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基本概念__匀速直线运动(培优拔高习题集)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复习_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复习_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一、基本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

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

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v 1+v 2)/2B .21v v ⋅C .212221v v v v ++D .21212v v v v +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

全程的平均速度=+==2122v s v s s t s v 21212v v v v +,故正确答案为D【例2】(经典回放)若车辆在行进中,要研究车轮的运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车轮只做平动B.车轮只做转动C.车轮的平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D.车轮的转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解析:研究车轮的运动,无需任何条件(平动、转动均可).如果车轮做平动,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则可将车轮当作质点处理;如果车轮做转动,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因此不能将整个车轮当成质点处理.C选项正确.答案:C点评:质点是处理实际问题的一种理想化模型.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相对的,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运动无影响(如平动物体)或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物体的运动的研究是次要因素(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反之,不能将物体当作质点处理.【例3】有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2-1-2所示,在0—t0这段时间内:图2-1-2(1)三个质点的位移关系为()A.sⅠ=sⅡ=sⅢB.sⅠ>sⅡ>sⅢC.sⅠ>sⅡ=sⅢD.sⅠ=sⅡ>sⅢ(2)三个质点的平均速率关系为()A.vⅠ=vⅡ=vⅢB.vⅠ>vⅡ>vⅢC.vⅠ>vⅡ=vⅢD.vⅠ=vⅡ>vⅢ解析:由s-t图象的物理意义可得Ⅰ、Ⅱ、Ⅲ始末时刻纵坐标相同,则位移相同.(1)答案为A选项.同样可看Ⅰ的路程大一些,它出现了往返运动;而Ⅱ、Ⅲ路程相同,所以(2)答案为C选项.答案:(1)A (2)C点评:正确理解s-t图象的物理含义以及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的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库一、基本概念1. 请列举运动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

2. 简述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 什么是速度?它有哪几种形式?4. 请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5. 如何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二、直线运动1.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10秒后速度达到20m/s,求汽车的加速度。

2.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m/s,求它在3秒内的位移。

4. 一物体从A点出发,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过5秒后到达B点,求AB两点间的距离。

5.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3m/s,末速度为12m/s,运动时间为5秒,求物体的加速度。

三、曲线运动1. 请简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一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m,周期为4秒,求物体的线速度。

3. 在水平面上,一物体受到一个恒力作用,做曲线运动,请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

2rad/s,求物体在最高点的向心加速度。

5.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其线速度为10m/s,半径为5m,求物体的角速度。

四、相对运动1. 一列火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车内一乘客以相对于车厢5km/h的速度向前走,求乘客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2.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别为10km/h和8km/h,它们在同一河流中相向而行,河流速度为3km/h,求两船的相对速度。

3. 一飞机以500km/h的速度向东飞行,同时受到风速为100km/h的西风影响,求飞机的实际速度。

4. 一物体在甲船上以2m/s的速度向北运动,甲船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3m/s向东,求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5.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司机看到路边的一棵树以5m/s 的速度向后移动,求汽车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五、力学问题综合1. 一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它在5秒内的位移。

2. 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向东,大小为10N,另一个向北,大小为15N,求物体的合力。

高中物理培优讲义

高中物理培优讲义

高中物理培优讲义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及规律的科学,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提出以下物理课堂讲义,供学生参考。

一、力学1. 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质点的概念- 力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牛顿三定律及应用2. 运动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直线运动的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 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3. 动力学- 动量及动量定理- 冲量及冲量定理- 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 功和功率的概念4. 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的概念及性质- 万有引力及引力定律- 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二、热学1. 热力学基础-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内能的概念及变化定律-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等容、等压、绝热过程的特点 - 热机效率及其计算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的概念及增大原理- 卡诺循环及其效率-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4. 气体动理论- 理想气体模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理想气体的内能、功和热的关系三、光学1. 几何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镜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物体在不同光学器件中的成像2. 波动光学- 光的波动模型- 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光的干涉条纹和光栅衍射规律3. 光的光子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康普顿效应和光子能量四、电磁学1. 静电场- 电荷的守恒和电场的概念- 静电场的场强和势能- 高中物理中与静电场相关的题目分析2. 电流和电路- 电流密度和电流连续性方程- 电阻、电阻率和电路中的基本规律 - 牛顿第二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3.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洛伦兹力和感生电动势4. 电磁波-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电磁波的传播特点- 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通过以上物理课堂讲义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运动学基本概念练习题

运动学基本概念练习题

运动学基本概念练习题一、知识点清理1、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发生变化。

2、参考系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择的 的物体。

对于同一个运动,如果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 。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取 为参考系。

3、质点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 的变化,是质点的由 指向 的有向线段,是 量;路程是质点 的长度,是 量。

5、时间和时刻:6、速度:描述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是 量。

(1)平均速度:定义公式是 量,其方向与 方向相同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故说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对应于一个时刻或一个位置,精确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是 量。

