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物质性-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 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河北省保定市高二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物质、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定义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摒弃有神论思想一、厘清知识(一)自然界的特点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都有---------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世界的活动。

(特别提醒: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鱼、虫;从宏观天体到微观世界,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都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不因为人们喜欢它,它才存在;也不因为人们不承认它,它就不存在。

比如,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我渴盼:太阳呀,赶紧消失吧,睁眼一看,太阳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太阳,决不因为我们头脑中的意识而存在,也决不以我们头脑中的意识的变化而转移,它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一句话:整个自然界都是客观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二)人类社会的特点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命群体。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物质要素。

(特别提醒: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低等动物逐步进化来的,人类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物种之中的一员,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周围的自然资源:阳光、空气、水……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人,没有人,何谈人类社会?离不开战天斗地,向大自然索取生活资料。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自主学习】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_______。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________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_______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

(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___________。

2.1世界的物质性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四)

2.1世界的物质性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四)
3.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发言,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3.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世界的物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哲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
2.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白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识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改变自己,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念。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使学生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实例分析:以生活实例为依据,阐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实例中感受到世界的物质性。
3.哲学故事:讲述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如“庄周梦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了解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哲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1世界的物质性高二政治上学期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必修四)

《2.1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

《2.1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导学案、课后练习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教案【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关键能力:能够区分哲学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分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全面理解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政治认同: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科学精神: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公共参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学难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提前熟悉课本知识【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来的?我们曾经听过很多关于世界怎么来的,世界是什么组成的神话故事,有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吗?1、希腊神话混沌之神卡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

卡厄斯并不是创世神,但一切皆从混沌卡厄斯开始。

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

随后卡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2、希腊神话大地之神盖娅(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

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

盖娅生了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2章第1节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1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_________ 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及唯一特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_____所反映的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_。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_____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特性,到低等生物的_________,到动物的_____和___ ___,再到人类_____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_____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_________。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_______,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_________。

4.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_________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_________的结果。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
质性》优质课教案(两课时)
【教材分析】
《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
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2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2课题:探究世界的本质(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重点:(1)物质的含义;(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教学难点: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与措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检测教学程序自主与合作探究:1.基础知识(A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2.问题探究: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A级)(2)什么是物质。

(B级)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从三个方面理解物质的含义①从物质的含义可以看出物质具有的属性: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而上学性。

思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阐明了我们需要具备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认识自然界的物质性,掌握物质的概念。

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从人类社会的产生、从人类社会的构成两个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进一步阐明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目“意识是物质世界的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人类意识产生的原因,阐明了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的派生物,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含义,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懂得世界的本质。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用世界的物质性阐述有神论与无神论,摒除有神论的谬误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学难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观点辨析:辨析如下观点,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讲内容。

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汉)王充2.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英)培根3.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宋)陆九渊4.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宋)程颐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判读上述言论的派别和表达的意思。

引导学生认识到,以上五种观点分别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之前的几节课已经讲解并分析过,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此基础上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

2. 阐述自然界的物质性。

3. 理解并阐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 理解并阐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5.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学习目标】【知识清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不存在神或上帝创造世界的活动。

2. 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_______所反映的___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 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 意识的产生(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_____,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_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______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 意识的物质器官(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___________的物质器官。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后畅所欲言。
增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应对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同学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
与老师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总结提升
知识整合
第五环节
【达标检测】
见课件
思考作答
聆听教师点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教学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情境分析→情境回归→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情景导入】
关于宇宙的产生,中外有各种认识:中国古代有盘古开天地说,而西方有上帝创世说。从科学的角度说一说,宇宙是怎么产生的?是人们猜想产生的,还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2.1世界的物质性。
认真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
【情景分析】
议学活动1:传说——嫦娥奔月。
1.展示议学材料:传说——嫦娥奔月,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展示议学问题:月球上有没有嫦娥?世界上有没有神仙?世界是神或者上帝创造的吗?请观看视频结合预习知识解析这一观点。归纳自然界物质性的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3.展示议学提示: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教师点拨哲学物质概念;引导学生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议学活动2Leabharlann 图说——嫦娥工程。1.展示议学材料:图说——嫦娥工程,创设议学情境,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从人们改造自然 物来看,自然物 人工化的基础和 前提,则是客观 存在的自然物及 其属性与规律
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的关系,首先 承认自然界的物 质性,认识和利 用自然规律,为 人类造福。否则 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 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 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四哲学 与文化2 .1世界 的物质 性(共48 张PPT )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可知性,与不可 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易错易混提示
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
物质(客观实在) 意识
物质和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只有物质是客观实在
动物
抽象
具 体表 现
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概括了万事万物 区 的共同本质,是
共性 别 既不能创造,也
不能消灭
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 (客观实在性)之外,还 具有自己的个性
可以被改造的,有生有灭
联 ①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离开具体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世界的物质性》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开始真正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它对学好以下几个单元起了基础性作用。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四课分为两个框题:世界的物质性;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一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由“上帝创世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论证得出自然界的物质性;第二目从人的起源开始探究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框分为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易传》里的一段话引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第二目通过元素的发现经历探究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五课分为两个框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第一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方面论证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目从意识的生理基础讲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目是从意识反映的对象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二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从人与动物的比较,重点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目通过“面对石头与电脑”的问题探究,讲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三目实际上是讲了方法论的运用,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课分为两个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导学案 必修4:4.1世界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导学案 必修4:4.1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学习目标】1.熟记并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通过辨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培养辩证思维能力3.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学习重点与难点】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一、问题导学1、有人认为“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你觉得对吗?2、回顾: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缺陷。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是什么?二、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概念的内涵:(1)义:。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3)哲学上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一一客观实在性。

