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电子湮没谱学-0017

合集下载

正电子湮没谱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正电子湮没谱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正电子湮没谱实验数据处理方法陈志权1. 正电子寿命谱分析方法:通常正电子湮没的寿命谱可以写为一到几个指数成分之和:∑==ni i I t L 1i(1) texp(-)(τ其中τi 及I i 为正电子在处于不同湮没态时的湮没寿命及其强度。

上式是在理想情况下的正电子寿命谱表达式。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仪器存在时间分辨率,我们测量所得到的寿命谱变成了理想寿命谱与谱仪时间分辨函数的卷积:∑∫=∞′−′′−=ni t i t t d e t t R I N t Y i 1(2) )()(λN t 为实验测量寿命谱的总计数。

R(t)为谱仪的时间分辨函数。

通常认为是高斯函数形式:(3) 2log 2,1)(2)/(FWHM e t R t ==−σπσσ其中FWHM 为高斯函数的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σ为标准偏差。

则Y(t)可变换成如下的形式:(4) )/2/(21)(2)2/(1σσλσλλt erfc e I N t Y i t n i i t i i −=+−=∑其中,erfc(x)称为误差余函数,它的定义为:(5) 21)(1)(02dt e x erf x erfc xt∫−−=−=π在正电子寿命谱中,时间零点不是在t=0,而是在t 0处。

因此上式实际上为:(6) 2(21)(0)2/()(120σσλσλλt t erfc e I N t Y i t t n i i t i i −−=+−−=∑另外,在实际的正电子寿命谱测量中,Y(t)通常是以多道分析器(MCA)中每一道的计数来表示的。

为考虑道宽的影响,应建立每道中计数的数学表达式,即第j 道的计数Y j 应为从时间t j-1到t j 的积分,即为:(7) )(1dt t Y Y jj t t j ∫−=(8) )]()([201101,,σσλt t erf t t erf Y Y I Y j ni j j i j i iij −+−−−=−=−∑ 式中: (9) 2()2/()(,20σσλσλλt t erfc eY j i t t j i i j i −−=+−−利用高斯-牛顿非线性拟合算法,对实验测量的正电子寿命谱进行拟合,即可得到正电子在各个湮没态下的寿命τi及其强度I i。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数据处理方法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数据处理方法
be obta.med by mis method.Coded by the MAn,AB,based 甜ld raIldom iIlitial Value generation of nle genetic
on
t11e global searCh
algorimm
(GA),

multi-exponential缸nCtion
and meir co玎espondillg witll廿le fittiIlg
fitt吨of the PALS haS been a仕empted.The l漱iIlles
each coInponent
neIlsi够of
were砌ned.CoInpared
doesn’t lead
to
by吐1e
least squares
而且能较方便地制成适合于正电子寿命谱测量所用的源(源强为几pCi~几十pCi);它的
能量为1.28MeV的伴随丫射线很适合于作为寿命谱的起始信号。轴a衰变产生的正电
子能谱连续分布,峰值为178 eV,最大值为O.545 MeV,其衰变纲图如图1-2所示。
珠a
22Ne
激发态
丫’
22Ne
基态 图1_2 22Na的衰变纲图 Fig
(1.1)
变成丫光子的现象,这个现象称为正电子湮没。根据e+每对湮没后发射光子的数目不同, 可分为单光子湮没、双光子湮没和多光子湮没。以双光子湮没为例,如果e+.e。对湮没前 是静止的,按(1.1)式,湮没后所产生的两个丫光子的能量均为51lkeV。图1.1是e+吒-
双光子湮没示意图。
广西大学硕士掌位截咒炙
1.1.1正电子与正电子湮没 正电子(e+)是电子(e-)的反粒子,Dimc于1931年首先在理论上预言了它的存

Scu正电子湮灭寿命谱——刘家威,黄永明,唐奥

Scu正电子湮灭寿命谱——刘家威,黄永明,唐奥

正电子湮没寿命测量刘家威黄永明唐奥(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物理专业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本实验利用22Na衰变放出的1.28MeV的γ射线及其放出的正电子在样品中湮灭放出的0.511MeV的γ射线测量正电子在样品中的寿命。

实验中使用快符合电路及恒比微分甄别器电路对两种γ射线的时间和能量信息进行甄别符合,采用时幅转换电路(TAC)将获得的时间信息转换为幅度信息,并输入到多道分析器中。

最后,利用POSFIT软件对获得的谱线进行解谱得到正电子在样品中的湮灭寿命。

关键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符合法恒比微分甄别器能窗调节Positron annihilation lifetime measurementLiu JiaWei Huang YongMing Tang Ao(Sichuan University,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Chengdu,Sichuan610065) Abstract:Through utilizing theγradiation of22Na and theγradiation generated by the annihilation of positrons which is radiated by22Na,this experiment measures the annihilation lifetime of positrons in the sample material.In this experiment,the instruments of Fast Coincidence and CFD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timing and energy inform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γradiations.And the time information is finally changed to amplitude information by TAC and input into the Multi-channel Analyzer.The annihilation lifetime positrons can be gained through spectrum unfolding in POSFIT.Keywords:Positron annihilation Fast coincidence method Lifetime spectrum Constant ratio differential discriminator Energy window regulator引言:1928年,狄拉克发表论文称,电子能够具有正电荷与负电荷。

