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附加答案全解

合集下载

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附加问题详解

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附加问题详解

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附加问题详解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基本要求1.掌握醛酮的命名、结构、性质;醛酮的鉴别反应;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2.熟悉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及其反应活性规律;醛酮的制备⼆、知识要点(⼀)醛酮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结构:醛酮的官能团是羰基,所以要了解醛酮必须先了解羰基的结构。

C=O 双键中氧原⼦的电负性⽐碳原⼦⼤,所以π电⼦云的分布偏向氧原⼦,故羰基是极化的,氧原⼦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上带部分正电荷。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上带部分正电荷。

氧原⼦可以形成⽐较稳定的氧负离⼦,它较带正电荷的碳原⼦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

所以羰基易与亲核试剂进⾏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此外,受羰基的影响,与羰基直接相连的α-碳原⼦上的氢原⼦(α-H )较活泼,能发⽣⼀系列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和α-H 的反应是醛、酮的两类主要化学性质。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羰基碳上正电性的多少有关,羰基碳上所连的烃基结构有关,亲核试剂的亲核性⼤⼩有关。

(1)与含碳的亲核试剂的加成○1氰氢酸:○2 炔化物C OC O H C H O 121.8116.5。

sp 2杂化键键近平⾯三⾓形结构πσC C RO H H ( )δδ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的氧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的碳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αH 的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卤代反应C O C OH+ HCN CN 羟基睛α○3 有机⾦属化合物:(2)与含氮的亲核试剂的加成○11o 胺○2 2o 胺○3氨的多种衍⽣物:(3)与含硫的亲核试剂的加成-------亚硫酸氢钠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结晶,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容易分离出来;与酸或碱共热,⼜可得原来的醛、酮。

故此反应可⽤以提纯醛、酮。

反应范围:醛、甲基酮、⼋元环以下的脂环酮。

反应的应⽤:鉴别化合物,分离和提纯醛、酮。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与醇和水的加成与醇加成半缩醛酮cc3h7hoch3oh干hclcc3h7ohoch3hcc3h7och3och3h干hclch3oh缩醛酮甙的结构112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hooh61cohoh半缩醛939hooh61cohoh半缩醛939许多糖都含有这种环状半缩醛酮结构环状的半缩醛常常比开链的羟基醛更稳定环状的半缩醛常常比开链的羟基醛更稳定112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保护羰基otsohhoch2ch2ohoohh2oh2oh112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ch2chchoohoh
OH C
OH
三氯乙醛的水合物非常 稳定,有一定的熔点, 曾用做镇静催眠药
OH
CCl3 C H
OH
O
O
H2O
O 茚三酮
O OH OH
O 水合茚三酮
重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显色剂
R OH
11.2
醛、酮的化学性质——
C
亲H核加C成N反应
4. 与饱和NaHSO3的加成
NaCN
R CO
H
HO
O-Na+
+
:S
O
C2H5MgBr Ph C OMgBr
Ph C OH
C2H5
C2H5
CH3Li
Ph
CH3C
CNa Ph
CH3C
BrZnCH2CO2Et Ph
CH3
H
C OLi
Ph
CH3
CH3 C ONa
H Ph
C
CH3C
CH3
H
C OZnBr
Ph
CH2CO2Et
CH3 C OH CH3 CH3 C OH C CH3 C OH CH2CO2Et
11.2 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 Reformatsky反应

第十二章 醛和酮 核磁共振谱 答案

第十二章 醛和酮 核磁共振谱 答案

第十二章 醛和酮、核磁共振谱习题A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1. 2-丁烯醛2. 二苯甲酮3. 2,2-二甲基环戊酮COCH 3CH 3CH 3CH=CHCHOC O4. 3-(间羟基苯基)丙醛5. 甲醛苯腙6. 丙酮缩氨脲1.CHO OCH 32.COCH 3OH3.CHOOH对甲氧基苯甲醛 间羟基苯甲酮领羟基苯甲醛4.OO Cl5.O 2NBrCHO6. COCH 32-氯-1,4-己二酮3-溴-4-硝基苯甲醛苯甲酮7.CH 2OHC O H OH CH 2OH HO H8.CHCHO CH 39. CH 3CO CHCH 2CHO CH 3(3R,4S)-1,3,4,5-四羟基-2-戊酮2-环己基丙醛 3-甲基-4-氧代戊醛10.CH 3CHCH 2COCH 2CH 3CH 2CH 311. CH 3COCH 2COCH 312.Cl CHCHO (CH 3)2CCH5-甲基-3-庚酮2,4-戊二酮 4-氯-4-甲基-2-戊烯醛13. CH 3CN CH 3OH14. CH 3COCH 2CH 2OH 15. (CH 3)2 CHCH 2CHO丙酮肟 4-羟基-2-丁醇 4-甲基丁醛CH2CH2CHOOH H2C=NNH CH3CH3C=N NH CONH27. 苄基丙酮8. α-溴代丙醛9. 对甲氧基苯甲醛CH2CH2CH2CH3CO CH3CH CHOBrCHOOCH310. 邻羟基苯甲醛11. 1,3-环已二酮12. 1,1,1-三氯-3-戊酮CHO OH OOO ClClCl三.写出苯甲醛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1. CH3CHO/稀NaOH,△2. 浓NaOH3. 浓OH, HCHO4. NH2OH5. HOCH2CH2OH /干燥HCl6. KMnO4/H+,△7. Fehling试剂8. Tollens试剂9. NaBH4/H3O+10. HNO3/H2SO411. ①HCN,②H2O/H+12. ①C2H5MgBr/干醚,②H2O/H+1. CH=CHCHO2. COO-,CH2OH3.CH2OH,HCOO-4. CH=NOH5.OO6.COOH7. 不反应8.COONH4,Ag9.CH2OH10.CHONO211.CHOCN12. CHCH2CH3OH四.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完成下列反应五.完成下列反应式1.2CH 2COCH 3CH 2COONa+ CHBr 32. CHO240%NaOH+COOH CH 2OH3.CH 3CHCHCHONaBH 42CH 3CHCHCH 2OH4.CHO CH 2OHHO HHCN OH-HHOCN CH 2OHHOH H NC OH CH 2OH HOH5.O +HCl干( )2C 2H 5OH OC 2H 5OC 2H 56. C 6H 5CH CHCHO 1)C 2H 5MgBr 2) H 3O +C 6H 5CH=C(OH)C 2H 57.O4H 3COHH 3C1.CO CH 2CH 32CH 2CH 3CHCH 2CH 3OHZn-Hg,HCl ;H 2,Ni2.O[ ]OHOHH 2,Ni ;NaBH 4,H 3O +3.CHO[ ]COOHAg(NH 3)2+, H 3O +4. CH 3CHCH 2CH 2OH[ ]HOOCCH 2CH 2COOHCO CH 3NaOH, Br 2;H 3O +8.C 6H 5CH CH C OCH(CH 3)21)C H MgBr 2) H 3O +C 6H 5CH CH C OHCH(CH 3)2C 2H 59.CH 3C OCH 2CH 3H 2NCONHNH 2C 2H 5C=NNHCONH 2CH 310.Zn-Hg/浓HClCH 2COCH 3CH 2CH 2CH 311.CHO+COOH CH 2OH12. CH 3COCH 2CH 3I 2+CHI 3CH 3CH 2COONa13.H 2C COCH 3H 2CCHCH 3OH14.CHO(1)LiAlD 4(2)H 2OCDHOH15.COCH 3OCH 3HOCH 2CH 2OHOCH 3OO CH 316.CHO+CH 3CHO-CH=CHCHO17.CH 3CH 2C OCH 2CH 3+NO 2H 2NNH NO 2CH 3CH 2C H 3CH 2CNO 2NNHNO 2六.选择题1-5 DBCAA 6-10 BCCBA 11-15 C,D,AB,A,A 16-20 DDBDD 21-23 BCC七.用化学方法区分下列化合物 (1)丙酮与苯乙酮OO白色无现象(2)己醛与2-己酮 己醛己酮Ag(NH 3)2+无现象(3)苯甲醇与苯甲醛苯甲醛苯甲醇32+无现象(4)乙醛与丙醛乙醛丙醛无现象I +NaOHCHI 3(5)乙酸与丙醛乙酸丙醛无现象32CO(6)戊醛与2,2-二甲基丙醛CHO37. 环己烯.环己酮.环己醇加溴水褪色为环己烯,再加钠,有气体产生为环己醇,剩下的是环己酮 8. 2–己醇.3–己醇.环己酮先加氢氧化钠和碘,有白色沉淀的是2–己醇;再加2,4-二硝基苯肼,有沉淀的是环己酮 八.机理题1. 写出苯甲醛与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和机理-CHCH 2CHOOH2CHOCH 3CHOCH=CHCHO2. 写出丙酮与氢氰酸加成反应式并写出其机理。