(3)速率: ,是 量。

(4)平均速率:公式: ,是 量。

7、加速度:定义:是表示速度变化 的物理量。

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 。

公式:加速度是 量,其方向与 相同。

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看 与 方向间的关系。

若a 与v 0方向相同,则物体做 若a 与v 0方向相反,则物体做 注: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加速度都是同一个意思。

二、练习题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2. 一个质量为m 小球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 ) A 、2R ,2R B 、2R ,6π C 、2πR ,2R D 、0,6πR3.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篇)(Word版 含解析)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假设列车经过铁路桥的全过程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某列车长为L 通过一铁路桥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列车全身通过桥头的时间为t 1,列车全身通过桥尾的时间为t 2,则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 )A .1212·t t L a t t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D .212112·2t t t t L a t t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设列车车头通过铁路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 0,从列车车头到达桥头时开始计时,列车全身通过桥头时的平均速度等于12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1,可得: 11L v t =列车全身通过桥尾时的平均速度等于202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v 2,则 22L v t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得:2121022t t v v a t ⎛⎫=-+- ⎪⎝⎭联立解得:21210122t t t t L t a t t --=⋅- A. 1212·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A 错误. B. 1221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B 错误.C. 2121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相符,故C 正确.D. 212112·2t t t t L a t t --+,与计算不符,故D 错误.2.“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

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为105m ,前车由于车辆问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0.4s 的应时间后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6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12mB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6m/sC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18m/s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两车的初速度0108km/h 30m/s v ==,结合运动学公式知两车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20130m 75m 226v x a ==⨯= 则后车从开始到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130(40.4)m 75m=207m>105m+=180m x x ⨯++=所以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已经停止,距后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位置相距207m 180m 27m x ∆=-=根据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处理,则相撞时后车的速度22v a x ∆解得18m/s v =故C 正确,ABD 错误。

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

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

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描述物体运动是一个基本的内容。

通过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准确的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运动相关的知识。

以下是一系列初二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帮助你巩固对物体运动描述的理解。

一、简答题1. 什么是物体的位移?如何计算物体的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计算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使用位移公式,即位移(Δx)等于物体在x方向上终点位置(xf)减去起点位置(xi)。

即Δx = xf - xi。

2.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如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移动相等距离的运动。

描述匀速直线运动时,需要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都是恒定的。

通常可以使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3. 什么是加速度?如何计算平均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

计算平均加速度可以通过使用加速度公式,即平均加速度(a)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除以时间变化量(Δt)。

即a = Δv / Δt。

4. 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如何描述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没有空气阻力情况下,向下运动的运动。

描述自由落体运动时,需要表示物体的下落加速度和下落位移的变化。

二、计算题1.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800米,他步行到学校用了20分钟。

求小明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v)等于位移(Δx)除以时间(Δt)。

给出的位移是800米,时间是20分钟,将时间换算为小时为20/60=1/3小时。

代入公式可得 v = 800 / (1/3) = 2400 米/小时。

2. 小红从A点向B点匀速行驶,全程2000米,行驶时间为240秒。

求小红的速度。

速度(v)等于位移(Δx)除以时间(Δt)。

给出的位移是2000米,时间是240秒。

代入公式可得 v = 2000 / 240 = 8.33 米/秒。

3. 小华开车从静止开始以10 m/s²的加速度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为25 m/s。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21xt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12x v t a t=+加得2112xv at t=+加即21xt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D正确;B.根据数学知识可得:221av k abb===选项B错误;C.根据数学知识可得1-2a a=加解得-2a a=加将t=b代入212x v t a t=+加得()2220112222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选项C 错误。

故选D 。

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运动时间t 的关系图象。

若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乙物体一定在甲物体前面B .t =1s 时,甲、乙两物体恰不相碰C .t =2s 时,乙物体速度大小为1m/sD .t =3s 时,甲物体速度大小为3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于甲物体有012x v a t v t ==+甲甲甲 由题图知21/2s 1m a =甲 00v =甲则22m/s a =甲对于乙物体有012x v a t v t ==+乙乙乙 由题图知2/2m s 11a =-乙 04m/s v =乙故22m/s a =乙由于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两物体恰不相碰,则乙物体在后,甲物体在前,故A 错误; B .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距离最近,即422t t -=解得1s t =故B 正确;C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2s t =时,乙物体的速度大小42m/s 0v t =-=乙()故C 错误;D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当3s t =时,甲物体的速度大小26v t m/s ==甲故D 错误。

匀速直线运动的名词解释

匀速直线运动的名词解释

匀速直线运动的名词解释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以不变的速度直线运动的运动形式。

它是物理学中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也是大多数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其运动方向不变,即无论何时,物体都以一定的速度在直线上运动,没有任何加速或减速的情况,这种运动就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其中的物体以恒定的速度在直线上运动,其运动方向不变,没有任何加速或减速的情况,所以可以用速度来描述该运动。

