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的名词解释答案
![神经的名词解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6541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7.png)
神经的名词解释答案神经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组织之一,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神经系统由许多神经组织和神经元组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并与大脑、脊髓以及周围的肌肉和器官相连。
下面将对神经的组成、功能以及神经传递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神经的组成神经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外周神经系统则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节,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连接起来。
神经组织是神经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每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
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对神经结构的支持和保护,同时参与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和代谢过程。
二、神经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感觉、运动、调节和认知等。
感觉功能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外界刺激,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而运动功能则使我们能够控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包括肌肉收缩和各种复杂的运动协调。
调节功能使神经系统能够控制身体的内部环境,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而认知功能则涉及到思维、学习和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
三、神经的传递过程神经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当神经元兴奋时,电信号(动作电位)从细胞体沿着轴突传播,然后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元通过突触间隙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被下一个神经元识别和接收。
这种电-化学的信号转换使我们能够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和传递。
神经递质是神经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
它们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通过与神经元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引发特定的生理反应。
这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结合是神经传递的关键步骤。
四、神经科学的研究与应用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等方面的学科。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078a5d8f111f18582d05ab4.png)
第十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递质2、受体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5、传入性侧支抑制6、回返性抑制7、特异性投射系统8、非特异性投射系统9、牵涉痛10、运动单位11、脊休克12、牵张反射13、去大脑僵直14、后发放二、填空题1、神经系统主要由和两种细胞构成。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等特征.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有和两方面作用。
反过来,神经所支配的组织也能产生支持神经元的。
3、神经元按其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4、化学性突触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根据神经元轴突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形成是由于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开放时,Na+内流K+外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则是突触后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而产生的电位变化.6、突触传递的特征有、、、、、和.7、突触抑制可分为和两类。
除了突触抑制外,还有。
8、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和递质等多种类型。
9、丘脑向大脑皮层的投射可分为和两大类.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非特导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10、内脏痛的定位,还往往发生。
11、牵张反射有和两种类型.12、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有和。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动物的脑干,可以产生。
此僵直属于丁僵直.13、临床上基底神经节损害的主要表现可分为和两大类。
14、前庭小脑的功能是,脊髓小脑的功能是,皮层小脑的功能是。
15、自主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功能在于调节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16、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伴有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常伴有胰岛素分泌增多,因而称这一活动系统为.17、下丘脑是较高级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能调节、、、、和等过程。
18、学习的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19、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与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
条件反射的建立,实质上就是无关刺激转变成条件刺激的过程。
20、人类大脑皮层活动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有语言和抽象思维机能;人和动物共有的系统的是,人类特有的系统是有。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0176431711cc7931b71654.png)
神经系统
中等难度
1.反射弧
2.灰质
3.纹状体
4.硬膜外隙
5.蛛网膜下隙
6.神经核
7.第三脑室
8.第四脑室
高难度
9.脊髓圆锥
10.脚间窝
11.小脑蚓
12.中央旁中叶
13.内脏神经
14.内囊
15.大脑动脉环
{参考答案}
1.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称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新鲜时色泽灰暗称灰
质。
3.豆状核和尾状核合称纹状体。
4.硬脊膜和椎管内骨膜之间的间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结缔组织、脂肪、静脉丛、淋巴管及脊神经根通过。
5.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其内充满脑脊液。
6.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所形成的灰团块称神经核。
7.位于间脑中央的矢状位间隙称第三脑室。
8.第四脑室是指点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锥体形间隙。
9.脊髓的下端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
10.中脑腹侧面两大脑脚之间凹陷称脚间窝。
11.小脑中间的狭窄部分称小脑蚓。
12.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延伸至大脑半球内侧面形成中央旁小叶。
13.内脏神经是指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
分为内脏感觉神经和内脏动动神经。
14.内囊由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投射纤维与构成。
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
15.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接起来组成大脑动脉环。
其围绕于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14c1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2.png)
系统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科学,它包括了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解剖学名词的解释:
1. 组织,人体内的细胞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一定形态和功能的集合,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2. 器官,人体内完成特定生理功能的一组组织构成的结构,如心脏、肺、肝脏等。
3. 细胞,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
