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概论

合集下载

美育学概论2

美育学概论2

1.六艺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

既礼、乐、射、御、书、教。

德国席勒《美育书简》。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2.中国美育学特点:(1)强调通过美育来培养和鼓励人的道德情感,提高精神境界的美育观是颇具有中国特色的。

(2)重视美育的解放功能。

3.孔子的什么教育:(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注重个体兴趣爱好。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艺术的人生。

(3)志于道,据于理,依于仁,游于艺。

强调美善结合。

(4)主张以多种方式实现个性化审美生存。

4.孔子个性化审美生存是如何实现的:(1)个性化审美生存即乐的境界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从自然,游历中得之。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是从日常生活中得之。

5.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的教育。

6.一般都把德智美划为一类,称为心的教育,把体育单独列出来,成为身体的教育。

7.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

8.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

审美过程就具有这种综合性。

9.书法是以点画线条的组合运动与空间构造,不摹写具体物象而致力于传达的精神蕴意和生命情思的艺术。

10.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11.电视和电影是何种艺术中最年轻的艺术。

(蒙太奇)12.崇高、悲剧不想有没那样强调性直观愉悦,它更侧重于诉诸人的理性。

13.喜剧主要特征是其不协调性,喜剧包括讽刺和幽默。

丑的本质是不和谐。

14.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1)目的、功能不同。

(2)对象、媒介不同。

(3)方法、手段不同。

15.音乐美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听觉形象传达情感,有四个特征表现性、流动性。

16.形式美指的是食物外在的形状、声音、色彩及其内在组合结构的美。

17.人文学科:是人类社会三大学科类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质疑的综合性的学科,主要以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审美等为研究对象。

18.人文学科中的什么因素:理论美、艺术美、人性美。

美育学概论

美育学概论

美育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美育学的历史:(由于古代没有把教育的内容严格地按照科目分开,也就不可有相对独立的美育科目。

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希勒写成了<<美育书》》,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六艺:乐,射,御,书。

数。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的著名命题。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美育学的特点:1人文性。

2·应用性。

3 边缘性人与动物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自由直觉的活动是人的基本特质。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称古希腊为人类‘‘发展得最完美的’时代。

美育学的美术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审美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人格的内在要素之一,其最终价值就在于它的人生价值。

美育学定为感情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

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的教育。

清代王夫之指出:“能兴即谓之豪杰。

1 审美感性2 人生境界 3 美育功能提高境界。

健康人格基本特征:1 整体性2 协调性3 创造性4 情感性一般都把德,智,美划为一类,称为心的教育,把体育劳动称为身体的教育。

自然为什么美?1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构成了人类生活与生存所必须依赖的基本物质条件。

2,因为它构成了人类社会与人自身发展的基础性前提。

美育的任务目标,通过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人的审美能力,塑造人的审美意识,促进审美创造的展开。

引导人的审美生活来加以落实。

审美需要性质:1 人的需要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

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斗争。

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追求快乐,是人本质的体现。

这是完整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需要,包含一定的生理(生存)因素。

审美需要作为人表现自己生命力,发展自我的精神性需要,它的目的是追求审美快乐。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

美育学概论串讲资料

1.我国古代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六艺)。

《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作者是(蔡元培)。

2.“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出自(《荀子》)。

3.人的基本特质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

4.贺加斯最著名的美育命题是(寓教于乐)。

5.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音乐名称是《韶》6.美育中最基本、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是(艺术教育)。

7.间接、含蓄的喜剧审美类型是(幽默)。

美育的本来含义是(感性、情感教育)。

8.人类审美经验的对象化活动叫(审美创造)。

9.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10.人类可以自由把握、创造新形式的能力叫(审美想象力)。

11.审美意识具有(个性)。

自然学科的主要追求是(真)。

12.美育实践中美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0世纪以来的我国著名美学家是:蔡元培、朱光潜、王国维。

审美意识的构成部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价值理想。

自然学科的美主要体现在:科学美、技术学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

文化所包含的两大层次是:物质、精神。

美育过程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体验原则、交流原则、个性化原则、阶段性原则,多样化原则。

1.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审美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是人格的内在要素之一,其最终价值就是它的(人生价值)。

3.(感性)即人生之所以然者,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觉和情感。

4.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具有(感性泄导)和(感性升华)两种特性。

5.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伊特、自我、超我组成。

6.审美个性发展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趣味)。

7.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自我塑造)和(自我教育)两部分。

8.青少年的审美发展取决于(内部原因)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对人感情、趣味、人格的教育,促进人的审美发展。

自然景观:指的是自然界中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色和某些人工建造的景物。

人文景观:指的是那些具有人文学科知识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景观。

大学美育课程 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课程 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课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美育概述美育是指以美的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它是在美术教育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的教育。

美育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养。

第二章美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美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在教学中融入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章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以及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等方面的因素。

美育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美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美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艺术作品的欣赏、艺术作品的创作、教师讲解及学生实践等,其中,美育教学的方法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第五章美育课程的评价与改进美育课程的评价与改进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如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等,而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如调整课程目标、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等,以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六章美育课程的发展与前景美育课程的发展与前景取决于社会资源的投入、学校领导的支持、教师的积极参与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虽然美育课程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对美育课程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培养更多的优秀美育教师,推动美育课程的全面发展。

结语美育课程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对美育课程的概述、价值与意义、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与改进、发展与前景等方面的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美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为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美术教育概论

美术教育概论

美术教育概论美术是借助于绘画工具及其他媒体,把人类对于形状、颜色、光线、透视、质感及其他艺术元素线条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象的一门艺术。

美术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教学过程,它以美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其视觉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工作。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给他们提供美学与审美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视觉信息和功能需求整合起来,进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意、情感及个性。

