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秦王朝法治思 想的评价
1.“法”君主统治的工具 秦的统治者用推行法治来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苛法亡秦 人民大众与统治者之间矛盾突出。面对这样事实秦始皇本应省刑罚、轻徭役与 民休息。以缓和矛盾但他却没有这样做,不仅如此,他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行严 刑峻法,并力图用法这个工具强制全国的官吏和人民驯顺地服从他个人的意志。 由此,秦王朝一步步走向覆亡。
3.重刑轻罪,严刑峻罚
尚武持刑,轻罪重罚,是法家的基本主张。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刑罚严酷。为加强对被征服地区臣民的统治,包括 思想上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秦始皇采取更加严厉的镇压手法,从而使秦 律比帝国建立以前愈发严苛;秦始皇为维护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也颁布了 与之相关的严刻法律。 秦政权以先秦法定重刑主义原则为指导,以商鞅变法以来确立的法律制 度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严酷残暴的刑事法律规范。其中包括生命刑、身体刑、 劳役刑、耻辱刑、身份刑、财产刑、流放刑等刑罚。
秦法治思想对秦王朝 统治的影响
1.秦法与吏治的关系
①秦国良好的吏制与其推行法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任官的条件,到任免的手续, 以及荐举人与被荐举人之间的责任等,法律都明确规定。
②秦法《为吏之道》中,对吏治的规定及所体现的思想,如“审悉毋私”、“审 当赏罚”等反映了秦的用人制度高度法律化。 2.法制与君主专制 ①自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法制及建设很快获得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最先进, 最完备的法治国家。并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 ②秦始皇时期主张提高君主在封建政权中的法律地位以巩固统治。
商鞅变法
措施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 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 授予爵位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 “什伍连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 量衡器 “燔诗书而明法令” 目的及作用 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开垦荒地 ,肯定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等级制度 ,发展和壮大地主的政治势力
⑤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其“法”、“术”、 “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秦始皇
推行“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 政治:首称皇帝→强化皇权 中央集权→①中央机构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 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②地方机构 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 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文化:焚书坑儒→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
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韩非、秦始皇
代表著作:《法经》、《韩非子》等 伦理思想:①人性观 a.荀子:性本恶 b.商鞅:人性好利 c.韩非:部分的受了荀子的性恶论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商鞅的人性 好利的观点 ②诚信观 ③义利观(人性好利)
治国之道
①制定法律(君王只需掌握法律,以法治民,社会就会天下太平,而只以宣扬好 的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是徒劳的)
⑨法律稳定(统一法律的内容、立法权,并保持法的稳定性,“朝令夕改” 只会是亡国之道,只有“政法独制于主”,才能保证“政不二门”,达到统 一立法权之目的。)
秦国
背景
社会:秦处于西部边陲,与戎、狄常发生激烈冲突与战争,在此环境下 逐渐养成秦人尚武、好斗、纯朴的性格。若有制度、法律加以约束,将会 提高其战斗力。 经济: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 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六国。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 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文化:秦从建国之日起,就处于戎、狄等少数民族的包围之下,文化落 后。秦孝公时,为了改变文化落后的面貌,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改变秦国 原来的落后文化习俗。
Thanks for listening!
秦朝思想
法家思想
15班 第五
核心思想:法制
法 家
主张思想:刑名赏罚 (循名责实,以明赏罚) 思想源头:春秋时的管仲、子产 ①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一方面将礼义廉耻作为维系国家的擎天之柱, 张扬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调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 贱皆从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法治国的人。 ②子产则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命题,承认自然界有其 客观的规律,反对天人感应的观念。
⑥法布于众(既然法律是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是人民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 那么法律就应当以成文的形式出现,并做到公布于众,并争取做到“家喻户 晓) ⑦依法办事(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其权威性。法家坚决反对在“法令”之 外讲仁爱、道德) ⑧刑无等级(法一旦颁布生效,就必须“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君臣要 “任法去私”,在运用过程中不因人的主观因素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任何人 都应当做到一视同仁)
Fra Baidu bibliotek
②循名而责实(完成任务有赏,完不成任务受罚。关键是君王如何选择合适人去 担任某项职务)
③好利恶害(好利恶害”得人性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用赏赐、刑罚诱使、驱使 人们“耕”、“战”、“告奸”,凡是生产粮食多的、杀敌有功的、揭发违法犯 罪的,都可以得到官爵、田宅,任何人,不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按照国家的法 令去做,就可以得到富贵荣华) ④治道不法古(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 因循守旧) ⑤法术势结合(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 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 维护君主地位)
4.皇权无上,司法严密
皇帝控制最高司法审判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使皇 权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既掌握军政大权,又拥有最 高立法权,还控制国家最高司法审判权。 设置中央司法机关以及地方司法机关,初步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的一 套较为严密的司法机关体系,为秦以后的封建司法机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王朝法治思想 的主要内容
1.厉行法治,事决于法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几代国君一直奉行法家思想,商鞅的法治主张及 其所建立的各项法律制度对秦的繁荣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执政以后,坚持以法治国传统推崇韩非以法为本,法、术、势 相结合的理论,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把商鞅、韩非 的法治理论作为国家的法律指导思想推向全国,为此秦朝在原有法律的基础 上,作制明法,进一步完善了秦律。 事皆决于法,是一种法家的法律思想主张,它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所 有琐细事务都由体现专制君主意志的法律加以规定,并严格按照法律予以处 理,此外,秦始皇巡行天下时,通过李斯等人到处刻石纪功的颂德辞中,也 体现了秦厉行法治,事皆决于法的思想,如“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 纪”。
2.法令一统,以吏为师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大业,除废分封,设郡县,建立皇帝制度外,还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而其中一个重要 措施,就是统一法律以改变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不同德,律令异法的局面。 秦统治者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法律统一的:一是立法权由君主独享, 其他任何人不得行使,即“法令于一”,二是统一全国法律的适用。司法官 吏不得损益法令。三是由国家统一解释法律。秦时为正确运用法律,由官方 进行统一法律解释,秦简《法律答问》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释。 此外,为保证实现法度的统一,秦始皇按韩非“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 无先王之语”的主张。对有阻法制统一,有损法制威信的思想言论进行了严 厉打击。他同李斯都认为儒生“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不仅有 损君上尊严,且易“感乱黔首”,妨碍法制的统一实施,因而演出了“焚书 坑儒”的惨剧,为加速法律的传播,让臣民都知法守法,秦鼓励人民学法, 并且规定“若欲学法令,以吏为师”。这不仅保证了人民思想的统一,而且 也加强了法律在全国的统一。
实行中央集权。
发展经济,壮大地主阶级经济力量
方便税收和交换,加强集权制度
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统治阶级的专政
影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促进了秦国经济政治的 发展,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经济: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 有制。 政治: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 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 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秦朝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 非
代表作品:《韩非子》 主要成就: ①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②君主专制主义理论 主张: ①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 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 政治思想体系。 ②“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 决定功过赏罚。 ③“法不阿贵”,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④改革图强,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 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 异”,“事异则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