它的速度是恒定的,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而不是曲线。

匀速直线运动的方程是:x=vt+x0,其中x是物体的位移,v是物体的速度,t是时间,x0是初始位置。

从这个式子可以看出,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速度是恒定的,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能量学关系也很重要,它表明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总能量是不变的,即动能加上势能总是不变的。

另外,由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是
0,所以在这种运动中没有任何动能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其总能量是完全由势能决定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际应用很广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运动。

例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飞机在高空飞行,船只在水面上航行等,这些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此外,匀速直线运动还有很多理论应用,例如在光学和力学中,都需要用到这种运动。

总之,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运动类型,它的特点是物体以恒定的速度在直线上运动,其运动方向不变,没有任何加速或减速的情况。

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完整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

(完整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讲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a=Δv/t )1.(单选)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B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2、(单选)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答案 B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3.(多选)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D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可能减小 C .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少 D .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 4.(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CD A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 B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C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 D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5.(单选)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B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6.(单选)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答案 B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7.(单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答案 B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8. (单选)如图所示,小球以v 1=3 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 内的平均加速度是( )答案:CA .100 m/s 2,方向向右B .100 m/s 2,方向向左C .500 m/s 2,方向向左D .500 m/s 2,方向向右 9.(多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s 内的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14m/s 2B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8m/s 2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4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6m/s 2【答案】AD10、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 v 1=L Δt 1=0.10 m/s v 2=L Δt 2=0.30 m/s a =v 2-v 1Δt ≈0.067 m/s 2. (2) x =v 1+v 22Δt =0.6 m.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基本规律(1)三个基本公式①v =v 0+at . ②x =v 0t +12at 2. ③v 2-v 20=2ax(2)两个重要推论 ①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 2= s t .中间位置速度v s 2=√v12+v222.②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aT 2.(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t 1∶t 2∶t 3∶…∶t n =1∶(2-1)∶(3-2)∶…. 1.(单选)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秒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B .C .D . 【答案】A2.(单选)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 内的平均速度小3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答案】C 7.(单选)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s 内的位移为它最后1s 内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 5 mB . 11.25 mC . 20 mD . 31.25 m 【答案】B 3.(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 内的位移比第14s 内的位移多0.2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小球加速度为0.2m/s 2B . 小球前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C . 小球第14s 的初速度为2.8m/sD . 第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答案】AB4.(单选)如图是哈尔滨西客站D502次列车首次发车,标志着世界首条高寒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哈大高铁运营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D502次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答案 D 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 B .时速350公里是指平均速度,921公里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5.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m .求:(1)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 (2)汽车在刹车后6s 内的位移.解答: 解: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第1s 内位移为:x 1=代入数据,得:9=v 0+ 第2s 内的位移为:x 2=v 0t 2+﹣x 1, 代入数据得:7= 解得:a=﹣2m/s 2,v 0=10m/s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为:t==则汽车刹车后6s 内位移等于5s 内的位移,所以有:==25m 故答案为:2,256.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第1 s 内位移为6 m ,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 内位移为2 m ,求: (1)在整个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大小; (2)整个减速过程共用的时间。

部编版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

部编版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练习

第1课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a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3个基本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1)(2018改编,10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 0和s 1(s 1<s 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

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 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

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

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冰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 1。

求:①冰球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②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答案:①v 21-v 202s 0(4分) ②s 1(v 0+v 1)22s 20(6分) 解析:①设冰球的加速度为a 1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2a 1s 0=v 21-v 20(2分)解得a 1=v 21-v 202s 0(2分) ②设冰球运动时间为t ,则t =v 1-v 0a 1(2分) 又s 1=12at 2(2分) 解得 a =s 1(v 0+v 1)22s 20(2分)(2)(经典题,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直线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答案:5∶7(13分)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加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v =at 0(1分)s 1=12at 20(2分)s 2=vt 0+12(2a )t 20(2分)设汽车乙在时间t 0的速度为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 ′1、s ′2 同样有v ′=(2a )t 0(1分) s ′1=12(2a )t 20(2分)s ′2=v ′t 0+12at 20(2分)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则有s =s 1+s 2(1分)s ′=s ′1+s ′2(1分)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 s s ′=57(1分)b .应用3个基本关系式的3个推论巧解实际问题(3)(经典题,6分)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 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23 m/s 2B.43 m/s 2C.89 m/s 2D.169m/s 2 答案:B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一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根据题意,在第一段路程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164m/s =4 m/s ,在第二段路程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2=162 m/s =8 m/s ,则物体加速度为a =v 2-v 1t =8-43 m/s 2=43m/s 2,故B 项正确。