第十二章醛和酮核磁共振谱答案解析

第十二章醛和酮核磁共振谱答案解析

第十二章 醛和酮、核磁共振谱习题A一.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式1. 2-丁烯醛2. 二苯甲酮3. 2,2-二甲基环戊酮COCH 3CH 3CH 3CH=CHCHOC O4. 3-(间羟基苯基)丙醛5. 甲醛苯腙6. 丙酮缩氨脲1.CHO OCH 32.COCH 3OH3.CHOOH对甲氧基苯甲醛 间羟基苯甲酮领羟基苯甲醛4.OO Cl5.O 2NBrCHO6. COCH 32-氯-1,4-己二酮3-溴-4-硝基苯甲醛苯甲酮7. CH 2OHC OH OHCH 2OH HO H8.CHCHO CH 39. CH 3CO CHCH 2CHO CH 3(3R,4S)-1,3,4,5-四羟基-2-戊酮2-环己基丙醛 3-甲基-4-氧代戊醛10.CH 3CHCH 2COCH 2CH 3CH 2CH 311. CH 3COCH 2COCH 3 12.Cl CHCHO (CH 3)2CCH5-甲基-3-庚酮2,4-戊二酮4-氯-4-甲基-2-戊烯醛13. CH 3CN CH 3OH14. CH 3COCH 2CH 2OH 15. (CH 3)2 CHCH 2CHO丙酮肟 4-羟基-2-丁醇 4-甲基丁醛CH2CH2CHOOH H2C=NNH CH3CH3C=N NH CONH27. 苄基丙酮 8. α-溴代丙醛 9. 对甲氧基苯甲醛CH2CH2CH2CH3CO CH3CH CHOBrCHOOCH310. 邻羟基苯甲醛 11. 1,3-环已二酮 12. 1,1,1-三氯-3-戊酮CHO OH OOO ClClCl三.写出苯甲醛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1. CH3CHO/稀NaOH,△2. 浓NaOH3. 浓OH, HCHO4. NH2OH5. HOCH2CH2OH /干燥HCl6. KMnO4/H+,△7. Fehling试剂 8. Tollens试剂 9. NaBH4/H3O+10. HNO3/H2SO4 11. ①HCN,②H2O/H+ 12. ①C2H5MgBr/干醚,②H2O/H+1. CH=CHCHO2. COO-,CH2OH3.CH2OH,HCOO-4. CH=NOH5.OO6.COOH7. 不反应8.COONH4,Ag9.CH2OH10.CHONO211.CHOCN12. CHCH2CH3OH四.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完成下列反应五.完成下列反应式1.Br 2CH 2COCH 3CH 2COONa+ CHBr 32. CHO240%NaOH+COOH CH 2OH3. CH 3CHCHCHONaBH 42CH 3CHCHCH 2OH4.CHOCH 2OHHO HHCN OH-HHOCN CH 2OHHOH H NC OH CH 2OH HOH5.O +HCl干( )2C 2H 5OH OC 2H 5OC 2H 56. C 6H 5CH CHCHO 1)C 2H 5MgBr 2) H 3O +C 6H 5CH=C(OH)C 2H 57. O4H 3COHH 3C1.CO CH 2CH 32CH 2CH 3CHCH 2CH 3OHZn-Hg,HCl ;H 2,Ni2.O[ ]OHOHH 2,Ni ;NaBH 4,H 3O +3.CHO[ ]COOHAg(NH 3)2+, H 3O +4. CH 3CHCH 2CH 2OH[ ]HOOCCH 2CH 2COOHCO CH 3NaOH, Br 2;H 3O +8.C 6H 5CH CH C OCH(CH 3)21)C H MgBr 2) H 3O +C 6H 5CH CH C OHCH(CH 3)2C 2H 59.CH 3C OCH 2CH 3H 2NCONHNH 2C 2H 5C=NNHCONH 2CH 310.Zn-Hg/浓HClCH 2COCH 3CH 2CH 2CH 311.CHO+COOH CH 2OH12. CH 3COCH 2CH 3I 2+CHI 3CH 3CH 2COONa13. H 2C COCH 3H 2CCHCH 3OH14.CHO(1)LiAlD 4(2)H 2OCDHOH15.COCH 3OCH 3HOCH 2CH 2OHOCH 3OO CH 316.CHO+CH 3CHO-CH=CHCHO17. CH 3CH 2C OCH 2CH 3+NO 2H 2NNH NO 2CH 3CH 2C H 3CH 2CNO 2NNHNO 2六.选择题1-5 DBCAA 6-10 BCCBA 11-15 C,D,AB,A,A 16-20 DDBDD 21-23 BCC七.用化学方法区分下列化合物 (1)丙酮与苯乙酮OO白色无现象(2)己醛与2-己酮 己醛己酮Ag(NH 3)2+无现象(3)苯甲醇与苯甲醛苯甲醛苯甲醇32+无现象(4)乙醛与丙醛乙醛丙醛无现象I +NaOHCHI3(5)乙酸与丙醛乙酸丙醛无现象32CO(6)戊醛与2,2-二甲基丙醛CHO37. 环己烯.环己酮.环己醇加溴水褪色为环己烯,再加钠,有气体产生为环己醇,剩下的是环己酮 8. 2–己醇.3–己醇.环己酮先加氢氧化钠和碘,有白色沉淀的是2–己醇;再加2,4-二硝基苯肼,有沉淀的是环己酮 八.机理题 1.写出苯甲醛与乙醛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和机理-CHCH 2CHOOH2CHOCH 3CHOCH=CHCHO2.写出丙酮与氢氰酸加成反应式并写出其机理。

