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入新课:幻灯1:封面师:这首歌曲中提到“有一位老人”,他是谁呢?(邓小平)。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怎样引领我们走进改革开放的呢?让我们通过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了解一下。

幻灯2: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过程:一、确立目标幻灯3: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浏览一下本课课文,这一课将主要学习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快速的的浏览课本,并集体回答)1、改革开放的春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对外开往的窗口——沿海城市对外开放二、合作探究这次伟大的转折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的,它犹如一声巨响的春雷,唤醒了祖国的复苏,让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师:请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

幻灯4 自学导航:中共十一届三全会:背景:“左”的错误仍然存在、邓小平恢复工作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会议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工作重点伟大历史意义: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我来检测一下。

师:让我们来认识几位历史功臣。

幻灯4:邓小平等参加会议的场景图。

师:通过以上学习,请同学们再明确一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幻灯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过渡: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雷一声巨响,改革的春风首先吹向了农村、吹绿了田野。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幻灯8:影视资料:小岗村改革师:影片中提到了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听说过这个地方?凤阳县可是个有名的地方,凤阳的花鼓词出名,另外凤阳还出了一个名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到有九年荒。

”师:一个字“穷”,穷不要紧,穷则思变。

幻灯9—10:安徽凤阳小岗村、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初期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初期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初期教案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5分钟)
1.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讲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过程
3.讲解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展示(10分钟)
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自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出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布置作业(5分钟)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短文,体会改革开放带来的变革和进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2部编版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人教)

2022部编版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人教)

2022部编版历史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人教)选择题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A.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B. 真理标准C. 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D. 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答案选B。

选择题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点。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C。

选择题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D. 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所以“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新中国诞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故选B。

选择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党的工作重心A.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 坚持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选择题“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领导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领导者是邓小平,所以答案选B。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7课 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改革开放的起步》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7课 体验式教学【设计思路】《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
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掌握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理解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二、教学内容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3、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历史事件,自然引入本课的主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2、新课内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政策。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4、课堂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总结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性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同时,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5、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短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和重要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国际关系史”和“当代世界史”。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或引入新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B. 毛泽东、邓小平C. 邓小平、江泽民D. 江泽民、胡锦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领导者是毛泽东;“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领导者是邓小平,所以答案选B。

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为了纠正“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所以答案选A。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B. 曲折探索C. 历史转折D. 动荡岁月【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诞生是1921年;曲折探索的时间是66年;历史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是1978年;动荡岁月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时间是1966-1976年,ABD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C。

4.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为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三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作用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经过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历史的定格 记忆的沉淀
1980年,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取消人民公社
历史的定格 记忆的沉淀
发展乡镇企业
历史的定格 记忆的沉淀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历史的定格 记忆的沉淀
促进传统农业向代化农业转化
历史的定格 记忆的沉淀
第二篇章——对外开放促发展
昨天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福建省:厦门 1988年 : 海南岛(最大)
第二篇章——对外开放促发展
1、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2、晚清“门户开放”和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 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3、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1.特区实行市场经济; 2.利用侨资特、区外姓资“进社行”建不设;姓“资”。 3.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 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2、与人民公社比较,优势是什么?
经营方式:统一经营
的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词

人均年口粮仅有200多斤,一天做10个工分仅值 两角钱,小岗生产队成为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 生活靠救济的“三靠队”。
——人民公社管理体制下的小岗生产队
历史的定格 记忆的沉淀
第一篇章——农村改革见成效
家 庭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理解改革农村产业结构

《概论》课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课件(2013年修订版)

《概论》课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课件(2013年修订版)
——自行车飞速普及。
打车时代(1988年 —1997年) ——交通由“骑车 ”向“打车”转变。 居民出行越来越便 捷,上下班主要由 四通八达的各种公 交车来代步,“打的” 也成了平常事。
19 84 北 京 市 崇 文 门
红旗轿车亮相香港街头
1998年10月26日 摄于海珠桥
2008年的10月27日 摄于海珠桥
列宁的理论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 着‛ 。——列宁:《列 宁全集》第60卷,人民 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 页。
列宁的理论
‚今后在发展生产力和文化 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 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 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 制度。‛
《列宁全集》第4卷,第577页。
(二)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改革开放是带领中国走出困境的唯一选 择。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遭受重大挫折,党和国家的体制机制日益僵化封闭, 造成了空前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极大 地损害了党和社会主义的形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打 破原有的僵化体制,调动民众积极性,走出困境,实 现复兴。链接
改革开放的国际背景
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 视。 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 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 肉要吃欢蹦乱跳的。
未改革开放前,对于大对数农村来说,居住的环境都是茅草房 。 茅草房代表着一种 农耕的“生存状态”,一种相对贫困的生活状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 村的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房。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历史史实回放:偷渡到香港
深圳解密的档案记载,深圳共出现了4次大 规模偷渡。 第一次1957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 期间,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 第二次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一次 外逃1.9万人。 第三次1972年,外逃2万人。 第四次是l979年,撤县建市初期,有7 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结队地拥向边境线, 伺机越境。最后外逃3万人。对于只有11万 劳动力的宝安县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 血。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优秀教案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课,主要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最光辉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本课上承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下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教材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凡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正确评价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文革”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

