减少因x线辐射引起的脾细胞破坏以及外周血畸形红细胞、心脏和肝脏脂质过氧化  万方数据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药药理学论文 题目: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 班级:08级中西医结合临床(2)班 姓名:赵少飞 学号:08411115 日期:2011-5-31

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讨论到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后,着重从基本药理概念问题、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关于中药血清药理研究问题、关于有毒中药研究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得到相应的对策分析:合理的全面规化, 应当提倡和实施与现代科技接轨的方针, 应当制定中药药理研究的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等。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研究问题,对策。 中药药理学是近几十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西医药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中药学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特点是既要遵循中医药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中药的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道理,因此它也是中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疲、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中药药理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如果以 1985年 10月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作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那以后, 在以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为核心的我国中药药理学研究大致经历过了几个历程, 即从 1985年学会提倡的 "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 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 ";到 1987年 ~ 1990年锐意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 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 (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