醛酮反应机理二

醛酮反应机理二

醛酮反应机理二(附答案)1.酸性条件下手性醛酮的消旋化RR 12CRR 1HR 2*H+(±)or (+)(-)2. 酸催化卤代碱催化卤代X,X = Cl, Br, I3.卤仿反应机理(碱催化卤代)3C C X 3CRC H X 3CR+OHX = Cl, Br, I4.羟醛缩合机理羟醛缩合产物的分解机理(羟醛缩合的逆反应)5.酸催化下的羟醛缩合机理:CH3CH3O2H3H3CH CH3+2Al[O(CH3)3]3OOOHOClHCl(Lewis 酸催化)6.Mannich反应(胺甲基化反应)CH 2R'+CH2O H+CHR'2NH1酸催化过氧酸氧化 —— 生成酯 ( Baeyer-Villiger 反应)(“O ”如何插入C -C 键)“O ”插入取代基多的基团一边(取代基多的基团易迁移)R 1R2R 1R 2R 122.Wolff-Kishner 还原酮羰基至亚甲基机理RR'O RCH 2R'NH -NH , Na N 2+3. Meerwein-Ponndorf 还原反应(i-PrO)AlCH 3CHOHCH 3(过量)O R'(H)ROH R'(H)4.醛酮被金属还原至醇或二醇Na or LiRR'(H)RC OH R'RC OH R'RR'O2Mg (Hg)5.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R浓 OHR RCH 2OH+H +R COOH+RCHPhHOO OHPhC O7. Benzoin 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反应)8.Wittig 反应:Ph 32+R 2+Ph 32不饱和醛、酮,1. α, β-不饱和醛酮与亲核试剂的亲核加成反应。

1, 2 – 加成为主(Nu - : 强亲核试剂,如 RLi, 炔基钠, LiAlH4等)1β2. 与亲核试剂的1, 4 – 加成机理α, β-不饱和醛酮与亲电试剂的亲电加成反应 3.α, β-不饱和醛酮的羟醛缩合(插烯规则) 4.Michael加成COCC+碱4. Diels-Alder 反应+例 1:写出下列合成的路线1酸性条件下手性醛酮的消旋化RR 12CRR 1R 2*H+(±)or (+)(-)CO RR 1R R 2H H RR 1C RR 2R 1C R 1R2*2+H 3(±)H H2.酸催化卤代O+CXC烯醇化C HH 2O X+H X碱催化卤代X ,X = Cl, Br, IX = Cl, Br, ICHCXOH3.卤仿反应机理(碱催化卤代)3C C X3CR C H X3CR+OH23R3COHC H X3+2RXCHXX3HOR CHRXX4.羟醛缩合机理羟醛缩合产物的分解机理(羟醛缩合的逆反应)CCHH CHOHCOHO5.酸催化下的羟醛缩合机理:CH3O2H 3H 3CHCH 3+23)3]3O OHHCl(Lewis 酸催化)C HH+CHH +烯醇化H 2OCOH HCHHOH 2OH 2O++H +3O8. Mannich 反应(胺甲基化反应)CH 2+CH 2OR"NR"H+CH R'CH 2NR"HRCHR'H RRHC HHCR"NR"HH2CO HNH2NH2R"NR"OHR CHOHR"NR"CHR"NR"R'1酸催化过氧酸氧化——生成酯(Baeyer-Villiger反应)(“O”如何插入C-C键)“O”插入取代基多的基团一边(取代基多的基团易迁移)R1R2R1O R2R1O R2R1R2RCO O H+R1R2HH OR1C R2O HO+ OR1C R2O HOδ+~ R1OR C R2O HOH++OHR1O R2H+R1O R2(来自过氧酸)R迁移2.Wolff-Kishner 还原酮羰基至亚甲基机理R R'OR CH2R'NH-NH, Na~ 200CN2+R R'ONH2-NH2R C R'ONH-NH2R C R'OHN-NH2HOHRCR'HOH RCR'R CH2R' RCHR'N N HOHRCHR'225.Meerwein-Ponndorf 还原反应(i-PrO)AlCH 3CHOHCH3(过量)OR'(H)ROHR'(H)AlOOCHδRCOCH3C CH3+OH+AlO3)2 3333334.醛酮被金属还原至醇或二醇Na or LiR R'(H)R R'(H)e CO NaCORHR'eHO Na HRC OH RC OH RCR'O2Mg (Hg)自由基二聚RC O RC ORC OH RC OH PinacolH ORR'2eMg RC ORC O6. Cannizzaro 反应(歧化反应)RC OROHOHR +~ H ROO +HRC OH负H 迁移练习R浓 OHR RCH 2OH+H +R COOH+RCHPhHOO OHPhC O9. Benzoin 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反应)8.Wittig 反应:Ph 32+R 2+Ph 3Ph 3P2R 2+Ph 3Ph 3C C O RPh 3C C R制备烯烃232OH或CH2Ph3P+3+或PPh3CH3I+PPh3+2CH3I(1) PPh32Ph323不饱和醛、酮共振式,OOE ENu Nu2.α, β-不饱和醛酮与亲核试剂的亲核加成反应。