正电子湮灭谱测试

正电子湮灭谱测试

正电子湮灭谱测试
正电子湮灭谱(PES)测试是一种量子化学的实验,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

它通过检测正电子湮灭事件发生的能量和角度,可以测量分子电子态的能量和振动结构。

正电子湮灭谱测试的原理是,当一个正电子与分子中的核碰撞时,电子会从分子中湮灭,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即电子湮灭的能量,是由正电子的能量转变为电子湮灭的角度和能量组成的。

正电子湮灭谱测试可以检测电子湮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角度,从而测量分子电子态的能量和振动结构。

正电子湮灭谱测试的典型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正电子源,用于产生撞击分子的正电子;一个电子检测器,用于检测湮灭电子的能量和角度;一个谱仪,用于计算和显示湮灭电子的能量和角度;以及一个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测试过程。

正电子湮灭谱测试的结果可以用来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

它可以用来检测分子的振动模式,从而推断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机理,以及研究物质的性质。

此外,正电子湮灭谱测试还可用于探索物质结构的变化,以及研究新的材料和分子的性质。

总之,正电子湮灭谱测试是一种量子化学的实验,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化学反应机理。

它可以检测电子湮灭的能
量和角度,从而测量分子电子态的能量和振动结构。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正电子湮灭谱测试探索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机理,以及研究新的材料和分子的性质。

正电子湮灭谱

正电子湮灭谱

正电子湮灭谱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

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两者除电荷符号相反外,其他性质(静止质量、电荷的电量、自旋)都相同。

正电子进入物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慢化到热能区,同周围媒质中的电子相遇而湮没,全部质量(对应的能量为2meс2)转变成电磁辐射──湮没γ光子(见电子对湮没)。

50年代以来对低能正电子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正电子湮没特性同媒质中正电子-电子系统的状态、媒质的电子密度和电子动量有密切关系。

随着亚纳秒核电子学技术、高分辨率角关联测量技术以及高能量分辨率半导体探测器的发展,可以对正电子的湮没特性进行精细的测量,从而使正电子湮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现在,正电子湮没谱学已成为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新手段。

实验测量方法主要有正电子寿命测量、湮没γ角关联测量和湮没谱线多普勒增宽测量三类。

正电子寿命谱通常用22Na作正电子源,源强为几微居里到几十微居里。

测量设备类似核能谱学中常用的符合系统,称之为正电子寿命谱仪(见彩图),图1是快-快符合系统方框图。

谱仪时间分辨率一般为3×10-10s左右,最好的已达1.7×10-10s。

22Na放射的正电子入射到测试样品中,同其中的电子发生湮没,放出γ射线。

用1.27MeV的γ光子标志正电子的产生,并作为起始信号,511keV的湮没辐射γ光子标志正电子的“死亡”,并作为终止信号。

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就是正电子的寿命。

在凝聚态物体中,自由正电子湮没的平均寿命在(1~5)×10-10s范围内。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常被用来研究固体中的缺陷,尤其是半导体中的空位型缺陷。

邻位正电子的寿命取决于184个邻位正电子的寿命,而邻位正电子的寿命受邻位正电子周围空位缺陷的影响。

因此,PALS可以看作是一种时域特征描述技术。

双γ角关联图2是一维长狭缝角关联测量系统示意图。

正电子源通常为64Cu、22Na、Co,测量时相对于固定探头以z方向为轴转动另一探头,测出符合计数率随角度的分布,就可以得到电子在某个方向上的动量分布。

正电子湮没技术

正电子湮没技术

正电子湮没技术什么是正电子湮没技术?正电子湮没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实验手段,它利用正电子(也称作反电子)与电子相遇并湮灭的现象,通过观察湮没产生的γ射线和湮没产物的运动信息,来获取有关材料的相关信息。

正电子湮没的基本原理正电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电子,它与电子相遇后会发生湮灭现象。

在湮灭过程中,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全部转换为能量,直接以γ射线的形式释放出来。

正电子湮没技术利用γ射线的特性,通过测量γ射线的能谱和湮没产物的动量信息,来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正电子湮没技术的应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材料表面和界面研究正电子湮没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表面和界面性质。

通过测量湮没产生的γ射线能谱和湮没产物的动量信息,可以确定材料表面的电子态密度和表面缺陷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表面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密封材料研究正电子湮没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密封材料的性能。

密封材料在各种工程应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其性能和结构非常重要。

正电子湮没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材料中正电子的湮没行为,来获取关于材料母体结构和密封性能的信息。

纳米材料研究正电子湮没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性能受到尺寸效应和界面效应的影响。

正电子湮没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纳米材料的电子态密度分布、表面缺陷、界面结构等相关信息,进而揭示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性能。

正电子湮没实验的步骤正电子湮没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正电子产生:通过激光或者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产生正电子。

