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课堂设计及阅读练习
《家乡的桥》的阅读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家乡的桥》阅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结构以及作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的阅读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桥梁模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认识家乡桥梁,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难点: 如何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创造力,让学生动手设计桥梁模型。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学生们打开课本,来到本节课的经典阅读——《家乡的桥》。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乡是否有一座古老而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桥,让大家谈谈这座桥的故事。
2.阅读老师用阅读教学法解读本篇文章,并引导学生朗读文章。
老师与学生一起解读文章的结构、语言和意义等方面,然后提出问题和意见:a.桥梁的分类有哪些?他们构成的原理和结构是什么?b.桥梁的作用有哪些?有没有讲到一些与桥梁有关的历史事件?c.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义?3.学习互动在了解了桥梁的分类、原理、结构和作用之后,老师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设计桥梁模型,鼓励学生们共同探究设计桥梁的方法、技巧等。
学生们可以选用各种材料(如木板、砖石、铁丝等)来设计他们自己的桥梁模型。
4.展示分享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成果,老师与同学讨论探究,对他们进行评价和改进。
5.总结在展示分享的过程中,老师通过点评每个成果并进行总结,强调了学生的成果和共同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要让自己动手设计桥梁模型,不断探究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在本节课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组织绘制桥梁模型的能力和展示分享时的表现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互评、课堂问答等方式集体参加评估。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多、美的特点。
3、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读诵古诗《忆江南》一、导入1、师:《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有一位作家,叫刘秋思,他的家乡在江南的绍兴,虽然阔别家乡已有几十年,但他仍剪不断思乡的情结,他常常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小镇,故乡的小河。
出示句子:我的故乡在江南。
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师: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1)(小河多)是啊,绍兴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的美誉(2)(故乡情)一个“血脉”一声“母亲”道出了作者连着心,牵着情,一辈子割舍不了的故乡情(3)再读这段文字2、师: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桥是水的眼睛,桥是水的灵魂,江南的美景是自然少不得桥的。
出示句子: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师:家乡的桥连街接巷,五步一蹬十步一跨,可谓“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桥,构成了家乡一道特殊的风景,所以作者每每回忆家乡,都会想起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随着作者浸润了乡情的笔墨去看看那一座座家乡的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家乡的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3、根据回答板书:造型名称乐园4、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几个特点吗?3、4、5小节段首的句子是总起句,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描绘,让记忆中的桥鲜活在我们眼前。
《家乡的桥》教案之四

《家乡的桥》教案之四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培养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四、教学准备1.课文《家乡的桥》2.教学课件3.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板书课题:“家乡的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乡有什么桥?你对这些桥有什么印象?(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针对重点句子进行解析。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家乡的桥》,谁能介绍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写作方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观察、描绘、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并讨论其作用。
(三)仿写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家乡的风景”,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2.学生进行仿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仿写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谁能举个例子说明?(二)课文朗读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四)课后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景的作文。
2.学生认真听讲,明确作业要求。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家乡的桥》,了解作者家乡的桥梁特点,感受家乡的美好。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家乡的桥》的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分析与解读。
三、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分析与解读。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桥梁特点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桥梁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桥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好。
六、课时安排本节课共需45分钟。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家乡的桥》。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掌握。
3. 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
4. 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桥梁特点及其意义。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八、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的短文。
九、教学反思十、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耐心解答,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家乡的桥》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窗帘关闭,投影仪打开,准备好教学课件。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学生自读,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加深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2. 开展桥梁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修订]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d3cb58f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8.png)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修订]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知道水乡的桥多、桥美。
2、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1、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2、有一位作家,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总也忘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家乡的桥。
出示:我的故乡在江南。
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自己轻声读。
老师引读:我的故乡在江南。
江南的小河很多很多——小河长——桥随处可见——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据说在一座水乡小镇上,竟有287座各式各样的小桥,那么多的桥,让作者难以忘记,他说出示: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读3、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二、初识家乡的桥:1、自己轻声读课文,看一看,你对家乡的桥了解了些什么,呆会儿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2、交流的过程中随机板书:造型千姿百态桥名充满情趣孩子们的乐园家乡的桥造型——而且桥名——更是——,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桥的。