11 醛和酮问题参考答案

11 醛和酮问题参考答案

11 醛和酮问题参考答案问题 1问题 2格氏试剂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制备羧酸。

问题 3这是一个类似卡尼扎罗反应(Cannizzaro)的反应机理,因为是两分子苯甲醛,会得到一分子苯甲醇,一分子二苯甲酮。

问题 4甲醛、乙醛、丙酮三个化合物,由于甲基和羰基的超共轭效应,化合物的稳定依次增加。

甲醛、乙醛、丙酮和两分子水反应后得到偕二醇,相应的羰基碳依次转化为仲碳,叔碳和季碳,因而产物的空间位阻依次增加,稳定性依次降低。

因而甲醛、乙醛、丙酮反应的转化率依次降低。

问题 5三氯甲基是一个吸电子基团,增加了羰基的亲核性,导致羰基容易和水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问题 6亚胺可能存在如图所示的顺反异构体,其中反式异构体比较稳定。

问题7酮的亲核性比醛弱,此外酮的空间位阻比醛大;因而显色反应的时候要比醛慢。

问题8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酸会和硫酸氢根反应,促使平衡相底物方向移动;碱也会和硫酸氢根反应,促使平衡向底物方向移动。

问题9汞遇硫会形成不溶的硫化汞,从而促使反应向生成酮的方向移动。

问题10问题 11问题 12一缩乙二醇能够将水合肼和酮溶解到一相中,增加两者的碰撞机会,加快反应的进行。

同时一缩乙二醇的沸点也比较高,反应可以在高温下进行。

问题 13乙醛和三分子甲醛发生羟醛缩合,得到如图所示化合物a, a 进一步发生卡尼扎罗反应(Cannizzaro)得到季戊四醇。

OH CH 2O H H CH 2O H O H 2-++CH 3H 2O H CH 3CH CH 2CHO O C C -CH 3CH CH 2CHO O CH 3CH CH 2CHO OH OH HOH ++-。

11.醛酮附加习题及解答

11.醛酮附加习题及解答

第十一章 醛和酮⒈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 (2) (3) (4)(5) (6)(7)(8)解:(1)3-甲基丙醛 (2)5-乙基-7-辛烯醛(3)(E)-3-苯基-2-丁烯醛 (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5)2-甲基-3-戊酮 (6)4-乙撑基环己酮(螺[2.5] -6-辛酮) (7)1-苯基-1-丙酮 (8)(2S ,4R )-2-甲基-4-乙基环己酮2.写出下列有机物的构造式(1)2-methylbutanal (2)cyclohexanecarbaldehyde (3)4-penten -2-one (4)5-chloro -3-methylpentanal (5)3-ethylbenzaldehyde (6)1-phenyl -2-buten -1-one 解:(1) (2)(4) (5)(5) (6)⒊以沸点增高为序排列下列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⑴ a.CH 2=CHCH 2CHO b.CH 2=CHOCH=CH 2 c.CH 2=CHCH 2CH 2OH d.CH 3CHO(2)a. b. c. d.(CH 3)2CHCHO H 2C CHCH 2CH(C 2H 5)(CH 2)3CHOCHO CHOH 3CO HO (CH 3)2CHCOCH 2CH 3O H 2H 52H 5C CH 3O CHOCH 2C CH 3CH 2CCH 3O CH 3CH2CHCHO CH 3ClCHO EtC OCH CHCH 3CHO CHOHO OHC CHO OH解:(1)沸点高低顺序为d<b<a<c ,有机物沸点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故d 沸点最低;在abc 中,只有c 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故沸点最高;a 与b 相比,a 是羰基化合物,极性较强,分子间作用较大,而b 为醚,分子极性小,所以沸点比a 低。

(2)b > c>d > a 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22二缩乙二醇OCH 3OCH 3OCH 3OCH 3O(1)C 6H 5MgBrH 3+OO(2)OMgBr C 6H 5OH C 6H 5(3)2PhCH CHCHO PhCH CHCOOH(4)4CH 2CHCH 2CHOCH 2CHCH 2CH 2OHC6H 5COCH 322(5)NNHCONH 2C CH 3C 6H 5Se 2OO OPh P CH (6)O CH 2CH 2(7)OCH 325C 2H 5OH+C 6H 5COCH CH 2O CH 3CH 2CH 2COC 6H 5(8)OHOHOOOO2OOOHOHOHO(9)HCNOHNaOH(10)CHOBr+CH 2OCH 2OHBr+HCOO5.试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化学方法帮助某工厂分析其排出的废水中是否含有醛类,是否含有甲醛?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

第十二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

1. 醛、酮的定义和分类酮分子中的羰基也可称为酮基。

羰基与两个相同的烃基相连,称为简单酮或对称酮,与两个不同的烃基相连则称为混合酮或不对称酮。

2. 醛、酮的定义和分类结构当羰基的α位有羟基或氨基时,羰基氧原子可以与羟基或氨基的氢原子以氢键缔合,倾向于以重叠型为优势构象形式存在,如:第十二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 共轭加成3.醛、酮的物理性质由于羰基的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烷烃高,但比醇低。

醛酮的氧原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混溶(甲醛易溶于水,丙酮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乙醛的溶解度为16g(100g H2O)-1)。

脂肪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于1。

4.醛、酮的反应(1)羰基的亲核加成由于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的原因,醛比酮表现的更活泼。

1)和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①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加成此反应仅限于酮的烃基和格氏试剂的烃基都不太大,即空间位阻不很突出。

否则将发生两种“不正常”的反应:烯醇化反应及酮被还原。

烷基锂体积较小,因此当格氏试剂反应结果不好时,有时可以用烷基锂进行反应,会得到较好的结果,因此,格氏试剂与烷基锂可以相互补充。

当羰基与一个手性中心相连时,它与格氏试剂(也包括氢化铝锂等试剂)反应就是一个手性诱导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遵循Cram规则一,即:亲核试剂从空间位阻较小的一边进攻羰基碳原子。

为什么R与L取重叠型构象?因为这些试剂与羰基发生加成反应时,它们的金属部分须与羰基氧络合,因此羰基氧原子一端位阻增大,α碳上最大基团(L)与羰基处于反式,故R与L取重叠型构象为最有利于反应的构象。

②与HCN的加成丙酮与氢氰酸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反应,生成丙酮羟腈,然后和甲醇在硫酸的作用下,即发生失水及腈的醇解反应,氰基变成甲氧酰基(-COOCH3):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步骤合成有机玻璃的。

