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 正数与负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1 正数和负数(全国一等奖)

第一章有理数正数和负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小学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进而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节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二、学情及学法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将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2.能利用正数与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通过对数“0”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3.利用正数与负数正确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2.进一步体验正数与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今天是我们升入七年级以来上的第一堂数学课,我就是要陪你们一起走过三年的数学老师,我们认识一下.我姓王,33岁,身高米,体重千克.我们24班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约为女生人数的倍,约占全班总人数55﹪…以上是我个人和班级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也想了解一下你们.首先,我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专注力怎么样问题1:刚才的介绍中都出现了哪些数据学生:7,1,3,33,,,24,51,28,23,,55﹪问题2:你能将这些数按小学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自然数和小数.设计意图:从教师的介绍中自然的引出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小学学过的数进行了复习.问题3:但在我们的数学运算中,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如5-6,它的结果能用自然数或小数表示吗这说明小学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满足于数学本身的需要了,这就需要引入一种新数,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正数和负数,由此引入新课.(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相反意义的量示例1: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葫芦岛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所以它的温度差异非常大,冬季气温可达零下20摄氏度,夏季气温可达零上30摄氏度.示例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世界最低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22米.上面两个示例中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它们具有相反的意义.结论: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大量存在的,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归纳:“相反意义的量”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意义相反;二是要有量值.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探索表示这些量的方法是实际的需要,即负数的产生是实际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刚刚同学们举出那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仅用我们学过的数是不能表示清楚的,所以需要引入一种新数.如:气温零上30摄氏度记作+30,零下20摄氏度记作-20(强调“+、—”号读法)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低于海平面442米记作-422.为了区别生活中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得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数,像+30、+8848…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即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那些数.像-442、-20…这样的数叫做负数,即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2)0常常表示没有;(3)0还具有实际意义.设计意图:从大家熟悉的问题入手,得出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从而引出负数.3、介绍负数发展简史(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1、请小组同学合作找出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写的又多又好.(要求:符合实际,表达完整)2、解释下面各题中负数的意义(1)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吨(2)某同学数学成绩增加-2分(3)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存折存取款情况(5)某工厂加工零件,要求标准长度为100mm,但实际长度标注为100 ±,这是什么含义3、生活中的数学(1)下面是股市某天中6支股票的涨跌情况请说明这六支股票的上涨和下跌情况(2)据统计,我校初一男生的平均身高为160cm,女生的平均身高为155cm.如果把平均身高记作0,高于平均身高记作正数,低于平均身高记作负数,试用正负数表示你自己的身高.试用正负数表示第29届奥运会中国队奖牌增长情况(与第28届相比)设计意图:通过形式不同的练习,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数学知识,将自己所学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完善认知结构.(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记录每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增长与下降情况,便于作为日后了解自己学习情况的依据.六、板书设计正数和负数1、正数的概念2、负数的概念3、0的作用。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这6篇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正数和负数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 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 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
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 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 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1正数和负数(一)

