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和语句衔接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和语句衔接训练

诗词鉴赏和语句衔接训练

一诗词鉴赏

1、以同时代的作家的同词牌作品作比较,从风格角度鉴赏,比较不同之处。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和韦庄的《菩萨蛮》,对比二人风格的不同之处。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温词写的是一位美人晨起化妆的情态,是一阙以客观手法表现的闺怨词,因为闺怨的情愫而慵懒、迟起、化妆、簪花、穿衣而心事涌现,叫人佩服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与高妙的心理刻画。

上阙先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接下来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了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欲念,鲜活甚至能诱人遐想,而色泽的强烈反差也点出了睡美人的娇贵。“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了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下阙开始两句承上而来,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可是这毕竟只是一种孤芳自赏,虽然如花的容颜着实令人惊艳,但是当她穿上才熨平的丝绸短衣,得意地瞧着绣在衣服上的双双对对的金鹧鸪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被抹上一丝淡淡的哀愁。末两句中提到“鹧鸪”,这种鸟,似鹑而大,背苍灰色,有紫色斑点,腹前有白圆点,它的叫声很像是“行不得也哥哥”。这衣服上绣的“双双”出现的金鹧鸪表现了对心上人的期盼和呼唤。这里温氏运用了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韦词主要是表现游子漂泊江南的经历和内心强烈的乡愁。

上阙开始两句先以别人的口吻直接披露“江南”的迷人好风光,隐含着向游人劝留之意。“游人”在“江南”本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心情本应该是无奈悲凉的,这和“只合”(只有合该)是矛盾的,个中滋味值得推敲:从韦庄一生来看,他饱经离乱之苦,恰逢中原鼎革之际,不得已沦为漂泊旅人,有家归不得。这种苦衷,以“游人只合江南老”作了诸多安慰,“江南”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它也是人人憧憬的平和美好的“乐园”的代名词,当然与此同时也不经意地揶揄了中原的混乱。后两句始,全力铺叙“江南好”的内在,那是支持“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在“春水”明媚的景致中,可以涤荡情致,把心事一股脑抛弃——视觉的经验告诉我们,碧蓝的色泽可以平和心灵;“画船”听“雨”敲篷击水是江南生活中另一种情致,属于听觉享受。静态的视觉意象和动态的听觉意象结合,把“江南”无限变化的风光,具体而微地表现出来了。

下阙开始两句补充“江南好”的迷人意蕴,卖酒的江南姑娘姣好的容颜如朗月,手腕洁白细腻如同霜雪,她们点缀了风景,使之鲜活。具有如此浓厚的人情味,“江南”自然更加令游人留恋。末两句看似承继而来,脉络却是扣上阙前两句的:游人身在“江南”,心系“故乡”,无论异乡多好,“还乡”的意愿是念念不忘的,所以“未老莫还乡”悬接“游人只合江南老”,反衬诗人内心深处触摸不得的心事。“莫”看似决绝,实则无奈,因为“须”字更加肯定地点出有家归不得的悲哀,暗示出还乡后必将见到物是人非,满目萧索,令人断肠的可悲景观。由此看来,在中原纷乱的情势下,这漂泊的旅人只好挣扎在矛盾的未来岁月中了。

所以比较地看,两人的风格多有不同。虽然在中国的词史上,温庭筠、韦庄两人经常被相提并论,但是两人一个偏向婉约,一个偏向豪放。换句话说,温庭筠的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借题取喻,主旨由读者去想象去推敲;在美的范畴里,属阴柔美。韦庄的表现手法则为奔放坦率,直抒胸臆,主题容易被读者捕捉领悟到;在美的范畴里,属雄壮美,阳刚美。

所以《三十家词选序论》评价道:“飞卿托物寄情,端己直抒胸臆;飞卿词深美,端己词清俊”。至于形式上,温词语言比较偏向秾丽雕琢,韦词语言趋向疏淡自然。

2、不同时代不同题目的诗词,有时主题和思想内容有相似之处,试在比较中体会其主旨。

阅读贺铸《青玉案》和《诗经·蒹葭》,对比两首诗思想内容的相同和不同。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惟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贺铸词是作者寓居苏州时写的,主题除了“梅雨时幽居生活的惆怅”之外,也可能“抒发内心对理想追寻,可望不可及的悲哀”。这和《蒹葭》大致相同,都在指示美的不易捕捉。诚然,“美”是和谐的,是心灵的认同,而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刻意追求,美感可能消失,所谓“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就是这么令人无可奈何,却又是多么迷人的。贺词表现的,是在美感距离(若即若离)下,对“凌波美人”所流露的一份“痴情”。比如头两句,“凌波”形容女人轻盈的步履,“凌波”不过即美人不来,总在距离之外,以美人伴随的香尘比喻美人,韵味更加无穷。这是纯情高雅的词人本着“思无邪”的态度的审美距离,可能受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影响,却又推陈出新,写的有声有色。

但是和《蒹葭》不同的是,贺词中的男性主人公没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百折不挠的率直的勇气。他先是停留于揣测和冥想——她会在哪里?“月台花谢,琐窗朱户”。她被春天带来又被春天带走,仅仅留下惊鸿一瞥,虽然美好但是短暂,弥漫着淡淡哀愁,读来让人轻轻叹惋。

当然也不是毫无表示,下阕头两句,在“碧云冉冉”的“暮”的时分,长满香草的“蘅皋”的宽阔水边,多么令人触景伤情,作者在百无聊赖之际用“彩笔”倾吐心声了。“彩笔”本来应该书写多彩的人生,如今却要拿来写“断肠句”,这不更加衬托出真情吗?

最后,无论是否追寻,贺词和《蒹葭》中的男主人公都以失望收场了。《蒹葭》持续着长久的守望,而贺词却虚设发问对象和问题,一问三答,抒发了恍惚迷离的感叹。三个譬喻没有直接实写其愁苦的深度和浓度,但是这由多情惹来的愁闷和“抽刀断水水更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边丝雨细如愁”,“飞红万点愁如海”“载不动,许多愁”“一水牵愁万里长”比起来,其曲折美妙是毫不逊色的。

3、以一位词人的相同词牌,不同创作时代的作品作比较,从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角度体味不同的意境。(请同学自己尝试)

比照“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和“密州出猎”(提示:前者多情伤感;后者豪放激烈)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雕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二语句语段衔接练习

1、填入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绝不可以低估精神产品对人的甚至是民族的影响。一本好书,一支好歌,可以凝聚人心,振奋斗志,促进团结;相反,也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在_____________,还是在步入小康的和平时期,这样的例子难道少吗?

A、涣散人心腐蚀斗志造成分裂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

B、涣散人心萎靡斗志造成分裂经济发展的安定时期

C、分裂人心压抑斗志导致争斗经济发展的安定时期

D、分裂人心压抑斗志导致争斗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