教育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美术元素的知识,更要求学生能活用这些元素,通过对对比、对称、平衡、色彩等美术元素的探索,获得视觉和审美的体验,发现自己的潜力、本领,促进启发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使其在提升视觉表现力的同时,也能用广博的素养和历史背景来理解美术作品。

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视觉创造表达能力,还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感知、分析、理解、表达和审美评价自然及社会的景观,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感知环境和文化,获得更多的美术经验,进而更深入的了解和发掘自身的艺术潜力。

学校可以组织美术考察实践,开展背景介绍、图画选择、注意力聚焦、复习总结等活动,以锻炼学生们在美术作品中的感知力及表达力,启发学生们用多方面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作品。

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让学生们在美术创作中练习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及反馈,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及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锻炼学生们审美能力,能否学会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也更能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

它既要培养学生们的视觉表达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思维,以及增强其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美育概述美与美育

美育概述美与美育


美与美育
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美与美育|认识美 一、美的含义
美是指能够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继而促使人的精神发生积极变化的事物属 性。美是依赖于客观事物而存在的,当事物不存在时,美也随之消失。因此,美也是具 体事物的组成部分,能够对人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正面的、有意义的影响,使人产 生愉悦、满足、美好的感觉。
美与美育|大学美育 二、大学美育的任务 (一)加强普及艺术教育 (二)完善学生道德人格 (三)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三、大学美育的举措 (一)建立高校美育体系 (二)完善美育师资力量 (三)融入传统文化知识 (四)完善评价监督体系
四、大学美育的意义 (一)对学校发展的意义 1.降低学校管理成本 2.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3.助力德育工作发展
美与美育|美育概述 二、美育的特点 (一)情感性
美育具备情感性,拥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情感、以情动人、陶冶性情,唤起 人们对事物的积极反应和愉悦情绪。施教者往往过滤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向 受教者展示美的事物,受教者加以鉴赏、分析并输出,从而激发受教者的主体情感,获 得对美的正确理解,并沉浸在美的世界中。
【视频欣赏】快乐是会传染的。
美与美育|美育概述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以人对事物的审美判断与情感体验为基础,借助于各种事物之美对人进行积 极的影响,从而实现人格塑造、三观培育的一种教育。美育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范 围广泛,人们乐于接受美感教育带来的愉悦感和轻松感,因此教化育人的效果较为显著。
美育是集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于一体的新兴学科,主要借助审美媒介来 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完善其道德人格及观念价值,使其成为具有审美能力、拥有良好 三观的人。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指示,大学美育已成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表明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的重要任务。2020年,教育部成立了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利于进一步 开展高校美育教学的调研、督导、检查和评估等工作。

[教育学]美育学概论[1]

[教育学]美育学概论[1]

美育学概论六艺..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

乐.不等同于当今我们所讲的音乐,而是集文学、音乐、舞蹈、道德、政治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教育科目。

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以书信体形式写成了《美育书简》(全称为《关于人的审美教育的书信》),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蔡元..培.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和《以美育代宗教说》。

美育不同于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学的学科特点?①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美育学的价值追求,它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始终贯穿着对人的成长和培养的关切,体现出以人性完善为内在目的精神态度。

②应用性。

美育学的应用性是指学科对美育的实际操作提供原则性的指导。

③边缘性美育学不是一门边界分明的独立学科,而是一个多学科探讨的领域,涉及教育学、没学、伦理学、社会学等。

美育学的学科基础?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美育学的哲学基础②作为生存范畴的审美价值论是美育学的美学基础③素质教育思想是美育学的教育学基础。

素质教育思想与美育学的关系?①两者相互关联,互为基础不可分割②素质教育思想是适应我国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历史性任务而提出的③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性与全面性素质作为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④我们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重视美育、实施美育是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孔子审美化生存的境界有哪些①是从艺术欣赏中得之②是从自然,游历中得之③是从日常生活中得之。

审美教育思想有哪些?①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重个体的兴趣爱好②孔子要求把道德内化为个体的自发要求,使人从内心深处向往仁义,自发地实践伦理原则,并以此为乐,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

“乐”又不仅仅对社会而言,它同时也具有个体生存的意义。

③孔子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艺术在人生中的基础与贯穿作用。

④孔子还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大学美育概论序言

1大学美育概论序言

愉悦性
• 纯形式(纯粹美)的艺术可以让人愉悦 • 写实、象征、抽象等(依存美)的艺术让人更 喜悦。
文化内涵与审美愉悦的层次
• 1、悦耳悦目:形式美给人带来的快乐;直觉感觉到的 形式美:由点线面、构图、色彩、质料、空间感等要 素 ,按照多样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和平衡、对比和 谐,节奏韵律、反复和连续等原则合成的形式美。 • 2、悦心悦意:求知的快乐、知识的快乐;适合自己的 口味、让人感兴趣。由情感激发出的意境美,诗情画 意、场所氛围、韵味。 • 3、悦志悦神,象征美:通过解读,感悟作品蕴涵的意 义和文化底蕴。激发自身的价值感和生活的感悟。民 族符号、文化象征,言有尽而意无穷。 • 第一次接触共产主义的毛泽东,读书明志是快乐的, 启发生命、灵魂开窍。
自觉的、快乐的、主动的受教育过程! 通过教育学习科学理性、自由、健康和快乐!
• 对于一个成长的个人,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 程。一方面,个人为了获得为社会生活所必须 的种种社会特性,就必须掌握社会文化经验, 确立一定的世界观、信念和生活态度,就需要 受教育。 • 个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源自精神内部的、具有个 性色彩的内化活动,是不断超越旧我,成为新 我,从而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审美活动与精神活动
•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它与人 的其他精神活动紧密相关 • 哲学上把人类精神活动称为意识,意识是知、 情、意三个要素的统一 • “知”是指对世界的规律性和理性的探索和追 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人与客观世界 的认识关系,认识主客体。 • “意”是指意志,也就是人的意愿,意图,目 的性,以及行动的意义。 • “情”指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或自身的 感受、体验、态度和评价。表现为人对客观事 物在认识的基础上的的喜欢,肯定,满意或者 讨厌、否定、不满意等情感反应和态度,以及 对自身的评价和体验。这个评判过程就是审美。