4. 骨骼系统,人体内支撑和保护身体的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5. 肌肉系统,人体内负责运动和维持姿势的系统,由肌肉组织和肌腱组成。
6. 循环系统,人体内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废物的系统,
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7. 呼吸系统,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肺等器官。
8. 消化系统,人体内进行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的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
9. 神经系统,人体内传递信息和控制各种生理活动的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元等。
10. 内分泌系统,人体内分泌激素调节生理活动的系统,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这些名词是人体解剖学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名词。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f493d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6.png)
神经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1. 神经元 (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体、细胞核和突触结构组成。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负责神经系统的功能。
2. 突触 (Synapse)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连接点。
它由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和突触间隙组成。
突触通过神经递质释放和受体结合来传递电化学信号。
3. 神经传递物质 (Neurotransmitter)神经传递物质是在突触间隙中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通过神经元释放,通过与突触后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号。
4. 突触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能力和传递效率的可变性。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研究和记忆形成的基础,可以通过经验和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5. 大脑皮层 (Cerebral Cortex)大脑皮层是大脑外表层的一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运动控制、感觉处理和语言等功能。
它是神经元和突触密集的区域,是神经信号处理的主要场所。
6. 神经科学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生物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探索神经元工作原理、认知过程和神经疾病等问题。
7.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动作电位是神经元内部产生的电信号,用于神经信号传递。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的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电位变化,形成突触传导。
8. 神经回路 (Neural Circuit)神经回路是由多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
神经回路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参与感知、运动和认知等过程。
交感神经系统名词解释解剖学
![交感神经系统名词解释解剖学](https://img.taocdn.com/s3/m/b43f31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2.png)
交感神经系统名词解释解剖学
交感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定义如下:
交感神经系统是内脏运动神经中的一种,其主要功能是使器官的兴奋性增强。
它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的胸1至腰3节段的灰质侧角内,发出的纤维称为节前纤维。
这些节前纤维需要在22\~24对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更换神经元,然后发出节后纤维。
节后纤维有三种走向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1. 返回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2. 缠绕动脉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于所支配的器官。
3. 独立走行,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影响。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神经名词解释
![神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db38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e.png)
神经名词解释1. 突触(Synapse):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突触通常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间隙和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组成,信息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2. 神经元(Neuron):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单位,具有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神经元通常包括细胞体、树突(接收信息的分支)、轴突(传递信息的长丝状结构)和突触。
3.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化学物质,存在于突触间隙中,用于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递质可通过扩散到相邻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发下游电位改变。
4. 电位(Potential):指神经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电压差异。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调控离子流动,产生细胞内外浓度差,形成电位差。
5.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神经细胞产生的电脉冲,用于传递信号。
当神经元兴奋到一定程度时,离子通道会打开,使内外溶液电位快速变化,形成电位差快速扩展沿轴突。
6.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用于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网络可以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些功能,如学习、记忆和决策等。
7. 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指突触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可改变的能力。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和适应性改变的基础,包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等形式。
8. 异常电活动(Abnormal Electrical Activity):指神经系统中出现的异常电信号活动,如癫痫发作、心脏传导异常、震颤等。
异常电活动可能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多或过少,干扰正常的神经信息传递。
9. 神经调节(Neuromodulation):指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环境中的神经递质浓度和神经元活动状态等方式,来调节神经网络的活动强度和特性,以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
10. 神经影像学(Neuroimaging):用于观察和诊断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5e03bd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1.png)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1.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处理和存储信息,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和行为。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它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心。
大脑负责思维、记忆、感知等高级功能,脊髓则负责传递信息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所有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如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它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部位,并将感觉信息传递回中枢神经系统。
