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介绍
第01章 绪论 森林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第01章 绪论 森林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371008dd88d0d232d46a7d.png)
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的目的
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 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永续利用。
第2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SD)原则 1.由来:
20世纪80年代 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 研究发展问题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需要——人类的需要,尤其应将贫困人民
的基本需要放在优先地位来考虑。 协调——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 限制——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
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4.可持续发展的性质
是全新的发展模式: “人定胜天”或“人要 征服自然”的观点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 类解决环境问题及环境与人类自身矛盾的唯 一的、全新的发展模式。
(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
标准和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真实性 明确性 可度量性 方便性 系统性 灵活性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体系
热带木材组织进程 蒙特利尔进程(中国已加入) 赫尔辛基进程 塔拉波托进程 非洲干旱地区进程 近东进程 非洲木材组织进程 中美洲进程等
3.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森 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2.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1)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包 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A.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 B.林木条件:包括年龄结构、蓄积结构、 径级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长 量情况等。
(2)外部条件:
A 经济条件 B 政策法规 C 社会、文化 D 经营管理水平 E 公众参与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原则
1.概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 指如何经营有形的森 林资源,特别是指林 木和林地资源的经营 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79844300b4c2e3f5727638b.png)
①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深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②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的管理范围内能不间断的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③林业分类经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钟相应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④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为林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定义的过程称林班区划⑤森林成熟龄: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具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到达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⑥工艺成熟龄:因此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树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到达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龄⑦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数量成熟⑧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竹林,薪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⑨林钟区:就是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图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的林班线为界的地域范围⑩作业级:在划分了林种区后需要根据小班特点将它们分别归类组织起来,采取相同的经营目的的和经营利用措施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经营类型或作业级⑪森林采伐量:是指采伐林木的蓄积量或采伐林木所能生产商品材的数量⑫森林资产评估:是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社会客观经济规律和公允的原则按照国家法定的标准和程序,运行科学可行的方法以统一的货币单位对具有资产属性的森林资源实体以至预期收益进行的评定估算⑬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此是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⑭森林经营方案: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对森林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林业方针及政策为一个林业局或林场拟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具体措施的施使计划⑮补充竹伐量:对疏林地散生木和采伐迹地上去更新下种作用的母树的采伐利用称为补充主伐,生产林的数量称补充主伐量⑯轮伐期:它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长发育到达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⑰自然成熟:当树木或林分从衰老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⑱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及“道路”等做为林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⑲森林资源的作用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森林旅游文化效益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生物多样性资源库提供经济林产品最大的生物生产基地能源作用主要的碳储库维护大气成分的平衡⑳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基础管理利用管理监督管理21法正林的条件:法正林级分配法正生长量法正林分排列法正蓄积量22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责,社会受益。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0ead9028ea81c758f578ca.png)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高职林业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了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全面工作流程,培养学生掌握森林区划、小班调查、等森林资源统计分析、森林年伐量的计算确定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学习能力。
本课程需要以《森林调查技术》、《林业3S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
后续课程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
本学习领域(课程)以高职林业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林业基层生产单位、私营林业公司、乡村林场等为背景,紧密联系林业生产工作实际,以森林区划、森林调查、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评价、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将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最终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林业技术专业人才所必须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作为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经营管理森林思想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规划,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等一系列森林资源管理经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课程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对课程设计形成了如下的理念:1.以就业为导向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需求,准确把握理论教学“必须够用”为度,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将森林资源管理的新规程、新技术纳入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以森林资源调查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一经营方案的组织实施一森林资源监测的具体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作为相应实训项目,同时要求学生既拿毕业证又拿职业资格证;在授课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占50%以上;要面向国有林场、林业站、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基层单位,培养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础 管理思想与模式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础 管理思想与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f58b52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4.png)
森林面积
现在
采 伐
第2年
造 林
1 2 3 …… u
林龄
法正龄级分配示意图
(2)法正林分排列
排列的顺序是:从老龄 级林分向幼龄级林分 的方向与当地的主风 方向相反,同时与采 伐方向一致。
目的:便于采运、保护 幼树和利用风力天然 下种更新。
主风方向 12 3
采伐方向 u
道路
法正林分排列示意图
(3)法正生长量
物质基础和前提。 4. 提出实现永续利用的地域范围
(三)实现森林永 续利用的条件 林地条件
林地数量 林地质量 林地区划
内部条件
林木条件
树种 林分结构与年龄 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
森林经营水平
外部条件
林道网的建设 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公众参与
政策法规
二、森林可持续经营
(一)理论由来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受 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关注。为了保护环境, 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N),并于1987年 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 略.
