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方法探讨

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特别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大批青壮年男女外出打工捞钱,留下老老少少守护家园,这样“留守儿童”的家庭越来越多,他们的家庭教育管理存留了一个空档,对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了使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生在校能够健康成长,得到关爱,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中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在校生494人中,有留守儿童137人,占27.7%,其中双亲在外务工的有109人,隔代护养的109人,这些留守儿童中有15人,在2-3岁时父母就外出务工。

从调查结果和平时教育教学中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有下列现状:

(一)家庭现状

大多数“留守儿童”从小学直到现在读初中,有些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留守,这些孩子家长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主要精力靠打工赚钱谋生,一年到头很少问其孩子思想、学习情况。相当部分家长不知孩子在哪一个班、哪一个年级、哪一个班主任,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自认为反正子女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该给我教好就行了,他们只看到学校一面,都不知道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老人和亲戚看管留守儿童,只能确保吃饱和穿暖。与缺乏父爱、母爱正好相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这些老人溺爱,他们与祖父母或亲戚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和亲戚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老前辈都溺爱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

(二)“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在家庭中,家长与儿童朝夕相处,情感最依恋,所以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而这些留守儿童都在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因苦恼、困惑而造成自信心的丧失。

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自己用钱是靠父母打工寄回,是祖父母给的,没有父母直接控制就大手大脚,还看到一些大中专毕业生都在家待业,便产生不如自己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人在教室,心在外”,上课不用心,思想不端正,喜欢上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大部分成了“后

进生”。

根据以上现状分析,“留守儿童”学生是当前农村初中的特殊家庭学生,这些学生的存在不是短暂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能长期存在,学校是教育培养人的场所,这些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就落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上。为了使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在校正常受完九年义务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成为有用之才,让他们在外打工的父母放心,共创和谐社会,笔者认为对“留守儿童”学生的教育值得探讨。

一、教育从关注细节开始。

平常我们对学生教育是统一教育模式,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没有针对性和特殊性,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问青红皂白,虽然学生接受了批评,但学生心理是不服的,这是因为受批评的学生会有“留守儿童”学生,结果使教育效果欠佳,作为教育工者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上,应该从细节入手,用爱化作点滴甘泉,才能溢养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待留守儿童学生要知晓他们家庭、生活、爱好、兴趣、困难、疑惑、情感渴盼情况。“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些学生犯了错误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宽容和信任,使自己的自尊不受伤害。这要求教育者应该用我是“留守儿童”的情感去体会“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一种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情,这就可能成为他们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他们来说,有时侯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不但在思想、学习给予关怀,更重要的平时对他们的生活困难给予照顾、关爱,把教师的爱连同集体温暖送到学生心理。

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是隔代看管,他们与老人难以沟通,自己的思想、行为无法向人倾说,久了易产生自我封闭,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宣泄,性格变得孤僻。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关心的是心理学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学生研究,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异常状况及后果影响,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1、及时发现,迅速介入,因势利导。

学生在校与老师接触次数最多莫过于班主任,班主任是最贴心的人,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耐心听取这些学生各种想法,用真心介入或许是学生心中期待的“阳光雨露”。在了解情况时善于发问,对方倾诉时要认真倾听,做有同情心的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最终融入学生的心境。在此过程中,做到心细、情切、见解高,所谓“人其心,动其情、明其理”。

2、利用各种有意活动,陶冶情操,用集体的爱滋润心灵。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他们的心理非常空虚,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陶冶他们的情操,消除他们的心理空虚,增强自信心。

在开展各科竞赛、文娱活动时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增强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多到阅览室翻阅图书,丰富课外知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他们进行科技知识宣传及爱国主义教育。

三、对“留守儿童”教育,依靠“三结合”教育网络。

一个人的成长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共同协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社会和学校通力合作,及时清理、整顿、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对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严防犯罪关口前移。学校应每学期邀请当地派出所、司法部门到学校组织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法制宣传,以案例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进行警示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不管多远“留守儿童”父母及班主任都要知道对方的联系电话,以便及时了解其子女在校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达到共同教育之目的。

四、针对“留守儿童”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留守儿童”学生大多数在杂念上超过其他学生,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久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习下降,作为教育者要对他们多谈心,鼓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在发展上下功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这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更不能歧视。教学上施行因材施教,平时多耐心指导,发动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帮助,使这些“留守儿童”学生真正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