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榆林民俗风情
榆林小曲
艺术特点
演唱形式 唱腔体裁
伴奏乐器 曲调特点
演唱形式
榆林小曲(7张)榆林小曲的演唱形式非常简单,一般不饰妆,也没有什么表演动作。旧时官宦富裕人家红白 之事“办堂会”以唱小曲喧闹气氛,一般城中市民逢年过节也唱小曲怡情助兴。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群众性的 文化娱乐活动蓬勃开展,榆林小曲才由家庭院落、夏夜纳凉自乐演唱登上了舞台表演,形式上也由过去的一至二 人发展为多人演唱。演唱者也由过去的男仿女腔、采用假声的男声演唱,逐渐融入了男女真声演唱。演唱活动, 大都先由乐队奏一、两首乐器乐曲牌,以示静场,然后开始演唱。一次演唱活动,少说也要三、四个小时。
榆林小曲
中国曲艺
01 历史沿革
03 经典剧目 05 传承保护
目录
02 艺术特点 04 流行地区 06 戏曲价值
基本信息
榆林小曲,又称榆林清唱曲、府谷小曲,是一种带乐器伴奏的坐唱艺术形式。榆林小曲的唱词,融雅、俗于 一体,在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上既有一般文人的遣词用字,又有当地方言土语,演唱形式简单、轻便、灵活。发 源于陕北府谷县,流布于陕北神木、府谷和晋北以及内蒙部分地区。代表剧目有《日落黄昏》、《梁山伯与祝英 台》等。
到榆林做官的外省籍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从浙江一带来榆林做官的,先后占了外籍官员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 上(此地民间至今流行一种说法,叫“南官北座”)。各地人才的汇聚,促成了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榆林小 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艺术新品种。后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当地方言演唱并吸收化用了当地的民歌 小调,丰富完善为今天的曲艺品种。
保护措施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榆林市有关文化部门开始对榆林小曲采取了一系列的抢救和保护 措施,例如定时地发放传承人补助;利用重大节庆活动,给榆林小曲的表演艺人们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让他们 获得一些收入等。
榆林春节习俗
榆林春节习俗
榆林春节习俗是指在春节期间,榆林地区人民遵循传统习俗和风俗,以庆祝新年的方式进行各种活动。
以下是榆林地区春节习俗的一些具体内容:
1. 贴春联:春节前,人们会在门上贴上红色的春联,寓意吉祥和福气。
春联一般由四个对联组成,内容可以是祝福词语和吉利的寓意。
2. 贴福字:在门上或窗户上贴上红色的“福”字,寓意新年大吉大利,家庭幸福。
3. 扫除尘埃:春节前,人们会大扫除家中的尘埃,象征着迎接新年的新气象,同时也寓意着扫去旧年的不顺和霉运。
4. 祭祖: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家中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5. 守岁:除夕夜,人们会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家人团聚的氛围中,一家人一起度过午夜时分,迎接新年的到来。
6. 爆竹和烟花:在除夕夜和新年期间,燃放爆竹和烟花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
烟花爆竹的声音和火光象征着驱走晦气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7. 客串庙会:庙会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前往当地的庙会,参与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品尝传统美食,同时也
可以购买到各种新年和年货。
8. 舞狮和舞龙:在庆祝春节期间,舞狮和舞龙表演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会扮演狮子和龙,以舞蹈的形式来祈求吉祥和好运。
9. 送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予晚辈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
这个传统象征着给予祝福和祝福他人新年的好运。
10. 吃年夜饭:除夕夜,家人会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吃团圆饭,象征一家人和睦团结,共度新年。
这些是榆林地区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为榆林人民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榆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榆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榆林市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截止2021年,榆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如下:
1. 冶铁技艺:榆林市冶铁技艺是榆林地区传统的冶炼技艺,代表性的有阳城炉细冲铁、横山炉冶铁等。
2. 木版年画:榆林市木版年画以榆林市棋盘山为代表,其图案色彩饱满,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个分支。
3. 炕绣:榆林市的炕绣是一种特殊的绣艺,以绣制在炕上的绣品为特色,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
4. 云菜烹调技艺:榆林市云菜烹调技艺代表了榆林地区独特的烹饪传统,以云菜为主要特色,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5. 榆林馍:榆林市榆林馍是中国传统小吃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6. 榆林湾大麦芽酒酿造技艺:榆林市榆林湾大麦芽酒酿造技艺代表了榆林地区的传统酿酒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榆林市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俗特色,对于传承和弘扬榆林市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榆林旅游攻略:一场穿越千年的探秘之旅
榆林旅游攻略:一场穿越千年的探秘之旅榆林,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
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秀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观的黄土高原风光,领略到千年古都的风姿,更可以感受到陕北人民的热情好客。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份榆林旅游攻略,带你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最佳旅游时间榆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适宜,万物复苏;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天高气爽,是摄影的好时机;冬季则银装素裹,别有一番风味。
建议在春秋两季前往,此时的气候最为适宜,游玩起来也更为舒适。