美术教育概论

美术教育概论

美术教育概论
美术教育是指教育学者和教育家们以及美术专业人士以及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美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从而使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美术教育包括美术基础教育和美术专业教育两个层面。

美术基础教育是指在学校里,教师们通过讲授美术理论知识、教授美术技法、组织美术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美术专业打下基础。

美术专业教育是指通过专业教学,让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理论知识,掌握美术技法,深入实践美术创作,掌握美术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创造美的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术水平。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使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美术教育的内容包括美术理论知识、美术技法、美术实践活动、美术研究方法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美育概论

美育概论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育概论》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0746江西教育学院编江西省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编2009年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本课程是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美育概论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美术基础理论与美术基本规律、基本原理。

由于美术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这些不同的美术门类有着相同或相异的基础理论与原理。

通过对美育概论的学习,掌握美术的基础原理和规律,使自学考试学生对美术的发生发展、美术的门类划分、美术的功能、美术的创作、鉴赏与批评、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等知识均有详尽的了解;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把握美术的基本原理,评价美术作品与其价值,从而为进一步的美术学习、美术创作、培养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美术概述1、重点:美术本质的三个方面、关于美术起源的四种主要学说、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自在规律2、难点:“有意味的形式”、阐释美术本质的不同观点及其代表人物,探究美术起源的不同学说及其代表人物、代表性观点,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美术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3、学习应注意:阐释美术本质、美术起源的不同学说的优缺点,美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一、考核知识点1、揭示美术本质的三个方面:情感说、表现说;模仿说、再现说;“有意味的形式”(各种学说的代表人物)2、马克思主义对美术本质的解释3、美术起源: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各种学说的代表人物与观点)4、美术与经济基础5、美术发展的继承:美术内容、形式、创作方法的继承6、美术发展的革新:美术革新的客观与主观的必然性(经济基础的革新、美术的独创性、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必然要求)二、考核目标1、领会:马克思主义对美术本质的解析、美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2、掌握:揭示美术本质的三个方面学说、阐释美术起源的不同观点3、熟练掌握:美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三、思考题1、艺术起源的“多元说”理论2、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二章美术的分类1、重点: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的主要种类及其各自的分类和特征2、难点:工艺美术及其特征、绘画的分类及其特征、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雕塑的分类及其特征、书法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设计的分类3、学习应注意:美术的概念;绘画的线条、色彩、构图的审美作用;美术主要种类的专门术语;美术作品及其作者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的基本概念2、美术的基本特征:造型性、空间性、视觉性、静止性3、美术的核心本质——审美;美术的特殊审美个性4、工艺美术及其特征5、绘画的分类及其特征;中国画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6、雕塑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7、书法的分类及其审美特征8、摄影的艺术特征9、建筑的艺术语言及其特征10、设计的分类、特征11、美术作品二、考核目标1、领会:形成多元美术种类的原因、摄影2、掌握:美术的基本特征3、熟练掌握: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书法、建筑、设计三、思考题1、绘画艺术的概念及其种类2、美术的主要分类第三章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1、重点: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术作品的内容、美术作品的形式2、难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主题与题材、美术作品的外形式因素、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3、学习应注意:主题与题材的区别、题材与素材的区别、美术语言的比喻与象征、举例所使用的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内容与形式的定义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题材的定义4、题材与素材的关系5、美术作品题材的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6、主题的内涵和构成7、美术语言的层面:语音、语义(比喻和象征)8、结构的内涵、结构的有机统一性9、结构的一般原则10、美术作品的表现因素:描写、叙述、抒情和议论11、美术作品的外形式因素:点线面、光影、色彩、空间、构图、质材12、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旋律、反复与连续、统觉与错觉二、考核目标1、领会:题材的选择与多样化、主题的统一性和多义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美术作品的语言因素、美术作品的表现因素2、掌握:人物环境和情节、主题的构成、美术作品的结构因素3、熟练掌握: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的内涵、主题的内涵、美术作品的外形式因素、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美术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第四章美术作品的功能1、重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2、难点:通过审美认知功能可以深入认识生活的本质、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的三个特点、美术作品审美娱乐功能的三个方面3、学习应注意:中国艺术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的论述、该章所提及的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2、审美认知功能的内涵3、审美教育功能的内涵4、审美教育功能的三个特点: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5、审美娱乐功能的内涵6、美术作品审美娱乐功能的三个方面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征2、掌握:美术作品的三种主要功能3、熟练掌握: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美术活动的三种主要功能2、美术作品审美教育功能的主要特点第五章美术创作论1、重点:美术创作的主客观条件、创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美术风格的基本特征、美术流派形成的三种主要类型2、难点:美术创作的三个基本阶段、灵感3、学习应注意:美术体验活动与生活的关系、美术风格与流派的差异、本章提到的艺术家及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创作的客观条件:自然环境、民族文化风俗、时代精神2、美术创作的主观条件(四点)3、美术创作的三个基本阶段:体验活动、构思活动、传达活动4、美术体验活动的定义5、美术体验活动与生活之间的联系6、美术构思活动的重要性7、美术构思的想象与情感8、美术构思的灵感、产生灵感的原因9、美术传达活动的内涵10、美术传达活动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的条件11、美术创作三个阶段之间的关系12、创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13、美术风格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4、美术流派的概念及其形成的三种主要类型二、考核目标1、领会:创作与生活实践的联系2、掌握:美术创作的客观条件、美术创作的主观条件、美术风格与流派3、熟练掌握:美术创作的过程三、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美术构思的灵感2、简述什么是艺术创造主体第六章美术鉴赏1、重点:美术鉴赏的性质、美术鉴赏的意义、2、难点: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3、学习应注意:美术鉴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接受可以分为三种: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批评性接受2、美术鉴赏的性质(两点)3、美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美术作品自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接受者的主观因素4、美术鉴赏的意义(三点)5、美术包括的四个要素6、美术鉴赏推动美术创作发展的三个表现方面7、美术鉴赏产生的三个条件8、期待视野的概念、期待视野呈现的三个层次9、导致期待视野变化的两种因素10、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感知、体味、领悟11、美术鉴赏过程的联想与想象12、美术鉴赏过程中的情感活动表现的三个方面13、美术鉴赏差异性的内涵(个体、时代、民族、阶级差异)14、美术鉴赏一致性的内涵、美术鉴赏一致性的产生原因15、美术鉴赏中的共鸣的定义、共鸣的特征、共鸣产生的条件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接受的层次、美术鉴赏的性质、美术鉴赏产生的条件、期待视野及其变化2、掌握: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鉴赏的心理特征、美术鉴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美术鉴赏中的“共鸣”现象3、熟练掌握:美术鉴赏的三个阶段三、思考题1、简要说明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阶段2、简述美术鉴赏的涵义第七章美术批评1、重点:美术批评的性质、美术批评的功能、美术批评的写作主体2、难点:美术批评的方法3、学习应注意:各种类美术批评方法的内涵、美术批评文本的体式类别与语言表达方式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批评的概念与目标2、美术批评的性质: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3、美术批评的功能:审美功能、社会政治功能、哲学价值4、美术批评的社会政治功能的内涵5、美术批评写作主体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三点)6、完整的批评活动包括三个环节:审美感悟、意义阐释、价值判断7、美术批评的接受主体:美术家、社会大众8、美术批评的方法(十一种美术批评方法)9、美术批评文章的分类:论著体、随笔体、对话体、书信体、序跋体10、美术批评的写作步骤11、美术批评的写作技巧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批评的性质、美术批评的接受主体、美术批评的文章体式、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方式2、掌握:美术批评的功能、美术批评的写作主体3、熟练掌握:美术批评的方法三、思考题简要说明美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第八章美术家1、重点:美术家的素质、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创造精神2、难点:美术家的心理结构3、学习应注意:美术家区别于普通人的特点、提及的美术家、美术作品一、考核知识点1、美术家的定义2、美术家的两种分类:非职业美术家、职业美术家3、职业美术家的特征4、美术家身份变迁的总的轨迹5、美术家的社会地位6、美术家的素质:真性情与人格境界、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体验7、真性情与人格境界的内涵、两者的关系8、美术家的修养:艺术技巧、文化修养9、文化修养是美术家必备的素质,并制约着美术家的创作水准10、美术家的心理结构:知觉整合、体验状态、视觉思维11、美术家的超常心理:直觉、身心痛苦、神秘体验12、美术家创造精神的内涵13、创造精神的生成过程:模仿期与成熟期14、创作个性的定义、创作个性是美术家成熟的标志二、考核目标1、领会:美术家的身份、美术家与超常心理2、掌握:美术家的心理结构、美术家的创造精神3、熟练掌握:美术家的素质、美术家的修养三、思考题简要说明美术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一下美育的作用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一下美育的作用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美育的作用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使其在审美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智力上的提高,从而达到人格全面发展的目的。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美育的意义1. 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美育可以加强个体的审美情感和认知能力,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增强内心世界的美感和追求美的愿望。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观察、欣赏和理解美丽的事物,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提高审美水平美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能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增强对美的鉴别能力,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美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个体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感,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美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表达,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谈美育的作用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活动的科学。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审美的本质、审美的规律和审美的功能等。

