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3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答案】1. D 2文化类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D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

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

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

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

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

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作“斗拱”。

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

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

《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

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

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

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古代文言文的代表作品?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诗经》D. 《西游记》答案:C2.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尚?A. 老马识途B. 独善其身C. 温文尔雅D. 舍己为人答案:C3. 以下哪个是近现代文言文的代表作品?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诗经》D. 《围城》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答案: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形式,具有古朴、简练、直接的特点。

它使用古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注重修辞和韵律,表达思想和感情。

2. 请简要介绍近现代文言文的特点。

答案:近现代文言文是指近代以来使用文言文写作的文学作品。

相比于古代文言文,它更加注重表达现实生活、思想和社会问题,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口语,也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三、论述题请就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发表你的观点。

答案: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性。

首先,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其次,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和经典著作仍然使用文言文进行创作,了解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因此,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四、作文题请写一篇关于自己理解的文言文的作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略(根据具体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创作)以上为下半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0×3﹦3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苌.弘(cháng)熟稔.(rěn)樯橹.(lú)绮.丽(qǐ)脍.炙人口(kuài)B.蟊.贼(máo)罪愆.(qān)萧.瑟(xiāo)料峭.(qiào)少不更.事(gēng)C.应.验(yīng)哽咽.(yè)木讷.(nè)蹩.进(bié)遥岑.远目(cén)D.诡谲.(jué)巷陌.(mò)参差.(cī)畏葸.(xǐ)乍暖还.寒(huán)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伺候昏聩枭雄寒暄烦文缛节鬼计多端B.聆听戡乱厮杀尸骸走投无路磕头贺喜C.暮霭掂量抱负清秋理曲词穷夸夸奇谈D.扫描仓皇针灸孱弱前合后堰聊以慰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发射,这将有望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梦想,同时也有望实现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由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B.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C. 近日,人们纷纷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报纸等媒体密切关注山东疫苗事件,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也连续回应,澄清了相关问题。

D. 和谐包括不同的意义,它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有着悠长的历史积淀,是人类关照外在宇宙与内在心灵结出的硕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话,大家感到他是在回避要害问题。

②面对这不知何时又会来袭的敌人,战士们。

③诗人把竹子比作、高风亮节的君子。

A.闪烁其词翘首以待明哲保身B.含糊其辞翘首以待洁身自好C.闪烁其词严阵以待洁身自好D.含糊其辞严阵以待明哲保身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里,,,。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问题: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解答: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为主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思考。

问题:鲁迅的作品主题是什么?解答:鲁迅的作品主题是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_________》以描写战争中壮士的英勇事迹而闻名。

解答:登高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_________、玩灯笼等。

解答:月饼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

解答: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形象丰满,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语言直接生动,意境独特。

2.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以及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解答:《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和残酷。

四、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对2.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错五、作文题(共1题,20分)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作文。

解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答)。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高一第二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Ⅱ卷20、21题为选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竭晋升中华文化在天下上的影响力,需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肉体实质将清楚,让天下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XXX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XXX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XXX的仁学。

作为XXX的后学,XXX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计4小题,总分16分)1.(4分)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4分)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所以这类诗歌属于古代诗歌。

2.(4分)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历史如潮,橘子洲上的江风吹落了多少春华秋实②当毛泽东临江作赋、踌躇满志的时候③物换星移,血雨腥风的史篇早已离我们远去④眼前只见欲一睹领袖风采的游人如织⑤谁会相信中国的命运就掌握在这个书生意气的青年手中A.②⑤③④① B.②⑤①③④ C.①③④②⑤ D.③④①②⑤3.(4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倍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4.(4分)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4分)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及答题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及答题卷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恓.(qī)惶桃杌.(wù)酹.江月(lèi)乍暖还.(hái)寒B.更.(gèng)嫁凝噎.(yē)汗涔涔.(cén)咄.咄(duó)逼人C.糟粕.(pò)合契.(qì)承载.(zài)体皓.首而归(hào)D.孱.头(chàn)冠冕.(mi?n)乞骸.骨(hái)揾.(wèn)英雄泪2、下列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销魂婉惜捐除燥动不安B.据傲渊源揩汗稍纵即逝C.国粹樯橹牙惠礼上往来D.驽钝珠玑昧心财残羹冷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谢谢你们的关心,我相信在你们的支持下,我们会搞得更好。

如果你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3月11日下午2时,日本遭受9.0级大地震,东北临太平洋的福岛,茨城等县首当其冲....,灾情相当严重。

C.王刚一直想买一套中华书局八十年代出版的《史记》,这次去上海出差。

终于买到了一套,真是妙手偶...得.啊!D.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列愤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A.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磁场”,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幸福载体。

B.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示范攻关项目是由“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发起的,2012年攻关试验示范点设在六安,这也是此次科研攻关项目全国唯一选定地。

C.安徽省在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将以与择校相联系的乱收费为治理重点,制止通过办升学培训班,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等行为再次出现。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大胆地用朱红色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并且用彩色绘画图案来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