二、主要景点推荐1. 横山国家地质公园横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榆林市横山区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黄土丘陵地貌为主体的国家地质公园。
这里有着丰富的地质景观,如黄土丘陵、丹霞地貌、峡谷、溶洞等。
此外,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地貌剖面——“黄土高原第一剖面”,堪称地质奇观。
2. 红石峡风景区红石峡位于榆林市神木县境内,是一个集峡谷、溶洞、瀑布、湖泊于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的红石峡谷景色独特,红石峭壁直上直下,形态各异。
而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这里还有美丽的瀑布和湖泊,如“龙潭瀑布”、“翠湖”等,让人流连忘返。
3. 镇北台长城遗址公园镇北台长城遗址公园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境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长城遗址。
这里有着雄伟壮观的长城城墙,以及烽火台、敌楼等古代军事建筑。
站在长城上,放眼望去,一片苍茫壮丽的景象尽收眼底。
4. 大佛寺景区大佛寺位于榆林市府谷县境内,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这里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底蕴,以及精美的佛教建筑群。
尤其是大佛寺内供奉的千手观音像,高达18米,是世界最大的室外千手观音像之一,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三、美食推荐1. 榆林油泼面:这是陕西特色的一道面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而著称。
油泼面的制作方法是将面条煮熟后,加入辣椒酱、醋、花椒等调料,再用热油淋在面上,最后撒上葱花、香菜等配料即可食用。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图文】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赤牛坬民俗文化村【图文】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40公里的黄河近岸,四面龟山怀抱,枣林层叠,气韵生动;明清老村,错落有致,辗转腾挪,古朴厚重;新村逶迤延展,绿树掩映,步步入景。
全村282户,1008人,枣林面积2100亩,是全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十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全省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赤牛坬村始于至元,绵延八百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赤牛坬博物馆囊括了陕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的诸多方面,共有展厅展室68个,展区面积3000余平方米,展品5万余件。
仓储式的博物形制和独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让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
灯博馆、鞋博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以及出自农民之手拙朴而精巧的泥雕、草雕,洋洋大观,令人惊叹。
陕北窑洞群落,高岵庄园、民俗文化大院、碾磨园、凤凰台、姐妹三亭、裕民戏楼、月桥、西村牌楼、百花园、小西湖、老柳新枝、杏花三月、山路十八弯、十里红枣大观园、佳南第一壑、仙人嘴、双头山、榆湾梯田、古墕峡谷、夜晚天际大弧线。
这些大自然的造化和劳动人民的杰作,大美无言,让人神情安顿、怡然自得,一步三回头。
一年一度的赤牛坬“过大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次年正月二十三结束。
年味十足的传统民俗活动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美好追忆。
每年的春节文化活动有四邻八乡上万人参与,更有文化界、艺术界及社会各界人士观看并指导活动。
村民自编自演的抬花轿、搬水船、掐草帽、货郎等传统秧歌剧及跌坛、祈雨、打夯、打梿枷、拉碾盘等几近失传的原生态节目,深受游客喜爱。
枣糕是陕北传统食品中辈分最高、情份最重、最有尊荣、最显高贵吉祥的美食。
赤牛坬“千人枣糕宴”是每年春节活动必吃的一道民俗大餐,让游客大快朵颐,回味悠长。
成为陕北传统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一大品牌。
赤牛坬五谷画以陕北民俗风情为题材,构思独特、制作精美,古朴凝练、大俗大雅,色彩自然华美,形象栩栩如生,渗透着浓郁的乡村民俗文化气息。
榆林的传统文化(榆林的特色文化)
榆林的传统文化(榆林的特色文化)今天给各位分享榆林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榆林的特色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榆林奇特的城建是神州大地的奇葩,那么榆林当地的婚俗是有哪些内容呢?2、榆林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600字3、陕西榆林的传统文化作文50字榆林奇特的城建是神州大地的奇葩,那么榆林当地的婚俗是有哪些内容呢?榆林结婚风俗是指的陕西省榆林地区的人们的结婚风俗习惯。
榆林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小有名气的,因为康熙皇帝曾经有给这个地方赐碑,两守孤城,千秋忠勇。
榆林当地的奇特的城建可以说是神州大地的奇葩,那么榆林当地的婚俗是有哪些内容呢?陕西省的榆林地区虽然说不及延安以及西安那么的有名,但是也是有许多人了解的。
榆林地区的人们这些年来勤勤肯肯的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如今的榆林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榆林地区的风俗很有特色,那榆林结婚风俗都是怎样的呢?一:托媒提亲,如今虽然是新社会,但是榆林地区的人们大多数还都是托媒人介绍的,这里的媒人的话极少数是专业的媒婆,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因此婚姻不幸的情况发生的是较少的。
男方到女方家提亲,媒人要将男方的真实情况告诉女方,女方要托自己的亲朋好友去打听,了解男方具体的情况,再通知媒人告知男方结果。
二:定亲,男女双方如果说都同意的话接下来就是定亲,定亲一般都是由男方送给女方家四色礼,包括烟酒肉以及糕点之类的,还有首饰、布料、粮食、衣服和彩礼。
女方的话要给男方赠送鞋子和帽子或者是衣服。
三:结婚,结婚迎亲都是有迎人的婆姨1-2个人,男子数人组成,但是要注意是单数。
同时还要携带离母糕,大馍馍以及新娘上轿的衣服、首饰品,花轿或者毛驴以及唢呐鼓乐队到新娘家迎亲。
新娘家要准备酒席来招待迎亲的亲朋好友,然后女方要约来本族和亲戚中妇女3-5人,男子7、8人组成送亲队伍,携带嫁妆前往送新娘到夫家。
新娘坐轿或者骑毛驴都是应该戴红纱巾,新娘进洞房之前要婆媳之前互赠见面礼,可以是手镯、戒指、耳环等等,也可以是内衣、肚兜等等。
榆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榆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
榆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包括:
1. 榆林秧歌:榆林秧歌是榆林市传统的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深受人们喜爱。
2. 榆林陕北民歌:榆林陕北民歌是榆林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其深情而朴实的表达方式而闻名。