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美育的作用。

1. 美学概论美学研究的是美的本质和规律,它探讨的是人类对美的认识和体验,以及美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生活和各种艺术作品。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美的形式、美的内涵和美的功能等。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美的描写、分析和阐释等。

2. 具体作品具体作品是指各种具体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和再表现,是人们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具体作品呈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展示了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 美育的作用美学概论结合具体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美育的作用和意义。

美育概论

美育概论

美育概论绪论美育学主要探讨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任务、方法和途径,具有服务于完善人格塑造和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应用性。

一、美育学的历史与现状(一)美育学的历史1、在古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并不细致、充分,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价值意识和学科也并不像当代那样有比较明确的分类界限。

由于古代没有把教育内容严格的按科目分开,也就不可能有相对独立的美育科目。

2、近代以来,社会文化活动和学科的专门化日益发达,与之相应,学校课程的专门化倾向也日益加强。

3、在中国,从周代开始就产生了文物兼备的教育思想,周成王有所谓“文武俱行,威德乃成”的思想;东周时期出现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包含了如今所说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因素。

4、在西方,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与灿烂辉煌的古典艺术创造相适应,美育是当时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现代意义上的美育理论则是在现在工业文明兴起后才形成的。

18世纪以后,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发展迅速,成为人类文明的主导力量,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密,劳动和教育也越来越专业化。

(二)我国美育学的现状从80年代开始,美育理论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与建国前的美育理论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美育理论的哲学基础,着力阐述美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方面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