2.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大脑的建筑工”,它负责传递信息并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树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短小的分支,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轴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长且只有一个的分支,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
突触是轴突末端与其他神经元或肌肉之间形成的连接点,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3.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当电信号通过一个神经元到达轴突末端时,它会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传播到下一个神经元,并激活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GABA)。
不同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乙酰胆碱参与学习和记忆,多巴胺参与奖赏和动机。
神经递质的平衡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病和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4.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它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行为和感知的基础。
神经网络分为感觉神经网络(Sensory network)、运动神经网络(Motor network)和联结区域(Association areas)。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08e96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2.png)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调节。
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神经学的基本解剖名词。
1. 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组成部分。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2.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特殊连接点。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突起(axon terminal)和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突触前膜上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突触后膜,从而实现神经元之间的通信。
3. 神经纤维(Nerve fiber):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的结构。
它是由多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构成,通常分为髓鞘纤维和非髓鞘纤维。
髓鞘纤维由髓鞘包裹,速度更快,能够传递更快的信号。
非髓鞘纤维则没有髓鞘覆盖,传递速度较慢。
4. 神经节(Ganglion):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体的集中区域。
它通常位于神经纤维的路径中,起着整合和调节信号的作用。
常见的神经节包括脊髓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等。
5.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
大脑通过皮层、脑干和丘脑等结构实现信息处理和决策,而脊髓则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6.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
它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主要负责连接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脊神经起源于脊髓,负责连接身体其他部分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生理学基础习题第十章 神经系统
![生理学基础习题第十章 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f3628f303d8ce2f016623b5.png)
第十章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突触2.神经递质3.胆碱能受体4.肾上腺素能受体9.腱反射10.内脏活动11.条件反射二、填空题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有、、和。
2.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3.突触按效应分为和两种类型。
4.外周递质主要有和等。
5.胆碱受体包括和两类;肾上腺素受体包括和两类。
6.特异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产生,并激发大脑皮质继续;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是,维持机体处于状态。
7.内脏痛的敏感刺激主要有、、和等。
8.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定位于及前部;发出的运动指令将分别由和________ ____下达至骨骼肌。
9.躯体运动的基本反射中枢位于,效应器是。
10.牵张反射包括和两种类型,其中维持身体姿势的基本反射是。
11.小脑按功能大致分为、和三部分,各部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和。
12.内脏活动是指、和的活动。
13.内脏活动直接接受支配,包括和两部分。
1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立即________;心率,血压;支气管平滑肌,瞳孔,代谢增强。
15.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胰岛B细胞分泌,心率,血压;支气管平滑肌,瞳孔,代谢增强。
16.________被称为生命中枢,因其内存在、和_____________等重要的内脏反射中枢;中脑内的反射中枢有_______________。
17.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与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
18.根据脑电活动特征的不同,将睡眠分为和__________ 两个时相。
19.人类与动物大脑皮质功能特征的主要区别在于人类大脑皮质具有和_____________两个信号系统。
20.成人脑电图基本波形包括、、和等。
三、选择题A1型选择题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2.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是:3. 实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4. 哪项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是产生后发放的结构基础:5. 总和现象的结构基础是哪一种神经联系方式:6. 触发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活动依赖于:2+2++++外流7. 下列哪项不属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A.双向传导B.单向传递C.生理完整性D.绝缘性E.相对不疲劳性8. 神经末梢兴奋与递质释放之间的偶联因子是:- ++2+2+9.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 Ca2+由间隙进入突触前膜内C.突触囊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K+,特别是对K+的通透性提高E.突触后膜去极化电位达到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10.关于突触兴奋传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双向传递B.不易疲劳C.中枢延搁D.不能总和E.刺激停止,反射立即停止11.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回路形成的抑制称为:A.突触前抑制B.前馈抑制C.传入侧支性抑制12. 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是由于突触前膜:A.释放了抑制性递质B.递质大量消耗C.产生了超极化13.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14. 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主要由于:+++2+-内流1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实质是:D.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E.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所致16. 不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17. 大脑皮质听觉代表区主要位于:18. 符合内脏痛特征的是:19. 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协调随意运动B.引起特定感觉C.调节内脏功能20.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A.引起特定感觉B.引起牵涉痛C.调节内脏活动21.下列刺激中,哪项不易引起内脏痛:A.切割B.牵拉C.缺血D. 痉挛E.炎症22. 牵涉痛是指23. 人类躯体运动的最高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的:A.中央前回B.中央后回C. 枕叶距状沟两侧24. 关于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错误的是C.参与设计和编制运动的程序D.在运动执行中起协调作用25.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A.调节眼球运动B.调节内脏活动C.维持身体平衡26. 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A.纹状体功能退化B.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化27. 