3. 榆林皮影戏:榆林皮影戏是榆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表演方式而著称。
4. 榆林舞狮:榆林舞狮是榆林地区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舞狮者以独特的技艺和表演方式展示狮子的神秘和力量。
5. 榆林腰鼓:榆林腰鼓是榆林地区的传统乐器,以其悠扬的音乐和独特的表演方式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6. 榆林刺绣:榆林刺绣是榆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刺绣技术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7. 榆林剪纸:榆林剪纸是榆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剪纸技艺和精美的图案而备受青睐。
8. 榆林木偶戏:榆林木偶戏是榆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木偶制作和表演方式而蜚声中外。
9. 榆林捆绑舞:榆林捆绑舞是榆林地区传统的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方式而广受欢迎。
10. 榆林皮鞭舞:榆林皮鞭舞是榆林地区传统的民间舞蹈,舞者手持皮鞭,以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方式展示优美的舞蹈风采。
陕北“踢场子”的传承与保护
收稿日期:2021 04 13作者简介:吕小如(1994 ),女,陕西榆林人,助教,主要从事陕北文化研究;吕政轩(1967 ),男,陕西榆林人,教授,主要从事陕北文化的研究㊂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联项目(2019C185);榆林市科技局项目(32019-95-1)陕北 踢场子 的传承与保护吕小如,吕政轩(榆林学院文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㊀要: 踢场子 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陕北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踢场子这类的民间舞蹈艺术已逐渐走向边缘化,因而,加强对陕北踢场子的传承与保护就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㊂关键词:陕北秧歌;踢场子;文化价值;传承保护中图分类号:J722.21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8-3871(2021)03-0030-05DOI :10.16752/ki.jylu.2021.03.005㊀㊀ 踢场子 是陕北秧歌的精髓㊂陕北秧歌是汉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广场群众舞蹈,是一种集歌㊁舞㊁戏㊁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㊂一㊁ 踢场子 的内容与形式陕北秧歌分为大场子㊁小场子㊂大场子是在伞头的引领下,全体秧歌队员手舞伞㊁扇,腰系红绸,在一开阔之地扭出各种图形;小场子是群体表演结束后少数人的演出节目,主要内容就是 踢场子 和地方小戏曲㊂踢场子 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㊂内容表现的是夫妻之间的取笑逗趣㊁嬉戏玩耍㊂ 踢场子 是在走㊁扭㊁摇㊁摆㊁踢㊁闪㊁颠㊁颤㊁抖㊁飘等基本动律中,将表演者个体的气㊁意㊁神㊁韵㊁形,融汇糅合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发泄方式㊂民间舞蹈家的表演之所以摄人魂魄,迷人心神,就是因为这种扭跳的舞动形式,把人精神中那种只可意会无法言表的情感,外化为肢体动作,具象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审美对象的内心 情绪 得以舒展,生命得以张扬,心灵得以净化,灵魂得到慰藉㊂踢场子 兴起于明末清初㊂为了表达人们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闹秧歌时一些有编才的艺人便根据新婚男女生活中的一些挑逗调情㊁打闹嬉戏的情节,编创成一种即唱即说还夹有踢飞脚㊁放大叉等武功表演的 对对戏 ㊂后来,艺人们在继承 对对戏 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舞蹈性和技巧性,逐步演化为一种只舞不歌的民间舞蹈㊂踢场子 的表演形式按照表演人数来分,可分为:二人场子(一男一女表演,男角俗称 挎鼓子 ,女角俗称 包头 ),三人场子(一男两女表演)和多人场子(又称 群场子 ,一般由四人㊁八人或十六人表演)㊂按照地域来分,分为北路场子㊁南路场子和蛮婆蛮汉场子三种流派㊂北路场子也称 文场子 软场子 稳路场子 ,代表人物有李增恒㊁吴继业㊁李桂芝㊂南路场子也称 武场子 硬场子 正路场子 ,代表人物有贺俊义㊁苏树旺㊁苏贵堂㊂蛮婆蛮汉场子也称 丑场子 和 老人场子 ,南北路均有㊂男角的基本动作有:二起脚㊁三脚不落地㊁黑虎掏心㊁柳树盘根㊁金鸡独立㊁二郎担山㊁左右挡步等㊂女角的基本动作有:见面扇㊁含羞扇㊁闪腰起步㊁跌软腰㊁扑面照镜㊁摆裙步㊁怀抱月㊁整衣扇㊁偷看扇㊁风摆柳㊁摘金环等㊂音乐伴奏包括唢呐和打击乐两部分㊂唢呐的常用曲牌有ʌ大摆队ɔʌ下江南ɔʌ大开门ɔʌ刘海戏莺莺ɔʌ无事出东门ɔ等;打击乐谱为ʌ单槌子ɔʌ七槌子ɔʌ连七槌ɔʌ凤凰三点头ɔ等㊂踢场子 的服饰:男角为武生打扮,女角为花旦扮相,蛮汉蛮婆属老生㊁老旦,媒婆是丑角扮相㊂道具运用:男角执红色扇子一把,女角执绿色扇子一把㊁手绢一块㊂蛮婆蛮汉女角拿擀面杖,男角拿笤㊀2021年05月第31卷㊀第3期榆林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LIN UNIVERSITYMay.2021Vol.31No.3帚㊂二㊁陕北 踢场子 的主要特征及文化价值(一)主要特征群众自娱性㊂ 踢场子 是一种以 踢 为主的嬉戏娱乐性民间舞蹈,表演者多为农民,因而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自娱性㊂即兴发挥性㊂在锣鼓点的伴奏下,演员可因时㊁因地㊁因景㊁因情自由而又不失套路地即兴发挥㊂老艺人踢同一个场子,一次一个样,样样出新彩㊂叙事抒情并重㊂ 踢场子 在走㊁扭㊁摇㊁摆㊁踢,闪㊁颠㊁跑㊁跌㊁跳的动律中,将人们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得淋漓尽致㊂(二)文化价值踢场子 是陕北秧歌的主要部分,是陕北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调节心态,宣泄情感,活跃生活的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㊂其主要价值有:1.历史价值㊂陕北秧歌的产生,源于苦难,兴于祭祀㊂ 踢场子 是在苦难的大背景下,凸显出的一朵陕北人追求自由㊁渴望幸福,张扬个性和爱情的民间艺术之花㊂从起始的女角男扮,到女子的真身登场;从夫妻的调逗,到表现群体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从男角动作的 劈石捣山拳 蹲步担山 和女角动作 踏尘望月 喜鹊登枝 里,充分反映了陕北人民千百年来抗击自然环境,反对封建礼教,坚韧不屈,自信乐观的生存信念㊂2.艺术价值㊂舞蹈是通过人体一定的动作㊁手势㊁舞姿㊁造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㊂通过对 踢场子 动作的力度㊁幅度㊁速度和身韵变化及场图调度的分析研究,可大概掌握陕北人的内心世界㊁生活喜好及胸怀气量㊁性格特征等轨迹㊂艺术是相通的,许多民族和地域舞蹈里都含有陕北 踢场子 的动作基因,甚至迪斯科㊁拉丁舞㊁现代舞㊁街舞里都含有 踢场子 的身韵成分,传承研究陕北民间舞蹈 踢场子 ,对夯实民族舞蹈理论,促进民族舞蹈的创作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㊂3.