(二)理论内涵
• 盖耶尔提倡: • 尽可能地利用森林生产力,尽可能地保护和维
持森林,主张利用天然更新,经营混交林。 • 一句话:森林经营应回归自然,应尊重自然规
律,要利用自然的全部生产力。
五、分类经营模式
(一)分类经营宏观模式 1.林业分类经营
亦称林业分工论。 由美国林业经济学家提出。该理论认为,
总之,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
1.从人类最早的思想雏形到17世纪末, 永续利用思想开始 产生,但没形成完整的理论学说。
2.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但主要是木材的永续利用。
【课程大纲】《森林经营学》
![【课程大纲】《森林经营学》](https://img.taocdn.com/s3/m/b487c3f25022aaea998f0f60.png)
《森林经营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森林经营学Forest Management课程编号:14351051课程学分:1.5学分课程总学时:2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森林经营学》是林学专业的传统课程,在我国森林培育的重点由森林面积增长转向森林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本课程对培养更多胜任现代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林业经营管理人才极为重要。
课程是在开展林木种苗培育和造林的基础上论述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培育技术、森林采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学科,实践性强,是林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森林主伐及其更新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不同采伐作业方式的特点、应用条件及评价;具备对现实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改造和采伐等的森林经营管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经营学》课程是林学专业核心课程,重点介绍森林经营管理技术。
在当前我国造林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森林培育的重点将转向如何提高现有森林质量方面上来,因此,本课程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对森林进行集约经营的思想意识和知识,充分掌握森林的生产经营技术,达到能够独立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生产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和掌握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森林经营学的发展展望和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介绍森林经营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关键技术。
第一章森林抚育采伐(8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及技术要素。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体系。
第一节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目的(1学时)一、概念(0.4学时)二、目的(0.6学时)第二节抚育采伐的历史回顾(1学时)一、森林抚育发展简史(0.2学时)二、世界各国的森林抚育(0.3学时)三、我国森林抚育的基本情况(0.5学时)第三节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1学时)一、生态学基础(0.4学时)二、生物学基础(0.4学时)三、经济学基础(0.2学时)第四节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2学时)一、透光伐(0.5学时)二、疏伐(1.0学时)第五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3.0学时)一、抚育采伐起始期(0.8学时)二、抚育采伐强度(0.7学时)三、抚育采伐的间隔期(0.8学时)四、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0.7学时)第二章林分改造(4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低效林的形成、分类及其改造。
森林经理学
![森林经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321ec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1.png)
森林经理学森林经理学是一门研究森林经营与管理的学科,它涉及到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经营与管理等方面。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合理、可持续地管理和经营森林资源,成为了森林经理学的核心内容。
森林经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森林经理学的第一步是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
通过对森林的植被、动物、土壤、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了解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情况等。
这些调查和评估结果为后续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森林经营与管理规划:在了解了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之后,森林经理学需要制定合理的经营与管理规划。
这些规划包括了森林的更新、抚育、保护、经营、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管理。
三、森林保护与生态恢复:保护森林资源是森林经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森林在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受到破坏和衰退。
因此,森林经理学需要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森林,还需要进行生态恢复与修复,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森林经济与社会效益:森林资源不仅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森林经理学需要研究如何在森林资源的经营与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提供给社会各个领域所需要的木材、牧草、能源等产品。
同时,森林还是人们进行休闲、旅游、科学研究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森林经理学也需要考虑和平衡森林经济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五、现代科技在森林经理学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森林经理学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森林资源进行快速调查和评估;利用无人机进行森林巡查,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可以更好地进行森林规划等。