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我党纠正错误、开拓创新的根本思想路线,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的历史思维能力。

2.从“伟大的历史转折”中认识到党的伟大,培养爱党情怀;通过了解邓小平关键时刻的高瞻远瞩,初步了解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1.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第7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第7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第7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笔记。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背景。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 开展。

-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意义。

-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召开时间与地点。

- 1978年12月,北京。

- 内容。

-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 意义。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 背景。

-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大量冤假错案,需要进行纠正和平反。

2. 措施。

- 平反冤假错案。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调整社会关系。

- 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还进行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工作,如为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等。

这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意义。

- 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4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4川教版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6)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
(1)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理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1. 设计反思活动:在课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我将更好地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期望。
2.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观察,我将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提高未来的教学效果。这些措施可能包括:
(2)改革开放的启动: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3)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讲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等。
(4)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简要介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网站、论文、新闻报道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魅力或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课内容包括:三中全会前的探索与困境,三中全会的召开,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转折还缺乏深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我国是如何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进而导入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

4.讲解与提问: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视角一 [例1]
[点击 命题角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解析:选 A
“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突出的是中国
当代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试图说明政治协商 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产物。
2.在印尼的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一块展板上摘录了周恩
来当年的发言:“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
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 结。”建国初期体现这一外交理念的不包括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 )
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
系正常化。
4.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 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 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 设人才。 ②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 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下降。
)
[解析]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改革开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3.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的意义。

2.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

3. 案例教学法:以我国具体发展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改革开放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重点阐述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4. 观看视频:播放反映改革开放历程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5.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案例分析:以我国具体发展为例,分析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成果。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影响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

教学内容:
1.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实施
2.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等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对本课话题产生兴趣。

2.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实施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带来的变革。

3.活动(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设计海报或口号展示给全班同学。

4.总结(10分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改革开放对中国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关注历史的发展和变革。

5.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并写一篇关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作文。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海报制作所需的画板、颜料等材料
评估方式:
1. 课堂讨论成果
2. 海报或口号设计成果
3. 作文质量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活动设计,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深圳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开发区
石器
铜器
具亲如 ?手果 耕给 作你 ,一 你块 会实 选验 择田 哪, 种让 工你
人类生产工具变化比较表
所属时代 生产工具 石刀 石斧 石耜 木耒 骨耜 蚌镰 青铜生产 工具很少 见 制作材料 主要优、缺点
石器时代
石、木、 取材容易、不坚固、 石器成形困难 骨
青铜器 时代
第七课
大变革时代
支持变法的秦孝公
1、变法的时间
公元前356年
2、变法者
商鞅 3、支持者
秦孝公
商鞅变法内容及作用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建立 允许自由买卖. 封建 制度, 国 经济发展 富 为秦 奖励耕织 2.奖励耕战. 国统 军队战斗 兵 奖励军功 一全 力增强 强 国奠 加强中 定了 3.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央集权 基础.
③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④影响:A;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B,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C、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封建制度确立:战国后期。 地主 阶级代替了 奴隶主 阶级,社会 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
1、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初期 D、战国晚期
叫他们去开垦新的土地,即荒地
烦恼2:哈,几年后,我有那两种土地了,一部分是受封300亩 土地(公田)另一部分是新开垦的土地(私田),公田要交贡赋, 而私田的收成全是我的,但我还是觉得我的收成太少,我该怎 么办? 叫更多的奴隶努力去开垦更多的土地
烦恼3、、这下我可发了,但是随着我的私田越多,奴隶们的 劳动强度就越大,他们常常偷懒,还逃跑,破坏我的工具, 这样下去会大大影响我的收成的,而且我的田地太多了管起 来也费力呀!哎!我又该怎么办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彭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第7课《改革开放的起步》导学案
主备周云生审核李荣荣姓名班组号 2018年 3 月日课时
学习过程备注
一、链接旧知识【PPT显示】:(填一填)(约5分钟)
1.1977年,中共全会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议,是这次会
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重新确立了,
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
实行的伟大决策。

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3.意义:实际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
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使我国进入了以和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学习目标:
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地点、制度名称,、记住特区名称、所属省
份。

2、归纳建国后农村几次重要改革。

3、分析理解农村改革的原因和重大意义,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二、自主先学【独立完成,发现疑难处记得用红笔做上标注】(约15分钟)
阅读课本48—53,边读书边划出重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题,小组内交流
订正,记背,组长监督默写,互批互改。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生产队成为全国农村率
先搞“的一个典型。

2.建立和普遍施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
“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
克服了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和
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
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特区:
1.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1980年国家决定在广东省,,和福建省的建立特区。

三、质疑探究(约8分钟)
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
四、整理小结(约5分钟)
1.整理学案:修正自己导学案上不准确的答案(红笔记下要点)
2.回顾小结:
五、快乐达标(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约12分钟)
选择题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A.进厂打工权
B.土地所有权
C.兴办乡镇企业权
D.自主经营权
2.“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是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土地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

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农业合作社 B、互助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
5.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明同学抢先说出正确答案。

他的答案应该是
A.汕头
B.珠海
C.海南
D.深圳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
(3)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1)建国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意义?(2)我国是什么时间完成了对农业等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如何?(3)1958年,全国在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你对此作何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