2.正电子注入材料:将产生的正电子注入到待研究的材料中。

3.正电子湮没:正电子与材料中的电子相遇并湮灭,在湮灭过程中产生γ射线。

4.γ射线测量:通过γ射线探测器测量湮没产生的γ射线的能谱。

5.动量分辨:通过动量分辨设备测量湮没产物的动量信息。

6.数据分析:对测量到的能谱和动量信息进行分析,提取材料的相关性质。

第二章:正电子湮没谱学

第二章:正电子湮没谱学

• 图2.1
22 11
Na
的衰变图
第二章:正电子湮没谱学 2、正电子湮没谱学的基本原理 2.2 正电子源
• 正电子源可为固态、液态或气态,大都使使用固 态。
• 固态使用时一般又有三种方式:
• 第一种方式是把所制备的放射性同位素(如22NaCl) 水溶液滴在一片极薄[每乎方厘米几毫克重]而致密 的膜(也称衬底—substrate)上,如镍箔、Mylar膜 等,蒸发干燥后,再覆盖同样的薄膜,四周封接, 成为夹心(sandwiched)源。测量时把两片试样夹 于源的两侧。它的优点是更换试样方便,不玷污 试样,缺点是正电子湮没谱线中有源的衬底膜成 分的贡献;
第二章:正电子湮没谱学 2、正电子湮没谱学的基本原理 2.3正电子湮没过程
• 其湮没截面比是:
3 2
1 137
1 2
4
• 此处
1
137
是精细结构常数。
第二章:正电子湮没谱学 2、正电子湮没谱学的基本原理 2.3正电子湮没过程
• 正电子湮没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是双光子辐 射。文献中绝大部分工作均采用双辐射的 正电子湮没。本文的以下介绍除特别指出 外,全部指的双辐射的正电子湮没。
第二章:正电子湮没谱学 2、正电子湮没谱学的基本原理 2.3正电子湮没过程
• 正电子与电子的湮没辐射是一个相对论过 程,遵循电荷、自旋、能量、动量守恒和 选择定则,一个正电子进入介质后,通过 与离子、电子的非弹性散射等相互作用,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几乎失去其全部动能, 成为与分子热运动相平衡的热化正电子 (thermolized positron),然后以T量级的动 能在介质中扩散、迁移,直到与一个电子 相遇而湮没辐射出光子。
第二章:正电子湮没谱学 2、正电子湮没谱学的基本原理 2.2 正电子源

正电子湮没实验报告

正电子湮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样品微观结构 变异 【实验环境】 1、软件环境:windows xp,Mca32 2、实验仪器:氟化钡闪烁体光电倍增管探 测器,ortec556 高压电源,ortec583B 恒 比甄别器( CFD ) , ortecDB463 延时箱, Ortec566 时幅转换器, ortec414A 快符合, ortec416A GATE & DELAY GENERATOR , TRUMP-PCI-8K 多道分析器(MCA),TDS1012 示波器,Na-22 放射源,铝片 (1)塑料闪烁探测器 塑料闪烁探测器由塑料闪烁体及光电倍增 管组成。 当γ光子射入塑料闪烁体内时可发 生康普顿效应, 所产生的反冲电子的能量被 闪烁体吸收而发生闪烁光。 利用光电倍增管 把微光放大并转换成电脉冲输入到相应的 电子学线路中进行测量。 光电倍增管由一个 光阴极和多个倍增电极(通常又称为打拿
将表中的数据进行拟合, 使用道宽作为 横坐标,时间作为纵坐标,以得到每道的时 间。用matlab求得斜率为0.0125。 所以,本次时间刻度为0.0125ns/ch。 3、时间分辨率
图 延时为14ns时的瞬发峰
谱仪的时间分辨率定义为瞬发峰的半 高宽。选择一个恰当的延迟时间,本实验选 择的延时为14ns,等到符合计数超过3000
22
Na
放射源,它的衰变过程如图所示。 。当它发 生β 衰变时,主要产生动能为0-540keV的

【实验原理】
1、正电子与正电子湮没 正电子(e+)是电子的反粒子,它的许 多基本属性与电子对称。 它与电子的质量相 等,带单位正电荷。它的磁矩与电子磁矩大 小相等,符号相反;正电子遇到物质中的电子会发生湮没。这时,电子与正电子消失, 产生若干γ射线。 从放射源发射出的高能正 电子射入物质中后,首先在极短时间内(约 10-12s 以下)通过一系列非弹性碰撞减速, 损失绝大部分能量至热能, 这一过程称为注 入与热化。 热化后的正电子将在样品中进行 无规扩散热运动, 最后将在物质内部与电子 相遇后一起消失并放出光子, 这个过程就是 正电子湮没。 从正电子射入物质到发生湮没 所经历的时间一般称为正电子寿命。 由于湮 没是随机的, 正电子湮没寿命只能从大量湮 没事件统计得出。 2、正电子的自由湮没及捕获态湮没 根据狄拉克独立粒子模型, 当正电子与 电子的相对速度远小于光速时, 单位时间内 发生二γ光子湮没的几率(以下简称湮没 率)为: p r0 cne (1) ,式中 r0 为电子的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1930年Dirac 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和1932年Anderson 在观察宇宙线中发现了正电子之后,揭开了研究物质和反物质相互作用的序幕。

1951年Deutsch 发现了正电子和电子构成的束缚态—正电子素的存在更加深了对正电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展了许多应用研究工作,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课题正电子湮没谱学。

随着对正电子和正电子素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特性的深入了解,使正电子湮没技术在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态物理、表面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独特的研究成果。