3、再次引读描写桥多的句子。
三、欣赏家乡的桥:1、家乡的桥很多很多,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瞧,这是过户桥,这是元宝桥,这是单拱桥,这也是单拱桥…… 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出示: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
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引读自己轻声读一读,把这种姿态各异的感觉读出来,等会儿我们来进行一个朗读比赛。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表达家乡桥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家乡的桥》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家乡的桥》。
(2)收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家乡桥梁资料,增加学生对桥梁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家乡的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桥梁的短文。
(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完成课文内容的相关问题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短文写作等方面。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家乡的桥》课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文《家乡的桥》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通过讲述桥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桥的种类、作用以及人与桥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建设的信心。
本课时教学内容紧凑,通俗易懂,变换多样,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文学习机会。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桥梁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2.通过学习桥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文化,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难点:通过桥的寓意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设备。
2.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五、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桥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居住的家乡有没有类似的桥。
Step2:呈现课文(10分钟)1.全班跟读课文《家乡的桥》。
2.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桥是什么,以及桥的种类和作用。
Step3: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桥所象征的意义。
2.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Step4:展示汇报(10分钟)1.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词语和表达的指导。
2.教师点评和引导,让同学们分析词句的含义和使用。
3.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Step5:练习与拓展(10分钟)1.学生与同伴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描述家乡特有桥梁的形状、颜色、以及桥的作用等等,利用课本中的交际句型来进行练习。
中班科学《家乡的桥》教案

中班科学《家乡的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家乡的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桥的结构、种类和用途,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桥的结构特点,知道不同种类的桥及其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桥的结构和种类。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乡各种桥的图片、模型、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家乡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自己见过的桥,激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介绍桥的结构特点,让幼儿了解桥的组成部分。
(2)展示不同种类的桥,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各种桥的用途。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家乡的桥,讲解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桥的结构和种类。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绘制自己喜欢的桥。
(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桥的特点和用途。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桥》2. 内容:(1)桥的结构:桥面、桥墩、桥梁、附属结构(2)桥的种类:梁桥、拱桥、悬索桥、组合桥(3)桥的用途:交通、观光、防洪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在画纸上绘制一座家乡的桥,并标注桥的各部分结构。
(2)简要介绍你所绘制的桥的种类和用途。
2. 答案:(1)桥的各部分结构:桥面、桥墩、桥梁、附属结构(2)桥的种类和用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桥的认知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桥的结构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对桥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对桥的看法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桥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语和句式来描述桥的结构和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桥的各类型及特点的描述。
2. 学生对桥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桥的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桥梁,加深对桥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课文材料,包括关于桥的定义、功能、结构等知识。
2. 准备一些桥梁的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桥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和功能。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关于家乡桥梁的课文,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结合课文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桥梁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桥是一种连接两岸的建筑物,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2)桥梁的支撑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是桥梁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允许人们在桥上行走和行驶车辆。
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桥梁是如何保证安全的?(2)桥梁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八、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桥梁的短文。
快乐阅读教案:《家乡的桥》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快乐阅读教案,即《家乡的桥》。
通过本篇教案,能够帮助生了解识字、品味文学和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字词“桥”。
2.通过文学作品《家乡的桥》来启发学生对家乡的感悟和故事的阅读。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4.加强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所想。
二、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从“桥”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桥的作用和用途。
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家乡的桥。
2.文学欣赏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家乡的桥》,可以通过朗读或者在课堂上播放录音等方式进行。
3.交流讨论让学生讨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和记忆,引导他们思考家乡桥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模拟讲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有关桥的故事和心情。