随堂练习
• 如果水位升高3m时水位变化记作+3m,那么 水位下降3m时水位变化记作 m.水位不 升不降时水位变化记作 m. • 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零上126°C. 记 作 °C,夜间平均温度零下150°C, 记作 °C.
问题思考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对 吗?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 数的分界。
2.观察下列排列的每一列数,研究它的排 列有什么规律?并填出空格上的数. (1)1,-2,1,-2,1,-2, , , ,… (2)-2,4,-6,8,-10, , , ,… (3)1,0,-1,1,0,-1, , , ,…
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作业
• 教科书 习题:1,2,4题
随堂练习
1、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6米表示一物体 向西运动6米,那么+3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 动记为什么? 2、若将28计为0,则可将27计为-1,试猜想若 将 27计为0,28应计为 。
拓展练习
1.某年度某国家有外债10亿美元,有内债10亿 美元,应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说明,下列说法合 理的是( ) A.如果记外债为-10亿美元,则内债为+10亿 美元 B.这个国家的内债、外债互相抵消 C.这个国家欠债共20亿美元 D.这个国家没有钱
0:1 1:0
3 3
3
2 -2
0
概念引入
像0.5、3、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 比0大。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 “+”号可以省略。
在正数前面加上 “-”号的数叫做负数。如
-3、-0.5、-2/3……
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号读着 “负”,“+”号读着“正”。
《正数和负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内容解析:正数和负数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上的第一堂数学课。
课本开宗明义指出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当我们在生产、生活、科研中遇到数的表示和数的运算的问题时,我们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自然地要求进行数的扩充,依据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入了负数的概念,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
这是第二次对数的扩充(第一次数的扩充是分实物或做除法时不能整除而引进正分数,从而把自然数扩充到非负有理数):课本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
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数的扩充的背景,经历数的扩充的形成过程,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在一串与生产和生活戚戚相关的有关问题中,复习和巩固小学数系扩充的历程,开通了新数系又一次扩充的新理念,形成了良性的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关系,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在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后一级阶段进行数系的继续扩充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引入负数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能够很好地运用数学来进行描述,说明了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也为我们日后用字母代替数的代数运算开了先河,它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识正数和负数,理解0所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从具体例子引入负数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所表示的意义。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解析: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体会负数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
2.学生经历负数引入的过程:生产和生活中的例子(具有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数不够用——负数的引入——数学符号的表示——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感,了解数学符号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各章节详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3.有理数的概念4.数轴的概念5.相反数的概念6.绝对值的概念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1.有理数的运算律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16.科学记数法17.近似数(有效数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3.整式4.同类项的概念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6.去括号法则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方程的解4.等式的性质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数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增长率问题、商品利润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几何图形的概念2.立体图形的概念3.平面图形的概念4.立体图形的三视图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6.点、线、面、体的概念7.直线的相关概念(直线、相交线、交点)8.两点确定一条直线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0.线段的中点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两点之间的距离13.角及其相关概念14.角平分线15.余角的概念16.补角的概念17.余角(补角)的性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的相关概念(邻补角、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3.垂线的相关概念(垂直、垂线、垂足)4.过一点画垂线5.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7.“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8.平行的概念9.平行公理10.平行线的判定11.平行线的性质12.命题及其相关概念(命题、真命题、假命题)13.定理的概念14.平移的概念15.平移的性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实数对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3.特殊点坐标(象限符号、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坐标轴角平分线上点的特征、对称点坐标特征、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4.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5.平移的坐标特征第七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5.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7.三角形的外角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9.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多边形、对角线、正多边形)10.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1.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4.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3.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5.不等式的性质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7.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收集数据(问卷)2.整理数据(表格)3.描述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4.抽样调查的概念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6.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7.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直方图、组距、频数)8.画直方图的步骤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角平分线的性质6.角平分线的判定第十二章《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关概念3.轴对称的性质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6.作轴对称图形7.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特征8.等腰三角形的概念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十三章《实数》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平方根的概念3.平方根的性质4.立方根的概念5.立方根的性质6.实数的概念7.实数的分类8.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9.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变量与常量2.函数与自变量3.函数的图像4.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6.一次函数的解析式7.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8.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10.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公式2.幂的乘方公式3.积的乘方公式整式的乘法法则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5.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添括号法则9.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0.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12.因式分解的概念1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3.约分与通分4.最简分式5.分式乘除的法则6.分式加减的法则7.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8.分式方程的概念9.分式方程的解法10.分式方程的应用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5.矩形的概念6.矩形的判定7.矩形的性质8.菱形的概念9.菱形的性质10.菱形的判定11.正方形的概念1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梯形概念14.梯形的分类15.等腰梯形的性质16.等腰绞刑的判定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公式3.代数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6.最简二次根式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4.根的判别式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连续增长问题)第二十三章《旋转》1.旋转的相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3.中心对称的相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4.中心对称的性质5.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相关概念(圆的两种定义、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弧、弦、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4.圆周角的概念5.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6.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9.三点确定一个圆10.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13.切线长定理1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5.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正三角形与圆、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与圆)16.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17.圆锥及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1.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性质3.概率的概念4.概率的计算公式5.用列表法、树形图计算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与负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

初一数学第1章有理数知识点:正数和负数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
(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3.0表示的意义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初一数学第1章有理数知识点: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自然数)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⑴按有理数的意义分类⑵按正、负来分正整数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有理数(0不能忽视) 负整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总结:①正整数、0统称为非负整数(也叫自然数)②负整数、0统称为非正整数③正有理数、0统称为非负有理数④负有理数、0统称为非正有理数初一数学第1章有理数知识点:数轴⒈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
-下其中的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
(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 0℃的情况,以选择自己所在
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
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让学生阅读并尝回答,一方面
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
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是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开展以学新课标、新大纲、新课本、新教法 课例研究综
的目标为主要形式,认真开展课后反思工作,抓好备课 述
环节中备学生的问题,并且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加
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另外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 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 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 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 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同学们乐 于学习、会学习、更会用。
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
正有理数及 0 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学习能
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 力分析
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
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
“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精选9篇)

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精选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数学教案正数和负数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内容: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
问题见教材。
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一章 有理数