它在诸如检验量子电动力学基本理论、研究弱相互作用、基本对称性及天体物理等基础科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人们对正电子湮没技术方法学上研究的深入进展,使这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兴课题得到更快的发展。

经过本实验的训练,可望初步掌握基本原理、实验测量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利今后应用正电子湮没技术于实践中去。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形成原理,学会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获取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2. 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解谱的数学方法和应用解谱结果来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

二 实验原理1.正电子与正电子湮没正电子(+e )是电子的反粒子,它的许多基本属性与电子对称。

它与电子的质量相等,带单位正电荷,自旋为 21。

它的磁矩与电子磁矩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正电子遇到物质中的电子会发生湮没。

这时,电子与正电子消失,产生若干γ射线。

湮没过程是一个量子电动力学过程,这里只列出若干要点和主要的结果。

正电子与电子湮没时,主要有三种方式:单光子湮没、双光子湮没和三光子湮没。

设上述三种湮没过程的截面分别为γσ、γσ2和γσ3,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a ≈γγσσ23; 42a r ≈γσσ (1)其中a 是精细结构常数⎪⎪⎭⎫ ⎝⎛==13712hc e a 。

由此可见,双光子湮没的概率远远大于三光子湮没和单光子湮没的概率。

气体中的正电子湮没

气体中的正电子湮没
(9)共振湮没的理论
小分子:Feshbach共振正电子湮没理论,所有的振动模与入射正电子有很大的偶极子耦合。湮没率是正电子能 量的函数,是共振之和,共振大小由于能量有关的g因子给出。 大分子:没有成功的定量理论,现在还是用VFR形式去描述Zeff。
(10)大分子总结
有几个确定的性质:
1、一系列峰值随正电子-分子束缚能而向下漂移。 2、分子的振动自由度的数目随分子大小的增加而增加,VFR随IVR而增强(IVR是受限制的)。 3、目前为止,非弹性逃逸通道是相对不重要。 因为大分子内部的复杂情况,导致它的湮没过程的理论理解没有在小分子中发展得那么好,急需一个可靠的 VFR增强湮没机制。 研究大分子的一些方法,如阱基束方法、正电子入射引起俄歇谱、正电子导致的离化和正电子吸附等技术
4.5.2 大分子的振动Feshbach共振(VFR)湮没
能量分辨湮没测量:使用阱基束,它的特点是能量低而且可控 1.能量分辨湮没的实验测量(可控能量的湮没测量) 小分子也可能有共振湮没,但是大分子的共振湮没更明显。
2.湮没于大分子
正电子首先通过振动“门口态”束缚到分子上(如通过耦合模基分子振动模有关的Feshbach共振模式 (VFR)),振动能量转移到暗态,此过程是分子间振动能量重新分布(IVR)。

2























Z
t
h eff
密度低(<10-7 amagat,amagat是密度单位,1amagat=2.69×1019cm-3)
4.2 在高密度气体中的实验

正电子湮没技术[1]

正电子湮没技术[1]
子的寿命,即: v 正电子寿命反比于ne,就是说正电子所“看
见”的电子密度越低,则其寿命越长。
正电子湮没技术[1]
湮没对的动量守恒
v 正电子和电子的湮没特性不仅与介质中电子 浓度有关,还和电子动量分布有关。
v 湮没对的动能一般为几个eV。在它们的质心 坐标系中,光子的能量精确地为0.511MeV,
式子右边都是由实验 可测量的量,因此可 求出值。
正电子湮没技术[1]
捕获率与缺陷浓度C的关系
v 通常从物理上认为,缺陷对正电子的捕获率 正比于缺陷浓度C,即有:
v 式中为单位浓度的缺陷对正电子的捕获率, 即比捕获率,它对于某一定材料中的某种缺 陷在一定条件下可看作常数。
v 由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值的变化可反映样品 中缺陷浓度的变化。
v 其中vL是湮没对质心的纵向速度,等于PL/2m0,由 于光子能量正比于它的频率,可以得到能量为m0c2 时,其多普勒能移为:
v 湮没辐射的线形反映了物质中电子的动量分布。而 物质结构的变化将引起电子动量分布的变化。所以 测量正电子湮没角关联曲线和多普勒展宽谱可以研 究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
正电子湮没技术[1]
的存在 v 1934年MoHorovicic提出可能存在e+-e-的束缚态 v 1937年LSimon和KZuber发现e+-e-对的产生 v 1945年A. Eruark命名正电子素Positronium(Ps) v 1945年A. Ore提出在气体中形成正电子素的Ore模型 v 1951年M. Deutsch首先从实验上证实Ps的存在 v 1953年R. E. Bell和R. L. Graham测出在固体中正电子湮没的复杂谱 v 1956年R. A. Ferrell提出在固体和液体中形成Ps的改进后的Ore模型;广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