高中物理 第二章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二章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在2t秒内,救生圈运动了s,故水速 v s 2t
例3、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讯员从队尾以速 度v2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v2返回队尾,求这段时间里队 伍前进的距离。
解析:若以队伍为参考系,则通讯员从队尾赶到排头这一 过程中,相对速度为(v2-v1);再从排头返回队尾的过程 中,相对速度为(v2+v1)。则
重力加速度g:物体只受 重力 而产生的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不同位置g的数值一般不同
8、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 位移 相
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x = v t
议一议:若物体在第1秒内的位移为1m,第2秒内的位移为 1m,第3秒内的位移为1m,依次类推。这个物体的运动时 匀速直线运动吗?
v甲对乙 v甲对丙 v丙对乙 v甲对乙 v甲对丙 v乙对丙
S甲对乙 S甲对丙 S丙对乙 S甲对乙 S甲对丙 S乙对丙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它是一种 理想化模型 。
物体能简化成质点的条件是: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只做 平动,或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 对研究物体运动无影响,才可
解:
vx
x
2v1v2
t x x v1 v2
2v1 2v2
例2: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
速度为v,紧接着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则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
v
x
vt
v 2
t 2
5
v
t总
3t
6
2
2、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问题 例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m/s, 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则在这1s内该物体( AD) A、位移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10m/s2

高考物理 课时作业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  课时作业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 课时作业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8×8′=64′) 1.(2011·山东青岛训练)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成功举办,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包括田径、体操、柔道在内的所有28个大项的比赛,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 .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 .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 解析:撑竿跳高中的运动员的动作和支撑杆的转动情况对比赛结果影响极大,不能视为质点;同理,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对比赛结果影响也很大,不能视为质点.其余两项可视为质点. 答案:BD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来源:21世纪教育网]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这个标量就是这个矢量,所以A 错,B 正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BCD 正确. 答案:BCD3.如图1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左图所示的位置,经过7 s 后指针指示在如右图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图1A .7.1 m/s2B .5.7 m/s2C .1.6 m/s2D .2.6 m/s2解析:a =vt -v0t =60-207×3.6m/s2=1.6 m/s2.答案:C4.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 m/s,39 m/s B .8 m/s,38 m/s C .12 m/s,19.5 m/s D .8 m/s,12 m/s解析:平均速度v =Δxt ,t =0时,x0=5 m ;t =2 s 时,x2=21 m ;t =3 s 时,x3=59 m .故v 1=x2-x02 s =8 m/s ,v 2=x3-x21 s=38 m/s.答案:B5.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成绩是12′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世界第一,为亚洲争了光,更为中国争光.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B .平均速度大C .撞线时的即时速度大D .某时刻的即时速度大解析:径赛中的成绩是以相同距离所用时间来确定的,时间短则成绩好.距离→时间→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选B.有的学生可能会选A 或C ,特别是C 项,因为人们一般只看最后谁先到达终点,只以冲刺速度决胜负. 答案:B 6.(2011·济南模拟)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A .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加速度也不为零解析:即将升空的火箭,速度为零,但合外力已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A 错.由于紧急刹车,速度的变化率大,故加速度大,B 对.磁悬浮列车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行驶,加速度为零,C 错.空间站匀速转动,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存在向心加速度,D 对. 答案:BD7.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老师说:“明天早上8时上课,上课45分.”其中“8时上课”指的是时刻,“上课45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 .小王迟到了,老师对他说:“为什么你现在才来?你早该到校了.”其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到校的时间间隔C .小王说:“我早就从家里出来了,因为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其中“早就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时间间隔D .老师说:“希望你下次一定要在7时50分以前到校.”其中“7时50分以前”指的是时间间隔解析: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一定要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而时间间隔则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即一段时间.在A 选项中“8时上课”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即上课开始的时刻,而“上课45分”指的是上课所经历的时间,因此它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即时间间隔,因此A 正确.在B 选项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小王应该到校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点,因此B 选项错误.在C 选项中“早就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从家里出来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因此C 选项错误.在D 选项中,“7时50分以前”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即时间间隔,因此D 选项正确.答案:AD8.一人看到闪电12.3 s 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 m/s ,光速为3×108 m/s ,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 .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 .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 .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 .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解析:我们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为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同时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常常要忽略次要因素.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在传播约4.1 km 的距离时,光传播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估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因此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运算:声速v =340 m/s =0.34 km/s ,距离s =vt =0.34 t ≈t3 km.所以,他用12.3除以3估算出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他的距离的方法是可行的.当然,声音的速度加倍以后,此方法不再成立.所以正确选项为B. 答案:B二、计算题(3×12′=36′)9.一辆汽车从原点O 由静止出发沿x 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时刻t/s 0 1 2 3 4 5 6 7 位置的坐标x/m0 0.524.58121620瞬时速度v/(m·s -1)121世纪教育网2 3 4 4 4 4 4(1)汽车在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少?(2)汽车在前3 s 内的加速度为多少? (3)汽车在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析:在时间轴上,时刻只是一个点,它与位置、瞬时速度对应,是一个状态量,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长度,它与位移、平均速度相对应,是一个过程量.汽车在第2 s 末,是指一个时刻,它对应汽车的位置在x =2 m 处,瞬时速度为3 m/s.汽车在前3 s 内,是一段时间,即汽车从0时刻到3 s 初时刻的一段过程,对应汽车的位置从x 轴上的0到4.5 m ,即位移为4.5 m .同样,汽车在第4 s 内,指的是汽车在第4个1 s 内,是一段时间,对应的一段位移是s =8 m -4.5 m =3.5 m .所以 (1)汽车在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 (2)汽车在前3 s 内的加速度为 a =vt -v0t =4-13 m/s2=1 m/s2.(3)汽车在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v =x t =8-4.51 m/s =3.5 m/s.答案:(1)3 m/s (2)1 m/s2 (3)3.5 m/s图210.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 上,到轨道的距离MN 为d =10 m ,如图2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 =60 s ,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 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到小车上,如果再经过Δt =2.5 s 光束又射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图3在Δt 内,光束转过角度Δφ=ΔtT×360°=15°①有两种可能:(1)光束照射小车时,小车正在接近N 点,Δt 内光束与MN 的夹角从45°变为30°,小车走过L1,速度应为v1=L1Δt ②由图3可知L1=d(tan45°-tan30°) ③由②③两式并代入数据得v1=1.7 m/s.21世纪教育网(2)光束照到小车上,小车正在远离N 点,Δt 内光束与MN 的夹角从45°变为60°,小车走过L2,速度为v2=L2Δt 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由图3可知,L2=d(tan60°-tan45°) ⑤ 由④⑤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2=2.9 m/s. 答案:v =1.7 m/s 或2.9 m/s11.在某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外安装的自动栏木装置如图所示,当高速列车到达A 点时,道口公路上应显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而超过停车线的汽车能在列车到达道口前安全通过道口.已知高速列车的速度v1=120 km/h ,汽车过道口的速度v2=5 km/h ,汽车驶至停车线时立即制动后滑行的距离是s0=5 m ,道口宽度s =26 m ,汽车长l =15 m .若栏木关闭时间tl =16 s ,为保障安全需多加时间t2=20 s .问:列车从A 点到道口的距离L 应为多少才能确保行车安全?图4解析:由题意知,关闭道口时间为16 s ,为完全保障再加20 s ,即关闭道口的实际时间为t0=20 s +16 s =36 s ,汽车必须在关闭道口前已通过道口,汽车从停车线到通过道口实际行程为s =26 m +5 m +15 m =46 m ,需用时t2=46×3 6005 000 s ,由此亮起红灯的时间为T =t0+t2,故A 点离道口的距离应为:L =v1T =120 0003 600×(36+46×3650) m =2 304 m.答案:2 304 m。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计算练习题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计算练习题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计算练习题
1. 题目描述:
小明沿着笔直的跑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开始时他的速度为 5 m/s,持续运动了10秒钟之后停下来了。