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肌紧张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B.基本中枢位于延髓E.脊髓和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失28. 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乙酰胆碱B.多巴胺C. 5-羟色胺29. 内脏活动的效应器不包括30. 仅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的是31. 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A.M和NB.M、N1和N2α、βD.N和、α、βE.α、β1、β232.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瞳孔缩小B.糖原分解C.心率加快D.骨骼肌血管舒张E.竖毛肌收缩3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A.竖毛肌收缩B.支气管舒张C.小肠平滑肌收缩34.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A.瞳孔缩小B.心率加快C.支气管平滑肌收缩D.胃肠蠕动增强E.逼尿肌收缩35. 调节内脏活动最重要的皮质下中枢是37. 人类调节生物节律的生物钟位于A.大脑皮质B.大脑髓质C.下丘脑D.丘脑E.小脑38. 属于M样作用的是A.心脏活动兴奋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胃肠平滑肌舒张39.大量使用阿托品后,会出现A.心率减慢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C.胃肠平滑肌舒张40. 下列哪项活动的中枢不在下丘脑41. 下列哪项不是α受体兴奋的效应42. 在家兔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将立即出现A.两侧肢体麻痹B.伸肌肌紧张亢进C.屈肌肌紧张减弱43. 不属于脊髓的内脏反射活动中枢是A.发汗反射B.吞咽反射C.排尿反射D.排便反射44. 脊休克时会出现45.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A.大脑皮质B.下丘脑C.中脑D. 脑桥E. 延髓46. 建立条件反射的关键环节是D.要进行强化,即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要多次、反复结合47.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咀嚼吞咽食物引起胃液分泌B.异物接触眼球引起眼睑闭合C.叩击股四头肌腱引起小腿前伸D.强光刺激引起瞳孔缩小48.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特征是人类拥有A.形成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统C.学习记忆能力D.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E.环境适应能力强49. 哪一项是慢波睡眠期的特征A.唤醒阈提高 B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强C.脑电波呈去同步化波D.眼球出现快速运动E.脑血流明显增加,脑蛋白合成增加50. 成人清醒、闭眼时的脑电波是A.α波B.β波C.δ波D.θ波E.λ波51. 关于脑电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质自发电位变化图B.皮质诱发电位变化图C.觉醒、睁眼时多为α波D. 成人安静、闭目时多为β波52. 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B.是先天遗传获得的C.是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是无限的E.需要大脑皮质参与53. 中央前回底部前方的布洛卡(Broca)区受损,导致A.运动性失语症B.感觉性失语症C.失写症54. 属于慢波睡眠期典型特征的是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B.生长素分泌减少C. 多梦D.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E.有利于促进生长、恢复体力A2型题55. 患者,男,28岁。
系统解剖学期末复习(温州医科大学)8.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期末复习(温州医科大学)8.神经系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55f05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f.png)
神经系统解剖4、突触: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突起与下一个神经元发生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换言之,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互相联系的。
大部分突触是化学突触,即冲动借助于化学递质的作用,一个典型的化学突触包括突触前部、突触间隙和突触后部三部分。
此外还有电突触等。
5、神经元: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等功能,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神经元都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6、反射、发射弧:神经系统感受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发应叫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反射的形态学基础就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7、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的某些区域,神经纤维纵横交织成网状,其间散有大小不等的神经元胞体,即灰质、白质混杂排列,称为网状结构。
8、海绵窦:海绵窦是硬脑膜窦,位于颅中窝蝶骨体的两侧,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窦的外侧壁有动眼、滑车、眼和上颌神经通过。
海绵窦可借助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故面部感染可经此途径蔓延至颅内。
9、脉络丛: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脑室壁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
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中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结构。
10、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它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的起始部、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的起始部在脑底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的周围相互吻合而成。
大脑动脉环在调节脑局部血流量和损伤后血供代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1、蛛网膜颗粒: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采花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
脑脊液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12、硬膜外隙:硬膜外隙为在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呈负压,内含有脊神经根、椎内静脉丛、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管等。
神经类的名词解释
![神经类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1c7ef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a.png)
神经类的名词解释神经系统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调控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的各项活动。
在这个神奇的机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神经类名词。
本文将为读者解释其中几个常见的名词,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1. 神经元(Neuron)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神经细胞。
它负责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一个神经元通常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
信息通过树突从其他神经元传递给细胞体,然后沿着轴突传递出去,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器官。
2. 神经纤维(Nerve Fibers)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突起,它们负责将神经信号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神经纤维分为两种类型:树突和轴突。
树突主要用于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而轴突则负责将信号传递出去。
3. 神经传递物质(Neurotransmitters)神经传递物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过突触传递,将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目标器官。
神经传递物质的种类较多,每种物质都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例如,多巴胺在调节情绪和运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乙酰胆碱则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