实用价值㊂最初的 踢场子 ,是陕北人消灾免难㊁祈求吉祥㊁解悟迷惑的意念的具象化表现;发展后的 踢场子 ,是人们抗争命运㊁激发斗志㊁追求幸福的精神弘扬;当今及以后的 踢场子 将成为人们庆典消遣㊁休闲健身㊁求雅觅趣的一种生活娱乐方式㊂三㊁陕北 踢场子 的传承谱系(一)北路场子代表性艺人及其传承谱系北路场子代表性艺人为吴继业㊁李增恒㊁李桂芝,他们不仅影响和确立了绥德北路场子的风格,而且影响了整个陕北地区秧歌的艺术风格㊂李增恒的表演被誉为 中华秧歌一绝 ㊂2008年,李增恒被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秧歌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㊂表1㊀北路场子传承谱系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传承方式学艺时间居住地址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王世祥男不详不详师传不详韭园沟乡(已故)王宪瑞男不详不详师传不详韭园沟乡(已故)王兆瑞男不详不详师传不详韭园沟乡(已故)延文斌男不详不详师传不详满堂川乡(已故)吴继业男1921年不详师传不详韭园沟乡吴家畔村(已故)王智生男不详不详师传不详韭园沟乡王茂庄村(已故)李增恒男1929年小学师传1945年韭园沟乡蒲家坬村(已故)李桂芝男1930年小学师传1945年韭园沟乡(已故)魏建明男1949年中专师传1970年韭园沟乡魏家焉村李随全男1962年初中师传1980年绥德北门湾居委李㊀龙男1985年大专师传1999年绥德县文化馆魏雄雁男1976年本科师传1996年绥德县文化馆郑东瑞女1981年大专师传2005年绥德县文化馆李金梅女1965年初中师传1980年绥德县文化馆马㊀媛女1984年中专师传2005年绥德县文化馆㊃13㊃吕小如,吕政轩:陕北 踢场子 的传承与保护㊀㊀(二)南路场子代表性艺人及其传承谱系南路场子代表性艺人为苏树旺㊁苏贵堂㊁贺俊义,他们曾多次参加国家㊁省㊁市民间舞蹈文艺调演并获奖㊂贺俊义,1939年出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贺家湾村,从小爱好民间艺术,9岁起每逢正月就追随邻村秧歌队串村演出,边当 小跑腿 边自学自练㊂13岁开始独立表演 踢场子 (包头角色)㊂曾多次参加省㊁市㊁县各级文艺汇演,并获奖㊂2009年,贺俊义被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秧歌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㊂表2㊀南路场子传承谱系代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传承方式学艺时间居住地址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刘培雄男1905年不详师传1925年崔家湾镇雷家沟村(已故)王登文男1908年不详师传1928年崔家湾镇(已故)马向福男1915年不详师传1935年定仙焉镇马家庄村(已故)马向彪男1918年不详师传1942年崔家湾镇(已故)苏树旺男1921年小学师传1942年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已故)苏贵堂男1918年小学师传1940年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已故)贺俊义男1938年高中师传1956年崔家湾镇贺家湾村(已故)苏光福男1955年初中家传1972年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苏建国男1957年初中家传1972年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贺世成男1963年本科师传1978年绥德县化馆苏维岗男1978年高中师传1989年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白飞飞男1981年大专师传1998年绥德县文化馆任艳艳女1987年大专师传2005年绥德县文化馆㊀㊀四㊁ 踢场子 的传承现状(一)当前情况踢场子 ,主要流传于榆林南部㊁延安北部两市区十多个县㊂绥德县是这种民间舞蹈活动参与人数最多,表演形式㊁内容㊁风格最为完整和正宗的代表区域㊂俗话说: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是陕北人就会扭秧歌㊂此话是针对 大场子 而言的,也就是说春节期间人们自娱自乐时,在伞头的引领下,人们拿着彩扇花伞,以 十字步 为主的一种随意扭走,虽然也结队扭走出各种图形,如 天地牌位 十二莲灯 蛇抱九颗蛋 枣核子乱开花 卷菜心 等,但个体的动作技巧极其简单和随意,只要跟上前者,等着后者,顺其自然地摆胳膊迈腿㊁扭腰拧胯㊁摇头晃肩就可随着人流抒发自身的情感,达到强身健体,舒心顺气,激发生活信念的目的㊂而 踢场子 是一种表演动作复杂,有固定程式,一般扭秧歌者不易表演的民间技巧舞蹈㊂每年春节闹秧歌,会扭秧歌的人很多,会踢场子的人却很少㊂踢场子 兴起于明末清初,成熟兴盛于1942年 延安新秧歌 运动㊂20世纪五㊁六十年代,陕北 踢场子 基本摆脱了陈旧的表演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动律变化,充分表现了陕北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后的喜悦和欢乐情景㊂涌现出了绥德北路场子李增恒㊁吴继业㊁李桂芝,南路场子贺俊义㊁苏树旺㊁苏桂堂等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㊂他们曾多次参加全国各种民间文艺汇演交流活动,多次受邀给中㊁省㊁市各级专业团体和艺术院校传授技艺㊂李增恒㊁吴继业表演的 二人场子 曾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民间艺术影片,在全国播放,同时也受到过周恩来㊁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㊂那段时间,陕北 踢场子 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传承㊂20世纪八㊁九十年代,榆林地区成立了 民间艺术团 ,将李增恒聘为特邀演员和艺术顾问,将 踢场子 这门民间舞蹈带出国门,受到了中外专家和广大观众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㊂1996年,绥德成立了 黄土地艺术团 ,把传统的野场子秧歌,通过整合搬上了舞台, 踢场子 再次走出国门,参加了荷㊃23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总第155期)兰国际民间艺术节和中国第四㊁五届民间艺术节,内蒙古乌审旗国际民间艺术节,杭州全国传统舞蹈展演,陕西省第三㊁四㊁五届艺术节,CCTV第四届舞蹈大赛等许多国内外的重大演出活动㊂民间艺人李增恒㊁贺俊义㊁魏建明先后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秧歌 国家级传承人㊂不幸的是,李增恒和贺俊义先后离世而去㊂好在绥德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已系统地整理出了绥德南北两路 踢场子 的鼓点㊁动作㊁套路文本,个别业务人员也将两路 踢场子 艺人的风格㊁特点,掌握了八㊁九分,也在各种演出活动中全力推广㊁传播和拓展着,但受经济㊁时势㊁多元文化的冲击,本来就不多的爱好者和从业者就更少了, 踢场子 这门稀有而珍贵的陕北民间舞蹈面临严重的失传和消失的状况㊂(二)面临困难在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行大力抢救的政策之前,有关部门就开始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保护工作了㊂1996年组建了 黄土地艺术团 ,打造了一台以民间歌舞为主的 黄土风情 文艺节目;2003年启动了‘绥德文库“的编撰工作,秧歌卷里收集了大量 踢场子 图片和文字资料;2005年进行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陕北秧歌 的申报工作,收集整理了大量 踢场子 的文字㊁图片和音像资料,建立了系统规范的 踢场子 艺人的个人档案,也举办了各种形式不同的 踢场子 传承培训班㊂因为 踢场子 是高于陕北秧歌普通扭走的技巧性舞蹈,文字㊁图片㊁影像只能记录其大概的方位和扇绢四肢的流动线路,具体的韵味神态和肢体的进退曲伸等许多表演 小法 ,只能靠老师现场的言传身教和学生亲历的眼观身仿,用心去体会感受领悟才可掌握㊂所以,传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主要面临的如下困难:1.