可见,峰值点大约在 2.7 左右。 2、能窗调节 能量 1.28MeV 0.511Me19
3、正电子能谱 由于系统不稳定, 始终无法得到正电子能谱, 故而取用之前同学做过的一个结果来做数 据处理。原始数据如下: 通道 计数 通道 计数 389 0 401 2 390 0 402 2 391 1 403 4 392 0 404 5 393 0 405 5 394 0 406 12 395 1 407 15 396 0 408 29 397 0 409 52 398 2 410 70 399 0 411 77 400 1 412 103
【实验原理】
1、正电子湮没寿命 从放射源发射出的高能正电子射入物质中后,首先在极短时间内(约 10-12s 以下)通 过一系列非弹性碰撞减速,损失绝大部分能量至热能,这一过程称为注入与热化。热化后的 正电子将在样品中进行无规扩散热运动, 最后将在物质内部与电子发生湮没。 从正电子射入 物质到发生湮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称为正电子寿命。 由于湮没是随机的, 正电子湮没寿命只 能从大量湮没事件统计得出。 在寿命测量中,最常用的正电子源是 22Na 放射源。当它发生β+ 衰变时,主要产生动能 为 0-540keV 的正电子并几乎同时发射能量为 1.28MeV 的γ光子。因此,可以将此γ光子的 出现作为产生正电子的时间起点, 而 0.511MeV 湮没γ光子的出现即是正电子湮没事件的终 点。 这段时间间隔便可以近似地看作正电子的寿命。 利用时间谱仪对每个湮没事件都可以测 得湮没过程所需的时间,对足够多的湮没事件(约需 106 次)进行记录,就得到了正电子湮 没寿命谱。 可见, 所谓测量正电子湮没寿命实际上就是测量一次湮没事件中有关联的两个不同能量 的γ光子出现的时间差; 将发射 1.28MeV 的γ光子作为时间的起始信号, 而把发射 0.511MeV 的γ光子作为终止信号。 2、实验仪器

正电子湮没技术基本原理

正电子湮没技术基本原理

正电子湮没技术基本原理2.1前言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了正电子,40年代起人们把它应用于固体物理研究,60年代末又将它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80年代又把它应用于表层和表面研究。

正电子湮没谱学实验技术主要有三种:多普勒能谱、寿命谱和角关联(其装置分别简称为多普勒仪、寿命谱仪和角关联装置)。

PAT之所以能得到迅速的发展是由于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PAT研究是样品中原子尺度缺陷,这些缺少原子的缺陷在X衍射、电镜中研究颇为困难。

(2)PAT对样品的温度几乎是没有限制,如可以跨越材料的熔点或凝固点,而信息又是通过贯穿能力很强的γ射线携带出来的,因此易于对样品作高低温的动态原位测量,即一面升降温一面测量,或在测量时施加电场、真空、磁场、高气压等特殊环境。

(3)它对样品材料种类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是固、液或气,可以是金属、半导体、高分子或绝缘体,可以是多、单晶、液晶或非晶等,总而言之,凡是与材料电子密度及电子的动量有关的问题,理论上都可用PAT来研究。

(4)室温测量下的PAT的制样方法简便易行,仪器也不太复杂,使它容易得到推广。

2.2正电子和正电子湮没2.2.1物理量上表列出了正电子与电子的一些物理属性。

2.2.2正电子湮没正电子遇到物质中的电子时会发生湮没,这时正电子、电子的质量全都转变为γ光子的能量,湮没时主要发射2个γ光子,称为2γ湮没或双光子湮没。

对于实验室,用的最多是放射性同位素源,而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Na 22,Na 22相对于其他正电子源有几个优点:①其半衰期长达2.6a ;②正电子产率高达90%;③在发射正电子的同时,还会伴随发射一个能量约为1.28MeV 的γ光子。

它的衰变方程为:ν++→+*+e Ne Na 2222 (1) )28.1(2222MeV Ne Ne γ+→* (2) 第(1)个方程衰变后的几个皮秒内,第(2)方程便衰变了。

一般从放射源发射出的正电子能量大约在几百千电子伏特到几兆电子伏特之间,正电子进入物质后,大约在s 1210-量级内动量降至kT 量级(室温下约为0.025eV )。

正负电子湮灭

正负电子湮灭

应用领域广泛
正负电子湮灭技术在医学、材料科 学、天文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
推动科学发展
对正负电子湮灭的研究有助于推动 粒子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为 新技术和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正负电子湮灭概述
定义与过程
正负电子湮灭是指正电子与负电子相遇 时,它们会相互结合并消失,同时释放 出能量,通常表现为光子的形式。
社会关注
提高公众对正负电子湮灭技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促进科技交流和普及

THANKS
感谢观看
当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 相遇时,它们会互相吸引 并接近到足够近的距离, 然后发生湮灭。
能量释放
在湮灭过程中,电子和正 电子的质量会完全转化为 能量释放出来。
光子产生
释放的能量通常以光子的 形式辐射出去,这些光子 可以继续与其他粒子相互 作用。
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
能量守恒
在正负电子湮灭过程中,电子和 正电子的总能量等于产生的光子 的总能量。
探测器技术及应用
闪烁体探测器
利用闪烁体材料将粒子 能量转化为光信号进行
探测。
半导体探测器
切伦科夫探测器
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离效 应探测粒子,具有高分辨
率和低噪声等特点。
利用切伦科夫辐射产生 的光子探测高速粒子。
量能器
测量粒子沉积的总能量 ,用于粒子鉴别和能量
测量。
数据获取与处理
数据获取系统
01
包括电子学系统、触发系统和数据获取软件,用于实时采集和
正负电子湮灭
汇报人: 2024-03-04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正负电子湮灭基本原理 • 实验方法与技术 • 正负电子湮灭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 正负电子湮灭在技术与工程中的应