第二,美育理论趋于系统化,出现了一批概述美育基本理论的著作。

这些著作各有特色,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以美育本体论、美育功能论、美育过程论、美育实施论、美育方法论等几个方面构成美育理论的基本框架。

使我国的美育理论向深、广两个维度伸展,并形成了偏重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培养、偏重美育与德育相联系的民族特色。

第三,各类专题研究的兴起不仅把美育理论研究引向深入,而且也强化了理论的应用性。

第四,拓宽了美育研究的领域,丰富了研究方法。

在吸收新方法方面,我国的美育理论研究将是大有可为的。

总之,与前一时期相比,这十几年来的美育理论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美育学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美学概论:第六章 美育论

美学概论:第六章 美育论
礼,成于乐”(孔子)。
(2)中国近代美育思想:①“美育是情感教育” 的思想——梁启超,“古往今来大宗教家、大教
育家都是注重情感的陶冶”、“情感教育最大利器
就是艺术”;②纯艺术教育美育思想——王国 维,在中国近代首次正式倡导美育;③“以美育代 宗教”的美育思想——蔡元培,认为培养健全的
人格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的途径 才能实现。
实施美育的校园文化生活气氛。
3、社会美育:①社会美育的特点(P274):主要借助可感
的物质媒介来造成一种社会的精神文化气氛,通过感性陶冶的
方式进入人的各个生活领域; ②社会美育的内容:a、社
会精神生活:主要包括人伦关系、道德习尚、审美风范和文化 遗产等;b、社会物质生活:主要包括历史名胜古迹、保护生
第六章 美育论
二、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2、美育的功能
(2)开启智力:美育引导人走向对审美对象形 。
①艺术与审美教育对科学研究的启发作用,就在于它 可以培养人们在纷纭复杂的现象中把握和领悟隐藏 在其中的内在规律性和对人生的无穷意味;
②美育有助于培养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③审美情感的非功利性特征,还能使人具有为追求真 理而舍小我、存大我的高尚心灵;
④美育可以为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培养新式 的人才。
第六章 美育论
二、美育的任务和功能
2、美育的功能
(3)以美储善:美育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的 良知得到积累和增储,并进而凝聚、积淀为 一种自由的道德心理结构和模式,让人变得 更加纯真和善良,“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高尔基语);
第六章 美育论
美育论
何谓美育
美育任务 和功能
美育实施
任务
审美感受 力的培养
审美鉴赏 力的培养

美育学概论

美育学概论

美育学概论注意:分析题先答对与不对,条框需展开。

绪论:美育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作为一门关于审美育人的学科,其主要探讨审美教育的性质、功能、任务、方法和途径,具有服务于完整人格塑造和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和应用性。

1793年,德国诗人席勒以书信体形式写成了《美育书简》,它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美育的性质、功能和意义,是最早全面提出美育理论的著作。

东周时期出现了“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曾提出“寓教于乐”的著名命题。

蔡培源的《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和《以美育代宗教学》等论文。

人和动物的区别: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基本特征分析:知识教育是美育基本教法?[艺术教育的美育地位?]答:不对。

艺术教育才是,知识教育是美育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和审美素养和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

美育教育不同于艺术教育,但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1,对艺术教育的系统研究不足,对艺术教育的美育性质!艺术教育过程中如何贯彻美育原则以使之发挥应有的美育效果。

艺术教育的美育任务和方法等研究不深入。

2对各艺术教育的分类研究也不够,特别是对音乐,美术,文学,戏剧和影视的美育功能和任务规律和方法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

3对艺术教育所应达到的美育目标研究不够。

美育学的学科特征:1人文性。

2应用性。

3边缘性。

人类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马克思称古希腊为人类“发展的最完美的”时代恩格斯称文艺复兴时代是需要和产生了“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再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美育内容:我们在这里将美育定义为“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协调性、创造性、情感性、健康人格是一种整体性的人格它具有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的态度和能力。

美育理论第一章 美育理论综述

美育理论第一章  美育理论综述

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
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哲学观念教 育)、“美感教育”(美育)的五育教育,还提 出了“以美育代家教”的教育主张。

鲁迅先生从宣传新文化运动和培养革命人才
出发,翻译了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著作,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

朱光潜、蔡仪等美学家先后撰写了美学专著,
• 综上所述,美起源于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 动。人类在社会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造 美的过程中又逐步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审 美需要。人类在这种审美能力的基础上, 又创造出了更新、更美的事物。如此循环, 人类社会的美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同 时,美的领域也日益扩大。
第三节 美的本质、特征及形态
一、美的本质
发展历史来看,只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
有推动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才是真正的善。
二、美的特征
• 黑格尔说过:“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 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就有普 遍的爱美要求。”美的事物千差万别,美 的种类异彩纷呈。但在美的世界中,我们 可以发现许多属于共性的东西,这便是美 的特征。
• 1.美具有形象性
• 6.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总结了审美教育的三种 功能,即“教育”、“净化”和“精神享 受”。
• 7. 18世纪,席勒提出必须通过审美教育, 才能使人达到“自由”,即解放人的精神, 并进而解决社会政治问题。
• 8.德国黑格尔创立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与美学 体系。
• 9.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 名论述。
• (4)美育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能够让人形 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丰富 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 鉴赏、表现以及创造能力。