碱性条件能加速该反应,这是由于氢氰酸是弱酸,其离解很少,[CN-]浓度很低,当加入NaOH时,碱与H+ 结合促使离解平衡右移,使亲核性的增大,但是碱性不能太强,因为最后还需要H+才能完成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O H CCCR (H )
a-炔基醇
•进一步应用
H OH C CC CR
炔基醇
H2 Lindlar催化剂
Na / NH3
H2O/ Hg++ H C
R=H
OH
C
R
CC
H
H
cis-烯基醇
OH
C
H
CC
trans-烯基醇
H
R
OH O
H+
C C CH3
O
C
CC
CH3
a-羟基酮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a, b-不饱和酮
醛酮与金属试剂加成的立体化学 —— Cram规则
手性碳
2.5
1
•Cram的解释
Small
Medium
O
H
Et CH3MgBr
Br
Mg
O
H3C H
Et
OH
H
Et
HPh
Large
HPh
位阻大
Cram规则:羰基氧在S与M 之间,试剂从S一边进攻。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H3C
H
Ph
主要产物
1.3 醛酮与LiAlH4 或 NaBH4 还原反应
N H 2
H 2 O /H +
CC N
o r O H
a-氨基腈
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相关反应
N H 2 CC O O H
a-氨基酸
Strecker反应机理
O
H NH3
OH
OH
C
C
C
CN C
NH2
亚胺正离子
NH3 NH2 C CN
NH3 H2O/ H+ or OH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分支学科。

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其具有重要的化学性质。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进行整理,以便系统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

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指的是一个亲核试剂攻击一个电子云丰富的碳原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化学键。

醛和酮常参与亲核加成反应的典型亲核试剂包括酸、醇、胺等。

以下是醛和酮的几种亲核加成反应:1. 醛和酮的酸性条件下的加成反应醛和酮在酸性条件下,通常可以通过亲核试剂的加成来形成醇。

以醛为例,其亲核加成反应可以表示为:RCHO + H2O → RCH(OH)22. 醛和酮的醇性条件下的加成反应醛和酮在醇性条件下,可以通过醇的加成来形成醚。

以酮为例,其亲核加成反应可以表示为:RCOR' + R''OH → RC(OR'')R'' + H2O3. 醛和酮的胺性条件下的加成反应醛和酮在胺性条件下,常可以通过胺的加成来生成胺加成产物。

以醛为例,其亲核加成反应可以表示为:RCHO + R'NH2 → RCH(NHR')2 + H2O三、醛和酮的还原反应醛和酮的还原反应是指将醛和酮中的碳氧双键还原为碳碳单键的反应。

在还原反应中,常用的还原剂包括金属氢化物如氢气、碱式金属醇ates等。

以下是经典的醛和酮的还原反应:1. 醛和酮的氢还原反应醛和酮的碳氧双键可以被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还原为碳碳单键。

以醛为例,其氢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RCHO + H2 → RCH2OH2. 醛和酮的金属氢化物还原反应醛和酮可以通过金属氢化物的还原作用来生成相应的醇化物。

以酮为例,其金属氢化物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RCOR' + LiAlH4 → RCH(OH)R' + AlH3 + LiX四、总结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基础且重要的反应类型。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一、引言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和碳以及其他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醛和酮是常见的官能团,其具有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进行整理。

二、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1. 亲核加成反应定义亲核加成反应是指亲核试剂中的亲核试剂从反应中代替醛或酮中的部分或全部官能团的过程。

该反应常见的亲核试剂有:醇、胺、氨等。

2. 亲核加成反应机理(1)亲核试剂攻击羰基碳亲核试剂通过其自由电子对攻击醛或酮中的碳,形成一个五元环中的过渡态。

(2)五元环的形成亲核试剂中的亲核部分攻击羰基碳后,将剩余的电子通过共轭转向氧原子上,形成五元环中的过渡态。

(3)负电荷的转移氧原子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亲核试剂的负电荷上,亲核试剂离开后,得到最终产物。

三、醛和酮的还原反应1. 还原反应定义还原反应是指通过还原剂将醛或酮中的羰基还原成相应的醇。

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气、亚磷酸酯等。

2. 还原反应机理(1)氢化钠和水的生成还原剂与醛或酮中的羰基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官能团。

(2)还原剂的失去电子还原剂通过失去电子的方式与醛或酮中的羰基发生反应,形成相应的醇官能团。

(3)中间物的形成中间物形成后,通过质子转移的方式,生成最终的醇产物。

四、示例以丙酮和甲醛为例,说明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

1. 丙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以氯乙烷为亲核试剂,攻击丙酮中的碳,形成五元环过渡态。

氯离子离开后,得到丙酮和氯乙烷反应生成的产物。

2. 甲醛的还原反应以氢气和铜催化剂为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氢氧化钠作为碱催化剂。

甲醛经过还原反应后,得到甲醇作为最终产物。

五、结论本文对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和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整理。

醛和酮的亲核加成反应通过亲核试剂攻击羰基碳,形成五元环过程实现。

而醛和酮的还原反应则是通过还原剂将羰基还原成相应的醇官能团。

第九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第九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COCH3
乙酰苯(苯乙酮)
COCH2CH2CH3
丁酰苯
2、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羰基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称为某醛或
某酮,主链碳原子的编号从醛基一端或靠近酮基 一端开始,酮基的位置必须用数字标明在酮基之 前,如有侧链,其位次写在酮基位次之前。
CH3
CH3-CH-CH2CH2CHO 4-甲基戊醛
CH3COCH2CHCH3
问题:
下列化合物中,可以与HCN反应的是(C )。
O
O
A.
C CH3 B. CH3CH2 C CH2CH3
O
C.
O
D.
C
OH
E. CH3CHCH2CH3
2. 加亚硫酸氢钠
O R C H + NaHSO3
OH RCH
SO3Na a-羟基磺酸钠
加成物a-羟基磺酸钠不溶于NaHSO3饱和溶液。以白色 浑浊或白色沉淀析出。在此水溶液中加酸或加碱,由于能
H 116.6o H 平面分子
O 122o C CH3 116o CH3
比较:
109o
143pm
CH3
C 原子sp2 杂化
羰基平面
C=O极性较大,醛、酮是极性较强的 分子(m=2.3~2.8D).
(二)命名
O RCH
脂肪醛
O Ar C H
芳香醛
O R C R’
脂肪酮
O Ar C R
芳香酮
芳香醛酮的羰基直接连在芳香环上。
Nu:—
d+ d-
slow Nu
A-Nu fast
Nu
A
+Nu-
Nu:—
slow
A-Nu
A
d+ d-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_图文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_图文