求解小明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和加
速度。

2. 解答过程:
由于小明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他的速度保持不变。

根据速
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 = 位移 / 时间。

首先计算位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为:位移 = 初始速
度 ×时间 + 1/2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

而在这道题中,小明的初始速
度为5 m/s,时间为10秒钟,所以可以根据这个位移公式计算得出位
移的值。

位移 = 5 × 10 + 1/2 × 0 × 10² = 50 + 0 = 50米
因为这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的加速度为0。

加速度的定义为:
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 / 时间。

已知末速度为5 m/s,初始速度为
5 m/s,时间为10秒钟,将这些数据带入加速度公式中进行计算。

加速度 = (5 - 5) / 10 = 0 / 10 = 0 m/s²
所以,小明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50米,加速度为0。

3. 总结:
通过以上的解答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当速度保持不变时,位移和加速度的计算结果分别为50米和0 m/s²。

这道题目展示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计算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学的概念和公式。

高中物理总复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运动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高中物理总复习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运动  (提纲、例题、练习、解析)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运动【考纲要求】1.理解参考系、质点、位移、路程、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基本概念的确切含义;2.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考点梳理】考点一:参考系、质点要点诠释:1.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1)描述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于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由于所选的参考系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物体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2)描述同一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3)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有时选运动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会给问题的分析、求解带来简便,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通常都是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现实中并不存在.(2)可视为质点的两种情况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则可以把物体当做质点.②做平动的物体由于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选物体上任意一个点的运动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此时可将物体当做质点处理.考点二: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要点诠释:考点三: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要点诠释:考点五: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1.定义: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且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2.理解:(1)匀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模型, 它是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研究复杂的问题, 从最简单的开始, 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研究方法).(2)实际上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 不过不少物体的运动可以按匀速直线处理.这里对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就不好做到, 而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 应理解为在任意相等的时间, 不能只理解为一小时、一分钟、或一秒钟, 还可以更小…….认真体会“任意”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的含意, 才能理解到匀速的意义.【典型例题】类型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例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在研究乒乓球运动的发球时B.研究步枪射击的子弹时C.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时D.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答案】BCD【解析】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乒乓球有转动,这种转动不能忽略,所以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研究子弹的运动时,由于子弹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所以可以看做质点;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时,可以忽略哈雷彗星自转,也可以看做质点;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不需要考虑汽车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汽车可以看做质点,所以选项B、C、D正确.【总结升华】(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还有很多,如“点电荷”、“自由落体运动”、“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模型.举一反三【变式】奥运会中,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答案】BD【解析】撑竿跳高中的运动员的动作和支撑杆的转动情况对比赛结果影响极大,不能视为质点;同理,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的动作对比赛结果影响也很大,不能视为质点.其余两项可视为质点.类型二、对位移、路程的考查例2、(2014年大纲卷)—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

