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案例
专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教学案例分析题汇集(24个案例)
专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教学案例分析题汇集1.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师: 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
(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学生纷纷争抢“苹果”。
(共10个字, 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 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
(要贴的位置过高)生: “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 贴到哪儿好呢?生: 贴在下边好!生: 贴在题目旁边。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
(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 形成环行板书)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学生依次领读词语)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评析:上述教学片段中该教师虽然力求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但却导致了“华而不实”的后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 有足够的空间思考, 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 以饱涨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 才是有价值的。
在上述片段的识字游戏中, 这看似活跃的‘自主’, 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 是华而不实的自主。
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 匆匆而过, 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抢摘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2.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设计一:(1)出示范句, 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 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 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 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 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分析: 第二位老师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造句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更容易摆脱学着别人造句, 甚至一味地抄袭背诵别人的造句, 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以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编制为例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语文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教和评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环节。
纸笔测试是学业评价的常见形式,试题编制水平决定了纸笔测试的有效度。
传统试题偏重对知识记忆的考查,缺乏对语文素养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
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而非连续性文本在现实生活中以内容简短、主题集中、实用性强、图文并茂受到人们的喜爱,并被广泛应用,教材编写中也有体现,但是在试题命制者又往往容易轻视,因此研究这类内容的试题编制具有代表性。
语文教育强调要发挥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通过语文教育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难题,因此,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和实施要点,更是迫在眉睫。
我们认为,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为有序推进、情境丰富、融合共生、自然生成。
试题编制应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凸显综合、优化结构、命题信息控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一、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是国家管理语文学科的基础,还是编写教材、开展教学实践、编制评价试题的依据。
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编写中也有体现,比如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内容与金字塔内容有关,但是编排形式却有所不同,一个菱形图案,塔高和它———以非连续性文本试题编制为例李钚(厦门市金安小学,福建厦门361000)摘要:在改变小学语文现状的研究中,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试题编制的研究较少,认识层次不深。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有效的学业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原则应为有序推进、情境丰富、融合共生、自然生成。
试题编制应从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凸显综合、优化结构、命题信息控制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评价;试题编制中图分类号:G63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1-0015-06152020年第31期/A(11)的边长,三幅插图分别展示了远观、近看、细察中的金字塔图形,内容从两个方面:最大的金字塔、建造金字塔式的古埃及来介绍,但是内容分点介绍非连续性明显,图文并茂,编排意图旨在让学生通过图文的介绍,在抽象空间思维中理解金字塔的历史及有关数据。
结合本校的学情,完成一份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
结合本校的学情,完成一份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小学语文课程应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注重知识的传授。
因此,本教学案例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目标。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讲解、讨论,理解并运用《诗经》中的经典诗词;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文本,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想法并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4.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引入话题: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一段关于诗词的视频,介绍其美妙之处和背后的意义。
2. 知识讲解和示范 (15分钟)- 教师通过PPT讲解《诗经》的重要性和其中的经典诗词。
- 教师选取一首《诗经》中的诗词进行解读,并进行实际的朗读示范。
3. 分组合作 (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词进行解读和分析。
- 学生通过讨论和互相学习,理解诗词的含义,探究作者的意图。
4. 表达和整理 (15分钟)- 每个小组从选取的诗词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写成简洁有力的表达。
- 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和合作,将各个小组的表达进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解读文本。
5. 文本分享和总结 (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轮流分享他们的解读文本和关键信息。
-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解读进行评价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对《诗经》的理解。
6. 展示和评价 (10分钟)- 学生用自由形式,如朗读、演讲、书写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表达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教学案例基于课程标准,以素养为导向,通过讲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表达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研修案例分享
小学语文研修案例分享小学语文研修案例分享语文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和方法,全面优化教育资源,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展了各种实践和研修活动。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研修案例,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启示。
第一篇:《读写无忧·畅享语文》教学法该研修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教材、题目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读写无忧.畅享语文”教学法。
该教学法通过多种方式,如精读、细读、速读、联想、默写、改错等多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多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该方法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