4. 神经回路(Neural Circuit)神经回路是由多个神经元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
它们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神经回路不仅负责基本的感觉传递,还参与了许多高级的认知功能,如学习、记忆和决策等。
5. 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神经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特征,指的是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通过神经可塑性,神经元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学习经验来改变其功能和连接方式。
这一过程对大脑发展、学习和康复都至关重要。
6. 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al Disorders)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或病症。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70f5df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1.png)
中枢神经系统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由大脑和脊髓两个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协调和调节各种生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机构,对人类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常用术语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的最外层。
在大脑皮层中,人类的感觉、运动和智力等高级活动都得到了发展,这使得人类可以进行高级思维和语言表达。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中,是一个控制和协调运动的器官,它对于人类的平衡、姿势的保持和运动的协调都非常重要。
3. 基底核:基底核是大脑皮质下的重要结构,它与运动、情感、学习和记忆等功能有关。
在基底核受损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运动手段障碍、情绪异常等症状。
4.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指位于大脑和脊髓之外的一些神经组织和神经元,与中枢神经系统紧密相连。
边缘系统在将中枢神经系统和外部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在调节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多种机体功能。
5.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
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相连接,以传递和处理信息。
神经元在结构和功能上非常复杂,它的正常运作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
6.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联接。
它是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终端部分,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引起目标神经元的元电位,从而完成信息传递。
7. 脑干:脑干是脑部的一个结构,位于大脑和脊髓的中间。
脑干主要负责调节和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它对于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的维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 灰质:灰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组织,它主要由神经细胞体和突触组成,因此具有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特点。
灰质广泛分布于大脑、脊髓和脑干中,它对于人类行为和生理机能的调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 白质: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另一种组织,它主要由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的轴突组成,用于信息的传递和联通。
神经系统测试题答案
![神经系统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4d0a20ed630b1c59eeb5b6.png)
单元测试题(三)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20分)1、长时程增强:重复用高频电脉冲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突触后神经元出现突触后电位持续增强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
它是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神经基础。
2、神经递质:突触前成分所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跨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神经元或效应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3、反射弧:反射活动完成的物质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
4、化学性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电信号诱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跨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改变突触后膜神经元的电活动。
5、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它能够反射性地发生收缩,这种发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神经元轴突中没有的细胞器是【C 】A. 高尔基体B. 线粒体C. 尼氏体D. 溶酶体2、与运动调节有关的黑质-纹状通路的递质是【 B 】A. 乙酰胆碱B. 多巴胺C. 甘氨酸D. 5-羟色胺3、下列各项中,属于本体感受器的是【B】A. 味蕾B. 肌梭C. 温度感受器D. 内脏感受器4、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B】A. 是去极化局部电位B. 是超极化局部电位C. 具有全或无特征D. 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5、某老年患者,全身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
临床诊断为震颤麻痹。
其病变主要位于【D 】(十四章)A. 红核B. 小脑C. 苍白球D. 黑质6、下列关于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支配骨骼肌梭外肌纤维B. 兴奋性较α运动神经元低C. 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D. 轴突末梢释放甘氨酸递质7、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B 】A. 脊髓B. 延髓C. 下丘脑D. 小脑8、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周围神经胶质细胞【D 】A. 星形胶质细胞B. 少突胶质细胞C. 小胶质细胞D. 施万细胞9、. 化学性突触传递中引起递质释放的离子是【C 】(A. Na+B. K+C. Ca2+D. Cl-10、下列哪一神经通路受损可导致帕金森病【C 】A.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B. 纹状体内胆碱能通路C. 黑质-多巴胺能通路D. 结节-漏斗多巴胺能通路11、下列不属于儿茶酚胺类的神经递质有【 A 】A. 乙酰胆碱B. 多巴胺C. 肾上腺素D. 去甲肾上腺素12、. 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B 】(第一章)A. 紧密连接B. 缝隙连接C. 桥粒D. 半桥粒13、化学本质为离子通道的受体有【A 】A. N型胆碱能受体B. 肾上腺素受体C. M型胆碱能受体D. 胰岛素受体14、.下列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A 】A. 调节内脏活动B. 维持身体平衡C. 维持姿势D. 协调随意运动15、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以相邻朗飞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 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慢得多C.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D. 衰减式扩布三、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名词解释神经系统
![名词解释神经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39f349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6.png)
名词解释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中枢神经通过周围神经与人体其他各个器官、系统发生极其广泛复杂的联系。
在社会劳动中,人类的大脑皮层得到了高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产生了语言、思维、学习、记忆等高级功能活动,使人不仅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能认识和主动改造环境。
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
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系统主要就是神经系统。
头倒立式等倒立类体式向大脑输送丰富的血液,保证大脑健康。
瑜伽体式中脊椎前后弯曲,左右伸展,可保证脊椎里面的脊髓及交感神经髓健康。