这些现代科技的应用,为森林经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5 森林经理调查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5 森林经理调查2](https://img.taocdn.com/s3/m/a42a73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6.png)
小班(subcompartment)和林分(stand) 两 个概念有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1. 小班的概念及其与林分的区别 小班的概念: 为了清查、统计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
营活动,将林班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 征一致,与其他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 域小区。
小班调查是森林经理调查的重要内容。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林分的概念: 林分是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的组成、林
⊙对坡勾绘 到达调查林班的对坡后,选择既能统观将勾 绘的小班的全貌,又能看清地类界线轮廓的地点,凭地物、 地貌关系位置,将地类界线和小班界线,勾绘在在形图上 (演示)。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沿线目视勾绘 当所调查的林班中的小班不能进行对坡勾绘时,应深入
林班内部沿小班地类界线和实测调查线,根据地物标、微域 细貌进行勾绘,在无法判读的局部地段,可用目测、步测等 方法获得勾绘的轮廓。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⑵ 划分小班的细致程度 ①小班最小面积(见下表)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三三、、划划分分小小班班的的技技术术标标准准与与小小班班调调查查*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②小班平均面积(1级5公顷;2级,5-10公顷;3级, 10-20公顷)
第六节、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与小班调查
2.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详细参见实习指导书) 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地类、林种、林分特征差异 ( 树种、林龄、密度……)、立地条件差异、可及度差异、 林权差异等 ⑴ 土地种类不同,应划分不同小班 土地种类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级)、11个小类(二级), 根据需要,还可以细分(三级),参见附一:划分小班主 要技术标准表(一) (word文档)
课程森林经理学
![课程森林经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dd8b05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3.png)
课程森林经理学1. 课程简介森林经理学是一门涉及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森林经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森林管理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森林资源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森林经营的重要性和挑战。
2. 森林管理的目的和原则森林管理的目的是保护、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森林资源,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森林管理的原则是以生态为基础,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尊重自然和人文价值,积极参与社会和谐发展,达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3. 森林管理的方法森林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规划、保护、经营和监测等。
规划是森林管理的基础,它包括制定森林资源的调查、研究和规划方案,明确森林经营的目标和管理措施,为后续的森林管理提供基础。
保护是森林管理的重点,它包括防火、防灾、防虫、防病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经营是森林管理的核心,它包括合理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监测是森林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它包括对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监测和评估,为制定下一步的森林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4. 森林资源的分类和特征森林资源的分类主要包括天然森林、人工林和林下资源三种。
其中,天然森林是自然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价值;人工林是人工种植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下资源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产生的其他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森林土壤、灌丛和动物等。
森林资源具有分散性、复杂性、可更新性和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等特征。
5. 森林经营的重要性和挑战森林经营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可以增加经济收益、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同时,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等负面影响。
森林经营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的快速消耗、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政策的不利影响等。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经营模式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经营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69a61a62b160b4e777fcfb4.png)
★ 强调林木培育是实现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 提。
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发展
★ 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雏形阶段 永续利用思想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荀子》提出:“渐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 不童,而百姓有余材。”