美育基础之美育概述课件

美育基础之美育概述课件
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也就是说漂亮小 姐身上的美就是那种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由此提出如 下命题:一匹漂亮的母马是美的,一个美的竖琴是美的, 一个美的汤罐是美的。但是赫拉克里特说,最美的猴子比 起人来还是丑,那么最美的汤罐比起年青小姐来还是丑。 最美的年青小姐比起女神也还是丑的。这样,前面提到的 美岂不是又美又丑? • 苏再次明确问题: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 传给一件东西,就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
美育概述
美育的概念及特点
美育的概念
•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 • 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自然美、
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的 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 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 面发展的特殊教育方式。
美育的特点
情感性
1.
全面性 4.
2. 愉悦性
过程性 3.
情感性
•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
二、美是自然的?社会的?
• 要点:美不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也不 是主观心灵任意创造的。而是人类社会 历史的产物。
• 自然界的审美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自然物的自然 属性与人发生关系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 属性。美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一种社会性 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三、美与审美关系
• 希的回答:黄金。一件本来是丑的东西如果镶上 黄金,也显得美了。
• 苏的反驳:大雕刻家菲狄阿斯用象牙做雅典娜手 足,为什么不用金子,两个眼珠子用的云石呢?
• 希的回答:“使每件东西美的是恰当”。
• 苏的反驳:要煮好蔬菜,是美人还是汤罐最恰当? 是金汤罐还是木汤罐最恰当?难道后者比前者更 美?苏提出:如果恰当只使一个事物在外表上显 得比实际美,它就会只是一种错觉的美,因此不 仅要外表美,也要实际美。真正的美,应该在任 何时代都被一致公认为美。

美术教育学概论-美术教育学的形成

美术教育学概论-美术教育学的形成

美术教育学概论-美术教育学的形成(一)美术教育学形成的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理论认为,敦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起源于人类传授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的需要。

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文化科学知识也相对贫乏,因此,教育的内容往往是综合性的,而且这种综合性是以一种低水平的面貌呈现的。

教育的基本内容由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常识糅杂而成,独立的学科知识尚未出现。

有鉴于此,严格意义的学科教育在原始社会还不可能出现。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持续发展,文字开始产生,文化科学知识也日益丰富。

人们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全部知识不加分别地传授给所有的人。

文化知识的分化,也即学科化倾向的日趋明显.导致了学科的产生,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导致了学科教育的出现。

可见,学科的独立是学科教育产生的必然前提。

学科的形成经历过漫长的过程。

早在西周;我国就形成了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

教学内容由德、行、艺、仪4个方面构成,面学科教育则形成了札、乐、射、御、书、数6个基本学科,由此开启了我国学科教育的源流。

到了封建社会,我国的教育内容除了儒家经典外,进一步涉及到科学与艺术,如唐代就包括算学、天文、医学、律学等,宋代则设有律学、箅学、医学、画学、武学等。

鸦片战争以后,置于西方科学文化的传人,我国学科教育更趋丰富。

譬如,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中学堂的必修科目包括:修身、讲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簿记)、博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和生理卫生)、理化(物理、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

辛亥革命以后至今,我国学科教育的内容仍以综合、式不断变化与调整,新学科逐步得到补充,总的趋势是向合理和科学方面发展、变化。

在国外,最早的学科起源可溯自古埃及:天文学、算术与几何学科产生于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以及土地的测量与计算的需要。

然而,西方奴隶社会学科教育的真正源流,则应从古希腊算起,柏拉图根据“锻炼身体”与“陶冶心灵”的不同原则,将学科区分为初级与高级两类,当时的学科就包括游戏、音乐、舞蹈、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大学美育概论

大学美育概论


今天西方非常多的先进国家对美很 重视,相信美是一个重要的、有生 命力的、开拓的部分。回到最本质 的问题,美不一定仅仅是跟艺术有 关。我们在看一朵花时,觉得它是 美的,很少会觉得它不美。这种美 在现实的功利层面上没有任何目的 跟意义,但是它好像变成了一个征 兆,让你觉得有一种生气和活力。 我跟很多朋友提过,许许多多古老 的文明,作为生命或者美的第一个 象征,常常都是花。
蒙娜丽萨



蒙娜丽萨的微笑这副画美的所在。欣赏者往往 不是从《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去探求美的所 在,而从心灵出发,认为画的美,不首先在于 画本身,而首先在于自己的心灵,心灵意识到 画美在何处,画的美就在何处。 从时间上看,主观论后起于客观论。但是从19 世纪中期以来,它就已经取代了客观论的统治 地位。 主观论所依赖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抒情色彩浓 厚的文化,特别是浪漫主义以及后起的各种强 调情感、想象、灵感、个性乃至无意识的艺术 流派。同古典艺术相比,这些艺术流派并不是 把和谐作为美的范式,而是把自己内心情感或 内在生命的表现作为自己的目标。



苏格拉底:“什么是美”? 希庇阿斯:“美就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 苏格拉底:“一匹母马或一只汤罐也可以是美的,但 这还不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 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 希庇阿斯:“黄金是使事物成其美的。”一件事物纵 然是丑的,只要镶上黄金,就得到一种点缀,使它显 得美了。 苏格拉底:“希腊大雕刻家菲狄阿斯雕刻女神雅典娜 时并没有用金做她的眼或面孔,用的是象牙。而且他 雕两个眼珠子不用象牙,用的是云石。由于象牙和云 石配合得很恰当,所以雕像很美。”



3、表情艺术最基本的审美品格是抒情性与表 现性。 与其他艺术不同,表情艺术的表现手段与所要 抒发的思想情感是能够水乳交融、直接合一的, 无须借助中介环节来传情达意;所以表情艺术 最适宜抒发感情,能够直接表达来自人们内心 深处的最为丰富、最为复杂、最为微妙的情感 欲望。 4、表情艺术的多义性和自由性。