正电子湮灭

正电子湮灭

正电子湮灭技术正电子湮没技术(Positron Annihilation Technique-PAT)是一门把核物理和核技术应用于固体物理与材料科学研究的新技术,近20多年来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正电子湮没技术包括多种实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主要有3种,即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2γ湮没角关联和湮没能量的Doppler展宽。

简言之,正电子湮没技术是通过入射正电子与材料中电子结合湮没来反映材料中微结构状态与缺陷信息的。

与其他现代研究方法相比,正电子湮没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首先,它对样品的种类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可以是金属、半导体,或是绝缘体、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可以是单晶、多晶、纳米晶、非晶态或液晶,只要是与材料的电子密度、电子动量密度有关的问题,原则上都可以用正电子湮没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它所研究的样品一般不需要特殊制备,其制样方法简便易行。

另外,正电子湮没技术对材料中原子尺度的缺陷和各种相变非常灵敏。

如今正电子湮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核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等领域,本文仅就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测试领域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应用(原理)作一介绍。

正电子湮没无损测试技术是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方法,一种先进的材料微观结构-自由体积的探测和表征技术,可用于固体物理晶体缺陷与材料相结构与相结构转变的研究,目前已成为一种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缺陷、疲劳等的新技术与手段。

检测实施过程中,放射源作用材料时会产生带有正电荷的、尺寸与电子相当的质点,这种正电子可以被纳米大小的缺陷吸引而与电子相撞击。

在正负电子撞击过程中,两种质点湮没,从而放出一种伽玛射线。

伽玛射线能谱显示出一种清晰可辨的有关材料中的缺陷大小、数量以及型别的特征。

显然,这些特征可以标识最早阶段的损伤,即裂纹尚未出现的损伤;同时可以在不分解产品的情况下定量地评估其剩余寿命,笔者对该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正电子湮没无损测试所采用的正电子源最初来自于放射源的β+源,通过放射源的作用在材料中产生正电子。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

【实验原理】
1、正电子湮没寿命 从放射源发射出的高能正电子射入物质中后,首先在极短时间内(约 10-12s 以下)通 过一系列非弹性碰撞减速,损失绝大部分能量至热能,这一过程称为注入与热化。热化后的 正电子将在样品中进行无规扩散热运动, 最后将在物质内部与电子发生湮没。 从正电子射入 物质到发生湮没所经历的时间一般称为正电子寿命。 由于湮没是随机的, 正电子湮没寿命只 能从大量湮没事件统计得出。 在寿命测量中,最常用的正电子源是 22Na 放射源。当它发生β+ 衰变时,主要产生动能 为 0-540keV 的正电子并几乎同时发射能量为 1.28MeV 的γ光子。因此,可以将此γ光子的 出现作为产生正电子的时间起点, 而 0.511MeV 湮没γ光子的出现即是正电子湮没事件的终 点。 这段时间间隔便可以近似地看作正电子的寿命。 利用时间谱仪对每个湮没事件都可以测 得湮没过程所需的时间,对足够多的湮没事件(约需 106 次)进行记录,就得到了正电子湮 没寿命谱。 可见, 所谓测量正电子湮没寿命实际上就是测量一次湮没事件中有关联的两个不同能量 的γ光子出现的时间差; 将发射 1.28MeV 的γ光子作为时间的起始信号, 而把发射 0.511MeV 的γ光子作为终止信号。 2、实验仪器
+源
高压 探头
样品 探头 高压
恒比甄别 起始 停止
恒比甄别