《孟子》中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也”的名句,
在经营单位内, 与树种、龄级、地位级 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叫做法正生长量。即 林分要有完满的(non-taperness) 疏密度,才 能导致最大的生长量,各个龄级的生长量之 和即为全林的法正生长量。
uZ=En=mu
4.法正蓄积量
在经营单位内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蓄积量, 叫 做法正蓄积量,法正蓄积量等于各龄阶蓄积量的合 计,也就是各龄阶林分法正生长量所形成的林分蓄 积量的合计,这种法正蓄积量随树种、 作业法、轮 伐期、地位级、经营措施不同而不一样。
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
★ 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从国家建 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出发,必须要实现森林的永 续利用;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提出必须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需要林业持久的生产, 不断的提供木材和其他多种效益。
中国森林分布图
杉 木
水杉林
林
马尾松林
云南松林
峨嵋冷杉林
紫果云杉林
★ 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实现永续作业也是客观必然的;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Forest sustained yield)
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 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 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 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其中,林木培育是实 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森林资源管理》学习指南
![《森林资源管理》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3fe325276eeaeaad1f33080.png)
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名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推荐学时:60学时+30节(1周)集中实训+6周生产实训(项目带动)课程性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①树立可持续经营思想;②掌握森林资源科学经营的基本理论与必要知识;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能;④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课程作用:本课程的培养学生有三大能力:森林资源调查能力;森林资源经营能力;森林资源管理能力,有效地形成学生从事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在林业生产单位从事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经营规划设计及森林采伐消耗管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和森林资源评估工作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林业技术专业各岗位对该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达到调查规划设计业务技术人员、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业务技术人员、资源档案管理业务技术人员、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业务技术人员、专业调查业务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教学模式:本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本着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教学内容分解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采取“四结合”模式进行,即: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单项技能与综合实训相结合;课程考评与工种考证相结合;校内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三、教学方式:1、课堂教学:以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为依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
2、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以学院教学林场为载体,在做中学、学中做;任务驱动:以学院林业调查设计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务所为依托,承接森林资源调查、经营方案编制、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项目,在项目实践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绿色海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四、学习方法贯彻“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实施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积极思考;参与生产实践,培养技能;主动服务社会,提高能力。
【精品】森林资源经营
![【精品】森林资源经营](https://img.taocdn.com/s3/m/55af76e65a8102d277a22f9b.png)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一、概念——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目的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二、内容和任务(包括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和县级的、生产作业性的调查)1。
调查森林资源状况:-—区划包括林业区划、森林区划。
林业区划—-是全国性的、方向性的(即一类调查)中、长期的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区划;森林区划——县以下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单位。
(即二类调查);三类调查-—生产作业性的调查.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模式、价值计算、评估、投资损益、结构调整等内容。
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分宏观管理模式(国家、省、地区)和微观管理模式(指森林资源企业、自然保护区等)森林资源价值计算——主要有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把森林作为商品经营时体现的价值,它易于用货币衡量,也可在市场中进行交易;非经济价值主要是环境、文化、历史、学术、美学等,有时也可有货币衡量。
