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
“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
教学重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
技能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
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
笳声入耳痛心酸。
(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
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
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
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
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检查课前自主合作预习课文情况
(一)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作者及《汉书》。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
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
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
四、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
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2.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
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
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
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3)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
打下基础。)
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引导整理:
A.通假字
B.一词多义
C.词类活用
D.特殊句式
a.判断句:
b.被动句: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xx短语后置:拜送书xx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牢固掌握
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性格。
2.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
如何选择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
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
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
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
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
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
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①侧面描写。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面描写。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
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
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
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苏武牧羊》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
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
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
11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
xx,有错就改。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
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
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
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
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
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情况下,蔺
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
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
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
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
“xx”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二)由四人学习小组介绍xx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
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
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1.学生各自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2.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文意。
【参考答案】文章大致分为三部分,按时间顺序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
原因。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3~8段,重点记述了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
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即文章最后两节,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以蔺相如为主,通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
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
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归纳法。3.对比阅读法。4.“引导—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在肉体
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
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
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由四人学习小组提出借助字典,通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字词读
音以及重难点的文言字词句,以练习的形式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②判断句
③被动句
三、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
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上一
节课学习了他颇具文采的书信《报任安书》之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能体现
他史家风范的传记《xxxx列传》。
(解说:从介绍司马迁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
象。)
二、解题
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
xx主题。
(解说:对话描写的分析,宜以学生为主,教师必要时适当点拨。)
二、难点探究
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
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
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你认为可删吗?理由是什么?
2.文章用大量篇幅写蔺相如却简写廉颇,这种布局合理吗?请阐明理由。
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
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
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解说:这一步骤教师只以举例的方式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多
种手段和方法,其余两个故事的分析由学生完成。)
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
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
相当典型的。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
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叙述完整,可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两句话,是否累赘?为什么?
4.叙史贵简。文中“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
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改成“宦
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文中“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表现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
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
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
池相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
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改成:“于是舍人相与谏相
如,欲辞去。”何如?请阐明理由。
(解说:这些题目均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三、小结
四、作业
12、xx传·教案xx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xx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
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
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
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
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
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
的一个侧面。
(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
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请同学们认真阅读
课文第二部分,探究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问题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
征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
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
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
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
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
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