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教案

课程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教学内容: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五节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章中“生活世界”和“学生生活”的概念,从理论和现实角度探讨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2.引导学生思考,力图为学校教育回归生活提出一些建议和转向措施,促进学校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3.以学生自身学校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交流感悟和学生及老师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阅读几本不同人生经历的著作,并访谈一些中小学生,了解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闲暇生活状况。

2.如何创设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板书:

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五节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

一、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

教育回归生活的可能性

二、学校该如何做

重建教育观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学校重心的转移

教学

手段

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安排

讲授

反思提问讨论

案例分析一.导入新课(5分钟)

生活世界——首先是哲学范畴的概念,由胡塞尔提出。生活

世界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不是主客体分

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不是文本化了的符

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世界。所以,生活世界一定是人生

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是对人发生意义的世界。人在生活世界中

是能动的,不依附于他人和社会的独立的个体存在。

学生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基于以上对“生活世

界”的认识,学生生活除了强调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周围世界

的关系,还应当那个包括学生主体对人生的理解和解释的意义世

界;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世界。也就是说,学生生活不仅包括学生

的生活环境,也包含了学生身在其中的交往与理解。

二.讲授新课(90分钟)

(一)反思学校教育现状,分析学校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原因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交流感悟,讨论参与)

师:同学们,基于以上观点的认同,不难发现,学生是人,

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育是生命的需要,生命理应是教育的“原

点”,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之本”。学校教育作为学生生命

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以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作为其根本

的目的。学校教育本身具有生活的内涵,这里有活生生的教师和

学生,这里时时刻刻发生着人与人、人与物的各种关系,这里包

含每一个身在其中的独立个体对生活的交往与理解。

然而,反观我们现当代的学校教育,结合你们自身在学校教

育中的生活体验,你们有哪些想法和感悟和大家交流呢?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二)通过案例、材料分析加深理解,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例1 歌词改编: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到九十点钟;

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

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乌鸦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

炸药包。我去炸学校,同学都说好,点燃后,快快跑,轰隆一声

学校不见了。

《水调歌头·假日》“假日几时有,无奈问青天。不知假期当

中,作业有几篇,我欲一题不做,又恐校规太严,假期不胜烦。

捧书坐桌前,好似在钻研?做数学,念英语,夜难眠。不应有偏,

为何总是感到难?人有七情六欲,学有高低深浅,此事古难全。

但愿假日多,作业能锐减。”

温故而知新

通过现状反应问

题,通过案例加

深理解

教学

手段

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安排

案例分析

提问讲授

例2 长期以来为什么谋求教育的“制度化”?通常的理由大

抵是建立正常的“教”与“学”秩序以保证教育质量;进一步问:

怎样算是“正常”的“教”与“学”秩序,唯有成套制度、密集

规范确立的才是“正常”的秩序么?“制度化”所保证的,是什

么教育质量?或谓“制度化教育”能造就人才,于是,又发生问

题:以排他性的方式(即选择性、竞争性方式)选拔与培养少数

人才在当代是否合乎时宜?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制度化教育”

能否造就杰出人才?──这些都是当代国际教育舆论界就“学校

教育”提出的一连串问号。

师:以上案例都是从学生的视角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一些现状

和问题,结合你们成长的经历,谈谈我国教育的问题及问题背后

的原因?里面的学生有太多的灰色体验,这些灰色体验的背后,

谁是最主要的推手?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以上案例反映出了我国教育现实中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

的痛苦压抑的读书世界,这也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应试为

本、分数为纲,管理简单粗暴,缺乏人性化等问题。

而其后的真正推手是教育目的的异化、教育制度的滞后和教

育理念的禁锢。

(三)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1.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然性

(1)哲学基础西方哲学的转向。

现代哲学转向认为:生活高于知识,知识必须以生活为基础。

它要求超越知识论,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回归到生活世界,人与

世界的对立在生活实践中消解而成为完整的人。

(2)理论基础杜威与陶行知的“生活”与“教育”理论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学校中引进社会活动,使学

生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获得经验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陶行知提出

“生活即教育”,他把教育看成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不是外加

于生活之上的,由此生活与教育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真正的教

育应体现其对生活的改造作用,也必须通过生活来进行。

二者虽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生活是教育中

的一个永恒主题,生活原本是有滋有味,凸显生命的灵动的,而

回归生活的学校教育也必然应体现此意。

(3)现实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以上讨论已有详尽论

述)

小组讨论,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