森林评价——就是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评估。
3。
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4。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三、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第二节经营管理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林业——就是满足现代人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上的需要.二、永续利用-—就是森林永续收获或森林永续作业;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其内部条件有:林地的数量和质量、林木条件(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其外部条件有:经济条件(集约经营、经济水平、管理手段、生活水平);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经营管理水平.第二章森林资源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森林资源-—由林地以及林区内的动、植物组成。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275931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3.png)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第五章森林经理调查
第一节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第二节小班调查及划分小班的
技术标准
第一节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
★
★★
森林经理调查的内容
一类调查
任务与目的资源落实单位调查的项目调查方法
二类调查
任务与目的资源落实单位调查方法调查的主要项目(1)(2)
(3)查清森林蓄积量、散生木蓄积量和权属关系以及林木生长量、枯损量;
(4)查清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和应抚育的面积、蓄积量;
(5)调查经济林资源;
(6)调查有利用价值的动物资源及有保护价值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和森林旅游资源;
(7)根据森林经营需要进行木材消耗量、出材量、森林更新、森林病虫害、土壤、植被、林型、立地条件类型、森林资源可及度,以及社会、林业经济等项专业调查;
(8)对各类宜林地、要调查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立地条件及类型、提出适宜造林的树种;
(9)调查造林基地时,还要对已建苗圃地、母树林、种子园等进行专门调查。
三类调查
调查项目
资源落实的单位任务与目的
调查方法
第二节小班调查及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一、小班的概念
小班
二、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
三、划分小班界线的方法及小班划分的细致程度(一)划分小班界线的方法
(二)划分小班的细致程度
四、小班林况地况调查
五、小班蓄积量的调查
(一)小班蓄积目测调查(二)小班蓄积实测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树干材积 根茎以上的树干体积V, m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2、树干直径的测定工具
(1)、轮尺 卡尺,calipers,木制和铝制 (2)、直径卷尺 称围尺,diameter tape,分布围尺、钢围尺、
IV
0.41 插条杉
木等
V 阔叶树 0.40 杨、桦、
柳等
VI 针叶树 0.39 马尾松
等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2、形率
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的比值 (factor quotient)
(1)胸高形率: q2
d1 / 2 d1.3
(2)正形率:
(3)绝对形率:
D0.1: 十分之一树高处直径。 D1/2: 二分之一树高处直径。
蔑围尺 (3)、勾尺 测堆积原木小头直径的工具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3、树高测定仪器
(1)、布鲁莱斯测高器
C
(Blume-leiss)
我国常用测高器,原理:
H=ABtga + AE(眼高) A a
B
D
E
(2)、圆筒测高器
a
C
相似三角形原理
ABCabc
cb A
B
BC bc / ab* AB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方向
• 4、森林资源综合利用
• 木材性质、人造板、木材改性及其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 人工林定向培育以及木材品质与林业经营措施的关系研究 • 松脂、栲胶、纤维制浆等林化产品的加工与利用研究 • 森林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和方法研究与开发。
• 5、森林旅游
• 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设计的知识与 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2、树干纵断面的形状
• 干曲线的定义
• 沿树干中心的干轴将其纵向剖开(或沿树干量测许多横断 面的直径),即可得树干纵断面。一干轴作为x轴,以横断 面半径为y轴,取树梢为原点,按适当比例绘制表示树干纵 断面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stem curve)。
• 树干纵断面形状的一般特征
• 树干纵断面形状即干曲线类型,有4种:凹曲线、平行于x 轴直线、抛物线、相交于x轴的直线;其旋转体分别对应于: 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圆锥体。
• 围绕着生态旅游理论、生态旅游景观评价、生态规划与景 观设计、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森林景观动态监测、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旅 游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内容提要
• 第0章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测树学基础知识 绪论 森林资源 森林区划 森林调查 森林评价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森林收获调整 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管理决策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森林经理学专题讲座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第0章 测树学基础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基本概念 标准地和样地调查 抽样理论 林分调查与林分蓄积量测定 立地质量评价 生长量和出材量测定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介绍
• 名称:森林经理学,森林资源规划,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 内容:森林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 • 特点:涉及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多,尤其是数学和计算机