爱好者越来越少㊂陕北秧歌是一种自发㊁随意㊁即兴㊁灵活的以野场子扭走为主的自娱性文艺活动,人们不需要耗费多少心力就能学会和参与活动㊂而 踢场子 是带有一定技巧的半专业民间舞蹈,要掌握其表演套路㊁风格,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㊂过去的冬闲时间长,又缺乏文化娱乐活动,一些爱红火和有文艺表演细胞的青年男女都热衷于闹秧歌㊁踢场子㊂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年纷纷走出家乡㊁走向都市,加之网络㊁歌厅各种新潮舞蹈㊁多元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很少有人迷恋或参与原始的 踢场子 民间舞蹈的娱乐和表演㊂因而, 踢场子 爱好者,在当今的陕北成了稀有之人㊂2.传承条件受限㊂ 踢场子 不同于普通陕北秧歌的扭走,要很好地保护传承下去,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条件㊂目前,身怀此技的人越来越少,且大都已离世或年高多病无法亲历传授;同时,又没有专职传承机构和具体传承人以及长期规范的传承活动时间㊁场地㊁经费等,这就形成了说的多,干的少;文字资料多,具体实践少等许多解决不了传承困难㊂五、保护措施及保护计划(一)保护措施每年春节期间,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分赴各乡镇村落,搜集学习各地风格不同的踢场子套路㊂建立起了系统的踢场子民间艺人个人档案㊂‘绥德文库“专门设立‘陕北秧歌卷“分卷,对陕北秧歌的各种表演形式进行详细地记录㊁编撰㊂举办了 踢场子 传承培训班,由李增恒㊁魏建明㊁贺俊义㊁苏广福四位民间艺人授课,先后培训学员80多人㊂绥德县文化馆贺世成对南㊁北路两路 踢场子 进行了系统的文字记录,填补了踢场子没有文字记录的空白㊂(二)保护计划为了保护 踢场子 这项陕北民间舞蹈艺术精髓,宜制定长期的保护计划,其中包括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㊂1.静态保护㊂(1)全面开展 踢场子 的普查工作,摸清 踢场子 发生㊁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相关伴奏乐器㊁乐曲㊁演出服饰㊁所用道具的详细状况,并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㊁存档㊂(2)进一步开展 踢场子 的理论研究工作,设立以文化馆为主,联合社会各界热爱民间艺术的有识之士,组成 踢场子 表演专业研究会,并力图把这些研究成果编印成册㊁出版发行㊂2.动态保护㊂(1)对南㊁北两路 踢场子 传承人以及相关的30多名艺人实行重点保护,并培养年轻的踢场子表演者,为创建 踢场子 表演团队做好准备工作㊂(2)指定有辅导教学能力的南㊁北两路㊃33㊃吕小如,吕政轩:陕北 踢场子 的传承与保护踢场子 艺人,对所属乡镇的春节秧歌队进行传授辅导,并以文化馆为主休举办 踢场子 表演传承培训班,提高民间舞蹈爱好者的表演水平和综合艺术素质㊂(3)每三年举办一次 踢场子 比赛,检阅和促进 踢场子 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㊂参考文献:[1]曹世玉.绥德文库㊃秧歌艺术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2]海海.陕北秧歌实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陕西省文化厅.陕西民间艺术家[M].内部资料,1996.[4]贺智利.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5]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典[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6]傅功振.陕北秧歌的起源及其嬗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7]李超.非遗视域下的陕北秧歌二人场子文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1).(责任编辑:李利霞)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ichangzi in Northern ShaanxiLV Xiao-ru,LV Zheng-xuan(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Yulin U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 Abstract:Tichangzi,which literally means kicking the field is a unique style of folk dance in Northern Shaanxi, with a long history,rich contents,and high cultural and artistic values.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uch folk art form as Tichangzi has gradually become marginalized,so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inheriting and protecting Tichangzi of Northern Shaanxi.Key words:Northern Shaanxi Yangko;Tichangzi;cultural value;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㊃43㊃榆林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3期(总第155期)。
榆林结婚风俗流程详解
榆林结婚风俗流程详解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榆林婚嫁风俗: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庆典在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地区,婚嫁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了古老的礼仪与现代的元素。
四年级下册-可爱的榆林教案-14、乡里民俗
14、乡里民俗
课型
课时
14
班级
四年级班
主备人
执教者
教学目标
了解榆林剪纸艺术,体会这些美丽的剪纸蕴含着陕北人民的风俗习惯。
重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学资源
剪纸
集体研备设计
执教补充
一、谈话导入:
“蓝天天高来黄土土厚,全装在咱的衣兜兜,天生下一双巧手手,能抹彩来会描绣。”这天生的一双巧手,体现在榆林的剪纸艺术中。
(3)学生交流。
(4)归纳:每逢春节,人们会用一幅幅漂亮的窗花来装饰自己的窗子,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花草鱼虫、民间传说、劳动的果实、牛车马驹骆驼等家畜、保平安镇宅避邪的狮子老虎等。
(5)每逢婚嫁喜事,人们也会用窗花来装饰洞房:
三、窗花剪纸的寓意。
1、出示“蛇盘兔”窗花、“石榴”剪纸。
2、人们会在什么时候贴这幅窗花剪纸呢?
3、学生交流。
4、归纳:“蛇盘兔”象征美满幸福婚姻,剪纸艺术,有着自己特殊语言,常借动物、植物形象表达特定的含义。
石榴——多子多孙
桃万年青——长寿
百合——百年好合
瓜果——子孙繁多
喜鹊——喜庆
四、互动分享
1、窗花剪纸中的对称美。
2、出示雪花剪纸图。
3、观察思考:你知道这些对称的图形是怎们剪出来的吗?