5.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家乡的桥”的作文,引导他们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1.增强学生对“桥”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
四、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对作品进行简单的预读,张贴图片或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桥”的印象和理解。
2.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增强课堂互动和美育教育的效果。
3.让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相互交流和校对,增强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论辩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教学以上关于《家乡的桥》的快乐阅读教案,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文学之美,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如果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境和生活体验,相信将会更加生动、亲切和有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家乡的桥》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口语表达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课文长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3. 对桥梁建筑特点的描述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家乡的桥》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桥梁建筑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家乡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和书写。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口语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桥梁的看法。
6. 观察与描述:教师展示桥梁的图片或视频,学生观察并描述桥梁的特点。
学生练习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描述。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桥梁的特点和意义。
学生展示自己对桥梁的绘画或写作作品,分享对桥梁的理解和想象。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和默写。
学生选择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梁,进行观察和描述,下一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字词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

《家乡的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家乡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家乡桥梁的相关资料,了解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桥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增加对家乡桥梁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其他地区的桥梁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邀请家长参与,了解家庭所在地区的桥梁情况,共同完成一份桥梁调查报告。
四年级阅读教案设计《家乡的桥》

四年级阅读教案设计-《家乡的桥》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发现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生能准确读懂文章。
2.读懂文章后能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学生能发现文章中的情感基础上,分析情感传递的方式和效果。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入1.创设氛围: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桥”,引导学生谈论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题目: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主题《家乡的桥》。
二、阅读训练1.教师讲解文章:教师用朗诵式的语调给学生朗读本文,讲解文中词语的意义,引导学生揣摩词句间的关系。
2.带领学生朗读:学生带领学生跟随朗读,熟悉语音、发音、重读等读音要点。
3.小组合作阅读: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获得一定数目的时间展开讨论和阅读,然后回答教师关于文章细节的提问。
4.教师辅导:教师解答学生的疑惑,并对文章进行点评与评估。
三、情感交流1.教师引导:教师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桥的重要性和文化意义。
2.学生讨论:学生围绕桥的建筑和文化背景进行讨论,阐述文章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四、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教师利用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学生举手回答:学生以举手的方式反馈回答。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从生活中拍摄桥梁的照片,记录桥梁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2.学生撰写一份日记,描述自己阅读完《家乡的桥》后,对家乡的新认识以及对桥的新感悟。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采用了讲解法、演示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设计中,对情感交流的部分讲解不够明确,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着重加强这一部分的讲解,让情感交流更加深入。
此外,随堂测试可以作为教学评估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情感体验。
大班家乡的桥教案5篇

大班家乡的桥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班家乡的桥教案5篇教师通过写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的评估和反馈时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家乡的桥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课《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知道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家乡桥梁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家乡的桥》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桥梁的特点和作用。
3. 教学难点:如何描绘和表达桥梁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桥梁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家乡的桥》,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家乡桥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桥梁的形状和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桥梁的观察和感受,互相交流和借鉴。
5.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
2. 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作文来评估。
3. 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作文来评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家乡的桥》2. 桥梁图片3. 作文纸张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程度。
根据反思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课文《家乡的桥》文本2. 桥梁图片及视频资料3. 作文评价标准4. 教学多媒体设备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桥梁的特点和记忆中的桥梁。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家乡的桥》,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回答关于桥梁结构、历史和文化相关的问题。
4. 感悟桥梁之美: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中所描述桥梁的感悟和想象。
5.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桥梁的短文。
幼儿园中班教案《家乡的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家乡的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可爱的家乡》第四章《家乡的桥》。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乡的桥,了解桥的构造和种类,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活动,让幼儿感受桥的美丽和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桥的名称、构造和种类,提高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创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桥的构造和种类,并能够运用到创作活动中。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创作能力,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乡桥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画纸、画笔、水彩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欣赏家乡的桥,引导幼儿观察桥的构造、种类和美丽。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桥,激发幼儿对桥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桥的构造和种类,让幼儿了解桥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物模型,让幼儿更直观地认识桥的构造。