(1) 6-9 ;
(2)4-(-7);
(3) (-5)-(-8); (4)0-(-5);
(5) (-2.5)-5.9 ; (6)1.9-(-0.6).
1.3.2 有理数的减法
• 探究:例题 计算(-20)+(+3)-(-5)-(+7) 解=(-20)+(+3)+(+5)+(-7) =[(-20)+(-7)]+(3+5) =-27+8 =-19
1.2.3 相反数
• 观察:数轴上的2与-2,3与-3到原点的距离有什么特征?
2
2
-3 -2 -1
0
12 3
3
3
• 我们看到2和-2,以及3和-3两组数中,虽然2与-2分别在原点的右边与左边,但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等于2;
虽然3与-3分别在原点的右边和左边,但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等于3.
•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 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3+(+12)=15 ②
• 由①② ,有
3-(-12)=3+(+12)③
• 规律: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
a-b=a+(-b)
1.3.2 有理数的减法
• 练习 • 1计算 • • 2计算 • •
(1) (-3)-(-25); (2)0-7;
(3) 7.2-(-4.8); (4)(-7/2)-21/4
•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 度,0的意义不仅是表示“没有”。
正数与负数--巩固练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节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这一节主要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正数和负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数学的知识体系还不够了解。
他们对正数和负数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性质和运算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和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
2.能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性质。
2.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正数和负数的例子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正数和负数解决。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温度等,引导学生发现正数和负数的存在。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性质,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和总结正数和负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与正数和负数相关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挑选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正数和负数的运算练习,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3篇)篇一: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篇一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的说课是《正数与负数》,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一、教材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是在学习自然数与分数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在学生学习数的只是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所以《正数与负数》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正数与负数》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负数的概念,且了解负数是如何产生的(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一个数的正负性,并能进行负数的运算(3)德育目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负数是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负数概念的理解(2)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二、教学方法结合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以及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在教法上: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弥补学生在抽象思考能力上的不足。
教师讲解引导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给出肯定,表扬。
保护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向着更高的思维层次发展,注意引导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在上面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引领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某人有100元钱,另一人欠别人100元钱。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正数和负数

C.﹣3m
D.﹣2m
4.如果温度上升10℃记作+10℃,那么温度下降5℃记作
( D )
A.+10℃
B.﹣10℃ C.+5℃
D.﹣5℃
课堂检测
1.1 正数和负数/
能力提升题
某银行一天内接待了四笔大业务,存款40 000元,取款25 000
元,存款30万元,取款7万元.若存款为正,请你用正、负数
表示这四笔款项.
1. 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探究新知
1.1 正数和负数/
知识点 1
正数、负数的定义
观察下列图片,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结绳计数
由表示“没
由分物、测量,
由记数、排序,
有”“空位”,
产生 , …
产生数1,2,3…
产生数0.
?
探究新知
1.1 正数和负数/
【思考】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人们引进了另一种数,你知道
课堂检测
1.1 正数和负数/
2.下列各对关系中,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D )
A.运进货物3吨与运出货物2吨
B.升温3℃与降温3℃
C.增加货物100吨与减少货物2000吨
D.胜3局与亏本400元
课堂检测
1.1 正数和负数/
3.如果向东走2m记为+2m,则向西走3m可记为( C )
A.+3m
B.+2m
例2(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
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人教版初中数学初一七年级正数和负数ppt课件.

认识负数:
在以上实例中出现了一种数:-3、-2、等,它们在不同 的实际问题中表示着不同的含义:如- 3℃表示零下 3 摄氏度 ,净胜球为-2时,表示净输2球。 像3,2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 像-3、-2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正数,也不是负数。
把零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具有相反意义量,如进与退,上 与下等,当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与数字、单位结合在一起时, 就构成了反映现实生活中一些状态、情景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例一、填空: 1、如果将收入8元计为+8元,则支出6元应计为 元。 2、将高出海平面789米计为+789米,则 海平面计为 -789。 3、减少60千克计为-60千克,则增加80千克应计为 千 克。 4、向东计为正,则向西就计为 。 5 、若将 28 计为 0 ,则可将 27 计为- 1 ,试猜想若将 27 计为 0 , 28应计为 。
在生活、生产、科研中,我们经常要用到这些陌 生的数字来表示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引言中的一些 数: 1、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 2、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 ),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 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与排名顺序?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一些新的数字来表示。
生活再现:
右表为报纸上登载的有 关足球赛事的信息,请你阅 读此表,再讨论问题: 1、在表中你发现你还不很熟 悉的数字了吗? 2、凭你的经验,你能解释这 些陌生数字的意义吗? 3、请体验陌生的数字的用处 ,再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地 方还见过这些陌生的数字。 4、与同伴交流一下你从中获 得的体验。
数怎么不够用了?
二、正数与负数通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课程教学设计