(3)写出合成路线。
若合成仲醇
因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R和Rˊ两个烃基故
所用醛和格氏试剂可有两种选择:(1)断裂
选择RMgX和RˊCHO;O和
若合成叔醇
,可选择三种不同的格氏试剂和
相应的酮来制备。
5.与氨的衍生物加成
氨分子中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基团取代后的生成物叫 做氨的衍生物。
必须要先把醛基保护起来后再氧化。
4.与格式试剂的加成 格氏试剂容易与羰基进行加成反应,产物水解后生成相应的醇 。
甲醛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伯醇:
环己基甲醇 (伯醇)
其它醛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仲醇:
酮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叔醇:
例题: 选用适当的原料合成化合物 合成路线分析(1)合成产物为伯醇,因此应选 用甲醛和相应的格氏试剂来制取。 (2)把将要合成的化合物拆分成两个结构单元。
上述反应可以看成是1mol醛与2mol醇分子间脱去1mol水,生 成缩醛。
比如:
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
OH
HO
HCl
HOCH2CH2CHCHO
OH
CH3OH
HO
O
半缩醛
OCH3
O
缩醛
缩醛化学性质与醚相似,对碱、氧化剂、还原剂都非常 稳定。但在稀酸中易水解生成原来的醛。
利用这一性质在有机合成中常用来保护羰基。 例题:
应用范围:醛、甲基脂肪酮、C8以下环酮
练习: 注意:有机合成反应中制备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这个反应生成的氰醇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例如,丙酮氰 醇在H2SO4作用下发生脱水、酯化反应可得有机玻璃单体:
2.与饱和亚硫酸氢钠(40%)的加成
α -羟基磺酸盐 产物α -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 溶液中,容易分离出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的醛、 酮。故此反应可用以提纯醛、酮。

有机化学第10章醛、酮及亲核加成反应

有机化学第10章醛、酮及亲核加成反应

CH3
CH3 OC2H5
C
+
CH3 OC2H5
O HCOC2H5
O MeC
HOCH2CH2OH
CO2H
H+,
O O
Me
O O
Me
CH2OH
H2O HCl
O MeC
CO2H
1. LiAlH4 2. H2O
CH2OH
二、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醛或活泼的酮(脂肪族甲基酮及少于8个碳原子的脂环酮) 在室温下与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40%水溶液)溶液一 起振荡,不需加任何催化剂反应即可生成-羟基磺酸钠 盐.
第一节 醛、酮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醛、酮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C=O)
O R
H

-CHO 醛基
O
R
R'

>C=O 酮基
分子中的烃基(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醛、酮分子 中的烃基可以是直链的或是环状的,脂肪的或芳香的。
一、羰基的结构
CO
CO
碳原子SP2杂化轨道与另外三个原子以键结合的,所以这 三个键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键角约为120°。
=O + HNO 3 V2O5 HOOC(CH 2)4COOH
二、坎尼扎罗反应
不含-H的醛在浓碱作用下,一分子醛被氧化成酸, 而另一分子醛则被还原为醇,这是自氧化还原反应,也 叫歧化反应或康尼查罗(Cannizzaro)反应。
Cl
R
C=O
R
> Ph CH3
C=O
> Ph Ph
C=O
一、与醇的加成
醛在干燥氯化氢气体的存在下,可与醇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半缩醛,半缩醛不稳定,会分解为原来的 醛,若有另一分子醇存在,半缩醛将与之失水生成

第十二章 醛和酮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醛和酮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醛和酮 核磁共振谱习题答案12-1(1)3-甲基戊醛 (2)2-甲基-3-戊酮 (3)环戊基甲基酮(4)3-甲氧基苯甲醛 (5)3,7-二甲基-6-辛烯醛 (6)α-溴代苯乙酮 (7)1-戊烯-3-酮 (8)丙醛缩二乙醇 (9)环己酮肟 (10)2,4-戊二酮 (11)丙酮-2,4-二硝基苯腙 12-2CH 3CH=CHCHOCO(1)(2)OOHCH 2CH 2CHO(3)(4)H 2C=NNH CH 32OH 3C (5)(6)CH 2CH 23BrOCH 3(7)(8)CHOOH(9)(10)CH 2CH 2CH 2O OO12-3CH3CH2CH2CH2CHO 戊醛 CH3CH(CH3)CH2CHO 3-甲基丁醛CH3CH2CH(CH3)CHO 2-甲基丁醛 (CH3)3CCHO 2,2-二甲基丙醛 CH3CH2COCH2CH3 3-戊酮 CH3CH2CH2COCH3 2-戊酮 (CH3)2CHCOCH3 3-甲基-2-丁酮 12-4CHCH 2CH 3OH(1)(2)CH 3CH 2CH 2OHSO 3Na(3)(4)CH 3CH 2CH 2OH CH 3CH 2CHOHOH(5)(6)CH 3CH 2CHCN CH 3CH 2CHCHCHOOH3CH 3(7)(8)CH 3CH 2CH 3CH 2CH 2OHBr(9)(10)CH 3CH 2CHOOCH 3CHCHO(12)CH 3CH 2COOH CH 3CH 2CH=NOH CH 3CH 2CH=N NH(13)(11)12-5+(2)CH=CHCHOCH 3(1)CH 2OHCH 3COONaCH 3+(4)CH 3(3)CH 2OHCH 3COOHHOOCHCOONaCOOH(5)12-6O+(2)NO 2(1)CCH 3COOHCCl3(4)CHCH 3(3)OHCCH 3OMgBrOH ;CCH312-7(1)CH3COCH2CH3能发生碘仿反应,也能和饱和NaHSO3水溶液加成。