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

②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永恒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③二者的关系看做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____ _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教案

2.1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题。

从内容上来看,主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对第一单元中唯物主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学习本单元后面一框中运动、规律等知识点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地位上看,对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起到基础性作用,也为本单元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主题服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和分析“地球进化史”“人类发展史”“人工智能机器人”等视频图文资料,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懂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培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

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的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难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阅读有关“我国火星探测”相关图文资料。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

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我国宇宙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重大里程碑。

关于宇宙的产生,中外有各种认识:中国古代传说有——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说,而西方比较有名的是——上帝创世说。

查阅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说说,宇宙是怎么产生的?提示:宇宙的形成和各种传说人物没有任何关系,更不是人们猜想产生的,而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在哲学上叫做事物是客观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世界的物质性。

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学习主题:2.1 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概念。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分、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分。

【学习流程及内容】一、自主预习(课前完成、各组组长检查、课代表抽查完成情况并计入小组评价;)(一)、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而不是指某一种的物质形态。

(二)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是意识活动的。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

(4).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的反映,都是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的结果。

(5).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意识。

二、互助讨论 (7分)三、课堂展示(20分)一区:[议题一]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北京时间2020年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壤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世界的物质性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课件世界的物质性
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页,共36页。
本学案栏目开关
1.判断:物质是指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 ×)
提示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
第五页,共36页。
本学案栏目开关
2.物质概念
(1)含义: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 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kèɡuān shí zài)性
第十八页,共36页。
本学案栏目开关
深度思考
有人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 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对此请谈 谈你的看法。 答案 (1)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 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 依赖于人的意识。 (2)否认社会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 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 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物主义观点 客观的,体现的是唯
物主义的观点。D 项
符合题意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本学案栏目开关
2.(2009·海南高考)2009 年是达尔文诞辰 200 周年,他发表于
1859 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
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
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本学案栏目开关
(3)能力要求:考查学生运用哲理理解诗词或具体材料的能力。 (4)学习指导: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比频发的自然灾害, 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世界的物质性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关键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2.科学精神:牢目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教学难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主观世界统一于精神。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教师点拨:不正确。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新课讲授(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归纳课本核心知识。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高度发达的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材料一“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人创造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教师点拨: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四学案4 2.1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物质的含义
2.世界的物质性
3.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______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

3.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

4.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5.物质是标志的哲学范畴,这种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知识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起了决定性作用。

2.劳动创造了人和____________,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____________。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的产物。

3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的物质器官,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的反映。

4.总之,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必背要点】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它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的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因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疑难问题解析】
1.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把握物质概念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即不管人们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认识到还是没认识到,物质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客
观实在。

二是物质是可知的,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能被人们感觉、思维、认识,它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这两个方面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内容的回答,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又坚持了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是全面的。

(3)要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开来。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我们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看不到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4)要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区别开来。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一些具体论断,只涉及到自然界或者说是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或者说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而哲学上的物质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是永恒的。

【易混易错点辨析】
1.哲学上的物质就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物质形态的总和
2.哲学上的物质就是物理、化学上原子、分子等物质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4.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6.有了人脑就有人的意识
7.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8.意识是人脑不断发展的产物
【当堂检测】
1.“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物质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
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
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
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2.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
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
D.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4.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

这种观点()
①否认了社会生活的客观性
②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反映
③夸大了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④肯定了社会存在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
A.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否认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有意识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告诉我们()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了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写到互联网、高尔夫。

这说明()
A.脱离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C.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D.人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8.今天,清洁机器人、孩童教育机器人、智慧家庭机器人等各具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已进入家庭,能够提升家庭生活的安全、舒适、休闲的体验。

对于机器人的认识,从哲学上来看,正确的是()
①机器人和人一样都具有意识
②机器人是人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发明创造的
③机器人的发明体现了人的意识无所不能
④机器人不能取代人的意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1—5:DCDAD;6—8:D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