美育概论笔记期末总结

美育概论笔记期末总结

美育概论笔记期末总结引言:美育概论是一门介绍艺术与美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美育的概念、目标和实践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课堂讨论和实践体验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美育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从美育的概念、目标、实施机构、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通过培养人们的感性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人们体验、鉴赏和创造美的一种教育活动。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以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媒介,通过感官和情感的激发,培养人的审美情操和心灵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内容包括美学、文化、艺术欣赏、创作和表演等方面。

二、美育的目标: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审美能力:通过培养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培养人的审美情操。

2. 培养艺术修养: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能力,提高个体的艺术修养和造诣。

3. 促进全面发展:美育不仅仅关注艺术素养的培养,还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体在感性、智慧、人际和实践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美育的实施机构:美育的实施机构包括学校、博物馆、艺术团体和社区等。

学校是美育的主要实施机构,通过课堂教学、文化艺术活动和美育课程的设置,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和修养的培养。

博物馆是美育的重要环境,通过展览和展示艺术作品,提供艺术欣赏和学习的场所。

艺术团体和社区也可以组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和审美体验。

四、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感性经验法、形式经验法、研究经验法、表演经验法和游戏经验法等。

感性经验法强调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来培养审美情操;形式经验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和表达能力;研究经验法侧重于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表演经验法通过参与艺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游戏经验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

美育(最全资料)(一)

美育(最全资料)(一)

美育(最全资料)(一)引言概述: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它在塑造美丽心灵、培养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美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实施形式、教育目标和教育效果五个大点阐述美育的全面内容。

一、美育的定义:1. 美育的内涵和目标2. 美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二、美育的发展历程:1. 古代美育的起源和发展2. 现代美育的重要事件和先驱3. 当前美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三、美育的实施形式:1. 学校教育中的美育a) 美育与课程设置b) 美育与艺术活动c) 美育与学校文化建设2. 社会教育中的美育a) 社区艺术活动b) 美术馆和博物馆的角色c) 社会组织的美育活动四、美育的教育目标:1. 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2. 培养个体的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3. 提高个体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4. 培养社会公民的美育素养5. 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五、美育的教育效果:1. 对个体的影响a) 形成积极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b) 培养自我表达和创造能力c) 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 对社会的影响a) 塑造美丽心灵,促进社会和谐b) 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c) 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总结: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美育的实施,个体可以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创造力,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美育不仅影响个体,还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美育的实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推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自动化
班级:073班
姓名:吴宇鑫
学号:200704134069
时间:2011-4-2
芭蕾舞剧赏析论文-《天鹅湖》
【内容摘要】
首先介绍芭蕾舞剧的概念和形成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风格。

在对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赏析中领略了芭蕾舞剧的魅力和色彩。

在芭蕾舞剧的发展过程中,柴可夫斯基功不可没,他的三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而后也对舞剧音乐进行了革新和发展提高了舞剧的表现力。

【关键词】
芭蕾舞剧、天鹅湖、柴可夫斯基、舞蹈艺术、歌剧艺术、赏析
【主体】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

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

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

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

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芭蕾继续发展,经历了宫廷芭蕾、情节芭蕾、浪漫主义芭蕾、俄罗斯芭蕾、当代芭蕾几个主要阶段。

传统的芭蕾舞技巧是一个严格的体系。

最基本的审美特征是对外开、伸展、绷直的追求,包括脚的五种基本位置,三种基本舞姿,腿的伸展、射击、打开、屈伸、抬腿、踢腿、和划圆圈等动作,还有各种舞姿的跳跃、旋转和转身,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

将其按特定的结构手法编排、组合,就能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艺术形象。

《天鹅湖》第二幕:慢板双人舞细腻地表达了白天鹅奥杰塔从恐惧、提防逐渐到对王子的放心和信任,进而迸发爱情,以至热恋的过程,奥杰塔的独舞突出了她的悲剧色彩,她的舞姿越是优美柔弱,就越是凸现出她的孤独和动人。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交响音乐的水平。

在他的舞剧中,音乐是和作品内容与舞台动作紧密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可夫斯基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交响性的展开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戏剧性。

他在《天鹅湖》中,以富于浪漫色彩的抒情笔触,表现了诗一般的意境,刻画了主人公优美纯洁的性格和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磅礴的戏剧力量描绘了敌对势力的矛盾冲突。

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至今还是芭蕾音乐的典范作品。

《天鹅湖》取材于神话故事,描述被妖人洛特巴尔特用魔法变为天鹅的公主奥杰塔和王子齐格弗里德相爱。

最后,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魔法,奥杰塔得以恢复为人身。

全剧分四幕,包含二十九个分曲。

其中第二幕描写齐格弗里德和奥杰塔在天鹅湖滨的相遇和相爱,由五个分曲组成。

第一分曲的基本主题是天鹅主题,它在全剧中贯穿发展,起着主导动机的作用。

凄恻动人的旋律,由双簧管在竖琴伴奏下吹出,然后移转到圆号上;最后,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隔开两个八度强烈地齐奏,并渐渐消失。