醛酮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亲核加成反应

与炔化物加成 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不需要制好的炔化物,用末端炔烃和强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
与含氮亲核试剂加成 与含氧亲核试剂加成 与含硫亲核试剂加成
一级胺的加成产物失水生成 亚又叫西佛碱
与胺的加成
一个碳上连着一个羟基和氨 基很不稳定,容易失水生成 亚胺
脂肪族亚胺很不容易分解
芳香族亚胺相比较稳定,可 以分离出来
反应需要微量的碱,以增加CN-离子的量
与氢氰酸加成
碱性不能太强,因为最后还需要H+加到生成的O离子上
一般也符合Cram规格一
Cram规则二:
当醛酮的α碳上有-OH和-NHR时,反应物的这些基团与羰 基氧采取重叠构象
斯锐克反应
羰基化合物和NH4Cl和 NaCN反应生成α氨基氰
水解生成α氨基酸
反应物是炔化锂和炔华钠 产物是a-炔基醇
醛酮亲核加成 反应
与含碳亲核试剂加成
碱性条件
与格氏试剂或有机锂试剂加 成
生成多一个烃基的醇
Cram规则一:
反应时羰基氧与金属离子配位,空间位阻增大, 导致羰基氧与a碳上的最大基团呈反式,负离子从 最小基团出攻击羰基碳。
空间位阻大则不能反应
生成α-羟基氰
水解成a-羟基酸 醇解成a-羟基酯
失水成α,β不饱和酸 失水成α,β不饱和酯
可以用来保护羰基
产物是盐,可用来分离
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是可逆反应,产物分离后可用碱变回
醛可顺利进行,甲基酮也能,芳香酮及其 他位阻大的酮不能
硫醇可用卤代烷和硫氢化钠反应RX+NaSH= RSH+NaX制得
与硫醇的反应
硫醇和醇类似,但比醇亲和性强,乙二硫醇 和醛酮在室温下就能反应。但很难变回原来 的醛酮

醛酮亲核加成

醛酮亲核加成

O-R'
OR'
缩醛
H+/H2O RCHO + 2R'OH 水解
应用: 羰基的保护和去保护
醛酮与醇(常用乙二醇)加成及脱水生成缩醛、缩酮 (保护) 再水解成醛酮 (去保护)
4: 与 RMgX 加成
H
δ -δ +
H
H
R-C=O + R'MgX 乙醚 R-C-OMgX H2O R-C-OH
δ + δ-
R'
R'
R-具 强亲核性
HCHO + R'MgX
R-CH2OH
R'
R-CO-R' + R''MgX
R-C-OH
R''
重要应用: 由小分子卤代烃、烯、醇 大分子醇、卤代烃、醛酮、酸
注: 较大空间效应时,非正常加成, -CO- 还原成醇
例 (CH3)2CH-CO-CH(CH3)2 + (CH3)2CHMgX 乙醚 H
OR'
OR'
半缩醛
缩醛
H+/H2O R-CHO
合成中用于保护醛酮 酮相对困难,但易与二元醇反应
O + CH2-CH2 OH OH
OH O-CH2CH2OH
半缩酮
O-CH2 O-CH2 + H2O
缩酮
反应机理: 酸催化:羰基先质子化,增加目标试剂羰基碳的正电性, 利于弱亲核试剂醇 R'OH 再进攻(慢速)
解释 : 供电诱导效应, 空间效应 应用: 增长碳链(工业) ,有毒 改进 : 少量无机酸 + NaCN 代替 HCN , pH=8弱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一、基本要求1.掌握醛酮的命名、结构、性质;醛酮的鉴别反应;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2.熟悉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及其反应活性规律;醛酮的制备二、知识要点(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二)醛酮的结构:醛酮的官能团是羰基,所以要了解醛酮必须先了解羰基的结构。

C=O 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π电子云的分布偏向氧原子,故羰基是极化的,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氧原子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较带正电荷的碳原子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

所以羰基易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此外,受羰基的影响,与羰基直接相连的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α-H )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和α-H 的反应是醛、酮的两类主要化学性质。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羰基碳上正电性的多少有关,羰基碳上所连的烃基结构有关,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大小有关。

(1)与含碳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1氰氢酸: ○2 炔化物C OC O H C H O 121.8116.5。

sp 2杂化键键近平面三角形结构πσC C RO H H ( )δδ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涉及醛的反应 氧化反应( )αH 的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卤代反应C O C OH+ HCN CN 羟基睛α○3 有机金属化合物:(2)与含氮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11o 胺 ○2 2o 胺 ○3氨的多种衍生物:(3)与含硫的亲核试剂的加成-------亚硫酸氢钠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容易分离出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的醛、酮。

故此反应可用以提纯醛、酮。

反应范围: 醛、甲基酮、八元环以下的脂环酮。

反应的应用:鉴别化合物,分离和提纯醛、酮。

(4)与含氧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1水 ○2醇醛较易形成缩醛,酮在一般条件下形成缩酮较困难,用12二醇或13-二醇则易生成缩酮。

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

2.α-H 的反应(羟醛缩合、交叉缩合、卤仿反应)醛、酮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影响,α-H 变得活泼,具有酸性,所以带有α-H 的醛、酮具有如下的性质: (1)羟醛缩合有α-H 的醛在稀碱(10%NaOH )溶液中能和另一分子醛相互作用,生成β-羟基醛 ,故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2)交叉缩合C O δδ+ R MgX δδCOMgX RH 2O R C OH +HOMgX无水乙醚C O NaO-S-OH COHSO 3NaC ONa SO 3H+O 醇钠强酸强酸盐 白( )R C H ( R' )R C OHH O ( R' )O +R''R''OH RCO H O ( R' )R''OH R''R''HClHCl 无水干+H 2O半缩醛 酮不稳定一般不能分离出来缩醛 酮 ,双醚结构。

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可分离出来。

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 )NH 2-OH NH 2-NH 2NH 2-NH NH 2-NH-C-NH 2O NH 2-NH O 2N NO 2羟氨肼苯肼二硝基苯肼氨基脲2,4(3)分子内缩合(4)卤代反应和卤仿反应醛、酮的α-H 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醛、酮,特别是在碱溶液中,反应能很顺利的进行。

含有α-甲基的醛酮在碱溶液中与卤素反应,则生成卤仿。

若X 2用I 2则得到CHI 3 (碘仿) 黄色固体,称其为碘仿反应。

(5)外消旋化 3.氧化和还原反应 (1)康尼查罗反应没有α-H 的醛在浓碱的作用下发生自身氧化还原(歧化)反应——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等摩尔的醇和酸的反应称为康尼查罗反应。

(2)醛的氧化反应醛易被氧化,弱的氧化剂即可将醛氧化为羧酸。

土伦试剂是弱氧化剂,只氧化醛,不氧 化酮和C=C 。

故可用来区别醛和酮。

○1托伦试剂 ○2斐林试剂 (4)还原反应○1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2羰基还原成醇羟基 催化氢化:LiAlH4还原:LiAlH4是强还原剂,除不还原C=C 、C ≡C 外,其它不饱和键都可被其还原。

NaBH4还原:只还原醛、酮、酰卤中的羰基,不还原其它基团。

○3酮的双分子还原(五) 不饱和醛酮:不饱和醛酮的分类、命名和制备;α,β-不饱和醛酮的化学性质(加格氏试剂,HCN 等);Michael 加成,亲核加成反应历程:(简单的加成反应历程,加成——消去反应历程)。