在教学方法方面,该方法采取多维度的、多元化的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形式方面,该方法不仅注重师生互动,还通过课堂演讲、朗诵比赛、阅读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评价方式方面,该方法强调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鼓励,倡导“以人为本”的综合评价。
教学效果上表现出,学生的语文成绩、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显著提高,课程质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第二篇:朗读教学法该研修以中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法为主题,结合教材和实际 case,设计了一类“动听清新·声情并茂”教学法。
该教学法采用思维训练、气息掌控、声音调节、感情表达等多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艺术素养,营造一个纯净美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该方法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朗读动机、思维方式和阅读技巧的培养。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将文言文和现代语文相关内容结合,采用“开胸口、提气息、慢细读、抑扬顿挫”的模式,进行口音修辞、问答交流、情绪渲染、个性呈现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和文化内涵,在感知中体验,发挥个人差异性和创造力。
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学业质量评价
ywjsks@ 评价PINGJIA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学业质量评价今年秋季开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为保证教材的替换、衔接平稳过渡,我们除对一线教师进行教材理解与使用的各级培训外,还要加大基于统编教材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研究力度,这是保证教好统编教材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
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要落实教材“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编写理念,彰显教材“读写紧密结合、阅读为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读书习惯”等编排特色。
学业质量评价要从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逐渐向完善学校课程设置、改善教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转变,评价的实施路径要丰富多样。
试题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凸显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
据此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汉字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
统编教材进一步加强了对汉字学习的要求,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1]学业质量评价指导下的试题编制应加强和细化对汉字的检测,注重汉字基础、书写、文化内涵的考核,凸显语文学习的文化意义。
例如:我能给“包”加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冰()落在梅花上,点缀的蜡梅更加鲜艳了,突起的花()显得特别精神。
蜡梅不仅开得美,晒干了还可以用来()茶,可以清热解毒,预防感冒。
这道题的设计就侧重于学生对汉字基本结构的掌握(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也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生活要素。
二、语言强调积累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
因此,学业质量评价要落实“积累语言、发展思维、促进运用、厚积人文”的理念。
对语言积累的考核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考查语言材料的积累;二是考查学习方法的积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整合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
它是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 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制定的,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2)规范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3)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要求,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技能、阅读与写作、文学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3)教学要求: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4)教学组织:包括教学时数、教学进度、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组织要求。
(5)教材选用:明确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原则和要求。
3. 课程标准的解读(1)教学目标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教学内容解读: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技能、阅读与写作、文学欣赏等方面。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汉字、词语、句子等的认读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培养;阅读与写作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本和写作的能力;文学欣赏包括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十七小学语文基于标准教学的案例
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教案设计十七小学:五年级【内容分析】《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一个组成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教案安排一个课时。
课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直到挑掉了一茎,他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它通过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是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绝佳范本。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是,这篇课文是一篇古典白话文小说,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而作者在课文中运用到的人物特写﹑留有悬念﹑贴近现实的写法,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到。
【课程标准】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说出自己喜爱或憎恶的情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教案参考】1.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技能。
【学习目标】1.会写“侄﹑痰”两个生字;认识生字“揩”;能正确读写“侄子﹑穿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目标评价方式】1.通过第【三】部分第3﹑4步骤的进行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第【三】部分第1﹑3﹑5﹑6步骤的进行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第【四】部分检测目标3的完成。
【学习过程预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不知道咱们同学平时有没有听家人给你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读书人,家里很有钱。
可是,在他临死的时候,一直不肯闭眼,还一直伸着两个手指头。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案例分析整合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
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
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杨文华)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第一,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传统的教育教学,课堂上老师一统天下,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是"告诉"者,学生是"理解"者;老师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聆听"老师的教导。
而对话则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
第二,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的阅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的千篇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然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精选10篇
小学语文案例分析精选10篇篇1:小学语文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
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
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