第一讲运动学 几个概念与匀速直线运动(优选)word资料

第一讲运动学 几个概念与匀速直线运动(优选)word资料

第一讲运动学几个概念与匀速直线运动(优选)word资料第一讲运动学几个概念与匀速直线运动1、下列关于时间、时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是时间,短的是时刻B、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一段时间C、第3秒末与第4秒初是同一时刻D、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长短一样,4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不一样E、第1秒、第5秒都是时刻,2秒内、5秒内都是时间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只是位移有方向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一定比路程小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E、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F、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的距离,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位置变化越快,速度越大B、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属于标量C、速度的大小叫速率,速度一定不大于速率D、瞬时速度是质点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E、汽车以速度V1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从枪筒射出后1S末的速度为V2,V1、V2均指瞬时速度4、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秒跑了61m ,7秒末到7.1秒未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秒,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m/s B、运动员在前7秒的平均速度是8.71m/sC、运动员在7秒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m/s 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秒末的瞬时速度加速度5、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C、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D、某时刻速度为0,其加速度一定为0E、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F、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J、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一致时,质点一定做加速运动6、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指针位置的变化。

高中物理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

它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线运
动。

2.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为一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

【知识网络】
【综合例析】
例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这个标量就是这个矢量,所以 A 错,B 正确。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

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

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CD 正确。

例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v 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也越大,B 正确。

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可以是不断增大.故此题应选 B。

物理力学运动复习资料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物理力学运动复习资料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物理力学运动复习资料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在物理力学中,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运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本文将针对这三种运动类型进行复习,为读者提供详细的资料和理解。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给定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轨迹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加速度为零。

在运动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1.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时间公式:t = s/v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类型,它的特点是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运动都可以近似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例如地球公转、人在匀速直线行走等。

二、加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给定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即存在加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描述加速直线运动:1. 位移公式:s = vt + (1/2)at²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2. 速度公式:v = v₀ + at其中,v表示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3. 时间公式:t = √(2s/a)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位移,a表示加速度。

加速直线运动是物理力学中常见的一种运动类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运动都可以看作是加速直线运动,例如车辆的加速、自由落体等。

三、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轨迹运动。

与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不同,曲线运动需要考虑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

在曲线运动中,我们可以应用向心力和切向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抛物线形、双曲线形等。

运动学基本概念__匀速直线运动(培优拔高习题集)

运动学基本概念__匀速直线运动(培优拔高习题集)

运动学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小船问题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去打捞,则(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C.两船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2.甲乙两船相距50千米同时起船,且保持船速不变,若两船同时在逆水中航行,甲船航行100千米,恰赶上乙船,若两船都在顺水中航行,则甲船赶上乙船需航行( )A.50千米的路程B.100千米的路程C.大于50千米小于100千米路程D.大于100千米的路程3、一只小船运载木料逆水而行,经过某桥下时,一块木料不慎落入水中,经30分钟后才发觉,立即回程追赶,在桥下游5千米处赶上木料.设小船顺流和逆流时划行速度相同,则小船回程追赶所需时间是________小时,水流速度是________.4、一艘汽艇以恒定速度逆河水向上游行驶,至某处A发现一救生圈已丢失,立即调头以同样大小的速度顺河水追寻,并分析出该救生圈是在发现丢失前t1时间丢失的,丢失地点距A处为S1的B处,到达B点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距B 点为s2的下游某处C找到了救生圈。

求:汽艇航速V(即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速u及到达B点后经过多少时间t2找到救生圈。

(要求先画示意图,然后列方程求解)5、轮船在河流中逆流而上,上午7点,船员发现轮船上的一橡皮艇已落入水中,船长命令马上调转船头寻找小艇。

经过1h的追寻,终于8点追上了顺流而下的小艇。

如果轮船在整个过程中相对水的速度不变,那么轮船失落小艇的时间是何时?扶梯问题1、某大型商场的自动扶梯正在匀速向上运送顾客,现甲、乙两人沿着扶梯向上奔跑,甲、乙在扶梯上奔跑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8m/s;甲、乙数得的台阶级数分别为42级和45级。

则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为m/s;若每级阶梯上平均站一个人,则站在此扶梯上的顾客数为人。