二、我们的榆林
1、了解窗花图案(出示学生收集的的窗花图案)。
2、学生交流。
3、小结:窗花包括转花、角花、小窗花。转花起中心装饰作用。角花,是三角形的纹样,安排在窗子的四边角上,主要内容是石榴、牡丹等花样,与其他小窗花相结合,使图案完整。
4、了解窗花的象征意义。
(1)让学生说说常见的窗花。
榆林冬季旅游景点大全
榆林冬季旅游景点大全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冬季是观赏雪景的绝佳时期。
以下是榆林冬季旅游的景点推荐:
1. 清真大寺:位于榆林市区内,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回民寺庙之一。
冬季时,寺内红墙雪白,显得格外壮丽。
2. 榆林博物馆:展示了榆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对于喜欢历史的游客来说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
在冬季,博物馆周围的园林景观被雪覆盖,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3. 榆林市剧院:是榆林地区最大的剧院,常年演出各类文艺节目。
在冬季,剧院周围会点缀着一片片雪白的风景,给观众带来一种独特的观赏体验。
4. 榆林市博物馆:展示了榆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是了解榆林地区的好去处。
冬季时,博物馆的周围被雪覆盖,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5. 榆林市人民公园:是榆林市的主要公园之一,有着美丽的花坛和湖泊。
冬季时,公园内银装素裹,景色如画,是冬日散步和拍照的好地方。
6. 榆林市塔山风景区:位于榆林市区东南部,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冬季时,风景区内的山峰、湖泊和树林都被雪覆盖,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风景。
7. 榆林扶贫博览园:是一个集展览、购物、休闲为一体的扶贫主题公园。
冬季时,园内的彩灯和雪景交相辉映,给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8. 榆林市太白山:位于榆林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冬季时,太白山的山峰被白雪覆盖,景色壮丽,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以上是榆林冬季旅游景点的推荐,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参考。
榆林简介介绍
榆林话属于晋语,是榆林地区的主要方言。其特点包括多发后鼻音,部分地区 的声母与普通话有差异,如“责策色”等字在榆林话中发音为“jie、ce、 she”等。
文字
榆林地区通用汉字,当地也有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字,如“剪纸字”、“毛笔字 ”等,这些文字承载了榆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民俗与节日
春节
春节是榆林地区最重要的节日, 期间会举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如舞龙舞狮、贴春联、吃年夜饭
榆林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榆林概述 • 榆林历史 • 榆林文化 • 榆林旅游 • 榆林经济 • 榆林教育
01
榆林概述
地理位置
01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北部,北接 内蒙古,南连延安,东邻山西, 西濒宁夏、甘肃。
02
榆林市地理位置独特,居于陕、 甘、宁、蒙四省(区)交界之处 ,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汇 之地。
服务业
榆林的服务业以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为主。其中,交通运输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等运 输方式为主;商贸流通业以超市、百货商场、专业市场等为主;餐饮服务业则以酒店、饭店、快餐店 等为主。
投资与贸易
投资
榆林的投资环境逐渐优化,吸引了越来 越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政府出台了一系 列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租赁 优惠等,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 遇。
等。
社火节
社火节是榆林地区的传统节日,一 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举行,期间 会有各种形式的表演,如舞狮、舞 龙、踩高跷等。
清明节
清明节是榆林地区传统的祭祀节日 ,人们会去祖先墓地扫墓,献上鲜 花、纸钱等物品,并举行一系列的 祭祀活动。
艺术与手工艺
01
02
03
榆林横山的民间故事
榆林横山的民间故事
榆林横山位于中国陕西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
以下是其中几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1. "狄青背妻过隙"
这个故事讲述了唐朝时期,狄青将妻子背过横山的隘口的壮举。
传说当时中国北方多次发生战乱,生活在横山的狄青决定护送妻子安全穿过难以通过的隘口,寓意着夫妻间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
2. "石壮得田"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农民石壮通过努力和智慧获得了自己的田地。
故事中,石壮聪明地利用了当地一条河流的变化,成功地扩大了自己的农田,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状况。
这个故事传承了努力和聪明才智获得成功的价值观。
3. "温家五老"
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横山的一个家族温家的五兄弟。
据传,五兄弟个个武艺超群,善于护家卫国。
他们在保卫家乡、抵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佩。
这个故事展现了家族团结和民族亲爱的精神。
这些民间故事是榆林横山人民珍视的文化遗产,将继续被传承下去。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人们智慧、勇气和情感,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更是对生活智慧和价值观的一种宣扬。
身处横山,我们深深被这些故事所感动,浸润其中,继续传递和分享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
榆林文化的边塞特色张俊谊陕北文化是地域文化,陕北文化的中心即在榆林的绥德、米脂、清涧、子洲等地。
曹颖僧先生也如是说:“今者自清涧以上绥米各县,地居陕北腹里,风俗礼教,尚存当日之旧习,堪称文化的中坚。
”(《延绥揽胜》)榆林的地域文化有三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即九曲黄河,万里长城,万里长征第一站。
九曲黄河,榆林位于黄河中游,黄河从其东境流过,她的文化底色应该是黄河文化,也就是黄土文化。
万里长城,榆林有秦代长城遗址、隋代长城遗址、明代长城遗址,也就是说榆林自古为边防要塞。
万里长征第一站,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一站即在榆林的定边南部。
李子洲等革命先辈在榆林中学和绥德师范传播革命火种,陕北最早的共产党支部即在榆林成立,1927年10月,发生了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第一枪,1928年4月,在子洲南丰寨召开了陕北第一次党代会,使陕北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榆林大部分地方属陕甘宁边区,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主要在榆林。
榆林为陕北革命的策源地,红军长征的落脚地,八路军抗战的根据地,全国解放的转折地。
因此,榆林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榆林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
“天下之势在九边,而秦有其三;三边之甲劲天下,而榆林居其首。
”(《延绥镇志序》)榆林位居陕西之北,榆林乃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且位居首要,天下驰名。
榆林文化有边塞特色。
从历史上讲,榆林就是边关重镇。
这里是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前沿。
金戈铁马,强弓劲弩,在这里各民族上演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剧目。
商代,这里是鬼方部落居住之地,鬼方非常强悍,《易经》云:“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周代,这里居住着严允,严允和周王朝常有战事,《诗经》有多篇描述,其中有“不遑寝息,严允之故。
”春秋时是狄人居住之地,狄人也是游牧部落,非常强悍。
战国、秦汉为匈奴族驰骋往来的地盘,蒙恬镇守上郡,李广镇守上郡,都是为的抵御匈奴。