乐队演奏这个分曲时,舞台上是一片苍茫的夜色,一群天鹅浮游在湖上,领头的一只戴着花冠。

第二分曲是一个舞蹈场面。

开头一段音乐由弦乐器奏出,王子和他的朋友本诺穿着猎装登场。

当强烈的乐队全奏和尖锐的木管乐器旋律交替出现时,王子看见天鹅,想举弓射击,天鹅急忙躲藏起来。

天鹅公主用一个猫跳,从舞台后部的斜坡上落地,所谓猫跳就是蜷腿侧
跳的动作。

接着是一段情节舞。

所谓情节舞,是用舞蹈和哑剧来表现感情和戏剧情节的芭蕾场面。

双簧管吹出一个抒情曲调,天鹅公主责问王子为什么要射击她。

然后,音乐变为快板,天鹅公主向王子倾诉:她是一个公主,名叫奥杰塔。

她和她的同伴都中了邪恶的魔法师洛特巴尔特的妖术,白天变成天鹅,到了夜里才恢复为人身洛特巴尔特化装成一只猫头鹰。

时刻监视着她们。

这段音乐,是奥杰塔的独白。

当天鹅公主向王子叙述她的身世时,洛特巴尔特随着强烈的乐队全奏和管乐器的和强,出现在他们面前,威胁着王子。

王子举起弓来准备射击,但为天鹅公主所阻,她安慰着惊惶失措的王子,并向他吐露了爱情。

第二分曲没有结束,就紧接着第三分曲。

第三分曲是另一个舞蹈场面。

舞台上出现天鹅的行列,奥杰塔的同伴们登场。

她们发现王子,围拢来保护奥杰塔。

奥杰塔告诉她们:"他是善良的,你们走吧。

"伴随着奥杰塔这个舞蹈动作的,是双簧管的独奏。

王子扔掉弓,向奥杰塔表白爱情,并告诉她说,他想杀死洛特巴尔特,使她获得自由。

公主凄然告诉他说,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个准备为她而死的人,发誓始终不渝地爱她。

才能破除妖术,使洛特巴尔将毁灭。

王子欣然起誓,并要求奥杰塔参加第二天晚上的舞会,届时他将选她为新娘。

但她说,她要到午夜才能摆脱妖术去参加舞会,而那时舞会已经结束了。

她还警告王子,洛特巴尔特会用奸计破坏他的誓言。

奥杰塔请她的同伴们跳舞娱乐王子。

这时,刚才听到的双簧管主题,改由长笛独奏。

这段慢舞,是奥杰塔在王子的支持和同伴们的拱卫下表演的。

下面一个分曲是天鹅之舞,是由六首舞曲接回旋曲的原则构成的,第一首天鹅舞曲再现了两次,整个分曲形成A-B-A-C-D-A的结构,最后是奔放活跃的尾声。

天鹅舞曲是由全体舞蹈演员表演的圆舞曲,音乐清新欢畅,婉转流利,用单主题的三段式写成。

天鹅之舞的第二曲是奥杰塔的独舞。

小提琴和长笛先后奏出脉脉含情的旋律。

第二段速度转快,很快进入高潮。

全曲用二段式写成。

天鹅之舞的第三曲是稍稍缩短了的天鹅舞曲,即第一曲的再现。

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鹅跳的舞曲,音乐轻松活泼,四只小天鹅整齐一致的舞姿,包含"击脚跳"和"轻步行进"的动作。

所谓"击脚跳",就是跳起后双脚互击数次。

所谓"轻步行进",就是前脚跟碰着后脚尖的行过动作。

这些动作以及头部的转动,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小天鹅的形象。

天鹅之舞的第五曲是奥杰塔和王子的情节舞。

这是个三段式的抒情场面,开头的引子是竖琴的华彩段;第一段是竖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独奏;中段交替着木管乐器的快速走句,和独奏小提琴在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展开主题的旋律;再现部由独奏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互相呼应,并同时结合成为二重奏。

这段双人舞的音乐,用了二重唱的写法,它原来就是柴可夫斯基早期歌剧《女水神》中的一首爱情二重唱,作曲家把它借用到《天鹅湖》中来了。

天鹅之舞的第六曲是总体舞。

音乐是圆舞曲的第二次再现,然后是欢快活跃的尾声,奥杰塔在她舞伴的支持下,做出单足趾尖旋转和迎风展翅等优美的舞姿,结束了丰富多彩的天鹅之舞。

天鹅的舞蹈停了下来,因为现在已经迫近奥杰塔和她的同伴们要变为天鹅的时刻,邪恶的洛特巴尔特又出现了。

第二幕的终场音乐,再现了第二幕开头由双簧管独奏的天鹅主题。

王子向亲爱的奥杰塔告辞。

奥杰塔在洛特巴尔特的威胁下慢慢离开了王子的怀抱。

当曙光初现时,一群天鹅静静地飞过湖上。

天鹅主题不仅是开始和结束第二幕的主题,也是整个芭蕾的基本主题;第一幕、第二幕和第四幕的终场音乐,都以这个主题为基础。

柴可夫斯基通过主题变形的手法。

用音乐来揭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和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

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天鹅主题是一个悲怆的小调式主题,描写奥杰塔和她同伴们的悲惨命运;而在第四幕的终场音乐中,这个悲剧性的主题,先改变速度,变得激动不安;然后从四拍子变为宽广的二拍子,由乐队全奏,变成庄严的颂歌;最后又从小调变为大调。

并放慢速度。

成为一曲壮丽宏伟的凯歌,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战胜邪恶的力量,获得了胜利。

这种基本主题贯穿发展的手法,和他的交响音乐与歌剧音乐,是一脉相通的
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

他在《天鹅湖》的音乐中成功地运用了交响乐原则、奏鸣曲式中主题的对比和展开原则、赋格段及回旋曲式的自由运用原则;柴可夫斯基把舞剧中的古典舞(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以及男女独舞等)和代表性民间舞(包括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性舞)的音乐和表现力大大丰富提高了,使之焕然一新。

他以真挚动人心弦的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为主导,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戏剧冲突,整个舞剧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

柴可夫斯基强调音乐优美完整、富于诗意,强调音乐对于舞剧的积极作用。

运用主导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与剧中人物感情、特定场面紧密吻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在第二幕的《白天鹅双人舞》中,那如泣如诉、哀怨委婉的旋律,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奥杰塔公主对自己被困于魔掌之中的无助与无奈,对纯真爱情和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