瑜伽体位能满足组织健康所需的生理条件,即不断供给合理的营养,促进及平衡内分泌腺的内分物,各种废弃物能够有效地排出体外及所有的神经连接功能正常,这些条件都满
足,人体组织才会健康,并产生机体最大的活力。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decd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d.png)
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生理学【神经系统】名称解释总结1.M样作用(毒蕈碱作用):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自主神经效应,包括心脏活动受到抑制,支气管和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虹膜环形肌收缩,消化腺、汗腺分泌增加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等。
2.γ-环路:由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纤维兴奋,使梭内肌纤维收缩,增加肌梭的敏感性,则可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从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梭外肌收缩。
意义是使肌肉维持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3.γ-僵直(γ-rigidity):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使其γ-纤维传出冲动增加,使肌梭敏感性提高,传入冲动增多,转而使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α-纤维传出冲动增加,导致肌紧张加强而出现的僵直。
4.第二信号系统:由抽象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人类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产生了语言、文字,它们是具体信号的抽象。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即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即抽象的语言图文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统称为第二信号。
6.电突触:以电紧张扩布形式传递信息的突触。
7.调质:能增强或削弱递质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
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特定受体,但并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
8.反射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9.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由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的区域,不产生特点的感觉,仅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的投射系统。
10.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某些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无经典的突触联系,化学递质从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到达效应细胞,并与其受体结合而达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效应。
11.后发放(after discharge):指在反射过程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发放神经冲动的现象,反射仍持续一段时间。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9df73d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1.png)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笔记
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负责调节和管理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整合来自身体各部分的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1. 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由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组成。
大脑负责思考、感觉、运动、学习和记忆等功能;小脑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的调节;间脑则参与情感和内分泌的调节。
2. 脊髓
脊髓是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主要通道,传递大脑对身体的控制信息和身体对大脑的感知信息。
脊髓还包含了许多反射回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刺激作出反应。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负责将脑和脊髓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起来。
周围神经系统可以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1. 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负责管理身体的皮肤、肌肉和骨骼等部分的运动,以及感知外界的刺激。
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位于脊髓和脑中,通过神经纤维与身体各部分相连。
2.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
交感神经负责在紧急情况下调动身体的资源,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在非
紧急情况下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脊髓和脑干中。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19ba9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0.png)
解剖学名词解释大全解剖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形态的科学,其中包含大量的专业名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剖学名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解剖学知识。
1. 细胞(Cell)。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载体。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通过细胞间质相互联系形成组织。
2. 组织(Tissue)。
组织是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Organ)。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是生物体内部的重要结构。
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4. 系统(System)。
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
人体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系统。
5. 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
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结构,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参与运动和储存矿物质。
6. 肌肉系统(Muscular System)。
肌肉系统是由肌肉组成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力量和促使身体运动。
肌肉系统还可以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体温调节。
7.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8.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肺,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为身体组织提供氧气。
9.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主要功能是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回心脏和肺。
10.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fc39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8.png)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是对人体或动物体内系统结构的研究和描述,它是整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或动物体内的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系统,例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部和相关肌肉组成,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3.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和相关腺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以供吸收。
4. 泌尿系统:由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代谢产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5.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和调节全身各部分的活动。