R C H O (R')+ H 2Ni 热,加压R CH H OH (R')RCHO + 2[Ag(NH 3)2]+ + 2OH -2Ag + RCOONH 4 + NH 3 +H 2O 土伦试剂银镜三、习题1.命名下列化合物,立体构型明确的要标明构型。

(1) (2) (3) (4)(5) (6)(7) (8) (9)(10)2.写出下列化合物结构(1)1-苯基-1-丙酮(2)3-甲基丁醛(3)邻羟基苯甲醛(4)对异丙基苯甲酮(5)3-甲基-2,4戊二酮(6)5-甲基-4-羰基-2-己烯醛(7)R-3-甲基-2戊酮(8)3-氯-3-甲基-2-戊酮(9)3-丁烯-2-酮(10)4-对甲基环己酮(11)3-(2-乙基苯基)丁醛(12)丙酮苯腙3.填空(1)下列化合物中,羰基亲核反应活性最强的是C。

A. B. C. D.(2)下列化合物中,羰基亲核反应活性最强的是D。

A.B.C.D.CH3CH(OH)CH2CHO CH2=CHCOCH3(CH3)3CHCH=CHCHO(CH3)2CHCH2COCH2CHOCH2CCH2OClCH3OCCH3COCH2CH3CHOCHOOHOCH3ClCH2CHO ClCH2CH2CHO Cl2CHCHO CH3CHOCH3CHO ClCH2CHO CH3CH2CHO NO2CH2CHOOHCH33-羰基丁烯4-(3-氯苯甲酰)甲苯3-羟基丁醛5-甲基-3-羰基己醛(R)-3-甲基环己酮4,4-二甲基-2-戊烯2-丙酰基甲苯1,3-二甲基丙酮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2z)-3,7-二甲基-2,6辛二烯(3)下列化合物中能与乙基溴化镁反应,水解后生成2-甲基-2-丁醇的是 B 。

A .B .C .D .(4)下列化合物能与醛反应生成腙的是 B 。

A .B .C .D .(5)下列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正确相对活性顺序为 C 。

Ⅰ 甲 醛 Ⅱ 乙 醛 Ⅲ 丁 酮 Ⅳ 丙 酮A . Ⅲ >Ⅳ >Ⅱ >ⅠB . Ⅰ >Ⅱ >Ⅲ >ⅣC . Ⅰ >Ⅱ >Ⅳ >ⅢD . Ⅱ >Ⅰ >Ⅳ >Ⅲ(6)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乙二醇与醛类反应的最终产物是 C 。

A . 卤代酸 B . 内 酯 C . 缩 醛 D . 羟基乙醛 (7)下列化合物与氢氰酸反应时, 反应速度最快的为 C .A .B . C. D.(8) 下列化合物中, 可起歧化反应的为 AE , 可发生碘仿反应的为 D .A .B .C .D .E .(9) 格氏试剂与 D 反应的水解产物为三级醇.A. B. C. D.4.完成下列反应(1)(2)(3)(4)CHOCH 3CHO10%NaOH+CH 3CHO + HOCH 2CH 2OHH +CHO 40%NaOH CH 3CH 2CHO稀 NaOHCH 3CHCH 2OCH 3CH 2CHOCH 3COCH 3CH 3COOCH 3NH 2OH NH 2NH2NH 2NHCH 3CO C O CH 3Cl 3CCHO CH 3CHO CHO CH 3CH 2CHO (CH 3)2CHCHO CH 3COCH 3(CH 3)3CCHOCH 3CHO HCHO CHOCH 3COCH 3(5)(6)(7)(8)(9)(10) (11)(12)(13)(14)5,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写出所加化学试剂及所出现的实验现象(1)苯丙烯醇,苯丙烯醛 托伦试剂 (2)戊醛,3-戊酮 托伦试剂 (3)苯乙醛,苯乙酮 托伦试剂 (4)环己醇,环己酮CHO40%NaOH CH 3CHO + CH 3CH 2NO 2C 2H 5ONa CHOOHO+(CH 3)2CHCOCH 3I 2/NaOH ONH 2NHC 6H 5CH 3CH 2COCH 3 + NH 2OHCH 3CHOHCNH 3O+CHOCH 3CHO 稀 NaOH_H 2O(CH 3)3CCHO40%NaOHCH 3COCH 3 +NHNH 2肼(5) 苯乙酮,环己酮,苯酚先碘仿(I2/NAOH ),后FeCL3 (6)丙醛,丙酮,1-丙醇,甲乙醚 先托伦试剂,再加肼,后Na (7)甲醛,乙醛,甲醇,乙醇先托伦试剂区分醛酮,再碘仿分别都区分 (8)乙醛 丙醛 丙酮 托伦试剂,再碘仿6.制备 (1)(2) 和(3)(4) (5)(6)(7)(8)7..结构推导题(1)化合物A 的分子式为C 6H 12O ,能与羟胺作用生成肟,但不起银镜反应,A 催化加氢得到一种醇,此醇经过脱水、臭氧化、水解等反应后得到两种液体,其中之一有银镜反应,但无碘仿反应,另一种有碘仿反应而无银镜CH 2CH 2OH C=CHCH 2CH 2OH CH 3COCH=CH 2CH 3COCH 2COOCH 2CH 3OCH 3CH 2COOHHOOCCH 3CH=CHCH 2OH CH 3CH 2OH CH=CH 2COCH3C CH 2CH 3OH CH 3和CH 3O HCCH 2CH 2CH 2CH 2CHO OCH 3C CH CH 3CH 2CH 2CH(CH 3)CH 2OHOHOH反应,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及有关反应式。

(2)化合物A(C10H12O2),不溶于NaOH溶液,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但不与Tollens 试剂作用。

A经LiAlH4还原得B(C10H14O2)。

A和B都能进行碘仿反应。

A与HI作用生成C(C9H10O2),C能溶于NaOH溶液,但不溶于Na2CO3溶液。

C经Clemmensen还原生成D(C9H12O),C经KMnO4氧化得对羟基苯甲酸。

试写出A、B、C、D可能的结构式(3).某化合物A分子式为C9H10O2,能溶于NaOH溶液,并能与溴水、羟胺、2,4-二硝基苯肼反应,经LiAlH4还原后生成B (C9H12O2),A和B均有碘仿反应,用锌汞齐和浓盐酸还原A得C (C9H12O),将C用NaOH溶液处理,再与碘甲烷加热回流生成D (C10H14O),用KMnO4氧化D得到对甲氧基苯甲酸,试推测化合物A、B、C、D的结构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