PC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量快一快符合系统
(1)塑料闪烁探测器 塑料闪烁探测器由塑料闪烁体及光电倍增管组成。当γ光子射入塑料闪烁体内时可发生 康普顿效应, 所产生的反冲电子的能量被闪烁体吸收而发生闪烁光。 利用光电倍增管把微光 放大并转换成电脉冲输入到相应的电子学线路中进行测量。 光电倍增管由一个光阴极和多个 倍增电极(通常又称为打拿极)以及阳极构成。阳极端接地,阴极端加负高压,在各打拿极 上由分压电阻给出一级比一级高的电位。 (2)恒比甄别器(CFD) 是时间谱仪中决定时间分辨率的关键部件之一。光电倍增管输出脉冲的幅度和上升时 间是随脉冲而有变化的,直接用它来触发一电子学线路时,触发时刻会因此而出现抖动。 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 CFD 对光电倍增管的脉冲输出进行整理。它的作用是在每一阳极脉 冲上升时间的一恒定点上产生一信号,使输入到时间幅度转换器的脉冲起始(或终止)时间 与光电倍增管脉冲输出的起始时间之间有一恒定的时间差, 不受光电倍增管输出脉冲幅度等 变化的影响,而只决定于光子γ发射的时刻。这就显著地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3)时幅转换器 将 CFD 输出的起始信号与另一个 CFD 输出的终止信号之间的时间差线性地转换为一 脉冲的幅度。其测量原理如下:时间分析器相当于一个恒流源在电流开关 K 的控制下对电 容 C 充电;起始信号使开关 K 接通,而终止信号使 K 断开。根据电学基本知识,电容 C 上 的电压幅度 V 与充电时间 t 的关系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可能形成 o-Ps,25%的可能形成 p-Ps。对于 o-Ps,其中的电子和正电子具有相同的自 旋,因此称为三重态,而对于 p-Ps,电子和正电子具有反向的自旋,称为单一态。P-Ps 通常发生自湮没,即正电子与其中的电子湮没,发射 2 个 511keV 的γ光子。对于 o-Ps, 在真空中才发生自湮没。 由于自旋守恒, o-Ps 的自湮没将发射 3 个γ光子。 理论计算 p-Ps 自湮没寿命约为 125ps,而 o-Ps 的自湮没寿命则长达约 142ns。o-Ps 在材料中形成后, 会拾取周围的一个电子,使得正电子与之发生湮没,从而使 o-Ps 的寿命大大缩短至 1~10ns。这称为 o-Ps 的拾取湮没,拾取湮没只发生 2 个γ光子。 与自由正电子的湮没不同,o-Ps 能进行具有自身特性的 3γ衰变,有一个相当长的 自湮没寿命,而且湮没光子的能谱是连续的。因此,通常是通过探测 o-Ps 的湮没信号 来探测电子偶素形成,常用技术有如下几种。 第一,测量 3γ与 2γ产额之比。当正电子自由湮没时,3γ与 2γ产额之比为 1/378。然 而若有一部分正电子形成了电子偶素, 则由于 o-Ps 与 p-Ps 的状态数之比为 3:1, 而 o-Ps 衰变为 3γ,因此在有电子偶素形成时测得的 3γ与 2γ产额必大于 1/378。 第二,测量正电子湮没寿命。在凝聚态物质中,正电子寿命通常为几百 ps。若有电 子偶素形成,o-Ps 的自湮没寿命长达 142ns,且电子偶素的拾取湮没寿命仅几 ns,与前 者相比差很多,故可用测量寿命谱的方法来探测电子偶素形成。 第三, 测量湮没辐射的角关联。 与前两种方法不同, 湮没辐射的角关联主要探测 p-Ps 的湮没信号。因为 p-Ps 寿命极短,基本是自湮没并发射 2.特别是热化后的 p-Ps 质心动 能与湮没光子能量相比极小, 因而出去局域态的 p-Ps 将在角关联谱中产生一个极窄的峰。 而正电子的湮没以及 o-Ps 的拾取湮没都是与能量约几电子伏甚至更高的电子湮没, 故它 们在角关联谱上的相应动量比 p-Ps 大得多。 此外,还有一些实验技术是通过测量 o-Ps 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使其寿命缩短的证据来 说明湮没电子偶素的形成。如电子偶素和某些分子的化学反应,会使其寿命大大缩短, 叫化学淬灭。外加磁场也能使一部分 o-Ps 的寿命大大缩短,叫磁淬灭。因此,如果能探 测到化学淬灭和磁淬灭,也可以间接判断有电子偶素形成。
1
������ +������
������
1
+ ������2 exp − ������
������
2
,
(6)
,
������2 = ������ = ������������ ,(7)
������
1
I1+I2=1,
�����2 = ������
������
������ −������ ������ +������
2 λ = π������0 ������������������ ,(1)
其中 ne—正电子周围的电子密度。 而正电子寿命τ与湮没率λ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所以我们通过测量正电子寿命,可以 得到正电子所在处的电子密度。实际上,式(1)给出的湮没率是用独立粒子模型近似 的结果。因此根据此式计算得到的金属正电子寿命约为 600ps,这明显大于我们实际测 量的金属中的正电子寿命。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在于正电子与电子的电荷符号相反,它 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库仑吸引作用,正电子周围的电子密度会增强(称为屏蔽效应) , 从而明显地缩短正电子的寿命。因此,在计算正电子在材料中湮没率时,应考虑电子正电子的关联。 正电子 - 电子湮没对的动能一般为几电子伏,在质心坐标系中,光子的能量为 m0c =511keV,2 个γ光子严格朝相反方向运动,然而在实验室坐标系中,由于湮没对的动 量不为零,2 个γ光子的运动方向将不在一条直线上,其偏角θ为: θ ≈ ������ ������������ 。 (2)
3
22 64 58
正电子湮没后发射 2 个或 3 个γ光子,而由于正电子与电子的湮没过程是电子-正电 子对质量转换成电磁能量的相对论质能转换过程,由量子电动力学的不变性导出的选择 定则表明,2γ衰变与 3γ衰变的事件比为 371:1,因此主要的过程是 2γ湮没。当正电子速 度远低于光速 c 时,其湮没率λ(λ = 1/τ,τ为正电子寿命)为:
式中:f—正电子被缺陷捕获的比例,f = κ/(������������ + ������)。 因此,在已知 Sb 和 Sd 以及������������ 后,通过测量得到的 S 参数,同样可以求出捕获率以及 缺陷的浓度。
4. 简述电子偶素的概念、形成、湮没过程及检验方法。 答:正电子除了与电子发生湮没外,还会结合一个电子形成一种亚稳态原子,称为 电子偶素(positronium) ,其符号为 Ps。为了形成电子偶素,材料中的电子密度必须足 够低。 对于电子偶素的形成机制, 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模型。 如俄勒模型、 气泡模型等, 而广为接受的是 Mogensen 提出的径迹模型以及 Stepanov 提出的液滴模型。正电子在入 射至体内后会产生一条径迹,沿着这条径迹,将会产生大量的二次电子。在正电子径迹 的终端,产生的二次电子数目最多。正电子将与这些径迹终端的电子相互作用,形成电 子偶素。 电子偶素有两种态,即 p-Ps 和 o-Ps,前者称为仲电子偶素,后者称为正态电子偶 素。 对于入射的非极化正电子, 自旋呈对称分布, 因此在没有正仲转换的情况下, 有 75%
������������ (������ ) ������������
= −������0
������1 ������ 1
exp − ������
������
1
+ ������2 exp − ������
2
������
������
2