6. 骨骼系统:由骨骼和相关软组织组成,主要功能是提供身体支撑、保护内脏器官和参与运动。
7. 肌肉系统:由肌肉和相关结构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力和运
动。
8.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体和激素组成,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调节全身的代谢、生长和发育。
9. 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管和免疫细胞组成,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和其他异物。
10. 生殖系统: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
等组成,女性的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主要功能是生殖和产生后代。
通过对系统解剖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揭示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为医学、生物学和解剖学的研究提供基础。
人体系统名词解释
![人体系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5aae6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2.png)
人体系统名词解释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对人体系统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组成和功能。
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将其输送到体内各个细胞,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2.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出。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肠道等器官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以供身体使用。
消化系统还可以排除体内无用的食物残渣和废物。
4.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膀胱、尿道等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5.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以便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和功能,包括思考、感觉、运动等。
6.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各种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调节和控制身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各种生理过程,如血压调节、血糖平衡等。
7.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细胞等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抵抗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免疫力,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8.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体的支撑和结构,保护内脏器官,同时参与运动和运动控制。
以上是人体系统中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每个系统都在人体正常运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组成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双眼同向偏盲,简称三偏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病时。
2.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3.脊髓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损害时,病人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引不出,小便潴留,称为脊髓休克。
4.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若在短期内频聚发生,以致发作间隙中意识持续昏迷者。
5.放射性疼痛: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称为放射性疼痛。
6.运动性失语:又名Broca失语,由左侧额下回后端方语运动中枢病变引起。
病人不能讲话,或只讲1─2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对别人的言语能理解。
7.感觉倒错:非疼痛性刺激诱发出疼痛感觉,例如轻划皮肤而有痛感,冷觉刺激当作热觉刺激等。
8.脑栓塞:栓子经血循环流入而致胸动脉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9.拉塞格(Lasegue's)氏征:病人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将病人一侧,下肢抬起,使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若在70度范围内出现疼痛,称为阳性。
故又名直腿抬高试验,是检查从骨神经痛的方法之一。
10.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蛋白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之一,也可见于脊髓压迫症。
11.贝耳现象:面神经麻痹时,患侧眼裂不有闭合,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现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
12.霍纳(Horner)综合征: 颈交感神经麻痹时,出现病变侧眼裂缩小,瞳孔缩小同侧眼球内陷和面部出汗减少,称为Horner综合征。
13.贝耳(Bell)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眼睑不能闭合或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见耳现象。
14.布朗-塞卡(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半横贯损害时,可出现同侧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带,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称为布朗-塞卡综合征。
15.TIA: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其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称
为TIA。
16.Todd瘫痪:Todd瘫痪是指局限性运动性发作较严重发作后,发作部位遗留下暂时性的瘫痪,称为Todd瘫痪。
17.jackson EP:局限性运动性发作自-处开始后,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顺序慢慢移动,病灶在运动压。
18.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患者如果急骤发生呼吸肌严重无力以致不能维持换气功能。
由于疾病发展计致,用抗胆碱脂酶可好转,称为肌无力危象,多见于暴发性或晚期全身型。
19.慌张步态:震颤麻痹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走路时步伐细小,足擦地而行,内于躯干前倾,身体重心前移,故以小步加速前冲,不能立即停步,状以慌张而得名。
20.多发性腔隙梗塞:称为多发性腔隙梗塞,是持续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脑深穿支小血管闭塞所致。
21.痛性抽搐:是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引起反射性而肌抽搐,口角牵向患侧、伴面红、流泪、流涎,称为痛性抽搐。
发作时主要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22.感觉性失语:系左侧颞上回后部病变所引起,病人不能理解别人与自己的言语,说话虽流利,但内容不正常,用词错误,严重时别人也听不懂其讲的话,抄写能力不变影响。
23.失神发作:失神经发作是癫痫痫性发作的一种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又分典型和不典型失神二种。
24.嗜睡:为觉醒的减退,是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
病人精神萎靡、动作减少,表情淡漠,常持续地处于睡眠状态,但对语言尚有反应,能被唤醒,勉强配合检查及简单地回答问题,停止刺激即又入睡。
25.失语:是言语障碍的一个类型。
指意识清晰、精神正常、发音和构音器官无障碍的人,由于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病损使具说话、听话、阅读和写作能力残缺或丧失。
26.齿轮样强直:锥体外系病变产生伸肌屈肌张力增高,被动运动检查时,向各个方向的活动所遇阻力一致,伴震颤时,可感到阻力是继续相间的,称为“齿轮样强直”。
最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
27.眼球震颤:为眼球不自主,有节律的来回振荡,方向可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或混合性。
多数在向某一方向注视时出现。
多见于前庭及小脑病变。
28.感觉过敏:为感觉障碍的一种类型,属刺激性症状,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29.Gorstman综合征:见于主侧角回的损害,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四个症状,有时伴有失读。
30.脊髓半横贯损害:表现为同侧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带,同时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见于脊髓外伤及髓外肿瘤早期.