2、亮亮星期天跟妈妈去商厦购物,亮亮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发现,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可以在3 min内把他送到楼上去.若扶梯不动,他可用1.5 min沿扶梯走到楼上.试计算亮亮在仍以原来的速度沿扶梯向上运动,同时扶梯也开动的情况下,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3、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某客户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16级楼梯;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电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走了48级楼梯,则该自动扶梯的级数为()A、22级B、32级C、24级D、不能判断4、沪西一百货店有一自动扶梯,某顾客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N1级;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电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走了N2级,则自动扶梯静止时该自动扶梯级数为________级.小船问题:1、C 2、D 3、0.5 5 4、V= t2= 5、6点扶梯问题:1、1m/s 70人2、t=1 min 3、C 4、2N1N2/(N1+N2)影子问题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行走,如图所示;(1)有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同学则依据平时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的运动情况,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小船问题1.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去打捞,则(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C.两船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2.甲乙两船相距50千米同时起船,且保持船速不变,若两船同时在逆水中航行,甲船航行100千米,恰赶上乙船,若两船都在顺水中航行,则甲船赶上乙船需航行( )A.50千米的路程B.100千米的路程C.大于50千米小于100千米路程D.大于100千米的路程3、一只小船运载木料逆水而行,经过某桥下时,一块木料不慎落入水中,经30分钟后才发觉,立即回程追赶,在桥下游5千米处赶上木料.设小船顺流和逆流时划行速度相同,则小船回程追赶所需时间是________小时,水流速度是________.4、一艘汽艇以恒定速度逆河水向上游行驶,至某处A发现一救生圈已丢失,立即调头以同样大小的速度顺河水追寻,并分析出该救生圈是在发现丢失前t1时间丢失的,丢失地点距A处为S1的B处,到达B点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距B 点为s2的下游某处C找到了救生圈。

求:汽艇航速V(即汽艇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速u及到达B点后经过多少时间t2找到救生圈。

(要求先画示意图,然后列方程求解)5、轮船在河流中逆流而上,上午7点,船员发现轮船上的一橡皮艇已落入水中,船长命令马上调转船头寻找小艇。

经过1h的追寻,终于8点追上了顺流而下的小艇。

如果轮船在整个过程中相对水的速度不变,那么轮船失落小艇的时间是何时?扶梯问题1、某大型商场的自动扶梯正在匀速向上运送顾客,现甲、乙两人沿着扶梯向上奔跑,甲、乙在扶梯上奔跑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8m/s;甲、乙数得的台阶级数分别为42级和45级。

则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为m/s;若每级阶梯上平均站一个人,则站在此扶梯上的顾客数为人。

2、亮亮星期天跟妈妈去商厦购物,亮亮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发现,乘自动扶梯上楼,如果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可以在3 min内把他送到楼上去.若扶梯不动,他可用1.5 min沿扶梯走到楼上.试计算亮亮在仍以原来的速度沿扶梯向上运动,同时扶梯也开动的情况下,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3、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某客户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16级楼梯;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电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走了48级楼梯,则该自动扶梯的级数为()A、22级B、32级C、24级D、不能判断4、沪西一百货店有一自动扶梯,某顾客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上楼时,数得走了N1级;当他以同样的速度(相对电梯)沿开动(上行)的自动扶梯走下楼时,数得走了N2级,则自动扶梯静止时该自动扶梯级数为________级.小船问题:1、C 2、D 3、0.5 5 4、V= t2= 5、6点扶梯问题:1、1m/s 70人2、t=1 min 3、C 4、2N1N2/(N1+N2)影子问题1、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行走,如图所示;(1)有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甲同学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同学则依据平时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的运动情况,认为人的头顶的影子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对人的头顶的影子的运动情况的看法,谁的看法是正确的?答:(2)请说明你的判断依据;(3)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4)人在行走时看到帽影有一个远离自己而去的水平速度V’,在什么情况下V’>V2. 身高为h的人以恒定速度V沿内人行道边行走。

离人行道边L处直立路灯柱,柱子高为H,柱子顶端一盏灯亮着,见图。

作出人头的影子沿人行道运动速度与x坐标之间关系图像。

人行道路面是水平的,人行道边是一条直线。

3、如图所示,点光源S距墙MN的水平距离为L,现从S处以水平速度V0平抛一小球P . P在墙上形成的投影是Pˊ,在球做平抛运动过程中Pˊ做运动,运动速度为。

信号测速问题1、如图所示,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的现象,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

图1中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生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A对B提供超声波信号而且能将其每隔固定时间T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图2中1、2、3物为B发射的超声波信号,1‘为对应的反射波信号,接收的反射波滞后的时间已在图中标出,其中T和△T为已知量,又知该测定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0,则根据所给信息可判断小车C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为()。

A、向右B、向左C、向右D、向左2、(2010上海)如下图所示,图A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

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

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可知,求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和汽车的速度?3.一位大学生乘环线地铁到学院去,他上车站与下车站位于环直径上相对的两端,这样大学生乘从哪个方向开来的车没有区别,所以他上先到来的那列车。