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进取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小组汇报。
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
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梦想、智慧和创造力”等名言和对谈迁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等话语以及学生合作表演。
【合作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文中插图为什么要把这松树画在谈迁的背后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抒己见,有的朗诵、有的表演、有的画图,用不一样方式体会谈迁生活的艰辛,体会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惊人的成就。
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视角
纸笔 测试 作为 检测 学生 在各 门学科 的学 习 中掌 握知识 与 技能 水平 的一 种重 要评 价方 式 ,其测试 结 果 已成为 教育 系统 评判 学校 教育 质量 、教 师授课 水
的具体 目 标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然后 ,我们组织 编码专家对“ 圈定” 的具体 目标进行水平划分 , 以此 作为期末试卷的编码依据 。与此同时 ,我们将课程
、
研 究过 程与 方法
究采用由三位专家 , 即课程专家( 某高校研究课程与 教 学 方 向 的 教授 )学 科 专 家 ( 小 学语 文 骨 干教 、 J省
师 )以及 J 省某教研员参照韦伯模式整理后 的四级 水平[ 为本研究的编码参 照。而识字与写字领域 2 1 作 作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 中独有的 目 内容 ,其水平 标
程度 划 分则 由三位 专家 参照 《 日制义务 教 育语文 全
( ) 一 选取 小 学语 文期 末试 卷 为研 究样本 本 研 究 选 取 J C市某 学 区 2 1 年 小 学 语 文 省 01 三年级( ) 下 期末 检 测 试卷 为 监 测对 象 , 旨在 对 小 学 语 文学 业水 平考 试试 卷质 量进行 监 测与 分析 。具体 取样 过 程 如下 :1确 定在 新一 轮课程 改革 时期 进入 ()
。
水平 2
水平 2在智力方面作 了要求 。要 求学生起草 或进行简短 的书信便 条或 习 . 1 初步运用部 分修辞手法 建构复杂 的句子 ;. 2 运用 作; 运用简单 的句子综合 自己想要表述 的观点 , 如学 生能够初步 将整篇 习 简单 的组织策略进行 习作 ;. 括写出习作 的主要 3 概 作 的主要 内容或 中心思想描述 出来 , 并能够纠正字词 中出现 的错误 。 内容或思想并对相关细节进行描述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
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 800~1000个会写。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
学习独立识字。
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写字兴趣。
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
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为例
82美眉 2023.02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为例郑小翠(江门市蓬江区紫茶群福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摘 要: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设主题情境、提出核心任务、采用学习任务群、强化评价激励,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评价的有机统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在“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也强调: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评价共同构成了“教—学—评”一致性,致力于使教学活动在学习目标与评价的引导下变得科学有效。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导向,也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要举措之一。
教学评一致性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的有机统一,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融为一体,确保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
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为例,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主要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内容的编排。
这篇童话故事用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故事情节的相似性,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在本单元阅读教学中突出“教学评一致性”,以评促教,以评优教。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案例分析——以西关实验小学2021学年语文科主题教研活动为例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案例分析——以西关实验小学2021学年语文科主题教研活动为例摘要: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以主题教研日为基地,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沿着“级组备课——科组评议——专家引领”的教研路径推进语文科的校本教研,实现“以学定教”和“以评促教”双线并行的以点带面的教、研模式,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以学定教;以评促教;校本教研;一、背景分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 年版) 》中明确提出,应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强化教研、科研的专业支持;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亦如风向标般指引着学科和教师开辟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研促教”的学科教研活动已成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激发学科活力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必要途径。
传统的学科教研模式无外乎听课加评课,不论是执教者,还是评课者,大多从单篇教材及所教年级的角度听课评课,从横向的角度,无法精准定位该篇课文在单元中的目标;从纵向的角度,缺乏对各年段的教材和学生系统性的认知。
从而导致教师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更难以着眼学生六年的整体发展。
其次,传统课堂较注重浅层的呈现效果,执教者将教学研究重心放在看似完美无缺的课上,常常担心学生的错误答案打乱课堂节奏,忽略了学生应该怎么学,更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困惑与收获,研讨课上成表演课,而讲台则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
与此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例的质量无相应的理论支持和评判标准,评课老师唯有以执教老师的表现和个人喜好定义和评价一节课。
基于此,学科校本教研进入了止步不前的固化阶段。
二、主题方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科校本教研成为新课标理念落地与实施的助推器,我校语文科以新课标理念为导向,并结合学校和学科校本教研的实际,确立了“以学定教”为主题。
小学低年段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试行稿)
学校和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理解课程标准的评 价建议。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 式。要养成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习惯,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测验等方 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等。要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 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
2. 能借助插图,用一二句话把园子的样子说清楚,说完整。
3. 说话时,做到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适中。
●作业要求
1. 把课文大声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2. 看看课文插图,试着使用“围墙”“门”“树”等词语,向爸爸妈妈说一说园子的
样子。
【说明】
课堂上 ,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学具 ,“ 摆一摆 、说一说园子的样子 ”。课后要求学生
·写字时的书写姿势。
写字习惯
·写字时专注的程度。
·改正错别字的情况。
·簿本整洁的情况。
·认读汉语拼音字母的情况。 汉语拼音拼读能力
·拼读音节的情况。
·借助汉语拼音识字的情况。
识字能力
·识记汉字字形的情况。
·理解常用汉字常用义的情况。
·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汉字的情况。
书写能力
·汉字书写的正确率。
·把汉字写端正的情况。
“借助插图,用一二句完整的话向爸爸妈妈说清园子的样子”,是课堂说话练习的巩固和
延伸,体现了从初学到巩固的学习过程。
●作业评价
评价观测点见表 1。
表 1 口头作业评价观察量表
练习内容
口头 作业
作业兴趣 作业习惯 作业成果
观察点 完成作业的积极程度。 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
实施“促进教学的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策略刍议
王
鉴/ 西北 师范 大学 教授 , 博 士生 导师 。
目
及 评 价 的 主体 等方 面都 比过 去 的 了更 多 的发 展 。 其中 , “ 目的要 求 ”