三国时期,这里干脆被匈奴占据,南北朝时,北方“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在榆林等地十分活跃,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在今榆林地盘建立了大夏国,后修建国都统万城,显赫一时。
陕北榆林的饮食风俗
在饮食习惯上,南北不同。
北草地的群众爱吃炒米、奶茶、酪饼子,酥油、黄米饭、猪肉熬酸菜。
西面的三边人爱吃燕面炒面、荞剁面、羊羔肉、尤以荞面食品作法很多,如剁面、饷、搅团、圪、凉粉、碗等。
东南面人爱吃豇豆钱钱饭、揪面片。
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如子洲“果馅”,米脂“驴板肠”,绥德“黑粉油旋”,镇川“干炉”,佳县“马蹄酥”,榆林“炸豆奶”,神木“粉皮”,清涧“煎饼”,府谷“果丹皮”都有其独特风味。
另外还有羊杂碎、粉浆饭、拼三鲜、黄酒、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吃到的。
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
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
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
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
二月二龙抬头,早上吃龙眼窝窝,全家人分吃馍块叫“咬鼍头”。
室食清明吃“摊黄”。
北部各县用面捏成青蛙、蛇、鱼、雀等动物,寓意万物复苏。
五月端五吃棕子,门前插艾叶、菖蒲避邪。
六月六,新麦登场,农家尝新。
七月十五中元节,农人携瓜果上坟,五更在地里选择庄稼长得最好的地块悬黄白纸幡,预示丰收。
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瓜果。
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
十一月冬至熬猪羊骨头叫“熬冬”。
腊月初八,吃焖饭称为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旧时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二十三过后,人们就开始筹备年货,忙碌地准备过年了。
年三十除夕,早饭后祭祖上坟,回来后贴对联,挂红灯、垒火塔塔、点长夜灯、合家欢乐吃年夜饭守岁,给小孩枕下放压岁钱。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依山傍水,龙蟠虎踞。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有华夏、东夷、苗蛮、匈奴、契丹、拓跋、鲜卑、党项等上百个民族长期在这里征战、杂居、融合,因而,榆林的传统饮食是在充分吸纳了各民族、各地区优秀的饮食元素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形成的,花色品种繁多,风格风味各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榆林旅游景点攻略冬季
榆林旅游景点攻略冬季
冬季榆林旅游景点攻略
榆林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黄土高原的北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
虽然冬季的榆林比较寒冷,但它独特的冰雪景观和温泉资源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以下是一些冬季榆林的旅游景点和建议。
1. 榆林市区:来到榆林,可以先逛逛市区内的各个历史文化街区,如清真寺街、解放北路和胜利南路。
这里有古老的回族建筑和传统的街市,可以领略当地的历史风貌和特色美食。
2. 毛南民族村:位于榆林市东南部的毛南民族村是一个展示毛南族文化的旅游景点。
在冬季,这里的雪景格外美丽,游客可以欣赏到原生态的冰雪风光,还能参与滑雪和冰雕活动。
3. 雁塔山:榆林市内的雁塔山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山,也是一个徒步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
在冬季,山上的残雪和冰挂园景色迷人,同时还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4. 尤溪河风景区:位于榆林市区南部的尤溪河风景区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冬季的尤溪河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层,可以进行冰上娱乐活动,如冰上滑梯和冰上运动。
5. 温泉度假村:榆林市周边有多个温泉度假村,冬季泡温泉是一种享受。
在温暖的泉水中放松身心,既能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又能享受温泉疗养的益处。
6. 柴窑洞:位于榆林市西南部的柴窑洞是一个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景区。
在冬季,红色的岩壁上融化的雪水形成瀑布流淌而下,十分壮观。
同时,在洞内还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和毛泽东的足迹。
以上是冬季榆林旅游景点攻略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的旅行有所帮助。
在冬季榆林的旅行中,记得带上保暖衣物和防滑鞋,安全第一,尽情享受榆林的冰雪之美吧!。
榆林小曲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的价值及实践性思考
榆林小曲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的价值及实践性思考榆林小曲又名“榆林清唱曲”,是流行于榆林城区内的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传统艺术形式。
榆林小曲的曲调主要是从南方传播过来的,原先不叫“榆林小曲”,原来都叫“耍小曲子”、“听小曲子”或者“唱小曲子”。
因为榆林是九边重镇,靠近万里长城,当时来往的江浙一带的人很多,主要是做官和经商的人,他们爱好家乡的音乐和曲艺,并将家乡的“丝竹韶音”传入榆林,经过几百年无数艺人口口相传,无数文人雅士参与创作,一种以江南丝竹音乐为主,并与榆林本土艺术融合的新的曲艺形式——榆林小曲诞生了,这是我国音乐史上唯一保存了江南丝竹音乐为主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欣赏、研究价值。
2021年5月20日,榆林小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小曲是我国南北民间曲艺和音乐文化互相交流融合的产物,它的艺术风格既委婉缠绵,又高亢激昂,南韵北声融为一体。
榆林小曲虽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留存下来的曲目并不多,现存曲目仅有80个左右,而且还有许多是同名异词或异曲,如《大顶嘴》(一)(二)、《九连环》(一)(二)(三)、《卖杂货》(一)(二)(三)等,如果再把这些曲目略去,真正留存下来的曲目也就55首左右。
其中描写男情女爱离愁别怨的曲目(28首)和民俗民间故事的曲目(19首)占据多数。
榆林小曲生于榆林,主要传唱于榆林城区一带,直至今日榆林小曲依旧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只是境况很不乐观。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剩下的演员艺人已为数不多。
但是,榆林小曲的丝竹之音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蕴含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艺术学习起着滋养作用。
所以,将榆林小曲融入中小学第二课堂,不仅符合中小学教育特征与需求,而且对促进榆林小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由此可见,让独具特色的榆林小曲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一、榆林小曲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一)榆林小曲进入中小学第二课堂的现状2021年榆林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启动了榆林小曲进校园活动,由榆林小曲协会的梁玲、李艳娥、乔文新、张永利、梁梅等小曲老师相继把榆林小曲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重点移向了中小学。
榆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榆林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榆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陕西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
-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 全国唯一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榆林古城。
- 大夏国都城统万城遗址。
榆林同时受北方游牧文化和南方农耕文化影响,境内北南风俗有明显的差异,也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
榆林地方特产丰富,是著名的洋芋之乡。
榆林大红枣是驰名中外,还产素有"钙王"之称的海红果。
榆林是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