(4)
式中:N0-寿命谱经过源成分修正和去本底后的总计数,也即是(4)式对时间的积 分; ������1 ,������2 —两个分量的表观寿命; I1,I2—两个寿命分量的相应强度。 上式还要考虑寿命谱仪分辨函数的影响, 即模型函数为式 (4) 与分变函数的卷积。 上述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解析过程可以用正电子的捕获模型来解释。在捕获模型 中,正电子被缺陷捕获可以通过一组微分方程来描述,即自由正电子在非局域态湮没的 速率方程和被捕获的正电子在局域态湮没的速率方程。两态捕获模型即材料中只存在一 种类型的缺陷时,上述动力学方程为:
o
窄。因此通过测量以上的正电子湮没参数,即可了解缺陷的信息。
3. 简述正电子的两态捕获模型,以及正电子湮没测量缺陷浓度的原理。
答:在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S)研究固体中的缺陷时,所测得的寿命谱经过源 修正和去本底后,可以用几个指数衰变成分之和进行拟合。一般情况下,所测样品中只 存在一种缺陷,即正电子寿命只有两个分量。因此,在分析正电子寿命谱时,所用的模 型函数为正电子的数目对时间的微分:
1 ������ ������ −������ ������
������
������ ������ −������ ������
。 (9)
因此,在正电子的捕获系数已知的情况下,正电子寿命实验可以测量缺陷的浓度。 除了从正电子寿命测量直接得到捕获率之外,通过湮没辐射的多普勒展宽测量,我 们也可以得到缺陷的很多信息。 多普勒展宽反映的是所测固体中的电子动量分布的信息。 通常用 S 参数和 W 参数来表征多普勒展宽谱形的变化, 分别定义为中心部分和两侧的计 数与 511keV 湮没峰的总计数之比。有缺陷捕获正电子时,S 参数增大,而 W 参数减小。 当只存在一种类型的缺陷时,测量所得的 S 参数与完整晶格中的 S 参数(Sb)和缺陷处 的 S 参数(Sd)有以下关系: S=(1-f)Sb+fSd, (10)
− ������
1
2
= ������2 (������ − ������ ) ,
1 ������ ������
������
1
1
(8)
式中:μ—正电子捕获系数。 此外,如果在样品中正电子的体寿命������������ 和缺陷态寿命������������ 已知的话,正电子的捕获率 则只需要平均寿命������������ 的值就可以得到: κ = μ������������ = ������
式中:nb(t) ,nd(t)—分别为 t 时刻正电子在体态和缺陷态的数目; ������������ ,������������ —正电子在体态和缺陷态的湮没率; κ—缺陷的捕获率。 式(5)的初始条件为 nb(0)=N0,N0 为 t=0 时正电子的总数目,即正电子在完全热化之 前没有发生捕获现象。上式的解即为正电子的衰变谱: N t = ������0 ������1 exp − ������ 其中: ������1 = ������

在式 (7) 中, ������1 , I1 和 I2 均与捕获率κ有关, 因此也与缺陷的浓度有关。 ������1 , I1, ������2 , I2 可以 通过对寿命谱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正电子的捕获率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κ = μ������������ = ������2
1 ������ 1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0
2
������
通常θ非常小(θ<1 ) 。由于热化后的正电子动量几乎为零,因此与正电子湮没的电 子能量与动量就是湮没对的能量和动量,所以测量得到的角关联曲线可反映物质的电子 的动量分布。 此外,在实验室坐标系中,由于电子-正电子湮没对具有动量,它还会引起湮没辐 射能量的多普勒移动。由于频移为Δν/ν = ������������ /������,其中������������ 为湮没对质心的纵向速度。因此 可得湮没辐射的多普勒能移为: ΔE = c������������ /2。 (3) 所以湮没辐射的多普勒展宽谱也反映了材料中电子的动量密度分布。 当正电子被空位型缺陷(如位错、空位、微孔洞等) 捕获时,由于缺陷处电子密度减小, 正电子寿命将变长。在凝聚态物质中,自由正电子的寿命一般在 100~200ps 之间,而 捕获态正电子的寿命在 200~400ps 之间。另外,在缺陷处由于缺少了原子,正电子与 高动量的核芯电子湮没发生的概率降低, 因此导致湮没辐射角关联或多普勒展宽谱形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