3.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观察、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桥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给予评价。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关于桥的构造的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并解答。
(2)幼儿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桥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乡的桥2. 板书内容:(1)桥的构造:桥面、桥墩、桥梁、附属设施(2)桥的种类: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家乡桥2. 答案要求:能正确表现桥的构造和特点,颜色搭配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体验、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家乡的桥》 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中关于家乡桥的特点和作用的描述。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描写来表达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家乡桥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文化、保护家乡传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和作用。
体会作者通过桥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尝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家乡的事物。
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家乡桥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家乡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桥有什么感受?你们家乡有桥吗?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精读课文默读课文,思考:家乡的桥有哪些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桥的特点的,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
再读课文,思考:家乡的桥有什么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桥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研读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段落,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桥,用几句话描述它的样子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桥和传承家乡的桥文化?5、总结全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再次强调作者对家乡桥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6、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桥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手法。
《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

《家乡的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的特点和作用,学习作者对家乡桥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悟来描绘家乡的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他们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桥的情感。
2.教学难点:描绘家乡的桥,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家乡的桥,引发学生对家乡桥的关注和兴趣。
提问:你们对家乡的桥有什么印象?家乡的桥有哪些特点?2.阅读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描绘了家乡的哪些桥?它们有什么特点?3.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现家乡的桥。
提问: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桥如此喜爱?家乡的桥对作者有什么意义?4.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乡桥的感受,分享家乡桥的美好回忆。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桥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5.写作训练让学生以《家乡的桥》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1.描述家乡桥的外貌、结构、特点。
2.描绘家乡桥的周围环境,如山水、花草、人流等。
3.表达自己对家乡桥的情感,如喜爱、怀念、期待等。
6.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拓展活动:让学生回家后,拍摄家乡的桥的照片,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作业设计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家乡的桥》。
2.收集关于家乡桥的资料,了解家乡桥的历史、文化、传说等。
五、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描绘家乡的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桥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话让学生分享对桥的个人理解,如桥作为连接、变迁的象征等。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和分析桥梁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观、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桥梁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桥梁的现状调查。
2. 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介绍。
3. 桥梁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具有创意的桥梁。
4. 家乡桥梁的多媒体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桥梁设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参观法: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家乡桥梁,了解桥梁的现状。
2. 调查法:学生分组进行桥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 访问法:邀请桥梁设计师或专家,为学生讲解桥梁的设计和建造。
4. 小组合作法: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桥梁设计。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的风貌。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1-2课时:了解家乡桥梁的现状,收集相关信息。
2. 第3-4课时:学习桥梁的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
3. 第5-6课时:进行桥梁设计,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4. 第7-8课时:邀请专家讲解桥梁设计和建造,学生修改设计方案。
5. 第9-10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家乡桥梁,总结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
2. 课堂讲解:介绍桥梁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桥梁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桥课堂设计及阅读练习篇一:《家乡的桥》练习题目家乡的桥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
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而来的。
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记得有一年清明节我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一个关于这桥的故事。
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整个火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做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桥- 乔- 侨- 娇- 骄- 荞-、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而来。
有趣的是,请石匠凿就的桥名字也各不相同,或或,或或,有的,有的,跟桥,又平添了几分。
A:整个火热的夏天,我们的桥头下棋猜谜语讲故事。