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

在中国,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至如梁、柱、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测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测试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从气象上看, “谷雨收寒,茶烟扬晓,又是牡丹时候”。

因此,谷雨节气的第一件事是赏牡丹。

就民俗而言,谷雨祭仓颉的传统千年不辍,今年在陕西白水县仓颉庙,还将举行“字说中国节传文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系列活动。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之魂,时刻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归何处去。

在中华文化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里,仓颉被尊奉为“文字始祖”,世受敬仰。

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他是黄帝南巡时到了洛南保安阳虚山下,“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这一伟大创造惊得“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

其实,中国人之于汉字,有太多附会的神话传说与情感故事。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得好:即使有仓颉,“仓颉也不止一个”。

但无论怎样,文字的诞生,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一部文字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

”饶宗颐先生认为,中国靠文字来统一,中国文化是以文字为领导的。

作为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一个个方块字,如一块块神奇的“砖”,构建了中华文明的万里长城。

日月为“明”,止戈为“武”,“秦”是集体事禾的农人,“愁”字暗示农民在秋季为即将过冬而愁苦的心情......如此等等,熔铸在汉字里的东方思维方式——象形、指事、会意,积淀了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

数千年来,中华文字始终以其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绵延不断的历史,记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

站在互联网时代回望历史,百年前“汉字拉丁化”的文化喧嚣早已灰飞烟灭,上世纪80年代关于“电脑将拯救汉字还是埋葬汉字”的论辩也被扔进了爪哇国。

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汉字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传统的汉字文化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放学期期末考试题本试题分为第I 卷和第 II卷,共8页,还有主观题答题卡1 页;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 满分 150 分。

第1 卷请将答案涂写在机读卡上,第 2 卷将答案分别写在特意的答题卷上和作文纸上。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一、( 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寒暄( xuān).形骸( hǎi )安慰(jiè)间或一轮(jiàn)...B.新正( zhēng)炮烙(pàoluò)机灵(líng)窈陷(y?o).....C.迄今( qí)俨然(yǎn)..D.耷拉( dā)勇猛(xiāo)..2.以下词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为哪一项(..讪笑( shān).龟裂( guī).)鼓动(sǒngy ǒng)..门扉( f ēi ).A.事过境迁咀嚼鉴赏惴惴不安礼上来往B.藕断丝联沸反盈天潦倒撩倒闲情逸志C.新奇新奇报残守缺困兽犹斗怨天犹人D.正经危坐熠熠生辉自愧不如应接不暇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适合的一句是()...A.选举中,深孚众望的小张入选为办公室的主任。

他表示必定要清廉勤政,多为民众办妥事。

....B.参加此次画展的作品包含众多派别。

大师们别开生面、奇光异彩的艺术创作,令出席此次展出的专家们惊叹不已。

....C.李白以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神气、瑰丽的情景。

....D.高树勋将军领导公民党十七军,在内战前线揭竿而起,在全国各个战场惹起了激烈反应。

....4.下边语句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①为了重温当年横行亚洲的美梦,某些国家的政治家居然下作到铁的历史事实的地步。

②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单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连自己的生活也是毫无质量,这已经是无可的事实。

b5E2RGbCAP③过去,凡是舞弊的行为,都令人,但是今日 , 小到一般的考试舞弊, 大到学术科研的舞弊 , 有的人居然习见不惊。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上的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2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汉字是千年的文化遗产,但不能一成不变。

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XXX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不断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XXX亲自批准成立“XXX”,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对汉语的热情不断升温。

今天,海外300多所XXX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汉字的改革过程中也曾出现问题。

简化汉字是为了提高沟通效率,但是如果简化过度,就会失去汉字结构和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面临考验。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

1952年,中国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却无法输入方块汉字。

外国专家曾认为“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而国内也有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

但是,放弃汉字将使中国文化面临断流的危险。

因此,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经过30年的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XXX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容纳各种文明成果,以礼相待,推杯换盏,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我们欢迎引进外来语,但反对过度使用。

在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时,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宜春市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A.首先指出“诗性智慧”概念的产生,然后指出中国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诗性智慧的关系。
B.文章举历代文人雅士都倾心于“平常心是道”的禅风之例,证明他们在诗文中追求一种禅意、禅趣和禅境。
C.作者以贾平凹、韩少功的散文创作为例,论证了中国诗性智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散文。
D.最后作者指出散文的创作既需要“智慧”即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又需要激情和对生命的体验。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三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诗性智慧”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原始人生活在思维的昏暗与混沌之中,生来就对事物无知,也没有逻辑推理的能力,但他们“浑身是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这使他们创造出了人类童年的诗篇。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高一语文试题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试题部分不变。