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榆林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
但最近数十年的止沙生绿治理下,许多沙地已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以上。
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相信不久毛乌素沙漠也将从版图上"消失"。
榆林博物馆最值得看的三个地方
榆林博物馆最值得看的三个地方1. 历史文化厅1.1 文物的魅力一进博物馆,你就会被历史文化厅吸引住。
这里的文物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说真的,这些古老的东西,像是时间的信使,带我们回到几千年前。
你可以看到精致的陶器,简直像艺术品一样,细致到每一个划痕都透露着故事。
而那些铜器、玉器,简直闪闪发光,仿佛在对你诉说着它们的过往。
走在这些文物之间,真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心里忍不住想象它们曾经的主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有过喜怒哀乐呢?1.2 历史的故事这里不仅有文物,更有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
展板上那些字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每一个字都是一段历史。
有些故事简直能让你热泪盈眶,像是英雄的壮举,或者那些平凡人的坚韧。
每当我看到那段关于古榆林的文字,心里总是感慨万千,想起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如此安逸的时代,真是来之不易。
听导览员讲解时,仿佛历史就在耳边回响,特别是那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故事,让人心中生出很多感慨。
2. 民俗文化区2.1 浓厚的地方风情民俗文化区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你看到榆林的地方特色。
这里有各种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甚至还有地方小吃的展览。
走进去,瞬间被浓厚的乡土气息包围,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的集市。
尤其是那些传统的服饰,色彩鲜艳、样式独特,真让人忍不住想试穿一下,拍拍照留念。
听着周围的声音,偶尔能听到当地人谈笑风生,仿佛带着你一起融入了这个热闹的场景。
2.2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这里,你能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手工艺人在一旁忙活,制作着古老的工艺品,而旁边则有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展出。
这种对比让人觉得特别有趣,仿佛在告诉我们,传统并不会消失,它会随着时间不断演变。
走过一件件手工艺品,我忍不住想,里面的每一份心血都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真是让人感动。
3. 自然生态区3.1 美丽的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区是我最爱的地方之一,仿佛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这里有各种植物、动物的标本,颜色鲜艳,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走在这个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心情一下子就变得舒畅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榆林古朴的民俗风情榆林市逸
夫小学谢冬梅
欧阳光明(2021.03.07)
陕北榆林地处黄土高原,这里自古战争频繁,造成植被严重破坏,水土严重流失,长年累月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地貌。
生活于此的陕北人却乐观豪迈、勤劳勇敢、老实淳朴,陕北民歌正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与厚重纯朴的陕北人情感碰撞的产物。
陕北民歌内容灵活自如,可以自由发挥个人情感,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陕北民歌源于生活但是同时又高于生活,它是由劳动人民所创,所以通俗易懂,泥土气息厚重,与陕北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陕北地形千沟万壑,又处于干旱地带,当地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到头来高强度劳动换回来的却是老天赐予的微薄收成,所以陕北人又被称为“受苦人”,但正是这“受苦人”却没被困难吓倒,他们乐观向上、厚实豪迈,用自己的歌声向世人展示了对世俗的不满,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所以陕北民歌大多是表现劳动人民生活以及爱情的。
榆林市由于历史上多民族文化汇聚交融和其地域的特点,风土人情受山西、宁夏、内的影响,传统风俗差异较大,古老纯朴,其中有美好的寄喻也要迷信的习俗。
旧老说榆林人“尚气概、先勇力”,“豪爽豁达、果敢决武”,榆林人眷恋故土,忠厚善良,勤俭质朴,待人诚恳,能忌耐而又坚强。
榆林的风俗有古朴的传统,山区的农民修窑洞时,先请阴阳先生看地势山形,定方位、择吉日。
窑洞的样式多而且讲究,门面用细凿凿出,窑前有穿廊和雨盆。
窗棂曲直交错,长短相间,组成各种美术图案。
城里的有钱人家住高屋脊大瓦房,一进两开,穿廊虎抱,雕棱绘彩。
更有大户人家,门前树旗杆,蹲石狮,大门水磨砖砌门楼,有照壁,二进中有月亮门,分前后院,前院是书房,会客室,后院是家眷。
榆林的气候四季明显,春秋温差大多风沙,民谚说:“早上棉袄手套,中午单衣草帽,晚上风镜口罩”,又说:“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在饮食习惯上,南北不同。
北草地的群众爱吃炒米、奶茶、酪饼子,酥油、黄米饭、猪肉熬酸菜。
西面的三边人爱吃燕面炒面、荞剁面、羊羔肉、尤以荞面食品作法很多,如剁面、饷、搅团、圪、凉粉、碗等。
东南面人爱吃豇豆钱钱饭、揪面片。
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如子洲“果馅”,米脂“驴板肠”,绥德“黑粉油旋”,镇川“干炉”,佳县“马蹄酥”,榆林“炸豆奶”,神木“粉皮”,清涧“煎饼”,府谷“果丹皮”都有其独特风味。
另外还有羊杂碎、粉浆饭、拼三鲜、黄酒、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吃到的。
榆林人爱过节,且有很多讲究,虽有一些迷信色彩,但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和追求美好的生活。
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
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最高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
正月十六“燎百病”,
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
二月二龙抬头,早上吃龙眼窝窝,全家人分吃馍块叫“咬鼍头”。
室食清明吃“摊黄”。
北部各县用面捏成青蛙、蛇、鱼、雀等动物,寓意万物复苏。
五月端五吃棕子,门前插艾叶、菖蒲避邪。
六月六,新麦登场,农家尝新。
七月十五中元节,农人携瓜果上坟,五更在地里选择庄稼长得最好的地块悬黄白纸幡,预示丰收。
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瓜果。
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
十一月冬至熬猪羊骨头叫“熬冬”。
腊月初八,吃焖饭称为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送灶君,旧时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二十三过后,人们就开始筹备年货,忙碌地准备过年了。
年三十除夕,早饭后祭祖上坟,回来后贴对联,挂红灯、垒火塔塔、点长夜灯、合家欢乐吃年夜饭守岁,给小孩枕下放压岁钱。
在礼俗方面,有特色的要数结婚,合龙口两件大事了。
榆林解放前普遍实行早婚,双方择亲讲究门当户对,讲人品,重八字。
择亲还有不能倒向骨肉之说法,即妗子不能作婆,同族五服内不能结婚。
姑姑姨姨作婆也有“姨姨作婆,刀类相磨”,姑姑作婆,一世不和的说法。
男女娶嫁时举行婚礼,新人坐帐后要绞去“黄毛”叫“开脸”,将男女头发搭在一起梳一梳叫“并头”,从此成为结发夫妻,然后交换酒杯喝交杯酒。
这都是古代婚礼的遗存。
修窑盖房举行合龙口仪式。
盖房上梁,修窑过顶临结束时,要请阴阳先生选定吉日良辰,张贴对联,届时鸣放鞭炮,鼓乐齐奏,一匠人手端一个盛有五谷和碎馍块糕片的碗,边撒边唱,掌线大师傅手
搭一块红布,在“龙口”放进五谷、五色丝线、五色布条、五色石子,笔砚书籍之后,迅速把砖或石砌上,“合龙口”仪式结束。
主人搬进新居,邻居新友赶来祝贺叫“暧窑”。
大多在晚上举行宴席,亲朋好友带着礼物赶到主人家,主人早已门外相迎,鸣放鞭炮,气氛热闹宾主落座后,主人以美酒佳肴招待,大家边吃喝边说笑,有时喝酒曲助兴,欢声笑语,夜阑方散。
榆林的风土人情纯朴而古老,折射出陕北人民勤劳俭朴,忠厚善良的传统美德其内函丰富的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