B:我们把桥当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C: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D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E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入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篇二:家乡的桥阅读答案大全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
家乡村边有一条河,曲曲弯弯,河中架一弯石桥,弓样的小桥横跨两岸。
每天,不管是鸡鸣晓月,日丽中天,还是月华泻地,小桥都印下串串脚迹,洒落串串汗珠。
那是乡亲为了追求多棱的希望,兑现美好的遐想。
弯弯小桥,不时荡过轻吟低唱,不时露出舒心的笑容。
因而,我稚小的心灵,曾将心声献给小桥:你是一弯银色的新月,给人间普照光辉;你是一把闪亮的镰刀,割刈着欢笑的花果;你是一根颤悠悠的扁担,挑起了彩色的明天!哦,小桥走进我的梦中。
我在飘泊他乡的岁月,心中总涌动着故乡的河水,梦中总看到了弓样的小桥。
当我访南疆探北国,眼帘闯进座座雄伟的长桥时,我的梦变得丰满了,增添了赤橙黄绿青蓝紫。
弯弯的小桥,是我梦中的桥吗?30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啊!小桥呢?小桥躲起来?河中一道长虹,浴着朝霞熠熠闪光。
哦,雄浑的大桥敞开胸怀,汽车的呼啸、摩托的笛音、单车的丁零,合奏着进行交响乐;南来的钢筋、花布,北往的柑橙,绘出交流欢跃图我心中涌动的河水,激汇起甜美的浪花。
我仰望一碧望天,心底轻声呼喊:家乡的桥啊,我梦中的桥!1.梦中的桥家乡的桥是我梦中的桥2.因为这些事物和作者小时候家乡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都是作者小时候感觉到的美好的事物,用来比喻小桥,与小桥的形状相似,更是能将作者对小桥和家乡的爱表达出来,四个事物都与作者的家乡有着密切的关系。
3.先是惊讶,后是激动,欣喜。
惊讶是因为小桥的消失,作者看不到小桥;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繁荣的大桥,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做贡献,所以激动欣喜。
4.家乡的路我家门前有一条乌黑的柏油马路,每当我走在这条马路上,便想起过去的事。
小时候,我经常看见乡亲们、汽车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小土路上,那时,人们行走真难呀!前年夏天,许多叔叔阿姨来到我家门前,他们在炎热的太阳下辛苦的挖呀挖呀,推呀推呀。
汽车开到我家门前,我和小伙伴可高兴了,一会儿摸摸汽车的“大眼睛”,一会儿敲敲汽车的车轮子。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高兴的劲头没有了。
因为当汽车开过去时,黄尘滚滚,飞起的细沙、尘土弄得我们睁不开眼睛;要是下雨了,又是满地的泥水,汽车、人们干净的鞋子全变了模样。
今年,施工的队伍又开到我家门前,他们给路面上铺上三合土,然后,撒上细细的沙子,再用高大的压路机不停的轧来轧去,把路面轧的平平的,再铺上沥青,一条又宽又平、乌黑的柏油马路就这样修好了,我们再也看不见晴天黄尘滚滚,雨天满路的泥水了。
我们家乡的路变化真大,站在山上向四周望去,公路像一条长长的大灰龙盘绕在山间篇三:家乡的桥作业设计第26课家乡的桥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相衬相映血脉刚劲雄健倒影2、填空“凿”的部首是,音序是,共有笔,第十一笔是。
“篆”的部首是,音序是,共有笔,第八笔是。
3、据意写词1)形容各种各样的姿态。
2)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3)高高地站立。
4)挺拔、强健、有力。
5)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4、按要求改写句子句子: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缩句2)改为反问句1、按要求写词千姿百态:..描写字体的成语:2、摘录文中的句子描写家乡小河多:描写家乡小桥多: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
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棋谜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跳水比本领,胆量,我们在桥边鱼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1、在内填上适当的词。
2、这一段是围绕关键词是,是从、、、这四个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3、写出下列省略号的作用1)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2)“过过几天吧。
”他犹豫着说。
3)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
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4、划线句子的带点字“荡”是的意思,“送”是的意思,用上这些带点字的好处是。
模仿课文第5节的写法,以“是的乐园”写一段话。
篇四:家乡的古桥家乡的古桥我的家乡温泉矗立着一座千年的石桥。
它像一条彩虹,横架大河两岸。
我常常站在桥上,欣赏两岸如画的风景,俯视桥下碧波荡漾的河水,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像河水一样平静。
石桥用一块块长方体浅青色的石头砌成,每块大约100多斤重。
桥下跨着一个大孔,像一扇门,大孔的左右两肩开凿了三个门洞似的小孔,和倒影连起来像一个个圆圆的月亮。
桥上的石缝冒出的不知名的小草在风中翩翩起舞。
春天,石桥下面的河岸两边开满五颜六色的花儿。
微风一吹,花香四溢。
四周的大山披上青翠的绿装,默默俯视着大桥。
夏天,天气炎热,桥面晒着强烈的阳光,热得像被火烧一样。
人们聚到桥洞下面乘凉、游泳,微风习习,河水冰凉。
人群在河边欢声笑语,打闹嬉戏,水花溅起一片,波纹一圈圈荡漾开去,轻轻地抚摸着桥基的石块。
大桥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炎热的阳光,创造出一片清凉,像一位母亲温柔地呵护着我们。
有时夏季的暴雨突然来袭,闪电在空中肆虐;雨水在四周敲打,而大桥依然屹立在河水中央,像一把撑起的大伞,静对岁月的磨砺,刻下时间的苍老。
坚强不屈的是它的桥面,弯曲有力是它的桥拱,默默有情的是它的青石。
秋天,桥上摆满售卖红澄澄橘子的商摊。
香甜可口的橘子,像一条红色的长龙盘绕在桥上。
中间夹着川流不息来来往往的汽车和人群,一片热闹繁忙景象。
每逢冬季过年的正月十五,人们在桥上点满了无数的蜡烛,温柔的烛光在风中摇曳。
桥面变成了烛海。
天上烟花四放,桥下烛光倒影。
星星点点的光亮,把大桥衬托得格外灿烂美丽。
家乡的古桥连接河的两岸,每天让无数的人们和车辆在上面碾过。
它像一个摇篮盛着我们成长的岁月,快乐的童年,坚毅的品格。
篇五:家乡的桥《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用自己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体验桥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对象】二年级【教学课时】第一课时1、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3、启发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学重点】用自己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体验桥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1、教师:有关桥的课件、纸、勾线笔。
2、学生:收集有关桥的图片和资料、纸、喜欢的画材。
【作业要求】用自己的绘画形式自由命题创作一副家乡的桥1.课前教师布置了用各种形式查找有关桥的资料,了解了有知桥的知识。
2.揭题引入:屏幕显示《家乡的桥》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对这个景点有印象没有这个景点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季节最美揭示课题,这是我们家乡的桥,今天我们就来表现它。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桥。
我们先来玩下知识竞答,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的好。
出示抢答题1. 中国最古老的桥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2. 中国最长的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它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3.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河北省赵县的什么桥赵州桥(【设计意图】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
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1. 桥的种类很多,有浮桥、吊桥、索桥、梁桥等等。
这些造型各异的桥让我们的交通更为便利快捷的同时也见证着我们家乡的变迁,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欣赏不同的桥:(1) 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 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形状材质(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不同点:生: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桥的结构:桥面,桥栏,桥洞。
生:造型方面:有拱形的,水平的,拉索的…材质方面:有木材,有石料的,有水泥的…色彩方面:有简洁明快的单色,也有复杂多变的复色…教师小结:不同的桥,虽然造型不同,材质各异,都具有不同的美感,背后还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事故和传说,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用途和结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家乡的桥真是太美了,想不想动手画一画怎么画老师根据学生说,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设计意图】示范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
学生在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
)3. 欣赏学生创作的家乡的桥的美术作品。
(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受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体验美术作品的美。
)1.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家乡的桥,桥画好后可以根据画面需要添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