31.昂伯氏征(Romberg sign):又称闭目难点征,是检查平衡性共济失调的一种方法,检查时嘱病人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眼。
倾斜欲倒者判断为阳性,小脑外部病变易向后倾倒,一侧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
32.复视:某个眼肌瘫痪时,不对称的视网膜刺激在枕叶皮质上引起两映象的冲动,称为复视。
33.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前者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3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组织某一区域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但24小时内可完全恢复。
35.构音不良:由非语言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发言不清而用词正确称为构音不良。
36.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称为坐骨神经痛。
37.弗洛因综合征:在脊髓压迫症中,腰穿时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超过10g /L时脑脊液呈黄色流出后自动凝结称弗洛因综合征.
38.杰克逊癫痫:癫痫发作自一处开始后,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顺序慢移动的一种癫痫发作。
39.同相偏盲:视束病变引起双眼对侧视野的偏盲叫同向偏盲。
40.腔隙性梗塞: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直径为100-400μm的深穿支闭塞而产生的微梗塞,叫腔隙性脑梗塞。
41.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颅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的损害引起的肌肉瘫痪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42.醉汉步态:行走时两足分开,重心不易控制,摇晃不稳状如酒醉,多见于小脑损害病变。
43.交叉性瘫痪:病变同侧的周围颅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称为交叉性瘫痪。
44.命名性失语:又含健忘性失语、对名词的遗忘,功能纠正物体的名字。
45.血栓形成:在动脉硬化,出血内膜粗糙的基础上,由于血流缓解性,失症、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导致血液中有形成份及无形成份(纤维蛋白元等)附千血管粗糙内膜上、逐渐加大,引起血管腔可同程度口缩小,即称为血栓形成。
46.痫性活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的调节失调,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过甚,抑制过程的衰减造成神经元的异常高频放电,导致痫性灶周围神经的同步高频异常放电活动,由于扩散范围不同,引起临床上不同癫痫发作,这一过程称痫性活动。
47.瘫痪:肢体因肌力下降而出现运动障碍。
48.单瘫:单个肢体的运动不能或运动无力,可表现为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
49.偏瘫:一侧面部或肢体瘫痪,常伴瘫痪侧肌张力增高,键发射亢进和椎体束征阳性等体征。
50.截瘫:双下肢瘫痪107.四肢瘫痪:四肢不能运动或肌力减退。
51.局限性瘫痪:指某一神经根支配区域或某些肌群的无力。
52.僵硬:是指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或不能活动的一组综合症。
53.痉挛:是肌张力增高所致。
54.僵直:指某些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引起的躯干、肢体等肌肉的僵直。
55.强直:指骨骼肌随意运动的走动困难、僵硬。
56.震颤:头或手不自主的震颤。
57.舞蹈:由肌张力降低引起的动作增多。
58.共济失调:由本体感觉、前庭迷路、小脑系统病变引起的机体维持平衡和协调不良所产生的临床综合症。
59.急性脊髓炎:是指急性非特异性的局限于数个节段的横贯性脊髓炎症。
60.脊髓压迫症:是由于不同原因的病变造成的脊髓或供应脊髓的血管受压所引起受累脊段以下的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组病症。
61.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的坏死所致的脑软化。
62.脑出血: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63.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珠网膜下腔。
64.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统疾病,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变性的一种慢疾病。
65.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为基底节变性和肝硬化。
66.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原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67.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68.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作时多数与血清钾代谢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