《正数与负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意义不仅是本章节关于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的基础,也是初中数学代数部分的基础。
同时,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刚上初中,对初中的新鲜事物都不熟悉,因此会对初中学习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是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关键时刻。
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到了后期就难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了。
(二)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正整数和分数,对数字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数字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为了解决更多问题,我们将所学数字的范围扩大,负数概念应运而生。
本节内容将为后面的有理数的学习以及比较大小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负数和正数是怎么样产生的。
2. 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 理解数0表示的量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 体会数学符号的意义。
2. 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师生互动,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掌握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和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启发式和讲授式结合。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设计思想先举一些贴近初中生生活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什么数是正数,什么数是负数。
阐述正负数的描述性定义,并列举一些数字让学生辨析。
再着,回归引入负数的例子,讲述负数的意义。
同时让学生感受正负数确实有着极大的作用。
并采用讲解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对负数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然后运用新知,回归生活。
最后总结,让学生对本次课有着全面的认识。
活动一: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引出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不够用了。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生小结: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书和观察(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交流。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六)有理数除法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总结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1)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3、有关数轴(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数轴是一条直线。
(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2)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相反数是本身的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4、任何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最小的正整数是1,最大的负整数是-1。
5、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先算出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1)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一致,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之和.(2)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当两个加数绝对值不等时,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当两个加数绝对值相等时,两个加数互为相反数,和为零.(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的交换律:a+b=b+a加法的结合律:(a+b)+c=a+(b+c)7、有理数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8、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例如:14+12+(-25)+(-17)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14+12-25-17,可以读作“正14加12减25减17”,也可以读作“正14、正12、负25、负17的和.”9、有理数的乘法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绝对值相乘10、乘积的符号的确定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 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正数与负数(优秀15篇)

七年级数学教案正数与负数(优秀1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15篇正数与负数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方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1正数和负数”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联系。
是本章有理数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采用“现象──问题──目标”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师演示第一节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达标检测学习总结教师出示图片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接着出示问题问题1 天气预报:北京市冬季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我市的温差是多少?问题2 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问题3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 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三个问题中的-3、0.5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新数,这说明随着生活和劳动的发展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引进新的数。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1.3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4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1.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单项式与多项式2.2 整式的加减法则2.3 合并同类项2.4 整式的化简与求值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方程的概念与性质3.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4 问题解决策略与方程建模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基本的几何图形4.2 直线、射线和线段4.3 角的概念与性质4.4 角的度量与计算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及其性质5.2 平行线及其性质5.3 平移与图形的变换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6.2 点的坐标与表示6.3 坐标的变换与图形的平移6.4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第七章三角形7.1 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7.2 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7.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7.4 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8.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8.4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9.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9.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应用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1 数据的收集与分类10.2 统计图表与数据的表示110.3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10.4 数据的分析与推断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为基础框架,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教材版本和具体教学要求有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正数与负数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正、负数的产生过程及其有关概念。
2. 能正确的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1. 正负数的产生。
2. 负数的概念,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自主学习】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
2、阅读课本P1三个问题(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
【典例示范】
1、正数和负数是而产生的。
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叫做正数。
(2)叫做负数。
注意:0 。
3、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
跟踪练习:
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
+7、-9、4/3、-4.5、998、
正数:;负数。
4、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解: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
归纳: 跟踪练习:
2010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增加108.7mm ,2009年比上年减少81.5mm ,2008年比上年增加53.5mm ,用正数和负表示这三年我国全年平均降水量比上年的增长量。
5、相反意义的量
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300元和支出200元,零上6℃和零下4℃,向东30米和向西50米等等,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
跟踪练习:
1.如果80m 表示向东走80m ,那么-60m 表示 。
2.如果水位升高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 ,那么水位下降3m 时的水位变化记作 m 。
3.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 ℃,夜间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 ℃。
【总结反思】
本节课的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快乐体验】
1.如果向东为正,那么 -50m 表示的意义是………………………( )
A .向东行进50m
C .向北行进50m B .向南行进50m
D .向西行进50m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给出下列各数:-3,0,+5,
213
-,+3.1,21-,2004,+2014.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4.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 0.6, +1
3, 0,—3.1415, 200,—754200,
5.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6.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7.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8.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参考答案】1.D 2.D 3.B
4.正数: 0.6, +1
3, 0, 200
负数:—2,—3.1415,—754200
5.略
6.-2万元,支取4万元
7.甲,丙
8.潜水艇的高度为-40米,鲨鱼的高度为-30米。