往不同方向沿环线行驶列车的数量相同。

但是大学生发现,他往往乘上朝顺时针方向开来的列车。

怎样解释这类现象?0 1 2 3 4P1 P2 nn图B影子问题:1、乙x=t y=t L>H/2 2、3、匀速信号测速问题1、A 2、17m 19m/s3、略估算问题1、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 m/s,光速为3 X 108 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 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2、天文观测表明,几乎所有远处的恒星(或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背离我们而运动,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背离我们运动的速度(称为退行速度)越大;也就是说,宇宙在膨胀,不同星体的退行速度v和他们离我们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式中H为常量,称为哈伯常数,已由天文观察测定。

为解释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一种理论,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的火球开始形成的,假设大爆炸后各星体即以不同的速度向外匀速运动,并设想我们就位于其中心,则速度越大的星体现在离我们越远,这一结果与上述天文观测一致。

由上述理论和天文观测结果,可估算宇宙年龄T,其计算式为T= ,根据近期观测,哈勃常数H=3×10-2m/(s·l·y),其中光年是光在一年中行进的距离,由此估算宇宙的年龄约为年。

平均速度问题1、一辆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跑完其余1/3的路程,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22123vvvv+B.6221vv+C.221vv+D.2221vv+2、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3、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无法判断哪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 + 2t3 (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 6t2 ( m/s).则该质点在t=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 s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A.8 m/s 24 m/sB.24 m/s 8 m/sC. 12 m/s 24 m/sD. 24 m/s 12 m/s5、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m处的速度是8.2m/s,在他跑完全程中间时刻t1=6.25s时速度为8.3 m/s,最后以8.4m/s的速度冲过终点,他的百米平均速度大小为 m/s.6、汽车沿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若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的平均速度为V l,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呢?7.AB两汽车同时从甲地驶往乙地.A车在全程1/3路程内以高速V1行驶,在全程1/3路程内以中速V2行驶,在其余1/3路程内以低速V3行驶;B车在全程1/3时间内以高速V1行驶,在全程1/3时间内以中速V2行驶,在其余1/3时间内以低速V3行驶,则( )A.甲车先到达乙地B. B车先到达乙地C.两车同时到达乙地D. 无法判断8、某人百米赛跑成绩是14秒,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进14米,平均速度是7米/秒;第二阶段用时9秒,平均速度8米/秒。

第三阶段的平均速度约是()A、6m/sB、5.5 m/sC、4.7 m/sD、3.2 m/s9、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m决赛中的位移大小是100m决赛中位移大小的两倍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m/s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2m/s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弹簧振子,弹簧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振子被拉到平衡位置0的右侧A处,此时拉力大小为F,然后释放振子使其从静止考试向左运动,经过时间t后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0处,此时振子的速度为y,在这个过程中振子的平均速度为( )A、0B、V/2C、F/ktD、不为零的某值,但由题设条件无法求出估算问题:1、B2、 1×1010平均速度问题:1、A 2、D 3、B 4、B 5、8m/s 6、2V1V2/(V1+V2) (V1+V2)/2 7、B 8、C 9、C 10、C图像问题:1、一质点两次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如下图甲、乙所示,由图可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

2、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计算出该质点的位移为A、πV0t0 /4B、πV0t0/2C、πV02 /2D、πt02/83、老鼠离开洞穴沿直线前进,它的速度与到洞穴的距离成反比,当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1的甲处时,速度为v1,则求:(1)它行进到离洞穴距离为d2的乙处时的速度;(2)从甲到乙用去的时间为多少?4、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L1= 1m的A点处时,速度是V1=2cm/s,试问:蚂蚁从A点爬到距巢中心L2 = 2m的B点所需的时间为多少?追击问题1、一列士兵的队伍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需要通知排头兵,一名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队伍前进了288m,求通讯员在这段往返路程上共走了多少米?2、甲乙两列火车相距为d,并分别以V l和V2的速度相向行使,在两火车间有一个信鸽以V3的速率飞翔其间,当这只鸽子以V3的速率遇到火车甲时,立即掉头飞向火车乙,遇到火车乙时又立即掉头飞向火车甲,如此往返飞行,当火车间距减小为零时,这只信鸽飞行的总路程多大?图像问题:1、1m/s2无法确定 2、A 3、v2= t=( 4、35.5s 追击问题:1、432m 2、特殊题型1、质点A、B相距L=15m,质点A以速度v A=5m/s沿直线L运动,同时质点B以速度v B=3m/s沿垂直于直线L的方向运动,如图所示,求两质点相隔最近的距离?2、如图所示,一个人站在距离平直公路H=50m远的B处,此时公路上有一辆汽车以V1=1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与人相距L=200m的A处时,人以速度V2=3m/s奔跑,为了使人跑到公路上时能与车相遇,或者赶在车前面,问此人应该朝哪个方向跑?3、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