相关知识,用到的工具多 • 本学科当前的热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碳预估,森
林生态系统模拟,森林生物量/生产力测定,森林碳分布空 间估计,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 直接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离散数学、测树学、多元分析、生态学、造林学(森林培 育学)、运筹学、土壤学、树木学、遗传育种学、景观生 态学、植物生理学等 • 对应的实际工作:基层林业单位森林经营、资源管理,市、 省、国家林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林政资源管理、政策法规、 调查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等单位,林业研究机构,生 态研究机构,环境研究机构,各级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等 • 学习方法:课堂+实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 参考资料:测树学,孟宪宇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树干纵断面的形状(续)
形状指数 方程式 r
0
y2=P
1
y2=Px
2
y2=Px2
3
y2=Px3
曲线类型 旋转体
平行于x轴 的直线 抛物线
相较于x轴 的直线 凹曲线
圆柱体
截顶抛物 线体 圆锥体
凹曲线体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三、伐倒木树干材积测定
1、树干完顶体求积式 2、伐倒木的积近似求积式 3、伐倒木区分求积式
E
D
h DC BD bc / ab* AB AE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4、多用测树仪 (1)、林分速测镜(mirror relascope) 略
(2)、DQW-2远望测树仪 略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二、树干形状
1、树干横断面的形状 2、树干纵断面的形状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0.58 0.44 0.38
0.54 0.38 0.31
0.52 0.36 0.28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1、形数(续)
(2)实验形数
特点:较好地反映 干形指标,稳定
干型级
树种
平均实 适应树 验形数 种
I
针 0.45 云南松
等
II
叶 0.43 云杉等
III 树 0.42 杉木、
红松等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1、树干完顶体求积式
完顶体是指有完整树梢的树干。 设树干长为L,干基底部直径为d0,干基底部断面积
为g0,则由旋转体的积分公式得树干的材积为: r=0时,圆柱体: r=1时,抛物线体: r=2时,圆锥体: v = 1/ 2g0 L r=3时,凹曲线体: v = 1/ 3g0 L
公式:
精度:平均断面积区分求积较好,区分段越多 越好,一般应>=5个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四、形数与形率
1、形数 2、形率 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1、形数
树 干 材 积 与 比 较 圆 柱 体 体 积 之 比 称 为 形 数 ( form factor); 圆柱体的断面积为树干某一高度的断面积,高度为 全树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1、立木材积近似求积法
平均实验形数法:
丹琴(Denzin,1929)法:
( 仅当和h为25-30m,计算结果较为可靠)
形数法:
f1.3
0.140
0.66q22
0.32 q2 h
v g1.3hf1.3
实验正形数法: 实验可中以发简现化d为标:/d0.1h近似恒等于0.7,于是,v=(pi/4)(0.7)2d20.1hh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 二、树干形状与一般求积式 三、伐倒木的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 四、形数与形率 五、单株立木材积的测定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一、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
1、基本测树因子 直径 树干横断面积
2、树干直径的测定工具 轮尺 直径卷尺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方向
• 1、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与资源管理
• 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及指标体系的研究 • 森林资源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 • 森林调整基本理论的研究 • 森林调整规划 • 决策优化技术 • 测树数表研究,森林生长收获模型研究 • 林木空间格局研究,株数分布和干形曲线研究 •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及补偿机制的研究 • 森林资产评估的研究 • 风景林和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
v 0.49g0.1hh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2、立木分区求积法
等长区分求积法 等直径差区分求积法—累高法 区分段大头直径与小头直径相等
N为区分段数,T为各区分段直径差,di为第i段小头直 径,li为第i段长度,K为树干形状系数,K=r+1,一般 K取3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f v gh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1、形数
(1)胸高形数:
v f1.3 g1.3h
特点:随树高、形状变化
树高
2.6 2.9 5.0 10.0 20.0 40.0
胸高形数 r=1 r=2 r=3
抛物体 圆锥体 凹曲线 体
1.00 1.33 2.00
0.91 1.09 1.49
0.68 0.61 0.62
伐倒木近似求积式精度
• 误差百分数:牛顿<中央<平均断面积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3、伐倒木的区分求积式
区分求积的概念: 根据干形特点,将树干分成等长或不等长的 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尽可能地接近正几何体 形状,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 累加所有区分段材积得全树干材积。
一、相关概念
1、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 定的能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也称典型样地。
2、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设计的实 测调查地块。
3、标准地的用途:专业调查研究、林分调查 4、样地的用途:总体特征数估计、总量估计 5、标准地的种类:临时、固定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第0章 测树学基础
3、望高法
树干上直径等于1/2胸径的高度为望点 (Pressler reference point),地面到这一点的高 度为望高 根据此高度可以计算材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