金会 “ 爱生学校 ” 项 目的 “ 学 习 者 能 力 与 互 动 式 教学 ” 子项 目, 教 育 部 课 程 中心 的 “ 中 小 学 学 生 学业质量分析 、 反馈 、 指 导 系统 ” 项 目, 以 及 正 在 开 展 的 国 家 教 育体 制 改革 试 点 项 目 “ 研 究 制 定 义务教 育学科 教学质 量基本 标准 和评价办 法 ” 的实 际 , 设 计 了如 下 策 略 。
甄别 选拔 性质 的“ 对教 学的评价 ” 走 向 引领 、 指导 、 服 务 性质 的“ 促进 教 学的评 价” 。基 于( 2 0 1 1 年版 义务教 育 语 文课 程 标准 》 , 本 文认 为 , 针 对 当前 小 学语 文教 学 , 我 们 应 建 立和 完善 学 业质 量监 测 机构 和机 制 、 研 制 学
试 改革 的发 展 趋 势 , “ 一 是 由单 纯 用 考 试 测 量 评
大纲》 退 出了历史 舞台 , 《 课程标准 》 在我 国再 次 出现 , 2 0 0 1 年 《 全 日制义务 教育语文 课程标 准
( 实验 ) 》 颁 布。 在广泛 、 深人 、 大规 模 实 验 探 索 的
价教学效果 , 向教 育 质 量 的全 面 评 价 转 化 , 从 多 方 面 考 察教 学 的效 果 ,包 括学 生 的学 习 态度 、 习
惯、 行为 、 创造力 和学 习方法等 ; 一是 由竞争 、 选
拔 模 式 的考 试 向促 进 学 生 的 个 性 发展 转 化 ” 。【 l J 在 2 0 0 0年 颁 布 的《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全 日制 小 学语文教学大纲 ( 试用修订版 ) 》 中, 教 学 评 价 问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阅读分阶评价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阅读分阶评价研究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是认识世界、拓宽视野的第一步。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突出了阅读的重要地位。
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小学生分阶阅读能力提升是从书本课文开始的。
小学分成低、中、高学段三阶段,一至六年级六等级,十二册教材十二层,简称为“三阶六级十二层”阅读评价模式。
对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阅读思维形成的重要一步是要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深入感受阅读中作者可贵的精神。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板块特色,提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分阶评价的有效阅读策略,真正做到教学评相一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评价方式;三阶六级十二层模式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板块特色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中,要始终把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实施意见[1]。
为了使低、中、高年级学生快速度过语文学习的适应期,统编版教材减少了语文识字写字的数量,减少课文文章篇幅。
此外,该套教材非常注重阅读教学,在每一个单元中都设置了“快乐读书吧”的栏目。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阅读评价模式1.低学段倡导亲子阅读小学生在一至二年级,尚处于小学低学段,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为了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兴趣,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倡导家长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阅读。
学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第一是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教师与家长共同集中讲解阅读对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及阅读对增强亲子关系有着重大的作用。
第二是在一些家校群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亲子阅读的方法,并与“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进行有效结合,鼓励家长主动陪孩子们一起阅读。
第三是鼓励家长主动在各种家校交流平台中分享亲子阅读的收获与体验,对表现优异的家庭进行表扬,进一步激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阅读热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文件。
它是根据新时代的需求和实践,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
下面就按照步骤,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文件。
第一步,整合思维:根据标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基本语言技能和必要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掌握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情感、传递文化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第二步,深入分析:标准要求小学语文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要求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原则,遵循“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两个方面统一的原则,注重思维品质、情感品格、文化基础和语言技能四个方面的培养。
同时还要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让教师在实践中成长”的目的。
第三步,具体实践:标准给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思路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思路是按照“以阅读为主、数学语文结合、文学教育贯穿”三个方面来展开。
其中,将“阅读”置于核心地位,重视“朗读、默读、理解、欣赏、分析”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将数学和语文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文中学习数学,将语文知识运用到数学中去;最后将文学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的文化品质和语言修养。
第四步,实践效果: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有何意义?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引领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技能、思维品质、情感品格和文化基础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教育过程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同时,标准的实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通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的分步骤解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案例
朗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如今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落实和强化:
一、确保朗读时间,在读中感知内涵
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
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到程度。
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
如二年级的《黄山奇石》这般优美的
文字,可以提醒学生大声朗读,跟随作者的文字游览美丽的黄山,感受作者心灵的震撼。
二、合理安排阅读,注意指导和阅读示范练习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的文字内容,可以通过读来意会,从读的情况中最易看出读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领悟文章内涵的能力必然会不断增强,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
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
三、创设情境,注重朗读技巧训练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使朗续训练全面开花。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另外,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
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
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
由于各种因素,比如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
因此,在
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
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四、科学评价,注重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评价过程就是有效的学习过程。
形式多样的评价可有效地指导、激励学生朗读。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
比如,一人读,全班评价。
学生一读完,其余同学马上口头进行评价,此举收效最快,也最常用。
除此以外,可以两人互评。
以前后坐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
总体来说,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朗读技巧,以朗读感悟文本,实现与作者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从生疏到成熟的过程需要语文老师常抓不懈,辛勤付出。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激发学生情感的切入点,通过我们的引导,激发学生阅读朗读的欲望,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