请将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II卷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朱拓.tà蝙.蝠biān 付梓. zǐ面目可憎.zângB. 连累.lěi 喁喁.. yú炮.烙 pào 强.人所难qiǎngC. 畏葸.xǐ脑髓.suǐ场.院 cháng 戛.然而止jiāD. 瓜蔓.wàn 贮.藏zhù剔.除tī混.水摸鱼hún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宛转赋予寒暄笑嬉嬉辎铢必较B.国粹萌孽贸然黑黝黝众说纷云C.绚丽文身殒命悲戚戚得鱼忘筌D.虾娄尺椟喝彩沉甸甸出神入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许多家图书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②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

③清代的小说家是高明的,他们没有抛弃小说的主体性,没有一叶障目,只看到主体。

A.批阅扶持不但/而且B.披阅扶持既/又C.披阅扶植不但/而且D.批阅扶植既/又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支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B.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C.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令读者叹D.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鼓励各省采取平行志愿投档,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

B.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当前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C. 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

D.去年最火的电视剧要算《士兵突击》,它记载了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传奇故事。

它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是观众备受喜爱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A.“看到圣火递交到我们中国人的手中,我打内心激动。

”《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说,“在这圣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面前,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祖国,我为你骄傲。

”B.我的心思却不在挖野菜上,而是借挖野菜之机享受春光的明媚:一会儿采野花;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追飞鸟。

C.这场在德国掀起的“查税风暴”已开始刮向法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这些国家纷纷自行或联合起来对逃税行为展开调查。

D.其中最使人扼腕的是,许多名园里的木制联匾不见了(石刻却大抵幸存,因为搬起来较为困难),至今没有很好地恢复。

7. 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A.孙犁,现代作家,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地统一。

“白洋淀派”与沈从文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

B.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人称他为“杜樊川”。

他的诗歌清丽自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

世人将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C.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文学高峰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尊卢沙宋濂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①之不疑。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大夫臵馆之。

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承颜色②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

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

未至,使者四三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且投璧祭河③,欲渡。

王尚得奠枕④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⑤。

‛王曰:‚然。

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

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

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然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

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

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注]①居:平时。

②承颜色:指见面,交往。

③投璧祭河:古人订立盟誓时的仪式。

④奠枕:安枕。

⑤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闻师.楚之意师:当……老师B.王趣.见趣:同“促”,催促C.莫若割地与之平.耳平:平定D.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贾:招来,招致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迫之言,乃.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然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D.尊卢沙亦其.一人也樊哙侧其.盾以撞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卢沙能获得楚王的任用,既因为他故作高深的夸谈确有迷惑人的地方,同时也与战国的时代背景有关B.楚王对尊卢沙一直是非常敬重的,听其夸谈“即命为卿”,即使他露出真相后,也仅仅割了他的鼻子C.尊卢沙懂得了“夸谈足以贾祸”后,“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读之令人哑然失笑,颇具讽刺意味D.作者认为,“历考往事”,像尊卢沙这一类凭“大言”“以谋利禄”的大有人在,所以写本文予以劝诫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三、(23分)11.把下面的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⑴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⑵“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贞观政要》)(1)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联系全词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具有什么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1分)①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②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③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

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④与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的韩愈在《师说》中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四、(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永远的断章沈检江卞之琳这个名字长久地散发着沉静、睿智而潇洒的书卷气和文人气,仿佛永远年轻,永远俊逸,永远超然物外他是为诗而塑就的,而且是为东方和西方共同塑就的,念一念他的诗,听一听那充盈、茁实而轻灵的音响,多么美妙、动听。

读他的诗,读他的文章,仿佛感到是来自古代的才子,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又来到了现代中国,用天赋的手拨响了白话诗的语言与格律的琴弦,发出似曾相识又非同凡响的音韵。

谁派遣他来接受苦难而伟大时代的考验,让他经历民族危亡的血与火的洗礼,让他来谛听民族之声和诗歌之音,要言不烦地品析现代诗歌的短长与出路?谁又赋予他西方和东方的双重古典文化涵养,像先知般清醒地审视与评判诗的当下形态?我想,有时候,天神来到人间,在天堂和人世的对撞与融合之中,会露出平凡的笑容和卓越的破绽——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他窥透了古今中外诗歌的奥秘,并铸造出充分合理的诗的果实,而留给中国和世界的,难道只是那首简练而隽永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多少诗评家围着这四行诗孜孜不倦地加以诠释,雄辩滔滔或者细语潺潺,都留存在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资料库里,至今依旧意犹未尽我一读这四行诗,就会想起丰子恺的漫画——只有丰子恺的漫画,简洁而隽永,明白而深邃,刻画出一种心态之美——才能形象地道出《断章》的真谛。

《断章》也许是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的印记,又是精微而冷隽的诗风的一次不经意的显现。

这不是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清空高远‛审美理想的重复。

他在胡适、刘大白等人作诗如说话的主旨指导下,以白话演绎词曲的尝试之后,实现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也实现了西方诗歌技巧的东方潜移。

《断章》之所以是绝唱,正因为它最突出地体现了卞之琳诗风的特质。

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这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不可同日而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